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校内资料)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资料(校内资料)

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资料(校内资料)

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资料(校内资料)【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我国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有哪些?曹魏时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是何时?当时的先进工具是什么?明中期以后;花楼机4、东汉时期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是什么?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的是何成就?杜诗发明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5、明清时期的制瓷业各有何成就?明中后期:青花瓷、彩瓷清:珐琅彩6、中国古代市坊界限彻底被打破,且市的经营不受时间限制是在何时?宋朝7、宋代四大商业名镇有哪些?景德镇、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8、明清时期被誉为“新安”和“山右”的著名商帮是什么?徽商(新安);晋商(山右)9、井田制瓦解的标志是什么?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10、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在什么时候的谁的变法中?战国商鞅变法11、北魏至唐前期实行什么土地制度?均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12、谁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战国商鞅变法,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13、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14、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严格限制海外贸易而不是完全杜绝15、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政策性因素有哪些?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按照时间顺序,开辟新航路的主要航海家有哪些?他们分别开辟了哪些航路?(1)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即开辟了欧洲到非洲的新航路;(2)哥伦布,发现美洲,即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3)达伽马,到达印度,即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4)(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2、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中,哪个不是葡萄牙人?哥伦布(意大利)3、17世纪,称为“海上马车夫”是指哪个国家?荷兰4、“日不落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18世纪的英国5、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时间?先后打败了哪些国家?18世纪中期;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7、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的主要发明有哪些?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珍妮纺纱机(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8、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前后到20世纪初)的主要发明有哪些?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出现9、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必修二)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必修二)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必修二)高二历史会考复习知识点一、精耕细作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南稻北粟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骨耜等石器;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农耕技术的发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唐代曲辕犁。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等。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汉明帝派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产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直接原因:私有土地的出现小农经济的特点: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②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与市场联系少;③落后性: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⑤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稳定了社会经济;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的地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废井田,开阡陌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所有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其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私有制存在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不能解决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

租佃关系过程:由战国,随着私有土地而产生,到明清:普及全国,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趋势: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

影响:由于,农民可以获取一部分粮食,所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

高中历史必修2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2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2会考知识点整理专题一到专题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考纲: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⑵铁农具的应用: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

⑶牛耕的发展:战国时期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的运用。

⑷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建造。

⑸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一家一户为主——个体经营,精耕细作;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私有制。

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2、考纲: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⑴汉、唐丝织①汉朝:技艺高超、远销地中海②唐朝: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工细、品种繁多⑵商、春秋、汉冶金①商代号称“青铜时代”,其特点是: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比较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

②已知最早铁器:春秋晚期③春秋木炭作燃料,汉代用煤作燃料④汉武帝时铁业官营⑤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⑶唐、宋、明、清时期陶瓷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唐晚期首创釉下彩绘工艺。

独特技术——唐三彩②宋代:名窑众多③明清:景德镇“瓷都”,粉彩瓷——康熙年间发明,雍正时期达顶峰⑷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第一、部门不断增多。

第二、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分工日益细化。

第四、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第五、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考纲:列举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⑴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①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货币多样化,已经有商业集中的趋势。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资料

必修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之下有哪些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隋唐:曲辕犁2、列举中国古代先进的耕作方法。

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3、列举中国古代的水利灌溉工程或工具。

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工具:曹魏时期的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4、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特点?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6、怎样评价小农经济?①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耕作技术,为精耕细作做出贡献③规模小、条件简陋,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中国古代在冶金、制瓷、纺织业发展的表现?冶金: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制瓷:商朝出现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

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中国已养蚕缫丝并有了丝织品;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3、中国古代的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到摧残,隋唐恢复和发展,两宋后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简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情况。

西汉开通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南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明清渐趋萎缩。

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必修二历史会考知识要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2)石器锄耕:原始社会(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以后汉代:普及全国(西汉二牛抬杠,东汉出现一牛挽犁)(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古代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中国古代的农业组织形式)(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1)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说明商代重视手工业。

《周礼》记载,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被视为“国有六职”之一。

汉代:丝织业技艺高超。

(丝绸之路将汉代丝织品传到欧洲,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唐代:私营纺织业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大。

宋代:棉纺织业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明代:丝织业手工工场中出现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2)冶炼业:①青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

