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备课应做到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和备课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和备课基本要求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
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
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
“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
宏观备课有方向性、计划性、超前性,是微观备课的指南。
而微观备课是对每一课时,从知识到方法的逐一设计,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
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一)常年备课也就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他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观察,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
这就是说的常年备课。
(二)学期备课学期备课是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学期备课可粗一些。
学期备课后可编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三)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备课,单元备课拟出单元的教学计划.(四)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
(五)课前复案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
(六)课后备课这是教者课后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写教学后记。
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
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
所以课时备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全单元和全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的好与坏。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课时备课呢?我们知道,每次教师要较好地完成课时备课,总要经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如何备课一、什么是新课程理念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教材的深刻内涵。
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实践,经过批判与反思就会“学会教学”,就会不断发展,懂得教学,逐步成为“教学家”。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教师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新课程促使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二、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三、如何备课?第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第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吸纳备课信息要领——厚积而薄发。
教师备课首先要广泛搜集吸纳各方面的备课信息,具体操作要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五备)。
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
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把教材处理变得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系统化是我们每个教师钻研和努力的方向。
如吴效锋博士对教材处理提出了二十字方针:“深入浅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系统条理,融会贯通。
”(一)弄清《课程标准》精神。
(二)弄清教材体系。
(三)弄清教学重点、难点。
(四)弄清教材特点、疑点。
(五)弄清教材出处。
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
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
(一)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二)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
(三)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四)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
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备课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那么,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首先,备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其次,备课的基本内容还包括确定教学内容。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这包括确定要讲解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点,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广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三,备课的基本内容还包括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手段。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备课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准备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好各种教学手段,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实验器材、教学模型、教学多媒体等。
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环境,确保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准备教学手段。
只有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内容和要求,教师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备课基本内容和要求
新课程备课基本内容和要求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前期准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以下几方面:一、研读课标。
反复研读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解读》等相关的教学指导意见,从宏观、整体把握本学科课程的性质、地位、目标以及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教学建议等。
二、钻研教材。
通读教材并独立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本学期(学年)的教学内容,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好知识的整体结构、主要线索及纵横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体例、编者意图、知识体系、逻辑结构,把握好教材重点、难点、训练点。
三、熟悉学生。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已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分析和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四、发掘资源。
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和开发现有的教参,图书、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仪器设备,实践基地,共建单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生活周围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厂矿企业、社区、农村、部队等教学资源,尤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光碟等提供的影像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准备。
五、选择适当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法和学法。
选择教法应落实教学目标,贯彻教学原则,同时也应注意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物质条件。
选择学法应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并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征、实际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做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六、制订教学计划。
在做好上述准备的基础上,按校历拟定的学期教学时间,制订本学科学期(学年、学段)教学计划。
在教学计划中除必须体现上述各项内容外,还包括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评价方案、和扶优帮困活动安排等内容,要作出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
小学教师备课要求与管理细则范文
小学教师备课要求与管理细则范文一、备课要求1.明确备课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备课的目标和意义。
备课的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2.充分了解教材: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确保对所教授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编。
3.确定教学重点: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的重点,即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的核心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更好地掌握知识。
