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修订说明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7个单元分为五个部分1. 数的认识: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关于公倍数和公因数将安排在五年级再学习2.数的运算:第1单元"乘法"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第4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认识中括号第7单元"运算律"教学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练习中进一步安排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0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应用商不变的规律使除法笔算简便3.式与方程: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求字母式子的值字母式子的简单加减运算4.探索规律:第6单元"找规律"主要教学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同时学习并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5.解决问题:第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寻找解题思路并注意把列表、画图的策略结合起来应用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程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变化较大本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安排4个单元分三个部分1.图形的认识:第3单元"三角形"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为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打好基础2.测量:第2单元"升和毫升"在教学体积之前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这样安排会有利于以后体积概念的建立3.图形与变换: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进一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确定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再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转90°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12单元统计先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再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共安排四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1.结合学习容量安排"美妙的杯琴"让学生利用容器里的容液量不同发音不同制作杯琴进行演奏2.结合学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安排"我们去春游"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3.结合学习平移和旋转安排"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图形变换在生活里的应用4.结合学习统计安排"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让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乘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2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学生在前三年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乘法笔算的经验可以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P1例题只是列出竖式接着启发学生自己完成计算并通过小组交流获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尝试计算帮助总结出笔算方法即先从个位起依次用各数位上的数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末尾有 0 的乘法让学生尝试、思考在掌握笔算一般方法之后P4安排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例题教学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在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自己列竖式计算再和同学交流获得比较简便的笔算方法即先把0前的数对齐相乘然后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试一试安排了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笔算因为积后面要添两个0教材先列出竖式并用虚线表示让学生根据已经乘出的数讨论积的末尾要添上几个0明白可以先算0前面数的乘积再看两个乘法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出的积后面添几个0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虚线前乘积末尾的一个0是计算出来的所以连添上的两个0应该3个0以免学生产生误解◆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的口算由于学生曾经在口算末尾有0的乘法时掌握类似的笔算同时又有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经验因此教材把这类口算安排在练习里通过题组带出新的口算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学会如P5第3题可以联系几十乘几、几十乘几十来理解几十乘几百的口算方法;P6第6题通过比较、口算用每组第一题计算类推出下面两题的计算学会这部分内容的口算;再通过第7题的口算进一步巩固方法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一方面通过计算比较感受积的变化规律P5第5题通过填表、比较可以体会乘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并帮助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简便算法另一方面用题组以旧带新让学生学会新的口算以上所说的口算也是通过计算、比较体会新的口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上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如P6第8题就是安排题组比较让学生体会乘数末尾有0与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过程的区别进一步认识乘数中间有0时要按笔算方法依次相乘与0相乘这一步不能省略而乘数末尾有0时末尾的0可以先不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0◆通过比较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P8先通过第6题的题组比较使学生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样可以应用乘法的运算律或依据乘法意义使一些计算简便在此基础上安排第7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学生会经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事实上如果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认识"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1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再通过例2~例4分别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最后通过例5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换算本单元之后还结合安排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让学生调整水杯里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首先要了解容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容量这个词既可能有过接触又是难以建立的一个概念P10例题安排了三个小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先通过比较两个茶杯哪个盛水多一些向学生说明盛水多的容量比较大体会杯子能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大小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教材P11例题着重认识容量单位升首先结合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体会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1升有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1升"具体容量的大小;然后用量杯进行实验认识棱长1分米的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建立升的概念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同时联系常见的容器进一步体验1升具体是多少强化1升的认识◆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教材P15例题则是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同样先观察常见容器体会毫升也是容量的单位;接着观察量筒里1毫升的水具体感知1毫升的量认识计量单位毫升是很小的容量单位;然后进一步实验通过数出1毫升大约有这样的几小滴具体感受1毫升的量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教材P16例题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亲身看到1升正好是1000毫升获得对升与毫升进率的认识掌握1升=1000毫升并在"想想做做"中安排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应用已有方法学会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观察一些容器感受"升"是常见的量为了使学生深化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材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了解升是生活里常用的一种量如P12第3题通过观察一些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单位升是生活里经常用到的一种单位◆制作 1 升的量器和进行测量强化 1 升的感知加强对1升的具体感知是加深升的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材在P13安排了例题让学生自己制作1升的量器并平均分出几分之几升这样的制作一方面可以具体感受1升多少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制作的量具成为1升的学具教材还从量化1升出发使学生具体感受1升先用1升的学具测量具体描述1升水有几杯实际量化1升有多少;再观察常见容器进行估计、测量形成1升的空间观念强化1升的概念◆观察常见器皿感受毫升是很小的单位在认识毫升以后教材安排学生进一步观察体会容量单位毫升P16第1题观察小针筒里那些注射液就有5毫升可以联系具体情境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单位;第2题操作、观察容器里很少的水就有50毫升既体会50毫升的多少也可以了解毫升确实是很小的单位;第3题既要注意加深1升=1000毫升的认识又要注意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单位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结合 1 升的认识进行估计加强 1 升的空间知觉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容量多少的空间知觉是其重要目标之一教材在教学容量单位升时重视通过观察、估计1升的容量促使学生达成这方面的目标例如P12第4题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容器估计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进一步体会1升的空间大小;P13例题中(2)要求学生先观察一碗水的多少再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对1升有大体的感受并进一步用一些容器进行估计和测量都有利于形成1升的空间知觉◆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除了加强1升的空间知觉外还多次通过观察进行估计、比较帮助学生把容量进行量化形成空间大小的空间知觉如P14第1-2题先用容器盛1升水看看有多少以此分别估计出这些常见容器的大小用量化的方法感受空间大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估计、比较感受容器的容量多少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联系实际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多少为了加强空间观念教材还借助实际量具或通过操作感受容量的多少以发展空间知觉例如P18练习二第1、2题根据容器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容量单位体会升和毫升的大小并通过观察、量化体会容器的容量多少;P19第5~7题选择容器、做量具、估计容器存水多少并实际测量感受容量多少发展空间知觉4.