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群体、团队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因素的影响 (3)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4)班组的组合 (5)与外界隔离 (6)群体的绩效 (7)群体成员的相似性 (8)群体目标达成的程度 (9)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10)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1)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意度 (2)有助于群体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有助于群体成员的沟通 (4)正确的凝聚力引导提高群体的生产率P128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几个主要特征: 1.自然发生 2.较强的凝聚力 3.独特的群体规范 4. 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 5. 信息沟通灵敏 6. 强烈的群体意识 7. 效率较高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1.满足成员多方面的心里需求 2.成员间可以交流感情与思想 3.信息沟通的渠道 4. 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1.容易产生抵制情绪 2.容易滋生自由主义 3.容易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处理政治群体成员和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关系: 1.支持和保护积极性的非正式群体 摄影协会、科研小组、球队 2.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实现组织目标 3.改造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4.关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前阶段
第一阶段: 形成
第二阶段: 震荡
第三阶段: 规范
第四阶段: 执行
第五阶段: 解体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1)群体规模; (2)成员的构成: 任务型角色、 关系型角色、 自我中心型角色; (3)群体规范; (4)群体目标; (5)凝聚力; (6)地位 (7)外部环境; (8)群体结构:年龄、专业、知识、职称、智力、性格
《行政管理学》第7章要点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怎样管?之一)组织、领导、沟通是行政管理的三种基本行为第一节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与基本类型一、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行为科学角度)(一)管理行为的含义及特点1、管理行为的含义:是指管理者为了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活动的总和。
2、管理行为的特点:(1)管理行为是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因此在管理行为中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方,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管理行为就不能存在。
(2)管理行为是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积极性的行为,它特别强调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社会需求来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3)管理行为的行为主体是管理者,但被管理者也不是被动的,它强调管理者行为与被管理者行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强调管理过程中被管理者的积极参与。
(二)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及特点1、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
2、行政管理行为的特点:(1)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2)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二、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类型(一)从不同角度对行政管理行为进行分类1、从行政层级角度分类:(1)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2)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
2、从行政过程的角度分类:(1)行政决策行为;(2)行政执行行为(还可细分为行政指挥行为、行政协调行为等);(3)行政监督行为。
3、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角度分类:(1)行政组织行为;(2)行政领导行为;(3)行政沟通行为。
(二)为什么说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和沟通行为是最基本的群体行为?答:行政管理行为属于群体行为。
在行为科学中,有关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注重对群体中如何建立合理人际关系,以调动群体成员的积极性或提高工作效率的行为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重点及提纲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就是一门研究和应用人(包括个人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知识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点是从个体的行为出发,研究个体、群体以与组织的活动方式,分析和解释各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影响,并对工作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组织行为学有跨学科性、多层面性、情境性和科学性等学科特性。
学科基础很广泛,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
