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文言文强化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专题强化训练12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

语文高考专题强化训练12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十二)文言文翻译题一、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1.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

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

2.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

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

二、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扌干吴兵于东界。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县)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居无何,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 肃/遂拜/蒙母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2 文言文阅读 5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2 文言文阅读 5 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强化训练十二文言文阅读——翻译(时间:40分钟)一、基础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2)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选自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有删改)(1)译文:(2)译文:答案:(1)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相信这件事。

(2)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相信这件事。

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骗赵国而勒索和氏璧,这时说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

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

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和氏璧,那是天意。

至于他在渑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以友好使廉颇悔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

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偏袒他啊!2.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东亭①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②甚欲其人地为一府之望。

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

坐上宾客即相贬笑,公曰:“不然。

(1)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吾当试之。

”后因月朝阁下伏,公于内走马,直出突之。

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

(2)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王东亭:即王珣,是东晋初年大臣王导的孙子,曾因功被封为东亭侯。

②公:即桓宣武,桓温。

(1)译文:(2)译文:答案:(1)看他的神情态度,一定不平常,我要试试他。

(2)于是王珣的名声大为提高,大家都说“这是做辅弼大臣的人才呀”。

初中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及译文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一,1.和几2.就3.自己,亲自4.没有人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三,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惋惜不可沽名学霸王,2,《楚人学舟》参考答案:1、慢看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3,《画皆以人重》参考答案1、B(这样),……的样子;2、①值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D;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欧阳修,4,《三人成虎》参考答案:1、C2、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3、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4、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5,《穿井得人》参考答案及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以讹传讹,6,《南辕北辙》参考答案及译文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一,1.想要2.何,什么3.良好4.越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7,参考答案及译文沛公至咸阳刘邦攻破咸阳后,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而萧何唯独先进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图籍都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成为汉中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一番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贫苦,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一,1.跑2.用做3.……的原因二,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三,萧何月下追韩信,8,参考答案及译文赵襄子饮酒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一,1.确实2.尽力,努力比不上3.全,都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二,危险知己知彼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四,对比9.参考答案及译文齐欲伐魏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一,l.快2.分别3.怕,担心4.辞去,遣散使(让)……休息5.独得,据有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10,参考答案及译文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一,l.问候2.这样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11,参考答案及译文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一,1.派遣,差遣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3.一年,周年二,1.用2.认为3.因为4.用来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12,参考答案及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一,1.通"返",返回2.道路3.找到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13,参考答案及译文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一,l.向2.穷尽3.被4.发语词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14.参考答案:1、都他的你因此抛弃更加2、AC3、①你太愚蠢了。

12篇文言文强化训练及答案

12篇文言文强化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强化训练五柳先生传一、基础知识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造.饮辄尽 _______________ (2) 兹若人之俦.乎(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既.醉而退(5) 欣然..忘食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内容理解: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送东阳马生序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未尝稍降辞色..( )( ) (2)援.疑质.理( ) ()(3)右备容臭.( ) (4)执经叩.问()( 5)四支.僵劲不能动() (6)同舍生皆被.绮绣()2.翻译下列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内容理解:1.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3.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醉翁亭记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蔚然..临于泉上()..而深秀()翼然伛偻..提携()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树林阴翳.()2.翻译下列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十二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二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二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十二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翻译方法提示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1.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cāng)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练习:1、下列括号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问其故(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C.及其日中如探汤(及:到)D.孰为汝多知乎(知:知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一儿以.日初远。

C.而.日中时远也。

而.日中时近也。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孰为.汝多知乎?3、下列说法与文本不一致的一项是()A.孔子路遇两小孩争辩,上前询问原因,再现了孔子好学好问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参考答案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

所谓三世者,一曰《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

《脉诀》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

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

故记《礼》者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也。

传经者既明载其说,复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为言,何其惑欤!夫医之为道,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然后可与于斯,虽其父不能必传其子也。

