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幼体寄生在羊脑组织中引起的疾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给人畜。

羊脑包虫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一、羊脑包虫病的诊断技术1. 临床症状:羊脑包虫病在人畜中的临床表现各异,但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觉障碍、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在羊群中,常见的表现为进食减退、行走不稳、瘦削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测:目前,诊断羊脑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血清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包括包虫抗体检测和包虫抗原检测,可以通过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检测。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脑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病变灶和寄生虫囊。

3. 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中,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更高。

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出细粒棘球绦虫的DNA,从而确诊疾病。

1. 疫苗研发:目前,针对羊脑包虫病的疫苗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者通过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抗原进行克隆和表达,开展了疫苗的研究工作。

疫苗的研发可以有效预防羊脑包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2. 畜禽管理:对于羊群和其他家畜,要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排虫和体检,尽量减少细粒棘球绦虫的传播和感染机会。

定期清洁饮水和饲料,消除饮用水源和饲料的污染,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3. 环境管理:对于生活在包虫病高发区的人畜来说,加强卫生管理和环境清洁至关重要。

定期清理细粒棘球绦虫的寄主动物排泄物,并采取有效的垃圾处理措施,减少细粒棘球绦虫的传播途径。

4. 宣传教育: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羊脑包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人们可以学会正确的饮食和饮水习惯,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5. 社会协同: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羊脑包虫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加大对病患者的救治工作力度。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防治措施核心要点构架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防治措施核心要点构架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防治措施核心要点构架
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寄生于羊的疾病,主要由细小的寄生虫引起。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常见,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一、羊脑包虫病的诊断要点:
1.病史:了解病羊和群体的饲养、管理情况,是否与包虫病病源地有接触。

2.临床症状:病羊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精神萎靡、难以站立,严重者可出现痉挛、抽搐等症状。

3.肉眼观察:剖检病羊头颈部可见囊肿,囊壁薄透明,内有清澈液体。

4.血液检查:包虫病病羊一般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血清学检查:包虫病病羊血清中抗体滴度增高。

6.分子生物学检测:使用PCR技术检测疾病病羊的组织、体液等样本,可检测到寄生虫的DNA。

二、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措施要点:
1.卫生管理:做好羊舍的定期清理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2.防虫措施:定期给羊体表喷洒虫害防治药物,如杀螨剂等,有效杀灭或防止寄生病虫。

3.合理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饲养羊,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增加羊对疾病的抵抗力。

4.隔离患病羊:对发现的病羊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播扩散。

5.及时治疗:对于确诊的病羊,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帮助其康复。

6.疫苗接种:对于高风险地区的羊群,可以考虑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羊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羊脑包虫病的预防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 - 养羊技术

羊脑包虫病的预防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 - 养羊技术

羊脑包虫病的预防羊脑包虫病的治疗-养羊技术羊脑包虫病,其实也就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羊的大脑中寄生了大量多头绦虫的幼虫,一旦羊群中的个别羊出现这种病症,扩散范围比较大,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给养殖户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羊脑包虫病的预防羊脑包虫病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的对象是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182只羊脑包虫病病羊。

患病羊临床表现是精神萎靡、食欲不佳、无目乱走、磨牙流涎等。

根据脑包虫寄生部位与病羊表现进行分析,其中大脑半球发病75只,大脑颞叶发病51只,大脑额叶发病32只,大脑发病15只,小脑发病9只。

1.2发病原因羊脑包虫在羊脑寄生后,可出现囊泡,大小如鸡蛋,囊泡壁薄,内有透明液体。

囊内膜有大量粟粒大的结节状。

羊脑包虫感染途径主要经口感染,多头带绦虫卵进入胃肠后经血液转移到羊脑或脊髓,并不断成长,羊感染虫卵2~3个月后可发病。

1.3 治疗方法1.3.1药物驱虫羊脑包虫病刚开始发病时,给予病羊吡喹酮70 mg/kg口服,必要时可使用其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连续治疗14天。

如果羊脑包虫病发展到晚期,治疗价值不大。

部分病羊在口服药物治疗后,因囊泡破裂引起抽搐症状、精神萎靡或其他神经症状,有的还出现废绝、体温升高等症状,个别羊可因此而死亡。

因此在给予抗菌药物和吡喹酮口服后,观察羊的表现,一旦有异常则及时抢救,给予甘露醇1000~2000 mL、安钠咖2g治疗,症状轻的病羊给予25%~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

