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说教学目标这一段内内容说的是,依据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初中七年级学生特点和本课内容,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我们下面的第五部分内容主要就是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整合教材内容落实这三方面目标。

三、说重难点此段表现的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确定的本课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某某会议。

(2)难点:本课难点是某某会议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长征精神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和思路长征历时2年,行程两万五千里,途径12个省,长征是一部流动的人类战斗史,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和运动性。

长征中涌现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和英雄事迹以及重要事件,有着丰富的史料,是一节向学生进行爱党爱国、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等思想教育内容丰富的课。

基于本节课以上两个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情景创设、史料展示,既可以直观动态地展现长征本身的发展过程和空间变化,又可以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立体地感受长征,走进历史,身临其境,符合七年级学生学习直观性强的特点,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教材理解]本课要落实的内容标准是“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分析内容标准,同一教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层面的教学任务要同步完成:其一是知识层面的“长征故事”,即通过选择数则不同情节、角度的长征故事,让学生感知长征,讲“故事”的形式,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

课堂中故事的呈现,一是通过学生讲述熟悉的长征故事,如来自小学和初中语文课本、电影电视、小说画本中的相关内容,以体现充分发掘、利用不同学科课程资源为历史学科所用的理念;二是通过教师精心挑选不同角度和情节的长征故事讲述或演示给学生,以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为下一步分析长征精神内涵做准备),最终通过故事情节,了解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其二,在知识层面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另外两项情感层面的任务:任务之一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是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是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英雄主义精神。

其核心是“革命英雄主义”。

这一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百折不挠,顽强拼搏,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本人将以此目标为教学重点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则长征故事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最终形成完整的“长征精神”的感悟。

进而通过教学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真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长征精神”与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长征精神”成为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之二是“艰难曲折”,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主题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种艰难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危难的长征途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正是“艰难曲折”的生动写照,这一历程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光荣中学:曾莉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课程标准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2、加深对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理解长征精神,认识长征精神在根本上是一种追求解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

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过去性的特点。

它既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可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更不可能去进行直接观察,因此让他们去理解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史实概念,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了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针对上述情况,根据大纲的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1、知识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图片资料,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3、情感与价值: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 曾伟伟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    曾伟伟

江西瑞金 1934.10
冲破四道 封锁线
过程: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意义:
粉碎了。。。企图 保存了。。。力量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谢谢!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4万 3万 3万 7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诱 (前三次) 敌深入 集中优势 周恩来 各个击破
100
博古 8万 李德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失败
(二)讲授新课
长征的背景:
二、说教法学法
(二)说学法
从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 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 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 积极探究的精神。 结合学生特点和本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 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①阅读法、②比较法、③讨 论法、④归纳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力求在教学中 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 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 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 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 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 即近二十四英里,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 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2、过程与方法
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老师启发为 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对示意图 的学习与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 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 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将课外知识 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 惯。

初中历史经典说课稿3篇

初中历史经典说课稿3篇

初中历史经典说课稿3篇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八年级的学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作品而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根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极其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二、教法学法1、教法(有三)1)、问题导学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2)、探究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过程中)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

2、学法(有二)(2)小组讨论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我从4方面来说明,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思维拓展,巩固练习。

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播放《我的长征》电影片断,(播放)播放中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电影片断展现了我国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从而导入新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第一方面、说教材:《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3课, 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几十年来,我们正是继承和发扬了长征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基于以上情况,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歌曲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第二方面、说教法:有言道:教无定法,但必有良法。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运用探究法、问题教学法、情感升华法、图示法、讨论讲述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教法组织教学。

这样做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第三方面、说学法:“教师教的好,不如学生学的好。

”这话一点也不错,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就能以一当十,一举多得,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思想。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教案][人教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教案][人教版]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设想,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设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13课的内容,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2、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主要包含了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三个主要子目的内容,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

根据上述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识图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与遵义会议(2)教学难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主要包括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三、说学法八年级的学生处于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常袋中学薛九利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教材地位简析、教材内容、教法学法简介、教学程序、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本课位于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主要讲述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将军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它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教学内容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

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历史的能力,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乐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针对上述学生情况,根据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所经受的苦难,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看图能力。

2.探究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征的学习,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通过吸取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

通过学习更多的长征史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牢记振兴中华的重任,自觉地学习长征精神,以此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单位:长清区乐天中学作者:于坤日期:2011年9月28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鞠躬)我抽取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设计了“学案引导,教师主导,师生互导”的教学理念,希望达到“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效果,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他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力量保证;是针对学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基本知识。

