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研究初报
小麦胞囊线虫
小麦孢囊线虫病简况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线虫病害,目前国内分布范围已达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山东、安徽、江苏和宁夏等13个省(市区> ,尤以黄淮麦区危害最为严重,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已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1 ] 。
小麦孢囊线虫病近年来在我国小麦各种植区发生与蔓延的速度很快,发病面积逐年扩大,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1 小麦孢囊线虫病简况1.1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小麦孢囊线虫病,又称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 cereal cystnematode, CCN> ,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等禾谷类作物,以及紫羊茅、牛尾草、羊茅等40余种牧草[ 2 - 4 ] 。
小麦孢囊线虫属于垫刃亚目Tylenchina异皮科Heteroderidae异皮属Heterodera,为害小麦并引起小麦孢囊线虫病。
它侵染禾谷类作物的根部,并迅速繁殖,使作物根系变成球状瘤节,抑制作物生长并影响产量。
b5E2RGbCAP小麦孢囊线虫目前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南非、日本、欧洲多国、印度、中国、北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等40个国家发生为害。
我国相继在湖北、河南、北京、陕西、青海、内蒙古、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甘肃11个省<市)发现,为害小麦面积约100万公顷。
p1EanqFDPw禾谷孢囊线虫病最初被认为只在温带地区发生,但现在已经遍及世界各个温度带,在各种土质的禾谷作物生长区都有发生,包括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比利时、印度、波兰、法国、新西兰、伊拉克、巴基斯坦、中国、伊朗、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40个国家均有禾谷孢囊线虫病的报道,尤其以澳洲、欧洲和美洲发生为重,几乎成为全世界所有禾谷类作物产区的首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简介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小麦禾谷胞囊线也即燕麦胞囊线虫,是当前对小麦生产最有威胁性的线虫,于1874年在德国东部最初报道。
1908年英国第一次在小麦上被认识,1975(Oregan)报道。
原认为此线虫只在温带地区发生,现已遍及全世界各温度带,各土质禾谷生长区。
欧洲、北美、非洲及加拿大东南部、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前苏联和我国等地都有发生,尤以澳、欧、美洲发生为重,几乎成为发病地区麦类作物的首要病害。
我国1987年发现此病,1989年鉴定确认此病病原。
现已查知湖北和华北主产区河北、山西、北京均有发病。
此病仅发生于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和大多数多年生和一年生禾草、谷物27属34种。
在澳大利亚的小麦和燕麦、欧洲的燕麦和玉米经常受害,在法国为害小麦亦重,在印度称之为小麦和大麦“黄化(Molya)病”。
症状受害小麦幼苗苗棵矮黄,根分岔多而短,并稍膨大,根生长的浅并显著减少,后期被寄生处根侧鼓包、皮裂,露出面粉粒状、先白色发亮后变褐发暗的胞囊,为识别此病之特征。
将挖取的细根,在空气中稍停几分钟使之稍干,胞囊可更明显,能增加胞囊的可见性。
仅此成虫期可见胞囊。
胞囊老熟,即易脱落,故往往查之无物,发生误诊,错作别病。
为害损失可根据虫口密度(土中及根上胞囊量)来预测。
发生严重时减产30~70%不等,小麦由于此种线虫的侵染为害,长势衰弱的麦苗还易受其它病原物的侵染,通常是次生性土壤真菌在其后侵染,加重为害,致根腐烂。
例如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可同禾谷胞囊线虫相互作用而加重植株的受害,致根系发生病变,地上部矮小,好像缺水或营养,往往易误为缺肥、干旱所引致。
病原病原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禾谷胞囊线虫雌雄异形又异皮。
雌虫阔柠檬形,大小0.55~0.75×0.3~0.6mm;头部环纹,并有6个圆形的唇片,口针长26μm左右;当其老化变成为胞囊时脱掉一层浅色的亚结晶膜,形状大小均与雌成虫基本相同,阴门窗膜孔为双膜孔型,无下桥,阴门锥下边有多而排列不规则的泡状突。
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小麦胞囊线虫病是近年来我国小麦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
该病的发生一般可使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绝收。
一、发病条件: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肥水和小麦品种等都有关系。
在小麦苗期,若遇天气凉爽而土壤湿润,土壤空隙内充满了水分,使幼虫能够尽快孵化并向植物根部移动,就会造成对小麦的严重危害;土壤平均含水量在8%--14%之间,有利于发病,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线虫的发育;一般在砂壤土或砂土中该线虫群体大,危害严重,粘土中危害较轻;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小麦生长健壮,危害较轻;土壤肥水状况差的地块,危害较重。
二、发病症状小麦在苗期、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期均可发病表现出明显状况。
苗期发病,地上部植株矮化,叶片发黄,麦苗瘦弱,似缺肥缺水状。
小麦根部出现大量根结;返青拔节期发病,病株生长势弱,明显矮于健株,病苗在田间分布不均匀,常成片发生。
根部有大量根结,生长不良;灌浆期发病,小麦群体常出现绿中加黄,高矮相间的山丘状。
根部可见大量线虫白色胞囊。
成穗少,穗小粒少,产量低。
三、防治措施目前,该病发生后没有特效药剂,主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①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或新选育的小麦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但太空6号、温麦4号、偃4110、豫优1号和新麦11等品种具有一定抗性,各地可选择性推广。
②合理轮作:通过与非寄主植物(如豆科植物大豆、豌豆、三叶草和苜蓿等)和不适合的寄主植物(玉米等)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与水稻、棉花、油菜连作2年后种植小麦,或与胡萝卜、绿豆轮作3年以上,可有效防治小麦胞囊线虫病。
③适当早播:土壤温度对小麦胞囊线虫的生活史及其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性存在很大的影响,低温可以减少病害损失。
小麦适期早播,在大量2龄幼虫孵化时,小麦根系已经发育良好,抗侵染能力增强,发病可减轻。
小麦孢囊线虫病传播扩散途径研究初报
2 1. 8 ) 8 10 02 3( : — 0 19