1.3.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羊脑包虫寄生部位在左侧大脑颞顶区。

判断方法是让羊在空地运动,如果羊向左做大圆圈运动,说明羊脑包虫寄生时间大约在10~14天,如果病羊同时有对侧眼睛模糊状况,则可选择手术治疗。

先将病羊绑稳,并固定羊头部。

用手检查羊头部左侧顶骨,可见皮肤隆起、骨质软薄。

采用皮肤浸润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剪掉术区羊毛,并进行备皮。

羊脑包虫的治疗方法

羊脑包虫的治疗方法

羊脑包虫的治疗方法一、肉用羊应在身体情况良好时进行屠杀。

二、采用手术疗法:如寄生于脑的表面而能够触诊到多头蚴时,可用外科手术取出。

但如部位难以确定,或存在于脑子较深处时,手术后果多不良。

经过手术得到痊愈的,往往都是部位确定,存在于浅部,以及营养较好的幼羊。

手术方法有两种: 1.圆锯术能模到骨软化区域时,即在该处进行。

否则,即在角基和角中心的内缘后部约1cm处施行。

为了避免损伤静脉窦而造成手术失败,应由中线一侧切开硬脑膜。

大静脉窦有两条:矢状窦位于大脑纵轴上,横窦位于大小脑之间,操作时必须特别注意,要在严密消毒情况下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术: (1)在术部皮肤上作一个十字形切口或“U”形切口,将皮肤揭开。

(2)用圆锯(或小外科刀)除去露出的颅骨一块,不可损伤硬脑膜。

(3)看到多头蚴之后,以镊子慢慢牵引出来。

或在羊吸气以后,用手堵住羊口及鼻孔,不让呼气,使脑内压力增大,可让羊吸入第二口气,再堵一次羊口及鼻孔。

亦可先刺破囊虫,徐徐抽出其中液体,以免因脑子压力骤减而引起休克;亦可在看见白色囊虫以后,翻转羊体,让四蹄朝天,然后保定头的人迅速使羊嘴朝天,创口朝地。

让脑包虫慢慢从开口内滑出来。

如果看不到脑包虫,可以插入细胶皮管,沿脑回向周围探索,用注射器多次吸抽,常可将虫囊吸在胶皮管口上,然后抽回胶管,即可拉出脑包虫。

(4)给寄生部位喷洒3~5ml含有青霉素的生理盐水,盖上硬脑膜及骨膜,缝合皮肤,并以火棉胶或绷带保护术区。

2.穿刺术即不用圆锯去除骨片,是将骨暴露出以后,用最小号套管针或带有探条的针头对准术部,向后刺入颅骨,然后抽出套针(或探条),如已刺入虫囊,套管内有液体流出。

此时可用注射器,将针插入套管内抽净液体,并将囊膜吸入套管内,与套管同时取出。

公羊的额窦较大,穿颅时必须穿过此窦,应注意有第二次较大的阻力。

但有时由于多头蚴引起的膨胀可使双壁接触而让窦腔闭合。

在作穿刺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些情况,才容易成功。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

86摘要:羊脑包虫是在养羊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是由于羊受到多头蚴的感染寄生后导致本病发生。

羊在发病后表现为神经症状以及脑部的严重病变,见于脑炎和脑膜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死亡情况,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羊脑包虫病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并着重研究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可供羊场在预防以及发病治疗时进行参考。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防治技术羊脑包虫病又称为羊多头蚴病,是羊的一种最常见的寄生虫病。

随着羊养殖业的不断扩大,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在养殖场不仅要预防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对寄生虫病预防也不能松懈。

尤其是羊脑包虫病的发生能够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1 病原简介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为多头绦虫,这是一种体长约在400~600mm,宽度为5mm 的寄生虫[1]。

脑包虫的形态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观呈乳白色且半透明,在其内部充满透明的液体。

成熟的脑包虫能够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卵子。

脑包虫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存活数年,但其对热较为敏感,通常在70℃的环境中可以被杀死。

2 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以春季和秋季较为多发。

本病的发病范围较广,各地羊场均有发生。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脑包虫病,但其中以绵羊的易感性最高,在不同年龄的羊群中羔羊的易感性为最高。

3岁以上的羊群对本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本病的传染源为已经发病的肉食动物,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当肉食动物体内寄生的多头绦虫的节片脱落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对饲草和水源等造成污染,当健康的羊群采食这些被污染的饲草和饮水后就容易被病原所感染而导致发病。

这些虫卵在羊体内能够迅速发育生长成六钩蚴[2]。

六钩蚴是对机体损伤较大的一个寄生虫阶段,其不仅会破坏羊的肠道黏膜还可以到达脑部积液中,并在其中发育为多头蚴。

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牛、羊等偶蹄类动物,也可以感染马和猪,甚至可以感染人。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 养羊技术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 养羊技术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养羊技术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羊脑和脊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不仅容易引起羊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症状,严重时还会直接引起羊只死亡,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寄生虫病.羊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食欲下降、反应迟钝、沉郁不动等临床症状,确诊后通过手术治疗大部分可治愈.临床经验表明,93%的感染羊只经过手术治疗可逐渐恢复健康,但术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且避免损伤血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1、临床症状病羊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在放牧过程中独自离群,具有神经症状,如盲目向前冲且不转弯,或者先向右转圈再向左转圈,遇到障碍物时头抵在上面不动,走动不稳,往往卧地不起,采食时需要将饲草放在嘴边或者颈部依物而立自行采食。