一般来说,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类包括几种标准:研究目标: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具体问题研究研究深度:描述性研究、关系性研究、预测性研究研究变量的可控性程度: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际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多元化、组织结构的变化、技术创新、“临时性”、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冲突、以与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等问题,都是组织与其管理者所要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章智力是心理能力的核心。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把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个人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有效的一种聚集的或全面的才能”,W-B量表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deviation IQ)取代比率智商。
瑞文标准智力测验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用以测验一个人的观察力与推理判断的能力。
将智力一般因素分为两种互相独立的能力:①再生性能力;②推断性能力。
被称为“文化公平测验”。
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传记特征、能力、价值观和人格等方面。
能力包括两大类内容:体质能力和心理能力。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信念,包含了正误、好坏、取舍的判断倾向。
价值观包含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描述了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表明其重要程度。
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情境。
组织行为中广受关注的五种人格特质:控制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控、自尊以与冒险性。
有关人格特质的研究包括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大五人格模型、梅耶斯-布瑞格斯人格特质问卷MBTI、约翰•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等。
第2篇
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培训纲要
2- 1
第4章 企业与班组组织结构
第5章 班组的结构整合
第2篇:管理构架
第6章 班组管理与管理者
第7章 班组中的群体
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培训纲要
2- 2
学习目标
• • • • • 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 明确班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班组的特点与结构 能处理班组在企业纵、横向结构中的不同关系 明确班组内部转化结构,能优化流程
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培训纲要
2 - 22
理论精华
4.5 班组内部转换结构
• 班组是一个基本的作业系统, 输入人力资本、原材料、工具设备、技 术工艺和信息, 通过作业转换过程, 输出产品或者服务。转换过程是 由一系列工作环节或步骤所组成, 相互之间有先后顺序的逻辑关系和 转换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于缩短工作环节或步骤的完成时间和转 换时间。 人力资本 原材料 技术工艺 工具设备 班 组
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培训纲要
2 - 17
理论精华
4.3 班组纵向结构
企业组织纵向层次的设置是管理的需要,上下级职权关系贯穿组织最高 层至最底层,从而形成指挥链。组织最高管理者通过指挥链逐层控制和 协调组织活动。纵向层次之间上下级职权关系是命令与执行的关系, 班 组向上接受部门命令、承担任务; 向下命令员工、分解任务。 • 从组织结构上看,班组处于企业整个指挥链的最底层,班组中的领导 者就是班组长。 • 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承担任务的执行人,是 企业战略意图和战略部署的实施者,对上一级行政领导负责。班组长 向下指挥员工,组织员工分解各项生产计划,执行生产任务,将上级 的命令变为步调一致的行动。
团队建设(完整版) PPT
3.3、合理分配角色
•工兵
•主席 团 •开路先锋 队 •智多星 角 •八爪鱼 色
•监控/评价
•保姆
•终结者
适才适所方能 形成卓越团队!
把个人偏好与团队 角色要求适当匹配, 使团队成员各尽其 能。
3.4、树立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和提供动力,目 标会使个体提高绩效水平,目标也使群体充满活力。
第3节 团队建设的原则
3.1、确定团队规模
最好的工作团队一般规模较小,其成员应控制在12人以内, 如果团队成员很多,会妨碍交流与讨论,难以形成凝聚力、 忠诚和信赖感。
3.2、完善成员技能
高效团队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类型的成员:
•具有技术专长的人 •具有发现、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的人 •具有较强人际关系的人
第1节 团队产生的背景
• 20世纪70年代西方兴起“向日本学习”浪潮的产物,
是从“日本经验”中提炼出来的。
• 团队之所以盛行,因为团队是组织提高效率的可行方
式,并能充分地利用员工的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 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反应更迅速。团队能够促 进员工参与决策,有助于管理人员增强组织的民主气 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团队类型
问题解决团队 自我管理团队 多功能团队
虚拟团队 建议决策团队 生产服务团队 项目开发团队
谈区域或跨组织攻关团队
董事会、顾问小组 销售团队、生产班组 项目可行性考察团队
采购谈判团队
第二章 团队建设
第1节 团队建设的目的 第2节 高效团队的特征 第3节 团队建设原则 第4节 团队建设的过程 第5节 团队建设中的阻力与误区
3.5、建立绩效评估与激励体系
对于表现出色的团队除了根据个体的贡献进行评估和 激励之外,组织和管理者还应考虑以群体为基础进行 绩效评估、团队激励及其他方面的变革,来强化团队 的奋进精神。
《管理者必备的八大能力》PPT课件
13
三、标准化:流程规范
流程规划
BPR范围:
1. 过程分析 2. 工作标准 3. 动作研究 4. 时间研究 5. 价值研究 6. 动线布置 7. 流程设计等
25
育人:让下属“横行”
每个人的本性中始终在重复着一个的主题: 自我保护、逃避责任
谁是寄居蟹的保护壳
26
《管理者必备的八大能力》
第六章:管理者沟通能力
第1章:管理者指挥能力 第2章:管理者组织能力 第3章:管理者规划能力 第4章:管理者控制能力 第5章:管理者用人能力 第6章:管理者沟通能力 第7章:管理者创新能力 第8章:管理者执行能力
23
辨才:选择大于培养
识人误区
1. 马屁迷局 2. 类聚迷局 3. 人情迷局
24
用人:上君之策
刘备的长处在于用人,诸葛亮的短处在于用自已: 三国形成的根源,在于用人的结果 领导可以做错事,千万不能用错人
累死的都是聪明人 1、事必躬亲,事无巨细 2、排除异已,不纳良言 3、任人为亲,功亏一篑 4、五丈原上,积劳成疾
• 是什么让大家对宗教 如此狂热?
