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2课时克的认识以及千克和克的换算
新知讲解
2 小组合作,称出10克黄豆,数数有多 少粒。
想一想,1克黄豆大约有几粒?掂一掂。
试一试
称一称数学书大约有多少克?再称一称 你的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分别用手掂 一掂。
新知讲解
3 千克和克。
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呢?
500+500=1000(
想想做做
1.您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新知讲解
2 先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看看大约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
大约重1克。
新知讲解
2 先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看看大约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
大约重3克。
新知讲解
2 先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看看大约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
大约重6克。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
70克
90克
想想做做
2.下面的水果各重多少克?
150克
1250克
想想做做
3.用手掂一掂下面的物品,估计比1克 重还是比1克轻。
想想做做
4.
2千克=(2000 )克 3000克=( 3 )千克 9000克=( 9 )千克 7千克=( 7000 )克
想想做做
5.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 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为宜。在电 子秤上称出5克盐,看看有多少。
想想做做
6.
200克
350克
(1)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350-200=150(克)
答:杯子里的水重150克。
想想做做
6.
(2)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 水重多少克。
谢 谢 观 看!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感谢您 提出宝贵意见。将修改过的课件 上传至3471512573@邮 箱,同时写清你的姓名、邮寄地 址和电话号码,我们会送给你惊 喜小礼品一份!
第二课认识千克和克的换算
第二课认识千克和克的换算千克和克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篇文章将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一、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kg)是国际制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之一。
它是由国际千克原器所确定的,被定义为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千克通常用于测量较大的质量,如人的体重、物体的重量等。
克(g)是千克的子单位,它是一个更小的质量单位。
克的定义是等于千克的一千分之一。
克通常用于测量较小的质量,如药物的剂量、食材的重量等。
二、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克是千克的一千分之一。
具体地,1千克等于1000克,即1kg = 1000g。
这个换算关系可以通过十进制的转换来完成,只需要移动小数点三位即可。
例如,如果有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千克,那么它的质量可以用克来表示,即2000克。
同样地,如果有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00克,那么它的质量可以用千克来表示,即0.3千克。
三、千克和克的实际应用1. 食材的称量在烹饪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称量食材的重量。
比如,当我们要烘焙蛋糕时,需要称量面粉、糖等食材的重量。
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到克作为计量单位,因为克可以更精确地表示食材的重量。
2. 药物的剂量在医疗领域中,药物的剂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使用的药物来调整剂量。
通常情况下,药物的剂量用克来表示,因为克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药物的使用量。
3. 商品的计量在购物时,商品的重量通常使用千克或克进行计量。
比如,超市里售卖的水果、蔬菜常常用克作为单位来称量,而重量较大的物品,如家具、电器等则使用千克作为单位。
4. 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中,质量的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实验可能需要不同精度的质量测量,因此可以根据需求使用千克或克来表示。
较小精度要求的实验通常使用克作为单位,而较大精度要求的实验则使用千克。
综上所述,千克和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的广泛应用。 5.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3)( )千克可以用符号 kg 表示,它又叫做(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 一记,哪些物品重 1 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 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4.想想做做 6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 6 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5.填空
( )大约重 1 克
( )大约重 1 千克
3 千克=( )克
5000 克=( )千克
7 千克 500 克=( )克 23 千克-15 千克=( )千克
4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 克)两袋盐呢?(1000 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
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 千克=1000 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 1000。注意读法:读作“1 千克等于 1000 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 克》教案
第 1 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 28~30 页,千克的认识
教材简析:
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 1 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 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认识千克》千克和克
认识千克
导 入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袋物品哪个重一些?
我用手掂 一掂。
除了掂一掂的方法,还有其 他方法吗?
称一称,我们需要用到一个工 具:台秤
我用秤称一 称。
台秤上面有一个盘,叫作托盘,托盘是用 来盛放物品的;
台秤下面有带指针的圆盘,它是秤面刻度 盘,它是用来标识物品具体有多重。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 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7)千克 大约(4)千
克
课堂总 结
生活中,我们想了解物品有多重,可以用 秤来称一称。 “千克”是常用的描述物品质量的单位, “千克”亦可以写为“Kg”。
作业布 置
“想想做做” 第4题。
试一
试
称一称你的书包,看看大约重多少千克。
你能在书包里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Biblioteka 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吗?
练一
说出袋里的食品各
练
有多重
“净含量”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不 包括包装袋的重。
“Kg”表示 千克
说一说它们的载重量各 是多少?
