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doc
201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教材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渊高级中学冤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筲编著
图书在版编目渊悦陨孕冤数据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要 北京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北京公司袁2012.6渊2014.12 重印冤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ISBN 978-7-5100-4683-4 玉. 淤数噎 域. 淤中噎 芋. 淤中学数学课-教学法原高中原中学教师原资格考试原自学参考资料 郁. 淤 G633.602 中国版本图书馆 悦陨孕 数据核字渊圆园员2冤第 091441 号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窑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渊高级中学冤 编 著院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责任编辑院 夏 丹 蒋仕娟 装帧设计院 中公教育图书设计中心 出 版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出 版 人院 张跃明 发 行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中国第一套具有实战意义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图书
从考试大纲来看袁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袁分幼儿园尧小学尧中学三个学段袁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 下表所示院
类别
科目一
笔试科目 科目二
科目三
面试
幼儿园
综合素质
保教知识与能力
要要要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小学
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要要要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初级中学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高级中学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掌握考试技巧 实现一次通过
自教育部 2011 年在浙江尧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野国考冶改革试点工作四年来袁先后已有 15 个省份 进入野国考冶遥 按照教育部要求袁2015 年起全国将全面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遥 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 况来看袁通过率不足三成遥 一方面显示了教师资格野国考冶对中小学尧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 严格袁另一方面显示了广大考生没有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备考袁未能掌握通过考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遥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高中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二)(高级中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设1234(,,,)=A αααα是4阶矩阵,*A 是A 的伴随矩阵,若(1,0,1,0)T 是方程组=Ax 0的一个基础解系,则*=A x 0的基础解系可为().A .13,ααB .12,ααC .123,,αααD .234,,ααα2.方程yxdx dy =的解是().A .cx y +=B .cy x =+22C .c x y =-22D .c y x =+2213.若级数1nn a∞=∑收敛,1nn b∞=∑发散,则().A .1n nn a b∞=∑必发散B .21nn a∞=∑必收敛C .21nn b∞=∑必收敛D .1()nn n ab ∞=+∑必发散4.过点)2,1,1(-M 且垂直于平面π:05432=-+-z y x 的直线方程为().A .42z 31y 21x -=-+=-B .42z 31y 21x -=+=-C .42z 31y 21x +=-+=-D .42z 31y 21x -=-+=+5.函数的零点的个数为().A .0B .1C .2D .36.将5名学生分到,,A B C 三个宿舍,每个宿舍至少1人至多2人,其中学生甲不到A 宿舍的不同分法有().A .18种B .36种C .48种D .60种7.假设n (n ≥2)阶矩阵A 为非奇异矩阵,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 .2()n A AA -**=⋅B .1()n A AA-**=⋅C .1()n A AA +**=⋅D .2()n A AA+**=⋅8.从整个数学教学的宏观来看,数学教学有五大类难点,它们包括:利用方程解应用题,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有限到无限的过渡以及().A .换元法B .数字化C .必然到或然的过渡D .函数的概念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7分,共35分)9.判别级数111......1335(21)(21)n n ++++∙∙-∙+的收敛性,如果收敛,求其和.10.设123,,ααα线性无关,证明122331,,αααααα+++也线性无关.11.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为P{X=1}=P{X=2}=0.5,在给定x=i的条件下,随机变量Y服从均匀分布U(0,i),(i=1,2).问题:(1)求Y的分布函数F(y)(2)求EY12.怎么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13.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错误,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数学错误.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14.《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活佛那个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请结合教学实际,教师“组织”“引导”“合作”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15.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数字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你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说明创设生活化情景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何作用.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16.某学生在做题目求过点)1,0(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x y 22=仅有一个交点.的解题过程如下:设所求的过点)1,0(的直线为1+=kx y ,则它与抛物线的交点为⎩⎨⎧=+=xy kx y 212,消去y 得.02)1(2=-+x kx 整理得.01)22(22=+-+x k x k 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交点,,0=∆∴解得∴=.21k 所求直线为.121+=x y (1)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2)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3)写出正确解法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17.下列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第四册(人教版)关于“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的部分教学内容,请阅读并据此回答问题.例2.