4.合理安排教学时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时长。
不要过分压缩时间,也不要过度延长时间。
5.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备课管理细则1.建立备课计划: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建立备课计划,明确备课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
确保备课的有序进行。
2.建立备课团队: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组成备课团队,共同研究备课内容和方法。
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益。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育资源,包括教育视频、电子教案等。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4.不断反思和改进:备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要时刻反思备课的质量和效果,并进行改进。
在每次备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下次备课时改进。
5.与家长沟通配合:备课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配合。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备课。
三、备课细则范例1.备课目标:本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寒假的安全知识,提醒他们在寒假期间要注意安全。
2.教材准备: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了解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寒假期间的安全知识,包括避免交通事故、防止意外伤害等。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刘敬中新课程指导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一、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
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
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的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教师“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开割的两个部分。
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经验。
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
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
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事利导。
二、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原理在备课中只有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
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有学生个体的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备课
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备课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备课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自己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
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
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
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
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
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
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
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摸清底子小学语文教师每当接手一批学生时都应从不同渠道,以最短的时间,全盘掌握学生的情况。
只有明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对本学科的兴趣程度、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才可能从容面对全班学生。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道德水平的不同,才能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
只有结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个人教学习惯、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人修改后的课堂教学,才能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下按照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不同深度的课堂活动,以求得各类学生在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促使优等生更加聚精会神,积极思维,后进生在心理上也会感到教师也在时时注意和关心他们,以增强他们赶上全班整体水平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吃透教材吃透教材不仅是对某一篇课文或某课时教学内容的熟悉和理解,更现实的理解,应是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
首先,我们要精读课程标准,找准各时段的学科总体教学目标。
其次,要纵观整册教材,了解全学期的教学内容,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制定自己的教学预期目标。
再次,要全面掌握学校已有的能为本教材教学提供参考的资源,初步确定教学思路和方法。
四、编写教案这里所说的编写教案,绝非抄写教案。
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准备的过程,需要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
只有深入理解了课程,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需要注重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总之,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认真对待。
通过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课程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并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呢?首先要走出备课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备课变成教案的“克隆”有的老师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
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写了一些细节和过程,整体基本没有变化。
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误区二:备课走上了“形式主义”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如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
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
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
误区三: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网上的一则报道让人忍俊不禁: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
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
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
这般“偷工减料”,这般“投机取巧”,备课“大船”岂不会“搁浅”?误区四: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有些教师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
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的成分,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科学处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备课的几点建议
质, 分析教材的重点 、 难点 。( 2 ) 分析教材中插 图、 表格 、 辅 助资料 、
音注 的作用 , 明确在教学中怎样运用这些辅助材料 , 把抽象的知识 原理外化 , 帮助学生突破重点 , 分散难点。( 3 ) 钻研 习题 。 教师对教
教学 内容 , 更适合学生接受 。
三、 课上实践 。 课后反思 。 积 累 经 验
备课只是一种预设。再好 的备课在课堂实践过程 中都会 出现
偏差 , 因为课堂的主体是活生生 的学 生 , 一些生 成问题 , 往往 是我 材中例题 、 练习题 的作用及难易程度要认清 , 怎样运用这些例题来 们 在 备 课 时 预想 不 到 的 。 一 些 方 法 的运 用 , 有 时也 不 会 达 到 预 期 效
教, 并做适 当的拓展延伸 , 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师备教材要关注以
下几 方 面 : ( 1 ) 深究课题 , 抓住 关键字词 句 , 把 握 教 材 的 中心 和 实
会收到更好 的效果 。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 } 二 , 教师要学会变通 , 不 能单调死板 , 因为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最好 的, 只有哪种方法 更适 合
2 . 把握学情 , 以学定教 教师授课是 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 。而学生又是这一活动 中的