“载重量”是指能承受的最 大重量。
看图填一 填:
(8)千克
当秤面刻度盘的刻度指向0kg,说明此 时未称重;当指针指向刻度1,表示托 盘里的物品质量为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 指针千指克向吗刻?度2,表示托盘里的物品 质量为2千克。指针指向刻度3,表
将红枣袋放入托盘后,秤面指针 有什么变化?
托盘里放入物品后,指针从0开 始转动,当指针指向几,就说明 物品的质量为几千克。 我们可以看到红枣袋重1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质量单位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理解千克和克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现象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千克和克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购物时,商品的质量是如何表示的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千克和克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同时,介绍千克和克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1千克=1000克。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让学生亲身体验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进行,互相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解答。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及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长度、面积等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质量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和质量单位的认识。
2.千克和克之间换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情境、实物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引导学生认识质量。
2.准备课件,展示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和换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书包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它们都有重量的不同。
教师进而引入质量的概念,并提问: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呢?引入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讲解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0.001千克。
同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超市购物时商品的重量标签,让学生对千克和克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2.学会使用千克和克计量重量,并可以进行换算;3.掌握重量的数字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千克和克的换算,准确计算物品的重量;2.通过练习掌握重量的数字表示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3.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2.学会使用千克和克计量重量,并可以进行换算;3.掌握重量的数字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千克和克的换算;2.重量的数字表示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像,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物品的重量,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物品的重量。
2.新课讲解1.通过实际测量,引导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掌握千克和克计量重量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3.教师示范教师用实物来演示计量重量的方法,并逐步引导学生完成重量的数字表示方法的学习。
4.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2.学生自行选择物品,用千克和克的方法计量物品的重量,并完成换算,同时将实验过程记录在记录表中;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实验过程,及各组计算结果,达到互相帮助、合作共赢的目的。
5.板书梳理板书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实验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实时监测。
2.总结性评估在本单元结束时,通过一次小测验或学生小组汇报形式进行教学总结性评估。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导入环节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形式丰富,设置了小组合作环节,通过小组内互相学习、分享经验,达到了互助合作的目的。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操作实际物品,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千克和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概念和单位,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质量单位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质量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借助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难点: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的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质量单位卡片、实物、天平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质量单位卡片等。
3.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克和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如: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1/1000千克。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感受质量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所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作用,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的计算和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的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进行质量测量和换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如何称重,引入质量的概念,进而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呈现(10分钟)展示千克和克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同时,讲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和换算的实践活动。
每组选定一个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称重,并记录数据。
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数据交换和换算,验证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三年级数学上册章末复习(苏教版) 第二单元《千克与克》(原卷)
第二单元千克与克知识点1:认识千克1.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或2.认识千克: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示。
千克又叫作。
3.称物品质量的方法:用盘秤称物品的质量时,盘秤的指针指向几,物品的质量就是几千克。
知识点2:认识克1.克:计量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表示。
2.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1千克=克。
【易错典例1】一瓶果汁连瓶一起正好重Ikg,瓶重200g,这瓶果汁的质量是800 g.【思路引导】一瓶果汁连瓶一起正好重Ikg(称毛重),瓶重200g(称皮重),求这瓶果汁的质量(净重).把1千克化成1000克,再用1000克减200克.【完整解答】解:1kg=1000g1000﹣200=800(g)答:瓶果汁的质量是800g.【易错注意点】净重=毛重=皮重.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只把数值相加减,单位不变.【易错典例2】(•登封市月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90克、90克、1千克、7千克.90克<990克<1千克<7千克.【思路引导】把克数、千克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完整解答】解:1千克=1000克,7千克=7000克90克<990克<1000克<7000克即90克<990克<1千克<7千克.故答案为:90克<990克<1千克<7千克.【易错注意点】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易错典例3】(•南京月考)估一估,如图物品各有多重,再连一连【思路引导】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大小的认识,可确定:一头牛重500千克,一筐苹果重50千克,一个西瓜重2千克,一头猪重200千克符合生活实际,据此连线得解.【完整解答】解:一头牛重500千克,一筐苹果重50千克,一个西瓜重2千克,一头猪重200千克.【易错注意点】解决此类题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此确定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易错典例4】(•泗洪县校级期末)如图,3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克.A.30克B.100克C.60克【思路引导】根据图意,1号空杯重20克;2号杯大约半杯连同水共重50克,则2号杯中的水重50﹣20=30克.3号杯中装满了水,水大约重60克,据此解答即可.【完整解答】解:由图可知,1号空杯重20克;2号杯连同水共重50克,则2号杯中的水重50﹣20=30克,因为2号杯大约半杯.3号杯中装满了水,水大约重:30×2=60(克);答:3号杯中的水大约重60克.故选:C.【易错注意点】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理解一杯水连同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杯子的重量.考点1:认识千克1.(·博罗期末)一只鸡大约重2()。
三年级 2、千克和克
1、八一超市食品柜的大、中、小三种瓶子都装着可乐(如图),每个小瓶 装1千克,每层装的可乐重量相等,请问:大、中、小瓶中各装多少千克?