吾乡有严生者,三世业医矣。

其为医,专事大观之方①,他皆愦愦,绝弗之省。

又有朱聘君,家世习儒,至聘君始以医鸣,医家诸书无不精览。

一少年病肺气上,喀喀鸣喉中,急则唾,唾血成缕。

严曰:“此瘵也,后三月死。

”聘君曰:“非也,气升而腴,中失其枢;火官司令,烁金于炉②。

是之谓肺痿,治之生。

”已而果然成生。

一六十翁患寒热,初,毛洒浙,齿击下上,热继之,盛如蒸甑。

严曰:“此痰也,不治将瘥。

”聘君曰:“非也。

脉淫以芤,数复乱息;外强中干,祸作福极,是之谓解侪③。

药之则瘳,不药则剧。

”已而果剧,治乃愈。

一妇女有哕疾,每吐涎数升,腥触人;人近亦哕。

严曰:“此寒哕也,法宜温。

”聘君曰:“非也。

阳阴未平,气苞血聚;其势方格,靡有攸处,是之谓恶阻。

在法不当治,久则自宁,且生男。

”言后辄验。

夫严生之医三世矣,聘君则始习为之,而优劣若是者,医其可以世论否耶?嗟夫!昔之名医众矣未暇多论若华元化若张嗣伯若许智藏其治证皆入神初不闻其父子相传也。

自传经者惑于是非,使《礼》经之意晦而不白,三千年矣。

世之索医者,不问其通书与否,见久于其业者,则瞀瞀焉从之。

人问其故,则曰是记《礼》者云尔也,其可乎哉!葛生某,淮之钜族也,明于医,三世之书皆尝习而通之。

出而治疾,决死生,验瘥剧,若烛照而龟卜,无爽也者。

士君子或不能具药,辄注之,不索其偿,士君子翕然称誉之。

名上丞相府,赐七品服,俾提举诸医官。

有疾者遂倚之以为命。

呜呼!若葛生者,其无愧古之医师者欤!注:①大观之方:即大观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文言文强化训练答案

文言文强化训练答案

文言文例题整理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遗失的金子)。

当(正值)夏五月,有披裘(裘皮大衣)而薪者(打柴人),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那地上的金子)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瞪大眼睛摆着手说):“何子居之高,(为什么您地位这样高)视之下,(见识却如此卑下)仪貌之庄,(相貌生得仪表堂堂)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季子谢之(向他道歉),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您是只看外表的人)何足(哪里值得)语姓字!”遂去不顾(不回头)。

1.下面的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加点的词全部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组是()①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②仪貌之庄,语言之野③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④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1、解析:C。

①薪:名词作动词,砍柴;④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②“语言”、③“金”都做一般名词。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1)我正当夏天五月,披着裘衣砍柴,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2)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2)砍柴人说:“您是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于是离他而去,连头也不回。

解析: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语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

(1)“披裘而薪”的“薪”名词活用为动词,“岂取金者哉”是一个反问句。

(2)“子皮相之士也”是判断句,“何足语姓字”是反问兼感叹句。

二、昔者,秦缪公乘马①而为败②,右服③失而野人④取之。

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南面)。

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饮酒,余恐其伤女也!(我担心妨害你们)”于是遍饮而去。

(于是缪公一一给他们酒喝后才离去)处一年,(过了一年)为韩原之战。

晋人已环(包围)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左辕马)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殳⑤而击缪公甲,缪公中指者已六扎矣。

(缪公受伤已达六处了)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在车下为缪公奋力搏斗)遂大克(大胜)晋,反获惠公以归。

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强化训练题:文言文强化训练(含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强化训练题:文言文强化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强化训练文言文强化训练一(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辟:躲避B.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从前C.乞人不屑.也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D.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自己的修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参考答案: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善的。

B.本文开篇运用道理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2024年高考最常考的12篇文言文,情景默写填空版+答案!

2024年高考最常考的12篇文言文,情景默写填空版+答案!

高考最常考的12篇文言文,情景默写填空版+答案!第一梯队:《劝学》《赤壁赋》《琵琶行》《离骚》•第二梯队:《阿房宫赋》《师说》《赤壁怀古》《蜀道难》•第三梯队:《逍遥游》《京口北固亭怀古》《出师表》《鱼我所欲也》今天大家准备了填空版+答案,建议2023届高考生收藏打印,考前多背几遍!《劝学》1.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资与其他人并无差异,通过“_______________” 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荀子的《劝学》中,也论述了学和思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对孔子“学而时习之”的继承。

4. 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都不能一蹴而就,要勤于积累。

6.荀子在《劝学》中认为,“_______________”也不足十步远,“_______________”的“不舍之功”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7. 《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学习需要用心专一;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劝学》中说让远方的人也能看到自己就“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也会有好的效果。

