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其经典著作《资本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探讨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被异化状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的内涵,解释异化劳动在当代社会的体现,并探讨异化劳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提出当代社会应对异化劳动的策略,并探讨异化劳动观的当代启示。

总结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的当代价值,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为解决当代劳动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观、当代社会、影响、策略、启示、当代价值、总结、展望1. 引言1.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的概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他在19世纪提出的关于工人与劳动的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是指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雇佣关系而导致的劳动过程变得陌生化、变为资本家控制的劳动过程。

工人在进行劳动时失去了对生产的控制权,无法自主决定生产的目的和方式,导致工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和陌生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方式,通过劳动人类可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变得异化,他们变成了资本家手中的工具,丧失了对自己劳动的控制权,导致工人失去了对自己的生活和劳动的自主权。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过程是如何导致工人疏离和陌生化的,强调了劳动过程中工人与产品、自己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通过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实现劳动的自由和自主,才能使人类重获劳动的尊严和自由。

1.2 论文目的和意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的重要思想之一。

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困境和不满,探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探讨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处境,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摘要: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

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

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思想渊源;表现形式;当代意义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渊源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但直到近代以来,异化问题才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

其中,成就比较大的、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当属卢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一〕卢梭的异化理论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先于马克思使用了“异化”,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处在枷锁中。

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产生各种不平等和苦难的真正现实基础,而异化就是人的不自由的状态,即依附。

依附的根源在于一个人的欲望、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

进一步说,人的需求与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使异化逐渐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也使私有制的存在变得合理合法。

在《爱弥儿》中,他曾提到,文明使人腐败,背离自然使人堕落,人变成了自己制造物的奴隶。

此外,卢梭还从经济、教育、艺术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使用了“异化”一词,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类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富材料。

〔二〕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说在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成为一种哲学范畴,被用来分析主客体关系,即主体创造的东西与主体本身相对立。

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异化概念的人,他的异化思想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异化说”,这种异化主要表达的是自然实现的自在对象化与人类主体观念本质的物化,但实质上都是精神异化。

