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规模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五章新城发展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
《202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范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篇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国家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特制定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本规划旨在为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背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其城市发展具有独特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面临较大压力。
因此,制定一份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城市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三、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规划内容1. 城市空间布局根据北京市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本规划将城市空间布局划分为中心城区、新城、乡镇和农村四个层次。
中心城区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城则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功能,乡镇和农村地区则注重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
2. 城市交通规划本规划将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网络。
包括完善道路网络、建设轨道交通网络、推广公共交通等措施,以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3. 生态环境保护本规划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包括加强城市绿化、保护水源地、防治大气污染、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等措施,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 城乡一体化发展本规划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
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措施,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五、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专门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政策,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来了!2017-09-29 23:5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
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
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
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
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2.优化人口结构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
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提升人口整体素质。
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近几十年来,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而且也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持北京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北京市政府在2004年制定了一项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
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以“四个统筹”为基础,即统筹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统筹城市内外发展、统筹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的发展、统筹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
这一规划的目标是使北京成为国际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根据总体规划,北京将实施“分散集约、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战略。
其中“分散”是指将一些政府机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非核心功能迁徙至城市的非核心地区,以减轻城市中心的压力。
与此同时,北京将继续提高城市的“集约”利用,改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城市面积的开发利用率。
在保持城市发展的同时,北京也十分关注环境保护。
总体规划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减少对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这包括保护水源地、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推动城市绿化等措施。
总体规划中还设立了多个城市功能区域,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和发展。
其中,北京中心城区作为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将承担各项重要功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地区;城市副中心将承担部分政府机构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地;以及新北京城市形态的规划开发,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在人口管理与社会服务方面,总体规划提出了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目标。
这包括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
总的来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过去15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交通运输系统得到了高度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oMcbyqM。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得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得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得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得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UxzaJPm。
2000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占16、84%,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3328人。根据预测,2020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将达55%,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可达8000人。4ArgsOT。
产业布局
第一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向二产、三产延伸,逐步提高农业得综合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得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得新型工业结构。限制与转移无资源条件得高消耗、重污染得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MOshjX5。
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得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得战略思想,建立完善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得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与谐社会得能力。X8goDy3。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2xk7A3I。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规模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五章新城发展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2.17•【字号】•【施行日期】2022.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序言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周密部署,组织制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17年—2020年)》并全面推动实施。
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既定目标,首都规划建设管理取得显著成就,首都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深刻转型,实现了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的良好开局。
2021年至2025年是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努力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要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担当作为,科学决策。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近期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持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推动一张蓝图干到底。
近期规划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突出政治中心和突出人民群众,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9.13•【文号】•【施行日期】2017.09.13•【效力等级】其他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你们《关于报请审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密对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减量集约,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规合一,符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促进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规划》的理念、重点、方法都有新突破,对全国其他大城市有示范作用。
