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传承

合集下载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古诗文的传承和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些策略,来有效地传承和教授古诗文,让其继续在现代社会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一、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要想有效地传承古诗文,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一种国家的软实力。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传统文化,才能保证其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优化古诗文教学内容,增加实用性古诗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适当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用性。

传统古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习古代文化和思想,更要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文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培养一种崇尚自然、崇尚人文、崇尚美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之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让古诗文的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有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辟古诗文教学的新渠道,如在线课堂、网络直播等,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古诗文,推动古诗文的传承和传播。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造诣和文学素养,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能够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古诗词传统传承

古诗词传统传承

古诗词传统传承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的豪情壮志。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传承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保护和创新的角度,探讨古诗词传统的传承问题。

一、古诗词在教育中的传承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历史、地理、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在教育中传承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背诵经典的古诗词,学生们可以锻炼记忆力和理解力,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另外,将古诗词融入到语文、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生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

二、古诗词在保护中的传承古诗词的传承需要重视其保护工作。

首先,应该加强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保存,建立完善的古诗词数据库,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遗失或破坏。

同时,要积极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为后人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

此外,还要注意对古诗词的正确解读和传播,避免对古诗词的歪曲和误解。

只有保护好古诗词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才能让其更好地为后人所传颂,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三、古诗词在创新中的传承古诗词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但传承并不意味着僵化和停滞。

相反,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创新来保持其活力和时代性。

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古诗词与当代社会和生活相结合,创作具有现代情感和时代特色的新诗词。

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够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也能够打破古诗词的传统界限,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音乐、戏剧、电影等多种方式,将古诗词进行再创作和再解读。

这样的创新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让古诗词的魅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四、结语古诗词传统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通过在教育、保护和创新中加强古诗词的传承工作,我们能够让这份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润物细无声——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润物细无声——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和 民 族 自豪 感
二、 培 养 民族气 节 。 激 发 学 生 的爱 国主 义 责 任 感
的 修 养 和 道 德 等 方 面 时 .提 出 这 样 一 问 : “ 在 现 实 生 活
中有没有这样的 ‘ 君子之行 ’ 呢 ?” 于 是 同学 们纷 纷 列举
中 国 的 传 统 文 化 是 以 儒 家 文 化 为主 导 的 .儒 家 注 重“ 达 则兼 济 天 下 . 穷则独善其身 ” . 而 古代 文 人 受 此 熏 陶, 对 于 国 家 民族 有 强 烈 的 责 任 感 。所 以 , 爱 国忧 民 是
那么 . 在 具体 的 古 诗 文 教 学 中 . 我 们 该 怎 样 渗 透 中
民族的忧患意识 、 爱国理念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 影响 、 激 励 了 一 代 又 一 代 的仁 人 志 士 。精 忠报 国的 岳 飞 叫士志 饥餐 胡虏 肉 . 笑谈渴饮匈奴血 ” 、 视 死 如 归 的 邓 世
大 语 文 论 坛 ・ 教 学 一 线 , 1 1 誉
同 祖 国 命 运 结 合 起 来 的 崇 高爱 国 的心 灵 受 到 了极 大 的震 动 。 受 到 到深 刻 的启 示 。 下独绝 ” 的“ 奇山异水 ” 。跟 着 他 一 低 头 , 看 到的是 “ 水 皆缥碧 . 干丈见 底 ” 的清 丽 绝 尘 . 一 昂首看 到 的是 “ 夹
中 华 传 统 文化 的主 流 也 是 儒 家 思 想所 倡 导 的。孔 子 “ 君
出 了 最 美 教 师 张 丽莉 在 危 急 时 刻 的舍 己 为 人 、最 美 司 机 吴斌 在 关 键 时 刻 只 会 想 到 大 家 的 崇 高 职 业 道 德 , 中
国 氢 弹 之 父 于敏 为 了 祖 国 事 业 勇 于 执 着拼 搏 精 神 … … 在 争 相 踊 跃 的发 言 中 .大 家 感 受 到 了 我 们 社 会 随 处 有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和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下面将从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具体做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1. 增强民族认同感。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华夏儿女的喜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其意境优美,语言优雅,情感深沉。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提升其文学修养。