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异化思想中劳动在人类自我形成方面的作用:“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认性的辩证法—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此,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马克思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精神生产是升华
需要与生产是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推
动生产,生产满足需要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核心观 点: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
的动力
社会关系对需要的影响: 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需要
的内容和形式
需要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 用:需要推动社会关系的 发展,社会关系影响需要
的满足
当代价值:理解需要与社 会关系的联系,有助于我 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规 律,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强调人的自由和尊严
对现代政治哲学中的人本主义、自 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产生深远 影响
马克思需要理论强 调人的全面发展, 对现代社会教育、 就业、医疗等领域 的改革具有指导意 义。
马克思需要理论关 注社会公平正义, 对现代社会收入分 配、社会保障、环 境保护等领域的治 理具有借鉴意义。
指导现代社会的政治发展:马克思需要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规律, 为现代社会的政治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指导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马克思需要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规律, 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指导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马克思需要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规律, 为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理论创新的必要性: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需要 理论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
新的社会需求。
理论创新的方向:关注社 会问题,关注人的需求, 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关
注科技创新。
理论创新的方法:借鉴其 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 合实际,不断创新,形成
新的理论体系。
理论创新的意义:推动社 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蕴含的和谐 思想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 和 谐 思维 , 他是一种 系统思维实践性思维 , 运用和谐思维形成 和谐 意 识, 对 当代社会不仅具 有深远理 论意义 , 而且具 有重 大现 实意义 。 在理论上 , 可 以使 我们 队人 与人人与 自然人与 自我 等关系更加 深 入认识 , 在 现实 上 , 能够为 当代 中国发展 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提供 理 论基础和和谐思想 。 是树立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的生态观 。正确认识人与 自然这 种相互依 赖在实践基 础上辩证统 一的关 系 , 对于 我们 构建人 与 自 然和谐相处 的和谐社会 , 解决 当代 生态危机 , 正确理解和贯彻科 学 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 。 自然界资源是有 限的, 许 多资源不可再生 , 随着生 产规模扩 大 , 人类对 自然界损 害程度和范 围也不断 加深和 扩大 。人类要想持续生存 和发展 , 就不 能 以牺牲 环境破 坏生 态 自 然平衡为代价来求 的生产发展 , 保持 自然界 良性循环 , 全 面建 设 自 然界 。应放弃那种 以经济 增长 为唯一 目的的发展 观 , 依 靠科技 进 步 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是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 。 二是立 足劳 动实践 , 实现 人与人 人与社会 全面 和谐发 展 。当
思想 。
【 关键词 】 西方马克思主义; 劳动异化; 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 根据 马克 思《 1 8 4 4 年经 济 学哲 学手稿 》 的 劳动异化思想来展开劳动异化理论 的。马克思通过对工人 劳动特 性分析 , 得 出私有制条 件下 , 工人劳 动具有 异化性质 的理 论 , 并 依 次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 判。西方 马克思 主义认 为 , 虽然 在 当代 资 本主义社会 , 工人 的劳动与马克思生活时代的工人劳动相 比, 具有 许 多新特点 , 但在仍 然是 一种异化劳动这一点上却是一致 的, 只是 其具体表 现形式 , 以及对工 人阶级在 肉体和精 神上所造成 的恶果 有所不 同而 已。所 以他们认 为 , 马克思 的劳动 异化范 畴仍适 用与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 但必须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的新发展 , 加 以 修正发挥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 劳动生产过程 机械 化 自动化 程度 提 高 , 技 术 分 工越来 越 细, 加剧 了工人劳动的破碎化程度 , 从而对工人生 理心理造 成严重 后果 。在 2 0 年代 , 卢卡奇在 《 历史 和阶级 意识》 一书 中 , 已经意识 到 自动化程度提高 , 必然是劳动 日益抽象化合理化 , 其 结果是使工 人分裂成 了孤立抽象 的原子 这一事 实。卢卡奇 认为 , 自动 化程度 提高 , 必然是劳动 日益抽象化合理化 , 其结果 是使 工人 分裂成 了一 个个碎片 。一方面工人 的工作被归结 为一个 专门的固定的机械 重 复动作 , 另一方面 , 工人失 去 了同他 的劳动最终 产 品的接触 , 他对 这个最终产 品一无所知 , 也就漠不关心 。卢卡奇指 出, 劳动 的这 种 破碎化 无论对工 人阶级整 体还是对工 人个体都 造成严重 恶果 , 对 整个工人 阶级来说 , 他作为一个有机 的阶级整体也破碎 了 , 对工 人 个体来说 , 它是去 了独立 的人格而成 了一种孤立抽象 的原 子。 弗 洛姆从心 理分析角度 , 指 出破 碎化 劳动是导 致工人 心理 变 态, 导致神经官能 的一个 重要原 因 , 他说, 劳动过程 被分离 成许 多 细小 的部分 , 每个工人 的工作成 为机械 的工作而不需 要他 的积 极 配合 , 所 以它能够沉溺 于 白 日梦 和幻想 中。 白 日梦是工人 逃避 物 料单调 劳动的一 种方法 , 白日 梦本质上是一 种逃 避 , 是 同逃避相 伴 随的消极结 果。 二、 劳动者并不是生产 过程 的主人 , 而只是 被动 的机 器零件 , 在 劳动 中工作的积极性创 造相依 完全丧 失。在劳动 中, 由于 自动 化 生产规律 的制约 , 工人不仅 丧失 了工作 的积极性 主动性甚 至连 自由都 没有 。霍 克海默将现 代化生 产 中工作 所享有 的 自由 , 与手 工 生产 中旧式工 匠所 享有 的 自由做 了对 比 , 认为 虽然现在 工人劳 动 强度大大减轻 , 但 与此 同时他们所 享有 的 自由也 大大减 少。他 认 为 旧式 工匠 尚有 为制作工件选 择合适工 具的 自由, 而现代 工人 至多只能在众多控制杆和开关按钮 中选择一个操作 的。 三、 对工人来说 劳动是一 种外 在的劳动 , 是谋生 的手 段。马尔 库塞说 , 对 大多数人来 说 , 满足 的规 模和方 式受制 于 自己的劳 动 , 然而他们却是在为某种设施而劳动 , 并对这种设施无法进行控 制 , 这是一种个 体若想 生存就必须 去从于他独 立的力量 , 而劳 动分工

