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教学中的“视点”关联句式
日语语法解析深入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日语语法解析深入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日语语法解析:深入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日语是一门以日本为母语的语言,具有独特而复杂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深入理解日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日语语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名词和名词修饰名词在日语中具有基本的意义,可以用来表示人、事物、动物等。
名词修饰主要通过名词加上「の」来实现,例如「本の机」表示书的桌子。
在日语中,名词修饰语的顺序是从右到左的,也就是说修饰语在前,被修饰的词在后。
二、动词和动词短句日语的动词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包括肯定形、否定形、过去形、过去否定形和现在连续形。
根据句子的需要,可以根据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动词短句通常由动词词干和助动词组成,例如「食べます」表示吃饭。
在日语中,句子的顺序是由主语、动作和目标依次排列的。
三、形容词和形容词短句形容词在日语中可以用来描述名词的状态或性质。
形容词短句通常由形容词和助动词「です」组成,例如「きれいです」表示漂亮。
形容词和名词的连接方式与名词修饰类似,也是通过加上「の」来实现。
四、数量词和数量修饰数量词在日语中用来表示数量或程度,通常位于名词之前。
数量修饰是通过数量词加上助数词来实现的,例如「三つのりんご」表示三个苹果。
在日语中,数量修饰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形容词和动词。
五、连体修饰语和状语连体修饰语是指用来修饰名词的形容词、名词性词语或者子句。
在句子中,连体修饰语通常位于名词前面,通过加上「の」或者其他连接词来和名词连接。
状语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
六、从句和引用语从句是指由一个句子作为一个词或词组来修饰另一个句子的结构。
从句通常通过连词「ので」、「から」、「ために」等来引导,用来表示原因、目的、条件等。
引用语是指将原来的句子进行引用,可以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引用。
在引用语中,需要注意相关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日语语法教学中的“视点”问题
Vo . 5 No 2 1 2 . F b2 1 e .0 2
日语语法教学 中的“ 点’ 视 ’ 问题
于 鹏
( 天津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天津 ,3 0 8 ) 0 3 7 [ 摘 要] 语法是语言 内在 的法则和规律 。语 言的规律是客观存在 的,而对其 的解释是 多种 多样 的,只要是力求更加客观
是话语 当事人 的视点级差 ( 凳括 当事者 祝点八 / 7 f,
一
一
) 。说话 人必须 总是 以 自己的视 点出发 , 能站 而不
加上 主语变成 r c 屯 _畴同 中 。 ,今 J 今 土 j jr 等于r 同j 畴 等等
也毫无 意义 。再 者 , 跟据说话人 当时 的情 况以及有关它 的心 理状 态不 同 , 这个 r 畴嗣 j 的意 义有多种 多样 , 得不 出统一 的 定 义。它肯定不会是 r 土 畴c 金 }J ) 等的那个 r J 畴 的意义 , 也 不会是 那么枯燥无味 的r 同J 畴刻 J 畴 r 的意义 , 依据 当时的状 况, 一个个 r 畴蠲J 具有 的时间含 义是有差 距的 , 所 它们 千差 万别 。可 以看 出 , 日语是多 么看 重说话人 的心理 和说话 的场 面的语言。这就是 日语的特点 。】 [“ 3 2
世 纪 9 年代以来 , 0 日本语言学家对视 点问题进行 了深入 的研 究, 取得 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
己 , 自己的视点为 中心把外 部世界 当作一个 动 向来 把握 。 以
这种态度造就 了以谓语 为中心的 日语 , 形成 了 日语 的一系列 的语法特点 。比如 , 演讲会开始 时 , 主持人会 说 :先生 、 乃 r
学 和语用学 都把视点纳入其研 究领域 。在 国内 日 语研究 界 ,
试论日语中的“视点”关联句式
试论日语中的“视点”关联句式摘要:“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
日语中的诸多表达受到视点的制约,“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本文从“视点制约”及“视点的一贯性”原则出发,分析日语授受句、被动句及移动句中的视点问题。
旨在帮助日语学习者正确认识日本人“以自己为中心”的视点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日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视点;授受句;被动句;移动句日本人不大喜欢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表述自己以外的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说是日本人的一种语言习惯,也可以理解为日本文化的特色。
