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训练 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试题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试题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篇巩固探究一、学业水平引导读图1和图2,完成第1~2题。

1.湿地的功能主要是( )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2.关于造成两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跨流域调水造成图1所示湖泊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图2所示湖泊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图1所示湖泊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图2所示湖泊面积缩小解析:第1题,防风固沙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第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图1位于气候干旱的中亚地区,图2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图1所示湖泊面积缩小是由于引水灌溉导致的入湖水量减小;图2所示湖泊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萎缩。

答案:1.C 2.D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 )A.防风固沙B.维持生物多样性C.调蓄洪水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4.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A.建立保护区B.实施退田还湖C.排水开垦D.发展滩涂养殖解析:第3题,沿海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维持了生物多样性。

第4题,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沿海湿地;实施退田还湖是保护湖泊不是沿海滩涂;排水开垦只会破坏湿地;发展滩涂养殖会破坏湿地。

答案:3.B 4.A西藏和黑龙江省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完成第5~6题。

年份1990年1995年2000年省(区)黑龙江省22.13 20.97 17.67西藏24.17 25.55 26.755.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6.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龙江省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省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析:第5题,黑龙江省地处纬度较高的地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

师说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习题: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含答案

师说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习题: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含答案

2.2 课时作业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

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非湿地为()A.①B.②C.③D.④【解析】湿地仅仅包括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所以③不属于湿地。

【答案】 C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对湿地的利用应该不改变其功能。

【答案】 B3.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A.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C.美化环境D.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解析】湿地和森林都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但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只有湿地才有此功能。

【答案】 D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回答4~5题。

4.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解析】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低、气候适宜,适宜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答案】 A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总体而言,该地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 C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下图)。

材料二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2同步练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2同步练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练习
1.下列土地类型中属于湿地的是
①湖泊②麦田③沙漠④沼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过去洞庭湖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②周边地区灌溉用水过量③人工围垦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读图“洞庭湖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 ,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2)A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原因:________;人为原因:________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________。

4.读图“黄河三角洲1956一1996年4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回答
(1)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水域面积有什么明显变化?为什么? ________。

其主要原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未利用土地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对现有未利用土地应如何开发利用?
________。

主要原因是
(3)1991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主要是________。

2022高中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湘教版必修3

2022高中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湘教版必修3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对于湿地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湿地是水位常常靠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湿地的共同特色是地表常年有水或常常有水C.湿地宽泛散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种类多样D.我国的湿地仅散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域答案: D以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2~4 题。

2.甲湖是 ________,乙湖是 ________。

A.洞庭湖太湖 B .太湖巢湖C.鄱阳湖太湖D.巢湖洞庭湖分析:选A。

联合图中信息及湖泊形状可判断: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

3.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初减小了近一半,后来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 .致使湖滨土地沙化C.对湘江调理能力减弱 D .对长江调理能力减弱分析:选D。

洞庭湖对位于其下游的长江水位能起到调理作用。

4.依据乙湖泊周边地域生活、生产的特色,应主要防备湖水A.富营养化B.毒素增添C.酸度增添D.碱度增添分析:选 A。

太湖流域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治理过程中以防备湖水富营养化为主。

2022 年福建漳州一中质检对照遥感图像发现,最近几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添幅度减小。

读以下图回答5~7 题。

5.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泥沙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D.渤海海底泥沙分析:选B。

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6.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A.耕地面积减少B.地下水位降落C.黄河三角洲海岸退后加剧D.土地盐碱化面积增添幅度上涨分析:选 C。

湿地增幅减小,耕地面积未减小,而是湿地增添幅度比本来减小;地下水位不受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幅降落,而三角洲受海浪侵害退后幅度加大。

7.最近几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添幅度减慢的原由不.可能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获得收效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C.黄河中上游防备林发挥作用D.渤海风波强度增添分析:选 D。

黄河三角洲新增土地增幅减小不是因渤海风波加强造成的,而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底工程所发挥的作用,防备林也起了必定作用。