二、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
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明确首都发展要义,坚持首善标准,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与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三、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年)
感谢观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年)
北京市地方性法规
01 发展目标
03 人口规模
目录
02 发展阶段 04 空间布局
05 城镇结构
07 城市环境
目录
06 交通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京历史上有过6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大调整。上一次城市规划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时限设计为 1991年-2010年。然而,离到期还有6年时间的今天,北京城市发展已经超出了当初设计的速度,朝着更为快速、 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城镇结构
中心城—新城—镇
在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北京计划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 构,其中重点发展东部3个新城。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包 括原规划中心城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为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 具有相对独立性。新城共规划了11个,分别是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 门头沟。其中,北京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分别是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这3个新城将成为中心城 人口和职能疏解及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3个新城将共同构筑中心城的反磁力系统。
人口规模
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 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将占到450万人左右。
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比例90%左右,城镇人口 预计每年增加0.6%到0.8%。据介绍,200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456万。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态及水资源承载力法、 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综合增长率法等七种方法测算的基础上,规划提出2020年北京市人口规模规划应控制在 1800万人左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北京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京政文[2004]85号)收悉。
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国务院同意修编后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立足于首都的长远发展,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符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促进首都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北京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要求。
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强化首都职能,突出首都特色,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
要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的要求,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体系,充分发挥中心城和新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合理优化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发展布局。
中心城的建设,要以调整功能、改善环境为主,控制建设规模。
加强通州等11个新城的规划,近期重点做好顺义、通州、亦庄新城的发展建设,使其成为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城市组团,为有序引导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疏解与调整创造条件。
四、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北京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其中中心城控制在850万人左右)。
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北京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中心城用地规模控制在778平方公里以内)。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解读(精华版)
发展目标
和谐宜居,精明增长,紧凑城市
发展动力和主体
改革、科技、文化;政府、市场、社会
2021/5/27
22
启示总结
1
首都功能
2
协同发展
3
城市治理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谋大局、有智慧、求中和
2021/5/27
23
课程提纲
31 北京讲话中关于规划的论述 32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3 怎样建设首都? 34 城市总规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价值
9
发展目标
1
2020年
2
2035年
3
2050年
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大城市病”治理 首都功能优化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市第十二次 党代会总体目标】
2021/5/27
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
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
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
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 彰显,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2017年6月,蔡奇书记党代会报告
2021/5/27
14
2、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1/5/27
15
3、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021/5/27
16
4、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
2021/5/27
17
5、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2021/5/27
18
6、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总则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总则1. 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都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为了推动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总则,旨在为北京城市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2. 规划目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首都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基本原则在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
- 全面协调:坚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 公平公正: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推动全面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 科学规划:根据城市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城市空间布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空间布局方案: - 中心城区:向东、西延伸,形成东西向发展轴,打造开放、现代、绿色、现代化的都市中心。
- 城市副中心:以通州为核心,构建具有独特特色的城市副中心,分担中心城区的功能压力。
- 城市板块:合理划定城市发展的板块,统筹规划和利用不同板块的资源,实现城市的全面发展。
- 生态保护区:划定生态保护区,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 城市功能定位为了促进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的功能定位: - 政治中心:承担中央政权、国家事务和国际交往的功能。
- 文化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教育资源。
- 经济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和商务中心。
- 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推动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浅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ppt 22页)
“梁陈方案”:行政中心西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 建筑学家梁思成竭力主张:要完整保留北京古城。他遇到知音——曾留 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1950年,俩人联手提出了《关于中央人民 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将自己的观点变成了具体的规划,也就 是后来北京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无较大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的北京,当
时的北京是在红色的范围里,
就是延着老北京的“品”字型
的内城。北京市当时周边也没
有什么发展,黄色部分是农业
地区,绿的是山区,及延庆的
盆地,还有两个水库:密云水
库和管厅水库。另外还有怀柔
水库(水库用浅蓝色表示)。
8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鉴于北京已建立起较强大的工业基础,市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
结构。这既是首都功能的需要,也是首都人才、信息、历史、自然资源的优
势所在。同时要以第三产业发展来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实现高科技的改
造,建立优质、高效的经济。
第三,首都的人口规模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论定,适当留有