由图可知:1个大瓶=2个中瓶 1个中瓶=3个小瓶
中瓶:3×1=3(千克) 大瓶:3×2=6(千克) 答:大瓶装6千克,中瓶装3千克,小瓶装1千克。
2、惠民商场装饰品柜台有大、中、小三种花瓶,买6个中瓶的钱可以买2个
大瓶和1个小瓶,买11个小瓶的钱与买6个中题意可知:1个大瓶=5个小瓶 8×5=40(个)
答:买8个大瓶的钱可以买40个小瓶。
课 堂 总 结
1、千克(kg)作为一种计量物品质量的单位,通常用 来表示较重物品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1千=1000克。
因为1千克=1000克,5千克就是5个1千克,即5个 1000克,也就是5000克,所以5千克=5000克。
因为1000克=1千克,8000克里面有8个1000克, 即8个1千克,也就是8千克,所以8000克=8千克。
领悟思想 构建数模:
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领悟思想 构建数模:
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表示。比较轻的物 体常用天平来称,计量时常用克做单位。
1、说出下列物品的质量。
3g
12g
100g
2、下面的物品用克做单位较合适的在( )里画”√ “。
(√)( ) ( ) ( )
√
例3 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5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1、一箱梨连箱共重15千克,吃了一半后,连箱共重8千克,这箱梨重多少 千克?箱重多少千克?
梨:(15-8)×2=14(千克) 箱:15-14=1(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主要介绍了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认识千克和克,学会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能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质量单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正式学习千克和克之前,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可能是模糊的,甚至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千克和克混淆。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感受质量的大小,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质量的大小,认识千克和克。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质量单位。
3.操作练习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3.课件:教学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质量单位吗?它们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实物等展示千克和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质量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分析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质量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千克和克的认识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
同时,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计算和换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测试卷(一)一、连一连。
二、填空题。
1.称比较重的物品,常用( )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 )作单位。
2.一枚1角硬币约重3( );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 )千克。
3. 2000克=( )千克4千克=( )克4. 1千克+500克=( )克4千克+3千克=( )千克900克-600克=( )克700克+300克=( )千克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130( ) 5( )2( ) 5( )2( ) 500( )四、判断题。
1. 1个鹅蛋约重50千克。
( )2. 2千克棉花比1千克石头重。
( )3.爸爸的体重是70克。
( )4. 1枚2分硬币约重1克,9枚2分硬币约重18克。
( )5. 1个乒乓球约重3千克。
( )五、选择题。
1.1枚2分硬币约重1克,5枚这样的硬币约重( )克。
A. 2B. 5C. 102.1千克大米比1克油重( )。
A. 900克B. 99克C. 999克3.下面的单位中,不是质量单位的是( )。
A.元B.克C.千克4.一只羊重100千克,10只羊重1000( )。
A.克B.元C.千克六、在○里填上“>”“<”或“=”。
6千克○4千克1千克○500克900克○10千克4千克○10千克 8千克○8000克 900克○1千克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 990克 90克1千克 7千克2. 5千克50克500克900克八、解决问题。
1.萝卜1元/500克西红柿2元/500 茄子3元/500克(1)奶奶买了500克萝卜和1500克茄子,一共花了多少钱?(2)妈妈买了2千克西红柿和1千克萝卜,一共花了多少钱?(3)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1)4个杯子同样大,1号是空杯重250克。
2号杯里的可乐重多少克?(2)想一想:3号和4号杯里的可乐分别约重多少克?参考答案一、二、1.千克克 2.克 13. 2 40004. 1500 7 300 1三、克千克克克千克克四、1. ✕ 2. √ 3. ✕ 4. ✕ 5. ✕五、1. B 2. C 3. A 4. C六、> > < < = <七、1. 7千克>1千克>990克>90克2. 5千克>900克>500克>50克八、1. (1)500×3=1500(克) 3×3+1=10(元) 答:一共花了10元。