高中地理第二章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时间:25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沼泽②耕地③河流④海岸带⑤森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 D.②④⑤解析:根据湿地概念可知,耕地和森林不属于湿地。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B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湿地的功能或用途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

它可以通过调节径流等来达到调蓄洪水、改善气候的目的。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3~4题。

3.湿地的功能主要是( C )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4.关于造成两湖泊面积都在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甲湖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湖泊形状可判断,甲湖为咸海,乙湖为洞庭湖。

第3题,两湖泊同属于湿地,在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风固沙一般属于防护林的生态功能。

第4题,甲湖泊地处干旱地区,由于人们过度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泊萎缩;乙湖泊周围人口稠密,人类的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使湖泊面积减小。

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高温热浪的炙烤让原本绿意盎然的大地燥热不堪,大面积龟裂的河床上满眼充斥着搁浅的船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材料中“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的原因是( D )A.围湖造田 B.森林破坏C.兴修水利 D.气候干旱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是气候干旱降水少加上高温影响导致的“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

6.湿地面积的减小,所减小或丧失的功能有( A )A.涵养水源、调节气候B.提供商品粮C.吸收太阳紫外线D.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解析:只有A项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是湿地所具有的功能,其余选项均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高中地理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C.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解析: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关于我国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我国湿地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B.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没有湿地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而没有湿地D.华北平原因蒸发旺盛而没有湿地解析: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分布。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从湿地类型划分来看,黄河三角洲湿地属于( C )A.沼泽湿地B.湖泊湿地C.河口湿地D.海岸滩涂解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河口湿地。

4.该湿地成为最年轻湿地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D )A.开发晚B.发现晚C.黄河形成晚D.黄河改道解析:黄河的频繁改道,形成了现在的入海口湿地,因此形成最晚。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 )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解析: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

6.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C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④⑥ D.④⑤⑥解析: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

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课时)一、基于学情与课标的教学目标设计1.利用地图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2.通过资料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三、教学策略和手段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2. 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五、核心板书一、湿地含义及价值1、湿地的定义2、湿地的分类3、湿地的特点4、湿地的分布5、我国的湿地资源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湿地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其中像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所以被称为地球之“肺”,水域有净化污染,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湿润空气的作用。

今天我们学习地球之“肾”——湿地。

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责任,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地球之肾,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那么什么是湿地,湿地还有哪些功能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讲述新课一、湿地含义及价值(多媒体展示各种湿地图片,学生思考)思考1. 什么是湿地?2. 湿地有哪些种类?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湿地的分类(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湖泊、河流、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区等;(2)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

强调:湿地属于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

[出示课堂练习题]练习1:下列属于湿地的是:()A、太平洋B、青藏高原上的冰川C、青海湖D、河流E、沼泽F、三峡水库G海南岛红树林H水稻田二、我国湿地的分布:(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湿地分布示意图)思考:我国湿地分布有什么特点?(1)总量______,类型多样______(2)湿地分布____,地区差异显著,空间分布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习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习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习题读某地区图,达成1~3题。

1.对于图中河流特色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补给方式以冰川融水为主B.河流有凌汛现象C.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D.含沙量小于黄河2.以下说法与图中沼泽的形成原由不符合的是( )A.地势较高,排水不畅B.处于峡谷地区,地势低洼,易积水C.气温较低,蒸发较弱D.有永远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3.对于图示地区地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以山地为主 B.以河谷为主C.以高地为主 D.以丘陵为主分析:第1题,该河流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补给方式以雨水和积雪融水为主。

第2题,依据图中河流的地点和等高线数值能够看出,图示地区河流流经谷地,地势低洼,简单积水;图示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所以蒸发轻微,且有永远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

