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4
2025新高考(九省联考新题型)语文模拟试卷4(学生版+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四)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
我们既要鼓励语言创新,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方式,重视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促进,理解流行词语无可替代的表达功能,也要高度警惕消极的玩梗文化,防范玩梗背后的传播迷思和价值取向偏差。
梗文化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质,其依赖的是将逻辑推至极致带来的荒诞,并借助于这一荒诞性去完成一次笑点的制造。
梗的诞生发展可以分为语音变异和词汇变异两大源头。
语音变异是指将各地方言或者外来语言转化成汉语中的同音字或近音字,以达到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目的。
词汇变异是指词汇的变化以某一词汇作为基础进行延伸。
梗,通过对某事或某物在不同情境的解码编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
玩梗,作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流行离不开媒介技术、符号意义、生产风格和社交隐喻的共同作用。
造梗者漫不经心地自创或者引用某些具有流行潜质的词句或场景充当梗的语料,用以表达、评论、分享,成为梗的首发角色;玩梗者受个人经历、生活经验或性格偏好的影响与造梗者的输出一拍即合,对梗进行理解、解读、定义、回应、修正、延伸和再造。
当下许多“梗”的更新速度快、包含意义多样。
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指向,“梗”的能指和所指都很丰富,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都存在着流动性。
大众在使用“网络流行梗”时,不会追求一个确定的意义,更多的是通过“梗”来确立自身的位置,获得群体认同和情感共鸣。
山西平遥县和诚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年的暑假,博物馆成了当之无愧的旅游“热点”,可博物馆里展出的“高仿品”却让不少旅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博物馆不展出真品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真品被外借,不得不拿仿品暂时;有的是因为真品品相不好,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便将品相更好的仿品拿出来展览;但更多情况下,( ),毕竟真品保护起来工序复杂,用仿品替代则方便许多。
不少游客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文物面前,忽然得知文物竟是仿造的,不免一时间。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让博物馆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一些博物馆和文物更是晋升成了“网红”,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游客赶来,却只能看到一件仿品,自然心有不甘。
当下,博物馆需要重新“定位”,把真品藏着掖着已经明显挫伤了公众学习参观的兴趣,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也会跟着大打折扣。
博物馆要收起“高冷范”,转变得生活化些、接地气些,让文化历史因为“活”而变得“火”,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填补心灰意冷陆陆续续不约而同B.补充心灰意冷络绎不绝不远万里C.填补兴味索然络绎不绝不远万里D.补充兴味索然陆陆续续不约而同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展出真品的博物馆还是出于成本考虑B.由于商业原因,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C.出于保密考虑,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D.博物馆不展出真品还是出于成本考虑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几乎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不仅学校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高考卷4语文全真模拟卷(新高考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新高考版)(解析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0·广东广州市·高三月考)材料一:李柯霓(以下简称李):邹老师,文学伦理学作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文学批评理论,对于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请问对于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以下简称邹):文学伦理学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至少对中国学者来说是如此,因为我们从前没有自觉形态的文学伦理学理论。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研究文学所使用的批评理论,百分之九十五都来自西方,百分之五是来自于中国的古代,也就是说当代中国学者自己所创造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然而在最近十多年,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成为一个热点。
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这是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且在许多人的努力之下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所产生的反响,足以证明这种批评方法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李:我们知道,一种文学理论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对文学文本进行相关阐释。
请问您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方法论上具有什么样的鲜明特点?邹:首先是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学问。
文学伦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就是文学文本,中外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大量的文学作品,许多都与伦理具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这就成为文学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其次,具有文学审美的过程。
因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并且多半是具有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所以我们在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有审美投入,要有审美分析,从而有自己的什么发现。
再次,伦理总是与人相关,伦理意识与伦理观念正是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之所在,所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还在于人,包括文学作品里的人、文学作品背后的人和作为创造者的作家本人。
