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含详解)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测试时间:45分钟,评价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当前中国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 )
A.人口增长过快B.粮食匮乏
C.环境污染严重 D.能源危机
答案:A
2.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
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
答案:D
3.城市绿地有多种生态效应,指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吸收CO2,放出O2 B.增加大气湿度
C.降低空气尘埃含量 D.减少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
解析: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而且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保持地球上的水循环,增加大气的湿度;通过绿色植物的过滤、阻滞、吸收粉尘的作用,可以起到降低空气中尘埃含量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只能补充大气中消耗的氧气,不能减少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破坏是由氟氯烃的使用和大量释放造成的,植物并不能减少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
答案:D
4.“气候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关于这句话的不正确叙述是( )
A.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们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量增多引起的。所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都是有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温室效应的直接后果是加快南极冰川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后,海洋生物的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将会增多。
答案:D
5.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气体依次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烃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C.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答案:A
6.运用转基因技术培养的单细胞“工程硅藻”,可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脂质形式储存起来。科学家计划在海水中大量培养“工程硅藻”,捕捞后从中提炼“生物柴油”。与矿物柴油相比,使用这种“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可再生②不显著增加碳排放③不排放含硫废气④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脂质形式储存起来,从中提炼“生物柴油”,说明这种“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的,要比矿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少,成分中不含硫元素(脂质中不含硫),所以燃烧的产物无含硫废气,但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A
7.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那么,通常所说的酸雨是指( )
A.酸性降水
B.pH在6~7之间的酸性降水
C.含有一定量硫酸成分的降水
D.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解析:清洁的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雨滴会吸收和溶解一些二氧化碳,所以正常雨水的pH为5.6~7,人们把pH为5.6~7的雨水看作是洁净的雨水。当大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和化学尘埃时,这些物质就会溶解或黏附在雨滴上再降到地面,出现pH小于5.6的酸雨。
答案:D
8.保护环境的两大重要措施是( )
A.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
B.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C.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D.减少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因此,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答案:B
9.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B.环境污染
C.外来物种入侵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解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侵入。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主要原因,森林的超量砍伐、草原的过度开垦与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生
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答案:D
10.下列关于保护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保护自然环境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答案:A
二、双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下图表示对流向湖泊的某一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与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Ⅰ地和Ⅱ地的有机物浓度相似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没有影响
C.湖水中将有很多藻类等浮游植物
D.在Ⅰ地和Ⅲ地间,若除去水生植物,则水质可能变得更差
解析:本题分析时应抓住Ⅰ、Ⅱ等关键点(DO、BOD)等量的变化,并根据基本原理判断出其变化的原因。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N、P的有机物,经分解后可大大提高N、P等无机物的浓度;Ⅰ→Ⅱ,(DO)大增,增加的氧应是藻类等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释放的,Ⅱ地的有机物含量高于Ⅰ地;随水流藻类流入湖泊,湖中将有很多藻类;Ⅰ、Ⅲ间若去除水生植物,(DO)将大大减少,对水生需氧生物的生存极为不利,可造成大量生物死亡。
答案:CD
12.在一个用钢化玻璃做成的封闭水缸内,如果养的是鱼、虾、水蚤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水草和藻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开始时它们正好达到了生态平衡状态。后来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氧气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
D.动物数量增多
解析:这一个封闭的水缸,实际上就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如果进行遮光处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阻,二氧化碳利用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产生减少,所以厌氧微生物在这种情况下会增多。植物生长受阻,结果又会导致动物数量减少。
答案:BD
13.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A.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B.其天敌数量较多
C.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D.很快被淘汰
解析: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缺少该物种的天敌,如得到较好生存条件,其种群数量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该物种大量繁殖,将会对入侵地区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答案:AC
14.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黄金的提炼过程一般要使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