②冶铁业:春秋晚期:中国最早人工冶铁战国:铁农具推广西汉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制瓷业:唐代: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越窑青瓷,邢窑、大邑窑的白瓷)唐后期:釉下彩绘宋代:江西景德镇窑发展成名窑清代:(康熙年间)彩瓷工艺突出(如粉彩瓷),(雍正年间)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1.市的形成与发展秦朝: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商业发展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六朝时期:出现“草市”(农村集市)唐代:出现夜市宋代: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打破坊市分区规定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1)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唐代:长安、洛阳;广陵、益州(各为今天扬州和成都)明清时期:出现苏州等一批名镇(2)著名商帮:①出现时间:明清时期。

②特点:按地域结成商人群体。

③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3.“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出现时间:战国商鞅变法中,最早确立“重农抑商”的政策;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

历史必修二复习资料

历史必修二复习资料

历史必修二复习资料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的发展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内容。

而历史必修二作为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涉及了中国古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基础。

作为历史必修二的学生,我们需要精通该学科的知识点,对每一个事件、人物和背景都应该有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一、内容概括历史必修二的内容包括了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和秦汉两朝等历史时期,以及古代的文化、思想、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每个时期和主题,需要做好相应的概括和记忆。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其中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和政治组织的王朝;商代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朝代之一,其特色是青铜文化;周代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源头。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变迁很大,出现了许多名人和事件。

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孔子、韩非子、荀子等著名人物,同时也发生了鸿门宴、赤壁之战等事件。

秦汉两朝则是最后两个朝代,这个时期出现了伟大的统一战争和大量的历史事件。

其中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二、人物事件在历史必修二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其中有一些比较重要和常见。

我们需要对这些人物和事件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记忆。

夏朝出现了大禹、太康等著名人物;商朝则有商汤、武丁等;周朝则是周公、姬发等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有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重要事件包括了鸿门宴、巨鹿之战、赤壁之战等。

秦汉两朝的重要人物有秦始皇、汉武帝等;重要事件包括了陈胜吴广起义、兵马俑的发现等。

三、文化制度在历史必修二中还包括了很多古代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比如,古代社会有皇帝、官员、士族、农民等阶级;还有封建社会的特征、节、仁、名、智等儒家思想。

在文化方面,还有诗经、周礼、尚书等经典著作,其中《道德经》和《论语》等更是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2)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冗官,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必修二汇总复习资料(会考内容定稿)

必修二汇总复习资料(会考内容定稿)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会考复习资料必修二部分(学生版)整理人:赵阳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三、疑难解析:(一)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基本特点:1、农业:(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水利设施的完善为手段,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4)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的经营方式占主导地位;(5)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小农土地所有制为辅;(6)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经济发展后来居上;(7)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总体水平高于世界。

2、手工业:(1)起源早,历史悠久;(2)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3)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4)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出现了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5)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和发展,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长期占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期以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也受农业生产的制约;(7)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8)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世纪金榜第60页)(1)商业市场形势多样;(2)商业城市经济发达;(3)对外贸易发达;(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5)商人群体活跃;(6)商业和商人地位低下。

(二)小农经济1、含义:又称自然经济,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男耕女织”式的经济模式。

2、形成条件:(1)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推广,生产技术的提高;(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特点:(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考点汇总第1课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2.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3.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①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社会、商周时期:耒、耜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犁壁。

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曲辕犁发明,在长江下游出现(水田)。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曹魏:翻车唐代:筒车④生产技术的进步: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重要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西汉的漕渠、白渠(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

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私有土地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②产生:春秋时期③评价:优点: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弊端:a.小农经济规模小,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需要有限,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b.脆弱易破产。

第2课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1.古代土地所有制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3)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1.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春秋:冶炼生铁和钢2.纺织业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技术脚踏三锭纺车3.陶瓷业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

②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③隋唐时期: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⑤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2)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2)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二]一、中国古代经济(一)中国古代手工业(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A.夏商周时期以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B.特点:a.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b.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c.中国官营手工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C.发展:a.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b.商周时期,青铜鼎盛繁荣,烧制出原始瓷器,能织出多种丝织品,有铁器c.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瓷。