第 3题,图中河流双侧等高线数值相等且向两边渐渐增添,由此可判断是河谷地貌。

答案:1.A 2.A 3.B读下边甲、乙两图,回答4~5题。

1/94.湿地的功能主假如()①供给水资源②调理天气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5.对于造成甲、乙两图所示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原由,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跨流域调水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减小B.四周大面积引水浇灌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减小C.荒漠并吞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减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减小分析:第4题,防风固沙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第5题,依据经纬度判断甲位于天气干旱的中亚地区,乙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甲图所示湖泊面积减小是因为引水浇灌致使的入湖水量减小;乙图所示湖泊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萎缩。

答案:4.C5.D6.图甲是20世纪80年月洞庭湖表示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达成以下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向是__________,主要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课件(湘教版必修3)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课件(湘教版必修3)

A
)
【解析】因为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所 以我们必须保护湿地。B、D两项都是破坏湿地,C项使生物多 样性减少,所以选A。
返回目录
*对应训练* C ) 关于洞庭湖萎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对洞庭湖湿地的围垦 ②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 ③洞庭湖流域降水减少 ④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综合效益 带来更多的_______ 提供更好的_______ 生存环境 湖 退田还____ 退耕还____ 林 、还____ 草 防止水____ 污染 保护野生_____ 动植物
返回目录
学点一
“地球之肾”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概念和特点 湿地是指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淡水或半咸水水体,天 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还包 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换句话说,湿地不仅包括 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 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概括 地说,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湿地美称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为各地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 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
(2)湿地的经济效益 生产功能: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是一种宝贵的土 地资源,不仅能产出粮食,还能产出药材、鱼虾、莲藕、 菱角、芦苇、速生杨树等,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旅游功能:湿地类型多样,珍禽异兽种类繁多,自然 景观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如西湖风光、 青海湖鸟岛等。 航运功能:湿地中的河流、湖泊等还具有重要的航运 价值。
根据湿地的形 成、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 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鱼塘、人 工河、人工湖等

湘教版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共17页)

湘教版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共17页)

1.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 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赞成。因为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周围地区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形成降雨, 从而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 2.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水热丰富 (2)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河湖:河湖密布,水产养殖发达。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沼泽
滩 涂
河流
稻田
湖 泊
水库
湿地 资源 的开 发与 保护 以洞 庭湖 区为 例
一、湿地的概述
1.概念 2.分类及特点 3.湿地的分布 4.湿地的成因
框架
1.湿地的作用 二、地球之肾 2.洞庭湖湿地的价值 三、湿地资源问题
1.利用中的问题 2.洞庭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3.湿地缩减的原因
3.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围湖造田对湖区有什么影响? 展 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有利影响: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对湖区的社会经济 发展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 不利影响: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湖区 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4.农民不种田而去养鱼,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好不好?除此方法外,你认为 还可以采用哪些移民生产安置方式? 退田还湖,退田还塘 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 既保护了湿地的环境效益,又使居民有稳定收入 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 利用当地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水产加工业

1.分析变化时间长短

长期变化(1万年以来)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化,蒸发增强造成的 十几年、几十年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 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2.湖泊所在地区 短期外流湖萎缩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 湖泊面积增大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泥沙淤积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 短期内干旱区内流湖萎缩,一般是人们对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 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课件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课件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

“鸟类的乐园”
调蓄洪水 减轻旱涝
丰水期:长江水 枯水期:湖泊水
湖泊,湖泊蓄洪 长江,湖泊放水
湿地 价值
提供丰 富农副
产品
旅游 观光
供水
航运
维持生 物多样

调蓄 洪水
调节 气候
美化环境, 净化水中 污染物质
历史与 文化
美学
教育
科研
湿地的问题
• (1)湿地问题(不合理的开发)
数量减少
质量下降
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
(二)、“地球之肾”——湿地价值
湿地的作用 产出粮食、药材、 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湿地的美称
“资源的宝库”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 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地球之肾”
(一)湿地概况
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特点: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
2.湿地的类型及特点:
沼泽、滩涂、河流、 天然
湖泊、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浅海区
湿地
湿地 类型
人工湿 水库、稻田、鱼塘 地 、人工河、人工湖
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变
洞庭湖面积缩小
(数量减少)