发病前期,羔羊最常见发生急性型,且随着六钩蚴的移行导致脑部出现炎症,呈现明显发热,脉搏、呼吸加速。

有时会呈现过度兴奋,作前冲、后退或者回旋运动;有时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脱离羊群,长时间躺卧,大多数羔羊会在3~5天内由于发生急性脑炎而导致死亡,有些耐过急性期后会变成慢性型。

急性型。

羔羊会表现出最明显的症状,感染后经过大约15天开始表现出发热,食欲减退,反应退钝或者敏感,盲目奔走或者长时间的精神沉郁。

症状严重时,会表现出精神极度萎靡或者过度兴奋,部分颈向一侧弯曲,呈现斜视,磨牙、流涎;部分做圆圈运动、前冲或者后退,接着出现痉挛;部分独自离群,往往躺卧。

病程一般可持续5~7天,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大部分症状会逐渐消失,转变成慢性型。

慢症型。

病羊寄生有一个或者少数囊泡时,且囊泡大小没有长到对周围脑组织造成严重压力前,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经过4~6 h,由于囊泡明显增大,导致脑和脊髓受到压迫,才会开始出现症状,且虫体寄生部位不同,会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如在大脑后部枕骨区寄生时,头部会高抬,作后退运动,呈角弓反张姿势;在脊髓寄生时,会导致走动后躯无力,甚至出现麻痹,排尿失禁,呈犬坐姿势。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由于其发病率高、症状严重,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随着科技的发展,针对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重点介绍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应用,帮助养殖业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

1. 临床症状诊断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多样,一般包括头痛、头晕、呕吐、视力减退、癫痫等症状。

当羊出现上述症状时,可以初步怀疑为脑包虫病,但临床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2. 影像学诊断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手段,能够显示出囊虫的影像,有助于诊断和确定病变的范围。

但是由于囊虫在脑组织中的位置和形式多样,影像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综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以检测出囊虫的抗体水平,帮助确定感染情况和病情进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结果有时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分析。

1.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

疫苗预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羊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对于预防羊脑包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2. 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羊脑包虫病的关键。

定期清洁圈舍、饲料、饮水,加强消毒工作,控制害虫和野鼠的传播,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定期对羊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患病个体,隔离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措施。

3. 药物防治对于已经感染的羊只,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目前广泛使用的药物有阿苯达唑和奋乃静等,能够有效杀灭囊虫,控制病情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使用要遵循医嘱,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以减少对羊只的不良影响。

4. 环境治理对于受到污染的环境,要及时进行清理和消毒工作。

尤其是羊栏、放牧区域等易受污染的地方,加强环境治理,消除囊虫的传播源,对于预防和控制羊脑包虫病至关重要。

对于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技术应用,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药物防治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防治水平,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于人们对羊脑包虫病的认知度不足,导致大量患者无法及时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为公众提供相关知识,以减少病情发生。

一、羊脑包虫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蚴寄生在羊脑内引起的疾病,人羊都可感染。

寄生在羊脑内的细粒棘球蚴会引起炎症,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痉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肢体麻痹、意识丧失等症状。

在临床上,有时会误诊为肿瘤、脑囊肿、脑脓肿、脑出血等。

二、羊脑包虫病的诊断技术应用1、影像学检查由于羊脑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难度较大,影像学检查是羊脑包虫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头颅MRI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脑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有助于诊断。

2、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羊脑包虫病诊断的另一重要手段。

目前,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脑脊液抗体等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细粒棘球蚴。

免疫学检测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3、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羊脑包虫病诊断的黄金标准。

在手术切除脑组织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寄生在脑组织中的细粒棘球蚴,从而明确诊断。

三、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技术应用1、加强卫生宣传在羊脑包虫病防治工作中,加强卫生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宣传羊脑包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感染。

2、加强畜牧管理对于羊脑包虫病的防治,畜牧管理至关重要。

需要加强畜牧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羊进行驱虫处理,防止细粒棘球蚴在羊体内寄生。

要避免羊与犬、狼等犬科动物接触,减少传播途径。

3、规范食品安全羊脑包虫病的传播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规范食品安全是羊脑包虫病防治的关键。

尤其是在食用羊肉或羊内脏时,要确保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食或半生食的羊肉制品。

