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山东科技大学)CH2-5ed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件
物理层的定义
01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底层,负责传输比特流。
物理层的功能
02
提供物理连接、传输比特流、定义接口标准等。
物理层的协议
03
包括EIA/TIA-232、EIA/TIA-499等。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模型
包括信源、信宿、信道、发送 设备、接收设备等。
数据传输方式
包括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 带传输等。
UDP协议的主要特点
TCP与UDP的比较
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 靠的、基于数据报的传输层通信 协议。它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但具有较快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 通信开销,适用于一些实时性要 求较高的应用。
TCP协议和UDP协议在连接方式、 可靠性、传输速度、通信开销等 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TCP协议 适用于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而UDP 协议则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 应用,如音视频通话、在线游戏 等。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组成。资源子网包括主机、终端、外 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等;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 备组成。
分类
根据网络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 域网(WAN);根据传输技术,可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功能
计算机网络具有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分布式处理、提高系统可靠性等功能。
VS
应用
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办 公自动化、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 疗、智能制造等。同时,随着物联网、云 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 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物内的网络连接。
0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常用于电视信号和宽带网络的传输。它由一个铜质的中心导体
和包围在其外部的绝缘层组成,可以提供较高的带宽和较好的抗干扰能
力。
03
光纤
光纤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进行信号传输的介质。它由高纯度玻璃或塑
料纤维制成,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常用于
长距离通信和高速网络连接。
集线器概述
集线器是一种网络连接设备,用于将 多个网络节点连接到一个网络中。
集线器功能
集线器的主要功能包括信号整形、放 大和再生等,以实现多个节点的数据 传输。
04
物理层协议与标准
EIA/TIA-232接口标准
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EIA/TIA-232是电子工业协会和电信工业协会共同制定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用于连接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它定 义了电压、电流、线缆配置和信号线功能等物理特性,支持点对点通信,常用在Modem、计算机串口连接等场景。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无线通信的主要传输介质,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它们通过电场和 磁场的交替变化传递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等优点,但易受到干扰和窃听。
红外线
红外线传输利用红外线波段进行信号传输,通常用于短距离、私密通信,如遥控器和无线 键盘。红外线传输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安全巡检与监控
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 安全威胁。
电磁防护与防雷击保护
电磁屏蔽
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减少网络地保护,降低雷击对网络设备 的威胁。
电源防护
配置电源滤波器和不间断电源,防止电源波 动和雷击对设备的损害。
CH2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次中重复出现。
4
两种国际标准
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OSI 并没有得到市场 的认可。
是非国际标准 TCP/IP 现在获得了最广泛 的应用。
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5
2.2 协议与划分层次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 约定好的规则。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 2 版)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3 具有五层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4 TCP/IP 的体系结构
2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 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 杂的。
16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 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 PDU
主机 2 AP2 5
4 3 2
17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应用层 PDU 再传送到运输层 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12
层数多少要适当
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 杂。
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 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机 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4 3
电信号(或光信号)在物理媒体中传播
2022年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33、波分多路复用:
34、采样:
35、语义:
36、.信道干扰:
37、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五、简答题
38、试用品体例子闻明为什么在运送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阐明如不这样做也许会浮现什么状况
39、请讲述RIP合同更新几种计时器及作用?