景德镇为瓷都。

d.宋朝丝织吸收“写实”风格,明清设立制造局,“缎”成为丝织品代表e.两汉高炉炼铁、炒钢,东汉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灌钢法(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城市定点设“市”,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坊市分开(2)宋朝: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早市和夜市昼夜相连;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原因:A.丝绸之路开通B.大运河的开凿C.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都)D.政治中心二、世界近代经济(一)新航路的开辟(1)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87)(2)达〃伽马沿迪亚士路线到达印度(1497)(3)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2)(4)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完成环球航行(1519~1522)(5)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回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海上马车夫(1)17世纪: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荷兰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掠夺。

(好望角,马六甲,锡兰,台湾,美洲新阿姆斯特丹)三、中国近现代经济(一)洋务运动(1)目标: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意义:刺激资本主义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作用。

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二)

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二)

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主要耕作方式进步;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2.耕作方式的进步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③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④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3.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现在都江堰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②(人民版)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③(岳麓版)“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

(二)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丝织业: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素纱禅衣图片)②唐代:(注:人民.岳麓两版无共同之处)2.冶金业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3.陶瓷业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杜甫“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的是越窑青瓷②宋代:景德镇“瓷都”③清代:粉彩瓷器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⑥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 会考复习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a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牛耕技术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耦犁→东汉耦犁、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耧车是播种工具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战国: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成为沃土);关中农民:“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王景:东汉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a a)汉代:①技术水平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②通过丝绸之路外销地中海地区;“丝国”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元代:黄道婆对纺织业工艺进行了革新明代:①棉纺织业普及②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纺织原料:麻和葛→丝绸→棉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生产规模相当大;大多作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汉代:生产形式:官营;燃料:煤炭;供风形式:人力(皮囊)—畜力(马排)—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1)唐代:①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②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行之”③杜甫赞扬(四川)大邑的白瓷“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④唐三彩是唐朝独特的美术陶制品⑤“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越窑青瓷(2)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闻名天下(3)清代:粉彩瓷器1、“市”在历代的发展(b c)(1)秦朝: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六朝):民间集市——草市形成。

(4)唐代:①“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草市迎江货,金桥税海商”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发展;②“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反映唐代夜市的繁盛。

必修二历史会考知识要点

必修二历史会考知识要点

必修二历史会考知识要点李英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1)工具:耒耜(神农)铁制农器(春秋战国)(2)耕作技术:东汉——二牛抬杠;唐——曲辕犁(3)耕作方式: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②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③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开始出现,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说明: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产生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2)含义: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特点:①以一家一户(家庭)为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④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①耕作技术:较早出现铁犁牛耕②农民自身:精耕细作③政府重视:水利设施发达——都江堰(战国时期,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发展①春秋战国:私商兴起,商业繁荣,形成许多著名都会②唐: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国际性大都会(长安、洛阳;唐后期:“杨一益二”——扬州、成都)③宋:出现最早的纸币,夜市兴盛;④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形成一些著名的商帮:徽商(安徽)、晋商(山西)2、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以宋朝为分界线:①唐:“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宗教原因 4、社会根源 5、客观条件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东西方传统商路切断,引起商路危机
传播 天主教
追求黄金 航海和造船技术发展,地圆学说等
二、过程
迪亚士(东、好望角)----哥伦布(西、发现美洲)----达伽马(东、印度)----- 麦哲伦 (西、环球航行)。
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3、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的影响等
1840年至1949年 清政府 物 质 生 活 与 习 俗 交 通 与 通 讯 衣 食 引进洋装--西餐馆---西式建筑洋房或中西合璧---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中山装、学生装---
外贸港口广州,设市舶司