18
控制情绪:氛围与情绪管理
控制的原理:组织EQ
1. 组织的社交能力 2. 组织的人际关系 3. 组织的自我感觉 4. 组织的自我控制
• 思想控制原则 1. 统一价值观 2. 统一认知 3. 控制关键人物
19
二、控制基层,党指挥枪
组织运作的效率如何,直接体现在对基层管理的结果中!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第7章 团队中的冲突:PPT
五、冲突结果阶段
•积极的结果
导致积极结果的冲突是建设性的冲突。这种冲突对实现团队目标是有 帮助的,可增强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性,提高决策的质量,调动员 工的积极性,,提供问题公开解决的渠道等,尤其是激发改革与创新。
•消极的结果
导致消极结果的冲突是破坏性的冲突。这种冲突会给团队带来一些 消极的影响,如凝聚力降低、成员的努力偏离目标方向、组织资源 的流向与预期相反、团队的资源被浪费等。
四、冲突出现阶段
冲突出现阶段是指冲突公开表现的阶段,也称行 为阶段。进入此阶段后,不同团队冲突的主体在 自己冲突行为意向的引导或影响下,正式做出一 定的冲突行为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试图阻止或影 响对方的目标实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其形 式往往是一方提出要求,另一方进行争辩,是一 个相互的、动态的过程。
1
2
冲突理念 发展
4 表7-1两种不同冲突的比较
3
人际关系 观念
对任何组织、 团队和 个人而言,冲突都是 不可避免的。
相互作用 观念
不但承认冲突的存在, 而且还鼓励冲突在组 织内发生。
三、团队冲突的分类
角色冲突
人际冲突
团队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 两人或更多的 人之间由于所 担负的角色不 同而产生的不 和谐。
二、激发建设性冲突的技术
1
运用沟通技术
➢(1)上级向下属团队提倡新观念,鼓励成员创
新,明确冲突的合法地位。
例如,惠普公司会对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奖 励,不论其想法是否被企业采纳。又如, IBM的员工可以评判和批评自己的上司,向 上司提出质疑,而不会受到惩罚。
*
一、消除破坏性冲突的技术
(九)改变组织结构因素 通过重新设置岗位、进行工作再设计及调动团队小组成
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
管理学院课程标准《团队建设与管理》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编制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2018年11月《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类型: 专业课学时学分: 42学时开设学期: 第四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团队建设与管理》是人力资源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该学科科学性和应用性并存, 是兼顾团队管理理念和实践方法的实战型学科。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基本原则(三)基于行动导向, 找出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 并与教学实际理论结合, 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
同时突出实践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方法, 突破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 尽量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加深学生对工作环境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学生主体, 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同时, 也必须尊重个体差异,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力求全体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注重过程的评价, 最终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设计思路1.设计思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了解团队的基本概念、团队的基本类型、团队的发展历程等基本知识, 掌握团队构建及培育方法, 理解团队激励、团队沟通、团队领导等基本内涵及理论, 并能实现与其他课程的结合。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打造高效团队的方法与技巧, 使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工作认识、工作程序均能提升与改进2.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后课程的联系《组织行为学》是本课程的前导课程, 而团队建设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运用与实践。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在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学期, 后续就是企业的实习实践中同学们的应用。
4.考试与评价方式(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能力目标(简称、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其他(出勤、表现)20%(2)综合评价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100%)=课程练习成绩(50%)+项目训练成绩(50%);期末成绩(100%)为期末闭卷书面笔试成绩二、课程目标1.明确团队的特征, 使学员了解团队的基本特点2.掌握高效团队组建的技巧、工具3.掌握如何团队的绩效管理工具4.掌握团队沟通与冲突管理的方法5.掌握高绩效团队的员工心态管理方法三、6.掌握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及方法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团队概论(2课时)【教学内容】1、团队的发展史;2、团队产生的背景;3、团队的定义;4、团队建成的阻力;5、团队无所不在【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第二章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团队的概念和含义, 了解团队产生的背景和团对的发展史。
