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科学2.3 地球的内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地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从而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概念。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对地球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内部的详细结构,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地球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地球模型,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利用地球模型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对地球表面的环境影响,增强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观察分析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地球模型、图片、PPT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外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地球模型,讨论各层的特征和相互作用。
4.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5.总结提升: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程度。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壳:最外层,岩石构成地幔:中间层,岩浆构成地核:最内层,铁、镍构成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1)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的秘密。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概念,并培养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方面,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这为课堂的操练和巩固环节提供了条件。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3.培养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和组成。
五. 教学方法1.生动讲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地球内部结构的概念。
2.直观展示:通过图片、图表和实验,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图片和图表。
2.地球模型:用于展示地球内部结构。
3.实验器材:如地震波模拟实验器材。
4.PPT:用于展示和讲解地球内部结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地球的外部结构吗?那么地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同时,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示意图和简明的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认识。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推理和模型制作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这一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和模型制作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教学难点:地幔和地核的区别,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的推断和模型制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推理、模型制作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球模型、示意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山川、海洋等,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
2.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地球模型,引导他们发现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3.地幔和地核的区分:学生观察地球模型,通过推理和分析,找出地幔和地核的区别。
4.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5.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模型,全班讨论,总结地球的内部结构。
小学科学《地球的内部》课件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地 球内部的结构和特点,然后每个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观察实验 准备简单的实验器材,如不同颜 色的橡皮泥,让学生模拟地球的 内部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
课堂思考
思考地球的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运动(如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地震、火 山等自然现象的影响。
小学科学《地球的 内部》课件(上课用 )
contents
目录
• 地球的内部结构 • 地球的内部运动 • 地球的内部探索 • 地球的内部与人类生活 • 课堂互动与思考
01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概览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由岩 石和土壤组成,也是人类居
住的地方。
地球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 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外核
外核是地球的液态部分,厚度约为2200公里。它 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具有很高的温度和流动性。 外核产生的热量是地球磁场的主要来源之一。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865公里。它分为 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和 榴辉岩等岩石组成,而下地幔则由高温岩石组成 ,能够流动并驱动板块运动。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促进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生态破
坏。
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保障。
05
课堂互动与思考
课堂互动
问答环节 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关于地球内 部结构的问题,如“地球的内部 有哪些层次?”,并鼓励学生回 答。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地球的各个圈层,如 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通过 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以及地球内部的运动。
这一节课是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一次初步了解,也为他们以后学习地球科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可能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表面结构、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因此,他们在学习地球内部结构时,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同时,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并了解各层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知,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模型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3.教材讲解:详细讲解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插图,了解各层的特点。
4.课堂互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6.总结环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地球的内部》教案_(1)【精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球的内部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二)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
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
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也可以为录像)。
优美的音乐一段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2.学生讨论3.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1.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像”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
地球也像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4.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
5.相互交流讨论6.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8.出示鸡蛋一只,讨论: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9.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
冰岛地热
地 热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
地球上火山喷出的熔岩温度高达 1200℃~1300℃,天然温泉的温度 大多在60 ℃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 ℃~140 ℃。这说明地球是一个庞大 的热库,蕴藏着巨大的热能。这种热 量渗出地表,于是就有了地热。地热 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探测地球
钻孔: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
达到14千米。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快,在较软 的岩石中传播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球内部构造
地壳
地幔
地核(内地核、外地核) 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16%,地幔占
83%,而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 占1%而已。
人类是如何了解地壳里面的结构呢?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
奇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 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 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 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 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 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 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 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个圈层。
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
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 人们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 奇观。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 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 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
日本海啸
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
2.3地球的内部
3.地球的内部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地球的内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谈一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从地球的一些自然现象来导入,了解人类是如何认识地球内部情况的。
虽然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完成,但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探究地球内部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本课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猜测暗盒里的物品;二是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三是制作地球构造模型,进一步理解地球的构造。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现象产生一些认识,但认识还比较肤浅,只停留在感知层面,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知之甚少。