四、技术应用的意义及挑战羊脑包虫病的诊断技术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病情的诊断准确性,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绦虫幼虫寄生在羊脑组织中引起的寄生虫病。

该疾病不仅危害羊只的健康,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减少羊脑包虫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就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进行介绍。

一、羊脑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羊脑包虫病又称羊脑囊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常见于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地区。

当羊只感染了绦虫幼虫后,绦虫幼虫将寄生在羊脑组织中,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视力模糊、共济失调、痉挛、感觉障碍等。

由于感染的轻重不同,症状也会有所差异。

为了及时诊断羊脑包虫病,我们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的表现来初步判断,但为了确诊病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脑脊液检查、脑部CT或MRI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细胞、蛋白质和糖等指标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绦虫幼虫。

而脑部CT或MRI检查则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脑部组织的情况,了解是否有囊肿形成,从而提供诊断依据。

免疫学检查则可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判断是否感染了绦虫幼虫。

1. 羊只的养殖管理要防止羊只感染绦虫幼虫,需要进行严格的养殖管理。

在饲养羊只时,要定期进行驱虫工作,有效控制绦虫的传播。

要注重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防止绦虫幼虫通过食物和水源进入羊只体内。

2. 羊只的健康检查定期对羊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一旦发现羊只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3. 羊只的洗净和隔离当发现某只羊患有羊脑包虫病时,要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其进行彻底的洗净和消毒。

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防止其他羊只受到感染。

4. 羊只的定期驱虫定期对羊只进行驱虫是预防羊脑包虫病的关键。

驱虫药物的选择要慎重,要选择对绦虫有效的药物,并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和频次进行驱虫,确保绦虫幼虫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对羊只的伤害。

定期对羊只进行检疫工作也是预防羊脑包虫病的重要措施。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包囊蚴寄生在羊脑组织中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疾病。

包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特别是在中国西部地区,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羊脑包虫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表现:羊脑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言语失常等。

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癫痫发作、昏迷、瘫痪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脑CT和MRI检查是羊脑包虫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包囊蚴在脑组织中的位置和数量,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3.免疫学检查:目前,血清学检查已经成为羊脑包虫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包括血清ELISA、补体结合试验和蛋白印迹等多种检测手段,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4.病理学检查:羊脑包虫病的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脑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脑组织来确定诊断。

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脑组织中包囊蚴的存在,为确诊提供重要的依据。

1. 畜群管理:加强对羊群的管理,定期对羊只进行体检和消毒,保持畜群的健康状况。

对发现疑似感染的羊只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

2.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暴发。

3. 疫苗接种:目前已经研制出一些针对包虫病的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羊只对包虫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传播。

4. 环境卫生:加强对环境的卫生监管,定期对饮水、饲料进行消毒,定期对畜舍进行杀虫、消毒处理,减少包虫的滋生和传播。

5. 食品安全:严格控制羊肉、羊乳制品等食品的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督,防止食品中的包虫卵污染。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应用对于控制和预防该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对病例的全面调查和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保障人畜健康。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羊脑中引起的疾病,具有高预防性和传染性,对羊只健康和经济产业都具有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介绍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应用。

一、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1. 精神异常:患羊出现烦躁不安、抽搐、暴跳、奔走乱窜等异常症状。

2. 视力障碍:患羊眼球突出,角膜混浊或发炎,甚至视力丧失。

3. 运动系统症状:患羊出现四肢瘫痪、跛行等症状。

4. 食欲减退:患羊表现出食欲减退、消瘦、体重下降等症状。

1. 临床诊断:通过观察羊只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2. 非特异性检验:如血常规、生化指标、血清学检测等。

3. 化学药剂:通过给患羊投药,观察药效的反应情况。

4. 器械检查:如脑电图、CT扫描等,以确定寄生虫影响的程度。

5.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的羊进行解剖,检查病灶和虫体的存在情况。

1. 羊只环境卫生管理:做好饲养羊只的卫生管理,妥善处理有害垃圾和羊只粪便。

2. 精准的化学防治:采用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防治,定期检测寄生虫感染情况,以及药物疗效的反应情况。

3. 替代药物研究:通过研究寄生虫抗药性及交叉耐药性,开发替代药物进行防治。

4. 羊只免疫技术:研发有效的疫苗,以提高羊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率。

5. 生态管理:对草原生态进行保护,减少对羊只影响的环境因素。

总之,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和高预防性的疾病,防治过程中需要做好羊只环境卫生管理、精准的防治、替代药物研究、羊只免疫技术和生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各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减少羊只发病率,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包囊寄生在绵羊的脑组织中,引起一系列症状,对绵羊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构架。

诊断技术:1. 临床症状: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全身性症状等。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行走困难、抽搐、瘫痪等;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性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等。