学生在这一活动 中获 益多少 , 是评价教学 效果 的重要手段 。 教定学 ” 转变为“ 以学定教 ” 。 教学方法提倡 由原来的以讲授法为主 主体 , 教 师教案备得很细致 , 课 转 变为“ 自主学 习, 合作探究” 式教学 。教师不再是课 堂的主宰者 , 我们在 日常教学 中往往会有这样 的现象 : 而是课 堂的主导者 、 学习者 、 参与者 、 组织者 。 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获 进行得也很精彩 ,可通过检测式评价 ,发现学生得到的东西却很 该掌握 的点没有全部掌握 , 该提高 的能力 没有得 到提高 , 教师 取 知识 的同时 , 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 , 更注重学生能 少 , 力和习惯 的培养 。 而这些变化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 , 作 为教师 精彩 的表演学生并不买单 。究其原 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 不 了解学生 , 造成课堂上曲高和寡这一现象 。所 以在备课 阶段 , 备 必须还 回到“ 备课 ” 这一点 卜。 因为备课是思想上的准备 , 而t课是 学 生是 必不 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备课 中一定要 分析好以下几点 : 行动 【 : 的落 实 , 思想决定 着行动 。所以备课 的优劣 , 直接 影响着 ( 1 )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 ; ( 2 ) 学生兴趣 、 爱好 、 学习态度 ; 课 堂教学质量 和效果 , 它起 到“ 牵一发而 动全身 ” 的作用 。那 么 , ( 3 ) 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差异 ; ( 4 ) 学生可能产生的困惑和障碍 。 把 以 我们应该怎样去落实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 呢?我想应该做到 以下 上 四点弄清 , 教师 在创设情 境中 、 组织 活动中 、 设置 问题 中就有 了 几点。 依据 , 才 能使课堂教学与学生 的兴趣 、 需要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调 课 前 精 心 准 备 动学生 的主观能动 眭, 学生就会充满潋 睛参与到课堂中来 , 主动获 1 . 尊重文本 , 深研课标 , 吃透教材 取 知识 , 提 高 能力 。
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要求发表时间:2018-06-12T16:12:54.51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2期作者:伍献春[导读]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注意在学生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这包含四种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2-0051-01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注意在学生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这包含四种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这些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全面贯彻才能得以落实。
而教师备课的环节又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最重要的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科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与课程标准对话。
首先准确把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教育教学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将课标精神内化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实现与课标在对话基础上的超越。
二、与课程资源对话。
1、比较与精选。
取舍近态课程资源,创建课程资源库,处理好教师教学用书、课外读物、习题作业等近态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选择并准备所需要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课件等。
小学教师备课常规要求
小学教师备课常规要求良辅小学教师备课常规要求一、教师要认真备课,不备课或备课不充分则不得上课。
二、备课包括查阅资料、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同学、教学具准备、撰写教案等。
三、教研组长负责搞好集体备课,拟定单元教学计划。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钻研,结合实际,灵活选择教法。
四、要超前一周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
如发现不备课就上课的行为,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
五、连续任教学科5年以上的教师可以创造性地采纳卡片式、书头式、旧案新备式等,5年以内教龄的教师必须备详案,40岁以上的兼课教师可写简案。
六、课时备课要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渗透落实三维目标,体现革新性与发展性。
2、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备课时心中要有同学,把握最正确的教学契机。
3、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关键点。
4、教学方法要讲究技巧,体现巧、妙、活、新。
5、精心制定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思路要清楚,方案应有用,过程不能太简单。
6、板书制定要简明扼要,形式灵活,有针对性。
[管理文库 .glwK8 ]篇2:市中小学备课常规市中小学备课常规一、新老教师都一定要先备课,后上课,常备常新,并至少有一周的提前量。
二、备课要掌握和钻研教材、了解和分析同学、合计和研究制定教法、指导学法。
备课过程包括阅读钻研教材、教学参照资料,安排教学计划,按课时写好教案,准备实验、实习、作业等。
教师应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统一教学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要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备课笔记〕。
教案大体包括课题、课型、目标、过程和作业五部分,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适当分散和处理难点,确定运用的教学手段〔挂图、实验、电化教学等〕,制定好板书。
四、教师平常要大量占有资料,收集学科相关信息,日积月累,不断充实,从丰富的资料信息中提炼精华,为备课所用,让同学得益。
五、教师应及时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得失,写好教学后记。
六、每学期教务室应对教师备课笔记进行两次以上检查,并作出评估记载。
新课程下备课六备:脑中有纲、胸中有标
新课程下备课“六备”:脑中有“纲”胸中有“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笔者认为备课应做到“六备”。
一是脑中有“纲”。
这个“纲”指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因为它是课改的纲领性文件,新课程的功能、内容、结构、方式、评价和管理的“六个改变”,我们必须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胸中有“标”。
这个“标”指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某一学科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它是编写教材的依据、进行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年末督导评估的依据。
其中学习水平目标写得非常清楚,备课时必须清楚。
三是腹中有“书”。
这个“书”是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师生对话的基础,对教材要学会加、减、乘、除,“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师要有专业底气,对教材做到“懂、透、化”,也就是说教师要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做到融会贯通,使教材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
四是目中有“人”。
这个“人”指是学生,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防止“尖子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老师费力不讨好”的被动局面。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群体个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要考虑到。
就语文学科来讲,每一个学生的书写习惯、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语言习惯、储备习惯都是迥然不同的,教师备课时必须了如指掌,然后因材施教。
五是心中有“法”。
这个“法”指的是方法,“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尽管“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在备课时,既考虑到怎么教,也考虑到怎么学。
教法固然重要,但学法更重要,法国著名文学家拉辛说过:“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愿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
比如,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遵循的原则是“信、达、雅”,然后把“单音词变复音词”的三种方法告诉学生,学生学习古文就不再难了。
六是手中有“技”。
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
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
备课的三个必做方面工作包括:
1. 确定教学目标:在备课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与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学生的需求以及课程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2. 设计教学活动:备课时,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促使学生参与和探索学习。
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案例分析等。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并安排好时间和资源,以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发展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
3. 准备教学资源:备课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教具等。