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
管理学院课程标准《团队建设与管理》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编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2018年11月《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学分:42学时开设学期:第四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团队建设与管理》是人力资源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该学科科学性和应用性并存,是兼顾团队管理理念和实践方法的实战型学科。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基本原则基于行动导向,找出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并与教学实际理论结合,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
同时突出实践能力,开展情景教学方法,突破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尽量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工作环境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同时,也必须尊重个体差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全体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注重过程的评价,最终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设计思路1、设计思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团队的基本概念、团队的基本类型、团队的发展历程等基本知识,掌握团队构建及培育方法,理解团队激励、团队沟通、团队领导等基本内涵及理论,并能实现与其他课程的结合。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打造高效团队的方法与技巧,使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工作认识、工作程序均能提升与改进2. 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开设42学时,学时分配如下表。
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后课程的联系《组织行为学》是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而团队建设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运用与实践。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在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学期,后续就是企业的实习实践中同学们的应用。
4、考试与评价方式(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能力目标(简称、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其他(出勤、表现)20%(2)综合评价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100%)=课程练习成绩(50%)+项目训练成绩(50%);期末成绩(100%)为期末闭卷书面笔试成绩二、课程目标1、明确团队的特征,使学员了解团队的基本特点2、掌握高效团队组建的技巧、工具3、掌握如何团队的绩效管理工具4、掌握团队沟通与冲突管理的方法5、掌握高绩效团队的员工心态管理方法6、掌握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及方法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团队概论(2课时)【教学内容】1、团队的发展史;2、团队产生的背景;3、团队的定义;4、团队建成的阻力;5、团队无所不在【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团队的概念和含义,了解团队产生的背景和团对的发展史。
管理心理学课程习题答案8.1 习题集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说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D 5.C二、多项选择题1.ABD 2.ABCDE 3.ABCD 4.ABD 5.ABE三、判断题1.√2.×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正式诞生于美国。
3.×泰勒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搬铁块”实验。
第二章知觉差异与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A5.C 6.B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E 3.ABDE 4.ABCDE 5.ADE 6.BCDE三、判断题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3.×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4.×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概念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三部分。
5.√四、简答题1.影响个体知觉的因素包括知觉者、知觉对象以及知觉发生的情境。
2.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角色置换、相互支持、由衷地赞美他人的优点、自我显示等。
3.自我知觉是通过他人评价、社会比较和内省等途径形成的。
4.常见的归因偏差主要有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责任归因中的偏见等几种。