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通过实践体验容器质地不同、盛水多少敲击出的音也不同首先通过P20"敲敲听听"感受容器不同盛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不同;同样的容器盛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从而了解用容器盛水可以敲出高低不同的音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的:根据发音的高低可以用几个杯子做成"杯琴"演奏乐曲这样才能使做杯琴的活动含有丰富的数学内容◆通过制作"杯琴"并演奏、演唱体现内容的综合接着通过P21"编编唱唱"组织学生用同一种杯子盛水进行发音高低的调试做出一个杯琴编出乐曲一起敲一敲唱一唱使数学上认识的容量和演奏乐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杯琴的奇妙第三单元三角形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联系现实世界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出图形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注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在P22例题认识三角形时先观察现实情景中的三角形并联系生活里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进一步强化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观察三角形图形的特征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感知促进形成表象在图形出示以后要通过观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按照课程标准具体目标要使学生了解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通过学生的具体体验来使学生知道这一点在P23例题中要求学生从指定长度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围三角形充分交流围成和围不成的情况感受当两根小棒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体会不能围三角形时三根小棒长度关系的原因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联系实例并测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三角形里的重要概念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底和高P24例题用人字梁为素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人字梁"高度"的认识进行测量感受三角形人字梁的高以此为基础引入三角形高的概念这就有利于学生认同由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三角形的高并说明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试一试"安排三个高、底的位置有变化的三角形要求学生测量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认识只要是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性教材P25安排了"你知道吗"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做实验体会这一特性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自己观察三角形内角的不同特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体会三个内角大小有几种情况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合理性教材P26例题首先出示几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特点列成表格◆引导学生分类并体验各类三角形特征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表内三角形内角大小的情况讨论可以怎样分类探索和交流分类结果获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掌握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在操作、画图中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还要通过具体的观察、判断和操作、画图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不同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安排例如P27的"想想做做"第3~7题分别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巩固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围出、折出、剪出和画出指定的三角形使各类三角形的表象再现特别是第7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互相交流加深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并引发联想教材安排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认识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P28例题首先安排学生计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在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中发现都是180°这一奇妙现象并引发出联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都是180°?由此产生学习的愿望◆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探索这一规律是否具有一般性要求小组合作用三个不同类的三角形分别折一折通过实验获得直接认识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确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得出结论并通过"试一试"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和解释相关问题在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以后教材通过应用促进学生掌握这一内容并应用解决问题如P29."想想做做"1~3题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在三角形的变换中判断内角和各是多少巩固所获得的结论;第6题通过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或直角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合理解释加深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及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通过量一量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首先要感知各自的特点教材注意突出教学的这一过程在P30例一中让学生量几个三角形的边长找出共同特点是两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腰三角形;在P30的例二中同样用量边长的方法感知三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边三角形◆利用对折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的特点在P30例一中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剪下一个三角形感受这个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明白这样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引导思考认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P30例二中要求把剪出的等边三角形对折发现三个角都相等;由此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注意三角形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角形的分类是按角的大小为标准的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以边的长度特点来定义的不同特征的三角形中又存在内在联系认识三角形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联系在P31~32第2~4题里就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可以同时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体会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P33第2题通过判断进一步认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分别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而每类三角形都有锐角即只看一个锐角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第3题使学生体会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四边形而且可以有不同的拼法第5题需要综合本单元学习的三角形知识依据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选择小棒按要求摆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6题要应用对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进行解释第7题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感受可以从不同角度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举例、做图形感受三角形在P22例题里引导学生先观察情景中的三角形举出日常生活里接触过的三角形加强三角形的表象同时还要求学生做一个三角形P23第1题也要求学生画三角形把表象转化成具体的三角形再现出来形成三角形的空间形象◆学生在看、围、折、剪等活动中获得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直接体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P27第2题通过观察、判断加强不同三角形形状的直接感受第3~6题让学生围、折、剪图形依据头脑里的表象再现出相应的图形可以培养空间观念第7题需要依据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知道可以分成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有不同的分法这些都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直观形象同样地在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修订说明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修订说明一、主要的调整与变化(一)统筹安排“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
数与代数”部分包括《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五个单元。
其中,《认识多位数》单元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移来,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设了用算盘表示数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之前,增加了积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是新增了常见数量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将既有经验中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这一过程中感悟数学抽象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计算器计算》单元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两个单元整合而成,主要教学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以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教材删去了实验教材中用计算器探素商不变的规律、积的变化规津等内容,同时还新编例题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运算律》单元主要是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中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合井成一十单元。