求证:(1)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2)sin sin 2sincos22θϕθϕθϕ+-+=证明:(1)因为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将以上两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sin(α+β)+sin(α-β)=2sin αcos β即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2)有(1)可得sin(α+β)+sin(α-β)=2sin αcos β设α+β=θ,α-β=φ那么α=(θ+φ)/2,β=(θ-φ)/2把α,β的值带入(1)即得sin sin 2sincos22θϕθϕθϕ+-+=问题:(1)写出该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2)写出该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应渗透的数学思想(3)对该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简案(4)对例2(2)给出另一种证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二)(高级中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答案】D .解析:因为=Ax 0的基础解系含一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所以()3,r =A 于是*()1r =A ,故*=A x 0的基础解系含有3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排除A 、B .又*||==A A A E 0,且()3,r =A 所以A 的列向量组中含有*=A x 0的基础解系,所以13+=αα0,故选D .2.【答案】C .解析:方程为'yy x =,两边同时积分得222211,22y x c y C =+-=即x ,正确选项为C .3.【答案】D .解析:根据级数收敛的定义可知,D 选项为正确选项.4.【答案】A .解析:因为所求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所以所求直线与已知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因此,取已知平面的法向量为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即v =}4,3,2{-.于是,所求直线的方程为423121-=-+=-z y x .5.【答案】D .解析:画出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与x 轴交点个数有3个,故选D .6.【答案】D .解析:第一步:先安排甲学生,他可以去B 或C 宿舍,共有2种安排方法;第二步:若甲在B 宿舍,B 宿舍可以不安排其他学生,那么其余4人平均安排在A 、C 宿舍有2242C C ;B 宿舍也可再安排一个学生有14C 种,其余3人安排在A 、C 宿舍,其中一个1人、一个2人,有12213231C C C C +种,所以共有1122143231()C C C C C +.综上两步有:221122142432312[()]2[64(33)]60C C C C C C C ++=⨯+⨯+=种,故选择D .7.【答案】A .解析:211111,,()()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8.【答案】C .解析:从整个数学教学的宏观来看,数学教学有五大类难点,它们包括:利方程解应用题,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有限到无限的过渡以及必然到或然的过渡.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7分,共35分)9.【答案】解析:由于211(21)(21)n n n ≤-∙+,而级数211n n∞=∑是收敛的,利用比较判别法即知111......1335(21)(21)n n ++++∙∙-∙+是收敛的.10.【答案】解析:设由线性关系112223331()()()0k k k αααααα+++++=,则131122233()()()0k k k k k k ααα+++++=.再由题设知123,,ααα线性无关,所以13122300k k k k k k +=⎧⎪+=⎨⎪+=⎩,解得1230k k k ===,所以122331,,αααααα+++线性无关.11.【答案】(1)0,03014()11124212y y y F y y y y <⎧⎪⎪≤<⎪=⎨⎪+≤<⎪⎪≥⎩;(2)78.解析:()()(,1)(,2)(/1)(1)(/2)(2)F y P Y y P Y y X P Y y X P Y y X P X P Y y X P X =≤=≤=+≤==≤==+≤==1[(/1)(/2)]2P Y y X P Y y X =≤=+≤=,当0y <时,()0F y =;当01y ≤<,1113()2224F y y y y =+⨯=,当12y ≤<,11111()22242F y y y =+⨯=+;当2y ≥,()1F y =.所以0,03014()11124212y y y F y y y y <⎧⎪⎪≤<⎪=⎨⎪+≤<⎪⎪≥⎩.(2)'3,0141()(),1240,y f y F y y ⎧<<⎪⎪⎪==<<⎨⎪⎪⎪⎩其他则,可知1201317()448E Y ydy ydy =+=⎰⎰.12.【参考答案】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13.【参考答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正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立足于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要善于变“错”为宝,合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首先要能够及时展现学生潜在的错误,并及时引导学生自查自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知道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争取以后少犯错.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14.【参考答案】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15.【参考答案】学习的创造性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新知识的讲授以及理解.比如我们在七年级数学的“绝对值”这节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松下沙滩,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松下沙滩.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学习绝对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避免了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规律,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灌输知识,且太抽象,让学生不易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16.【参考答案】(1)此处解法共有三处错误:第一,设所求直线为1+=kx y 时,没有考虑0=k 与斜率不存在的情形,实际上就是承认了该直线的斜率是存在的,且不为零,这是不严密的.第二,题中要求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它包含相交和相切两种情况,而上述解法没有考虑相切的情况,只考虑相交的情况.原因是对于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和“只有一个交点”的关系理解不透.第三,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后得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要考虑它的判别式,所以它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即,0≠k 而上述解法没作考虑,表现出思维不严密.(2)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改生没有考虑到直线存在的特殊情况以及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时的特殊情况,均导致了题目解析错误,说明该生审题不认真,对于直线的表示形式没有理解透彻,也没有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如数形结合.(3)①当所求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即直线垂直x 轴,因为过点)1,0(,所以,0=x 即y 轴,它正好与抛物线x y 22=相切.②当所求直线斜率为零时,直线为y =1平行x 轴,它正好与抛物线x y 22=只有一个交点.③一般地,设所求的过点)1,0(的直线为1+=kx y )0(≠k ,则⎩⎨⎧=+=x y kx y 212,∴.01)22(22=+-+x k x k 令,0=∆解得k =12,∴所求直线为.121+=x y 综上,满足条件的直线为:.121,0,1+===x y x y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17.