以上三点就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的不同之处。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③人类并没有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在大千世界中,还有广阔的区域存在疑惑,在大量的空间留下未知,所有的空白地带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在名目繁多的植物界,其实不乏暴戾乖张的种类,那些平淡无奇的植物,一旦争斗起来,惊心动魄,毫不手软。相互撕咬的根系藤蔓,纠缠不休,你死我活,植物争斗的凶猛程度,丝毫不比血腥的动物逊色。从枝繁叶茂的热带雨林,到寒凉清瘦的高原植物,随处都有明争暗斗的对头冤家。它们为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多吸收一些阳光雨露,不断挤兑,反复较量。那些性格野蛮的物种,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会不择手段,排除异己,大有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德性。强者一旦占据绝对优势,就会摇旗呐喊,乘胜追击,继续对弱者展开围追堵截,折腾厮杀,直至彻底清剿为止。
④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物种最为丰富的乐园,同时也是植物竞争最激烈的决斗场。它们为了获得成长的权利,拼命争抢阳光,尤其是伏于地面的植物,只能从枝叶的罅隙中,获取一丁点儿微弱的阳光。面黄肌瘦地挣扎在地面,它们心有不甘,翘首仰望,苦苦等待破土而出的时机。当一棵衰朽的古树轰然倒地,百年一遇的时机终于来临。就在阳光洒满大地的那一刻,如同听到起跑线上的枪声,一场新的生存秩序重新建立,所有蓄势待发的竞争对手,重返赛场。它们裸露隆起的肌腱,迈开腿脚,当仁不让,迎头冲刺。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贪婪地吸吮阳光雨水,用强攻的方式,抢占空间,为种群的后代繁育创造条件。
(三)(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⑤在庞杂的植物界,无论木本、草本,还是藤本,它们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不断演化,笑傲江湖,暗中练就一招制胜的独家秘籍。那株沐浴在朝露中的龟背竹,正努力生长着碧绿的叶子,尽情吸收金色的阳光。在它旁边晃荡的藤蔓,看上去稚嫩纤瘦,如同邻家小女,看不出有任何企图和危害。春深时节,青藤伸出粉嫩的胳膊,朝龟背竹亲切地挥手。它说:大哥别只顾着自己往上蹿,让小妹也有攀缘而上的机会呀。挺拔的龟背竹不知藤蔓的真实心思,对楚楚动人的芳邻,毫无提防,一不小心就被迫不及待的藤儿搂住了脖子。藤儿借着晨雾的滋润,死死缠住了龟背竹。这种搂抱,看上去像是生死相随,托付终身;实际上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攀附成功的藤蔓,迅速勒紧大哥的腰身,踩着它的肩膀,缠绕而上,很快便成功登顶。接着,疯长上蹿的藤蔓又纷披而下,一展英姿。龟背竹原以为这是一次激情搂抱,谁知变成了致命缠绕,很快龟背竹就枝叶萎缩,眼睁睁窒息在青藤的臂弯里。它后悔当初心太软,不小心招惹了灭顶之灾。
高职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职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们的尊敬。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延误了一个小时。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
B. 他们俩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老态龙钟。
D.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大跌眼镜。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但始终没有答案。
B. “你来不来?”他问,“如果你不来,我们就不等你了。
”C. 他喜欢唱歌、跳舞、画画等活动。
D. 这是一本好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话像春风一样温暖人心。
B. 他的脸色像纸一样白。
C. 他像一只老鼠一样,悄悄地溜走了。
D. 他像一颗星星一样,照亮了我们的道路。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是:A. 他昨天才来,今天又走了。
B. 他昨天才来,今天又走了,真是来去匆匆。
C. 他昨天才来,今天又走了,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D. 他昨天才来,今天又走了,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床前明月光,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7.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他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气馁,而是________地继续努力。
”答案:坚持不懈8.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9.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________,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答案:不骄不躁10.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你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答案:Your arrival brings us joy.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文学地理学以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
传统的文学研究,重视时代背景的分析而忽视地理环境的考察,因此对文学的认识就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许多精彩的内容、形式和特点都被忽略或者遮蔽了。
文学地理学借鉴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迁徙与组合.描述文学作品地域特点与地域差异,揭示文学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中,不乏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言论,却鲜有论及文学与气候关系的。
刘勰和钟嵘最早提到“气候影响文学”。
《文心雕龙·物色》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所谓“物色”,就是指“自然景色”,准确地说是物候学所讲的“物候”。
《诗品·序》则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郭绍虞解释“气,气候。
这四句说:气候使景物发生变化,景物又感动着人,所以被激动的感情,便表现在舞咏之中。
这是讲诗歌产生的原因。
”“物色”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气候的变化引起物候的变迁,物候的变迁引起感情的激动,感情的激动导致文辞(文学)的产生,这是文学作品产生的一种机制。
在20世纪的自然科学领域,地理学家竺可桢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中引用杜甫的《杜鹃》、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诗,谈文学对气候、物候的反映,借以证明物候学的相关问题。
高考语文试卷仿真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共5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B. “遥看瀑布挂前川”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C.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地突出了瀑布的高度。