Pat r 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l o co nP t i
小 麦孢囊 线 虫病传 播扩 散途 径研 究初报
汪 涛 戚 仁德 , 吴 向辉 赵 伟 , , , 高 同春 张 蜊 , 吴 慧平。 ,
3 Sho o Pa t rt t n A h i r utr nvrt, e i 203 , i ) . ol f l o co , nu A i l a U i sy H f 306 C n c nP e i c ul g ei e h a
Ab ta t Th ssu y ame o iv siae t edfu in wa so h e e l y tn m ao e ( sr c i td i d t n etg t h if s y ft e c ra s e td CCN) o c .Th y tn m — ec s u
e r 7 1 ,5 . % a d 4 O ,rs e t ey.I rwe e2 . % 16 n 4. % e p ci l v n whe trc o ain fed ,t ed tci n r t fc sswa a-ier tto ils h ee to a i o yt s o
虫的孢 囊数量 。结果表 明, 收割机 、 旋耕 机和播种 机上土样的孢 囊检 出率分 别为 2 . 、1 6 和 4 . , 7 1 5 . 4 0 麦稻轮
作 的 病 田 中, 渣 的 孢 囊检 出率 为 5. , 浪 8 3 翻耕 后 麦 田积 水 、 渠 和 小 河 流 中 的 孢 囊检 出率 分 别 为 3 . 、2 7 沟 3 3 2 . 和 7 7 。说 明 农 业 机械 的跨 区作 业和 水 流是 小 麦孢 囊线 虫病 传 播 、 散 的 重要 途 径 。 . 扩 关 键 词 小 麦孢 囊 线 虫病 ; 传播 机 制 ; 农 业 机 械 ; 水流
小麦孢囊线虫病及防治措施
栗 钙 土 ,有 机 质 含 量 3 %左 右 , P H值 8 . 0左
的影 响 , 低 温可 以减 少病 害损 失 。 小麦 适 期早 播, 在 大量 2龄 幼虫 孵化 时 , 小麦 根 系 已经发
可 有 效 降低 线 虫 危 害 或 用 5 %茎 线灵 2 k g或
3 %甲基 异柳 磷 颗粒 剂 3 . 5 k g进 行 土壤 处 理 。 能 在一 定 程 度 上 降低 该 线 虫 的危 害 或 用 5 % 茎 线灵 2 k g或 3 % 甲基 异 柳 磷 颗粒 剂 3 — 5斤
・
o 1 3年第 1期
臼
目固目回目吩国 囱一 鼬武验
8 1 0 7 0 0 邓 万香 青 海 省 乐都 县 农 业技 术推 广 中心
菌 孢子 带 到块茎 上 , 使块 茎感 病 , 或在 收 获时
块 茎表 皮 被擦 伤 。土壤 和茎 叶上 的病 菌孢 子 趁机侵 入 块茎 。对研 究 的 3 0 %病虫 净 3号对
摘要 : 试验采 用 3 0 %病虫净 3号药 剂对马 铃薯晚疫病进 行防效试验 , 结果 表明 : 3 % 病虫 0 净 3号 对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的 防 效 ≥6 0 %的 9 个 优 良组 合 。 通 过 对 优 良组 合 中 各 因素 取 值 的频 数 分 析 表 明 , B 1 、 B 2 、 C 的优 良农 艺 措 施 为 :病 虫 净 3号 每 亩 每 次 用 量 5 1 . 2 6 — 6 6 . 8 1 I I l l ,其 中原药 B l 为3 1 . 7 5 — 3 8 . 2 4 m l ,原 药
B 2为 2 6 . 3 5 - 3 0 . 3 4 m 1 . 原药 C为 2 . 1 4 _ 3 . 6 8 ml , 复
淮北地区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
Vol.28No.3M ar.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3期(下)2012年3月1淮北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淮北地区为小麦主产区,病虫发生种类多,近年呈现小虫闹大灾、病害趋重发生的特点,而且在不同生育期分别要遭受多种病虫危害.例如:小麦从播种至出苗期(10月中旬-12月初)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为害;小麦返青后(2月下旬后)有麦蜘蛛、小麦蚜虫、小麦纹枯病发生危害;小麦抽穗后(4月中旬-5月下旬)除麦蚜继续为害外,又有小麦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和近年萧县等地发现的小麦包囊线虫病等.2小麦病害发生与危害淮北地区麦类病害发生种类多,危害严重.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等;偶发性的病害有麦类赤霉病、麦类黑穗病等;其次有小麦线虫病、小麦病毒病、小麦叶枯病、小麦全蚀病等.2.1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真菌病害)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在淮北各麦区都有发生.其中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锈病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褐斑.均在发病部位长出铁锈色的粉孢子.三种锈病都是典型的气流传播病害,传播范围广.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菌源多,气候适宜,管理不当等均会使病害发生加重.小麦发病后由于叶绿素被破坏和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导致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往往造成穗小、粒瘪、产量降低,一般减产5%-15%,严重的达50%以上.如宿州市2003年小麦叶锈病在以烟农19、皖麦19等品种上偏重流行,发生面积20万ha 以上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0%以上.上世纪90年代白粉病在淮北地区连续多年发生严重,病菌侵染小麦叶片、叶鞘、茎秆及穗部的颖壳,病部表面均长出白粉状霉层,严重时连成片成为白色—灰褐色霉层.小麦白粉病危害后,常造成叶片早枯,麦穗空秕,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减产30%~50%.2.2小麦纹枯病(真菌病害)小麦纹枯病在淮北地区发病普遍,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一般中等以下发生,1995年发生面积15.87万ha ,自此每年都达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1998年、2003年发生面积20万ha 以上,2004-2007年达25万ha 以上,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0%以上,已成为淮北地区小麦上重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俗称“花秆病”,从小麦播种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杆,常常形成烂芽、烂茎、枯孕穗和白穗等,病害常发地区田间病株率一般20%-40%,高的达100%,特别严重的田块引起的枯白穗率可达20%以上,一般造成小麦减产5%-10%,严重地块可达20%以上.2.3小麦黑穗病(真菌病害)小麦黑穗病包括小麦腥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和小麦秆黑粉病.近年在淮北地区为零星发生病害.小麦腥黑穗病危害麦穗,但病穗完整,暗绿色,颖壳向外张开.麦粒变圆成为菌瘿,外包灰白色膜,内充黑粉,有鱼腥味.致使小麦腥黑穗病不仅造成减产,而且病菌含有毒质和腥臭的三甲胺,使面粉不堪食用,该病在淮北麦区属于检疫性病害.小麦散黑穗病危害病穗籽粒及内外颖壳完全破坏变为黑粉,外包一层灰白色薄膜,极易破裂,散出大量黑粉,仅留穗轴直立田间.淮北地区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武德兰1,吴媛媛2,朱德慧3,周同新4(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宿州234101;2.濉溪县四铺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濉溪235115;3.宿州市植检植保站,安徽宿州234000;4.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安徽宿州234000)摘要: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发生的病虫种类,以目标病虫作为主攻对象,兼治其它虫害。