【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能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及二倍角公式正确解决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简单三角恒等变换问题,提升基础知识到实际运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问题的前后设置,感受数学知识运用的联系,体会逆向使用公式的思想,提高推理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2、教学难点:运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以及倍角公式正确解决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2)转化思想、类比思想(3)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三角函数和差公式以及倍角公式二、探索新知:问题:思考α与2α的关系.尝试用cos α表示222sin ,cos ,tan 222ααα总结出:222sin ,cos ,tan 222ααα三、课堂练习:求证:(1)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2)sin sin 2sin cos 22θϕθϕθϕ+-+=证明:(1)因为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将以上两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sin(α+β)+sin(α-β)=2sin αcos β即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2)有(1)可得sin(α+β)+sin(α-β)=2sin αcos β设α+β=θ,α-β=φ那么α=(θ+φ)/2,β=(θ-φ)/2把α,β的值带入(1)即得sin sin 2sin cos 22θϕθϕθϕ+-+=四、小结作业:1、本节课所学到那些公式,与之前的公式有何关系?2、作业:思考: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有何不同?(4)2sin cos 2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2222222222θϕθϕθϕθϕθϕθϕ+-⎛⎫⎛⎫=++ ⎪⎪⎝⎭⎝⎭22222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222222222222θθϕϕϕθθθϕϕϕθ⎛⎫=+++ ⎪⎝⎭2sin cos 2sin cos sin sin 2222θθϕϕθϕ=+=+。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教师版)
【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1)该教师的这种直接呈现偶函数定义的方法对抽象思维能力较高的学生较容易接受,使之能够直接进
入学习状态并对本节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总的概念与基本的轮廓,但对于其他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而且 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偶函数概念的形成这个活动中来,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也没有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
学生思维,而该老师的提问太过盲目没有针对性无法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②适度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课堂提问的涉及要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使学生能够拾级而上,从而深刻地理解偶函数的概念,而该老师的提 问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过大。无法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学生能力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
六、教学设计题
17、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下面是高中必修课程数学4“平面向量”第一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 及基本概念”的部分教材内容。
试卷链接:/t/s4Ksv7k.html
4/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用——创设出学习偶函数概念的学习环境。
对于偶函数的定义的讲授建议由具体的函数图象引入,通过观察图象的特点,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出偶函数的定义。学生由具体 到抽象、表象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其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2)该教师的课堂提问违背了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①目的性原则与启发性原则。课堂提问应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
生:(大家一起朗读)(略) 师:好!从这个定义看,偶函数有什么性质呢?请同学们4~5人一组,进行探索、讨论和交流,然后我们来交流探索结果。 (学生们纷纷结成4~5人一组,开展小组学习,大约经历了8分钟,期间教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和指导)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什么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什么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包括初级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高级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
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二)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三)初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四)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五)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1/ 1。
2013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平面上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轨迹是椭圆B.平面上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之比为常数p且0<p<1的动点轨迹是椭圆C.平面与圆锥的交线是椭圆D.满足方程22221x ya b(a>b>0)的平面曲线是椭圆【答案】C【解析】平面与圆锥的交线存在三种可能,除椭圆外,还有可能是圆、三角形,因此C 项错误。
2.设M为3×3实数矩阵,a为M的实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λ≠0时,Ma垂直于aB.当A>0时,Ma与a方向相反C.当A<0时,Ma与a方向相同D.向量Ma与a共线【答案】D【解析】由已知得Ma aλ=,所以Ma与a共线。
3.将抛物线T :220{y pzx 绕它的对称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曲面的方程式( )。
A .222x z py B.222x y pz C.222y z px D.222x y pz【答案】B【解析】将抛物线T :(,)00{f y z x 绕它的对称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式为22(,)f xy z 0,则抛物线T :220{y pz x ,绕它的对称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曲面的方程式为222()2x y pz,整理得到22x y =2pz 。
4.在下列四个命题的证明中,极限1lim 1nna(a>0,a≠1)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正弦函数连续B .指数函数连续C .多项式函数连续 D.1lim(1)nne n【答案】D【解析】A 项中,正弦函数连续的证明主要用正弦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再结合夹逼法则进行证明;B 项中,指数函数y=x a 连续的证明用到了00lim 1xx aa ;C 项中多项式函数连续的证明,用到了左极限等于右极限等于函数值,及连续函数四则运算。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教师版)
【解析】【参考答案】(1)教师1的教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 体差异。优点是在一个例题结束后,教师布置一道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师2的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将课堂