不伴有说话人主观倾向、就事论事、枯燥无味的句子不符合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及表达习惯,因此,日本人是尽量避开这种表达方式的[1]9。
日本人以说话者为视点的表达方式在多种句式中均有体现,本文主要论述在授受句、被动句、移动句三种常用句式中的视点问题。
一、“视点”的先行研究(一)视点的概念視点とは言語行為において、話し手があるできごとを描写しようとするときに話し手自身が占めている空間的、時間的、心理的な位置といった意味である[2]303。
視点という言葉は、通常異なった2つの意味で用いられる。
1つはどこから見ているかという、対象を見るときの立脚点のことであり、もう1つはどこを見ているかという、注視点のことである[3]95。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视点可以理解为发话者观察、描述某一事件时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立场。
“视点”可以是表现在词、词组、句子、语篇等不同的语言单位上的发话者对于客观事象的把握方式,它包括把握和捕捉信息时不可或缺的发话者的立场、心态、思维模式等[4]。
(二)视点的原则以久野暲、森田良行为首的诸多学者先后运用了视点的概念分析了语言学中的文法现象。
森田指出:日本人乃至日语,离开了“自己”甚至都不能把握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语言。
说话者通常是以“我”为视点描述事件的发生[5]26。
久野暲更提出了“共感度·说话当事人视角·视点的一贯性”[6]7这一关于视点的三原则。
浅析说话人视点与日语方向性动词
浅析说话人视点与日语方向性动词作者:杨易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9期摘要:所谓所谓“视点”,(新华字典)即人们观察或分析事物的着眼点。
说话者观察的视角或立场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人们可以有不同的“视点”,因而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视点;方向性动词;制约;人称代词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06-02一、日语中含有视点的表达所谓所谓“视点”,(新华字典)即人们观察或分析事物的着眼点。
说话者观察的视角或立场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人们可以有不同的“视点”,因而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看法。
视点可以分为时空视点和心理视点。
时空视点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范围内,说话人选取本身或者其对话中包含的目的地作为参照物,在对话中进行的视点转换。
心理视点是客观世界进入主体思维加以面熟和表达的时候就带上了很强的主观烙印。
汉语中,很多时候会发生视点的转换。
比如:小贩口中的“卖报”和“买报”都是同一种意思。
“卖报”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而“买报”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实际依旧是达到卖报的目的。
但是,为了使文章更具有条理性,作者通常从一个固定的视点来叙述问题。
为了使视点不发生变换,可使用各种方法。
在日语中,提起说话人的视点和叙述的种类,通常我们想到的便是授受动词“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
这三个词分别通过给予一方和被给予一方的不同而严加区别。
也是日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日语中,包括具体和抽象移动在内,如果属于方向性动词,那么人称会给其带来一定的制约。
请看下面的例子:(1)―張さん、昨日、欠席でしたね。
どうしたんですか。
―すみません。
姉が電話しました。
―え?昨日、お姉さんから電話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よ。
―いいえ、姉が電話しましたよ。
彼女は病気になりましたから、手伝ってほしいと言いました。
―ああ、お姉さんから張さんのところに電話があったのですね。
在上述对话中,小张的姐姐打电话给小张。
关于日语视点的先行研究的概观与分析
关于日语视点的先行研究的概观与分析摘要:本文将主要阐述视点理论、日语视点的特征两大部分中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作以对比、总结和分析。
久野的视点阶层理论可以说在日语的视点研究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所以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久野的视点阶层理论。
关键词:共感度主观把握視座一、视点的概念和分类所谓视点,大江三郎对视点的定义是:当事人主观地观察某事物时所处的位置。
视点本来指的是看事物的立场,与“看”本身这个行为是分不开的。
日本学者茂呂雄二曾经指出:当我们重新审视“看”这个行为时,我们会发现“看”这个行为要成立,需要具备四个要素:视点人物(谁在看?)、视座(从哪里看?)、注视点(看什么?)、和看到的结果。
因此,在论及视点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以上四个要素。