D. “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了瀑布如银河般璀璨夺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共10分)《背影》梁实秋我那年已十五岁,在南京读高中。
父亲到南京为我买教科书,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
父亲是后来才明白我并不喜欢他的泪的。
父亲那时还年轻,须发微霜,补肾的药常常不断,人很瘦,但腰背却很直硬,站着一动也不动。
他替我买书回来,在公共汽车站台上和我告别的时候,他的泪渐渐涌了上来。
我告诉他,我不喜欢他的泪,他笑了,用手背抹去眼泪,说:“好,不哭了,再哭就回不去了。
”他去了。
2. 文章中“父亲那时还年轻,须发微霜”这句话的作用是()A. 表明父亲年纪不大。
B. 描绘父亲的外貌特征。
C. 突出父亲的坚强。
D. 强调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3. 文章结尾“再哭就回不去了”这句话的含义是()A. 父亲不愿意在儿子面前流泪。
B. 父亲担心儿子的感受。
C. 父亲害怕离开儿子。
D. 父亲怕自己哭出声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共20分)《岳阳楼记》周敦颐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阴,见一老人,年八十余矣,颜如童子,步履轻快。
孔子问曰:“老丈,何以致此?”老人曰:“吾性嗜山水,每至幽静之地,便心旷神怡。
吾有二子,皆好学不倦,今已各得高第,吾亦无忧矣。
”孔子曰:“善哉!”遂与之游于山水之间。
4.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讲述了孔子在泰山之阴遇到一位长寿老人的故事。
B. 老人年过八十,但精神矍铄,步履轻快。
C. 老人喜爱山水,与孔子一同游历山水。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真题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真题一、阅读理解柳宗元曾经说过:“文学是智慧的洗礼。
”在古代,文人雅士们用他们创造的文字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传承了智慧和心灵的火种。
今天,我们走进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真题,一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学之美。
1. 试题:请阅读以下古文摘录,并简要描述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夡夡茫茫兮秋风;维舞伎兮天地。
匏而归来兮,不觉指路之者也。
2. 试题:请阅读下面这篇现代散文,并回答问题:“生活中的小确幸是如何让人感到幸福的?”生活从来都不只有黑暗和苦涩,而是点滴的温暖和欢乐交织。
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温暖的拥抱,甚至是一杯热茶,都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一抹亮色。
二、作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常常是考生发挥的舞台,也是展现语文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下面一道作文题目,可以考验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文笔技巧:作文题:论述“读书使人充实,行动使人精明,交游使人圆滑。
”人的一生,无论贵贱贫富,都需要知识的充实、行动的精明和交游的圆滑。
阐释这句话的含义,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观点。
三、综合填空填空题常常是考察考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验。
下面是一道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中的填空题,考生可以从词性、词义、语法等方面全面考虑。
填空题:在古典诗词中,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来描绘秋天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请用适当的词语填空,使句子通顺合理。
通过以上真题的综合考核,不仅能够检验考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拓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希望每一位考生在备战高考语文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自我,书写精彩的青春篇章。
浙江省台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点、线墨迹与白纸之间产生鲜明对比从而表达意象、抒发作者情感的视觉艺术。
书法艺术中的点、线墨迹与白纸之间构成了视觉艺术的黑白美,书法家借助这种黑白美来表现蕴藏在内心的精神色彩。
中国书法最大的特征是以墨为主,墨即玄,古代以玄色为正色。
在传统审美中,墨给人的一般印象是高雅深奥、超凡脱俗,墨色光华,其妙无穷。
我们在欣赏书法时,目光往往只随着黑色的墨迹运动,在大片纸上,书法作品的条条墨迹永远是知觉的主体。
几千年来,书法家们挥毫泼墨,运用黑白分明的单色和独具匠心的笔墨变化,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书法艺术精品,各具特色。
无论是汉魏“尚象”、晋人“尚韵”,还是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都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审美风尚的总结。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关键在于墨和纸所产生的黑白美。
南朝齐著名的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一幅书法作品,字字各有其位置,墨为字,白也是字,有字之字固然重要,无字之字更为重要。
笔画和空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能安排好有笔画的地方,就可控制好没有笔画的空白之处。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四)语文试卷(无答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四)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理解微生物和文明的发达以及稳定关系的时候,我们谈一谈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提出的两个概念——微寄生和巨寄生。
这是两个可以简单理解但是难以量化的概念。
为了说明微寄生和巨寄生,首先要从阶级的产生说起。
在狩猎时代,随着狩猎水平的提高,食物有了盈余,于是阶级随之产生了。
一部分人变得懒惰,成为了和寄生虫一样的家伙,他们靠别人打来的猎物生活。
当然,这些人不叫寄生虫,而被称为统治阶级。
农耕生活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选择的定居地自然是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食物获取越来越稳定,人类的阶级也就越来越稳定。
部分人彻底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因为他们完全依靠其他人的生产来生活,我们把他们这种生存方式称为巨寄生。
与此同时,自然界的微生物也一刻不停“尽职尽责”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消耗着社会资源,我们称之为微寄生。
对这两种寄生方式的理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