9. 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自省以成君子的结论,强调了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高中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与俱入山崖()(2)使为书招张世杰()(3)其末二句云()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4分)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4分)参考答案: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2:(1) 一起(2)写(3)说小题3:B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题2: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3:试题分析:比如各句译点的不同,考查语境,从其后“将不失为宰相也”来判断,对方是劝降,先排除CD两项,再根据“以”为“用”来判断,答案正确是B。

小题4:试题分析:阅读短文即可知是文天祥说的最后一句话。

专转本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

专转本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

专转本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专转本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12篇及答案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

目录01谢太傅怜老翁 002孔子世家赞 (2)03范式守信 (4)04守信 (5)05势利鬼吴生 (7)06吉人辞寡 (8)07张溥钞书 (9)08陈恪勤市米 (9)09甘戊渡河 (10)10李生论善学者 (11)11牧竖戏狼 (13)12狼子野心 (15)01谢太傅怜老翁谢奕作剡令(1),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2)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3)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4)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5)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1)剡令:剡县县令。

(2)醇酒:味道醇厚的酒。

(3)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

(4)膝边:膝上。

(5)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谢以醇酒罚之.______________ (2)乃至..过醉______________ (3)著.青布绔______________ (4)阿奴欲放去.邪______________(5)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就出自《世说新语·方正》,“方正”是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中考经典文言文阅读12篇含答案

中考经典文言文阅读12篇含答案

石崇厕【原文】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①,无不毕备。

又与新衣着②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

王大将军往③,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

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

”(选自《世说新语·汰侈》)【注释】①甲煎粉:唇膏类化妆品。

沉香汁:用沉香木制成的香水。

属:类。

②着(zhuó):穿。

③王大将军:王敦。

④作贼:指造反。

【解词】①置甲煎粉、沈香之属()②无不毕备()③神色傲然()④此客必能作贼()【答案】①置甲煎粉、沈香之属(放置)②无不毕备(全,都)③神色傲然(傲慢的样子)④此客必能作贼(一定)【上期译文】石崇家的厕所里常有十多个婢女列队侍奉客人,都穿着华丽的衣饰。

厕所里放置了甲煎粉、沉香汁之类的东西,非常齐备。

还给客人穿上新衣服才让出来,客人们大多害羞不去上厕所。

王大将军去厕所,脱下旧衣服,穿上新衣服,神色傲慢。

婢女们互相议论说:“这个客人一定会造反谋逆。

”王导愧不救伯仁【原文】王大将军起事①,丞相兄弟诣阙谢②。

周侯深忧诸王③,始入,甚有忧色。

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④周直过不应。

既入,苦相存救。

既释,周大说,饮酒。

既释,周大说,饮酒。

及出,诸王故在门。

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大将军至石头⑤,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

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

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

逮周侯被害⑥,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

幽冥中负此人!”(选自《世说新语·尤悔》)【注释】①王大将军:王敦。

起事:指王敦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以讨伐刘隗为名,从武昌起兵攻建康。

②丞相:王导。

诣:到……去。

阙(què):朝廷。

谢:谢罪。

③周侯:周觊,字伯仁。

深忧诸王:王敦是王导的堂兄。

王敦起兵后,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全部杀掉,所以周侯深忧诸王。

④百口:指全家人的性命。

⑤石头:石头城。

⑥逮:到。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姓名:一.乐羊子妻(节选)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①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②。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③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注释】①还:回到家里。

②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③捐:丢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得遗金一饼得:(2)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污: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表现了羊子. 的特点。

4、这个故事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大脖子病人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其:那里的。

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④异:奇怪。

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1.解释:①其:②辄:;③异④然:2.翻译: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高三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答案译文

高三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答案译文

高三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答案译文高三语文的文言文阅读是考试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加强文言文阅读的练习是备考的关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语文文言文强化题及答案,供同学们提高练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原文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突欲七世孙也。

