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3《过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3《过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过河》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过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过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过河故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过河问题。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过河问题的解法,让学生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
过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过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相等”的概念。
2.能够通过简单的过河问题,学习如何将物品等分,以及如何合理安排重量。
3.能够通过合作,完成过河问题。
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课堂中会用到用灵活的实物道具来模拟过河总任务。
可以使用草席、篮子、木板,石头等等,让学生实际参与。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孩子进入课程•小题大做,创造情境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让他们尝试寻找答案。
第二步:引导孩子理解“相等”的概念•尝试用互相取代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同样的东西,让他们理解“相等”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认识到如果物品的重量不同,才需要考虑如何平均分配。
第三步:尝试简单的过河任务来模拟问题•将孩子分成小组,分别有 2 ~ 3 个孩子,然后分配不同重量的物品。
•制定游戏规则-在河边摆设图案,图案左边和右边均可放置物品。
•告诉孩子们必须像过河一样,用不同的物品去过一个固定长度宽度的河道,要求平均分配物品,且不能摔下物品或河岸。
•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这个任务,让他们能够对“相等”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步:总结过程中的要点•引导孩子们总结如何用“相等”来平均分配物品。
•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如何在过河的过程中,规划合理安排物品的重量和位置。
第五步:评估话题的学习•通过分享和提问,检查对于话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课后反思•通过实践过河问题让学生真正了解物品的平均分配。
•通过讨论,共同寻找答案,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相等”的概念。
以上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使教学更加有效和富有趣味性。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过河》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分数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过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过河的人数。
2.新课导入:介绍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应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分数的应用,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这一课的说课稿。
这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中的内容,它主要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能够用字母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给学生们展示一个生动的场景——小桥流水,学生们听着我播放的轻柔音乐,欣赏着美丽的画面。
接着我给学生们出示图片,让学生们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趁机引导学生们用三句话描述情境图中的事情。
随后我给学生们出示三个问题,让学生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们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首先我引导学生们分组合作,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展开后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随后学生们动手操作,有的画图,有的算式计算。
我请几个小组代表汇报合作成果,并引导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结合律”。
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用文字描述,有的用图形描述等等。
我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们用字母表示出“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互相补充。
最后我引导学生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首先我给学生们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学会用列表法、画图法、猜想与尝试等方法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一类是给定时间,求过河的最短时间;另一类是给定最短时间,求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时间。
2. 解决过河问题的方法:列表法、画图法、猜想与尝试等。
3. 过河问题的拓展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过河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决方法。
2. 过河问题的拓展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过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过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与过河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本节课通过讲解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过河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过河(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过河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简单地解决过河问题。
2.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对过河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河的基本概念与解决问题方法。
2.教学难点:过河问题中的加减操作。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过河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过河问题,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教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引入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如:当我们过河时,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过河,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工具?看看这些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2. 操作演示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过河问题,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河、船和人物等元素,然后让学生模拟过河流程,指导学生对于简单情形应该如何解决。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过河问题,然后就各自的解法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加深对于问题的理解。
4. 游戏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过河游戏,并将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同学能够在游戏中更深刻地理解过河问题的解决方式。
五、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和小组讨论来进行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发言、作业和物品卡片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安排这节课程总时长为45分钟,教学安排如下:时间内容5 min导入与引入10 min操作演示20 min小组讨论10 min游戏体验七、教学资源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2.PPT。
八、教学反思1.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过河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沟通和分享。