3.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历代诗人在对社会生活、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中创作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1. 选择经典古诗词。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选择涵盖丰富文化内涵、形式优美的经典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

如《静夜思》、《将进酒》、《水调歌头》等,这些古诗词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适合小学生学习。

2. 赏析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赏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文化内涵和诗人的生平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

3. 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创作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古诗词的形式和风格,培养他们的古诗词创作能力。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模仿创作,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

4. 开展诗词文化体验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相关的文化展览,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古诗词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深化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悟。

古诗词如何培养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古诗词如何培养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古诗词如何培养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情感。

它既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代表。

通过学习、欣赏和传承古诗词,我们能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将其传承下去。

一、古诗词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注重形式美,更重视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构建。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对亲友之间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孤寂与思念的复杂情感。

古诗词中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咏物、写景、比喻等,这些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与文化智慧。

二、古诗词对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作用1. 开阔视野,增加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拓宽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视野。

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能够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竞争。

2.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深厚的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品德修养、社会观念和伦理道德,传承并弘扬了民族文化。

3. 增进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操古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远的意境,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培养审美情操,增进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古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古诗词的传承与创新是培养对传统文化热爱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保持原著的纯真与忠诚,同时也需要有新的诗人运用现代语言和视角来创作新的古诗词作品。

只有不断地传承与创新,才能使古诗词保持活力,赢得年轻一代的喜爱与关注。

四、如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1. 学习与欣赏古诗词通过学习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词句的解读和意境的领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文化内涵。

同时,多听、多读、多欣赏古诗词,通过与诗人的思想交流,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古诗词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古诗词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古诗词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质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哲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古诗词能很好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情感观念和哲理价值。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古诗词教学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感受古诗词意境美、语言美和思想美的方式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启迪其智慧,促使其得到审美熏陶。

一、品析意象,培養审美情趣古诗词中往往都有着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意蕴生动,能在阅读者的头脑中形成特定的情境,促使阅读者对古诗词产生内在视像。

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感受古诗词意象所营造出的特定情境。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得到全面提升。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著名的散曲,其中含有丰富的意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头脑中展开丰富的联想,思考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思考作者想要透过这幅画面展现怎样的情怀。

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诗词的朦胧美和含蓄美。

学生在分析中发现,作者连用了“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展现出了一条荒凉而古老的道路,这样能很好地衬托思乡之人的悲伤之情。

枯藤老树给人荒凉的感觉,而小桥流水却又展现出优雅闲适的感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野趣。

若再加上“古道西风瘦马”则将凄凉感强化,增添了荒凉的感受。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学生发现作者将原本平常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巧妙融合,展现了无限忧思。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更好地了解了传统文化如何展现意境,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学者唐舒敏在研究语文教学时提出,古诗词的意境有着情景交融的形象特点,有着虚实相生的特征结构,能给人韵味无穷的感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感受古诗词的意象,品味其意境,这样能促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审美特征,促使学生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二、推敲语言,丰富情感体验语言是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有着展现人思想情感的效果。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传承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传承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传承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有很多表现形式,古诗词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环。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最强、最具影响力的内容,体现着中国人在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

教师要努力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小学生各阶段的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和优秀品德。

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开拓学生文化视野,更丰富学生经典文化体验,帮助学生提升人文品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⑴讲解形式较为单一、枯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浅层。

古诗词的字词含义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如果不够细致,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片面理解,使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更别提语文要素的达成。

再者,古诗词的学习具有一定难度,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⑵缺少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师如果只停留在了解知识层面的话,过后很容易遗忘,更谈不上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⑶缺乏核心素养的培养。

古诗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古诗词借助个性化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一)个性诵读品内涵“诵”在古诗词赏析中其实是从朗诵到背诵的学习过程。

