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看完最有趣春秋战国史(可打印)
春秋战国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以下是白话文为大家整理的20个春秋战国的小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2、卧薪尝胆: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
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3、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段最精彩的⼀段时间,在这数百年间,诸侯群雄纷争、⼈才辈出、百家争鸣,展现出⼀幅幅激荡⼈⼼的画卷。
武王伐纣商朝末年,纣王帝⾟拒纳谏⾔,税赋沉重,刑法残酷,穷兵黩武对外攻打东夷诸部,以⾄于天怒⼈怨,众叛亲离。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8年在孟津⼤会⼋百诸侯,誓师伐纣,史称“孟津之誓”。
两年后,周武王率⼤军伐商,从孟津渡过黄河,向朝歌进军。
在牧野⼤战商王军队,商军倒⼽溃败,纣王见⼤势已去,于⿅台⾃焚,商朝灭亡。
分封诸侯武王灭商后,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周武王封建诸侯,将同姓宗室和功⾂分封各地,建诸侯国,借诸侯之⼒拱卫周王室。
另外,根据当时 “灭国不绝祀”的原则,还封商纣王之⼦武庚于殷商旧地,以管理商朝遗民。
为监视武庚,防其造反,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被封殷都附近邶、鄘、卫三国,史称“三监”。
周公平叛周武王死后,其⼦周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
武庚有复国野⼼,趁机拉拢三监,并联合部分东夷部落,起兵反叛,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
周公率军东征平叛,叛军⼤败,武庚死。
周公趁胜追击,经过三年征战,灭奄国、徐、蒲姑等⽅国,胜利班师。
⽝戎灭西周西周后期,西北的⽝戎逐渐强盛,⽽周王朝恰逢周幽王在位,昏庸⽆⽐,极度宠爱褒姒,为博美⼈⼀笑,玩出烽⽕戏诸侯闹剧。
⽽且废申后及太⼦宜⾅,改⽴褒姒为后,伯服为太⼦。
申侯⼤怒,于公元前771年联合繒国和⽝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
周幽王及太⼦伯服被杀,西周灭亡。
诸侯拥⽴宜⾅为周平王,迁都洛⾢(洛阳),史称“东周”。
春秋争霸东周时期,诸侯势⼒越来越强,周王室逐渐势微,⽆⼒控制天下诸侯。
诸侯为了增强实⼒,彼此之间不断攻伐,激烈争夺地盘及发展资源。
齐、晋、楚、秦、宋五国先后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城濮之战为争夺中原霸权,公元前632年,楚、晋两国在城濮进⾏了⼀场激烈的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故事1、城濮之战:晋文公于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初,率军由棘津(今河南滑县西南)渡河,进攻附楚的曹、卫,企图诱楚来援以解宋围。
正月占卫五鹿(今河南清丰西北),二月进至敛盂(今河南濮阳东南)与齐昭公会盟,都城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的卫人逐其君降晋。
三月攻占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北)。
但楚军不受调动,反而加紧围攻商丘。
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用先轸建议,利用秦、齐“喜贿怒顽”的心理,运用外交谋略制造秦、齐与楚的矛盾。
一面让宋重贿秦、齐,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一面分曹、卫之地与宋,坚其抗楚决心。
商丘未能攻下,而曹、卫之地又被晋送于宋国,楚因而拒绝退兵。
秦、齐遂出兵助晋,形成三强联合对楚的战略格局。
楚成王见形势不利,恐秦乘机攻其后方,退至申邑(今河南荥阳西北),并令围攻商丘和缗邑以及占领谷邑的楚军撤回。
但围攻商丘的主将子玉,骄傲自负,坚请与晋一战。
楚成王决心动摇,同意子玉建议,但又不肯全力决战,仅派王室亲兵600人增援子玉。
子玉派人与晋交涉:如晋许曹、卫复国,楚即解宋之围。
晋国君臣认为形势有利,希望决战,但恐不允子玉条件,将遭宋、曹、卫三国仇恨。
于是一面暗许曹、卫复国,劝其与楚绝交,一面扣留楚使臣以激怒子玉。
子玉果怒而求战,率军进逼陶丘。
晋文公为疲敝楚军,诱使子玉轻敌深入,以便在预定战场与楚决战。
遂退避三舍(一舍为15千米),至城濮与秦、齐军会合。
四月初一,楚军进至城濮,初二,双方对阵。
晋军在秦、齐军声援下配置为上、中、下三军;楚军以陈、蔡军为右军,申、息两军为左军,主力精锐为中军。
晋统帅先轸下令首先击溃较弱的楚右军;并让晋上军佯退,于阵后拖柴扬尘,制造后军已退的假象,以诱楚左军进击,使其暴露侧翼,尔后回军与中军实施合击,又将楚左军击溃。
子玉及时收住兵力,方免于中军败溃。
楚军退至连谷(今河南西华境)时,子玉自杀。
此战,晋文公及先轸等,决战前充分运用外交谋略,是由实力制胜向谋略制胜的转折点;决战中,晋军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示利诱敌,在战术上也有所发展。
春秋战国小故事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小故事历史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小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战国小故事篇一:拜见齐宣王孟子拜见齐宣王,问:“您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吗?”齐宣王有些不好意思,只得据实说:“我并不是爱好古乐,只是爱好一般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富强了。
无论您爱好的是现在的音乐还是古代的音乐,它们都是一样的。