在农业社会中,农民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微寄生和巨寄生同时消耗着有限的资源,前者对后者存在着此长彼消的态势:如果微寄生的微生物占用的资源多了,那么巨寄生的统治阶级所能支配的资源就少了,这样的文明必然强大不起来。
当然,如果巨寄生的统治阶级不能理性控制自己的消耗,带给劳动人民过重的负担,劳动人民不堪重负便会崩溃,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正是因为有了微寄生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非洲和印度这些热带地区的历史。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四
担忧英语名词一、名词“worry”1. 英语释义:a feeling of anxiety or unease about something.(对某事的焦虑或不安的感觉)2. 短语- worry about(担心;担忧)- no worry(不用担心;别担心)- express worry(表达担忧)3. 用法:可作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
作可数名词时,常表示具体的令人担忧的事;作不可数名词时,表示担忧这种情绪。
4. 双语例句- Her face showed her worry.(她的脸上显露出她的担忧。
)- He has a lot of worries these days.(这些天他有很多烦恼事。
)二、名词“anxiety”1. 英语释义:a feeling of worry, nervousness, or unease, typically about an imminent event or something with an uncertain oue.(一种担忧、紧张或不安的感觉,通常是关于即将发生的事件或结果不确定的事情)2. 短语- anxiety over(对……的焦虑)- social anxiety(社交焦虑)- test anxiety(考试焦虑)3. 用法:通常为不可数名词,但在表示“焦虑的事”时可作可数名词。
4. 双语例句- His anxiety made him unable to sleep.(他的焦虑使他无法入睡。
)- She has a great deal of anxiety about her future.(她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担忧。
)三、名词“concern”1. 英语释义:a feeling of worry or care about something or someone.(对某事或某人的担心或关心的感觉)2. 短语- concern about(对……的担忧;对……的关心)- express concern(表达关切;表示担忧)- public concern(公众关注;公众担忧)3. 用法:可作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
(全国乙卷)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 (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乙卷)黄金卷0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
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
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
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
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
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
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
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乙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乙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内涵。
从内容上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从发展秩序来看,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GDP 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摘编自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材料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序幕。
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法则,借力一年一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加强生态保护,深挖民族特色,有效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山地旅游发展。
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
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
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
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的。
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
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4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7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 . 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 . 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D . 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2. (6分)(2019·合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正音”,如今要被“别字”________地取而代之?专家们陈述如此“修正”的理由,“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
”这让大家愈发不淡定了。
语言文宇从来都是变动不居、与时俱进的,当然不能________,全依祖宗,一字不能易。
否则,我们“也许”仍在之乎者也和繁体字中呢喃沉浮呢!然而“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传递和表达。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代表着国家尊严和文化传承,兹事体大。
如果少了________的敬畏之心,在改动时随意性太强,会带来简单粗暴、杂乱混淆甚至人文历史的断裂。
()但这并不是说,祖先魂魄所依的皇皇汉字,就一定要向“错误的大多数”屈服。
像“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这样的名句,几乎是每一代小朋友开蒙必读,这个读音不仅合辙押韵且________。
倘若改成“xié”,便让晩唐七绝圣手杜牧陷入不会“押韵”的窘境。
久而久之,我们的后人还怎么体会唐诗的铿锵优雅、宋词的婉转清丽?怎么告诉孩子某处读音的别扭该由谁来负责?兹事体大,且请广开视听,慎之又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堂而皇之抱残守缺诚惶诚恐浑然天成B . 冠冕堂皇食古不化战战兢兢浑然天成C . 堂而皇之食古不化诚惶诚恐水乳交融D . 冠冕堂皇抱残守缺战战兢兢水乳交融(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标点使用有误,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传递和表达。