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诱发思考,循环渐进的启发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打 开思路。在课堂中,采用师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将学生解答方法展现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补充其他的解题方法,充分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但是这位老师的不足是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用函数的方法解决此不等式,课前没有考虑到解不等 式的函数思想方法。
②由“数学化”过程可以看出发现问题是直观的,容易引起学生想象的数学问题,进而提出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中的数学背景
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而且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要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 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相关联。 ③通过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去学习数学,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 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抽 象概括能力有很大帮助。
【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1)不相同,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行为主体
是教师。问题是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不一致。设计教学目标时在表述对象上应该统一,而不是其中的一条目标是以教师角度来
描述的——“使学生……”,另一条又是以学生角度来描述的——“经历……过程”。通常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来表述比较恰
的评价关系,进而使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能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结果,最终 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考试备考知识点
′
′
sin
= cos ; cos
arc sin
′
arc tan
′
ln
′
′
′
′
= ;
= − sin ;
= − arc cos
′
= − arc cot
′
=
1
1−2
;
1
= 1+2;
1
1
= ; log ′ =
;
ln
5) 导数的运算法则
′
±
② 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
③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 注重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⑤ 辩证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多种关系
⑥ 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⑸ 数学教学设计的准备:
① 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当前我国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
② 全面关注学生需求
③ 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和参考书,领悟编写意图
④ 广泛涉猎数学教育的其他优秀资源,吸取他人精华,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
如“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解释外延定义法(不易揭示其内涵,
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描述性定义法(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描述,如
“ = ”)
⑷ 数学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概念形成(由学生发现)
、概念同化(教师直接展示定义)
5. 命题教学:整体性策略(旨在加强命题知识的横、纵向联系)
⑹ 结束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自然贴切,水到渠成;语言精练,紧扣中心;内外
沟通,立疑开拓
3. 教学评价
⑴ 数学教育评价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环境、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教学效果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教师版)
8、《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五种基本能力,其中不包括( )。 A、抽象概括 B、推理论证 C、观察操作 D、数据处理
【答案】C 【解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五项基本能力,包括:抽象概括、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空间想象、计算能
试卷链接:/t/TWIA0V9.htm平台
二是学生的需要。确定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也不是由教材一个要素决定的,还涉及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问题。因此也不可能是 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三是编者的意图。编者的意图主要是通过例题以及课后的练习题来体现的。数学例题以及课后练习题的重要性在数学课程中要 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因为数学例题以及练习题是数学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他课程中,练习题最多只是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教师版)
试卷题量:17题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限时:120分钟 测评/引用码:TWIA0V9
一、单项选择题
1、若多项式,f(χ)=χ4+χ3-3χ2-4χ-1和g(χ)=χ3+χ2-χ-1,则,f(χ)和g(χ)的公因式 为( )。 A、χ+1 B、χ+3 C、χ-1 D、χ-2
【答案】A 【解析】求多项式的公因式一般用辗转相除法。这里用赋值法,分别令x0=-1,-3,1,2,代入,同时得到f(x0)=0,g(x0)=0, 即知x-x0为二者公因式。
2、
A、球面 B、椭球面 C、抛物面 D、双曲面
【答案】B
【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
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1.学科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大纲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大纲(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
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1.学科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D.矛盾关系
【答案】A
【解析】
交叉关系,概念a和概念b,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和b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交叉关系。题干中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这是因为公比为1的等
比数列也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而只有这一种情形下两个概念有交叉。
③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
在“导数”部分主要的数学思维方式有两种:观察法和归纳法。 导数及其应用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人教版教材利用三个不同维度的观察使得学生在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应用之间关系的思考。
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在人教版教材中主要体现在当△x趋于0的计算。
(2)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
2.当x→时,与x-是等价无穷小的为()。A.
