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解释

合集下载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义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义

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最新考纲】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核心素养解读知识体系导引考点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于或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提示: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也往往引发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分类及表现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3)主要的水体环境问题(4)资源短缺问题【方法规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近地面,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活学巧用】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

社会进步
改善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化繁荣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促进世界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
国际形象
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展现负责任的 大国担当。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显 著的,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水资 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破坏等方
面。
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 发展和生态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多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 展与和谐统一
• 引言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协调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 和谐统一的目标与路径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背景
01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产生
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地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气候条件
地理环境的气候条件决定 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产 活动,如农业、渔业、畜 牧业等。
生态环境
地理环境的生态环境为人 类提供了食物、水源、空 气等基本生活条件。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
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活动改 变了地理环境,如城市化、 农业开发、矿产开采等。
环境污染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 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地 理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02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提供了食物、水源、能源等基
本生活资料,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的载体。
03
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的意义
为了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人
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按照清洁生产的 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 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 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 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 活动。
真题
(2010· 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
保持适度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 持续性 原则 社会发展应保持在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能力之内,寻求可持 续发展 人口规模, 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 源,处理好 发展经济和 保护环境的 关系 伏季休 渔制 度、牧 场轮牧 等

环境问题不受国
国际社会应超越 国界、民族、宗 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 态度参加环境领 域中的国际合作
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C.商品率高 B.集约化程度低 D.科技水平低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
济”是强调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 质循环使用,并不产生污染,这种思想会促进人 类社会的发展。
考查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然而,人 类在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将生态破 坏和环境污染带给地球家园。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 系,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此回答 3~4 题。
(3)保护生物物种的生存环境, 即建立相对完整的自然 保护区网络 (4)公平性 (5)共同性 (6)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避免了药物对生态 环境的污染,同时防治密度大,效果好。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0、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10、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1)庞大的人口压力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3)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4)深刻的环境危机 (4)深刻的环境危机 A、(1)(2)(3) (1)(2)(3) C、(1)(2)(4) (1)(2)(4) B、 B、(2)(3)(4) D、(1)(2)(3)(4) D、(1)(2)(3)(4)
练 习
1、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C)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 A、采猎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新技术革命时期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大量开垦耕地对环境 农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影响有( 产生的影响有( A)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保护了森林和草原 C、生态系统日益复杂和脆弱 D、温室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
A
拉采尔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受C 因受C.R.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认为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认为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同时 认为由于有人类因素, 认为由于有人类因素,环境控制是 有限的,并把位置、空间和界限作 有限的,并把位置、 为支配人类分布和迁移的三组地理 因素。 因素。 美国的森普尔和亨丁顿等则师承德人拉采尔, 美国的森普尔和亨丁顿等则师承德人拉采尔,把达尔文 的进化论庸俗化,过度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控制, 的进化论庸俗化,过度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控制, 形成了环境决定论流派。 形成了环境决定论流派。
A)
(2)资源利用率低 (2)资源利用率低 (4)资源种类少 (4)资源种类少 B、 (1) (4) B、 D、 (3) (4) D、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第六章 知识点
1、四时期人地关系?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 表现、原因、分布?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6、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措施?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中的( )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不属展思想。其 中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性 原则。B图体现了可持 ________ 公平性 和________ 共同性 原则。 续发展的________
6.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典例: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
• 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 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当堂训练:
央视网报道:英国德文郡的莫德 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 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购 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 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 用的棉麻袋。根据材料回答以下2题。
(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生存 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哪些?作为公众 一员,你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哪些行 动,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 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行动:节约粮食,节约用电、用水,废 弃物分类放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尽 量减少空调的使用等等。
(3)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 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但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 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安徽 周兵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二、 课时建议:5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三、本章逻辑联系四、教学建议:1、在进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可持续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图6。

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

图6。

2反映了采猎、农业生产情景。

此时,人主动顺应自然。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和文字的分析,得出“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的结论.案例1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可采用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或分组讨论案例之后,总结出“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的结论。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

学生在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92页的活动题,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

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举例.最后总结出“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2、根据93页“读图思考”题分析图6。

7,得出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的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答案也提高了读图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做图6.7的变式。

2013高考复习考点14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3高考复习考点14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2.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 中获取 物质和能量 。 中。 ,从环境
②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 环境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向环境 索取资源 品的再生速度。 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①全球性的:已危及人类 的生存。 。 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解析:第(1)题,乙图所示人类开发环境的力度加大, 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开始并已激化。原始社会由于 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第(2)题,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 修梯田,必然会造成植被减少、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第 (3)题,把握住乙图中箭头的含义即可。
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净能力。如右图所示: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进入导航
例: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 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 (1)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2)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多,增长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高考目标定位课前预习一、知识框架请先阅读考纲和学习目标,完成本节的知识框架。