”齐宣王说:“先生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道理吗?”孟子说:“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说:“当然是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更为快乐。
”孟子说:“与少数人欣赏音乐快乐,和与多数人欣赏音乐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说:“当然是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接着说:“那么就让我和您谈谈赏乐的道理吧!假如大王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却都愁眉苦脸,‘我们的国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我们却苦到这般地步呢?’原因就在于大王只图个人享乐,而不与百姓同乐。
但是,假如大王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全都眉开眼笑,‘我们的大王大概很快乐,要不怎么能够奏乐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国王与百姓能一同娱乐罢了。
所以,如果大王能与百姓同乐,就可使天下归附了。
”读故事,悟道理孟子在这段论辩中用了因势利导的辩术。
当他听说国王喜爱音乐时,就由此下手,用一个个问句,一步步疏导,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大王能与百姓一同娱乐,就可使天下归附,从而达到说服齐宣王与民同乐的目的。
春秋战国小故事篇二: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
春秋战国历史小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小故事
故事一:管仲与桓公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智勇双全的相国,名叫管仲,他胸怀大志,聪明睿智。
管仲曾经力劝当时的桓公停止与鲁国交战,并提出了“以德化人,以信立国”的政策主张。
桓公接受了管仲的建议,开始进行内外政犯的改革,并派遣使者前往各国游说,并用礼物和言辞来安抚各国。
渐渐地,齐国的声誉逐渐恢复,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管仲以他的智慧使桓公的统治能力大大提升,齐国的繁荣也得以延续。
故事二:孟子辩才
战国时期,中国破碎成了七个列国,战争频繁,争夺领土不断。
这时,有一位孔子的学生,名叫孟子,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辩论家。
孟子善辩,他常常用智慧和理论来控制局面。
有一次,孟子和其他列国的学者们一起参加了一个争辩大会,大家都向孟子发起挑战,希望能够战胜他。
然而,孟子始终能够以自己的逻辑和推理将他们推翻。
最终,其他学者们无法再找到理由和论据与他对抗。
孟子的辩才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荀子与养猪
战国时期,有位名叫荀子的思想家兼政治家,他喜欢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理论。
有一次,荀子在一个宴会上被问到行政管理的问题,荀子表达了他的观点:“一头燕雀飞过,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观察它呢?”大家都纳闷不已,荀子解释说:“如果你就是普通的观察者,你只会觉得它很普通,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养猪的人,你会觉得非常可贵。
”
这则小故事意味深长,荀子用它来说明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才能够得出更全面和深刻的见解。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一、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频繁。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分封制”的特点,各个诸侯国互相争夺霸权,形成了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各诸侯国开始崛起,形成了“春秋五霸”的局面。
春秋时期的文化和思想也非常繁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在这个时期创立了儒家、道家等学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春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时期,战争频繁,兵法家孙子、吴起等人的兵书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二、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春秋时期的延续,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更加复杂,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更加激烈。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战争也非常频繁,兵法家孙膑、吴起等人的兵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法家、墨家等学派在这个时期兴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期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这些资料不仅包括历史文献,还包括大量的考古发现。
这些资料为我们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四、重要人物与事件1.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爱”、“礼治”等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墨子: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提倡节俭、反对战争。