(2)探究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2)采用“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红军为了理想,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2)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情感,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针对学生长征知识的了解缺乏完整,结合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作为教学重点,针对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分析遵义会议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作为教学难点;突破上采取大而化小、层层推进的方法逐步解决。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学案导学法:在学习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基本知识时,我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掌握知识。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内容和意义。

(2)结合长征示意图,掌握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和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㈢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红军长征在课本、影视剧中有所了解,但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知识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

依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长征精神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2.说学法---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通过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感悟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四环节)1导入新课2学习新课3思维拓展4巩固练习1.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七律--长征》视频音乐,导入新课。

(二)引出问题1)视频音乐展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4)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设计意图:以视频音乐、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习新课(一)分组合作探究、感悟新知:做法: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依据导学问题,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课程标准】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原因、长征过程、长征胜利以及遵义会议等内容。

其中有4张图片1幅地图,1首诗歌和长征途中的3个故事,向学生展示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长征的胜利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

红军长征的壮举以及长征途中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复兴中华而奋斗。

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焕发着时代精神。

三、【教学设计】第一篇章“曾经的足迹”,主要是完成课本中的学习内容,采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读图识图、分析思考、归纳整理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长征的基本史实。

例如:出示五次“反围剿”的图表,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起因。

其次,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和江河,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扮演战地记者报道遵义会议、学生讲述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的军事传奇、找一找长征途中重大事件等活动,完成对长征的开始、长征的转折、长征的胜利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等史实的学习。

第二篇章“如歌的长征”,主要是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感受历史、融入历史,从历史中得到感悟。

初二学生对长征的历史特别好奇,同学们具有较浓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从已知的有兴趣的话题展开,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关于长征的故事,使语文教科书成为历史教学资源。

海口市8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节课的内容,都是关于长征的话题,有故事有诗歌。

有了这一个单元的学习积淀,学生们对“长征”这个话题有一定的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作者:翟笃成学校: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红杨中学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版本:人教课标版时间:2013年元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情、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共六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教学目标依据2012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和八年级学生处于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的学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MTV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MTV歌曲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从侧重点看: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2)、教学难点: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四)教学方法从教法来看:我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人教版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说课稿

人教版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说课稿

人教版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伙儿好!我来自天门市天门杭州华泰中学,专门荣幸参加此次交流活动!今天我讲的课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用时一课时,我的讲课要紧有以下五步。

一、讲教材本课位于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要紧讲述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教材不管在本单元依旧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将军所讲:“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行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宝。

”二、讲目标本课的目标有三个:①了解长征的缘故、通过及历史意义。

②记住遵义会议内容及历史意义。

③体会长征精神。

三、讲重难点:遵义会议,长征的通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讲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以后进展动身的设计理念,采纳“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形、影片资料的展现,讲解、设疑、激趣、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2、学习方法学法采纳分组导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观看、探究、合作、动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讲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以角色任务分配,合作探究,成果展现为主线。

第一步诗词导入,激发角色爱好;第二步角色任务分配,明确学习任务;第三步合作探究、展现成果,完成学习目标;第四步感悟历史,升华情感。

下面我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过程:1、诗词导入,激发角色爱好。

播放毛泽东《七律·长征》的朗诵,感受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描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磅礴气概。

请看我的课堂实际操作。

(播放视频)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

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进行角色任务分配。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自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自作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2、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长征胜利的意义
5、长征精神
第二环节:
寻因索引 进入长征
第三环节:
动手实践 认识长征
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雪山、 过草地 飞夺 强渡 大渡河 巧渡 金沙江 泸定桥 四渡 赤水 强渡 乌江 遵义会议 (1935.1) 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 渡过 湘江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
第四环节:
情景再现 感受长征
红军强渡乌江的渡河点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陕 北 吴 起 镇
红一、 二、四 方面军 会师的 甘肃会 宁城
第五环节:
内化领悟 升华长征
第十三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不怕远征难
2、长征的经历: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 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 陕北会师——会宁、静宁会师 3、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商丘市睢阳区古宋乡古宋一中刘凤美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巩固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主要讲述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将军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长征所形成的长征精神,仍然指导着后辈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学习本课可以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让学生能从根本认识到灿烂的今天得之不易,应该要好好珍惜。

2、课标要求:知道长征发生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过程及其中的重大事件,理解长征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红军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和长征的现实意义。