二、重点知识回顾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哪些?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哪些?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措施有哪些?三、高考再现(2013 福建)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 河套平原B. 黄淮平原C. 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课上探究重点探究:循环经济【典型例题】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2.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C.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内蒙古乌海市君正集团,是一个以绿色、环保为标志的循环经济产业集团。

下图为“君正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君正集团的循环生产,实现了A.生产过程二氧化碳的零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利用C.摆脱了生产的周期性和地域性D.生产过程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4.与传统经济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CO2排放④追求绿色GDP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能力提升】(2013 安徽)5.图13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0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一轮复习课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轮复习课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二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5 -25-
④咸潮的防治 :建立预警机制;通过调节径流量以淡压咸是当前最有效 的办法;加强河道采沙管理;节约用水。 (2)次生盐碱化 ①次生盐碱化发生的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地表蒸发强烈;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地表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毛细 管通道发达。人为原因有不合理的耕作灌溉,使地下水水位抬升,在当地蒸 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 ;灌溉不足以将可溶性盐淋 洗下渗至土壤底层;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排灌不畅;除盐防碱的养地 作物的播种面积大量减少。 ②次生盐碱化最容易出现的时间 :冬春季节。 ③次生盐碱化的危害 :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严重时土壤甚至完全失去 生产能力。 ④次生盐碱化的防治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 深度以下;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 绿肥 ) 植物。
分布区域 两极 上空、 青藏高原 上空等地
成因
危害 危害人体健 康,对生态环 境和农林牧 渔造成破坏 明显降低大 气的能见度, 刺激人们的 眼睛、 喉、 鼻, 使人头痛呕 吐,并使植物 受到损害
防治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 使用氟氯烃等消 耗臭氧的物质;积 极研制新型制冷 材料
制冷剂等释放含氟 氯烃的气体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4-
方法技巧几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产生机理 (1)咸潮 ①②③④⑤咸潮发生的原因 :降水偏少是主要原因 ;河流下游地区无序 挖沙,尤其是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塌,引发咸潮上溯,助长了特大咸 潮的形成;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咸潮蔓延 ;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加剧了咸潮的 严重性。 ②咸潮最容易出现的时间 :从年份看,咸潮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少的枯水 年;从季节上看,咸潮多发生在河流径流量较小的季节 ;从日期上看,咸潮多 发生在大潮期。 ③咸潮的危害 :导致饮用水质变坏;导致受害地区土壤盐渍化 ;威胁当 地植物生存。

专题十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解部分)

专题十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讲解部分)

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 染治理等
(4)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实践探究
探究 错综复杂背后的逻辑美——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探究典例
情境设题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地 区、各部门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确立,产业体系逐 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下图为复 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
第二,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第三,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第四,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 的解决; 第五,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 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 第一,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二,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 的推理、分析和判断;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水资源 海洋资源
面临问题
可持续利用措施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 污染等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 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 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破坏 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退耕还林
水资源不足,污染严重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知识2 可持续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质、内涵、原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会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

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那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此图是,公元前9世纪的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迭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图6.1朝拜太阳神此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三狩猎、生产的情景。

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

图6.2弋射、收获进入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在这一时期,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地进行迁移,以此逃避自然的惩罚。

尽管当时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

例如,在古代中国,逐步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

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中北美洲的玛雅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开始有文字记载,其成就反映在玛雅人对宇宙的认识程度,以及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和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上。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了呢?据文字记载,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即在旱季(每年12月~次年3月)用原始的石斧清除一片林地,并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烧荒,然后种植玉米等作物。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