五、案例分析题1.用“镜中我”理论分析。
2.略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C 4.D5.A二、多项选择题1.BCD 2.ACE 3.ACE 4.BC 5.ABCD三、判断题1.√2.√3.×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能力。
4.√5.√四、简答题1.个性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等特征。
2.性格的结构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理智特征。
3.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几方面。
组织行为学复习答案
一、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活动过程。
2、气质: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3、态度:是指个体对一类人和社会事物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4、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5、动力定型:一一没找到6、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实质就是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各组织单元和个体的具体目标的过程。
7、社会助长: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会有明显提高的现象称为社会助长8社会堕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9、从众: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会感到群体的压力,在群体的压力之下他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的标准保持一致,这就是从众。
10、群体思维:即小集团思想,是指参与一个统一集体中的人们的思想作风,在这种群体中认为追求相互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
11、群体转移:是指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
12、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以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跨职能性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
13、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14、激励:就是设法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去做某件事(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或盲从)。
用管理学语言: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外部刺邀),引起被管理者的某种需要从而激发其动机,促使其产生组织所需要的行为的一个过程。
二、简答题1、人群关系理论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有什么区别?1)传统管理理论把人当做“经济人”对待,认为金钱是刺激经济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做“社会人”加以尊重,认为影响人积极性的,除了物质利益因素,还有社会的、心里的因素,如:交往、友谊、归属感和尊严^等2)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单纯的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等物质因素制约,因而在管理上只注重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等,即以“事”为中心;人际关系学说认为生产效率的好坏,不仅受劳动环境、工作方法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职工态度3)传统管理理论只注意正式组织的作用;人际关系学说不仅重视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且通过霍桑实验证实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简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对管理实践的重要启示1•确定适宜的目标2.提高职工的期望值3.增强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性4.正确认识报酬在职工心中的效价3、简述目标设置理论的内涵。
厦门大学《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
厦门大学远程教育在线练习—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第01章1、从研究对象来看,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分析层次(D)A、个体B、群体C、组织D、团队2、下列哪一项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因变量(A)A、个体差异B、缺勤率C、流动率D、生产率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D)A、人的一般行为规律性B、人在管理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C、组织的管理准则、管理规范和管理手段的基本问题D、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性E、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属于(A)阶段A、古典组织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传统管理理论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大职能(D)A、计划B、组织C、指挥D、领导6、韦伯提出只有()的权力才是官僚组织的基础(B)A、传统B、理性—合法C、神授D、超凡7、