马克思主义国家异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国家异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国家 权力 的垄 断性 主要 有两 种 表现 : 一是 权力 为少数 人世袭 和拥 有 ; 二是 一切 社 会 事务 只能 由国 家 权力来 管 理和 支 配 。毫 无 疑 问 , 两 种表 现 均构 这
力为部 分 官僚 阶层 所 把 持 , 就 使 国家 与 社 会 之 间 这
出现异 化 , 国家 权 力 就 缺乏 了社 会 公 众 的 监督 。统 治 阶级 他们 千方 百计 地使 民众 难 以涉足 国家 权力 的
( ) 一 国家异化 形 式 : 断性 、 秘 性 以及 公 众 垄 神
监 督 性 的 缺 失
国家 权力 是人 类社 会 分裂 为 阶级 以后 , 国家 随 的产生 而形成 的。马克思 在 国家 起源理论 的基础 上 提 出国家 职能二 重性 理论 , 国家具 有 政 治统 治 与 即
社会公共 事务管 理双 重 职能 。也就 是 “ 国家 既是 暴 力机关 , 执行 着维护 统治权威 、 迫使 反对者 就范的任
研究 中还发现 , 国家的职 能 , 尤其是 社会 公共 事务 管
理职能往 往 因为 统治 阶 级追 求 自身 利 益 而被 异化 。
克思对此 批驳到 , 仅仅依 靠官僚 机构 内部监督 , 不 是
可能避免 官吏滥 用 职权 的。在 马 克思 看来 , 论 是 无
马克思深 刻地揭示 出国家 异化 的 主要 表现 是 “ 权力
马克 思认 为 , 权力 的垄断 性首 先 表现 为权 力为
学 的重要组成 部分之 一 。马克思在研 究 国家起 源理
论 的基础上指 出 , 国家权力 的垄断性 、 神秘性 和缺乏
社会公 众的监督 性 等是 国家异 化 的具 体 表 现形 式 。
马克思也 深刻揭示 了 国家异 化 的 实质 与根 源 , 指 并 出消除权力 的垄断 性 、 秘性 以及 实行 社 会公 众监 神 督 是消 除国家异化 的主要途 径 。马克思 主义 国家异 化 理论对今 天我们加 快推进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政治 文 明建设 , 除权 力 的垄 断 性 , 正 实 现 权 为 民所 消 真 用、 消除权力 的神秘性 , 拓宽公 民参政渠道 以及 实行 社会监督 , 确保权 力在 阳光下运行 具有重 要意义 。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摘要】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的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再认识,结合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在社会中出现异化现象的历史必然性。

着重阐述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异化现象,例如拜金主义、技术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发展异化和大众社会心理层面的异化。

【关键词】劳动异化理论异化现象异化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最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劳动,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处于异化状态。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阶段和方面:(l)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应该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者相对立。

“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①(2)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

因为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本身就成了一中异化的活动。

劳动从人的内在需要变成了外在的、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

在这种劳动中,工人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劳动不是人的需要,而是手段。

(3)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异化、人的自我活动、自由活动的类本质就被贬低为手段。

“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②(4)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同人相异化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