这些资源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相匹配,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来选择和制作教学资源,确保它们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需要预先检查和准备好所需的技术设备,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在新课标下,有效备课是教师提供高质量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在新课标下进行有效备课:1,熟悉课程标准:仔细阅读并理解与所教课程相关的标准
要求。
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念,帮助您进行有效备课和教学。
2.设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教学目标应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与学生进行实际课堂互动。
3.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适合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学计划。
详细规划教学步骤和所需教学资源。
4.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讲解、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5.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确保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
6.教学评估和反馈: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提供及时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备课和教学过程。
7.不断专业发展:持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关
注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最新发展。
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以上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在新课标下进行有效备课。
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六年级上册数学新课标备课
六年级上册数学新课标备课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新课标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对六年级数学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2. 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确保教学内容既全面又具有针对性,能够覆盖所有必要的知识点。
3.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际操作、数学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注重数学思维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
5. 强化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6. 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7. 评价与反馈: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8.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有效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9.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0. 持续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上述备课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备课小学英语新课标要求
备课小学英语新课标要求
备课小学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2. 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注重语言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融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3.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交际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
6. 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7. 学生差异: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8.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9.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10. 课程整合:尝试将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课前备课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课前备课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的课前备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需求。
研读课程标准:首先,教师应全面、深入地研读数学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这有助于教师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备课工作提供方向。
分析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
包括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了解学生情况: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风格、兴趣等进行了解。
这有助于教师确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制定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探究、练习等。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准备教学材料: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如教材、课件、教具、习题等。
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预测教学难点和应对策略:教师应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并提前思考应对策略。
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从容应对。
进行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次课的优点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备课应做到“六备”
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笔者认为备课应做到“六备”。
一是脑中有“纲”。
这个“纲”指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因为它是课改的纲领性文件,新课程的功能、内容、结构、方式、评价和管理的“六个改变”,我们必须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胸中有“标”。
这个“标”指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某一学科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它是编写教材的依据、进行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年末督导评估的依据。
其中学习水平目标写得非常清楚,备课时必须清楚。
三是腹中有“书”。
这个“书”是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师生对话的基础,对教材要学会加、减、乘、除,“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师要有专业底气,对教材做到“懂、透、化”,也就是说教师要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做到融会贯通,使教材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
四是目中有“人”。
这个“人”指是学生,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防止“尖子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老师费力不讨好”的被动局面。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群体个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要考虑到。
就语文学科来讲,每一个学生的书写习惯、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语言习惯、储备习惯都是迥然不同的,教师备课时必须了如指掌,然后因材施教。
五是心中有“法”。
这个“法”指的是方法,“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尽管“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在备课时,既考虑到怎么教,也考虑到怎么学。
教法固然重要,但学法更重要,法国著名文学家拉辛说过:“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愿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
比如,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遵循的原则是“信、达、雅”,然后把“单音词变复音词”的三种方法告诉学生,学生学习古文就不再难了。
六是手中有“技”。
这个“技”指的是现代技术,教师对现代技术不但应达到会操作,还应会维护与修理,以防突发事件发生,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上课前,制作的课件必须演示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上示范课、公开课时,更应该注意,以防出现差错时手忙脚乱。
总之,备课时要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
一忌照抄教学参考书,二忌照搬自己和他人用过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