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进展
假单胞菌的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假单胞菌种类多、繁殖快。
它们能通过产生多种抗生素及有效的根际定殖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长成为植物生防控制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论述了假单胞菌对植物真菌性病害生物防治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假单胞菌;PGRR;生防应用;植物病害Abstract Pseudomonas spp. is abundant and have a rapid reproduction, It can produce many kinds of antibiotics , rhizosphere colonization efficiently , promote the plant growth,in this way ,it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 in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ontro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seudomonas spp. in plant fungal disease.Key words Pseudomonad , PGPR , Biocontrol function;plant disease1 假单胞菌概况假单胞菌是一类直或微弯的杆菌,不呈螺旋状,没有菌柄也没有鞘,不产芽孢,需氧型,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是植物根际较普遍的微生物类群之一,此类细菌的多数种类能产生株系具有拮抗或促生作用[1]。
现已证实假单胞菌能产生有效铁载体、抗生素、胞外水解酶和HCN等抑菌代谢产物,有效地保护植物根系免受病原微生物侵害[2]。
目前关于假单胞菌属的分类应用广泛的是pallernoi根据DNA-rRNA同源性研究提出的组群[3]。
其将假单胞菌分为20个种59个致病变种。
分为rRNAⅠ、Ⅱ、Ⅲ、Ⅳ、Ⅴ五个同源群。
浅谈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及控制策略
浅谈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及控制策略作者:季学用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摘要: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新病害,陆续在河南、河北、山西、北京、湖南、山东、甘肃、安徽、内蒙古、陕西、青海等省发现,近年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安全生产。
本文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现状,并对我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害的防治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麦孢囊线虫防治控制策略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线虫病害,目前国内分布范围已达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山东、安徽、江苏和宁夏等13个省(市区),尤以黄淮麦区危害最为严重,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已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小麦孢囊线虫病近年来在我国小麦各种植区发生与蔓延的速度很快,发病面积逐年扩大,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一、小麦孢囊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禾谷类作物是全世界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小麦孢囊线虫对禾谷作物根系的破坏性很强,因此对作物产量所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
澳大利亚的两个小麦主产区维多利亚和南澳大利亚州。
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面积达200万hm2。
严重时可达73%~89%,该病害还导致澳大利亚大麦减产20%,小麦减产23%~50%,经济损失约为7000万澳元;在欧洲。
小麦孢囊线虫病每年可引起经济损失300万欧元,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小麦损失高达30%~50%;在亚洲,巴基斯坦因禾谷孢囊线虫病每年造成小麦减产15%~20%;在印度的拉贾斯坦,禾谷孢囊线虫病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达到47.2%,大麦减产损失87.2%;而在沙特阿拉伯可以造成小麦减产40%~92%。
此外,小麦由于受孢囊线虫的为害,根系浅且长势衰弱,很容易导致次生性土壤真菌的入侵,例如丝核菌可同孢囊线虫相互作用而加重植株的受害。
致使根系发生病变、腐烂。
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印度等国还发现有多种短体线虫为害禾谷类作物的根系。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东、 陕西、 甘肃、 江苏、 山西、 天津、 宁夏、 西藏和新疆 等 15个省( 市、 区) 发 现 该 病 [4(1]。2 0 1 0 年 , 我国在 河 南 许 昌 首 次 发 现 菲 利 普 孢 囊 线 虫 [12(3], 后来又陆 续在河南省禹州、 延津、 卫辉、 洛阳、 博爱、 临颍、 商丘 等 地 [14]以 及 青 海 省 和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15]发现该线 虫, 其 严 重 威 胁 着 我 国 小 麦 的 安 全 生 产 。针对小麦 孢囊线虫病在我 发生和危害 的现 , 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小麦孢囊 线 虫 病 的 有 效 治 理 提 供 参 考 。