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D)A、亚当¡¤斯密B、巴比奇C、欧文D、泰勒8、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的学科,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本世纪年代至年代的(C)A、英国B、德国C、美国D、中国9、“非正式群体"的概念是在(A)研究中提出的A、霍桑实验B、科学管理理论C、一般管理理论D、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第02章1、具有(C)人格特质的个体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者能力A、高自控B、高自尊C、内控型D、高马基雅维利主义2、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这类人在气质上属于(D)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3、下列最能描述粘液质主要行为特征的词语是(C)A、敏捷活泼B、小心迟疑C、沉着稳定D、迅猛急躁4、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C)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5、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总和是(A)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6、个体在生活方式上具有开放导向,好奇,喜欢探索而不喜欢下结论,喜欢弹性的生活,但优柔寡断、易分散注意.根据MBTI人格类型,这类人属于(B)A、判断型B、知觉型C、直觉型D、感觉型7、MBTI人格类型中,体现个体在信息收集方式上的差异的维度是(B)A、外倾——内倾B、感觉--直觉C、思考——情感D、判断——知觉8、目前研究表明,大五人格维度中的(D)与绩效有着最强的正相关A、外向性B、随和性C、情绪稳定性D、责任感9、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类型中,(B)的特点是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有抱负A、社会型B、企业型C、常规型D、现实性10、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是(B)A、能力类型B、人格类型C、气质类型D、外貌类型11、人格是个体在(B)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A、家庭培养B、遗传C、学校教育D、社会文化影响12、个人对于各个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叫(B)A、价值观B、价值观体系C、知觉D、个性《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第03章1、人们对社会上的某一类人或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化、笼统化的看法,称之为(B)A、知觉防御B、刻板印象C、投射D、晕轮效应2、(A)是一种以己度人的知觉倾向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3、常言道:“一俊遮百丑”,这是指知觉偏差中的(B)A、投射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4、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知觉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C)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5、下列关于选择性知觉不正确的说法是(D)A、选择性知觉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选择的感知过程B、知觉对象的状态会影响选择和排除的刺激C、知觉者以往形成的观念、经验会影响到现在的知觉D、选择性知觉只取决于知觉者的期望、需要和兴趣6、知觉是对感觉印象进行选择、组织和(A)的心理过程A、解释B、思考C、归因D、感知7、管理者对下属期望值愈高,下属的成果就愈突出.这是指(A)A、皮革马利翁效应B、自我效能C、投射D、像我效应8、在他人失败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情境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群体心理与管理教材
群体心理与管理教材
第12页
语言沟通20~35%
非语言沟通65~80%
德鲁克说: “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 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群体心理与管理教材
第13页
4.从组织系统分,可分为: (1)正式沟通:是组织指挥系统,指按照组织明文要求通 道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如文件传达、定时或不定时会议、 公布指示、工作汇报等。 (2)非正式沟通:指正式组织路径以外信息沟通方式,如 私下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感情、议论人事或传输小道消息等。
直到有一天,医生师父发觉,有几位病患病情很严重, 但在挂号时仍坚持要给医生徒弟看诊,对此现象百思不解。 还好医生师徒两人彼此信赖,相处时没有心结,收入分配也 有一套双方都能接收标准制度,所以医生师父并没有往坏处 想,也就不至于到怀疑医生徒弟从中搞鬼、有意抢病患地步 。
群体心理与管理教材
第29页
老医师大发觉“可是,为何呢?”他问我:“为何大家 不找我看诊?莫非他们认为我医术不高明吗?不会吧! 我刚 才才得到一项由医学会颁赠‘出色成就奖’,新闻登在报纸 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到啊。吴顾问,这终究是怎么回事 ?”为了帮忙解开他心中疑团,我必须到他诊所深入观察。
更有趣发觉是在问诊过程, 我又有了新发觉。医生徒弟 经验, 即使比较不丰富, 但也就是因为他有此自知之明, 所 以问诊时非常仔细, 慢慢研究推敲, 跟病患互动沟通比较多 、也比较深入。
群体心理与管理教材
第31页
加上医生徒弟没有身段问题,所以很亲切、客气,也常 给病患加油打气,“不用担心啦! 多喝水,睡眠要充分,你 很快就会好起来。”诸如这类心灵勉励,让他开出药方,有 加倍效果。
群体心理与管理教材
第10页
3.按沟通方式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1)口头沟通:以语言为媒介信息传递,如交谈、讲座、 讨论会、电话等。
群体过程与团队管理课件