3. 孙武:春秋时期的兵法家,著有《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圣”。
春秋战国的历史小故事
春秋战国的历史小故事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赵国都城邯郸被魏国围困,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援救。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邯郸,但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迫使魏军回援,从而解围。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最终成功解围并战胜魏军。
胡服骑射:公元前307年,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他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
魏国公子信陵君窃取了魏王的兵符,率领魏军驰援邯郸。
信陵君的宾客朱亥锤杀魏将晋鄙,夺取兵权,击退秦军,成功解围。
屈原沉江:屈原是楚国的著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但受到奸臣的陷害而被贬谪。
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离骚》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都襄城,屈原愤而投江自尽。
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等,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苏秦合纵:苏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和策士,曾游说六国联合抗秦。
他提出的“合纵”策略得到各国的支持,最终成功说服六国组成联军,成功击败秦国。
孟子谏梁:梁惠王治理国家时经常施行严刑重法,孟子前往谏诤,认为治国应该以仁爱为本,梁惠王听取了他的建议并采纳了。
赵奢抗秦:赵奢是赵国的名将,曾以少胜多击败秦军。
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奢率领军队前往救援。
他采取了正确的战术,最终成功击退秦军并取得胜利。
扁鹊见蔡:扁鹊是古代著名的医生,曾游历各国为患者治病。
有一次他去拜见蔡桓公时指出桓公患有疾病,但桓公却不相信。
几天后,扁鹊再次见到桓公时指出他的病情已经加重,但桓公仍然不相信。
最终,桓公因病重而死。
田单复齐:田单是齐国的一位将军,曾在燕国攻打齐国时坚守即墨城。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篇一:姜太公钓鱼吕尚,名望,字子牙,是东南沿海一带人。
他的祖先曾经辅佐过大禹治水,功绩非凡,被封到吕地。
据说,他的祖先本姓姜,所以后人也称他为姜子牙。
姜子牙家的封地几经瓜分,到了他这一代,他的身份已经从贵族沦落为平民了。
吕尚隐居在东海之滨,潜心学习,知多识广,足智多谋,深谙兵法。
他曾经侍奉过纣王,可商纣王暴虐无道,吕尚看不惯他的为人行事,便辞官而去。
据说当年西伯昌被商纣王关在羑里的时候,吕尚与西伯昌的部下散宜生、闳夭等人一起,找来美女和珍宝,献给商纣王,商纣王才把西伯昌给放了。
西伯昌回到自己的封地,富国强兵,终于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
这是一种说法。
从这个说法上来看,吕尚与周文王的交往应该很深。
但另一种说法更有意思吕尚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遇到一个值得自己辅佐的明君。
当他得知周国的西伯昌勤政爱民,胸有大志后,不远几千里,从东海之滨来到渭水的边上,盖了一间茅屋,每天在渭水北面的兹泉垂钓。
这一天,西伯昌要出去打猎,出城之前,他先占了一卦,以便知道这次打猎能获得一些什么。
谁知,卦辞上竟写道:“您的收获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一个能辅佐您成就霸业的贤能之人。
”西伯昌大喜,赶紧带人直入深山。
果然,在渭水边上,他看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那老翁神闲气定,正襟危坐,手里举着长长的鱼竿,不为外物所动。
这也许就是卦辞上所说的贤能之人吧?西伯昌慢慢走过去,不由大吃一惊:白发老翁钓鱼的鱼钩竟然是直的!他禁不住好奇,问道:“老先生,别人钓鱼,鱼钩都是弯的,为什么您的鱼钩是直的呢?”白发老翁笑了,说:“我哪里是在钓鱼,我是在钓天下的明君呀!”西伯昌也在石头上坐下,和白发老翁攀谈起来。
春秋战国时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的故事1、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2、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3、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4、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不止一次在城中上演用烽火向诸侯求救的闹剧。
后来真到犬戎进攻西周,燃起烽火的时候,被多次戏弄的诸侯都不来救援,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杜至此后诸侯各自为政,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不断的局面。
烽火戏诸侯是一个自取灭亡的超级游戏。
2、伯乐卖马出自《战国策·齐策·苏秦为燕说齐》,苏秦前往齐国游说齐闵王,为利于游说成功,他先到稷下学宫拜见了齐王的贵宾淳于髡。
苏秦向淳于髡道:“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这是苏秦初次拜见齐闵王时的故事。
苏秦为了在初次见到齐王时给齐王一个最佳印象,特意贿赂齐国名人淳于髡,让其引荐求见齐王,权充自己身价的伯乐,为游说成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果然,苏秦受到齐王的热烈欢迎和极高的礼遇。