例如:(1)鎌倉は横浜と近い。
(2)鎌倉は横浜から近い。
(1)中“鎌倉”被主题化,所以说话人的视点比起“横滨”更贴近于“鎌倉”。
但是,(2)中尽管“鎌倉”仍然被被主题化了,但是从“横浜から”可以看出,此句是指从“横滨”的角度来看“鎌倉”。
所以考虑到刚刚提到的四个要素,在这个句子中它们分别是:视点人物是说话人,视座是横滨,注视点是“鎌倉”,看到的结果是“鎌倉”离“横浜”近。
然而,在以往的语法研究当中,视座与注视点并没有被区分开来。
久野认为,说话人的视点在被主题化的事物上,松木正恵对这个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她认为严密地说应该是说话人的“注视点”在被主题化的事物上。
二、日语视点的特征关于日语视点的特征应该从日语的思维习惯、日语的第一人称、认知语言学的主观把握这三点来进行总结分析。
森田良行将日语和英语做一比较,他认为日语的思维习惯就像“蛇”一样,在前进的过程中可以适宜的改变前进方向,“恣意性”比较高。
这是因为日语的视点是通过“己的视点”(说话人自己的视点)来观察事物,这种视点被称为“蛇的视点”。
而英语的视点是从旁观的角度观看事物,就如从高空观看事物一样,被称为是“鸟的视点”,金谷也将日语的视点与英语的视点做了比较,他认为英语的视点是“神的视点”,是站在被观察事物之外来观察事物的一种视点,而日语的视点是“虫的视点”,视点就存在于被观察事物之中。
论授受动词的“视点”和“方向”问题考察
Au g . 201 4 V0 1 . 1 1 No . 8
第1 1 卷 第 8期
论授受动词的“ 视点” 和“ 方向” 问题考察
于 姗 姗
( 福 州 外 语外 贸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2 0 2) 摘 要: 授 受 动 词 的使 用是 日语 学 习的 一 个 难 点 , 繁 琐 的 日语 语 法容 易 导致 学 生 用 法 上 的 混 乱 。 本 文从 授 受动
2 0 1 4年 8月
湖 北 经济 学 院学 报 ( 人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J o u m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e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授授受动词时 , 要 让 学 习 者 理 解 充 分 了解 日语 敬 语 体 系 的文 化背景 , 根据 主体 和对 象 的 尊卑 关 系 , 选择 相 对应 的授受 动 词 。 通 过 以上 论 述 , 我们 了 解 到 日语 表 达 中存 在 “ 内外 视 点 ” 和“ 上下视点 ” 这两个前提 , 在教 授授受动词时必须要给学 习 者 时 刻 灌 输 这 两个 文化 视 点 。 正 如 下 图所 注 , 教 师 可 以以这 个
词 在 教 学层 面 中容 易 出现 的 难 点 出发 , 化繁 为 简 , 在 教 学过 程 中引入 “ 视 点” 和“ 方向” 这 两个 概 念 , 让 学 生 着 重把 握 “ 上下” 和“ 内外 ” 的“ 视点” 和“ 方向” , 使 复 杂 的 授 受 动 词 变得 简 单 明 了 , 从 而提 高授 受 动 词 的 教 学 效 果 , 帮助 学 生 更
浅析日语教学中的“视点”关联句式
浅析日语教学中的“视点”关联句式作者:郭力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2期【摘要】“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
日语中的诸多表达受到视点的制约,“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文章从“视点制约”及“视点的一贯性”原则出发,分析日语授受句、被动句及移动句中的视点问题。
【关键词】视点;授受句;被动句;移动句一、“视点”的先行研究(一)视点的概念。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视点可以理解为发话者观察、描述某一事件时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立场。
“视点”可以是表现在词、词组、句子、语篇等不同的语言单位上的发话者对于客观事象的把握方式,它包括把握和捕捉信息时不可或缺的发话者的立场、心态、思维模式等。
(二)视点的原则。
以久野暲、森田良行为首的诸多学者先后运用了视点的概念分析了语言学中的文法现象。
森田指出:日本人乃至日语,离开了“自己”甚至都不能把握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语言。
说话者通常是以“我”为视点描述事件的发生。
久野暲更提出了“共感度·说话当事人视角·视点的一贯性”这一关于视点的三原则。
“共感度”:是一种“共情”能力,一种设身处地的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和感觉世界的能力,即将自己同化为周围世界的一部分去看待事态的发展。
“说话当事人视角”:是指说话人必须始终以自己的视角为中心,不能舍自己的视角而以别人的视角为中心。
日语是“自己中心型”的语言,除了一些特殊文体,总是将视点置于说话者本身,以“自己为中心”来描述事件。
“视点的一贯性”:即从某个具有贯通性的视点(即统一视点)来对事件进行描述。
通过诸多学者的阐述,我们可以把视点原则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 视点制约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把由“视点”“共感度”决定表达方式的规则称为“视点制约”。
视点制约强调发话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视点表述问题。