二.我国社会中出现异化现象的原因探究马克思认为,正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41②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47关系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所以产生了所有制,所有制是对他人劳动的支配。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涵义异化劳动是一个综合概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用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具有一种规律性的相互的关联。

而这种关联的核心就是对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关怀。

人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出发点,而其落脚点也是人,即在扬弃异化劳动的基础上达到人的本质复归,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规定“物的异化”,即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的奴役”,表现为“人”的贬值和“物”的增值,其发展规律为:原初的劳动对象化——异化劳动——扬弃异化回归到非异化的劳动对象化;第二方面规定“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其发展规律为:原始的自由劳动过程——被迫的强制劳动过程——更高水平的自由创造性的劳动过程;第三方面规定“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其发展规律为:人的原初的类本质——人的异己的本质——复归到人类本质;第四方面规定“人同人相异化”,其为前三个规定的直接结果,涵义是人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和发展规律:原初的非异化生产关系——异化生产关系——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它对于反思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于我们重新关注人的自身,重新审视人的价值及人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思考人类的发展前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异化现象都具有非常深刻的价值和引导作用。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异化现象在私有制社会产生,但异化现象不是私有制社会独有的。

现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非公经济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且在发展迅速,因此异化现象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在探讨人类社会发展时曾说过,“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现今我国社会存在着不少异化现象,让我们看到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物质文明与政治、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苏东剧变后, 马克思主义一度陷入低谷, 有人借机宣称, 马克思主义已经终结, 资本主义稳操胜券。

然而, 这种胜利的宣言, 在20 世纪末现实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和危机面前, 迅速地褪去了颜色, 欧美出现了广泛的“马克思复兴热”。

许多当代西方学者和思想家都公开承认,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今时代最具活力的思想体系之一。

综合他们的看法,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要点:第一,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 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 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第二, 马克思的思想对于分析现代世界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第三, 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对现时代进行理论概括和批判现时代的资源。

在20 世纪末21 世纪初,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分别发起“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公元1000—2000 年)的千年第一学人”和“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的征询、推选活动,投票结果都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西方其他著名科学家或思想家爱因斯坦、牛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位居其后。

马克思为什么能在英国这样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么受欢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

有人这样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观察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僵死的教条。

BBC 发表评论文章说:“马克思的哲学观点、辩证唯物主义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世人手中解析所有复杂的经济、政治甚至科学机制的珍贵工具。

它让我们对所有过程具有一种全球观,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展开一种独特视角。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中没有过时的、依然闪烁着光辉的部分,最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我们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要反对凝固地、静止地、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要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不断变化的和活生生的.在当代,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最主要的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浅析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作者:王洋来源:《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2年第02期摘要:异化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他在早期著作《1844年經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了自己独特的异化劳动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了马克思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探索的最初而又重要的思想成果,这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至关重要,且在当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现实意义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019-03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写于1844年,是在马克思去世之后才出版的。

在《手稿》中,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在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即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到对“市民社会”(即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批判,从哲学进到政治经济学。

而作为研究的思想成果,最主要的就是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我们都知道,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同样也来自于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渊源异化范畴的起源我们可以从词源学和思想史的多重视角找到,但它真正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的异化规定最早是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确立的。

西方的异化理论是在中世纪结束时作为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孪生子问世的,当人文主义用理想的“人的尺度”去衡量社会与人的实际存在时,现实生活中诸种与“人”“理性”相背离的异己状态就是所谓的“异化”了。

所以最早形成的哲学异化理论是针对社会历史中应该存在的东西却采取了异在或相悖的状态的表征。

在这个意义上最早提出完整的异化理论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他发展了由霍布斯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力异化的思想,第一次阐明了由起点(原始自然社会)——异化(“现代社会”中人由于占有物的财富而被物所占有)——消除异化的回复(新的契约社会和自然状态)的异化历史观。

第一个自觉地运用并将异化理论上升到哲学本质论高度的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希特。