3.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加深对过河问题的印象和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201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尤其是用数棒、计数方法等少量数的加减法;2.能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学概念;3.能够根据图示,理解数学问题;4.能够解决“过河”问题,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5.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2.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让学生学会小组协作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程PPT;2.教师准备草稿纸、笔、计算器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引导学生自由数数,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棒等教具,迅速计算出5、6、7等数字的数量,以了解准确数数的方法。
2、主体环节(1)引入1.让学生看一副河边的图示,引导学生语言思考;2.引导学生探讨图示中的小动物们怎么过河。
(2)讲解1.讲解“过河”问题中的数学概念,如哪种小动物需要和小学生一起过河,哪种小动物可以独自过河等;2.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如图示中小狗和小羊怎样才能安全过河。
(3)实践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4人,让学生用草稿纸、笔来解决问题;2.告诉学生,小狗和小羊必须在同一侧,水牛要看护小狗过河,问学生怎样才能解决问题。
(4)总结1.让学生分享每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结论;2.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过河”问题的数学概念理解。
3、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2.教师提醒学生做好上课笔记。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讲解“过河”问题;2.让学生探讨“过河”问题的其他解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过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过河》说课稿引言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课,它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过河》。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模型,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概念。
课程目标与内容本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概念。
课程内容将涵盖从基数到序数的过渡,以及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其中包括:实物展示、互动游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多媒体教学。
实物展示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例如,我们可以用彩色珠子来表示不同的数量,让学生亲手排列,理解序数的概念。
互动游戏我们将进行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过河”的游戏,让学生亲自体验基数和序数在游戏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将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我们将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基数和序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过河、排队等,让学生了解序数在这些情况下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我们将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的图像和声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物体排列的顺序,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与步骤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将通过一个小游戏导入新课,这个游戏将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我们将用一些彩色珠子来表示不同的数量,让学生亲自排列,理解序数的概念。
讲解新课接着,我们将通过实物展示、互动游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阶段,我们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排列一些物体,并标出它们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归纳小结最后,我们将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和强化学生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过河∣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过河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教学内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通过过河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过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解决过河问题。
难点:理解并运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过河问题的实例。
学具: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
3. 实例讲解:通过PPT展示过河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过河内容: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2. 过河问题的解决3. 练习题作业设计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解决过河问题。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引入话题: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河流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场景,引导他们注意到河的两岸。
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如果他们想要从河的这一边到那一边,他们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开始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新课导入讲解概念: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思考之后,引入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过河》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分数”的概念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分数运算。
内容安排上,从简单的分数认识,到分数的比较,再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分数概念理解不深、运算方法掌握不牢固等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分数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特别是在分数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容易产生混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分数的含义。
3.分数的比较: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比较分数的方法。
4.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评课稿本文是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过河》这一单元的评课稿。
通过对该单元的分析和评价,旨在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更好的教学参考。
一、教材概述《过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一个单元。
该单元主要讲解了关于时间、速度和距离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过河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和掌握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基本概念;2.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未知数的值;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和方法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过河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对过河问题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有一座桥,你要跑到桥的另一边,你会怎么走?”通过这样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介绍时间、速度和距离的概念,并与过河问题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距离对时间和速度的影响。
3. 知识讲解在讲解时间、速度和距离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概念巩固在学习了时间、速度和距离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模拟过河的场景,利用已知条件计算未知数的值。