同时,作者在选择视点时,应该遵循本人优先于他人,亲近者优先于疏远者,有生命的优先于无生命的规律。
基于视点理论的日语授受动词的句法结构分析
Vol | 2 9
第 1 2 期
No. 1 2
兰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OURN AL O F L ANZ HOU I N S T I T U T E OF E DU C AT I ON
2 0 1 3 年 1 2月
De C. 2 01 3
基 于 视 点 理论 的 日语 授 受 动 词 的 句法 结 构 分 析
表1 以 非 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形 式 为 例 分 析授 受 动 词 的 关 系
授受动词 主语/目的语 发话人视点 共感度
仅 以非敬 语形 式为 例进行 分 析 ( 表1 ) :
同样 表达授 予 、 给予 的意思 , “<札 为” 的视点 受 受 动词 的分析 跨 越 了以 往把 授 受 动 词 作 为 日语 固 有 札 为” 发话 人须 以 目的语 为视点 。“ 屯I = ) 弓” 表 问题 进行 特殊考 察 的局 限 , 把 日语 与其 他 语 言进 行 比 制约性 很高 , 获 得 的意 思 , 发话 人 视 点 偏 向 主语 ( 接受者 ) 较, 用 视 点理 论 解 释其 他 语 言 的一 些 句 法 现 象 , 从 这 达接 受 、 方、 或 中间位 置 。 点上可 以看 出视 点 理 论 的 引入 对 于语 用 学 和 语 言
身 完全置 于 描叙 对 象 x 的立 场 , 从 x 的视 点 进 行 观 视点是 指说话 人描 述事 象 时所 处 的立 场 和位 置 。 察, E ( X )=0时 为完全 的客 观描述 。 大江 在分 析授受 动词 时 提 出 了“ 视线轴” 的概念, “ 视 ( 二) 授 受动词 意义 与视 点制约
现象 , 系, 在 日语 中 的使 用 频 率很 高 。 目前 , 研 究 授 受 动词 种现象 称作 发话人 对 出场人 物“自己 同一 视化 ”
关于日语被动句式的分析
29日本人的一种语言习惯就是不爱以局外者身份来叙述自己以外的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日本文化的特点。
就事论事、不掺杂说话人主观意向、枯燥乏味的句子不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以及语言心理,因此,日本人尽量避开这种表达方式。
现从“视点制约”及“视点一贯性”的原则出发,分析被动句式中的视点问题。
一、视点的概念和原则(一)视点的概念从语言学角度看,视点指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或对客观现象的的描述,简而言之指说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
对于同一种语言,不同的视点和看法通过表述时,会产生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日语是视点敏感语言,而日语中的被动句式尤为明显,体现了说话者的立场和倾向。
(二)视点的原则日语视点理论学界,主要以森田良性和久野暲这两位学者观点为代表,其他学者也有所阐述,具体总结如下:1.森田良性观点:日语离不开“自己”,离开…“自己”就不能把握世界,所以说日语是以“我”为中心的语言。
说话者通常都是以“我”为视点进行事件的描述。
一般从说话者的视点出发来看事物,日语的视点以说话人为中心而不断发生变化。
2.久野暲观点:提出了“共感度、说话当事人视角和视点的一贯性”三原则,具体如下:(1)共感度是将自己同化为所处世界的一部分去看待事情的发展;(2)说话当事人视角是指说话人必须始终以自己的视角为中心,不能舍弃自己的视角而以别人的视角为中心。
日语是“自己中心型”…语言,除了一些特殊文体,总是将视点置于说话者本人,以“自己为中心”来对事件进行描述;(3)视点一贯性是指从统一视点出发,对事情进行描述,也就是说单独一个句子只能采用一个视点。
通过诸多学者(包括森田良性、久野暲在内的学界学者)的阐述,视点原则总体上也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视点制约原则。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把由“共感度”“说话当事人视角”决定表达方式的规则叫做视点制约。
视点制约强调说话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视点进行表述。
同时,在选择视点时,应遵循…“自己(说话者本人)>自己的亲属、朋友>第三者>非生命体”的规律。
试论日语中的“视点”关联句式
试论日语中的“视点”关联句式本文探讨了日语中的“视点”关联句式。
发话者的视角和立场对语言表达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日本人惯以自己为中心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
本文分析了授受句、被动句和移动句中的视点问题,旨在帮助日语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视点现象,提高他们的日语表达能力。
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
在日语中,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从“视点制约”及“视点的一贯性”原则出发,本文分析了日语授受句、被动句及移动句中的视点问题。
日本人惯以自己为中心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