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

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

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异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的著作《社会分工的自然历史》,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得到深入发展和运用。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失去对劳动产品的控制,劳动成为一种被迫的、无意义的、疏离的活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理论的发展,异化的概念也逐渐演变和辨析。

首先,异化的演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角度来看。

马克思主义对异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劳动过程中的疏离和商品关系的疏离两个方面。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异化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加速,劳动过程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使得劳动者与产品之间的疏离更加深化,劳动变得更加单调、重复和无意义。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商品关系的疏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普遍,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和虚拟。

因此,异化的演变不仅体现在劳动过程中的疏离和商品关系的疏离上,还包括更多的方面,如技术疏离、社会关系疏离等。

其次,异化的辨析可以从不同学科和理论的角度来看。

在社会学中,异化被视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制度导致的问题,主要关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和失去控制感。

而在心理学中,异化被视为一种个体心理状态和体验,主要关注个体与自我之间的疏离和失去意义感。

在哲学中,异化被视为一种人类存在的本质特征,主要关注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和失去联系。

因此,异化的辨析不仅涉及到不同学科的视角,还涉及到不同理论的解读和理解。

最后,异化的概念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异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但异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当代社会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迁使得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疏离更加明显,个体与自我之间的疏离和失去意义感更加普遍。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疏离和失去联系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一)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物化论与马克思《手稿》的异化论思 路基本相同。因为,这正是他实现了“用马克思的思想真谛来解释马 克思的理论”的目标的确证。卢卡奇直接引入马克思“人的根本就是 人本身”的命题,同他考察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合理化和分工所导致的 异化后果相关照;由此揭示了物化和异化的社会范围,以及物化、异化 形成的历史的与社会的本源; 阐明了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并发掘出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范畴内涵,以确立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地位。这就 为现实社会的人以及人的发展,指出了光明前景。进一步表明,卢卡 奇的马克思主义探索成果与马克思的精神基本一致。 卢卡奇认为人把物化的世界当作外在的规律和人的本来命运加 以接受,人从此丧失了批判的维度。由于物化使得人的存在和历史过 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丧失了内在的总体性,所以,扬弃异 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人对总体性的认识,即恢复(下转第 235 页)
社会观察
Legபைடு நூலகம்l System And Society
20 08. 11(上)
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乔亚俊
摘 要 西方马克思的代表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异化理论进行了阐释和发展。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法
兰克福学派的总体异化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和超越,具有全新意义。当前,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的研
形的、病态的社会。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不健全的社会”(弗洛 姆)、“患了社会健忘症的社会”(雅各比)、“总体异化的社会”(列斐伏 尔)、“单面性的社会”、“病态社会”(马尔库塞)等。用马尔库塞的话来 说就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它的结构)所具有的特点,使得 它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人性)充分地发 挥出来,这时,这个社会就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当代阐释是有病 的。”此外,他们还认为,同马克思的时代相比,今天的异化现象更加严 重,它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在法兰克福 学派看来,今天的异化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为普遍。

评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评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评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评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

该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其后续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基础性意义。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手稿》的写作背景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劳动的异化、物的异化、人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四个方面。

随后,文章将详细阐述异化劳动理论的核心观点,即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如何成为一种压迫人的力量,导致人的自我异化和全面异化。

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入评析,本文旨在揭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以及他对于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追求。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概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从哲学转向经济学的关键性著作。

这部作品写于1844年夏天,马克思当时正身处巴黎,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并试图通过哲学的方式去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这是他早期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其后续哲学和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

《手稿》开篇,马克思便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

他指出了国民经济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认为它仅仅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出发,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认为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被异化了,变成了与劳动者自身相对立的力量。

这种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分离,还表现在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的分离,以及劳动者与其类本质的分离。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构建的一个全新哲学体系的基础。

通过这个理论,马克思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以及这种制度如何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全面压迫。