通过观察羊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羊脑包虫病。

2. 实验室检查:可以采集羊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的抗体水平,判断是否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

3. 影像学检查:可以采用超声波、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观察羊的脑部情况。

通过观察是否存在包囊,以及包囊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等信息,判断是否患有羊脑包虫病。

防治技术:1. 疫苗预防:可以研发针对细粒棘球绦虫的疫苗,通过免疫接种,提高绵羊对该寄生虫的免疫能力,从而预防羊脑包虫病的发生。

2. 环境清洁: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通过食入草料感染羊体,及时清洁饲养环境,防止幼虫的传播,可以有效预防羊脑包虫病的发生。

3.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已经感染的绵羊。

常用的药物包括艾丁苯酯、美滋乐等。

通过定期给绵羊进行驱虫治疗,有效控制和预防羊脑包虫病的发生。

4. 动物隔离:对于已经感染羊脑包虫病的绵羊,应及时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健康的羊只。

对于已经死亡的绵羊,在处理时应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总结:羊脑包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构架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技术以及疫苗预防、环境清洁、药物治疗、动物隔离等防治技术。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诊断和预防羊脑包虫病的发生,保障绵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防治措施核心要点构架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防治措施核心要点构架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防治措施核心要点构架【摘要】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疾病,由绦虫幼虫寄生在羊的大脑组织中引起。

本文通过介绍羊脑包虫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种疾病。

病因主要是通过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测,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食用生鲜羊肉及加强环境卫生。

治疗方法则主要是手术切除或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人们对羊脑包虫病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结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羊只身上,但也可能影响其他哺乳动物和人类。

这种疾病在许多地区都有报道,特别是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给农牧业生产和群众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背景介绍部分将介绍羊脑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体结构特点、传播途径、宿主和保护因素等方面的内容,为后续正文部分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背景介绍部分也将概述该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病因的研究现状和预防控制工作的进展。

通过对羊脑包虫病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起广大读者对于这一疾病的重视和关注,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羊脑包虫病的病因羊脑包虫病的病因是由绦虫属动物尾蚴形成的囊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人羊共患绦虫属动物绦虫病称为绦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

羊脑包虫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人或动物摄入感染了囊虫的卵或幼虫,经胃肠道的消化过程后,幼虫经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组织中寄生,形成囊肿,其中以脑内最为重要。

绦虫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用生牛羊肉:在羊群中,如果存在感染囊虫的动物,那么其肉中含有囊虫幼虫,人群在食用生或未煮熟透的羊肉时易受到感染。

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

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

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藏区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包囊蚴寄生于人体脑组织中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通过食用受感染的蔬菜水果或肉类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一、预防措施1. 饮食卫生:要加强食品卫生意识,选择有保健证书的食品购买、让生食蔬菜水果经洗涤后食用、将油炸、煮熟和高温灭菌法熟食肉类等。

2. 饲养管理:养殖户要做好羊、牛及野生动物的打疫制度,不允许羊与犬、猫同食同饮。

3. 兽医监管:保证畜禽的疫病不残留,兽医部门要多做羊肉等畜产品的检查,对发现有病的畜群严密控制。

4. 环境改造:每个农户的环境卫生加强,鼠防线、昆虫防治、灭菌保洁做到尽善尽美。

5. 人体防护:在联系野外侵染区时,要倍加注意,任何蔬菜水果及生肉都不可生食,饮食宜用农家自产,村中餐也应多加挑选。

通过以上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人们感染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风险,加强卫生意识、饮食卫生安全和环境卫生保护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二、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藏区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三种。

1.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法,可以将寄生虫完全清除,但手术治疗存在风险,患者术后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藏区羊脑包虫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丙硫异嘧啶、甲硝唑和滴虫胶囊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药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放射线照射患者的脑部,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减轻症状。

但放射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羊转圈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羊转圈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羊转圈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脑包虫:病发初期的羊,每kg体重口服50ml吡喹酮,连续使用5天,病情严重的羊,做手术治疗。

2、脑炎:准备天麻45g,夏枯草40g,防风45g,川芎30g,钩藤40g,天竺黄30g,蝉蜕30g,僵蚕45g,白芍45g,黄芩40g,石膏100g,甘草30g,煎汁一次灌服。

一、羊转圈是什么病,用什么药羊转圈有可能是脑包虫或者是脑炎(没有规律转圈),治疗方法如下:1、脑包虫(1)对于病发初期的羊每kg体重口服50ml吡喹酮,连续使用5天,或者是每kg体重口服70ml吡喹酮,连续使用3天。

(2)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羊①确定寄生位置之后,将该处的羊毛剪掉,并使用碘酒和酒精进行消毒,接着做“十”字形切口,用三棱针钻孔(1cm深),当手感钻尖有空虚感的时候停止钻孔,拔出三棱针。