5. 实际应用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过河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过河所需的时间、速度和距离,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6. 总结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过河》。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理解过河问题的实质;2. 学会使用工具(如小船)过河;3. 掌握过河问题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实质,并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小船模型、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如小动物们要过河去找食物,引出过河问题。
提问学生们:你们觉得小动物们应该如何过河呢?2. 讲解过河问题的实质:我向学生们解释,过河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一个有限的横轴上,通过移动来达到目标的问题。
3. 演示如何使用小船过河:我使用模型小船,现场演示如何过河。
让学生们观察并理解,过河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使用工具。
4. 解题方法讲解:我通过示例,讲解过河问题的解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一步步的移动,达到目标。
5.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过河问题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解决。
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过河问题1. 理解过河问题的实质:在有限的横轴上,通过移动达到目标。
2. 学会使用工具过河:合理利用小船等工具。
3. 掌握解题方法:逐步移动,达到目标。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要过河去找他的朋友,河宽10米,小明每次能移动3米或5米,问他有多少种过河方法?2. 小红要过河去对岸的图书馆,河宽12米,小红每次能移动4米或6米,问她有多少种过河方法?答案:1. 4种过河方法。
2. 5种过河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过河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题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合理使用工具,以及如何找到最优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过河》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过河故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运算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掌握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及计算法则。
2.如何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发现和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和计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过河故事情境、计算过程演示等。
2.练习题:包括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题目。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过河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法则。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题目,让学生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时,我以“小熊过河”的故事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
一、教学内容我使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7页至39页的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学会计算物体的跳跃距离;3.学会计算过河所需次数。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计算物体的跳跃距离;2.教学重点:学会计算过河所需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小熊过河图;2.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讲述小熊过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小熊过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4.练习巩固: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其他动物过河的问题;六、板书设计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1.河的宽度、深度2.每次跳跃的距离3.过河所需次数七、作业设计1.题目:小猫过河情景:小猫要过一条宽度为12米的河,每次能跳跃5米,问小猫需要跳几次才能过河?答案:小猫需要跳3次才能过河。
2.题目:小狗过河情景:小狗要过一条宽度为18米的河,每次能跳跃6米,问小狗需要跳几次才能过河?答案:小狗需要跳3次才能过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较为深刻,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计算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计算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果小熊过河时,河的宽度是变化的,每次跳跃的距离也不同,该如何计算过河所需次数?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时,我以“小熊过河”的故事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过河》,这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具体来说,我们会通过一个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部分数量,以及如何通过分数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计算分数。
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分数,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如苹果、糖果等,以及一些分数的计算工具。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我会设计一些有关分数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孩子们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以供孩子们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如何引入课题,让孩子们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是如何通过实物和图片讲解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掌握分数的计算。
再次,是如何设计随堂练习和例题,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
是如何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对于引入课题的细节,我会通过一个过河的故事来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概念。
我会讲述一个关于一群动物过河的故事,其中每个动物都要 share 一个固定的食物数量。
我会用这个故事来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用分数来表示每个动物分到的食物数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单元《过河》(课件)
01 第一步:先算算淘气班 有几人?
列式
02 29+25=54(人)
03 第二步:再算都坐大船需要 几条?
04 54÷9=6(条)
你能列出综合式吗?
29+25 ÷9
29+25=54(人) 54÷9=6 (条)
答:需要9条船。
➢小知识:
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 序,它是荷兰人吉拉 特最先开始使用的。
如果54人都坐小船, 需要多少条船?
第一步:先算一条小船坐几人?
9-3=6(人)
第二步:再算需要多少条船?
54÷6=9(条)
综合式:
54÷(9-3) =54÷6 =9(条)
答:需要9条船。
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 少辆小车?
过河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3-6×2 6×5-12
8+3×4 7×5+22
你从图中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 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 ➢ 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
淘气班计划国庆组织同学要乘坐船去游 玩,他们班男生有29人,女生25人。
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2分钟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4÷8
=3(辆)
答:至少需要3辆小车。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5×(36-29) (46+17)÷7 81÷(16-7)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一等奖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一等奖设计1、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一等奖设计活动目的:1、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故事《小鸡过河》。