而一些片段性的知识并不能让学生达到好的理解效果,更无从说起知识的系统与连贯性。
因此,本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形象地感知地球的内部世界。
通过模型的解释,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能够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2.体会探究地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装不同物品的小暗盒、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学生准备:各色的橡皮泥、收集地球内部的相关资料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探究暗盒首先(出示书上的问题),老师要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讲台上有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了水、细沙和小石块,不打开盒子,你们知道每个盒子里装了什么吗?请几名学生尝试分辨。
(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要探究出盒子里面是什么,并不容易,让前几个同学只能猜测,再请几个同学,并提示允许他们将盒子拿起来,而且把钻孔的钉子放在旁边,学生很快便通过摇晃、钻孔等方法探究出暗盒里有什么。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 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刚才猜物体的方法对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启发呢?(设计意图:以一个小小的猜谜活动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通过此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6)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的内部--“为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之探究地球内部的美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节。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认识和兴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知道地壳、地幔、地核的初步概念,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等知识。
同时,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的其他方面打下基础。
本课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视频和文字共同概述,认知人类需要“探索”事物开启未知的“暗盒”;第二部分,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引发对地球内部的思考;第三部分,通过观察模型及课件掌握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第四部分,利用所学到的地球内部构造知识点,结合人美版五年级下册《为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美术的造型表现,整合拓展,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类比图。
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3.根据介绍地球内部的“大数据”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类比图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难点:根据火山、温泉等自然现象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猜想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尺子笔教师准备:地球模型煮熟的鸡蛋彩色橡皮泥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学生同音:浩渺的天空中无数新星的发现,辽阔的地球上美洲大陆的发现,远到太阳雨的观测,近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都应归功于人类的不懈探索,探索与人类如影随形,同始同终。
上天,下地,入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战的“三大壮举”。
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已经可以在太空中遨游,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是否也“入地有门”呢?谈话:是啊,同学们,是否也“入地有门”呢?在上节课我们看到了地表上千姿百态的壮举之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地球内部的美。
那么,地球上真的有“入地之门”吗?如果我们要了解地球内部,却没有那扇门,我们该怎么了解呢?【旨意:视频导入播放回顾地球形状及地表样貌,有意贯穿前两节所学内容,以询问的方式,使学生积极思索,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开展对知识的探索。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黄色
0.5厘米 1厘米
地幔
红色
0.4厘米 0.8厘米
地壳 绿色或蓝色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很薄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内容: 地球构造模型 今天我得了
月 颗☆
日
评价项目 1、外形美观
☆☆☆ ☆☆ ☆ 下次努力
2、内部比例与色彩
3、组员的合作情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做成小报: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
活产生什么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地球模型制作方案
(1)制作模型时用什么颜2)制作地壳、地幔、地核的橡皮
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地球模型制作方案
地核
橡皮泥颜色 橡皮泥厚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2010年4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2010年8月印尼锡纳朋火山爆发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地球的内部 |苏教 版(共13 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4)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各层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探索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如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地球内部的结构及其作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了解各层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图表,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2.难点: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及其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进入地球内部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实践活动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教具:地球模型、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图片和图表、PPT等。
3.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各层的特点,如地壳的薄厚、地幔的岩浆等。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并通过观察地球模型,使学生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外部特征有所了解。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方面,他们的认识还相对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模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各层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模型、图片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各层的特点。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6.实践活动:观察地球模型,使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性。
8.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共24张PPT)
这是地球南极洲的照片,是由多张由伽利 略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拼合而成的。
照 11 这
片日是
。距伽
图地利
中球略
可 15 木见 印源自0 万星 探度英测
次里器
大时在
陆 发 19
和 回 90
澳的年
洲 地 12
球月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 核三大部分。地壳厚约30公里,地 幔厚约2840公里,地核厚约3500公 里。每一部分又可细分。地核可分 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 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 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选用三至四种颜色的橡皮泥,以便区分圈层; 2、制作时从最里层开始。 2、根据数据,大体估计各个圈层的厚度;(内核1厘 米
外核1.7厘米 地幔2.2厘米 地壳薄薄的一层) 3、作好后切开展示(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各组讲
解自己的模型。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 维奇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 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 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 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 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存在着 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 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 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地球内部的运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内部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的功能及其运行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球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各层的位置关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地球内部的运行原理。
4.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壳:最外层,硬度大地幔:中间层,温度高地核:最内层,温度最高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2.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这一节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简单的模型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组成和各层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地球内部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地震和火山爆发,以及它们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方面,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地球内部的结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能够解释各层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和示意图,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增强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难点:各层的特点和关系,以及地震和火山爆发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直观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3.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提出问题:“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模型和示意图,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层次结构。
3.地震和火山爆发:介绍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原因,分析它们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内部的动态变化。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和关系,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的内部结构,强调各层的特点和关系。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2.3 地球的内部 苏教版(共16张PPT)
地球的构造和咱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比 较像呢?