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

*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

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

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2:(2008海南地理,27,10分) 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 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 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 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 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 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 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要求。
类型 箭 竹 及 灌丛 28.90 阔 叶 林 25.30 旱地 水 田
区域定位高 山 灌 石砾地、
裸地 丛草甸
0.01
比重 ( % )
10.4 0
判断问题 5.70 3.1
0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10.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 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B )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
例3: 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升 (1)图中表明,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50—90年代呈_______趋势, 下降 其生活质量在70年代中期之后呈__________趋势,50—90年代,人均国民生 正 负 产总值与生活质量由______相关变为________相关。 (2)上述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 D A.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 B.财富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唯一保 证 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同步增长是生活 高质量的保证
目前,太湖沿岸每年农业中化肥使用量达200万吨~ 300万吨,农药5万吨~8万吨,其中约有50﹪随雨水流 入太湖。每年有近10亿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入江 河,使每个中小城市周围的地面水都受到严重污染, 形成黑水带,并随河网扩散而影响太湖。此外,太湖 还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养鱼、水运和旅游业带来的污 染。人们在呼唤:救救太湖!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01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对抗性 增强,环 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征服 自然
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解析 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 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 正 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解析 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 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 径流量。
[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 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 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 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 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3~4 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 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切行 为都 是 为 了 自身 的发 展 。因此 , 教 师在 与学 生进 行 讨论 时 , 可 以将 人类 与环 境 的 问题 定 位在 发展 的 主 线上 , 与教 材紧密 结合 。 在 这样 的思路 中 , 人 类 和环境
的 问题 就 是发 展 的问题 , 只能在 发展 中去解决 。在人 类 与 环境 的 问题 中 , 人类 怎样 的行 为才对 自身和 环境
教 材 新 析
三、 走 向人 地 协 调— — 可 持 续 发展
人 类 和 环境 是 对 立 与 统一 的关 系 ,在 对 立 中发 展、 在发 展 中对立 。当人 的发 展到 了一定 阶段 , 必然 会 对 环境产 生 比较大 的影 响和破 坏 。 但是人 对 环境 的认 识 也 在不 断 加 深 , 人类 在 与 环境 的对 立 发 展 中 , 也 必
理轰育 2 0 1 3 年 第6 期
的。
= 三 三
环 境产 生 严 重对 立 , 使 环 境 遭 到严 重 破 坏 , 环 境 的 发 展也 严重 影 响 到人类 自身 的生 存 和发展 时 , 人类 和 环
境 的关 系将 向什 么方 向发 展 ?教师 可 以将 问题 细化 ,
也 可 以从 一个 小 环 境 问题 的发 生 原 因 和解 决 措 施 分
都有利 , 怎 样 做才 是 持 续发 展 的关 系 , 这 不 能 只停 留 在 理 论层 面 , 而应 引 导 学生 从 案 例 出发 , 归 纳具 体 的 措施 , 然 后师 生一 起归 纳可持 续发 展 的原则 。 在 教材 的安 排 中 , 所 有可 持续 发展 的原 则 都是 以
然会 走 向统一 和协 调 。 教材 的安排 就是 在人类 与环 境 的对 立 中逐渐认 识 到人类 与环 境关 系 的重要性 。 教师 在处 理该 内容时 , 可 以把 教学 内容 设计 成 问 题, 让学 生 在 问题 中去思 考 和交 流结论 。如 当人 类 和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 演示文稿(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 演示文稿(1)

一 . 人类与环境
环 物质 能量 环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 境
超过 环境自净能力
超过 资源再生速度
人类社会
废弃物
境 环境污染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音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 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E
A、人口增长过快 C、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加 E、生态恶化
B、环境问题 D、资源短缺 F、超出环境的供给能力
读“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 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 BC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 工业废气中含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造成 的主要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对生 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使植物受损,导致植物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为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为代 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 展问题。
【注意】:
自然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1、地形因素:盆地地形,地势低洼,污染物 不容易扩散,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例:四
川盆地 兰州)
2、逆温天气:空气垂直运动受阻,加重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易产 生水体污染。(例:渤海湾赤潮)
(3)酸雨危害

知识点: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点: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放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人类影响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2)环境问题的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表现: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核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第一聚落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第二国家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并且有污染转移,故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2)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1.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人均资源不足③深刻的环境危机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概念: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②资源再利用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

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前景
资源短缺: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导致资源需求
增加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 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
染严重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开 发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
下降,影响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需 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活动:排放污染物,污染空气、 水和土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业活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影 响水土保持
旅游活动: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当 地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变暖。
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发展等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气候系统。 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如灌溉、水资源管理等影响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影响气候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 利用、水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等
案例分析:某个地区或国家在协调 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总结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限制人类活动范围、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地 理 环 境 对 人 类 发 展 的 影 响 03 人 类 活 动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04 地 理 环 境 与 人 类 发 展 的 协 调 05 人 类 与 地 理 环 境 的 互 动 关 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03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生产导致大面积的土地利用 变化,如森林砍伐、草地开垦等 ,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
显著影响。
水资源消耗
农业灌溉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途径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导致水资 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化肥和农药使用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 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生态环境和 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以及这些改变对地球生态系统
的影响。
提出如何协调人类发展与地理环 境保护的建议,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开发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关乎人类未来的命 运。
交通条件
交通便利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不便地区经济发展较慢。
市场条件
市场规模大、需求旺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规模小、需求不 足地区经济发展较慢。
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地域文化
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饮食、服饰、 建筑等。
社会制度
地理环境对社会制度产生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制 度等。
宗教信仰
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扩张
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侵占大量农田和生态用地,破 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环境污染
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的污染物也相对集中,容易造成大 气、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交通拥堵
城市化进程中,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如果交通设施跟不上发展需求, 会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影响城市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保定调研)下图为中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力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2000
年粮食可供养人口数量大
于实际人口数量的有
( )。