这样在基本完成整数运算教学任务之后,引导学生对运算规律进行总结和概括,既有利于学生强化对整数运算的理解,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后继学习中主动将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分数运算中去。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继续教学画线段图、示意图描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把实验教材中《解决间题策略》单元的相遇问题安排在《运算律》单元,以凸显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二是安排例题教学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能更好地体现直观图示在锚述和分析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二)合理整合“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丰》等三个单元。
其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容调整到多边形的认识之前教学,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认识多边形时。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四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四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初步认识数字编码,知道数字编码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
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了解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所表示的信息,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优越性,初步了解数字编码与数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主要结合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
“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
教材首先向学生说明“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像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这样用数字编成的号码”,接着呈现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编码的理解,使学生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字编成特定的号码来表示特定的信息,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和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身份证号码,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
教材首先提出“了解自己及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的要求,并引导学生把每个人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进行对比,分析身份证号码的结构,讨论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及其所表达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中所隐含的信息,以及表达这些信息的方法,体会数字编码的特征和作用。
“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数字编码的实用价值。
教材先提出问题:如果要为全校同学编号,你想表达哪些信息?准备怎样设计?并结合交流,启发学生根据要表达的信息确定编码的位数,以及编码的结构和次序;接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为全班同学编号,并在全班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方案与班级同学的学籍号比一比,想一想学籍号表示了哪些信息,为什么这样编,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设计数字编码时,要以每一个对象都拥有一个唯一编号为前提,根据所要表达的信息,合理选择数位的个数和编码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方向、距离 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1)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①平移、旋转、轴对称分别有哪些特征?
旋转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 夹角等于旋转角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 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继续教学画线段图、示意图 描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主要有两点变化: 一是把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策略》 单元的相遇问题安排 在《运算律》 单元,以凸显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二是安排例题教学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
2.合理整合“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确定位置》
①平移、旋转、轴对称分别有哪些特征?
对称
对称点、对称轴 对称轴垂直且平分连接两对称点(对应点)的线段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②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通过“试一试”教学将简单图形平移
设置例题教学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全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不变方面
(1)突出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变化的思想方法,放手让学生主 动认识平移、实践平移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具体
抽象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折纸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①平移、旋转、轴对称分别有哪些特征?
苏教版4年级下册数学书
《苏教版4年级下册数学书》是一本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教材。它由苏教版编写,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了修订和改进。这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如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分数的认识和运算、面积和体积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根号的认识和运算等。每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和例题,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书中还有一些拓展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简洁明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例子进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和游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题,以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本书的布局和设计也很合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按照递进的顺序进行排列,从易到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每个知识点都配有清晰的插图和图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书中的章节划分和标题设计也很清晰,方便学生快速查找和复习所需要的知识点。
总的来说,《苏教版4年级下册数学书》是一本很好的数学教材。它全面覆盖了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内容详细、讲解清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使用。通过学习这本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这本书还充满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我认为这本教材是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优秀参考资料。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说明
优化教材结构丰盈教学过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说明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坚持以“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数学教学需要有鲜明而准确的学科性,强调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材对教与学所起的“引导”作用和“培育”功能,特别注意保持“师生的在场感”,提供的教学过程与线索,引领和启发着教师组织开放而有效的教学活动改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苏教版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密切联系,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按照“给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合作解决问题——有坡度、多角度地进行巩固练习”顺序编排的学习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凸显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十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学习内容;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从这一意义上讲,在坚持课程改革方向的前提下,继续保持教材的整体风格,有助于教师准确理解、正确把握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入、持续地推进。
教材实验和实施十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需要总结和提炼,融入教材并向教学传递。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标准(2011年版)》)修订苏教版教材,在保持教材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以优化结构,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编排方式,同时弥补实验教材原来存在的一些不足,是苏教版教材修订的重要任务。
丰盈内容教学的过程性,体现数学课程的内容的核心,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知,逐步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数学理解,获得并积累活动经验,逐步感悟数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提升数学素养,是苏教版教材修订的主要目标。
教材局部调整以优化结构,主要表现在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落实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内容的调整安排。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修订说明
适时更新和充实一些现实而有趣的素材
加强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直接比较 先改写再比较
借助数轴的直观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内容及变化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 量关系 增加积的变化规律 新增常见数量关系、用复合单位表示单价和 速度
适当降低口算的教学要求
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初步感知
提出猜想
举例验证
获得结论
经历把一类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的 过程
每支的价格×支数=总价格
每本的价格×本数=总价格 …… 单价 × 数量 = 总价
经历把一类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的 过程
每小时行的千米数×小时数=总路程
每分钟行的米数×分钟数=总路程 …… 速度 × 时间 = 路程
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 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不再要求在方格纸上将一个图形同时沿水平和垂直 方向平移
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 形的方法 平移、旋转、轴对称分别有哪些特征?