在一些岗位求职,大宗生意交易方面,这种操作是最普通不过的了。
3、尊王攘夷齐桓公成就霸业,是倚重了管仲的辅佐,实行了“尊王攘夷”的称霸政策。
春秋时期,天下共主周天子失去至尊地位,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诸侯臣服,以至社会动荡,天下战争不断。
齐桓公继位前,管仲是齐桓公政敌公子纠的手下,为助公子纠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前嫌拜其为相,实施军政改革,得以富国强兵。
齐桓公还听从管仲的主张,打着“尊王攘夷”拥护周王室的旗号,天下诸侯臣服,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于诸侯的政治理想。
给天下带来一段时期的安定局面。
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称霸的成功范例,被后人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遂衍生了很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的小故事儿童
春秋战国历史的小故事儿童长长时间以前,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中国时代,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其中有一些小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回忆。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精彩的故事吧!故事一:《孔子的修养》在这个时代,有一位名叫孔子的智者。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读书和修养,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智慧和有魅力。
孔子出生于贫寒的家庭,但他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他经常捧着书籍坐在柳树下,一边读书一边修身养性。
他不仅学习经典文化,还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他通过多年的学习和修行,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他的智慧和仁爱让他成为许多学生的楷模。
他的教导被传承了几千年,直到今天仍然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借鉴。
故事二:《战国七雄的较量》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小国,它们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
这些国家之间进行了很多庙堂之上和战场之上的较量,其中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
赵国和秦国都是强大的国家,他们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最后,赵惠文王在战斗中被围困在了一个山谷中,被秦军围困。
面对绝境,赵惠文王没有放弃,而是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
他下令将国家的粮食都烧掉,让秦军以为他们没有多余的粮食了。
秦军听说后,认为赵国已经没有了抵抗的能力,于是撤军了。
通过这个聪明的计谋,赵惠文王成功地保住了赵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智慧和策略比军队的数量更为重要。
故事三:《齐国的勇士》在齐国,有一个叫做孟尝君的人,他以勇敢和聪明而著称。
他曾经在一场战斗中,以少胜多,击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孟尝君很善于观察,他发现对方的将军常常在战斗时使用一种特殊的战术。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以应对对方的战术。
在战斗中,孟尝君骑着战马前进,用弓箭射中了对手的马掌。
对手的马失去了平衡,他们的战术就无法继续了。
最终,孟尝君利用这个机会,击败了对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观察和判断能力在战斗中非常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搞笑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搞笑故事在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琐事和政治纷争交织在一起,但也不乏一些有趣的搞笑故事,让大家在繁重的生活中找到一丝轻松的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搞笑故事吧。
故事一:张旭的驴鸣之思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张旭的文士,他以聪明才智和风趣幽默闻名于世。
有一天,张旭正在路边散步,突然听到一只驴子在不远处“咩咩”地叫着。
张旭立刻停下脚步,想了想,随即大笑起来。
一位路人好奇地问张旭:为何你听到驴子的叫声就会笑呢?张旭答道:“听到驴子的叫声,我就想到了一句古诗‘人马萧萧如有声,驴犊嘘嘘本无情’,可见驴子也懂得情感表达,真是个有思想的动物!”这番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让路人们捧腹大笑。
故事二:齐宣王的“三无”宴席齐宣王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喜欢举办盛大的宴席来展示自己的权势。
有一次,宣王决定举办一场特殊的“三无宴席”,即无菜肴、无饮料、无音乐,只摆设了长长的餐桌和许多粮食。
宴会开始后,宾客们纷纷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一个名叫墨子的哲学家看穿了宣王的心思,他走到餐桌前,立即用手指敲击起餐桌,发出悦耳的音响。
墨子淡定地对宣王说:“您说无音乐,但是这么美妙的音响不正是最好的音乐吗?”齐宣王听后恍然大悟,原本的无趣宴席转瞬间变得欢快起来。