②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协调合作、语言组织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分析遵义会议,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且通过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②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③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①红军长征及其意义②遵义会议(2)学习难点: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历史地位②长征精神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个性普遍突出,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课件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课件
1
2
3
把握重点(一)(二) 16分钟
4
把握重点(一)
中央红军的长征
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指出红军长 征经过那些省份? 2、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指出红军长征渡过 那些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3、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复述中共中 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读图、识图的基本要求: 1、要弄清方向。 2、要看清图例。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是什么时间开始长征的? 3、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点是哪儿? 4、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各是 什 么? 5、红军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的时间、地点、 部队各是什么? 6、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历史意义是什么?
新课讲授之把握重点
导入新课 2-3分钟
整体感知 3分钟 理清线索 8分钟
新课讲授之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2-3分钟
1
整体感知 3分钟
2
新课讲授之整体感知
课程目标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新课讲授之理பைடு நூலகம்线索
导入新课 2-3分钟
整体感知 3分钟 理清线索 8分钟
1
2
3
新课讲授之理清线索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文
导入新课 2-3分钟
1
2
整体感知 3分钟
理清线索 8分钟
3
把握重点(一)(二) 16分钟 4
情感升华
5分钟 8-9分钟
5
小结作业
6
板书设计
时间 原因 经过
时间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潘慧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潘慧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潘慧,来自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留村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本单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讲起,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再到国共关系破裂,中共领导武装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而红军的长征就是在革命探索道路中的一次巨大挫折。

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经过及意义,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为党开辟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长征精神是我党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法宝,我们要将长征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二、学情分析本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中学生活,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再加小学时就接触过长征中相关故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等,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生活中,学生也会经常接触到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小说等,所以为本课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但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故事的知道、了解的层面,缺乏更深入地理解。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能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三维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掌握遵义会议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读长征示意图,绘制长征路线,培养学生识图、填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爱党、爱军、爱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伊川县城关镇周村中学唐润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5号参赛选手,我叫唐润侠,来自伊川城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位于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一课。

整个第一单元讲述的是中国如何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而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端,同时它还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在整本教材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点课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鸦片的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2、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法: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老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相关部分教材,思考、讨论和合作学习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教学手段上:采用图示教学法,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图片,这样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

运用分析比较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

运用整体认知方法去把握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2)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问学生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他们在吸食鸦片。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吸食鸦片的危害吗?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把鸦片的危害说得这么透。

是的,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

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

然而,就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为了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那么清政府和中国人民又作何反应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板书)为了便于学生对这一内容的了解和把握,用幻灯打出以下两个问题: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请说明理由。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灾难?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炮子谣》和《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然后小组讨论这两个材料说明了什么?用以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师生、生生互动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

英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尤其看好中国这个广阔市场。

进而归纳出第二个问题鸦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教师提出问题: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一则材料。

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林则徐的上书打动了道光皇帝,于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

然后提出“林则徐到广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结果怎样?”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归纳出林则徐禁烟的措施,然后大屏幕显示参考答案:①缉拿烟贩;②整顿海防;③派人翻译外国书报;④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⑤虎门销烟。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二、中英《南京条约》(板书)本栏目设计两个环节:1、在鸦片战争示意图上找到英军入侵略路线。

教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图讲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2、归纳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将学生分组,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分析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再由各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简明扼要总结;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3、教师提出讨论题: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要从中英两个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师强调根本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三)、思维拓展: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启示)?四、板书设计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正当贸易---鸦片走私-----禁烟运动虎门销烟(1839、6、3 )二、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6—1842、8 )1840、6---1841、1---1842、82、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伊川城关周村中学唐润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八年级的学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学对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和理解,根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极其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二、教法学法1、教法(有三)(1)、问题导学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2)、探究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过程中)(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

2、学法(有二)(1)联系比较法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小组讨论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我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营造一个凄婉沉重的情景。

然后指出这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

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教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从而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导学提纲,导学提纲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

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设计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步骤:A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以学为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

边掌握教材,边列出长征的路线,教师做随堂指导。

B 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了长征概况后,针对阅读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疑问,提出问题,以纸条的形式,送递老师。

C 探究讨论——合作探究、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交由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连同导学问题向全班展示。

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自学为主设计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整体感知、建构体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一个知识性的总结,并进一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A、读图说图——突破重点对中央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解决,我采用读图说图的方法,出示长征动态路线图,使内容直观化,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并培养学生读图说图的能力。

B、比较分析——突破难点对遵义会议这一难点的处理,我选用了对比分析和出示材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比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遭遇的结局的不同,得出结论。

然后出示材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正确评价遵义会议,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3、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思维拓展。

长征结束了,你认为红军为什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同学们,长征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于进取、英勇无畏的精神;长征是一种责任,一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责任。

今天的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因为新的长征没有停止,还在继续!请欣赏《长征七律》!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初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稿伊川县城关镇周村中学唐润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5号参赛选手,我叫唐润侠,来自伊川城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

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

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