平移
方向、距离 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 形的方法 平移、旋转、轴对称分别有哪些特征?
旋转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 心连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 形的方法 平移、旋转、轴对称分别有哪些特征?
轴对称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
四年级下册教材修订说明
基本结构
四上
四上
五下
五上
编排体例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²数学》四年级(下册)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①口算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积,估算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③按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④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一些简便运算;积、商的一些变化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式题;⑤用计算器探索积、商的一些变化规律;⑥倍数、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在100以内),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⑦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合数以及奇数、偶数;⑧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公式,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形如“ax±bx”的式子的化简;⑨分步列式或用综合算式解决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①升和毫升,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②认识三角形和它的底、高,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直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测量或画出三角形的高;③理解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正确判断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④认识并能正确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⑤认识平行四边形和它的底、高,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⑥认识梯形和它的上下底、腰、高,认识等腰梯形,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⑦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3、“统计与概率”领域。
①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把折线补画完整,以表示数据及其变化;对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②初步学会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7个单元分为五个部分1. 数的认识: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关于公倍数和公因数将安排在五年级再学习2.数的运算:第1单元"乘法"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第4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认识中括号第7单元"运算律"教学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练习中进一步安排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0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应用商不变的规律使除法笔算简便3.式与方程: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求字母式子的值字母式子的简单加减运算4.探索规律:第6单元"找规律"主要教学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同时学习并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5.解决问题:第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寻找解题思路并注意把列表、画图的策略结合起来应用? 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程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变化较大本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安排4个单元分三个部分1.图形的认识:第3单元"三角形"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为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打好基础2.测量:第2单元"升和毫升"在教学体积之前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这样安排会有利于以后体积概念的建立3.图形与变换: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进一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确定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再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转90°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12单元统计先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再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共安排四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1.结合学习容量安排"美妙的杯琴"让学生利用容器里的容液量不同发音不同制作杯琴进行演奏2.结合学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安排"我们去春游"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3.结合学习平移和旋转安排"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图形变换在生活里的应用4.结合学习统计安排"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让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乘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2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学生在前三年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乘法笔算的经验可以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P1例题只是列出竖式接着启发学生自己完成计算并通过小组交流获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尝试计算帮助总结出笔算方法即先从个位起依次用各数位上的数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末尾有 0 的乘法让学生尝试、思考在掌握笔算一般方法之后P4安排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例题教学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在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自己列竖式计算再和同学交流获得比较简便的笔算方法即先把0前的数对齐相乘然后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试一试安排了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笔算因为积后面要添两个0教材先列出竖式并用虚线表示让学生根据已经乘出的数讨论积的末尾要添上几个0明白可以先算0前面数的乘积再看两个乘法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出的积后面添几个0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虚线前乘积末尾的一个0是计算出来的所以连添上的两个0应该3个0以免学生产生误解◆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的口算由于学生曾经在口算末尾有0的乘法时掌握类似的笔算同时又有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经验因此教材把这类口算安排在练习里通过题组带出新的口算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学会如P5第3题可以联系几十乘几、几十乘几十来理解几十乘几百的口算方法;P6第6题通过比较、口算用每组第一题计算类推出下面两题的计算学会这部分内容的口算;再通过第7题的口算进一步巩固方法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一方面通过计算比较感受积的变化规律P5第5题通过填表、比较可以体会乘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并帮助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简便算法另一方面用题组以旧带新让学生学会新的口算以上所说的口算也是通过计算、比较体会新的口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上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如P6第8题就是安排题组比较让学生体会乘数末尾有0与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过程的区别进一步认识乘数中间有0时要按笔算方法依次相乘与0相乘这一步不能省略而乘数末尾有0时末尾的0可以先不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0◆通过比较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P8先通过第6题的题组比较使学生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样可以应用乘法的运算律或依据乘法意义使一些计算简便在此基础上安排第7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学生会经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事实上如果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认识"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1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再通过例2~例4分别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最后通过例5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换算本单元之后还结合安排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让学生调整水杯里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首先要了解容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容量这个词既可能有过接触又是难以建立的一个概念P10例题安排了三个小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先通过比较两个茶杯哪个盛水多一些向学生说明盛水多的容量比较大体会杯子能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大小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教材P11例题着重认识容量单位升首先结合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体会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1升有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1升"具体容量的大小;然后用量杯进行实验认识棱长1分米的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建立升的概念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同时联系常见的容器进一步体验1升具体是多少强化1升的认识◆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教材P15例题则是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同样先观察常见容器体会毫升也是容量的单位;接着观察量筒里1毫升的水具体感知1毫升的量认识计量单位毫升是很小的容量单位;然后进一步实验通过数出1毫升大约有这样的几小滴具体感受1毫升的量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教材P16例题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亲身看到1升正好是1000毫升获得对升与毫升进率的认识掌握1升=1000毫升并在"想想做做"中安排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应用已有方法学会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观察一些容器感受"升"是常见的量为了使学生深化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材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了解升是生活里常用的一种量如P12第3题通过观察一些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单位升是生活里经常用到的一种单位◆制作 