A b s tra c t & The cereal cyst nematode ( CCN ) has become a major constraint on cereal production in China .A safe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 is urgently needed .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developing and using resistant variety a g ricu ltu ra l control, chem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CCN was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CN integrated management was discussed, so as to provi(ie reference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CN . K ey w ords & cereal cyst nematode ; occurrence ( integrated management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及分布研究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42XIANGCUN KEJI 2017年2月(中)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及分布研究那仁其其格王欣刘枫(鄂尔多斯市植保植检站,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摘要]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的病害,也是当前对小麦生产威胁性极大的病害。
我国目前已知发生过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省区有湖北、河北、内蒙古、北京等,此病虫害仅发生在禾本科植物中,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等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危害植物种类约有27属36种。
本文详细分析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及分布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发生规律;分布特点[中图分类号]S435.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7)05-42-2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又被称为燕麦孢囊线虫,由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对于小麦危害巨大,而小麦又是人们的主食之一。
因此,国内外科学者在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特点及分布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1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特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一般分布于种植在温带地区的禾谷类作物上,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原线虫。
目前,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对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其分布的广泛性及对农作物的危害性,受到了各方的重视。
在长期的研究中,对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生物特性、分布与防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据观察,在室温为15℃的条件下,孢囊线虫可以在40d 内持续孵化幼虫,在这段时间里孢囊线虫的孵化率达到最高,约为60%左右;在室温提高到20℃时,孵化率有所下降,达到50%;室温继续提高至25℃时,孵化率仅有36%;室温再提高达到30℃时,孢囊线虫将不能孵化[1]。
2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对于农作物的危害小麦禾谷孢囊线虫主要危害作物的根部,通过侵染作者简介:那仁其其格(1976-),女,大专,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王欣(1986-),男,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刘枫(1978-),女,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小麦孢囊线虫病,这个名字听着就让人觉得有点头疼,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一个生物学的黑洞。
其实呢,它就是一种让小麦长得不太好看的小虫子,害虫一出现,农民朋友们可就犯愁了。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哎呀,这小虫子怎么就这么狠呢?别急,咱们慢慢来聊聊这事儿。
小麦孢囊线虫可不是你在农田里随便能看到的小虫子,它们可是隐藏得很深的。
小麦一开花,它们就悄悄潜伏在根系里,真是个“深藏不露”的家伙,等你发现的时候,可能小麦的根都快被吃得干干净净了。
想想看,那小麦在地里可怜巴巴地长着,浑身无力,真是让人心疼啊。
这种情况就像你生病了,还非要拖着身体去上班,效果能好到哪儿去呢?所以,发现小麦有问题,咱们可得立马行动。
怎么防治这种孢囊线虫呢?哎呀,这可是个技术活儿。
最基本的就是要注意土壤的健康,土壤就像小麦的家,家里环境好,才有好生活。
农民朋友们可以定期检测土壤,看看有没有虫子光顾。
用一些有机肥料,像堆肥呀,绿肥呀,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生命力。
想象一下,小麦根部就像是个小窝,环境优雅,自然小虫子就不愿意光顾啦。
轮作也是个好办法。
说白了,就是让小麦歇歇,把地儿让给其他作物,别总是它一个人在那儿干活。
就好比你在工作中,偶尔换个岗位,换换心情,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轮作之后,小麦的根系可以恢复得更好,孢囊线虫也没了觅食的机会。
对了,种一些抗病的品种也是聪明之举,这样小麦不仅能长得好,虫子们也没办法下手。
还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喷药防治。
这一招就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不过可得注意哦,别随便用药,还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药物。
听说有些农民朋友们还会用一些生物药剂,既环保又有效,简直是“绿色出行”的代表。
记得听过一个故事,有个农民用生物药剂治虫,效果杠杠的,连邻居都竖起大拇指,嘿,这可真是面子有光啊。
再说说监测,这个可不能忽视。
经常查看一下小麦的生长情况,看看有没有异常,真是像医生定期给病人做检查一样,早发现早治疗嘛。
萧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萧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萧县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河南岸,地处黄淮平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是萧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加剧,小麦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研究和推广的重点。