故事三:孟尝君的黄烟战国时期,秦国的公子嗣君李绾想得到魏国的孟尝君资助,于是派王秦带着许多财宝前往魏国。
王秦向孟尝君献上了一件奇特的宝物,它是一个黄色的瓶子,自称“黄烟”。
孟尝君好奇地问:“这个黄烟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王秦回答说:“这个瓶子里面藏有可以让人隐身的烟雾。
”孟尝君当即取来一个玉盒,瓶子打开后,从里面飘出一缕缕黄烟。
不一会儿,孟尝君的眼前竟然空无一物,连他身边的大臣都无法看到他。
孟尝君一时间甚为得意,晃晃悠悠地溜进了自己的卧室。
然而,到了卧室门口,黄烟散去,孟尝君一下子暴露在大家面前。
大臣们大笑不止,孟尝君也只能尴尬地承认自己的幻想破灭。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_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充满着各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事件和故事。
以下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悠久的历史。
故事一:孟母三迁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孟子,他的母亲非常注重教育。
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往更好的地方。
据记载,孟母最初居住在一个小村庄,但她觉得那里的环境和教育资源都比较差,于是她带着年幼的孟子搬到了一个邻近城市。
然而,她觉得那里仍然不能给孟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于是又搬到了一个名叫曲阜的地方。
在曲阜,孟子得到了更好的教育,他后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故事二:楚国破釜沉舟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一直处于互相争夺领土的局面。
秦军围困楚国都城郢城多年,楚王躲在内城中不见外敌,国内局势岌岌可危。
面对危机,楚国将领项燕提出了“破釜沉舟”的计策。
项燕带领楚军在河边猛烈攻击秦军,并将船只和釜甑都砸碎,表示此战只能取胜,无路可退。
这一壮举激励了楚军的战斗士气,最终击败了秦军,挽回了楚国的局势。
故事三:晋楚之间的九合诸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大强国,长期争霸。
齐国君主醉翁以文学才华而著称,他在晋楚交战之际提出九合诸侯的策略,通过外交手段将其他国家纳入联盟,共同抗衡晋楚。
这一策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楚国和其他国家形成了紧密的联盟,最终使晋国遭受挫折,势力逐渐减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交手段的运用在战争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故事四:齐桓公的变法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推行了一系列变革,称为“齐桓公的变法”。
他废除了世袭制,改为任贤制,使得国家重用人才,并打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此外,齐桓公还积极推行农业发展,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他的变法为齐国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上故事只是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这些事件和故事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战争,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培养出了许多伟大的人物。
八年级上册爆笑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爆笑中国历史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历史像一部长长的卷轴,记载着无数的英雄事迹、悲欢离合。
但如果我们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打开这部历史卷轴,会发现其中隐藏着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爆笑中国历史”的世界吧!一、春秋战国篇齐桓公:作为春秋首霸,齐桓公有一天心血来潮,想要听听百姓对他的评价。
于是他微服私访,来到一家茶馆。
刚坐下,就听到旁边一人说:“齐桓公啊,真是个大好人!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齐桓公心中窃喜。
这时,另一人接口道:“是啊,要不是他,我们怎么会知道茶这么好喝呢?”齐桓公一听,顿时哭笑不得。
孔子: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被困在一个小岛上,食物短缺。
弟子们纷纷抱怨,孔子却神态自若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弟子们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纷纷效仿孔子,保持乐观心态。
最后,他们终于获救。
原来,孔子的意思是:有朋友从远方来,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带来欢乐。
这不禁让人感叹:孔子的智慧真是无处不在啊!二、秦汉篇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想要长生不老,于是派徐福东渡寻找仙药。
徐福一去不复返,秦始皇焦急等待。
有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徐福的信,信上写道:“臣已找到仙药,但仙药生长在海底深处,需要陛下亲自前来采摘。
”秦始皇信以为真,立即下令打造一艘巨大的龙舟,准备亲自出海寻药。
然而,当他兴冲冲地登上龙舟时,却发现龙舟根本无法下水!原来徐福为了摆脱秦始皇的暴政统治,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秦始皇气得七窍生烟,但也只能无奈地放弃长生不老的梦想。