1 升的量器和进行测量强化 1 升的感知加强对1升的具体感知是加深升的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材在P13安排了例题让学生自己制作1升的量器并平均分出几分之几升这样的制作一方面可以具体感受1升多少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制作的量具成为1升的学具教材还从量化1升出发使学生具体感受1升先用1升的学具测量具体描述1升水有几杯实际量化1升有多少;再观察常见容器进行估计、测量形成1升的空间观念强化1升的概念◆观察常见器皿感受毫升是很小的单位在认识毫升以后教材安排学生进一步观察体会容量单位毫升P16第1题观察小针筒里那些注射液就有5毫升可以联系具体情境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单位;第2题操作、观察容器里很少的水就有50毫升既体会50毫升的多少也可以了解毫升确实是很小的单位;第3题既要注意加深1升=1000毫升的认识又要注意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单位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结合 1 升的认识进行估计加强 1 升的空间知觉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容量多少的空间知觉是其重要目标之一教材在教学容量单位升时重视通过观察、估计1升的容量促使学生达成这方面的目标例如P12第4题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容器估计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进一步体会1升的空间大小;P13例题中(2)要求学生先观察一碗水的多少再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对1升有大体的感受并进一步用一些容器进行估计和测量都有利于形成1升的空间知觉◆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除了加强1升的空间知觉外还多次通过观察进行估计、比较帮助学生把容量进行量化形成空间大小的空间知觉如P14第1-2题先用容器盛1升水看看有多少以此分别估计出这些常见容器的大小用量化的方法感受空间大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估计、比较感受容器的容量多少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联系实际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多少为了加强空间观念教材还借助实际量具或通过操作感受容量的多少以发展空间知觉例如P18练习二第1、2题根据容器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容量单位体会升和毫升的大小并通过观察、量化体会容器的容量多少;P19第5~7题选择容器、做量具、估计容器存水多少并实际测量感受容量多少发展空间知觉4.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通过实践体验容器质地不同、盛水多少敲击出的音也不同首先通过P20"敲敲听听"感受容器不同盛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不同;同样的容器盛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从而了解用容器盛水可以敲出高低不同的音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的:根据发音的高低可以用几个杯子做成"杯琴"演奏乐曲这样才能使做杯琴的活动含有丰富的数学内容◆通过制作"杯琴"并演奏、演唱体现内容的综合接着通过P21"编编唱唱"组织学生用同一种杯子盛水进行发音高低的调试做出一个杯琴编出乐曲一起敲一敲唱一唱使数学上认识的容量和演奏乐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杯琴的奇妙第三单元三角形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联系现实世界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出图形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注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在P22例题认识三角形时先观察现实情景中的三角形并联系生活里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进一步强化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观察三角形图形的特征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感知促进形成表象在图形出示以后要通过观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按照课程标准具体目标要使学生了解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通过学生的具体体验来使学生知道这一点在P23例题中要求学生从指定长度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围三角形充分交流围成和围不成的情况感受当两根小棒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体会不能围三角形时三根小棒长度关系的原因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联系实例并测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三角形里的重要概念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底和高P24例题用人字梁为素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人字梁"高度"的认识进行测量感受三角形人字梁的高以此为基础引入三角形高的概念这就有利于学生认同由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三角形的高并说明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试一试"安排三个高、底的位置有变化的三角形要求学生测量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认识只要是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性教材P25安排了"你知道吗"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做实验体会这一特性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自己观察三角形内角的不同特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体会三个内角大小有几种情况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合理性教材P26例题首先出示几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特点列成表格◆引导学生分类并体验各类三角形特征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表内三角形内角大小的情况讨论可以怎样分类探索和交流分类结果获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掌握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在操作、画图中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还要通过具体的观察、判断和操作、画图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不同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安排例如P27的"想想做做"第3~7题分别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巩固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围出、折出、剪出和画出指定的三角形使各类三角形的表象再现特别是第7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互相交流加深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并引发联想教材安排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认识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P28例题首先安排学生计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在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中发现都是180°这一奇妙现象并引发出联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都是180°?由此产生学习的愿望◆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探索这一规律是否具有一般性要求小组合作用三个不同类的三角形分别折一折通过实验获得直接认识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确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得出结论并通过"试一试"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和解释相关问题在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以后教材通过应用促进学生掌握这一内容并应用解决问题如P29."想想做做"1~3题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在三角形的变换中判断内角和各是多少巩固所获得的结论;第6题通过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或直角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合理解释加深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及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通过量一量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首先要感知各自的特点教材注意突出教学的这一过程在P30例一中让学生量几个三角形的边长找出共同特点是两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腰三角形;在P30的例二中同样用量边长的方法感知三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边三角形◆利用对折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的特点在P30例一中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剪下一个三角形感受这个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明白这样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引导思考认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P30例二中要求把剪出的等边三角形对折发现三个角都相等;由此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注意三角形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角形的分类是按角的大小为标准的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以边的长度特点来定义的不同特征的三角形中又存在内在联系认识三角形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联系在P31~32第2~4题里就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可以同时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体会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P33第2题通过判断进一步认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分别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而每类三角形都有锐角即只看一个锐角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第3题使学生体会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四边形而且可以有不同的拼法第5题需要综合本单元学习的三角形知识依据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选择小棒按要求摆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6题要应用对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进行解释第7题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感受可以从不同角度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举例、做图形感受三角形在P22例题里引导学生先观察情景中的三角形举出日常生活里接触过的三角形加强三角形的表象同时还要求学生做一个三角形P23第1题也要求学生画三角形把表象转化成具体的三角形再现出来形成三角形的空间形象◆学生在看、围、折、剪等活动中获得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直接体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P27第2题通过观察、判断加强不同三角形形状的直接感受第3~6题让学生围、折、剪图形依据头脑里的表象再现出相应的图形可以培养空间观念第7题需要依据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知道可以分成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有不同的分法这些都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7个单元分为五个部分1. 