40、广域网中三种链路类型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
41、请简要阐明一下静态地址映射和动态地址映射区别
27、( )如果有多个局域网需要互连,并且希望将局域网的广播信息能很好地隔离开来,那么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网桥。
28、( )用集线器扩展局域网,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29、( )地址转换技术可以使使用私有IP地址的内部主机访问Internet。
19、____________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____________是信息量的单位。
20、数据通信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21、DNS表示____________
22、网络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A.6Mbit B.12Mbit C.24Mbit D.48Mbit
9、10Base-T指的是()。
A.10M波特率,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
B.10Mbit/s,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
C.10M波特率,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
D.10Mbit/s,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
10、从协议分析的角度,www服务的第一步操作是www浏览器完成对wwW服务器的()。
2022年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计算机网络ppt课件CH2物理层
计 算
2. 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第二章 物理层
机
奈魁斯特推导出无噪声有限带宽信道的最大数
网 据传输率公式:
络 与
最大数据传输率 = 2Hlog2V (bps)
应 任意信号通过一个带宽为H的低通滤波器,则每 用 秒采样2H次就能完整地重现该信号,信号电平分
为V级。
结论:依据奈奎斯特原理,超过带宽2倍的信号 采样频率并不能更好的表现原始信号
欧洲、中国使用E1线路
21
计
第二章 物理层
算
多个T1或E1线路的复用
机
网 • 一次群:T1 = 1.544M b/s
络
E1 = 2.048M b/s
与 • 二次群:T2 = T1 x 4 + … = 6.312M b/s
应
E2 = E1 x 4 + … = 8.848M b/s
用 • 三次群:T3 = T2 x 7 + … = 44.736M b/s
此公式表示的是理论上限,难以达到。
16
计
第二章 物理层
算 机 有关概念
网 波特率(baud)和比特率(bit/s)的关系: 络 波特率:信号每秒钟变化的次数,也称调制速率 与 比特率: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
应 波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取决于信号值与比特位的关系
用
例:每个信号值可表示3位,则比特率是波特率的3倍 每个信号值可表示1位,则比特率和波特率相同 对于比特率为Bbps的信道,发送8位所需的时间为 8/B秒,若8位为一个周期T,则一次谐波的频率是: f1 = B/8 Hz
• 三个阶段
络
– 建立电路
与 应
– 传输数据 – 拆除电路 • 特点
计算机网络(第2版)第3章物理层
人为因素
误操作、恶意攻击等行为可能导致 数据传输错误或中断。
数据丢失或损坏
传输过程中的差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或损坏,使得接收方无法正确解析数 据。
传输效率降低
差错控制机制需要对数据进行重传 或修复,从而增加了网络传输的延 迟和开销,降低了传输效率。
采用不平衡传输方式,即单端通信, 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低的通信速 率。
RS-422A接口
RS-485接口
采用平衡传输方式,支持多点通信, 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高的通信速 率。
采用平衡传输方式,即差分通信,具 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高的通信速率。
电气特性与机械特性
电气特性
规定接口的电压、电流、阻抗等 电气参数,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 。
03
02
传输介质
04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涉及信号、信道、数据传输 等基本概念。本章介绍了模拟 信号与数字信号、基带信号与 宽带信号等基础知识,以及数 据传输的速率、方式和多路复 用技术。
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各 个设备的物理通路。本章介绍了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 传输介质等不同类型的传输介质 及其特性。
•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 网络。未来物理层将更加注重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例如5G/6G移动 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等。
• 绿色节能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节能技术将成为未来物理层发 展的重要方向。例如,研究低功耗的物理层芯片、优化设备的能源管理策略等 。
05
物理层设备与技术应用
中继器与集线器原理及应用
2计算机物理层
示例
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n 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 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
n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n
C = W log2(1+S/N) b/s
n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n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n 若 1 个码元只携带 1 bit 的信息量,则 “比特/秒”和“波特”在数值上相等。
n 若 1 个码元携带 n bit 的信息量,则 M Baud 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 输速率为 M n b/s。
示例
n 如果有一个带宽为3KHz的理想低通信道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3KHz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3K) bps = 6K bps = 6K b/s
输出信号波形 (失真不严重)
输入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波形 (失真严重)
传输速率
示例
奈氏(Nyquist)准则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
能通过
0
W (Hz)
不能通过
频率(Hz)
n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 输速率是每秒 2 个码元。
目的系统
输 源点 输 发送器
发送
传输 系统
入
入
的信号
信
数
息
据
接收器
终点
接收
输
输
的信号
出
出
数
信
据
息
几个术语
n 数据(data)——运送信息的实体。 n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n “模拟的”(analogous)——连续变化的。 n “数字的”(digital)——取值是离散数值。 n 调制——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n 解调——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物理层计算机网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率的通信。