一、病虫害对萧县小麦产量的影响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螟虫等。
这些病虫害在萧县地区广泛存在,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叶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会导致叶片均匀具有红褐色小圆斑点,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和品质。
赤霉病导致麦谷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蚜虫和螟虫则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会导致叶片枯黄、萎缩,严重的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产。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传统的农药防治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小麦的病虫害,但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问题。
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用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手段,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实现对病虫害的安全、高效防控。
1. 应用生物防控手段在萧县的田间地头,研究人员尝试引入天敌昆虫,例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小麦的害虫。
还通过引进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
这样的生物防控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问题。
2. 种植抗病虫害小麦品种萧县的农业科研机构加强了对小麦抗病虫害品种的选育工作,通过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了一批抗叶锈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小麦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实际种植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种植选择。
3. 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不仅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在萧县地区,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4. 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生物农药是指由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昆虫激素等天然物质制成的农药,具有低残留、高效、环保的特点,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萧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萧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萧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和全球化贸易的影响,萧县小麦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农民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防控小麦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固定的化学农药防控已经不能满足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因为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防控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萧县小麦病虫害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生物防控技术和化学防控技术的研究,可以为探索一种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背景引发了对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思考,也为《萧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2 研究目的萧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萧县小麦病虫害的现状和对病虫害的防控技术进行介绍,探讨生物防控技术和化学防控技术在萧县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评估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优势和前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推广应用,能够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促进萧县小麦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绿色农业的转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
绿色防控技术以生物防控为主要手段,通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具有环境友好、无污染、可持续等优点。
绿色防控技术的引入将有助于改善萧县小麦生产环境,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小麦品质,并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萧县小麦病虫害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孢囊线虫病品种抗性试验研究
小麦孢囊线虫病品种抗性试验研究摘要进行小麦孢囊线虫病抗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小麦苗期、返青拔节期均未发生孢囊线虫病,也没有因孢囊线虫病影响出苗、分蘖和春季返青;小麦抽穗扬花期各品种根部都有不同程度孢囊产生,但无因孢囊线虫病造成的外观病症,以小偃22发病最重,对孢囊线虫抗性较差,病情指数达26.8;富麦2008次之,病情指数为24.4;以西农9871发生最轻,抗性最好,病情指数为18.3。
从后期测产情况看,由于品种间存在的产量差异影响,孢囊线虫病造成的产量差异并不明显,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关键词小麦孢囊线虫病;品种抗性;产量1908年,英国首次发现小麦孢囊线虫病,该病由燕麦孢囊线虫(Het—Prode Cl′oenae wollenweber)侵染引起。