父聿鲁,早亡。

聿鲁之族兄兴平军节度使德元无子,以履为后。

及长,博学多艺,善属文。

初举进士,恶搜检烦琐,去之。

荫补为承奉班祗侯、国史院书写。

世宗方兴儒术,诏译经史,擢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

一日,世宗召问曰:“朕比读《贞观政要》,见魏征嘉谋忠节,良可称叹。

近世何故无如征者?”履曰:“忠嘉之士,何代无之,但上之人用与不用耳。

”世宗曰:“卿不见刘仲诲、张汝霖耶,朕超用二人者,以尝居谏职,屡有忠言故也。

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

”二十六年,进礼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表进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曰:“臣窃观近世,皆以兵刑财赋为急,而光独以此进其君。

有天下者,取其辞施诸宇内,则元元受赐。

”俄以疾,乞补外,遂授蓟州刺史。

无几,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

明年,擢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

世宗崩,遗诏移梓宫寿安宫。

章宗诏百官议,皆谓当1/ 3如遗诏。

履独曰:“非礼也。

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其可使万国之臣朝大行于离宫乎?”上曰:“朕日夜思之,舍正殿而奠于别宫,情有所不忍,且于礼未安。

”遂殡于大安殿。

二十九年七月,拜参知政事,提控刊修《辽史》。

明昌二年六月,薨,年六十一。

谥曰文献。

初,德元未有子,以履为后,既而生子震,德元殁,尽推家赀与之。

其自礼部兼直学士为执政,乃举前代光院故事,以钱五十万送学士院,学者荣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B.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C.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D.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2/ 3下幸甚/3/ 3。

六年级文言文强化训练(附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强化训练(附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强化训练姓名:得分:【课前检测】(一)画鬼最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

” 齐王曰:“孰最易者?”客曰:“鬼魅①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②罄于前③,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注释】①鬼魅:鬼怪。

②旦暮:早晚。

③罄于前:出现在眼前。

1.解释加点字词:①客有为齐王画.者()②孰.最难者()③人所知.也()④不可类.之()⑤故.难()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①画,孰最难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两虎相斗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③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庄子: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勇士。

②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③须:等待。

1.解释加点字词:①止.之()②方且..食牛()()③从.伤而刺之()④以为然...()()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①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想到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强化训练五柳先生传一、基础知识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造.饮辄尽 _______________ (2) 兹若人之俦.乎(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既.醉而退(5) 欣然..忘食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内容理解: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送东阳马生序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未尝稍降辞色..( )( ) (2)援.疑质.理( ) ()(3)右备容臭.( ) (4)执经叩.问()( 5)四支.僵劲不能动() (6)同舍生皆被.绮绣()2.翻译下列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内容理解:1.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3.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醉翁亭记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蔚然..临于泉上()..而深秀()翼然伛偻..提携()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树林阴翳.()2.翻译下列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内容理解:1.文章的第三段为我们描写了几副画面?2.作者写滁人游有何目的?3..作者写太守宴,为何写宴饮之乐,不直接入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4.文曰“太守醉”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5.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6.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

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7.分析“醉”与“乐”的关系。

8.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马说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一食或.尽粟一石()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通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 _ 含义:_________ _③其真无马邪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 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二.内容理解:1、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分别喻指什么?“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食马者”喻指2、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陈涉世家一、基础知识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发闾左適.戍渔阳皆次.当行度.已失期扶苏以数.谏故为天下唱.置人所罾.鱼腹中固以.怪之矣夜篝.火尉果笞.广比.至陈被.坚执锐.2 .解释下列句子.(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内容理解。

1.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胜,吴广对形势做了什么样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前做了哪些舆论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做的准备来看,你觉得他们能取得“举大计”的胜利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发动起义的步骤是怎样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雎不辱使命一、基础知识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大王加惠..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岂直.五百里哉以头抢.地尔秦王怫.然.怒仓.鹰击于殿上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2 .解释下列句子.(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内容理解。

1划出文中秦王对唐雎态度变化的句子,并简析他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历史上,像唐雎这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有着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还有很多,试举一例,加以简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隆中对一、基础知识(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二.内容理解。

1.第2段写徐庶向先主推荐诸葛亮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看出诸葛亮和刘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4.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出师表一、基础知识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中道崩殂..存亡之秋.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失义.陟罚臧否..志士之气引喻论其刑.赏平明之理.察纳雅言..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裨补阙漏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 .解释下列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内容理解。

⒈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在出师前对朝廷内政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叙写自己21年来的情况,历数了先帝对自己的哪些殊遇?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13次提到先帝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输一.解释加点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