他们不大喜欢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表述自己以外的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日本人是尽量避开这种表达方式的。
在多种句式中,日本人以说话者为视点的表达方式均有体现。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视点可以理解为发话者观察、描述某一事件时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立场。
视点可以表现在词、词组、句子、语篇等不同的语言单位上,它包括把握和捕捉信息时不可或缺的发话者的立场、心态、思维模式等。
日语中的授受句、被动句和移动句中都存在着视点问题。
日本人惯以自己为中心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这些句式中也体现了这种特点。
对于日语研究者来说,正确认识日本人的视点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句式,提高日语表达能力。
1.___给他的妹妹一本字典作为礼物。
2.___收到了___送给他的手表,并且非常珍视。
3.父亲从他的朋友那里得到了香烟。
4.我受到了___老师的日语教学。
5.在生日那天,你从公司总裁那里收到了什么礼物?通过观察“もらう”系列、以及“くれる”系列的授受表达,可以发现,无论是第三人称授予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授予第二人称,或者是第三人称之间的授受,都应该将视点放在接受者身上。
说话人必须与接受者是同一方的人,即作主语或补语。
在这一表达中,应该遵循视点人物作句子的主语,并且为接受方或授予方的原则。
日本句型高考知识点总结
日本句型高考知识点总结一、日本句型概述日本句型是指用来表示动作、状态、感情等内容的一种句式结构,它包括了日本语的主谓宾结构和主题结构。
日本句型有一定的规则和运用方法,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日本语句型,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高考知识点详解1.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日本句型中最基本的句式结构,它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在这种结构中,主语通常放在句子的开头,接着是谓语,最后是宾语。
谓语通常包括动词和助动词,宾语则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例如:私は果物を食べます。
(我吃水果。
)在这个例句中,私(わたし)是主语,食べます(たべます)是谓语,果物(くだもの)是宾语。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主谓宾结构的日本句型。
2. 主题结构主题结构是一种常见于日本语中的句式结构,它由主题、述部和焦点构成。
在这种结构中,主题通常放在句子的前面,接着是述部,最后是焦点。
主题可以是名词、代词、时间状语等,述部则包括动词和助动词,焦点则是句子中最重要的内容。
例如:今日は宿題をします。
(今天我做作业。
)在这个例句中,今日(きょう)是主题,します(します)是述部,宿題(しゅくだい)是焦点。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主题结构的日本句型。
3. 日本句型的基本规则日本句型的基本规则包括了词序、语序、时态、语态等方面的规定。
在日本语中,词序通常是主谓宾结构或主题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或主题+述部+焦点。
语序则是指句子成分在句中出现的顺序,通常是时间、地点、方式、宾语等成分。
时态是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通常包括了过去、现在、将来等。
语态则是表示动作的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通常包括了主动和被动。
4. 日本句型的运用方法日本句型的运用方法包括了句子的构成、句式的转换、句子的连贯等方面。
在句子的构成中,要注意主谓宾结构和主题结构的使用,合理搭配词语和句子成分。
在句式的转换中,要注意句子的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等问题,使句式表达更加准确和清晰。
发话人视点与日语人称的语用制约
山东外语教 学 S h a n d o n g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p e r s o ns b a s e d o n s p e a ke r s ’v i e wpo i n t i n e x p r e s s i o ns o f g i v i ng a n d r e c e i v i ng a n d t h e s u b s e q ue n t c h o i c e o f a p p r o — p ia r t e v e r b s,o n t h e o n e h a n d,r e le f c t t h e s h i h o f p e r s o ns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i n t e r ms o f f a mi l y o r i n — l a ws,s u p e io r s r o r s u bo r d i n a t e s ,r e s p e c t o r hu mi l i t y,k i n s h i p o r n o n — k i