他进一步指出,要消除这种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

《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作者:李小波郭剑林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34期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概括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并指出了消除异化劳动的途径。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并不很成熟完善,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手稿异化劳动和谐社会启示1.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来源及主要内容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对立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是以对人的真正的、符合人的类本质的劳动的认可为其思想前提的。

1.1从生产结果上看,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的东西就越少。

接下来,马克思又从人本学主体辩证法的角度提出了对象化的理论。

他指出,对象化既体现在对象的丧失,又体现在为对象所奴役。

工人在异化劳动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1.2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马克思从人本学主体辩证法和社会伦理价值批判理论的双重思维角度阐述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

他指出,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1.3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通过对上述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后指出,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科技异化思想

马克思科技异化思想
科技异化源于人们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和追求,导致技术对人的生活、社 会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科技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矛盾。
科技异化的发展历程
科技异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著作中,马克思在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时,提出 了“机械怪物”、“赤贫者”等概念来描述科技异化的现象。
马克思科技异化思 想
2023-11-04
目 录
• 科技异化思想概述 • 马克思的科技异化思想 • 科技异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 科技异化的解决途径 • 马克思科技异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01
科技异化思想概述
科技异化的定义
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产品、工具、机器等,在某种 程度上脱离了人的控制,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的行为、思想、价值观和 生存环境,使人的本质发生变异。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马克思认为科技异化源于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不平等和剥削,因此他的思想 启示我们关注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正义 。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要努力消 除贫富差距,确保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以实现社会的整体繁荣。
提升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他的思想 鼓励我们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以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经济的持 续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科技异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
当代的科技异化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不仅涉及到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 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科技异化的研究现状
当前,科技异化研究已经从单一的技术批判转向对整个社会系统的批判和反思, 从单纯的理论分析转向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他重要的理论之一,对于理解当代劳动现象和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异化劳动的内涵和影响、异化劳动与当代职场的联系、异化劳动对个体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异化劳动观的批判与价值重构以及当前劳动实践中的异化现象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结论部分将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的当代价值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对当代劳动实践的启示和对未来劳动关系的展望。

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劳动现实,推动建设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的劳动关系模式。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观、当代价值、劳动实践、心理影响、社会关系、批判、价值重构、劳动关系、启示、展望。

1. 引言1.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简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异化劳动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失去了控制和主动性,导致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他人以及整个社会关系的疏离和失落。

马克思认为,这种劳动的异化不仅是对劳动者自身的伤害,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对当代社会仍有深刻的启示和价值。

通过理解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善当代职场的劳动关系,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团结的社会关系。

2. 正文2.1 异化劳动的内涵和影响异化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工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剥夺了自身劳动的产品和劳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迫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失去对劳动的控制权,最终成为商品的附属物,相对于自己的劳动陌生化和失去了对生产的控制权,这种状态导致了劳动者在生产中失去了自我认同,对自己的劳动缺乏认同感。

异化劳动带来的不仅仅是体力上的疲惫,还存在着心理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困扰。

劳动者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逐渐丧失,导致了一种空虚感和无助感,从而影响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价值理论视阈下“异化”现象的重新解读

价值理论视阈下“异化”现象的重新解读

价值理论视阈下“异化”现象的重新解读在《价值理论视阈下“异化”现象的重新解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异化”一词被用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现象,即劳动者由于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的隔离而失去了对劳动的控制与认同感。

在某些观点中,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受到了质疑,认为这种理论在当下的社会现实中并不完全适用。

通过对价值理论的重新解读,我们可以重新思考异化现象的本质与表现形式,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影响。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对价值的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层面,其中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中的价格。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失去了对于劳动产品的控制,导致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关系出现了断裂,这就是异化的表现。

在当代社会中,“异化”的表现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一些传统的劳动形式逐渐被机器和自动化取代,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导致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联系进一步疏远,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产品缺乏直接的控制和认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往往被出口到其他国家进行加工和生产,这导致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地理分离,使得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产品的控制更加困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者往往面临着大量冗余的信息和工作任务,导致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的认同感变得模糊和淡漠。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异化”的意义和影响。