大;②常年累月的泥 沙淤积。
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围湖造田、流域
问 湖泊水体污染严重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训练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训练 湘教版必修3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28分)1.世界原始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 )A.非洲、亚洲、大洋洲B.南美洲、非洲、欧洲C.南、北美洲、亚洲D.北美洲、欧洲、大洋洲解析主要考查原始森林分布状况。

世界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北部。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答案C2.现存原始森林面积较大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混交林带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分布。

判断一个自然带是否是原始森林,主要看:①自然条件是否恶劣;②开发历史长短等方面。

中纬度地带气候温暖湿润,人类开发历史悠久,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只有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的赤道热带雨林与亚寒带地区,保存下了原始森林。

答案B如图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4.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4.解析由图看出,该过程吸收CO2,放出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能起到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答案 3.D 4.D2012年3月12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要在中心城区周边建20万亩城市森林,给市民营造一个林水相依、绿道纵横、森林环绕的生态环境。

据此回答5~6题。

5.城市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C.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减少温室效应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解析森林会产生巨大的效益,但该题主要谈到的是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结合选项的设置可得出答案。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教案湘教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2-7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活动方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情况怎样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1.湿地的概念和特点活动1:看课本思考,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湿地有哪些共同特点?准备好后抢答。

2.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活动2:读教材图2-7,分析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思考后写出结论。

二、湿地的价值——"地球之肾"活动3:阅读教材42-43页,分析总结湿地的价值。

活动4:请同学们读43页"活动"材料,然后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第二课时活动5: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思考后分组讨论活动6(1)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产生哪些危害?采取了哪些治理对(3)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

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式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

(4)读图 2-10 、 2-11 ,说出其含义,并针对这些现象谈一谈你的看法。

高中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精编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精编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下列关于我国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湖泊具有调蓄洪峰的作用B.湿地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D.停止围垦三江平原是因为湿地的肥力不高,发展农业的潜力不大2011年10月14日新华社电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上传出消息显示,我国新增4块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总数已达41块。

2005年我国新增9块国际重要湿地中有4块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鹅。

读图文材料,完成2~3题。

2.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下列不合理的行为是()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粮食问题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4~6题。

4.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5.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6.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读我国林区、非林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分布,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2.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3.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一、湿地概述1.定义:指水位经常①__________或为②________覆盖的土地。

2.类型⎩⎪⎨⎪⎧ 天然湿地:③ 、滩涂、④ 、湖泊、低 潮时水深不超过⑤ 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⑥ 等3.特点:地表⑦______或⑧______有水,属于⑨______________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⑩________________、从⑪________________、从⑫______________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二、“地球之肾”1.湿地的生态价值提供水资源、⑬____________、⑭____________、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⑮__________________等。

2.湿地的别称“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等。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⑯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⑰____________、航运和⑱____________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⑲____________。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⑳________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21______________得不到有效发挥,○22______________的能力明显降低。

四、保护湿地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居民的○23______环境和区域的○24____________。

2.保护湿地的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25______效益,提供更好的○26______环境。

3.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27__________、退田还湖、○28__________、以工代赈、○29______________、加固干堤、○30__________等。

高中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湘教版必修3

一二
2.湿地(shī dì)的保护措施 保护湿地(shī dì)的措施有: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 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shī dì)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shī dì)的意识。 如洞庭湖湿地(shī dì)经过生态移民,湿地(shī dì)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洞庭 湖“变”大的措施和“变”大带来的效益如下图所示。
(3)针对湿地存在的问题,应对症下药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提示: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防治水污染;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第十六页,共28页。
问题(wèntí) 导学
当堂(dānɡ tánɡ)检测
迁移与应用
一二
例2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
一二
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保护措施
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
人为两方面分析。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chángqī)积累会自
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
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
第四页,共28页。
目标(mùbiāo) 导航
预习(yùxí)导 引
一二 三四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fēngfù)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价值:
第五页,共28页。
目标
(mùbiāo) 导航
预习(yùxí)导 引
一二三四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28分)1.世界原始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 )A.非洲、亚洲、大洋洲B.南美洲、非洲、欧洲C.南、北美洲、亚洲D.北美洲、欧洲、大洋洲解析主要考查原始森林分布状况。