数据传输方式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信号保持同步,适 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异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 钟信号不需要保持同步,适用于低速数据传输。
点对点传输与广播传输
点对点传输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对一的通信关系 ;广播传输是指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能够被多个接收方接收 。
组件
物理层组件包括传输介质(如双绞线 、同轴电缆、光纤等)、连接器和接 口(如RJ-45、BNC、SC等),以及 信号收发器等。
02
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
双绞线是最常见的传输介质之一, 由两根绝缘的铜线相互缠绕而成, 可以有效减少信号干扰。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常用于电视信号和宽带 网络的传输,由内导体、绝缘层 和外部的金属网组成。
结构复杂,维护和管理难度较大; 成本较高,因为需要大量的线缆 和节点。
05
数据编码与
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如曼 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模拟信号编码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如脉冲 编码调制(PCM)。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
基带传输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的通 信,而宽带传输适用于长距离、高速
物理层计算机网络
目录
• 物理层概述 • 传输介质 • 网络硬件设备 • 网络拓扑结构 • 数据编码与传输方式
01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 底层,负责传输比特流,确保数据传 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功能
提供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传输数 据比特流。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件:物理层
3.1 物理层概述 3.2 传输介质 3.3 物理层协议举例 3.4 ADSL技术
3.1 物理层概述
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 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拆 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的 手段。
特别要指出的是,物理层并不是指连接计算 机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而是指在物 理媒体上的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 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无线电 微波 红外线
X 射线
γ射线
可见光 紫外线
3.2.3 无线传输介质
1.无线电波通信 2.微波通信 3.红外通信
3.2 传输介质
3.2.1 传输介质的特性 3.2.2 有线传输介质 1.双绞线 2.同轴电缆 3.光缆 4.有线传输介质的比较 3.2.3 无线传输介质
本章首页
3.3 物理层协议举例
3.4 ADSL技术
3.4.2 ADSL基本原理
ADSL使用普通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虽然 传统的MODEM也是使用电话线传输的,但 它只使用了0~4kHz的低频段,而电话线理 论上有接近2MHz的带宽,ADSL正是使用了 26kHz以后的高频段。经ADSL MODEM编 码后的信号通过电话线传到电话局后再通过 一个信号识别分离器,如果是语音信号就传 到交换机上,如果是数字信号就接入Internet。
3.1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协议主要包括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4个 特性。
(1)机械特性。定义接口部件的形状、尺寸、规 格、引脚数量和排列顺序等。
(2)电气特性。定义接口部件的信号高低、脉冲 宽度、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
(3)功能特性。定义接口部件的引脚功能、数据 类型和控制方式等。
(4)规程特性。定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在建立、 维持、释放物理连接和传输比特流时的时序。
计算机网络CH1-5ed 概述共155页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
网络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为了 打电话。
网络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局限于单 一类型的计算机。
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因而大大提高网 络的生存性。
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有冗余的路由。 网络的结构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同时还能够非
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ARPANET的成功使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生根本变化
早期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 主机为中心的星形网
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昂贵的中心主机的 硬件和软件资源。
分组交换网则是以网络为中心,主机都 处在网络的外围。
用户通过分组交换网可共享连接在网络上的 许多硬件和各种丰富的软件资源。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一次课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主要概念(名词)
因特网 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连接方式 路由器、交换机 分组、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
交换 面向连接、无连接、存储转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因特网的意义
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 大的变革。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 已离不开因特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 最重要的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 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 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即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 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山东科技大学)
第一章1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一个网络协议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2.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特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的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3.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协议套件又称为协议栈,因为它由一系列的子层组成,各层之间的关系好像一个栈。