从价值理论的角度来看,“异化”实质上是劳动者失去了对于自己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的控制和认同,这种失控的状态导致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隔离和疏远,使得劳动变得没有价值。

在当代社会中,这种失控的状态已经不再局限于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关系,而是波及到了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随着金融资本的崛起,社会的财富和资源被越来越少的人所控制,而广大劳动者则处于被动的接受和依赖状态,这使得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更加明显,导致了劳动者对于社会的认同和控制感更加缺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1年 第 1 期 ( 总第 2 6 ) 1期
世 纪桥
No .1, 01 2 1
Si i i h a JQ o
( e e l o2 6 G nr . 1 ) aN
马克 思 主 义 异 化 理 论 的 当代 价 值
黄 勤
( 中共重庆垫江县委党校 , 重庆 4 80 ) 03 0
摘要: 本文 旨在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来源 、 内涵及其发展进行 系统阐释 的前提 下 , 分析此重要理论 范畴在 现 时代
的价 值 , 明 这种 理 论 对 于我 们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借 鉴 意 义 。 指
关键词 : 克思 解 为 本 质 的异 化 , 种 异 化本 身是 这 在 它 的现 实性 中作 为这 种 异 化 表现 出来 的 。 “ 在 这 ” 种对 异化 的历史性 理解 中 , 马克思 超 出费 尔 巴哈单 纯 的宗 意识 到上帝 的现实 力量 。此 后 , 马克 思 立足 现实 , 异化 问题 “ 第一 次被看 作是生存 于世 界并面对 着世 界 的人 教批 判 , 的地位 的根本 问题” … ’ 。马克思 异 化 理论 正来 源 于黑 对黑 格尔和 费尔 巴哈哲 学 中的 唯心 主 义成 分 进 行 了反 思 格 尔和费 尔 巴哈 的思想 。 和批判 , 出了 自己的唯物 主义异化 观 。 提 马克思认 为 , 动是 人 类 自由 自觉 的 活 动 , 人 的 类 劳 是 在黑格 尔看来 , 化是绝对 观念 与 自我 意识演 化 的内 异 在机 制 。黑 格尔客 观唯心论 体系之 核心 和初始 概念 是“ 绝 本质 。在私有 制条 件 下 , 动 发生 了异 化 , 劳 劳动 产 品和 劳 不属 于 劳动 者 。他分 析 对精 神 ” 它作 为宇宙 本源 总是处于一 种完 满 的、 , 圆圈 的辩 动对象 作为 异于劳 动者 的存在 物 , 第 工人 与 劳 动产 品 相 异 化 。 证运 动当 中。绝对精 神 、 自我意 识的 发展 是一 个 自我异 化 了异化表 现 的 四 个 方 面 : 一 , 和克 服 自我 异化 的过 程 。他 认 为 , 达 到真 理 必须 “ 要 着重 在 资本 主义生产 中 , 人不 仅 不 能 占有 劳 动产 品 , 而在 工 反 第 工 地展 开实体 的重封密 锁 , 并将实 体提 高到 自我 意识 的水平 其 中丧失 自我 ; 二 , 人 与 自己的 劳 动行 为 相 异 化。 劳 动 不再是 自由 自觉 的人类 活动 , 工人 的状态 是 : 他在 自己 “ 上” 。