韩信:汉朝名将韩信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食不果腹。
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个卖油条的老人,老人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根油条。
韩信非常感激,说:“他日我若得志,必当重重报答!”老人听后笑道:“你一个小小的乞丐,能有什么出息?我只不过给了你一根油条,你就说要报答我,真是可笑!”韩信听后默然无语,但心里却暗暗发誓: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后来韩信果然功成名就,被封为“淮阴侯”。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历史故事丰富多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展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吧。
故事一,管仲与齐桓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与管仲是一对出生入死的好朋友。
管仲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谋士,他和齐桓公一起推行变法,使得齐国的国力大增。
有一次,齐桓公因病而卧床不起,管仲便用一块石头来代替齐桓公,让所有前来朝见的宾客都向石头行礼,以此来维护齐桓公的威严。
齐桓公病愈后,听闻此事,十分感动,对管仲说,“我之于卿,岂独如此!”从此,齐桓公对管仲更加信任和重视。
故事二,孟尝君与荆轲。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孟尝君,他善于用人,善于治国。
有一天,一位名叫荆轲的刺客前来刺杀孟尝君,但孟尝君却对他说,“你为何要来刺杀我?我愿意重用你,让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孟尝君的宽容和智慧感动了荆轲,他最终放弃了刺杀孟尝君的念头,成为了孟尝君的得力助手。
故事三,孟子与梁惠王。
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孟子,他曾与梁惠王有过一段著名的对话。
梁惠王问孟子,“人民为什么不困于饥饿?”孟子回答说,“因为有父慈母爱,有兄友弟恭。
”梁惠王再问,“国君为什么不困于饥饿?”孟子回答说,“因为有忠臣良将,有能者智者。
”这段对话反映了孟子对人民和国君的理想化关怀,以及对政治智慧的思考。
故事四,韩非子与李斯。
战国时期,韩非子和李斯都是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们曾经是同窗好友。
但后来,由于政治立场的分歧,他们反目成仇。
韩非子曾经说过,“李斯以法治国,必然乱国。
”而李斯也对韩非子进行了抨击。
这段故事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家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思想碰撞。
以上就是一些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展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一、春秋乱世,英雄辈出嘿,说起春秋战国那段日子,那叫一个热闹!那时候,周天子威风不再,诸侯们一个个跟炸了锅的蚂蚁似的,忙着抢地盘,争老大。
这世道,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1 孔子周游列国,苦口婆心那时候,有个叫孔子的老先生,整天骑着个小毛驴,带着一群学生满世界跑,想用他的“仁爱”理念感化诸侯。
他啊,走到哪儿都念叨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人家诸侯正忙着打仗呢,谁有空听他唠叨啊?不过,孔老夫子这股子执着劲儿,倒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1.2 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再来说说越王勾践,这家伙可真是个狠角色。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他愣是没寻短见,反而跑到吴国当起了奴隶,每天睡柴草,尝苦胆,提醒自己不忘国仇家恨。
几年后,他瞅准机会,一鼓作气灭了吴国,这“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口中津津乐道的励志佳话。
二、战国纷争,群雄逐鹿转眼到了战国,这局势更是乱得跟一锅粥似的。
七雄并立,天天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谁都想一统天下。
2.1 秦王嬴政,横扫六合说到战国,就不得不提秦王嬴政。
这家伙简直就是天生的霸主,接手秦国后,他重用李斯、王翦等能人异士,一路攻城略地,最后直接把其他六国给灭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这“横扫六合”的壮举,简直是霸气侧漏啊!2.2 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不过,秦王嬴政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统一六国后,野心勃勃地想要征服四方。
这时候,有个叫荆轲的壮士站了出来,带着燕国的地图和一把匕首,打算行刺秦王。
可惜啊,最后关头图穷匕见,荆轲被秦王给干掉了。
虽然没成功,但荆轲的英勇事迹还是让后人敬佩不已。
2.3 孟子论道,义薄云天当然啦,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打打杀杀,还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孟子就是这时候的一位大思想家。
他整天忙着跟诸侯们讲道理,说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言壮语。
虽然有时候诸侯们不太买账,但孟子的这些思想却像一股清流,滋养着后世人的心田。