n s h i p;a n d mo r e i mp o r t a n t l y,t h e y e x e m— p l i f y t h e p r a g ma t i c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wo r d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a d a p t a t i o n t o f ul il f l t h e t a s k o f c o mmun i c a t i o n i n t he d y n a mi c c o n t e x t o f s o c i a l i nt e r a c t i o n s . Ke y wor d s:s p e a k e r ’ S p e sp r e c t i v e;p e r s o n l a p r o n o u n s;p r a g ma t i c c o n s t r a i n t ;c o mmu ni c a t i v e c o n t e x t
日语教学中的异文化教学改革视点与模式分析
黑龙江高教研 究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o . 1 1 , 2 01 3 S e r i a l N o . 2 3 5
释。到 目 前为止 , 就像许多其他的抽象概念一样, 对“ 文化”
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的普遍性研究和大量关
于个别的、 特殊的文化的研究成果。按照人类文化学关于文
文化( K u l t u r )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 c o l e r e ” , 在拉丁语中 化的表述 , 文化既是一种习惯( 集团内部共有的行为方式 , 可 表示耕种、 维护, 是指人类利用其思想和创造的“ 成果” 来塑 以 作为 知识 ・ 成果被 人类所习 得) , 也是一种意义 结构( 人的 造生活方式和方法。l 7 世纪以后 , 人们把“ 文化” 与“ 自然” 行为的信念体系, 控制人的社会交往行为) 。人与文化之间 对应起来, 认为文化是由人类通过其意愿和能力创造的; 自 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依存的。既要承认支配人的行为活动的
化 知 识 传 输 为 核 心 的异 文化 教 学模 式 , 创建“ 以个体文化观为基础 , ‘ 个 体一 交 际一 知 识 ’ 三 层 包容 关 系结 构 为模 型 ” 的 异 文 化
教 学模 式 , 为 日语语 言文化教学 内容与教 学方 法的改革提供 理论框 架。
关键词 : 文化 心理学 ; 异文化 ; 个体一 交际一知识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2 6 1 4 ( 2 0 1 3 ) l 1 — 0 0 9 9— 0 4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语“???”句浅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语“???”句浅析作者:罗雪梅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罗雪梅内容摘要:本文尝试从“话语场、说话者、听话者互相依赖关系”这一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不适合使用“~のだから”句的情况和适合使用“~のだから”句的情况。
同时对“~のだから”和“~から”的区别使用进行比较分析。
以期对“~のだから”句的有效教学法及习得方法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减少“~のだから”句的误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のだから”句习得误用一.引言对各国日语学习者来说,“~のだ”句的习得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与之相关联的“~のだから”句在日语学习者笔下和口头交流中也经常被误用。
比起应该使用“~のだから”句却未使用的情形,不该使用“~のだから”句却使用了的情形更让日语母语听话人感到强烈的不快和压迫感。
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のだ”句的误用及习得方法。
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第一人池上嘉彦先生指出(2008):“操日语的人喜好被称为‘主观识解’的把握方式。
这里所说的‘主观识解’是指,说话人置身于自己想要进行语言编码的事象当中,将自己知觉到的事象作为自己的体验,以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进行描写。
”近藤(2008)指出:“日语话语具有这样的特征:在话语场中,对于包含听话者认知状况在内的话语场内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对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属性,对话题的选择以及会话的进程等,说话者都会有明确的把握,并以此为依据将自己认知的「モノ?コト」付诸于言语表达。
……要想通过日常会话实现双方的交流,作为必备要素须有话语场、说话者、听话者的存在,此外,还要有作为支持说话者、听话者认知状况的“共同注意”原理。
……“のだ”必须凭借话语场的支撑才能成立,对语境依赖性很强。