B.
C.
D.ln| x-|
【答案】A
【解析】
3.下列四个级数中条件收敛的是()。A.
B.
C.
D.
【答案】D
【解析】
4.下列关于椭圆的论述,正确的是()。
同一关系指两个概念间内涵不同、外延完全相同的关系。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属种关系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其中,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如“平行四边形”和
“矩形”。
矛盾关系是在同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其相加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如对实数这个属概念而言,有理数和无理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A、0B、1C、eD、e2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n阶行列式D=0,那么D中有两行元素相同B、若n阶行列式D=0,那么D中有两行元素对应成比例C、若n阶行列式D中有π2-n个元素为零,则D=0D、若n阶行列式D中有n2-n+1个元素为零,则D=03∏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直线在平面内C、垂直D、相交但不垂直4已知函数ƒ(x)在点x0连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任给的ε>0,存在δ>0,当|x-x0|<δ时,有|ƒ(x)-ƒ(x0)|<εB、存在ε>0,对任意的δ>0,当|x-x0|<δ时,有|ƒ(x)-ƒ(x0)|<εC、存在δ>0,对任意的ε>0,当|x-x0|<δ时,有|ƒ(x)-ƒ(x0)|<εD、存在A≠ƒ(x0),对任给的ε>0,存在δ>0,当|x-x0|<δ时,有|ƒ(x)-A|<ε5A、-2B、2C、D、6A、B、C、D、7数学发展史上曾经历过三次危机,触发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事件是()。
A、无理数的发现B、微积分的创立C、罗素悖论D、数学命题的机器证明8在某次测试中,用所有参加测试学生某题的平均分除以该题分值,得到的结果是()。
A、区分度B、难度C、信度D、效度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9在变换TX=AX+B下所得二次曲线L1的方程。
10(1)叙述线性方程组AX=B有解的充要条件;(2分)11王强是一位快递员,他负责由A地到B地的送货任务,送货方式为开汽车或骑电动车。
他分别记录了开汽车和骑电动车各100次所用的送货时间,经过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开汽车:平均用时24分钟,方差为36;骑电动车:平均用时34分钟,方差为4。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一、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概述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关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学科教学能力要求1.表达能力:教师应具备清晰、简洁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2.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运算能力:教师应熟练掌握各种数学运算方法,为学生树立榜样。
4.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新领域。
三、数学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3.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学科教学评价与反思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3.反思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五、数学学科教学资源与应用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2.教具:合理利用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3.信息化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渠道。
六、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提高学生兴趣。
2.网络教学: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七、数学教师专业发展1.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适应教育发展需求。
2.校本培训:参与校本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学术交流:参加学术活动,拓宽视野,促进自身成长。
八、数学教育教学研究1.课题研究:针对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2.教育观察:观察学生学习行为,为教学提供依据。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考点
模块一数学学科知识1. 数列极限的性质和证明◇收敛数列的极限是唯一的◇收敛数列是有界的◇收敛数列满足保号性2. 函数极限的性质和证明◇函数极限的唯一性◇函数极限的局部有界性◇函数极限的局部保号性◇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3. 连续函数的性质和证明◇连续的定义◇函数的间断点的类型◇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介值定理)4. 一元函数微积分的性质和证明◇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运算(基本导数公式)◇中值定理(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凹凸性和拐点(詹森不等式)◇不定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积分法(公式法、凑微分法、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性质和计算(积分中值定理、变上限积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换元法、分部积分法、公式法)◇定积分与旋转几何体5. 向量及其运算的性质和证明◇向量加法法则◇减法法则◇向量的乘法◇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向量的混合积6. 矩阵与变换的性质和证明◇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转置◇矩阵的运算性质◇矩阵的基本初等变换◇可逆矩阵的基本性质◇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矩阵的对角化7. 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性质和证明◇排列组合公式◇加法和乘法原理◇古典概型基本公式◇条件概率基本公式◇独立性◇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分布函数◇六大分布◇期望及其性质◇方差及其性质8. 必修课程——数学1◇集合的运算◇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幂函数的性质◇二分法◇函数应用题9. 