明清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 “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鲁国“初税亩” ②以法律形式确立: 战国,秦国商鞅变法 ③土地私有制下出现: 地主兼并农民土地 减少赋税收入 政府抑制兼并: 北魏—唐: 均田制 明朝: “鱼鳞图册” 二、农业政策:重农抑商
(1)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 (2)形成原因: a、 铁犁牛耕 ________的出现,提高了_______ 生产力 ;(根本) 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 b、______________ (4)特点: 家庭 为单位 分散性 a、以_____ 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男耕女织 b、与____________ 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满足基本需要和缴纳赋税 c、________
西班牙 、_____和法国 英国先后打败______ _____,于18世纪,英国最终确 二、英国: 日不落帝国 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 ___________” 殖民扩张与掠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
荷兰
三、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进一步扩大 (1)对世界: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___________。 资本 原始积累(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 (2)对殖民国: 加快______ (3)对殖民地: 带来极大的破坏与灾难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正确探索 1、1956: 中共八大 2、1958: 八大二次会议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左”倾错误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3、1958: 大跃进 失误、教训 4、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6、1959至1961: 三年困难(人祸?天灾?) 5、1961: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正确探索
汽车、飞机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二、表现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耕织分离,农产品大量出口(丝、茶等); (沦为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2、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企业(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2)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内容:军用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二、西方大国殖民扩张与掠夺方式演变历程: 早期殖民扩张: 抢掠、欺诈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资本输出为主 三、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 时间 特点
手工工场工 匠技术积累
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工厂
垄断组织
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
第一次工 业革命
18c60d至 19c中期
第二次工 19c中后期至 科学理论与 业革命 19c末20c初 技术相结合
二、特点
1、先天不足: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后天畸形: 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三、阻碍因素
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二、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始标志: 发明珍妮纺纱机 主要成就: 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广到各部门如交通出现火车、轮船)
三、影响(进入“蒸汽时代”)
1、对世界:世界市场基本(初步)形成 2、对殖民国: (1)经济: A、提高生产力,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B、加紧对外商品输出; (2)政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立;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变革(举例?1832 (3)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4)其他:带来工业化、城市化;也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客观上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 3、对殖民地: (举例?);
封闭性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分类 官营手 工业
特点
地位
成就
冶炼:商周;青铜器 ①政府经营 在明中期以前, 水力鼓风冶铁等 汉朝: ②不流通,皇 占主导地位 南北朝: 灌钢法 帝贵族使用 制瓷:东汉:青瓷 北朝: 白瓷 唐: 南青北白 宋:五大名窑 明清: 青花、彩瓷、珐琅瓷等 丝织: 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 ①私人经营 明中叶以后,明中后期, ②供民间消费 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交纳赋税和 家庭消费 农户的副业
三、影响 1、对世界
(1)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 (1)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 葡等国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6课 进一步扩大——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 一、荷兰:17世纪海上马车夫;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总结: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 1、19世纪, ____________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旨在救亡图存的_____________ 。 3、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 辛亥革命 。 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1949至1976年)
民间手 工业 家庭手 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标志: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雇佣关系 (机户出钱,机工出力)
第3课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 春秋 战国 秦汉 隋唐 两宋
发展状况
商业和城市
对外贸易(厚往薄来, 宣扬国威)
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发展艰难 商业发展 重农抑商 柜坊、飞钱问世; 坊市制,严格管理; 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 坊市界限打破,出现商业名镇 繁荣 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 大量农副产品成为商品; 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著名商帮(晋商、徽商) 天下第一大港:泉州 闭关锁国 仅广州十三行经营
(1)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安徽、四川,包产到户;打破平均主义 (2)城市: 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84)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初,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 (2)1992年10月 十四大,明确提出 (3)1997年, 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
三、影响(进入“电气时代”)
1、对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0世纪初) 2、对殖民国: 重工业成为工业主要成分; 垄断组织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由于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殖民国家商品输出同时进行资本输出, 3、对殖民地:与第一次略同
总结: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的开辟,雏形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进一步扩大 2、16世纪至18世纪 3、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个,基本(初步)形成 4、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14个 3、沿海开放区: 1985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 4、内地省会等 5、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上海浦东的开发 6、对开开放体系特点: 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总结:早期殖民扩张国家: 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
17世纪:荷兰 18世纪:英国
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7课 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 英国最早确立 资产阶级 统治(?) (2)劳动力: 圈地运动 殖民扩张和掠夺 (3)资本 (4)技术: 英国 手工工场技术积累。 (5)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 市场 的需要(直接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19c60、70y) (1)产生原因: 外国资本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2)表现: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磨坊厂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一、产生与发展历程:
1、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产生原因、表现? 2、初步发展: 19c末(甲午战后) 原因: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 3、进一步发展:1912至1919年(主要是一战期间) 原因: (1)主因: 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2)政治: 中华民国政府的推动 (3)主观: 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潮 (4)其他: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4、较快发展: 1927至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原因: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5、萎缩: 1937至1945(抗日战争时期) 6、消亡: 解放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