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32个产麦国家发现了该病,我国继1989年在湖北首次发现后,已在北京、安徽、河北、山西、湖南、山东、河南、甘肃、内蒙、青海等地相继发现[1-2]。
小麦孢囊线虫在我国1年发生1代,9 ℃以上的气温条件有利于线虫孵化及侵入寄主,以2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其侵入幼嫩根尖,头部插入后在维管束附近定居取食,刺激周围细胞成为巨形细胞。
2龄幼虫取食后发育,变为豆荚型,蜕皮形成长颈瓶形3龄幼虫,4龄为葫芦形,然后成为柠檬形成虫。
被侵染处根皮鼓起,露出雌成虫,内含大量卵而成为白色胞囊。
雄成虫由定居型变为活动型,活动出根与雌虫交配后死亡。
雌虫体内充满卵及胚胎卵变为褐色胞囊,然后死亡。
卵在土中可保持1年或数年的活性。
胞囊失去生命后脱落入土中越冬,可借水流、风、农机具等传播[3-5]。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耕作制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般天气凉爽、土壤湿润、连年种植、缺肥、砂壤土及砂土地发病较严重,春麦较秋麦重,早播较晚播重。
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发病严重地块减产可达70%以上,甚至绝收。
宝鸡市每年种植小麦18.67万hm2左右,年产小麦逾90万t,2011年在扶风县、眉县和麟游县发现小麦孢囊线虫病,近年来已成为宝鸡市小麦生产上发生的一个新的病害,目前尚处感染极轻微—轻微感染,常年发生面积 6.67万hm2左右,重发面积超过0.67万hm2,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小麦生产潜在威胁严重。
CCN调查方法及取样
小麦孢囊线虫病田间症状识别及调查取样方法小麦孢囊线虫病(CCN)是发生在小麦、青稞、燕麦等禾本科作物上的重要病害,我省小麦、青稞主栽区普遍发生。
病原物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属于线虫纲,垫刃线虫目,异皮线虫属。
一、田间症状识别小麦胞囊线虫寄生危害小麦根部,田间症状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田块外观整块田凹凸不平,呈高矮相间的山丘状;田间生长稀疏,病苗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生长中后期田间出现黄绿相间的分布,后期早衰。
2、地上部分植株瘦小,长势弱,分蘖少,小麦拔节期以后,底部叶片发黄,后期成穗少、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下降,产量低。
3、根系症状分蘖期开始,植株根系次生根增多,呈团装或丛生;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根上出现白色雌虫,柠檬形;乳熟期白色雌虫变色,形成褐色孢囊,每个孢囊里含有300多个卵。
二、发生规律我省一年发生一代,初侵染源为土壤中越冬的孢囊。
小麦出苗后,孢囊中卵孵化成幼虫,由根尖侵入,后寄生在根表皮下的维管束中取食,雄虫线形,交尾后死亡,雌虫交尾后体积逐渐膨大,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露出根表皮,根系出现柠檬形白色雌虫,后期白色雌虫变成褐色的孢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源。
孢囊可借流水、风力、农机具等作远距离传播。
小麦胞囊线虫病在我省浅脑山区发病较重,一般在土质疏松的田块发病重,土壤板结、粘重的田块发病轻。
三、调查取样方法小麦出苗至拔节期:用浅盘法分离检测土壤中CCN幼虫,需要配套的分离设备(浅盘等)和双目解剖镜。
浅盘法分离土壤中的幼虫:准备两个浅盘(直径为10~15cm)和擦面纸,一个浅盘口径小,正好套在另一个浅盘内,小口径浅盘用网筛,大口径的浅盘用可以盛水的托盘。
小口径浅盘底部铺一层抽纸,100克新鲜土样平铺上面,下面的盘里加水至土样湿润为止,室温下24小时,轻轻移走上面的筛网,下面的浅盘内是线虫悬浮液。
为除去过多的水和杂物,用连接25目和300目(小麦孢囊线虫)或500目(根结线虫)两个筛子过滤,弃去25目筛上的杂物,300目或500目筛上截住的是所需线虫的幼虫。
小麦包囊线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报告
小麦包囊线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报告
张宝强;高宏利;肖智辉
【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59)1
【摘要】@@%小麦孢囊线虫近年在我区来危害逐年加重,防治难度大,防治成本高.我们通过5%硫线磷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等13个药剂不同处理方式的药效试验,结合5个不同小麦品种的抗虫性筛选,表现最佳的是“呋喃丹土壤处理”和“呋喃丹土壤处理+阿维菌素灌根”,这两个药剂处理方式对小麦根部包囊数较对照减少50%以上,对最终产量增加率均在18%左右,豫麦49-198和金博士416表现出较强的抗虫性,较常规品种高抗889分别增产42%和33%,是解决孢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总页数】4页(P24-26,55)
【作者】张宝强;高宏利;肖智辉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西安710100;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西安710100;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西安7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花生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试验示范 [J], 史大臣;李志勇
2.小麦孢囊线虫病不同小麦品种抗性试验报告 [J], 王西红;权建利;张婧梅;任淑谊
3.加强科学试验提高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试验示范总
[J], 王绍坤;赵瑜
4.土壤有机改良物对小麦包囊线虫病的影响 [J], 韩文炎
5.禹州市2015—2016年小麦胞囊线虫病药剂拌种试验报告 [J], 张改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大豆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
关于印发2010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委:为切实做好2010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控工作,增强防治预见性,我委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2010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落实,及早做好技术与物资准备,扎实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我省全年农业生产目标顺利实现。
附件:2010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二〇一〇年二月四日附件:2010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预案一、发生趋势根据近年我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2009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农作物种植品种、当前作物苗情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10年我省水稻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两迁”害虫、二化螟、纹枯病和迟熟中稻、单季晚稻的稻曲病将偏重发生,单、双晚稻感病品种病毒病将中等发生。