《千克和克》知识点整理和典型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知识点整理和典型练习一、质量单位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二、称量物体的质量的工具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三、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四、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2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五、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一把直尺大约重3克六、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七、典型练习1.2.3、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一样)重。
方法:(1)千克化成克,添上3个0。
(2)克化成千克,去掉3个0.方法:统一单位后再比较,一般化成“克”5.一瓶水连瓶重900克,倒去一半后还剩500克,瓶子重多少克?原来有水多少克?7.一盒饼干连盒重1200克,标签上印着“净重1千克"。
包装盒重多少克?1千克=1000克1200—1000=200(克)答:包装盒重200克。
6.甲瓶有果汁400克,乙瓶有果汁1千克,从乙瓶中向甲瓶中倒入多少克,两瓶果汁就一样重了。
这台秤最多能称()重的物体这台秤中物体的质量是()8.商店里有两种规格的食用盐,一种每袋5千克,另一种每袋8千克。
妈妈一共要买26千克食用盐回来腌咸菜,可以买( )袋5千克的和( )袋8千克的。
9.一箱苹果重20千克,一个西瓜重8000克,一箱苹果比一个西瓜重多少千克? 8000克=8千克20—8=12(千克)答:一箱苹果比一个西瓜重12千克。
10.3个同样的杯子,1号空杯重( )克,2 号杯中的水重( ) 克,3号杯中的水大约重( )克,3号杯子和水一共约重( ) 克。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复习课件)三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盘点
知识点二:认识克 1、认识克。 “克”是比较小的质量单位,1克很轻,1枚2分硬币、几粒黄豆 豆大约重1克。克可以用符号“g”表示。 通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 2、克和千克的关系及换算。 1000克=1kg
知识盘点
把“千克”换算成“克”,在数的后面添3个0,并用“克”做单 位;把“克”换算成“千克”,将数末尾的3个0去掉,并用“千 克”做单位。
考点精讲练
考点02 认识克
针对练习
如图,电子秤上放着一罐可乐,小红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可乐连罐共重230克。 (1)这罐可乐的净含量是多少克? (2)空罐重多少克?
分析 有题意可知,可乐连罐共重450克,小红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可乐连罐共重230克;用450减去 230即可求出小红喝掉的一半的可乐的质量,然后用一半可乐的质量×2,求出可乐的净含量, 最后用450减去可乐的净含量,即可求出空罐的质量。
思维导图
知识盘点
知识点一:认识千克 1、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 可以用手“掂一掂”和用称“称一称”两种方法来比较物品的轻 重。 2、认识1千克。 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称一称。称一般的物体,通常用 “千克”做单位。 表示一般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 千克用“kg”表示。
考点精讲练
考点02 认识克
典例精讲
如图,如果在杯子中盛满果汁,连杯秤的重量( )。
A.小于1kg
B.等于1kg
C.大于1kg
由图知半杯水连同杯子的质量是500克,即半杯水的质量是小于500克的,所以1杯水连同 分析 杯子的总质量小于1000克,而1000克=1千克,据此来解答。
解答 解:500+500=1000(克) 1000克=1千克 如果在杯子中盛满果汁,连杯秤的重量小于1千克。 故答案为:A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千克和克试题解析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千克和克试题解析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例1】3000克棉花比3千克铁轻。
()(判对错)解析: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千克=1000克,3千克里面有3个1千克,所以3×1000=3000(克),即3千克=3000克,因此3千克棉花和3千克铁一样重。
解答:×【例2】圈出下面物品的质量。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一个桃子大约重200克,一个小孩重30千克,一只小兔重2千克,一个鸡蛋重70克;据此解答。
解答:【例3】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
()(判对错)解析:由于单位相同,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即可作出判断。
因为4千克<4000千克,所以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答:×【例4】按从重到轻排一排。
2千克500克250克2500克解析:题中给出的4个数量单位不统一,要想比较大小,先要统一单位。
2千克=2000克,因为2500>2000>500>250,所以2500克>2000克>500克>250克。
解答:2500克>2千克>500克>250克【例5】甲瓶果汁有600克,乙瓶果汁有400克,要使两瓶果汁一样重,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多少果汁?解析:甲瓶有果汁600克,乙瓶有果汁400克,两瓶一共有果汁600+400=1000(克),把1000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00克,600-500=100(克),所以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入100克果汁。
解答:600+400=1000(克)1000÷2=500(克)600-500=100(克)答: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入100克果汁。
【例6】一杯水,连水杯共重900克,倒出一半水后,剩余的水和水杯共重500克,水杯重多少克?解析:倒出一半水后,质量减轻了900-500=400(克),也就是说一半水的质量是400克,再乘2求出整杯水的质量:400×2=800(克),用900减去一杯水的质量,剩余的就是水杯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名读题
(2)巡视指导独立完成、面批
(3)指名汇报
追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汇报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4袋大米一共多少千克?