”B . “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C .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D .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语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尊重约定俗成,也要注意外来语言的转化吸收。
B . 语言文字的发展,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也要尊重约定俗成。
C . 语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也要尊重约定俗成。
D . 语言文字的发展,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尊重约定俗成,也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看,2014年初韩剧的风靡和电影市场的火爆,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中国已经进入文化消费的启动期。
B . 针对舆论反映冯小刚新片《私人订制》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C . “以房养老”就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D . 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4. (5分)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
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
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5. (2分) (2019高二上·汪清期中)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又到毕业季,高校校长们的毕业寄语再度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新媒体时代,一篇精彩的校长毕业寄语往往能够迅速传播,其影响力往往很大。
只要毕业寄语别具一格,校长就一定能够走红,每一个学生也一定能够从中感受到对社会、未来的使命感。
①校长精彩的毕业寄语不一定能迅速传播。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6. (10分) (2017高一下·梅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在雁洋镇大坪村,柏油铺就的崭新绿道蜿蜒在田野间,清澈的小溪“雀跃”在大树和绿野簇拥的公路旁,原生态的乡野水景公园就这样被简单几笔勾勒出来。
水景公园旁,一座色彩明亮的主题酒店很是惹眼,这间由原来的乡村小学改建的主题酒店成为游客与亲朋好友一起享受村野时光和寻找美食的好去处。
“今年春节黄金周,我们60多个床位全部爆满。
”该酒店工作人员介绍说,去年大坪村美丽乡村推进以后,在村里停留、吃饭的游客明显增多,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来这度假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在这里体验包粽子、摘金柚、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感受田园风光,品尝原生态的客家美食,村民自产的农家产品番薯、稻米、菜干更是颇受游客欢迎。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大坪村民开民宿和特产店的积极性高涨。
雁洋镇党委书记王宏基介绍说,2016年,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雁洋镇榜上有名,这也是梅州市唯一一个上榜的小镇。
下一步我们要将村道沿线打造成集农家餐饮、农家乐风情、客家特产销售等旅游服务为特色的一条街,形成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
(摘编自《梅州日报》,有删改)材料二: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和26.2%。
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2%,营业总收入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
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乡村旅游也在快速占领“小长假”的旅游市场,以2016年国庆节为例,小长假期间全国出游超过10公里的游客总计约1.86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约为1.29亿人次,约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
选择乡村游的游客以青壮年群体为主,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
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
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可见乡村旅游仍是发展方向之一。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有删改)材料三: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乡村地区旅游一次。
下图是乡村旅游游客出行目的分析数据图。
(选自《新华网数据新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从投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之一,而乡村旅游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与乡村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的增长密不可分。
B . 参加乡村旅游的主体是青壮年群体,可见青壮年群体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很快,他们的压力较大。
C . “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与亲友增进情感”“寻找乡村美食”是大部分都市人去乡村旅游的目的,大坪村开拓体验农家生活的市场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D .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2016年乡村旅游人次占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A . 材料一报道了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现状、发展的原因,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
B . 材料一开头的描写细腻、生动,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世界,使读者对大坪村有了一个良好的印象。
C . 大坪村让游客体验包粽子、摘金柚、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吸引了大批游客,可见乡村旅游要兴盛就要保有乡村特色不变。
D . 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有力地解决了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E . 材料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坪村的做法,有重要参考价值;材料二用准确的数据呈现了乡村旅游的诸多方面的情况。
(3)乡村旅游产业怎样才能“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 (12分) (2017高一上·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