数的认识: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关于公倍数和公因数将安排在五年级再学习2.数的运算:第1单元"乘法"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第4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并认识中括号第7单元"运算律"教学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练习中进一步安排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0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应用商不变的规律使除法笔算简便3.式与方程: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求字母式子的值字母式子的简单加减运算4.探索规律:第6单元"找规律"主要教学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同时学习并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5.解决问题:第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寻找解题思路并注意把列表、画图的策略结合起来应用? 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程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变化较大本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安排4个单元分三个部分1.图形的认识:第3单元"三角形"教学三角形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为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打好基础2.测量:第2单元"升和毫升"在教学体积之前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这样安排会有利于以后体积概念的建立3.图形与变换: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进一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确定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再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转90°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12单元统计先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再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共安排四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1.结合学习容量安排"美妙的杯琴"让学生利用容器里的容液量不同发音不同制作杯琴进行演奏2.结合学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安排"我们去春游"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3.结合学习平移和旋转安排"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图形变换在生活里的应用4.结合学习统计安排"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让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乘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2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学生在前三年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乘法笔算的经验可以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P1例题只是列出竖式接着启发学生自己完成计算并通过小组交流获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尝试计算帮助总结出笔算方法即先从个位起依次用各数位上的数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末尾有 0 的乘法让学生尝试、思考在掌握笔算一般方法之后P4安排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例题教学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在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自己列竖式计算再和同学交流获得比较简便的笔算方法即先把0前的数对齐相乘然后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试一试安排了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笔算因为积后面要添两个0教材先列出竖式并用虚线表示让学生根据已经乘出的数讨论积的末尾要添上几个0明白可以先算0前面数的乘积再看两个乘法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出的积后面添几个0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虚线前乘积末尾的一个0是计算出来的所以连添上的两个0应该3个0以免学生产生误解◆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的口算由于学生曾经在口算末尾有0的乘法时掌握类似的笔算同时又有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经验因此教材把这类口算安排在练习里通过题组带出新的口算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学会如P5第3题可以联系几十乘几、几十乘几十来理解几十乘几百的口算方法;P6第6题通过比较、口算用每组第一题计算类推出下面两题的计算学会这部分内容的口算;再通过第7题的口算进一步巩固方法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一方面通过计算比较感受积的变化规律P5第5题通过填表、比较可以体会乘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并帮助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简便算法另一方面用题组以旧带新让学生学会新的口算以上所说的口算也是通过计算、比较体会新的口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上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如P6第8题就是安排题组比较让学生体会乘数末尾有0与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过程的区别进一步认识乘数中间有0时要按笔算方法依次相乘与0相乘这一步不能省略而乘数末尾有0时末尾的0可以先不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0◆通过比较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P8先通过第6题的题组比较使学生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样可以应用乘法的运算律或依据乘法意义使一些计算简便在此基础上安排第7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学生会经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事实上如果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认识"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1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再通过例2~例4分别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最后通过例5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换算本单元之后还结合安排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让学生调整水杯里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首先要了解容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容量这个词既可能有过接触又是难以建立的一个概念P10例题安排了三个小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先通过比较两个茶杯哪个盛水多一些向学生说明盛水多的容量比较大体会杯子能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大小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教材P11例题着重认识容量单位升首先结合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体会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1升有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1升"具体容量的大小;然后用量杯进行实验认识棱长1分米的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建立升的概念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同时联系常见的容器进一步体验1升具体是多少强化1升的认识◆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教材P15例题则是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同样先观察常见容器体会毫升也是容量的单位;接着观察量筒里1毫升的水具体感知1毫升的量认识计量单位毫升是很小的容量单位;然后进一步实验通过数出1毫升大约有这样的几小滴具体感受1毫升的量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教材P16例题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亲身看到1升正好是1000毫升获得对升与毫升进率的认识掌握1升=1000毫升并在"想想做做"中安排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应用已有方法学会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观察一些容器感受"升"是常见的量为了使学生深化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材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了解升是生活里常用的一种量如P12第3题通过观察一些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单位升是生活里经常用到的一种单位◆制作 1 升的量器和进行测量强化 1 升的感知加强对1升的具体感知是加深升的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材在P13安排了例题让学生自己制作1升的量器并平均分出几分之几升这样的制作一方面可以具体感受1升多少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制作的量具成为1升的学具教材还从量化1升出发使学生具体感受1升先用1升的学具测量具体描述1升水有几杯实际量化1升有多少;再观察常见容器进行估计、测量形成1升的空间观念强化1升的概念◆观察常见器皿感受毫升是很小的单位在认识毫升以后教材安排学生进一步观察体会容量单位毫升P16第1题观察小针筒里那些注射液就有5毫升可以联系具体情境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单位;第2题操作、观察容器里很少的水就有50毫升既体会50毫升的多少也可以了解毫升确实是很小的单位;第3题既要注意加深1升=1000毫升的认识又要注意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单位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结合 1 升的认识进行估计加强 1 升的空间知觉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容量多少的空间知觉是其重要目标之一教材在教学容量单位升时重视通过观察、估计1升的容量促使学生达成这方面的目标例如P12第4题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容器估计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进一步体会1升的空间大小;P13例题中(2)要求学生先观察一碗水的多少再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对1升有大体的感受并进一步用一些容器进行估计和测量都有利于形成1升的空间知觉◆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除了加强1升的空间知觉外还多次通过观察进行估计、比较帮助学生把容量进行量化形成空间大小的空间知觉如P14第1-2题先用容器盛1升水看看有多少以此分别估计出这些常见容器的大小用量化的方法感受空间大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估计、比较感受容器的容量多少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联系实际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多少为了加强空间观念教材还借助实际量具或通过操作感受容量的多少以发展空间知觉例如P18练习二第1、2题根据容器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容量单位体会升和毫升的大小并通过观察、量化体会容器的容量多少;P19第5~7题选择容器、做量具、估计容器存水多少并实际测量感受容量多少发展空间知觉4.