但传统古诗词赏析教学中过于注重背诵,常以背诵来检验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这显然不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思维。

教师可以创设开放性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朗诵,感悟作者想表达的独特情感,学习并传承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内涵。

比如,在《村居》这一课教学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通过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首先,教师以激情引入,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春天,然后导入《村居》,引导学生畅谈对春天的独特感受,通过激趣情境的导入,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了学习兴趣。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和历史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重视经典阅读。

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选的古文经典,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趣。

可以选择一些常读经典,如《诗经》、《楚辞》、《论语》等,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深入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二、注重文化背景的引导。

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通过对古代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介绍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文化导读,例如讲解古代的社会制度、礼仪习惯、宗教信仰等,引导学生把握文化脉络,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知识和理解。

三、强调诗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古诗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可以使他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或是通过对古代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应用的案例介绍,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四、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文物和文化遗产;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工作坊,学习传统文化的技艺;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全科教育的一部分,可以把传统文化与语文、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

在语文课上讲解古诗文的文化背景;在历史课上学习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在美术课上学习古代绘画的风格和技法;在音乐课上学唱古代的传统曲目等。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借助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借助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借助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标签:初中语文;文化传承;策略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和传统美德富含其中,这些文化精华汇聚于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经典篇目之中。

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重,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审时度势,认识到传承保护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通过有效策略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的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借助古诗文教学实现文化传承的意义1. 重温文化精髓。

近年来,国学热兴起,国学走出国门,孔子学院遍及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报以崇敬之情。

国人也重拾文化自信,将国学经典渗透到领导讲话、职业培训、专家讲座、亲子教育之中。

与初中语文大纲教材相比,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明显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这也体现了国家课程重视文化传承的明显意图。

重温古代文化精髓,已经从口号、文件演变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民族行动。

2. 汲取文化智慧。

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优秀的文化精髓,将这种精髓植入学生思想中,并由自身的民族智慧内化涵养,发扬光大。

我国的传统文化处处迸发着闪光的思想,古人以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文采总结历史,给予后人的除了惊叹,更多的是启迪和智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人们需要更开拓的眼界和创新的思维,在保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基础上,发扬光大,改革创新,不负时代。

3. 重拾民族自信。

习近平说:“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经实践检验了的解决当今世界道德滑坡、国际争端,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一剂良药。

我们要重拾民族自信,将华夏文明精髓首先植入学生内心,让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种子在新一代学子身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传承文化的策略1. 扩大学习范围,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广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使其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传承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能力: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弘扬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培养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传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更加自豪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促进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涉及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结合策略注重背景介绍:在教授古诗词时,应详细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挖掘文化元素:从古诗词中挖掘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如节日、习俗、道德观念等,并与学生分享,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与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戏剧表演、文化研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案例分析以“静夜思”为例,教师可以先介绍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再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如思乡之情、家国情怀等。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或创作与“静夜思”主题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浅谈传统文化在古诗歌教学中的贯彻

浅谈传统文化在古诗歌教学中的贯彻

浅谈传统文化在古诗歌教学中的贯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

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三点: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1)热爱祖国的教育。

“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

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足见对家乡的热爱。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

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

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

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者:***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23期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理。

在教授《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更能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意境和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趣味诵读,感受诗歌魅力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苏轼的《题西林壁》。

你们有没有想过,站在不同的地方看世界,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学生:是的,我觉得站在山顶和山脚下看风景,感觉会完全不同。

教师:非常好,这正是苏轼想表达的。

他在庐山之中,感受到了庐山的千变万化。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教师:细细体会这句话,你们觉得苏轼是怎样用他的眼睛和心灵捕捉庐山的美的?学生:我觉得他是在用心去感受每个角度的庐山,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美。