……说话者对话语场和话语场中不存在的事物赋予一种主观性关联,通过附加“の”将该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导入话语场,对这种关联的解读由处于“共同注意”态势中的听话者来完成。
……处于“共同注意”态势中的听话者对说话者导入话语场中的主观性关联予以认同,并通过推理来解读说话者的发话意图。
日语的视点及视点关联句式研究
作者: 谢文仪[1];马永平[2]
作者机构: [1]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主题词: 视点;视点制约;视点的一贯性;表达性误用;授受句;被动句;移动句
摘要:视点是与语言表达相关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日语中,视点的概念包括两方面:(一)作者观察事物时所处的客观位置;(二)作者看待事物的主观立场。
尤其是(二)的情况,日语的视点不仅受到来自于表达习惯的制约还受到作者主观的影响具有其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可以通过一些句式的具体表达形式来体现。
授受句、被动句和移动句是日语的常用重要句式。
本研究通过例句和图示探讨了这三种句式在具体表达形式上与视点的内在关联。
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在这三种句式的实际运用中出现的常见误用从日语视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从提高学习者日语表达能力的立场出发,本研究强调指出今后在日语教学中导入视点概念的必要性。
日语中视点原理下的转述表达方式研究
日语中视点原理下的转述表达方式研究王振涛【摘要】语言的转述表达是语言交际表达中的普遍现象,它是在某种语言行为进行的过程中导入另外行为人的思考或者谈话的语言行为,即将自己或者他人的语言行为转述给第三人的现象。
本文以现代语言学的先期成果为研究基础,根据视点原理下的语法分析,以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日语的观察为依据,找出日语语法和转述表达方式的特殊性。
%Reporting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ommunication,which refers to the linguistic behavior of importing other's thought or speech into the ongoing communication,that is,reporting the speaker's own or other's speech to a third person.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this paper studies Chinese Japanese learners' language,and analyzes the unique ways of reporting in Japanese with the perspective principle.【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3)002【总页数】5页(P222-226)【关键词】视点原理;转述表达;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作者】王振涛【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郑州45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6语言的转述表达是语言交际表达中的普遍现象,它是在某种语言行为进行的过程中导入另外行为人的思考或者谈话的语言行为,即将自己或者他人的语言行为转述给第三人的现象。
通过转述或者引用可以大大丰富语言的灵活性和表达能力[1]。
「どうも」的若干用法及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基于关联理论的解析
高等教育在中国表示歉意时说“对不起”,表示感谢时说“谢谢”,寒暄时可能会用“你好”等会根据具体的场合区别使用。
在日语里所有这些情况都可以使用「どうも」,而日本人在会话当中却不会误解或者混淆该话语的意思。
究竟是什么可以让日本人正确理解「どうも」的用法?为了解开这不可思议的谜,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どうも」的意思和用法进行深层剖析。
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语言交际的目的在于表达和认知交际意图,而不是简单地表达和转述信息。
听话人想要识别和认知说话人的话语所要表达的目的和意图的话,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而语言信息的关联性传递是受语境因素制约的。
也就是说关联是一个依赖语境的概念,是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在言语交际中,语境是话语意义理解的关键因素。
不同类型的语境对话语意义的解释功能也不尽相同。
本文提到的「どうも」在不同场合有时可能表达歉意,有时可能表达谢意,有时可能是用来寒暄。
听话人需要依据认知语境进行辨析推理,找到最佳的关联性,才能正确理解要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话语意义。
二、语境语境是语言交际双方共同的前提。
语境在区分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说话人的意图或者目的之所以能够被听话人所理解,是由于他们之间对语境,即认知语境具有共识。