棉花病虫总体将中等发生,其中盲蝽象、枯萎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棉铃虫、斜纹夜蛾、棉蚜、棉叶螨、烟粉虱、棉苗病害、棉铃病害偏轻至中等发生。
大豆和玉米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大豆地下害虫中等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早播夏玉米(麦收前播种)上偏重发生,淮北东部玉米褐斑病中等发生。
预计2010年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3000万亩次,小麦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6000万亩次,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约为800万亩,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2500万亩次,大豆主要害虫发生面积约为1200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800万亩次。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将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等目标实现,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不同抗性小麦根与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互作的表型特征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2, 38(6): 1009−1017 /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12.01009不同抗性小麦根与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互作的表型特征崔磊1,2高秀2,4王晓鸣2简恒3唐文华3李洪连1,*李洪杰2,*1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河南郑州450002;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100081; 3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 北京100193; 4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最近在我国新发现的小麦病原线虫, 在黄淮冬麦区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
2009—2011年2个生长季在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的田间病圃抗性鉴定中, 小麦-黑麦6R(6D)染色体代换系(带有抗病基因CreR)对H. filipjevi Hfc-1致病型表现高抗反应型(HR), 小麦品种太空6号表现中抗反应型(MR), 其亲本品种豫麦49表现高感反应型(HS)。
利用Pluronic F-127胶体为介质, 研究了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根尖对线虫的吸引性。
结果显示, 无论品种的抗性水平如何, 其根尖单独存在时均能够吸引线虫的二龄幼虫; 当3个品种(系)的根尖同时存在时, 6R(6D)根尖吸引的二龄幼虫数量显著少于太空6号和豫麦49。
采用酸性品红-次氯酸钠染色法观察线虫对根系的侵染, 发现不论抗性水平高低, 二龄幼虫都能侵入寄主根的组织, 但至侵染后期, 6R(6D)和太空6号根中的线虫数量显著少于豫麦49。
这些结果表明, 虽然线虫能够侵入抗病品种的根组织, 但是大部分二龄幼虫却不能继续发育而形成孢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研究初报王月英 (安徽省萧县植保站,安徽萧县235200)摘要 [目的]为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对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的田间调查与试验,研究了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范围、田间分布及危害。
[结果]小麦胞囊线虫年均只发生一代。
病害分布面积占普查面积的79.3%。
小麦田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卵的平均密度为6.5粒/g。
与施用2次涕灭威颗粒剂的小区相比,未施药小区新麦12和皖麦50的鲜重损失率分别为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25.9%和11.1%。
与未施药小区相比,3.2%阿维菌素0.56m l/m2、15%涕灭威颗粒剂2.8、4.3g/m2和施用2次4.3g/m2小区的平均单株根部雌虫数量分别降低-5.2%、24.0%、44.8%和60.4%,单株鲜重分别增长-7.0%、5.3%、1.2%和17.0%,孕穗数分别增长4%、8%、8%和16%。
[结论]深入研究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范围;田间分布;药效试验中图分类号 S435.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24-11590-02Prelim i n ary Report on the Study on the W hea t Cyst Nematode i n X i a ox i a n County of Anhui Prov i n ceW ANG Y ue2yi n g (Xiaoxian Plant Pr otecting Stati on of Anhui Pr ovince,Xiaoxian,Anhui235200)Abstract [Objective]The ai m was t o supply theoretical basis f or effectively contr olling wheat cyst nemat ode in Xaioxian county.[Method] The occurrence area,field distribution and har m s of wheat cyst nemat ode were studi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 m ent on wheat cyst nematode in Xiaoxian county.