实体:用以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层:任何两个同样的层次之间,好像将数据直接传递给对方,这就是所谓的对等层。
协议数据单元:各层的数据单元。
服务访问点:是相邻两层实体交互的逻辑接口。
客户与服务器:通信中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第二章1.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1)源点:产生要传输数据的信源设备;(2)发送器:将源点产生的数据编码成传输系统中可以传输的信号。
传输系统:是源点和目标的系统之间的一条线路或一个网络。
目的系统:(1)接收器:接收来自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置换成设备能够处理的信息;(2)终点:目的站点或信宿。
2.解释下列名词数据:传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据。
模拟信号: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信号。
带通信号:把信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率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教案物理层
用户 Aa Bb C D
使用时分复用系统传送计算机数据时, 由于计算机数据的突发性质,用户对 分配到的子信道的利用率一般是不高的。
时分复用 at
①
b
t②
cc
t③
④ dt
ab #1
bc
ca dt
#2
#3
#4
4 个时分复用帧
统计时分复用 STDM (Statistic TDM)
用户
Aa
a
B bb
C
cc
S 站的码片序列:(–1 –1 –1 +1 +1 –1 +1 +1)
CDMA 的重要特点
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 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orthogonal)。
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伪随机码序列。
码片序列的正交关系
令向量 S 表示站 S 的码片向量,令 T 表示 其他任何站的码片向量。
双绞线
卫星
光纤
同轴电缆
地面微波
海事 调幅 无线电 无线电
调频 移动 无线电 无线电
电视
波段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THF
2.3.1 导向传输媒体
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码片序列(chip sequence)
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bit 码片序列。
如发送比特 1,则发送自己的 m bit 码片序列。 如发送比特 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例如,S 站的 8 bit 码片序列是 00011011。
发送比特 1 时,就发送序列 00011011, 发送比特 0 时,就发送序列 11100100。
第2章-5ed 物理层2011.9
2、奈氏准侧 –无噪声通道 、 无噪声通道 定义了理论上的最大比特率/数据速率。 定义了理论上的最大比特率/数据速率。 比特率=2 带宽× =2× 单位:bps) 比特率=2×带宽× log2L (单位:bps) L:表示数据的信号电平数量 带宽为3000Hz的无噪声通道, 3000Hz的无噪声通道 例:带宽为3000Hz的无噪声通道,传输两种电 平的信号,则最大比特率为多少? 平的信号,则最大比特率为多少?
3
第1讲 内容
•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传输介质
4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Q:传输媒体是物理层吗? Q:传输媒体是物理层吗? 传输媒体是物理层吗 物理层不是指与计算机相连的具体物理 设备或传输媒体。 设备或传输媒体。传输媒体中传输的是 信号,并不知道信号代表什么意思。 信号,并不知道信号代表什么意思。 但物理层由于规定了电气特性, 但物理层由于规定了电气特性,因此能 识别所传送的比特流 比特流; 识别所传送的比特流;
7
2.2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 数字比特流 正文 公用电话网 PC 机 调制解调器 源系统 传输系统 调制解调器 目的系统 PC 机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 正文
源点 输 入 信 息 输 入 数 据
发送器 发送 的信号
传输 系统
接收器 接收 的信号 输 出 数 据
9
常用几个术语
数据(data) 运送消息 或信息)的实体; 运送消息( 数据(data)—运送消息(或信息)的实体;赋予一 定含义的数字、字母、文字等符号及其组合。 定含义的数字、字母、文字等符号及其组合。 信号(signal) 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有电 信号和光信号。或者信号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电信 信号和光信号。或者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电信 号的表示形式; 号的表示形式; 模拟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 “数字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 数值。 数值。
计算机网络chao2物理层
8
规程特性: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即各接 口信号线实现数据传输的控制过程和控制步骤的规定。即接口部件 的信号线在建立、维持、释放物理连接和传输比特流的时序。 例如,RS-232-C的一段规程为:
信号频率为f表示0 信号频率2f表示1
26
调相PSK
用载波的两个不同的出事相位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
例如
信号相位角为0表示0 信号相位角为π表示1
27
对基带数字信号的几种调制方法
基带信号
010 0111 00
调幅
调频
调相
28
数字化
2. 模拟→数字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用数字传输系统传输模拟信号,必须通过编码器和解码器分别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 于基带 信号。 基带信号的特点是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
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所以,必须对基 带信号进行调制。
16
基带调制:仅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 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是基带信号。
基带调制常称为编码。
其实是把数字信号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数字信号。
PCM基本原理:为了将模拟电话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必须先对电话 信号进行取样。
根据取样定理,只要取样频率不低于电话信号最高频率的2 倍,就可
以从取样脉冲信号无失真地恢复出原来的电话信号。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就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进行解码的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反。
只要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差错,解码后就可得出和发送端一 样的脉冲信号,经滤波后最后得出恢复后的模拟电话信号。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件谢希仁CH25ed物理层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四分。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_OK