教师:没错,现在让我们用不同的情感和语速再次朗读,试着体会诗人在不同位置时的心情。

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尝试以不同的情感和语速朗读诗句,逐渐体会到诗的意境。

学生1(缓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教师:很好,你的朗读很有感情。

试着想象自己站在山脚下,看着高耸的山峰。

现在,换一位同学,用快速而兴奋的语速来朗读。

学生2(快速而兴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教师:非常棒,你的朗读充满了探索的激情。

你能感受到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庐山的心情吗?学生2:是的,感觉就像是整个世界都在我脚下一样。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轻声细语地读后两句。

全班学生(轻声细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

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的提升。

二、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1. 选诗篇目:选择内容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这些诗词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文背景与思想情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注重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和解读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四时景物、神话传说、古代风俗等,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3. 与自然环境结合:古代诗词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四季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悟,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与理解。

4. 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创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创作诗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个小学古诗词教学案例,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使学生对古代诗词有更好的理解和欣赏。

诗词选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欣赏《登鹳雀楼》,使学生了解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历史,让学生了解该诗词的写作时代和作家。

3. 解读《登鹳雀楼》中的诗意和传统文化元素,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自然景物,以及对古代建筑的赞美和祝福等。

4. 分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欣赏,并解读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然后分享给其他组。

优化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优化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优化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古诗文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古诗文教学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古诗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文不仅是了解历史文化的途径,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深刻理解古诗文,并将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

古诗文的语言和表达十分精美,是对中文语言的完美展现。

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不仅需要理解其深层次意义,也要注重对其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这就要求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使其掌握中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词汇,可以流利地阅读古诗文。

同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内涵。

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懂得拥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要创新古诗文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其吸引力和实用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例如,可以结合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文的美;同时也可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适当引入现代元素和生活场景,以增强古诗文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总之,优化古诗文教学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古代中国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如何在诗词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在诗词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在诗词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唐朝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中写到“求木之长者,比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源远流长,主要是因为华夏儿女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新时代中不断的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因此,想要优秀传统文化在诗词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传承,我们必须要浚其泉源,并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基础上,对诗词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诗词教学经验,对如何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诗词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

1、挖掘教材:夯实基础,融入教学。

众所周知,我们的语文教材是多位专家以及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而得出的最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料。

如此一来,教材便成为了我们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依据,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围绕教材内容来展开。

因此,在进行诗词讲解时,我们不妨将每篇古诗词中所隐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大限度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的同时能够牢记传统文化。

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号称是“唐人七律第一”的《黄鹤楼》时,作为课堂思考的引导者,我们必须要做足了功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由上述文字内容可知,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充满着虚实结合的意象美,诗人崔颢从黄鹤楼的命名入手,展开一系列丰富的想象:仙人驾鹤归去,空余这座楼于悠悠历史长河之中。

这既凸显了世事茫茫之感,也体现了一种延绵不绝的画卷之美。

诗中有画是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这首诗在这方面显然已臻至化境。

与此同时,诗中描写的景物非常有层次感,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

然而,这首诗又能够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呢?或者说是我们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怎样的形式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呢?一首古诗能够战胜时间的洗礼,流传千古,其所表达的深意必定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摘要】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在阐述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正文中,重点讨论了注重经典诗文的选取解读、倡导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相关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等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古诗文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指出实施相关策略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古诗文教学的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策略、经典诗文、传统文化价值观、创新教学方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当代意义、学生认知、理解提升。

1. 引言1.1 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古诗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教学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古诗文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和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情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通过古诗文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感受祖国的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

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培养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能力,锻炼审美情趣和人格品质。

古诗文教学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将古诗文教学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1.2 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继承和传承宝贵的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是民族文明的基石和源泉。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今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首先,古诗词教学应当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古诗词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代表性和鉴赏性。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教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特别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生活背景以及所处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古诗词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其次,古诗词教学应当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忽视的。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强调对渊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更好地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此外,古诗词教学应当通过诗词的传唱、朗诵以及配以传统绘画、音乐等元素,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升华。

最后,古诗词教学应当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扬。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进行发扬,文字游戏、全息投影、互动阅读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发扬。