2、幼儿能按照游戏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会创编故事。
3、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教学重点: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幼儿教案《故事《小鸡过河》》。
教学难点:幼儿能运用自己想出的过河的方法创编到故事里。
活动准备:1、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2、鸡妈妈标志一个,小鸡标志每人一个;3、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活动过程: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
突然,天下起了雨,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
2、雨不停的下,鸡妈妈启发小鸡猜想这会对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发生什么事。
3、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选出比较可行的办法。
4、正当小鸡们讨论完过河的方法时,鸡妈妈告诉它们,河里突然出现了一座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桥是谁搭的。
5、鸡妈妈带领小鸡们从桥上过河,到草地上做游戏。
6、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
7、听着轻快的音乐,鸡妈妈和小鸡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2、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一等奖设计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的平衡性和协调性2、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准备:1、器材梅花桩16个、软性棍25-30个平均每人1个、软性环50-60个平均每人2个、秒表;以及竹扁担及塑料瓶(如下图)2、练习场地布置①设置两条跑道;②将梅花桩分别布置在两个跑道上,间距为25CM,均匀排列;3、比赛场地布置在跑道起点画一条约1米长的起点线,在起点线正前方50厘米处设置梅花桩;运动形式及动作要领:1、桩上行走:幼儿身体直立,保持平衡从梅花桩上通过;2、挑水行走:幼儿需要将“水”挑着,通过梅花桩;运动过程:第一部分准备活动徒手热身操第二部分分项练习1、平地挑“水”前进,每名幼儿1~2次;2、身体直立、两臂展开保持平衡通过梅花桩,每名幼儿1~2次;3、挑“水‘通过梅花桩,每名儿童1~2次;第三部分运动竞赛幼儿按总人数分成两组,站在各自跑道的两边,每个跑道有8个梅花桩。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过河》说课课件
四、说教学内容 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二、说学生 三、说教学方法
(一)教材分析 (二)点教击学添加目标标题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
容。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 下册学完了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表内乘除及 实际应用。通过前几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 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初步感受到混 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 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 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 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 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 号的运算。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 算的习惯。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 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 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说学生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 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 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 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
三、说教学方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 方面: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四、说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四、说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过河课程设计北师大版
过河课程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北师大版《数学》中“过河”问题的解法,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b.了解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技能目标:a.能独立解决简单的“过河”问题;b.能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验证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b.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工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北师大版《数学》中“过河”问题为核心,具体包括:1.“过河”问题的定义及分类;2.“过河”问题的解法及适用条件;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过河”问题的定义、解法和应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4.实验法: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过河”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相关章节;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补充资料和练习题;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4.实验设备:准备模型、道具等,便于进行课堂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过河”问题的解法和应用能力;4.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过河”问题的解法和应用;2.教学时间:计划用2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3.教学地点:教室。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过河-北师大版(2012)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过河-北师大版(2012)一.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理解“船不能空载”和“所有的人和东西都要过河”等概念。
2.通过分类、排除和重叠的方法解决过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深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符号的认知和运用,提高口算和思维速度。
二. 教学内容1. 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过河问题是数学中经典的问题之一,通常包含一群人、一只船和一条河流,要求将所有人和物品运送至对岸。
在解决过河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概念:•船不能空载:每一次船只能够运载一定数量的人或物品,但不能够空载。
•所有的人和东西都要过河:所有人和物品必须全部到达对岸才算成功。
2. 过河问题的分类在解决过河问题时,我们可以将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2.1. 只有两岸,且只有一条船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依次将全部人员和物品运送至对岸。
如果船只能够运载一定数量的人或物品,则需要遵循“船不能空载”的原则,每次将最少或最多的人或物品运送至对岸。
2.2. 有多岸,但只有一条船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将全部人员和物品从一端运到另一端。
如果船只能够运载一定数量的人或物品,则需要遵循“船不能空载”的原则,每次将最少或最多的人或物品运送至对岸。
2.3. 有多岸,且有多条船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
如果每条船都可以运载任意数量的人或物品,则情况与只有一条船类似;如果每条船只能够运载一定数量的人或物品,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
3. 过河问题的解法在解决过河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分类排除法将所有人员和物品分为几类,按顺序运送,逐步排除。
例如,将所有人员分为妈妈、爸爸、哥哥、弟弟等不同类别,分别运送至对岸,逐步排除。
3.2. 重叠法将所有人员和物品分为几类,按某一顺序进行组合,再依次运送。
例如,将所有人员分为一、二、三组,分别进行组合,依次运送。
3.3. 逆向思维法可以从对岸开始考虑问题,按照相反的方法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