但是群体规范对同一群体内成员的影响力又 存在着差异。通常情况下,地位较高的群体 成员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偏离群体行为的规范。 他们比地位低的同伴更能抵制群体规范的从 众压力。不过必须是在不损害群体目标的前 提之下。
(二)地位:群体成员资格的威望
有助于我们理解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力的是“地位”(status)。
评分:
1.数出你回答“是”的个数。
2.数出你回答“不”的个数。
3.把这两个数相加得出总数。
4.计算你的团队得分。把回答“是”的个数 除以总数,然后乘以100。你的分数将在1到 10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你越倾向于在团队 中工作。
•
水不撩不知深浅,人不拼怎知输赢。 。22.3.2 222.3.2 2Tuesday, March 22, 2022
•
安全编织幸福花环,违章酿成悔恨苦 酒。。1 4:07:40 14:07:4 014:07 Tuesda y, March 22, 2022
•
不团结一致认准一个方向,万众一心 铁定一 个思想 。。22. 3.2222. 3.2214: 07:4014 :07:40 March 22, 2022
•
千方百计请一个高招的专家医生,还 不如请 一个随 叫随到 且价格 便宜的 江湖郎 中。。2 022年3 月22日 下午2 时7分22 .3.2222 .3.22
(二)团队的类型
依据主要目的或任务:工作团队和完善性团 队。
按照它们持续多长时间:临时团队和持久团 队。
按照它们拥有的自主程度:作群体和自我 管理工作团队。
依据团队与组织总体权力结构的关系:完整 和多功能团队。
依据成员互动的方式:有形团队与虚拟团队。
三、创建和管理高绩效的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认知标准化。
4.明确或简化成员的行为。
5.提高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
6.减少成员人际交往的尴尬。 7.惰性作用。
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的景象
返回目录
三、地位
地位是指人们对群体 成员或群体的社会位置 或层次的界定。 正式地位:指组织 赋予员工的社会职权。 非正式地位:是指 没有通过组织认可的, 仅以某些特征来认定的 地位。
第 7 章 群体、团体与管理
沂蒙山区,有一个专打铜锣的铺子。工匠师傅 已近七十岁。他的儿子们虽然已干了十几年,但每 到锣心的时候,他们就停止了。这个时候,他们就 把锤交给父亲,由他完成这最后一锤。我不明白, 问老者。老者说:这锣心的一锤与周边的锤法不一 样,锣心以外的每一锤都只是准备,最后的一锤才 是定音的,都因这一锤而定。这一锤打好了,就是 好锣,要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反之,就报废了。
质量圈---问题解决团队
质量圈起源于日本,并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西
方企业,并逐渐推广使用。到了20世纪90年代,质 量圈才逐渐被“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概念所取代。 小组成员一般是6-12人它不仅应用于生产领域 也可以应用于服务领域;它可以包括监督员工,还 可以讨论非质量问题;一些质量圈还拥有将其建议 付诸实施的权力。
队员都摆好了这个姿势以后,让他们用自己的左手抓
住同伴的右手。一旦抓住后就不许松开。 „„„
讨论问题示例:
1.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2.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3.每个人的任务是什么? 4.如何将这个游戏和我们 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一、团队的概述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team)指的是
一种特殊的工作群体,其
--莎士比亚
社会科学家们借鉴
了他的比喻所有的群体
成员也都在组织-这个舞பைடு நூலகம்
台上中充当各种角色。
表7-1 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角色 群体任务角色 1.创始-贡献者: 针对群体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2. 信息寻求者: 试图获取必要的信息。 3.意见寻求者: 要求明确与组织任务或某个建议相关的价 值观。 4.信息提供者: 提供事实或进行概括。 5.意见提供者: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6.详细说明者: 运用例子来说明自己提出的建议。 7.协调者:明确不同观点间的联系;汇集各种观点,联系不 同成员的 活动。 8.定位者: 根据群体目标来界定其地位。 9.评价-批评者:根据标准来衡量群体成就。 10.激发者: 当群体疲软时,激励群体采取行动。
(二)自我管理团队
自我管理团队(self-managed teams)是指团队 成员得到授权,成员拥有完成特定工作的责任和自 主权的团队。
(二)自我管理团队的主要特征:
1.团队负责整个任务。 2.团队自主完成计划、组 织和控制活动。 3.团队有权几乎在所有方
面做出决定。
4.团队对自身实施控制。
美国庄臣公司是意见著名的家居用品制
(五)高层管理团队
担任企业副总经理以上
正式群体分为命令型群
体和任务型群体。
非正式群体:人们 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群 体。 这个概念最初是由 梅约在“霍桑实验”中 发现并提出的。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 研究也很重视非正式群 体。
研究表明:当非正
式群体具有集体主义倾
向,则有利于群体目标
的实现;
当非正式群体成员
的目标和组织目标相悖
时,则破坏作用很大。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
为你在特定情境中应该作
出的行为反应。
角色期待是别人、社
会对你所扮演的角色的一
种行为假设,而非事实。
尽管这种期待只是假
设而不是事实,但它却是
社会对你行为的约束。
近年来,学者们试图 用心理契约这个概念来解 释组织中的角色期待。 心理契约这一术语是 阿吉里斯在20世纪60年代 初提出的一个管理心理学
管理者的诱导方向、群体的态度和群体与组织目标 的一致程度三个因素的函数。就群体与组织目标的 一致程度而言,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存在四种:
低凝聚力—低一致性: 凝聚力对生产效率不存在影响。 低凝聚力—高一致性: 凝聚力即便是很低,也能提高生 产效率。 高凝聚力—低一致性: 凝聚力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 高凝聚力—高一致性: 凝聚力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