综合以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挖掘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从而让古诗词教学真正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和瑰宝。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古诗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古诗教学,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传授和渗透,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们在古诗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策略。

一、传统文化渗透方式1. 通过史实讲解古诗词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史实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时代风貌以及诗人的生平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2. 联系当下生活通过将古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通过比较古诗词中的山水情怀和当下美丽的风景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古诗词的诗意之美。

3. 传统文化底蕴的体现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并体会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诗人生平故事等,让学生通过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课外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亲身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古诗词朗诵比赛通过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

三、案例分析以《静夜思》为例,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离乡别故的思念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对这首诗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故事以及诗中所反映的离情别绪。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使命。

古诗文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策略,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注重古诗文原汁原味的传承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之一就是注重古诗文原汁原味的传承。

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形式,更多地是一种精神内涵的传承。

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古诗文的原汁原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注重古文的精读,让学生从文字、句子到段落、篇章都能够深刻理解和品味古文的内涵。

注重古文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解读,让学生在阅读古诗文的能够了解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文的内涵。

二、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古诗文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现代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可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古诗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古诗文的背景介绍、解读分析、名句欣赏等内容制作成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并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进行展示。

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古诗文的查阅和研究,开展网络文学交流和学习。

三、注重古诗文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古诗文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品,其内涵深厚,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古诗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能够产生共鸣、感悟和情感交流,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古诗文的魅力和韵味。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朗诵、赏析、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诵,更好地领会古诗文的情感表达和韵律美感;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赏析活动,让学生在赏析中感悟古诗文的意境和美感;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创作,更好地理解和体味古诗文的魅力和韵味。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古诗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风采,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和精神。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古诗文的传承与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需要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的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向学生展示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二、注重古诗文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在教学中,古诗文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古诗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古文本的传统解读和传统教学模式上,而是应该结合当代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古诗文与现代文化的对话与融合。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选取一些与时代相关的古诗文或者现代注释版本的古诗文,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心路历程,从而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体验。

可以开展古诗文创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现代主题的创作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文学创新和思维发散。

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文,还可以使古诗文在当代年轻人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传播。

三、创新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文化需求。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主要以诵读、背诵和解析为主,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情体验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主流,在中华大地传承了几千年。

语文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它不同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古诗文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于古诗文的学习,除了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修养,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使传统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

传统文化这笔财富如何能成为中学生所认识、了解,并被他们接受、传承和发扬,就要取决于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自身的专业修养。

教师不单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继承者,而且更重要的是做好传播者。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渗透进去,在保障语文教育为主的情况下,有机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又学到传统文化知识。

如教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可根据现在有些学生总借口学习太苦、太累而不思进取,甚至放弃努力的现象,引导学生将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和过去学生的处境作对比。

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就会发现,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有顽强的毅力,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乐以忘忧的品质。

并从文中作者求师之难的情节中,了解古人尊师的传统美德。

进而得出结论: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这样,让学生从古人身上感受到优秀的学习品质和思想品质,并将这种品质传承下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对学习古诗文不再有畏难情绪,就要培养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引领他们诵读诗句。

如,看到春天到来,就引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看到花朵凋谢时,就会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遇到学生灰心丧气时,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劝慰;当学生面临抉择时,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激励。

这样一来,学生们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又能引导他们认识人生价值,强化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健全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使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不仅停留在朗读和背诵层面,延伸了学习的外延,使学生对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还要带着学生们去欣赏一些流传千古的文化作品。

因为各类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教材中选录了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片段:如《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等。

这些选录的作品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不仅显出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而且充分反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小说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也为后人继承前人遗产,创造新的诗歌样式,文章样式,繁荣传统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用新的眼光,新的方法钻研教材,通过认真分析去发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有的放矢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从书本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鉴赏时,不但要注意感受其形式方面的美,而且要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机。

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学生不仅欣赏了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雄伟景象,也领略了“迁客骚人”,一明一暗,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

但对文中的疑难问题探索时,同学们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反映了范仲淹盲目“忠君”的思想,他是在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应予以批评。