鸡蛋? 荔枝? 桂圆?
鸡蛋也分三层,鸡蛋壳相当 于地壳,是地球最坚硬的部 分,而且各处的厚度不一样; 鸡蛋清相当于地幔,地幔内 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 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鸡蛋黄 相当于地核,地核是地球的 核心部分。
制作步骤
(1)先捏成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黄 色橡皮泥小球做内核。 (2)再捏一个红色橡皮泥小球,压 成一个厚约0.4厘米的做地幔层。 (3)用一层薄薄的绿色橡皮泥做地 壳,包围住小球。 (4)用小刀切开橡皮泥地球。
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知道科学家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3、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来解释问题。
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我们无法 打开地球深入到内部去直接观察,但 是,科学家还是能够利用各种方法探 测地球的内部构造。他们是如何做的?
科学家早就想钻孔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了,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 够达到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 蛋壳都没能钻透呢。
他们是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 猜测的——地geotherm)是指地球 熔岩向外的自然热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 种热能资源。地球内部是一个巨大的热库, 比如火山喷出的熔岩温度高达1200℃~ 1300℃,天然温泉的温度大多在60℃以上, 有的甚至高达100℃~140℃,这些来自地球 内部的热量都可以转化为能源。当这种热量 渗出地表时,便成了地热资源。
地球小知识
1、地幔与地壳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 由古登堡面界开。 2、地震多发之地为地壳(变形、断裂、错动)。 3、地壳: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体块 组成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 厚度并不均匀。大陆平均厚度35公里,青藏高原 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为5---10 公里, 整个地壳厚度约为17公里。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 地球的内部》教案447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2.3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来玩个小游戏
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不同的物品,不打开的前
提下,你想用什么方法,猜猜盒子里有什么?
反馈:摇一摇、晃一晃、闻一闻、听一听、钻
个小洞.....
总结:通过以上方法,我们知道三个盒子中分
别装着水、沙子、小石子。
教师:你的方法能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吗?
2、阅读书上资料,科学家还通过哪些信息来探索地球内部?
反馈: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慢。
3、查阅资料,填写下面表格
总结:地球的内部结构组成极其各组成成分。
教师补充:古腾堡面、莫霍面
4、动手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提示1、地球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提示2、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反馈:(1)内核:1厘米
(2)外核:约1.7厘米
(3)地幔:2.2厘米
(4)地壳:只需薄薄一层
5、自我评价。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2.3 地球的内部4-苏教版(共16张PPT)
选择题
1.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 A)。
A 14千米 B 20千米 C 100千米
2.
3.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 B)组成。
A 岩浆
B 岩石
C 土壤
判断题
1.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2.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
() √ () √
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最
高可达5000℃。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 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 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可能是固态物质。
填空题
1.地球的内部分为 、地壳、地幔。 地核 2.科学家通过 地和震 核时试产验生的地震波来猜 测地球内部的秘密: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 较 ,快在松软的岩石中传播较 。 慢
3 地球的内部
思考:
1、你看到了什么? 2、通过这些现象你联想到了什么?
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1、请同学们不要打开暗盒,凭借经验判断暗盒里分别装 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3、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动手实验并归纳总结, 填好实验报告并拍照上传。
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凭借刚才学习到的经验,利用你手中ipad进入教学 资源包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探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提示1、科学家采用什么办法了解地球内部的?