②此时肉眼可以见到囊包或囊包顶起的脑组织,准备注射器,抽取20-40ml的囊液,然后按住针头,更换注射器,注入1-2ml的2%精制敌百虫溶液。

③拔出针头,止血,消毒,缝合伤口。

2、脑炎(1)处方1①一次性静脉注射750ml的20%甘露醇注射液,1000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的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40mg地塞米松注射液,每天注射一次。

②一次性肌肉注射500mg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用于兴奋型)。

(2)处方2①肌肉注射80ml的12%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

首次使用时,用药量加倍。

②肌肉注射400万IU氯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

③肌肉注射250mg氯丙嗪注射液(用于神经症状病畜)。

(3)处方3天麻45g,夏枯草40g,防风45g,川芎30g,钩藤40g,天竺黄30g,蝉蜕30g,僵蚕45g,白芍45g,黄芩40g,石膏100g,甘草30g,煎汁一次灌服。

二、羊转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羊转圈有可能是脑包虫(朝着一个方向转圈)或者是脑炎(没有规律转圈)。

症状如下:1、脑包虫(1)脑包虫是多头绦虫的幼虫,羔羊在误食了含由虫卵的草料后,发育成为六钩蚴,并转移至羊的脑部进行长期寄生,最后形成豌豆大小的包囊。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

2021年第10期羊脑包虫病主要是因为多头囊尾蚴寄生在羊脑或脊髓中,又称羊多头蚴病。

羊脑包虫病不仅传染性较强,还是人兽共患病,且致病率较高,因此,饲养人员需要意识到该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其对养殖人员的危害。

本文介绍了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方式,供参考。

1致病因素羊感染多头蚴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病症。

多头蚴主要呈现鸡蛋大的囊泡,囊泡内具有透明状的液体。

发病原因主要是羊吞食了含虫卵的饲草,虫卵在羊小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六钩蚴钻入小肠肠壁,再由羊的血液进入大脑内发育成多头蚴,即脑包虫。

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3个月。

羊发病后不仅会引起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羊死亡。

2临床病症病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低迷、随意乱窜等症状。

饲养人员需要对病羊观察管理,通过具体的临床特征,判定脑包虫寄生的位置,如果羊出现旋转运动,精神萎靡,无意识的走动等症状,可以初步判断脑包虫寄生在羊的大脑内。

如果羊左侧的视觉神经不发达,或向患病侧进行习惯性的转向运动,或羊瞳孔无意识向外发散等情况,可判定羊的大脑颞叶存在脑包虫。

如果羊碰到前面障碍物后,只能低头用羊角顶住障碍物向前行走,则可判断脑包虫寄生在羊的大脑额叶。

如果羊在走路时头部经常向后倾斜,身体协调能力较差,可以判断脑包虫寄生在羊的大脑中。

假如羊感知到异动后受到惊吓,习惯性地磨牙,可以判定脑包虫寄生在羊的小脑内。

3治疗方法对患有脑包虫病的羊,要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饲养人员发现疑似病羊后,需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病羊使用针对性的药物,确保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则收不到理想效果,这样兽医就会增加药物的使用量,不仅会浪费药物资源,还会给羊的身体带来严重负担。

用吡喹酮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羊的体重进行合理用药,并且制定科学的用药计划。

对羊脑包虫病后期的治疗,可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根治,手术治疗羊脑包虫病的方法有圆锯式和穿刺式两类。

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2021年第11期羊脑包虫病又称为羊转头疯,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羊脑及脊髓而引发的较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侵染1岁龄内幼羊,狼以及犬等肉食动物为该病的终末宿主。

羊脑包虫病的发生会破坏羊神经中枢,导致其长势不佳,进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所以要严格落实该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

1临床症状患病羊离群,食欲不佳,低头呆滞,行动缓慢;偶尔在原地不自主转圈;一些病羊突然前进或后退,常引发跌倒;病羊双目视力不佳,病情严重者可能双目失明;若遇到障碍物,病羊常将头部仅靠障碍物而处于呆立不动状态;病羊体温正常,对其头骨触诊,发现无软化现象。

病羊精神萎靡,机体消瘦,长期卧地不起,最终死亡。

2病理变化对病羊剖检,可见其脑部不同部位存在囊状多头蚴;若颅骨发生病变,或处于虫体相接位置,器质地松软,厚度减少;囊内可见大量透明液体,内膜部位可见白色点状头节。

3预防措施相关政府部门需对羊脑包虫病的危害加大宣传,定期为养殖企业及养殖户提供教育及讲座,以帮助养殖人员认识羊脑包虫病,提升对该病的防疫意识。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防疫机制,严格落实相关消毒工作,以降低羊脑包虫病发生概率。