有的同学则认为评说范仲淹不应脱离他所处的年代,因为在封建社会,皇帝代表国家,如果身为臣民一遇不悦就起“二心”,那国家岂能长治久安,两种意见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在这时,教师引导并鼓励同学们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展开辩论。

甲方慷慨陈辞:当时的封建统治者荒淫无度,无法识别人才,许多有志之士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一贬再贬,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

干脆学习陶渊明、吴均等,既然仕途不如意,不如遁迹山林,避世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乙方也毫不示弱:《论语》中,孔子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生们在激烈的辩论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使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学生除了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充分理解了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洗涤心灵,提高修养。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任重道远,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传授一些传统知识外,主要是结合语文教学,在讲授语文文化时认真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有的放矢地传承优秀文化,使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自觉地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在古诗文的学习中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这也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古诗文教学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将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阅读古诗文,可以和古代文人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闲适淡定的陶渊明,怀才不遇的韩愈,乐观豪放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安贫乐道的刘禹锡,洁身自好的周敦颐,豪放旷达的苏轼,……他们向我们呈现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

引领学生同传统文化进行对话,同古人进行心灵的沟通,感悟人生真谛与宇宙哲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对人生的洞察力与感悟力,这样可以使这些青少年人性发现,名利心淡泊,灵魂净化,品德高尚。

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系统工作,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

并采用以下对策:①要求学生每天语文课前诵读一首古典诗文。

②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

③每月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

④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等);并进行一次测试。

此活动的开展,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到底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东西,以及如何来弘扬呢?这就是我们语文工作者的责任了。

我们最主要的阵地就是课堂。

第一,在强烈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来进行古诗文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比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不仅要讲解课文,要让学生自然联想到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还要将思维很自然的涉及到“三苏”;学习《陈涉世家》不仅让学生知道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不凡抱负,还要了解司马迁遭受宫刑并完成《史记》的过程;学习《武陵春》,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有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伤感的李清照,还要知道曾经的女词人也有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欢乐生活,使学生们了解李清照的变故。

只有这样,古诗文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第二,在古诗文教学当中我们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让学生深刻体会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

诗文中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

读罢《〈论语〉六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把这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铭言;背诵《鱼我所欲也》中“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使得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学习《岳阳楼记》,让学生懂得,作为年轻人不仅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第三,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古代“英雄形象”及优秀个人品质的弘扬,以此来极力鼓舞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和素养。

在历代古文中不乏塑造或体现优秀人物形象的精华篇章。

如:《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忠心耿耿,《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爱莲说》中的周敦颐“予独爱莲指出淤泥热不然”洁身自好,《饮酒》中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等等。

在讲解这类课文过程中,注重文章中心人物或作者中心思想的弘扬,以此来熏陶、激励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让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从文学艺术上,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

我们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过程中,要从多方面进行弘扬,充分发掘一篇古诗文的艺术内涵,使之大放异彩。

比如:我们要从语言方面来鼓励学生学习并体会优秀的辞藻,看看古人是如何创造出如此优美的句子的,从中汲取艺术养分。

《小石潭记》就是一篇在语言艺术上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古诗文。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如此优美的语言,如果不注重去体会去感受去学习的话,那就是一种浪费。

此外,一篇好的古文,必须有上乘的思想内容,缺乏灵魂的文章不会成为优秀的篇章。

因此,我们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还要注重文章思想内容的学习,看看作者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作者的思想内容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写文章怎样才能塑造出如此之深的思想高度。

我们在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时,正是要深刻体会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忠君思想。

我们还要注重从文章的写法上、结构上、修辞上等等来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只有这样真正作到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

品味文章的韵味美、音乐美。

吟诵、熟读、背诵是传统语文教育基本的读书方法。

要求学生明确了诵读的重要性,就会充满热情的投入其中,品尝大量诵读带来的甜美滋味。

第五,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等资源积极查阅资料,主动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教师在授课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