3.地球内核平均厚度为2200千米,外核平均厚度1200
千米。
()
x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先切开来 观察,然后在班上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
地球像是一个煮熟 的鸡蛋……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提示: 1.这个模型要做多大?需要把实际大小 的地球按多少的比例压缩? 2.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3.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最新版本23 地球的内部ppt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地球的内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 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1
地热
地震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读书 21页上面小资料, 思考:
1.科学家还会用什 么方法探测地球内
拓展阅读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 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折射现 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 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 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 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 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 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两部分。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16%,地幔占83%, 而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已。
制作活动:我的“地球”
注意: 1、色彩。 2、厚度。 3、顺序。
科学家对
于地球内部的 认识,很多还 只是建立在猜 测和推断的基 础上。在地球 内部还有很多 不为人知的秘 密,还需要得 到进一步的证 实和更加深入 的探究。
地球小知识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如果说把 整个地球比喻为一个蛋,那么地壳就相当 于蛋壳。各地的地壳厚度不同,高山地区 厚些,最厚处约70千米(如青藏高原)。 海洋地区薄些,最薄处约5千米。整个地壳 平均厚约33千米。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球小知识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 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 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 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 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 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 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 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 约17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 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 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 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 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 古老的石头 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 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 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 的。
很可能正是该处“超级火山”即将苏醒的先兆!
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 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 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 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 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 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 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 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 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 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 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
黄石公园是美国、也是全球第一座国家公园,位于美 国西部怀俄明、爱达荷、蒙大拿三州交界处,坐落在北落 基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平均海拔达2438米。占地8956平 方公里。黄石公园在火山爆发中形成,英国专家预测,黄 石公园地底下的超级火山大约每隔60万年喷发一次,而自 上一次喷发至今已有64万年,现已进入喷发周期。 黄石公园是整个“大黄石生态系”的核心地区,而 “大黄石生态系”是地球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温带 生态系。6000万年以来,黄石地区在地质年代里多次发生 地震和火山爆发,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而最后一次 可能爆发在两百万年前,更有可能就是在60万年前。据传 闻,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火山口中喷发出来的物质将大约 近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覆盖,厚度超过1500米,形成 大片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形成现在海拔2000多 米的熔岩高原。
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 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 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 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 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 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 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和地 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 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 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 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 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 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 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 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 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 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 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在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县城附近,有一片 天然的地热温泉奇观。这些温泉是由于当地的 火山活动而形成的。据专家调查,腾冲境内现 在还保留着最年轻的火山群-----第在书中对腾冲的火山遗迹和温泉做了详细 记载。 因火山活动而在腾冲境内形成的汽泉、温 泉群约有80多处,温泉的水温高达90摄氏度以 上。这些汽泉、温泉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病症。当地百姓还利 用泉边的出气孔,垫上稻草,蒸红薯、土豆, 并在“大滚锅”温泉里煮鸡蛋,立等可食。
“超级火山”的喷发可能达到8级以上,喷出的火山规模可达3 亿立方米。地球上最后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大约是在7.4万年前, 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托巴地区,如今那里仍留有一个104 公里长的巨洞。据估计,那次“超级火山”爆发时,喷出了大约 2334立方公里的火山灰。由此形成的硫酸烟雾遮蔽整个地球达好几 年时间。科学家估计,那场“超级火山”爆发后,地球上可能只有 几千名幸存者。也就是说,黄石确实潜藏着摧毁地球的超级能量, 其喷发的岩浆足以埋没半个美国。 09年7月23日以来,黄石公园关闭了园内部分地区。官方的解 释是,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担心溢出灼伤游人。8月7 日,美国地质勘探局内部报告称,美国科学家将在公园内安装临时 地震检测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仪和高灵敏测热液温度器等。3 天后,《丹佛邮报》称,美地质勘探局地质学家利兹发现黄石湖的 湖床底部隆起了一个高30多米、长600多米的“大包”。8月24日, 美国犹他州大学地震站测到公园南门东南15公里处的地底,发生了 4.4级的地震,这次地震“非同寻常”,震源离地面仅0.834公里! 为此,美、英地质专家发出警告,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