必修课程——数学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线面平行、垂直的相关性质和定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二面角◇直线方程的求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10. 必修课程——数学3◇用样本估计总体◇古典概型◇几何概型11. 必修课程——数学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角恒等变换12. 必修课程——数学5◇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差、等比数列◇数学归纳法◇基本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线性规划问题13. 选修课程基础◇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双曲线及其几何性质◇抛物线及其几何性质◇复数及其几何意义◇复数的四则运算14. 选修课程大纲要求◇常用逻辑用语◇导数及其几何意义◇框图◇数学史◇几何证明◇矩阵与变换◇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模块二高中数学课程知识1. 高中数学课程性质◇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附答案解析
A.公理定义
B. 属加种差定义
C.递归定义
D.外延定义
【答案】B
【解析】
A项公理定义是由数学公理而对被定义项进行定义,如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B项属加种差定义是由被定义概念的邻近的属和种差所组成的定义,即“邻近的属+种差=被定义概念”,题干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3.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以“数列”一章为例,说明设计数学书面测验试卷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答案】
【解析】
(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情况的评价,必须要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列这一章的时候应该掌握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计算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计算方法。所以在设计题型的时候,涵盖的知识点应包括以上知识点,达到全面性要求.以便宏观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1)求t的值;(3分)
(2)求出该向量组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并将其余向量用极大无关组线性表示。(4分)
【答案】
【解析】
11. 有甲、乙两种品牌的某种饮料,其颜色、气味及味道都极为相似,将饮料放在外观相同的6个杯子中,每种品牌各3杯,作为试验样品。
(1)从6杯样品饮料中随机选取3杯作为一次试验,若所选饮料全部为甲种
它邻近的属为平行四边形,种差为其一角为直角;C项递归定义也称归纳定义, 是指用递归的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它由初始条件和归纳条件构成;D项外
延定义是指通过揭示属概念所包括的种概念来明确该属概念之所指的定义,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二、简答题
9.已知椭球面方程2x2+y2+3z2=6。
2018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B.1 个
C.2 个
D.3 个
3.设 f(x)为开区间(a,b)上的可导函数,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f(x)在(a,b)上必有最大值
B.f(x)在(a,b)上必一致连续
C.f(x)在(a,b)上必有界
D.f(x)在(a,b)上必连续
= a b
abu
ax+by=u,
4.若矩阵 c d 与 c
8.下列内容属于高中数学必修课程内容的是( )。
A.风险与决策
B.平面向量
C.数列与差分
D.矩阵与变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
a b
9.在什么条件下,矩阵 c d 存在逆矩阵,并求出其逆矩阵。
—2—
10.求二次曲面 x2-2y2+z2+xy+1=0 过点(1,2,2)的切平面的法向量。
乙 乙 先 证 满 射 。 对 任 意 g (x )=acosx+bsinx∈V , 有 g (x )dx= (acosx+bsinx )dx=asinx-bcosx+C , 所 以 存 在
f (x)=-bcosx+asinx∈V,使得 Df(x)=f ′(x)=g(x),即 D 是 V 到 V 上的满射。
再证单射。 对于 f1(x)=a1cosx+b1sinx∈V 和 f2(x)=a2cosx+b2sinx∈V,如果 f1(x)≠f2(x),则 f1(x)-f2(x)=(a1-a2)
cosx+(b1-b2)sinx= 姨(a1-a2)2+(b1-b2)2 sin(x+φ)≠0 对于任意 x∈R 都成立,所以 a1=a2 和 b1=b2 不同时成立。
初中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资料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资料第一部分一、三维教学目标完整版模板总结:1、知道(了解/掌握)____________(概念、定理、公理、性质,运算法则、计算方法等),理解______________是如何推导形成的,应用______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过程,提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了的思想,感受到(数学思维)。
3、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三维教学目标拓展提分2(过程与方法目标高级模板)(学生)通过__________(观察、猜想,操作、探究,归纳、类比、讨论交流等)活动,提高能力(如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体会了的思想,感受到(数学思维)。
(高级模板)✓提分小技巧初中数学思维:数感,符号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高中数学思维:6个核心素养——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思想: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转化思想,分类的思想,模型思想,代数思想,统计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选1)1.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2.(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知识点)既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中学生应该主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它使教学活动内容有了主次关系。