世界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北部。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答案C2.现存原始森林面积较大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混交林带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分布。

判断一个自然带是否是原始森林,主要看:①自然条件是否恶劣;②开发历史长短等方面。

中纬度地带气候温暖湿润,人类开发历史悠久,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只有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的赤道热带雨林与亚寒带地区,保存下了原始森林。

答案B如图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4.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4.解析由图看出,该过程吸收CO2,放出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能起到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答案 3.D 4.D2012年3月12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要在中心城区周边建20万亩城市森林,给市民营造一个林水相依、绿道纵横、森林环绕的生态环境。

据此回答5~6题。

5.城市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C.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减少温室效应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解析森林会产生巨大的效益,但该题主要谈到的是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结合选项的设置可得出答案。

答案D6.下列不属于城市中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的是( )A.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B.提神醒脑、减少事故C.降噪隔音、减轻污染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解析道路绿化带既可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划分车道,又可以改变大气成分和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7.2012年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12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保护地球之肺”。

下列能体现保护森林的是( )①维持或增加森林覆盖面积②加强森林的开发利用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加强森林的开发利用会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不属于保护森林的行为。

答案A8.下图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示意图,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丙乙甲丁C.乙丙甲丁D.丁甲丙乙解析图中显示的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发展过程,具体过程是选择一片草木茂盛的地区,砍伐森林、焚烧,清理出土地,种植农作物,当土壤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

结合选项设置可得出答案。

答案D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地表植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9~10题。

9.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解答本题应提取题干中“相同降雨强度下”的信息,然后选择任意一栏做泥沙量的比较。

如从泥沙量来看,选择第一栏比较:混交林地(0.1)<荒草地(4.7)<油松幼林地(18)<坡耕地(41.3)。

答案D10.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从不同植被覆盖下对水土的保持能力来看,混交林地、荒草地的水土保持能力较强,这也是当地的植被类型生态效益比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要好得多的原因。

坡耕地的泥沙含量最大,所以开垦坡地不利于改善当地生态。

森林树种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植被生态平衡的保持,不容易发生病虫害。

当地气候较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所以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如退耕还草。

答案B下图表示我国江南某林场,其树木砍伐后在地面留下的一截树桩,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左作长途飞行。

据此回答11~12题。

11.此时正值北半球( )A.夏季B.秋季C.春季D.冬季解析由树桩年轮可知,大雁向北飞,故为北半球春季。

答案C12.该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沙尘暴频发季节B.美国农民正收割小麦C.地中海地区高温多雨D.北京寒梅绽放解析美国收割小麦应在夏初;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京寒梅绽放在冬季。

答案A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A.极密B.密C.中密D.稀疏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

答案C14.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解析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答案A二、综合题(22分)15.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________和________。

(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________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________。

(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________作用增加,导致________。

没有了树木,________逐渐减少,树林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________等严重问题。

解析第(1)题,图的右侧表示雨林未被破坏的情况,植被与土壤之间维持着正常的物质循环,森林起到明显的环境效益。

第(2)题,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来源于岩石风化、雨水、枯枝落叶分解,根据题意是枯枝落叶的分解。

第(3)题,图的左侧表示雨林被砍伐后,森林的生态作用尽失,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也被破坏,从而出现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暴雨冲刷烈日曝晒(2)枯枝落叶不断更新(3)淋洗土壤贫瘠枯枝落叶物种灭绝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口稀少。

(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除了与开发历史晚、自然条件恶劣有关外,还与区域的发展阶段有关。

(3)造成亚马孙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带来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则有四点。

答案(1)巴西北部为繁茂湿热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不适合人类居住。

(2)亚马孙河流域周围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均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其中的印第安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3)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增多。

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建城镇;开辟大型农牧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