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学生与教师(4)
2019教师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看知识点含答案
2019教师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看知识点含答案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性知识的是_____A: 教育原理B: 心理学C: 班级管理D: 课堂管理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
课堂管理属于教师应具备的实践性知识。
2、单选题我国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
A: 教学B: 教书育人C: 科研D: 解惑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3、单选题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_____A: 走路时身体一定要端正B: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C: 自己做好了,不需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D: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孔子的这句话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性。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填空题“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说明了学生具有____。
参考答案: 可塑性5、简答题试述教师的知识素养。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政治理论修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教师还要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青少年多方面发展、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等要求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主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题干强调今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调整,由于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减少,班级规模减少,因此本题选择人口因素。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针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本题选择答案B。
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于发展,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根据题干“不同级别官员的咨询进入不同的学校”明显说的是等级性。
故本题选择答案B。
6.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古代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不管是“六艺”还是“七艺”,以及物理、化学等都是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分类,属于典型的学科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A。
7.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C。
8.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中学教学之教学的任务。
历史上形式教育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为洛克和裴斯泰洛齐,该派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的内容的意义是无关紧要的。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 [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 [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教育公共(四)—学生与教师
补充知识点:《儿童权利公约》 198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 主张保障儿童拥有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其基本 原则是:无歧视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 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
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7条规定以 下教师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获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多选题】学校中教师的权利包括( )。 A.教育教学 C.爱护学生 B.获取报酬 D.参与教育管理
(二)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履行教师聘约,完教成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 团结的教育,法则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 ,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 、体质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还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体现了教师劳 动的(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书63页)
2019广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之学生与教师——学生篇
2019广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之学生与教师——学生篇教育学之学生与教师——学生篇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的话,那在教师生命中有一个始终形影不离的对象就是学生。
并且学生与教师,二者是相对存在的。
所以,教师与学生这一章的内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比较重要的。
需要我们用心去记忆,下面我们详细来梳理下本章节的部分知识点。
从整体来看:特点学生的主要权利学生的义务(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受教育权(二)人身权(三)财产权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从具体来看:(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1)学生具有可塑性。
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比如,一个人刚开始时像一张白纸一样,可以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象。
【练习】明明从小患有口吃,妈妈对他并没有放弃,给他报各种练习班、辅导机构等,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明明成为了演说家,体现了学生特点的( )。
(2)学生具有依赖性。
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
(3)学生具有向师性。
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比如,我们会尊敬自己的老师,俗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正是因为学生的向师性这个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所以也就要求了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练习】宋老师任教于一年一班,新年开学,宋老师用了一支英雄牌钢笔,一个月后宋老师发现,班级中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使用了同款。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地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教师考编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知识点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职业素养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根本任务基本职责天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的本质区别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地位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二)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教书)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关键性作用;(育人)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开发潜能)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三)教师职业发展历史(四)教师职业特点(教师职业角色)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传递者)3.“示范者”(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管理类型: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民主管理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6.“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传严教授家的事”)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a.劳动性质b.劳动对象c.劳动任务d.劳动过程e.劳动手段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a.因材施教b.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c.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四个“对”)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职业道德的基础,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的核心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高度自觉,自我监控;身教重于言传)热爱学生的要求(教师如何热爱学生):①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③要全面关怀学生④要关爱全体学生⑤理解和宽容学生(给他们改错的机会)⑥解放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⑦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自我表现的监控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4.健康的人格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育学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二产生。
3、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4、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
“师范教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榜样)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复杂性表现在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表现在: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课堂内外、校内外等(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四、教师威信(一)教师威信概述1、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2、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3、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4、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四教师与学生
教育机智的培养:加强教育理论修养,丰富自己的教育 思想提升教育智慧。训练思维反应品质,提高教师对教 育现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注重实践锻炼,积累在不同 教育情境下的恰当行为模式。反思教育经验,自觉地整 理从事实中产生并且由于事实而得到升华的思想
教师劳动的系统性主要是由教育工作的系统性、 学生 个性的多样性 、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等因素决定的
(三)、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培养人才的周期 较长,教育影响具有迟效性。原因:一是人才的培养周 期长,二是教师的影响往往在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现。 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通过培 养学生来体现教师的劳动价值。
7、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有试用期
8、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 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了的丧失资格
9、有下列情形之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工作 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 生影响恶劣的。予以行政处分或解聘
10、《教师法》规定聘任教师的形式有:招聘、续聘解 聘、辞聘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 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应视为一种专门职 业。1986年《中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把教师 列入“专业、技术人员”
4、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一种观点:非职业化、职业化、专门化、专业化
教育系统性、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五、教师的权利义务
1、教师的权利是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基础,围绕履行 教育教学职责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有的利益,具有不可 侵犯性。教师的权利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作为公民所 享有的各种权利,二是作为教师所享有的权利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学生和老师的特点权利和义务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学生和老师的特点权利和义务一、学生的特点(_)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从教师方面看,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注册并由其记入学生档案的受教育者,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1)学生具有可塑性。
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2)学生具有依赖性。
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家里, 他们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
(3)学生具有向师性。
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依据(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2)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2.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
它表现为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釆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
(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
它表现为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
(3)创造性。
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它表现为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
(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
(3 )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的主要权利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
(—)受教育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学生与教师(5)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学生与教师(5)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了解)作为教师或未来的教师,有必要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从而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一)教师的法定权利所谓教师的权利,是指法律对教师在履行国家教育教学职责时,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为与不可为的许可和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以下权利:1、教育教学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只要在聘教师没有违反国法校规,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剥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享有“实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学生的发展特点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