精神 之所 以是 自我意 识的精 神 , 在于精神 本身 而是否 定 自己 , 是感 到 幸福 , 不 而 就是 一个建 立 自身 的运动 , 是一个 自我异 化 、 自我否定 、 不 的劳动 中不是肯 定 自己 , 断转化 为他在 而又能 回到 自身 的存 在 。在此 , 化意 味着 是感 到不 幸 、 是 自由 地发 挥 自己 的体力 和智 力 , 是使 异 不 而 自己的 肉体 受折磨 、 精神受 摧残 。 “ ’ ” 第三 , 与人 的类 人 精神 自身成 为他者 。 费尔 巴哈在批判 宗 教 的过 程 中形 成 自己关 于人 的本 本 质相异 化 。劳 动行 为 的异 化使 人 的 自由 自觉 的活 动变 质 的异 化理论 , 为宗 教神学 中的上 帝 只是人 的本 质 的 他认 成谋 生手 段 ; 四 , 际关 系 异 化 。异 化 劳 动 本 质 上是 人 第 人 外化 , 们 把 自己 的本 质力 量外 化成 上 帝 , 过来 又让 上 异化 , 人 反 是一 类人 对另 一类人 的剥 削。异化 的 结果 是 : 工 人 “ 他 他创 造 的价值 越 多 , 他 帝来统治 自己。这样 , 人们 赋 予 上帝 的 权威 越 大 , 自己的 生产 得越多 , 能够 消费 的就越 少 ; 异化程度 就越 深。 自己越没有 价值 、 低贱 ; 越 工人 的产 品越 完美 , 工人 自己越 工人 创造 的对 象越文 明 , 工人 自己越野 蛮 ; 劳动越 有 如果 说黑 格尔是 站 在 历史 意识 的立 场上 阐释 了异 化 畸形 ; 工人 劳 工 越 概念 , 费尔 巴哈则从 自然 的立 场上排 除 了黑格 尔 的辩 证 法 力量 , 越无 力 ; 动越 技 巧 , 人 越 愚 笨 , 成 为 自然 ” 如何 才 能克 服 异 化 呢?他 诉 诸 于 而对异化 概念 进行 了价值 论 的理 解 。马 克思 汲 取前 人思 界 的奴 隶 。 “ 那 么 , 共产 主义 : 共产 主义 是 私 有 财产 即人 的 自我 异 化 的积 极 “ 想之精华 , 抛弃 了黑 格尔 的唯 心论和 费尔 巴哈唯心 主义 的 历史 观 , 以辩证 唯物 主义和历史 唯物 主义 的角度重新 审 视 的扬弃 , 因而是通 过人并 且 为了人 而对 人 的本 质 的真正 占 了异 化 。 有 … …这 种共产 主义 … …它是人 和 自然界 之 间 、 和人 之 人 是 对象 化 和 自我确 证 、 早在 13 8 7年 马克思就 开始有 意识地 超 出 唯心论 的立 间的矛盾 的真 正解决 , 存在 和本 质 、 个体 和类之 间 的斗 争 的真正解 决 。 “ ” 场来 看待异 化 。他 认为 , 现实之 物与 观念 之物 的对立 是唯 自由和必 然 、 心 主义拙劣 的划分 , 他说 :从 对象 的发展 上细 心研究 对象 “ 二 、 克思异 化理 论的现 代发展 马 马克 思 以后 ,异 化 ” 个哲 学 范 畴受 到 了广泛 关 注 , “ 这 本身 , 决不应任意分割它们 ; 事物本身 的理性在这里应当 卢卡奇在《 历史和阶级 作为一 种 自身矛盾 的东西展 开 , 且在 自身求得 自己的统 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比如 , 并 ”3 ” 里 , -( 这 J 马克 思 从黑 格 尔 出 发 , 不 同的 是他 从 意识》 但 中阐发的物化理论, 就与马克思 的劳动异化理论不 理想 主义转移 到 现实 本 身来 寻 求思 想 。马 克思 在博 士 论 谋 而合 。法 兰克 福学 派 则 把 弗 洛伊 德 精 神分 析 法 与 马克 马尔 库塞 、 洛姆 、 贝 马斯等 哲 学家 都从 弗 哈 文里谈 到“ 质 的异 化 ” “ 有在 伊 壁 鸠 鲁那 里 , 本 :只 现象 才 思 主义相 结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