关联原则认为,当话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种语境效果的时候,这一话语就具有关联性。
(ブレイクモア;1994)认为,语境不仅只限定于直接的物理环境或者之前的先行语篇等,它可以包括对特定的记忆,特定的某个个人的记忆,或者可以是对一般文化的假定、宗教信念、有关科学法则的知识。
在理解「どうも」的具体语用功能和它的具体意思时,很多情况下都要根据其物理环境进行推论分析,有时也需要理解另外一个语境,即运用日本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常识等来进行推论分析并加以理解。
在日常会话当中听话者究竟是如何根据语境正确判断出「どうも」所表达的意思呢?以下将通过具体的日常会话举例说明「どうも」的语用功能和它的若干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按照 日语 “ 以 自己为 中心” 的视点制约原则 ,说话者要 把授受行 为中的授 予者和接受者 ,根据与说话者 的远近关系 来进行 区分 ,要从更 亲近的人 的立场去描述事件。因此 ,上 述表达 中 ,作者 只能选 择属于 自己一方的 “ 妹妹”作为视点 对事件进行描述 ,反之则不太 自然 。因此 ,正确表达为 b 。 例2 a王 芒尢c 耋 李 芑尢 c 二 腕 畴 老南c 于 、李 墨允c 奄 腕畴 老大事 c : L 0 、 圭中 。 , b王 冬尢 加 岛 屯岛, ) 允腕畴 老李 芑凡 c 大事 c 二 L 0 、 圭寸 。 a 句 中前半 句的视点在小 王 ,后 半句 的视点在 小李 ,违
点制约的原则 。 由 “ 屯岛 ”系列 构成 的授受表达 中,无 论是 第三人称 授予第一人称 ,还是第三人称授予第 二人称 ,抑或 是第 三人 称之 间的授受 ,视点都在 主语 即接受 者身上 ,同时 ,说 话人 必须 与接受者是 同一方 的人 ( 作主语 ) ,否则 不能用这 一表 达形式 。在这一表 达 中,应遵循 : 视点人 物作句 子的主语 , 并且为接受方的原则。 3 。 “<扎 否”系列。表示对 方 ( 你或者他人 )给说话人 ( 我或我方 的人 ) 某 物或者为说话人做某事 。当授予者( 主语 )
一
是将视点置于说话者本身,以 “ 自己为中心”来描述事件。
“ 视点的一贯性 ” : 即从某个具有贯通性 的视点 ( 即统 一视 点 ) 来对事 件进行描述 。 通过诸多学者 的阐述 ,我们可 以把视 点原则概括为 以下 两方 面 : 1 . 视点制约原则 。认知语 言学 中, 把由 “ 视点”“ 共感度 ” 决定 表达方 式 的规 则称 为 “ 视点制 约” 。视点 制约强调 发话 者应该 根据 自己的视点表述 问题 。同时 , 作者在选择视点 时 , 应该遵 循本人优先 于他人 ,亲近者优先 于疏远 者 ,有生命 的 优先于无生命 的规律。 2 . 视 点的一贯性原则 。从类 型学 的角度来 看 ,日语是视 点一贯 性很强的语言 。在 同一事件的描述 中 ,要求用统一 的 视点来完成 描述 ,否则会造成听话者思路上 的混乱 。 在 以上原则 的制约下 , E t 语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表达方 式 , 下 面以授受 句 、被动句 、移动句为例展开论述 。 二、视点与三种旬式 的关联
理 论探 索
青年与社会
浅析 日语教学中的 “ 视点 ’ ’ 关联句式
郭 力
( 辽宁对外经 贸学院 日语 系,辽 宁 大连 1 1 6 0 5 2 )
【 摘 要】 “ 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 角和立场。 日 语中的诸 多表达受到视点的制约, “ 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 决定着语 言表 达方 式的不 同。文章从 “ 视点制 约”及 “ 视 点的一贯性 ”原则 出发 ,分析 日 语授 受 句、被动 句及 移动 句中的视
点 问题 。
【 关键词 】 视 点 ;授受 句;被动 句;移动 句
“ 视点” 的先行研 究 ( ~ )视点 的概 念 。从语 言学 的角度分 析 ,视 点可 以理 解 为发 话者观察 、描述某 一事件时所处 的位 置或所采取 的立 场 。“ 视 点” 可 以是 表现在词 、词组 、句子 、语 篇等不 同的 语 言单位上 的发话 者对 于客观事象 的把握 方式 ,它包括把握 和捕捉 信息时不可或缺 的发话者 的立场 、 心态 、 思维模式 等。 ( 二 )视点 的原 则 。以久 野障 、森 田良行 为首 的诸 多学 者 先后运用 了视点 的概念分析 了语言学 中的文法现象 。森 田 指 出 :日本人乃至 日语 ,离 开了 “ 自己”甚 至都不能把握世 界 ,是 以 “ 我 ”为 中心的语 言 。说话者通 常是 以 “ 我 ”为视 点 描述事件 的发生 。久 野障更提 出了 “ 共感 度 ・ 说话 当事人 视角 ・ 视点 的一贯 性”这 一关 于视点 的三原则 。“ 共感 度 ”: 是 一种 “ 共情 ”能力 ,一种 设 身处地 的从 他 人 的角度 看待 和感 觉世界 的能力 ,即将 自己同化为周 围世界的一部分去看 待事态 的发展 。“ 说话 当事人视 角”: 是指说话 人必须始终 以 自己的视角为 中心 ,不 能舍 自己的视角而 以别 人的视角为 中 心 。 日语是 “ 自己中心型” 的语言 ,除了一些特殊文体 ,总
( 一) 视 点与授受 句 森 田指 出 : 授 受表 达是 一 种表达 说话 者 意识 的表达 方
其余情况用 “ 毛 ) 岛弓”事件的发生 。 例3 a父c 耋 私力 岛夕 j老 屯岛 、 圭L 。 b父c 壹 友连力 、 岛少, 3老屯岛 圭L 。 上述表达 中,a 违 背了 1 3语视点 制约的原则 ,选择 了父 亲作为 主语 ,显然是不正确 的 ,正确 的表达应 为 b ,符 合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