第 2 章 物理层
(6课时)
2021/9/8
课件修改:肖洪生
1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021/9/8
2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模型的最底层——实现 真实通信;
• 即: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否 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码元串扰使得接收端对 码元不能正确接收。
• 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也就是能够通过的信号高频分 量越多,那么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而不出现 码间串扰——带宽大则传输率高。
2021/9/8
14
(2) 信噪比 噪声频率成分呈正态分布
用户
Aa
a
B bb
C
cc
D
d
统计时分复用 t①
t②
③ t
④ t
a bbc c d a t #1 #2 #3
3 个 STDM 帧
2021/9/8
33
2.4.2 波分复用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光调制器
0 1550 nm
2021/9/8
15
香农公式表明
•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 输速率就越高。
•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 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 若信道带宽 W 或信噪比 S/N 没有上限(当然实际信道 不可能是这样的),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也
山东省考研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习计算机网络常见协议解析
山东省考研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习计算机网络常见协议解析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协议则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有许多常见的网络协议。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习中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进行解析。
一、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
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协议。
1. 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最低层,负责传输二进制数据。
常见的物理层协议包括以太网(Ethernet)、USB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通过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协议、无线局域网协议(Wi-Fi)等。
3.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包括互联网协议(I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等。
4.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分段、传输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
5.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
常见的会话层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等。
6.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加密。
常见的表示层协议包括数据加密标准(DES)、压缩协议等。
7. 应用层应用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等。
二、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协议族。
它包括了一组互相关联的网络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TCP协议、UDP 协议等。
以下是对部分TCP/IP协议进行解析:1. IP协议IP协议是互联网上数据传输的核心协议。
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路由到目标地址。
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
2. ICMP协议ICMP协议是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用于网络设备之间的错误报告和信息传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系统 接收器 输出 数据 终点 输出 信息
输入 信息
发送 的信号
接收 的信号
数据通信的概念术语
数据:承载消息的实体(某种符号系统)。 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信号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信号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
承载数据的基本信号单位称为码元。 承载数据的基本信号单位称为码元。 用基于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 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 用基于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称 为码元。 为码元。 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n位二进制数字 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位二进制数字, 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位二进制数字,这样 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码元 而这个间隔被称为码元长度。 的信号称为码元。 的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码元。 而这个间隔被称为码元长度。 1码元可以携带 码元可以携带nbit的信息量 。 码元可以携带 的信息量
第 2 章 物理层(续)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x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 2.6.3 FTTx 技术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标准规定了信号、连接器和电缆要求
无线 LAN标准和设备
IEEE 802.11a - 工作频段 5 GHz,速 度高达 54 Mbps。此标准的工作频率 较高,因此它的覆盖面积较小、透过 建筑物的效率较低。据此标准工作的 设备不能和基于 802.11b 和 802.11g 标准的设备互操作。 IEEE 802.11b - 工作频段 2.4 GHz,速 度高达 11 Mbps.比基于 802.11a 标 准的设备有更好的透过建筑物的能力。 IEEE 802.11g - 工作频段 2.4 GHz, 速度高达 54 Mbps。与 802.11b工作 在相同的射频范围内。 IEEE 802.11n 标准正在起草中。提 议的标准规定频率为 2.4 Ghz 或 5 GHz。预计数据速率为 100 Mbps 至 210 Mbps、距离长达 70 米。
限制码元在信道上传输速率因素:
(1)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1924 年,奈奎斯特(Nyquist) 的奈氏准则,给出了在 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 的上限值: C=2Hlog2(V) b/s , H:信道(低通滤波后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V:信号码元的离散级别数 表明: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也就是能够通过的信 号高频分量越多,那么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 元而不出现码间串扰。