狐狸、狼及牧羊犬等是羊脑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基于此,养殖人员需对牧羊犬加强管理,严格把控牧羊犬数量,及时清理其粪便等排泄物,定期驱虫并消毒,以预防羊脑包虫病。

与此同时,做好养殖环境保护工作,避免狐狸、狼等野生动物危害羊群,为羊群营造健康安全的养殖环境。

养殖人员需密切关注羊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羊或疑似感染羊必须立即隔离,以避免感染范围扩大,同时落实病羊治疗工作,焚烧或掩埋羊污染物,以降低羊群羊脑包虫病感染风险。

养殖人员需不断提升养殖知识,丰富养殖经验,以提升养殖效果。

相关政府部门需为养羊产业强化扶持力度,完善防疫机制,以预防羊脑包虫病。

4治疗方法将30g 鸦胆子,25g 焦山楂,25g 六神曲,20g黄芪,20g 阿胶,20g 何首乌,20g 炒白术,20g 熟地,20g 常山,20g 当归,20g 炒白芍,12g 枸杞,12g 龙眼肉,12g 川芎,12g 炙甘草,12g 五味子,12g 川续断加清水煎煮后为病羊灌服,1剂/d ,连用3~5d 。

阿维菌素粉合磺胺嘧啶钠防治绵羊脑包虫病

阿维菌素粉合磺胺嘧啶钠防治绵羊脑包虫病

/min。对外界刺激敏感,无目的奔走或长时间沉
郁,从发病到死亡 3~4 天,死亡率为 95%。多数
爸,睡了没,爸。“父亲在和我吵架之后,一怒之下便来到了菜园子里的小木屋住下了
为慢性病例,不分年龄,死亡率低,占发病羊的
12%。病初患羊行动反常,吃草时唇不自主发生
震颤,不停眨眼。随多头蚴囊泡数目增多和移行
我乡及临近县乡暴发绵羊脑包虫病,由于该 病为急性流行性,且发病率高,缺乏有效的措施,
致使羊只死亡,给养羊业造成了极大损失。通过
一年多的探索,笔者采用以下方法对 930 只小尾 寒羊进行早期预防和发病后,其中早期预防 835 只,服药后有 10 只发病。对发病的 96 只羊通过,
治愈 77 只,治愈率达 80%,取得满意效果。 1 症状急性病例多见于幼年羊,病初体温升 高 40.5~41.5℃,呼吸加快,脉搏 90~100 次
T41.5℃。结合当地脑包虫病流行情况,诊断为 脑包虫病。:阿维菌素粉 10g,1 次灌服,隔 1 周
爸,睡了没,爸。“父亲在和我吵架之后,一怒之下便来到了菜园子里的小木屋住下了
后再服 10g;同时肌注磺胺嘧啶钠 30ml,2 次/
天,连用 4
5 小结
5.1 避免游牧,做好四季驱虫对预防本病有
5.2 对于病羊,应按脑膜脑炎的原则进行。
磺胺嘧啶钠在体内吸收迅速,血浆浓度较易维持
恒定的有效水平,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故可通
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可作为首
0c29f7cc
爸,睡了没,爸。“父亲在和我吵架之后,一怒之下便来到了菜园子里的小木屋住下了
生长,神经症状明显,可发生运动失调,后躯麻
痹,采食停止,兴奋与抑郁现象交替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 毛剪 1 , %碘酒 少量 。 把 5
j 2驱虫
+ 有计划的进行驱虫, 全场性驱虫( 全群驱虫 ) 与内外驱 T虫结合。 注意驱虫与环境消毒灭卵结合, 针对性驱虫要注意
;用 药量 。
病羊 取站 立保 定 , 断好 包 囊所 处 部 位 , 颅 骨 判 在
{3 消毒
全场最 少 12次 /  ̄ 星期 , 消毒对 象包括 栏舍 、 环境 、 饮
t水 、 人员 、 猪体等。

消毒方法是用小型 背负式喷 雾器、高 压水枪及全自 动
{喷雾设备, 最好是气雾而不是水雾, 雾粒 8~ 2 微米, 0 10 喷雾
j量约为 5 ~0 毫升 / 0 10 立方米 , 也就是 30 0 平方米地面的猪
;舍约需要消毒液 1 0 0 千克 。 接种疫苗 ( 包括点眼 、 滴鼻 ) 2小时后可照常消毒。


在大脑半球有寄生虫的病羊精神 便, 治愈率高, 适宜基层推广, 但用该法治疗羊脑包
萎靡 , 喜卧, 向病侧作旋转运动 ; 大
一 脑 颞 叶有 寄生 虫 的病 羊 视 觉 发 生 障碍 , 向患侧 作 强 迫 运 动 ; 生 部 寄
7^ 1J
. .
薄 位为大脑额叶的病羊低头前奔, 遇 救措施。 可静脉注 射甘露醇以降低脑内 同时静脉 压,
( 黑龙 江省哈 尔滨 华
囊法和药物治疗法供大家参考。
2 1针 刺 包 囊 法