简称“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学生在本节课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教师必须调动一切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模板教学重点:探究________(概念、性质、法则);理解/掌握__________(定理/性质推导过程);应用_____________(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数学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生回忆版一、单项选择题1.极限的值是()。
A.-1B.-1/2C.1/2D.1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极限洛必达法则。
分子分母趋近于0,满足洛必达法则使用条件,分子分母分别求导。
故本题选C。
2.函数在上的间断点有()。
A.0个B.1个C.2个D.无穷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间断点的个数。
函数的间断点只可能是分母的情况,即和。
故本题选C。
3.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A.y=2x-1B.y=2x+1C.y=3x-1D.y=3x+1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切线方程。
因为点在曲线上,,,所以切线的斜率,又因为切线过点,根据点斜式可求出切线方程为:。
故本题选D。
4.矩阵的秩是()。
A.1B.2C.3D.4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矩阵的秩。
矩阵的秩可以通过计算其对应的行列式来判断,也可以通过矩阵变换来判断,一般四阶及以上矩阵采用矩阵变换的方式,由可知该矩阵的秩为3。
故本题选C。
5.已知与是非零向量,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向量垂直的条件。
由向量垂直的条件可知,所以“”是“”的充要条件。
故本题选B。
6.把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续投掷4次,其中只有2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A.1/4B.3/8C.1/2D.3/4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独立重复试验概率。
只有2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故本题选B。
7.“文华逾九章,拓扑公式彪史册。
俊杰胜十书,机器证明誉寰球。
”是对一位著名数学家成就的高度概括,这位数学家是()。
A.吴文俊B.苏步青C.祖冲之D.李善兰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数学史。
吴文俊是中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得主,他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他立志要让中国数学复兴。
“文华逾九章,拓扑公式彪史册;俊杰胜十书,机器证明誉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
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有数学学科知识、数学课程知识、数学教学知识和数学教学技能。
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1.数学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
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数学教学知识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
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
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2)教学实施
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
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能结合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3)教学评价
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恰当地评价。
能对教师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函数
在 上是 A.单调增函数 B.单调减函数 C.上凸函数 D.下凸函数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是: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思路,同时提醒学生课下复习其中的要点。
这种小结方式的作用在于
A.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B.点评议论,提高认识
C.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D.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3)在高等代数中,有一种线性变换叫做正交变换,即不改变任意两点距离的变换。
下列变换中不是正交变换的是
A. 平移变换
B. 旋转变换
C. 反射变换
D. 相似变换
2.简答题
(1)根据下图编一道函数的应用问题
(2)一位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函数》,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
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请结合自己对《函数》的教学设想来谈)?
3.解答题
已知0 < π<<<321x x x ,试证:
4.论述题
()ln f x x x =(0,)+∞2312
1223
sin sin sin sin x x x x x x x x -->
--
在必修模块中,将平面解析几何内容放在函数与立体几何之后,对这种安排谈谈你的看法。
5.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两个对于 不等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然后回答问题。
设计1:
活动(1)让学生分别取a,b 为具体数值,检验该不等式是否成立。
活动(2)讨论: , , 的几何意义。
讨论(1):三个图形的关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讨论(2):该不等式何时等号成立,何时不等号成立?
活动(3)不等式的严格证明 讨论(3):若有三个数:a>0,b>0,c>0,是否会有一个什么相应的不等式?
设计2: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 的证明方法。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设计1的教学设计意图。
(2)结合本案例分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简述教学
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3)对比分析两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6.教学设计题
就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中的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将提供教材内容)。
ab 221122
ab a b ≤+212a 212b 221122
ab 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