光线在光纤中的折射
包层 纤 芯 折射角 包层 (低折射率的媒体)
入射角
纤芯 (高折射率的媒体) 包层 (低折射率的媒体)
特点:低损耗、高带宽、高抗扰、无辐射、体积小、 特点:低损耗、高带宽、高抗扰、无辐射、体积小、重量轻
光纤的工作原理
低折射率 (包层) 高折射率 (纤芯) 光线在纤芯中传输的方式是不断地全反射
物理层的PDU名称---位(Bits)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输入 汉字 数字比特流 模拟信号 数据通信系统 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 显示 汉字
公用电话网 PC 机 调制解调器 源系统 源点 输入 发送器 数据 传输系统 传输 系统 调制解调器 PC 机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光纤
1016
地面微波
调幅 海事 无线电 无线电 波段
调频 移动 无线电 无线电 电视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THF
2.3.1 导向传输媒体
信号传输受限于媒体(导体)路径
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无屏蔽双绞线 UTP 屏蔽双绞线 STP
0 f (Hz) 10
102
104
106 无线电
108
1010
1012
1014
1016
1018
1020
1022
1024 γ 射线
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4 f (Hz) 10
105 双绞线
106
107 同轴电缆
108
109
1010 卫星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光纤
1016
限制码元在信道上传输速率因素:
(2) 信噪比
信噪比 = 10log10(S/N) (dB) 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 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 b/s
W:信道带宽;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表明: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 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若每一个码元可表示的比特数越多,则在接收端进行 解调时要正确识别每一种状态就越困难。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实际信道,在传输信号时因多种干扰而产生失真。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信号波形的失真就 越严重。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发送信号波形 接收信号波形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发送信号波形 接收信号波形
有三个红外区域的电磁波段在纤芯中传输有较低的衰减: 0.85μm,1.30 μm ,1.55 μm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输入脉冲 输出脉冲
输入脉冲
单模光纤
输出脉冲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规格
综合(结构化)布线系统
EIA/TIA-568(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聚氯乙烯 套层
绝缘层
铜线
聚氯乙烯 屏蔽层 铜线 绝缘层 套层
无屏蔽双绞线 UTP图示
屏蔽双绞线 STP图示
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典型应用
双绞线线序
常用双绞线
绞合线类型 带宽 3 4 5 16MHz 20MHz 典型应用 低速网络,模拟电话 短距离的10BASE-T以太网
100MHz 10BASE-T以太网,100快速以太网
基带数字信号的 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幅移键控 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 ) (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频移键控 FSK (frequency shift keying ) 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相移键控 PSK (Phase Shift Keying )
基带(baseband)信号和 带通(band pass)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原本信号。数 字信号具有基带信号的特征。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 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 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调制:用一种信号(基带信号)来控制(调)另一种信号 (载波---便于在某种信道传输的信号)的定式变化(制). 带通信号(宽带信号)——用基带信号对载波调制后,把基 带信号的(有效)频率范围搬移到一个较高的频率范围后的 信号。该信号在规定的信号频段(信道)可与其它信号频段 (信道)中的带通信号在同一媒体中传输。
基带数字信号ASK、FSK、PSK示例 、 、
基带信号 1. 调幅
0
1
0
0
1
1
1
0
0
2.调频
3.调相
正交幅度调制 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举例:16QAM信号的星座图
(r, ϕ) r ϕ
可供选择的相位有 12 种,而对于每 一种相位有 1 或2 种振幅可供选择。 16种信号波形(码元) 由于4 bit 编码共有16 种不同的 组合,因此这 16 个点中的每个 点可对应于一种 4 bit 的编码。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电信领域使用的电磁波的频谱
0 f (Hz) 10
102
104
106 无线电
108
1010
1012
1014
1016
1018
1020Βιβλιοθήκη 10221024 γ 射线
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4 f (Hz) 10
105 双绞线
106
107 同轴电缆
108
109
1010 卫星
水平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垂直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结构示意图
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子系统
机柜、信息插座、水平布线
桥架:梯级式、槽式、托盘式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媒体
信号传输不像铜介质和光纤介质那样受限于媒体(导体) 信号传输不像铜介质和光纤介质那样受限于媒体(导体) 路径。 路径。 信号形式: 信号形式:
标准制定机构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确定与某通信系统连接的传输媒体、连接 接口和信号位传输效能特性----服务与协议 (标准)。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 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指明连接线缆的各通信线 各通信线上出现的 电气特性 指明连接线缆的各通信线上出现的 信号类型及相关参数。(语法) 。(语法 信号类型及相关参数。(语法) 指明某通信线 某通信线上出现的某一信号状 功能特性 指明某通信线上出现的某一信号状 态的意义。(语义) 。(语义 态的意义。(语义)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 的出现顺序。 同步、时序) 的出现顺序。 (同步、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