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通过实践体验容器质地不同、盛水多少敲击出的音也不同首先通过P20"敲敲听听"感受容器不同盛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不同;同样的容器盛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从而了解用容器盛水可以敲出高低不同的音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的:根据发音的高低可以用几个杯子做成"杯琴"演奏乐曲这样才能使做杯琴的活动含有丰富的数学内容◆通过制作"杯琴"并演奏、演唱体现内容的综合接着通过P21"编编唱唱"组织学生用同一种杯子盛水进行发音高低的调试做出一个杯琴编出乐曲一起敲一敲唱一唱使数学上认识的容量和演奏乐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杯琴的奇妙第三单元三角形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联系现实世界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出图形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注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在P22例题认识三角形时先观察现实情景中的三角形并联系生活里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进一步强化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观察三角形图形的特征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感知促进形成表象在图形出示以后要通过观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按照课程标准具体目标要使学生了解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通过学生的具体体验来使学生知道这一点在P23例题中要求学生从指定长度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围三角形充分交流围成和围不成的情况感受当两根小棒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体会不能围三角形时三根小棒长度关系的原因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联系实例并测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三角形里的重要概念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底和高P24例题用人字梁为素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人字梁"高度"的认识进行测量感受三角形人字梁的高以此为基础引入三角形高的概念这就有利于学生认同由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三角形的高并说明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试一试"安排三个高、底的位置有变化的三角形要求学生测量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认识只要是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性教材P25安排了"你知道吗"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做实验体会这一特性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自己观察三角形内角的不同特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体会三个内角大小有几种情况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合理性教材P26例题首先出示几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特点列成表格◆引导学生分类并体验各类三角形特征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表内三角形内角大小的情况讨论可以怎样分类探索和交流分类结果获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掌握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在操作、画图中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还要通过具体的观察、判断和操作、画图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不同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安排例如P27的"想想做做"第3~7题分别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巩固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围出、折出、剪出和画出指定的三角形使各类三角形的表象再现特别是第7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互相交流加深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并引发联想教材安排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认识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P28例题首先安排学生计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在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中发现都是180°这一奇妙现象并引发出联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都是180°?由此产生学习的愿望◆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探索这一规律是否具有一般性要求小组合作用三个不同类的三角形分别折一折通过实验获得直接认识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确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得出结论并通过"试一试"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和解释相关问题在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以后教材通过应用促进学生掌握这一内容并应用解决问题如P29."想想做做"1~3题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在三角形的变换中判断内角和各是多少巩固所获得的结论;第6题通过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或直角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合理解释加深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及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通过量一量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首先要感知各自的特点教材注意突出教学的这一过程在P30例一中让学生量几个三角形的边长找出共同特点是两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腰三角形;在P30的例二中同样用量边长的方法感知三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边三角形◆利用对折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的特点在P30例一中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剪下一个三角形感受这个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明白这样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引导思考认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P30例二中要求把剪出的等边三角形对折发现三个角都相等;由此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注意三角形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角形的分类是按角的大小为标准的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以边的长度特点来定义的不同特征的三角形中又存在内在联系认识三角形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联系在P31~32第2~4题里就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可以同时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体会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P33第2题通过判断进一步认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分别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而每类三角形都有锐角即只看一个锐角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第3题使学生体会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四边形而且可以有不同的拼法第5题需要综合本单元学习的三角形知识依据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选择小棒按要求摆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6题要应用对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进行解释第7题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感受可以从不同角度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举例、做图形感受三角形在P22例题里引导学生先观察情景中的三角形举出日常生活里接触过的三角形加强三角形的表象同时还要求学生做一个三角形P23第1题也要求学生画三角形把表象转化成具体的三角形再现出来形成三角形的空间形象◆学生在看、围、折、剪等活动中获得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直接体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P27第2题通过观察、判断加强不同三角形形状的直接感受第3~6题让学生围、折、剪图形依据头脑里的表象再现出相应的图形可以培养空间观念第7题需要依据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知道可以分成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有不同的分法这些都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数的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方程;比和比例——认识比。
二、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三、统计与概率——可能性四、实践与综合应用——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他们的普及率编写意图:1.精心选择学习素材一方面,教科书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经吸引学生产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
另一方面,注意利用一些含有特定数学内容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引发新的数学思考。
2.精心设计探索和理解数学知识、方法的活动线索。