余地,并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规模,在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加强管理与疏导。
第四,城市布局必须实施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把城市建设重点逐步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浅析
目录
1 北京城市规划沿革 2 2004-2020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3 对该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想法
1949~1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
1949~1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 中心城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 第六,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到城市建设的首位,努力把首都建成水源、能源充足,交通、通信快捷,环境清洁优美,防灾体系健全 的现代城市。 后来,陈占祥在专著中对方案进行了解释说,新市区主要在复兴门外,长安街西端延伸到公主坟,以西郊三里河作为新的行政中心, 把钓鱼台、八一湖等组织成新的绿地和公园,同时把南面的莲花池组织到新行政中心的规划中来。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隔离带中应该是树木或农田,以保持城市的环境。 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 其中中心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 于是,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的规划方针就此确立。 2020年,北京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 中心城以旧城为核心,继承发展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轴向延伸的十字空间构架。 为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加强与国际、国内广大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合作,而且要逐步改造“大院式”单位办社会的城市 结构,加快各项城市设施社会化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隔离带中应该是树木或农田,以保持城市的环境。 第三,首都的人口规模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论定,适当留有余地,并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规模,在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加 强管理与疏导。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DOC 65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旧城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市政用地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功能结构规划图第1条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
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推动北京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全球影响力、竞争力领先的国际城市。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口合理调控。
充分发挥北京市的城市导向和承载优势,逐步落实人口规模控制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政策,精心规划和稳妥推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生活质量,实现人口优化结构和均衡发展,推进重点人口区域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二、加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整体调控和优化北京市空间布局,发展协调有序的区域格局。
加强首都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提高城市核心区的功能和品质,实现城市功能及经济发展的高度集聚。
统筹布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促进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构建联动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
三、推动资源环境高效利用。
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化交通、信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功能的支撑能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基层公共服务能力。
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创新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六、加强社会治理和市民素质建设。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展示北京市的城市形象和发展成就,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频次,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北京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
北京总规实施方案
北京总规实施方案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极。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北京市的城市发展,制定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并提出了北京总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北京总规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品质的世界一流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促进城市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二、重点任务。
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北京市将通过加强城市设计和空间规划,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重点发展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功能区域,形成多中心、多枢纽的城市空间结构。
2. 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
北京市将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升级,提高城市品质和生活品质。
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环境。
3.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北京市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绿色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
4. 促进城市国际交流与合作。
北京市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与国际友城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企业的合作,推动北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政策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北京市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1. 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推动城市设计的创新和协同发展。
2.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4.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 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和水平。
总之,北京总规实施方案的出台将为北京市的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保障,有利于推动北京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品质的世界一流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篇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法规名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颁布部门】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日期】1994-02-27【是否有效】有效【批准部门】国务院【法规文号】【实施日期】1994-02-27 【效力级别】规范性文件【批准日期】1993-10-0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1994年2月27日北京市政府发布)总则一、城市性质二、经济发展三、社会发展四、城市规模五、城市总布局六、卫星城和建制镇的建设七、市区的调整和改造八、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九、住宅和社区建设十、城市交通十一、对外交通十二、城市能源十三、城市水源和供排水十四、城市通信和广播十五、城市环境和绿化十六、城市防灾十七、近期建设十八、实施措施总则1.八十年代,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贯彻实施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适应新的形势,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
2.总体规划修订的重点是:(1)调整城市发展规模,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2)优化城市布局,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
(3)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名城的优良传统,创建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独特风貌。
(4)完善市域规划,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5)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完整的城乡绿化系统。
(6)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3.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1991年至XX年),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的长远发展需要。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本世纪末。
4.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成为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最发达、首先风尚和民主法制建设最好的城市;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高效益、高素质的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