(1)提问: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2)巡视指导独立完成、面批
(3)指名板书
提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新的疑问?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28~35页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为下面继续学习质量单位做铺垫。
分层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关注台上台下的互动情况。
关注CD类学生能不能完整的说出来。
关注学生在秤面上寻找5千克的刻度的反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特别关注
四、巩固练习
四、反思评价
五、布置作业
6.提问:同学们都称过1千克米和1千克的鸡蛋了,你觉得是1千克米重,还是1千克的鸡蛋重呢?
相机明确:1千克米和1千克的鸡蛋是一样重的,都是1千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特别关注
一、前置性学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布置任务:(1)回家称1千克的大米,放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2)称1千克的鸡蛋,放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数一数有多少个;(3)两只手分别拎1千克的大米和1千克的鸡蛋,感受他们的重量。
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
1.提问: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
布置课堂作业:第32页第5题。
四、情感态度: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3.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数学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概念。
3.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4.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轻重感知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安排千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其他质量单位奠定基础。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1)称1千克的大米,放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2)称1千克的鸡蛋,放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3)两只手分别拎1千克的大米和1千克的鸡蛋,感受他们的重量。
2.追问:这两袋食品看起来一样大,你怎样知道他们谁轻谁重呢?
1.完成称重任务,感受质量单位千克;记录1千克鸡蛋个数。
2.思考:1千克的大米和1千克的鸡蛋哪个重一些?
1.全班交流
2.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特别关注
三、新知探索
1.认识秤
2.认识千克
相机明确:掂一掂、称一称
3.提问:这两种方法,哪个更简便一些?
3.追问:除了这里标注的“kg”,你在秤面上还看到什么?
4.展示称一袋红枣的过程
提问: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追问:这种变化代表了什么?
明确:指针指着刻度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5.提问:你还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的刻度吗?
追问:如果盘秤的托盘上放上两袋红枣,指针会指向几?表示几千克?若果放上4袋、5袋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追问:什么叫做载重量?
相机介绍:这里标注的载重多少千克,通常叫做载重量。汽车、轮船、飞机等都有载重量的规定,只有装载的人或物在规定载重量之内,才是安全的。
组织阅读“你知道吗?”
追问:每袋大米重5千克,这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带这样的大米呢?
3.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逐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意识。
二、数学思考:
能结合实例表达自己对1千克和1克实际轻重的感受。
三、解决问题:
1.能运用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描述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与同学合作,讨论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谈话:刚刚有同学提到称一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知道谁轻谁重,还可以知道每袋食品究竟有多重。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秤?
2.追问:你是在哪里见到这些秤的?它通常用来称什么?
3.展示各种秤的图片,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秤,并作说明
1.提问:称这两袋食品,我们应该用什么秤呢?
2.出示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并指着秤面上的“kg”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千克又叫做公斤。
课时
3-1
分层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逐步培养对物பைடு நூலகம்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3.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
4.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秤(各种型号)、水果、蔬菜、米、开心果、笔、橡皮、硬币
课时安排
1.认识千克(1课时)
2.认识克(1课时)
3.练习五(1课时)
课题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30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1-4题以及你知道吗。
7.提问:1千克的鸡蛋有多少个呢?
追问:现在你对1千克有了怎样的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一袋盐水鸭和一袋大米
提问:从它们的包装上,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有多重吗?
追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作说明)
设疑: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千克”,如果把这袋大米放在秤上称一称,是不是正好5千克呢?
3.个别上台掂一掂(2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2.个别回答:我是在···看到这种秤的,它是用来称···的。
1.全班交流
2.独立观察、发现并交流
3.仔细观察红枣放到盘秤上之前与之后,指针的变化。
4.思考:从这种变化中能知道什么?
5.独立找一找,指一指
6.个别上台指一指(4生)
7.个别指一指,说一说(3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