①四川②江苏③湖南
④广东⑤福建⑥广西
A.①②③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2.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
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
决措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滑坡、泥石流频发—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B.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C.土地退化—增大化肥使用量,增强土壤肥力
D.水资源短缺—跨流域调水,补充水资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将于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塔尔和朝鲜举行。

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不少国家大力推行绿色经济。

下列属于其范畴的是 ( )。

A.巴西热带雨林地区的大力开发
B.古巴大力倡导发展有机农业
C.洞庭湖周边部分地区围湖造田
D.部分渔民在东海休渔期间私自捕鱼
4.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迎来第一承诺期到期。

少数发达国家已表明不支持第二承诺期。

这些国家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5.下列做法能起到遏制全球变暖作用的是 ( )。

A.将废旧电池送到专门的回收机构
B.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C.在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
D.出行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垦糖业循环经济模式图。

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黑龙江B.新疆C.山东D.广西
7.该循环经济模式
( )。

A.没有产生任何废弃物
B.受市场影响最为显著
C.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D.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
(2013·福建四地三联)上图为哈尼族梯
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
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
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
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8~9题。

8.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
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
A.江河 B.森林C.村寨 D.梯田
9.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咸潮侵
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

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
11.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 )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②风暴潮频发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我国对海底某种能源开
采流程图,回答12~14题。

12.该能源是 ( )
A.石油B.可燃冰
C.锰结核D.潮汐能
13.若开采方法不当,使其
进入大气层,可能引发的环
境问题是 ( )
A.酸雨 B.臭氧层空洞扩

C.光化学烟雾 D.全球变

14.该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
影响是( )
A.加大铁路运输的压力 B.缓解大气污染
C.加大对植被的破坏力度 D.加剧水土流失
15.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下图是某国14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
量分布图。

读下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
A.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B.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18.该国
A.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雨热同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C.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D.该国西北部夏季吹西北季风
19.图甲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等高线单位:米),图乙为该地区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区农业用地分布状况,该状况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________原则。

(2)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应怎样调整,并说明理由。

(3)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有哪些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川、苏、湘三省的2000年粮食可供养人口数大于实际人口数。

注意年份是2000年,即中间的数柱所表示的。

第2题,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土层薄,农业生产活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是应对的措施之一。

答案 1.A 2.B
解析第3题,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A、C、D选项中的做法均会对环境产生破坏,这与绿色经济的理念不符。

第4题,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指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第5题,注意题干问的是有利于遏制全球变暖的做法,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遏制全球变暖。

答案 3.B 4.C 5.D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该地生产甘蔗,应位于我国南方。

广西是我国最重要的产糖基地,有发展农垦糖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第7题,该循环经济模式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如沼渣等;该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该产业是以原料为导向的产业,受原料影响最为显著。

答案 6.D 7.C
答案:8.B 9.C
解析:第8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第9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免得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答案:10.D 11.C
第11题,海水对海岸线、滩涂的侵蚀作用可从两方面分析:其一,滩涂生长速度减慢,植被保护,上游来沙量减少;其二,海浪、潮汐、风暴潮、潮差作用使海岸侵蚀不断加剧,海岸倒退。

答案:12.B 13.D 14.B
解析:第12题,该图为气体开采流程图,应该是开采可燃冰以获取天然气。

第13题,天然气极易引发温室效应,若开采可燃冰的方法不当,会造成全球变暖。

第14题,大量使用天然气,可以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减小二氧化碳排放量,缓解大气环境问题。

答案:15.C16.D
解析:第15题,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玉米草等牧草属于空间上的合理利用,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是养殖业的生产需要,二者都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标本都属于循环经济中对废弃物的再利用。

第16题,本题考查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本题考查的是生态效益。

17-18AA
是耕地,地势低平处是水田。

因地制宜(2)减小水稻的种植面积(规模)。

理由:热量不足;灌溉水源不足。

(3)保护、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解析:第(1)题,结合图甲中的图例和等高线可以总结出该地区农业用地分布状况,进而判断出其遵循的原则。

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华北,水热条件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因而要减小水稻的种植面积。

第(3)题,该农业生态系统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