需要说明的是,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不享有这项权利;虽取得教师资格但尚未被任用的,应待任用后才享有这个权利。
2、科学研究权即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展开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具体来说,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权实行各项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等等,并能够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著书立说,能够自由参加依法成立的学术团体及其工作,能够自由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不得发表任何有损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个人看法。
3、管理学生权即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这就肯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水平、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协助并促动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师在使用这个权利时,要注意防止主观、片面地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水平,鼓励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和水平得到充分发展。
XX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整理
XX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整理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人际关系,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等。
它不仅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及道德的要求,而且也更为根本的表达了教育规律的要求。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3、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正确地处理这种授受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承受者在知识上,教师是知之较多者,学生是知之较少者;在社会生活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
教师和学生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开展智力,丰富社会经历。
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所要培养的生动活泼主动开展的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开展的人,而不是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要培养主动开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不能想象,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积极开展的人来。
但同时个体身心的开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开展是难以实现的。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开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老师的手。
教师招考 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大集锦之学生与教师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大集锦之学生与教师教育,是增进人知识技能,发展人智力、体力和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
知识教育的内容含义,也是我们日后成为教师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在教育学的学习中要核心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学基础部分,我们主要要掌握教育的相关概述,如教育现象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教育的规律等;教育的相关内涵,如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的形式;教育实施中的微观内容,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和德育以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等。
下面是整理的教综考点集锦,能把这些知识点吃透,那就肯定能取得一个好成绩,离成功上岸更进一步。
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
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考点二、学生的权利1.人身权由于未成年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公民的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1)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2)人身自由权: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
教师也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3)人格尊严权: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4)隐私权:学生有权要求保留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5)名誉权和荣誉权:学生有权享有大家根据自己日常生活行为、作风、观点和学习表现形成的关于其道德品质、才干及其他方面的正常的社会评价,有权根据自己的优良行为而由特定社会组织授予积极评价或称号,他人不得歪曲、诽滂、诋毁或非法剥夺。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知识:学生与教师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知识:学生与教师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你!学生与教师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的社会地位(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①学生的身份。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②学生的法律地位。
教育领域中,作为未成年公民,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作为学生,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概括起来有:①人身权。
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②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3.学生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为社会传递信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5.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我国《教师法》第l0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你会如何协调这三者的关系呢?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中学生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学设计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一)认识目标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由低到高(二)情感目标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
1.接受包括三个水平:知觉有关刺激的存在;有主动接受的意愿;有选择地注意。
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
3.形成价值观念包括三个水平: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偏爱某种价值标准;为某种价值标准做奉献。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内分两个水平:价值概念化;组成价值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三)动作技能目标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1.知觉2.模仿3.操作4.准确5.连贯6.习惯化三、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
①具体目标。
②产生条件。
③行为标准。
(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四、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组织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任务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要素,如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以及教学情景等。
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
加涅一、教学事项(一)引起学生注意(二)提示教学目标(三)唤起先前经验(四)呈现教学内容(五)提供学习指导(六)展现学习行为(七)适时给予反馈(八)评定学习结果(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要用到以下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教育学知识 学生与教师
教育学知识学生与教师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教师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
一般而言,当教师享有的权利越多时,对其素质的要求也就越高,相应的,他们必须承当的责任也会越重,履行的义务也会越多。
所谓教师的义务,是指规定的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必须履行以下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执行学校的教学方案,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展宪法所确定的根本原那么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着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保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抗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并由教育法律标准所设定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职业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始于其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职,终于解聘。
教师职业专业开展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到达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它既是教师个体专业开展的条件与保障,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终标志。
一个国家对教师职业往往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比方学历的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等。
我国公布的《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规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在实践层面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表达。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学生与教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考点1 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考点2 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考点3 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管理者角色。
④示范者角色。
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考点4 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
(2)示范性。
(3)系统性。
考点5 教师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U市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j和行为规范。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专业素养(1)专业知识素养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②精深的学科知识;③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2)专业能力素养①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②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③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⑤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⑥较高的教育机智。
⑦教育科研能。
3.个性素养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诸如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合作、公平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新东方网课推荐:年教师资格一次顺利提分课程!!点击免费试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学生与教师(4)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实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升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个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职业是一门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含义: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执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水平和职业道德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持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动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
他们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点,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我国教师承担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民族素质的使命。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
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师职业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形成的,其特点反映时代变迁对教师的职业要求。
当代的教师职业具有职业劳动的复杂性、职业绩效的模糊性、职业价值的迟效性和长远性等特点。
教师职业的属性除表现在性质和特点与其他职业不同外,还表现在职业角色的不同,即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传统道德、价值观点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教育、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点引导学生,因而教师的教育教学不具有随意性。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
?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实行精心加工和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协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角色
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其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示范的作用,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4、管理者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
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
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实行
控制、检查和评价。
5. 朋友角色
在某种水准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
把他们当做朋友看待。
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
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
是持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
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持续学习、持续反思、持续创新。
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
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