教科书根据不同数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着眼于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启示,精心设计探索和理解数学知识、方法的活动线索,努力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3.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计算是本册的重点之一,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也要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4.注意不同数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与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时会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2.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数连乘连除认识倒数,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能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十册下册课程说明书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班级:教师:学校:时间: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课型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数:58-62授课教师:适用年级:四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是按照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于2003年11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四年级下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下面就这一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等几个主要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会口算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会按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混合运算。
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初步立即积、商的一些变化规律能应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式题。
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不超过100),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初步掌握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偶数、奇数,素数、合数。
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公式,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进行形如ax+bx的式子的化简。
能分步列式或用综合算式解决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能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季新版审定新苏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材料
季新版审定新苏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差不多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体会的基础上编写的。
其中一至五年级的10册教材差不多连续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2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3年多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宽敞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表达《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进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专门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以下简称“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仍旧坚持“在表达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进展的关系”两个差不多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有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爱好和体会,表达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爽朗、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差不多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进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要紧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关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表达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因此本册实验教材仍旧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体会与体验、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鼓舞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表达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新审定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修订说明
新审定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修订说明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审定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修订说明1.后移“认识多位数”单元,加强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增设用算盘表示数根据教材修订的整体规划,“认识多位数”单元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移来。
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加强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实验教材中有关数的大小比较是在练习中安排的。
为了加强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修订教材安排例题教学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同时引导学生在探索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学会整万数和整亿数的改写。
二是根据“课标xxxx年版”的相关要求,增设用算盘表示数的内容。
2.合理整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内容,新增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实验教材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整合了实验教材中的“乘法”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中的积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二是新增了常见数量关系的内容。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量关系,适时将既有经验中的具体数量关系进行抽象,并用一个概括性强的模型表示出来,是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也是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为此,教材在本单元还穿插安排了常见数量关系,主要教学和单价、速度有关的两组数量关系,以及用复合单位表示单价和速度的方法。
3.把“用计算器计算”的内容整合在一个单元实验教材中“用计算器计算”是分两个单元安排的,分别是四年级上册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教学用计算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本次修订,把用计算器计算的内容安排在一个单元,同时删去了实验教材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并重新编排例题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在整数运算教学之后集中安排运算律的内容实验教材中,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分别安排在四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
本次修订,把这部分内容合并成一个单元,安排在“用计算器计算”单元之后教学。
这样把运算律作为对整数运算规律的总结,既有利于学生强化对整数运算的理解,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后继学习中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修订说明-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0艺料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2下卷,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可地护1以缩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5试要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4置底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3敷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教材修订说明
– 加强对解题结果的检验,以及对解题过程 的回顾与反思
量与计量
二下 时、分、 秒 • 选择典型素材,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 加强体验,建立时间观念
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二上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厘米和米 观察物体
二下 角的初步认识 分米和毫米
•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 程,感悟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
扇形统计图 选择统计图
四上 可能性
• 第一学段只要求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数据
不再教学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
• 精选
– 有趣的七巧板 – 测定方向
• 新编
– 我们身体上的尺 – 了解你的好朋友
增设思考题、你知道吗、动手做等栏目 • 思考题
– 挑战性 趣味性 –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活动经验
统计与概率
二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 重新规划和设计“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 容体系
一上 简单的分类
二下 三下 四上
按不同标准分类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简单数据的分类汇总 简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分段整理数据 平均数
五上 五下 六下
复式统计表 复式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 三位数的加法(原二下) • 三位数的减法(原二下) •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新增)
• 后置认识“时、分、秒”的认识
图形与几何
二上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厘米和米 观察物体
二下 认识方向 分米和毫米 角的初步认识
• 把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四边形的 初步认识之后(原一下)
• 把认识方向的内容合并在一个单元(原二 上、二下)
例4 三个数连加
例3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例4 进位加和加法验算 例5 连续进位加 例6 退位减和减法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