[Result]The wheat cyst nematode had only one generati on annually and its disease distribution area accounted for79.3%in surveyed area.The average density of wheat cyst nematode eggs in the s oil in wheat field was6.5particles/pared with the p l otsapplied with aldicarb granules f or t w ice,the loss rate in fresh weight of Xin mai12and Wan mai50were23.3%and22.5%res p.and their ear nu mbers were reduced by25.9%and11.1%res p.in the non2app lied p pared with2app lied plots,the average female pest quanti2 ties per plant in r oots in the plots applied with0.56m l/m23.2%aver mectin,15%aldicarb granules and4.3g/m2were app lied t w ice and de2 creased by-5.2%,24.0%,44.8%and60.4%res p.,their fresh weights per p lant were increased by-7.0%,5.3%,1.2%and17.0% res p.and their ear nu mbers were increased by4%,8%,8%and16%res p.[Conclusion]It was very i mportant to thor oughly study the occur2 rence law and contr ol measures of wheat cyst nematode for its effective control in Xiaoxian.Key words W heat cyst nemat ode;Occurrence area;Field distribution;Efficacy experi m ent 小麦胞囊线虫病由禾谷胞囊线虫(Cereal CystNe mat ode, CC N)引起,于1989年在我国首次发现,湖北、河南、河北、青海、山西、安徽、江苏等省均有发生,是一种危险性病害,一般可使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绝收[1-3],现已被定为安徽省检疫对象。
萧县自2005年在马井镇纵小楼自然村发现该病害以来,由于虫源不断积累、传播,近几年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为了解该病在萧县的发生情况以及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笔者在全县23个乡镇,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开展普查,并于秋种时,在杜楼镇王屯村开展小麦胞囊线虫田间分布及危害调查。
1 小麦胞囊线虫发生概况1.1 症状 小麦胞囊线虫为害小麦根部,病株根尖生长受抑,造成多重分枝和肿胀(根结),次生根增多,根系纠结成团,生长浅薄。
5月上中旬受害根部可见附着胞囊,柠檬形,开始灰白,成熟时呈褐色。
病害症状表现在地上部分,典型的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发黄,苗子瘦弱,类似缺肥症。
发病初期麦苗中下部叶片发黄,而后由下向上发展,叶片逐渐发黄,最后枯死。
植株表现分蘖减少、矮化、萎蔫、发黄等营养不良症状,病株提前抽穗[1]。
1.2 发病规律 年均只发生一代,条件适宜时,胞囊内卵孵化出幼虫,侵入到小麦根部生长点,并在根维管束处发育为成虫。
成虫突破根组织到根表面。
被侵染处根皮鼓起,露出雌成虫,雌虫产卵时体积增大,内含大量卵而成为白色胞作者简介 王月英(1967-),女,安徽萧县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植保工作。
收稿日期 2009207207囊,于4~5月显露,后变为褐色,脱落入土。
胞囊可以在土壤中存活1年以上,可借水流、风、农机具等传播[1-3]。
1.3 发生范围 2005年5月中旬随机调查3个乡镇,每个乡镇调查1个村3块田,即马井镇纵小楼自然村、杜楼镇袁集村及大屯镇后新庄村,结果3点均发现小麦胞囊线虫病,但轻发生。
近几年由于虫源不断积累、传播,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为掌握小麦胞囊线虫病在萧县的总体发生情况,在全县23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开展小麦胞囊线虫普查。
其中,偏重发生的1个乡镇,中等发生的7个乡镇,偏轻发生4个乡镇,轻发生6个乡镇,没有发生5个乡镇。
病害分布面积占普查面积的79.3%,预计全县该病分布面积达5.33万h m2,发生相对较重的田块,主要集中在马井、杨楼、刘套、黄口和闫集等部分乡镇,且小麦胞囊群体密度与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有关。
以土壤类型分,沙土 沙碱土 两合土,山淤土、淤碱土、淤土及山黄土均没有发生;以土壤质地分,沙壤 轻壤 中壤,重壤及轻粘没有发生,而品种之间的差异性无法比较(表1)。
2 田间分布及药效试验2.1 田间分布 小麦播种前1天采用5点取样法,按15φ×15φ×20φ,在试验区内采取土样,每小区随机取5份亚土样,将所取亚土样充分混合后取500g左右装入保鲜袋,注明标签,带回室内摊开自然风干,14d后,分离土样中的胞囊,在解剖镜下计数并收集胞囊。
并随机挑取20个胞囊,压破挤出卵,制成卵悬浮液,计算卵密度。
结果表明,小麦田土壤中卵的密度范围为每克土0~42.8粒,平均密度为6.5粒/g土,且在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2]。
责任编辑 王淼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9,37(24):11590-11591,11598表1 萧县小麦胞囊线虫发生情况普查Table 1 The occurrence situa ti on about whea t cyst nema tode i n X i a o coun ty乡(镇)V illages (t owns )行政村Adm inistrative villages调查面积∥hm2I nvestigati on area土壤类型Soil types土壤质地Soil textures小麦品种W heat varieties小麦胞囊线虫发生情况Occurrence situati on about wheat cyst nemat ode马井镇Majing t own 郭洼0.27沙土沙壤烟农19偏重发生杨楼镇Yangl ou t own 杜庄村0.40沙土沙壤徐麦856中等发生刘套镇L iutao t own 马场村0.47轻沙土轻壤皖麦52中等发生黄口镇Huangkou t own 朱庄0.27沙土沙壤徐州24中等发生闫集镇Yanji t own 宋行村0.20沙土沙壤皖麦19中等发生杜楼镇Dul ou t own 郝新庄0.30沙土沙壤连麦2号中等发生酒店乡Jiudian village 王老家0.20沙土沙壤徐州24中等发生大屯镇Datun t own 镇南村0.17沙土沙壤连麦2号中等发生丁里镇D ingli t own郭庄0.17沙碱土轻壤烟农19偏轻发生赵庄镇Zhaozhuang t own 赵庄村0.27沙碱土轻壤北农矮抗58偏轻发生青龙镇Q ingl ong t own 夏洼村0.33沙碱土轻壤皖麦52偏轻发生龙城镇Longcheng t own 二庄村0.27沙碱土轻壤皖麦52偏轻发生祖楼镇Zul ou t own迭路北0.07两合土中壤烟农19轻发生张庄寨Zhangzhuangzhai 张楼村0.17两合土中壤新麦9号轻发生王寨镇W angzhai t own 邵庄村0.33两合土中壤烟农19轻发生圣泉乡Shengquan village 柴庄村0.33两合土中壤徐州24轻发生石林乡Shilin village 谢楼0.13两合土中壤周麦18轻发生孙圩孜Sunweizi 王桃园0.33两合土中壤新北农轻发生白土镇Baitu t own费村0.17山淤土中壤徐麦856没有发生新庄镇Xinzhuang t own 小桥0.02淤碱土重壤烟农19没有发生永堌镇Yonggut own 北泉村0.27淤土重壤烟农19没有发生官桥镇Guanqiao t own 张集0.13山黄土轻粘宿麦8802没有发生庄里乡Zhuangli village 尠庄0.20山黄土轻粘邯6172没有发生2.2 药效试验2.2.1 试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