到XX年,北京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科技的综合实力,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中等发达国家首都城市水平,人口、产业和城镇体系布局基本得到合理调整,城市设施现代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城市环境清洁优美,历史传统风貌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发扬,为在21世纪中叶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基础。
一、城市性质5.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北京的建设,要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要为首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方便的条件。
要充分利用北京深厚的文化基础,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北京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独特风貌。
北京作为首都,要积极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并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质的要求。
二、经济发展6.北京的经济发展,要加快改革,扩大开放,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不断推向新水平。
力争在2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构,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适应国际经济运行的能力,为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运转灵活的市场体系提供发展空间。
8.集中力量发展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办好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丰台和昌平科技园区,以及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时,带动各区、县经济技术开发事业的发展。
9.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一流的第三产业体系。
适应进一步扩大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商务中心区和现代化的商业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发达的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技术文化市场、信息服务市场和劳务市场。
同时把北京建设成第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
10.工业要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水耗少、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的原则进行调整,广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造,形成适合首都特点的工业结构。
重点发展电子、汽车工业,积极发展机械、轻工、食品、印刷等行业、冶金、化工和建材工业要严格控制发展规模,积极治理污染,在控制总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求发展。
逐步改变工业过分集中在市区的状况。
20年内在防止污染转移和产生新污染的条件下,基本完成市区内污染扰民工厂和车间的改造或迁移。
进一步调整改造通惠河两岸、铁匠营、宋家庄等工业区,腾出部分用地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远郊工业,建立各县(区)的工业区,集中建设建制镇或乡的乡镇工业小区,努力改变“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状况。
11.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结构和布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使农村经济走上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在服务首都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积极开发山区,注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强公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造林绿化,把山区建设成首都的生态屏障;因地制宜发展林牧副业、旅游业和符合山区特点的乡镇企业,尽快改变山区落后面貌。
12.利用首都的科技、人才优势,按照自愿互利、平等协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针,促进和加强与津、冀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三、社会发展13.北京的社会发展要与首都的地位和加快改革开放的形势相适应,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14.进一步发挥首都的科技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科技攻关以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放到突出位置。
发展科普事业,建立各种类型的科技博物馆。
加强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使科学技术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一些科技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5.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人才。
积极鼓励社会办学,充分发挥首都作为全国高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快地方高等院校调整与建设的步伐,为全国培养、输送高级人才。
健全幼儿教育体系,在全面实施城乡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10%左右提高到20%以上。
16.进一步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
在市区重要地段,逐步建设国家大剧院、国家艺术宫、青少年宫及各类博物馆等国家级和市级大型文化设施,为开展国际、国内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我国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供场所,增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
在区、县和街道、镇(乡),要普及和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以及各种游乐设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完善大中型体育设施网络,新建一批体育场、馆,努力发展基层体育场所,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17.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继续建设各级医疗设施,完善市、区(县)、街道和镇(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发展休养、疗养事业。
18.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改变“单位办社会”的现象,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发展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各种新兴服务行业。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社会养老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住区和住宅的建设,要充分重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要。
四、城市规模19.今后50年北京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40年前后,北京常住户籍人口(简称常住人口,下同)将出现1400万左右的高峰,流动人口将达300万左右。
20.对北京的人口,实行有控制、有引导的发展方针,尤其要严格控制市区的人口规模。
(1)计划生育要严格依法管理,使自然增长率从八十年代的平均9‰逐步下降到2‰至4‰。
(2)人口的迁移增长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经济手段严格进行管理,逐步实行总量控制。
(3)适应郊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市区人口迁往郊区城镇。
21.今后20年北京市的人口控制规模为:XX年全市常住人口从1990年的1032万增至1160万左右,流动人口从127万增至200万左右;XX年常住人口1250万左右,流动人口250万左右。
全市的常住城市人口,XX年从1990年的640万增至750万左右,其中市区从1990年的520万控制到600万左右;XX年全市为850万左右,其中市区控制在650万左右。
22.城市用地规模要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贯彻紧凑发展、节约土地的方针。
根据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估算,XX年全市城镇建设用地将从1990年的600多平方公里增至750平方公里左右,XX年达到900平方公里左右。
规划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将从1990年的420多平方公里,增至XX年的500平方公里左右,XX年的610平方公里左右。
这是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可能达到的上限。
23.今后20年,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仍将维持在1000万平方米左右的水平,共新建房屋约2亿平方米。
除去每年拆除的房屋,城市拥有的建筑量(不含农村建筑)将从1990年的1.9亿平方米,增至XX年的2.8亿平方米,XX年的3.6亿平方米。
随着市区产业的疏散和远郊城镇的开发,远郊每年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占全市新建房屋总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0%逐步增加到40%。
五、城市总布局24.北京城市规划区即北京市行政辖区,包括规划市区和远郊地区,总面积为16800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市区的范围,东起定福庄,西到石景山,北起清河,南到南苑,方圆1040平方公里。
市区中心地区的范围大体在四环路内外,面积近300平方公里。
25.城市总布局的基本方针是:改变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在市区的情况,从现在起城市建设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区作战略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大力发展远郊城镇,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强与首都周围的城市和地区的协调发展。
26.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以市区为中心,沿京包、京榆、京津塘、京石以及京承、京开等对外交通干线两侧的城镇,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要根据各县(区)的地理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东部和南部平原地区,向东有高速公路、铁路通向天津新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等出海口,向南又有主要铁路、公路干线通向广大中原腹地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优越条件,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