造商。他们组建了一个塑料容器制模的自我
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可以自主选择领导者, 培训新成员,管理自己的预算,负责寻找削 减容器制模成本的方法。从而使生产成本大 大地降低了。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成功的自我管理团队的例 证。如佳能公司、施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3M公 司、哈雷-戴维森公司等等,1993年,《财富》杂 志1000强公司中,有68%的的企业使用了自我管理 型团队。 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但凡成功的企业 ,都有一批自我管理团队,而自我团队的建设又大 大促进了企业的成功与发展。
返回目录
二、群体规范
绩效规范
群体中有关如何完成工作的规则, 这些规范对员工个体绩效的影响很大。
形象规范
群体中有关个体印象管理的规
则。
社交约定 规范
主要来自于非正式群体,规定了非 正式群体成员如何进行相互交往。
资源分配 规范
是有关组织或群体内部资源分 配的标准。
(二)群体规范的作用:
1.维系群体的存在。 2.帮助群体完成任务。
不论多么优质的钢材,也不论一开始打了多 少锤,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重要关头的断然一击,
分量深浅恰到好处的一锤,是成功的关键。在团队
成长的各个阶段,有很多关键点,闯过去,前面是 个天,这时候就体现了团队中领导(上面故事中的
老者)的关键作用。
目 录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群体结构与管理 第三节 团体与管理
提高跨职能团队之间的协调性的步骤:
1.仔细选拔人员。
2.明确确立团队的目标。
3.确保每个人都理解团队如何运作。
4.进行高强度的团队建设以使每个人都
学会如何有效交往。 5.取得值得注目的结果。
(四)虚拟团队
虚拟团队指成
员跨越空间时间和 组织边界,依赖于 现代信息技术实现
运作的团队。
虚拟团队与
传统团队不同。
群体之间相互信赖,群体的精力集中在完 绩效期 成具体的任务和工作上,完成达到共同目标。 休整期 群体目标已达到,群体不再有存在价值,此 时群体可能解散。
(二)群体发展的间断-平衡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群体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分
为六个活动顺序。
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群体长期以来是依照
惯性运行,其中只有一次短暂的变革时期。间断平 衡模型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主要是用来解释有 时间限制的临时性的任务群体发展过程。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含义和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相对稳定 的集合体,他们分享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 互作用,彼此影响,并且互相视为一个共同 体。
群 体 的 类 型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利益型群体
友谊型群体
正式群体:结构明确, 角色划分、职责分工清晰, 有统一的群体规范,有清晰 的信息沟通路线、权力控制 机制以及任务目标明确的群 体。
二、群体的发展
(一)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二)群体发展的间断--平衡模型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形成期 震荡期 成员彼此陌生,开始相互试探,相互熟悉, 并试图建立群体规则。 成员之间开始相互争执,群体成员抵制领 导者的控制,领导者地位受到挑战。
规范期
群体变得更有凝聚力,群体之间建立情感, 培养出来了合作的默契。
概念,正是这种心理契约
规定了每个角色的行为期
待。
在组织心理契约的研究中,研究热点是 心理契约的违背方面的原因:
(一) 因为很多组织为了适应当前激烈竞争和 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不得不改变已有的管理模式 人员结构以及雇佣关系 这些变化增加了原有心理 契约被违备的可能性。 (二)因为变动的环境会使员工对组织产生误 解,即使客观上没有出现心理契约的违背,然而员 工还是在主观上认为这种情况出现了。
启示:大学学生管理
部门应对大学生非正式群 体加以正确引导,使这些
非正式群体能够和大学生
培养目标一致起来这样才 能保证大学非正式群体的
健康存在。
利益性群体:群体成员 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特定目
标而组成的群体。
在干部考核过程中,有 些人送钱拉票,被拉的人为 了钱而与拉票者组成了一个 利益群体。
友谊型群体:在工作情境之外形成的群体, 他们所赖以形成的共同特点可能是兴趣相投、年 龄相近、观点一致、同校校友等。 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利益型群体和友谊 型之间是可以兼容的。
返回目录
四、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群体规模 群体内部一 致性
外部竞争
群体凝聚力的 主要影响因素
加入群体的 难度
内部的奖励 群体的领导 方式
(二)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埃姆等人 (2000)的研究,揭示了群体凝聚力和 生产效率的关系。
研究指出,群体凝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是
时间:10~15分钟
人数:如果时问允许的话可
以不限人数。通常情况是每
个小组不超过24人。
概述:这个游戏可以打破人
际交往的坚冰,培养团队精
神,同时使小组充满活力。
目的:
1.使小组充满活力。
2.让大家动起来、笑起来。
3.增强团队精神。
步骤:
1.让队员们紧密地围成一圈。
2.让大家都举起左手,右手指向圆心。等每个
返回目录
第二节 群体结构与管理
群体结构的四变量
一、群体角色 二、群体规范
三、地位
四、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角色
由于人们在某 一群体或组织中占 据特定位置而被期 望来履行的一套行 为模式。 有些角色是与 生俱来的,但大量 角色是后来获得的, 角色带有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