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故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你一定听过很多,下面小编给大家列举几个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鸣惊人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
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
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
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
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
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
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
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
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女娲传说到现代的改革建设,每一个故事记录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篇一:屈原投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
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
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
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
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
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
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
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
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
他面容憔悴,披头散发,骨瘦如柴。
有个渔父劝他:“你何必这样呢?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你为什么不跟世人一样呢?”屈原说:“国王他们是糊涂人,只有我清醒啊!我伤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像刀割一般。
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
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
我痛苦得真要疯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这样的想法,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历史故事)。
他看到恨秦国抢楚国的土地的人民,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春秋战国小故事3篇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小故事3篇春秋战国小故事秦武王:死得最窝囊的秦国君王秦武王是秦国末期着名的君王,虽说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但他的雄心壮志与远大抱负,却不逊于任何一代有作为的秦国先君,乃至他的异母弟弟秦昭襄王和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但是,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的他,却由于一时的逞能与卖弄,而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险些改写一统天下的秦国历史。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
乌获、任鄙二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而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
话说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人,单字说,也是凭借力大的缘故而闻名于乡里。
他的力气大到什么程度呢——“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
一次外出打柴,他看见两只公牛正在打斗,二话没说,上前一手握住一只牛的牛角,愣是硬生生地把两只牛给分开了。
其中一只牛见此人有偌大的力气,当时也就服软了,匍匐在地,而另外一只牛则有点桀骜不驯,两只牛角不住地晃动,大有要抵死孟贲的意思。
孟贲当时就怒了,后果很严重。
他用左手按住牛头,右手就去拔牛角,瞬间牛角被拔出,牛血喷出丈余高,那牛也立马倒地而死。
人们都害怕他的蛮力,都不敢与他发生争执。
没过多久,他就听说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间的勇士,他认为自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就前往秦国投奔秦武王。
从齐国到秦国要经过黄河,过黄河当然要坐船而渡,然而此时岸上等待坐船的人很多,按照当地人的规矩,应该排队登船(这一点今人应该好好学学)。
然而孟贲来晚了,而他又不是讲规矩的人。
于是,他把前面的人都拉扯到自己的后面,抬脚就要登船。
当然有些人会看不惯,既而气愤,既而拿船桨打他的头,一边打一边说:“你以为你是孟贲啊,不排队就登船?!”看来他的名气还真是不小,都传到黄河沿岸了。
孟贲二话没说,扭头就用双眼瞪他,顿时怒发直立,眼睛大有瞪裂之势。
只见他大吼一声,河中瞬间波涛汹涌,先前登上船的人,都随着船体的摇动而站立不稳,纷纷掉入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