免疫失败的原因包括变异株的产生、 变异株的产生、 超
{强株 的出现 、 同血清型、 不 疫苗被污染 、 新病毒 、 苗本身失 疫
寄 生在 脑 表 面 的包 囊 可 引 起局 部颅 骨 软 化 , 手 指 按压 可感 觉 到包 囊所 处 的位 置 。具 体 操作 方 法 是

由于脑包 虫寄生部位的不 同
而呈现不同症状 。
软化的病例。
用吡 喹酮逐 量增加药 量法治疗 脑包 虫方法简 虫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①体重一定要估计准确 ; ②
首 次用 药一 定 要严 格控 制 剂量 ;③ 在 用 药过 程 中随 时观 察 羊 只表 现 ,如发 现 羊病 情加 重 应及 时 采 取急 治 麦 柔Biblioteka 嵩 薹.一 一
7J

量 站
越明显 。 2 治 疗 方 法
圆锯 开 颅术 有难 度 , 在实 际 应
猪 场 疫 病 的 综
方建 设
{1 免疫


。 一
用中 定的 性, 此 有一 局限 因 不利于
一 在基 层推 广 。 这里 主要 介绍 针刺 包
用吡喹酮 逐量增 药 千 克体 重 ; 次 用药 后 间 首

毫克 /

奶、 、 换料 气温 、 、 、 、 运输 转栏 并栏 疫苗注射和清扫猪栏等。
应该尽量减少各种刺激源 , 避免 因应激而引发疾病 。
药量
5 管理与环境控制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 0 95
最软处剪毛消毒 , 术者以左手手指压住软骨部位 , 右 手持针刺入 颅骨 2 3 ~ 厘米 时用注射器 直接抽取 囊
液 ,当有气 泡抽 出时用另 1 注射 器取 12毫 升碘 个 ~ 酒 , 针 孔 注入 , 几 秒 钟 拔 出针 头 , 碘 酒棉 球 压 从 停 用 住针 孔 , 保定 羊只数 分钟 再放 开 。慢 慢旋转 针 头 继续
及注射器数圈 ( 针头要有一定的摆动 幅度 ) 使囊壁 , 缠附于针头上 , 再慢慢退针 , 直到将包囊取出为止 。 疗 。

4 抗 应激
刺激源导致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应激 ,损 害心脏 和骨骼
! 习
7 7J 口 r
肌等 , 引起 胃溃疡 、 影响生长且降低抗病 力。刺激源包 括断
德 的病羊共济失调; 寄生在其他部位 射液。用药后以上症状会不同程度的 减轻。
+ -— ・- - — - +一 - +一 + 一 + - + 一 + 一 + - 十 一+ 一+ -+ -+ 一十 一+ 一+ 一+ 一 十 ・
}j 望 到 物顶 r 、 障碍 住不动; 有寄 注 1 磺胺嘧 钠注 液, 注 小脑 生虫 射 0 % 啶 射 皮下 射维生 素B注
两手 紧抓住 羊 的两 角或 双耳 ,以拇 指 用 力按 压 在 两
t效 、 免疫程序 不合 理 、 免疫抑制性病毒 、 免疫 空白期及病原
i体大量积累其数量足以突破抵抗力 , 还有就是个体健康水 ÷平不够。猪场需要经常性地进行免疫效果检测。
角 基连 线 两端 13处 , 感觉 到 骨 质 有 下 陷 、 软 或 / 如 变 隆起 且有 明显 的弹性感 , 即可判 定包囊 所处 的位 置 。 术前 准 备 l 针头 1 ,O毫 升注 射 器 2个 , 6号 枚 l
物 肠 内 的绦虫 的幼 虫 , 液循 环 经血
粤 侵 入并寄 牛、 脑及 生于 羊的 脊髓中 羊脑 病2例, 愈2例, 愈 包虫 8 治 6 治 率达9. 。 2 % 8
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 。 1 临床 症 状 3 小 结 针刺包囊法仅限于寄生在脑表 面 ,并引起颅骨
。 巴
口 兽 医 临 床
脑包虫又称多头蚴病 , 俗称转 控制在 l~ 5 5 2 毫克 / 千克体重;之后再隔 2 3日,  ̄ 按
笔 者 自 20 0 7年 1 至 20 月 0 8年 4月 用 该 法治 疗
羊 丹
/m ¥4 -
上 一_
脑风, 是由寄生于狗、 狼等肉 3~0 食动 04毫克/ 体重 次 千克 第3 投药即 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