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模块考试试题4
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 D.兼并战争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要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著作是()A.《道德经》B. 《论语》C. 《墨子》D. 楚辞3.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其法禁,必齐赏罚”的思想流派是()A.墨家B. 儒家C. 道家D.法家4.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始于( )A..秦代B.汉代C.宋代D.清代5.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朱熹B.董仲舒C.陆九渊D.孔子6.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的主体8.宋代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学发展到了新高度。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朱熹B、孔子C、孟子D、董仲舒9、王阳明主张()①格物致知②“宇宙便是吾心”③“心即理也”④“心外无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的发展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1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毫无关系12.2007年7月17日,第七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修主题是“《论语》与修身”,有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高二】江西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模块检测试题(有答案)
【高二】江西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模块检测试题(有答案)江西省 2021届高二年级期末三校联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研究,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
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A.明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2.“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3.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4.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人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5. 18世纪的法国,越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他们思考的问题与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A.批判神权统治 B. 鼓吹人性解放C. 倡导思想自由D. 构建理性王国6. 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化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
他所获得的中国化资料最有可能自于()A.中国使节 B.传教士 C.法国驻华公使人 D.中国留学生7. 欧阳询《艺类聚》中记载,鬼谷子曰:“郑人之取玉,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这里的“不惑”指的是()A.头脑清醒 B.年过四十 C.不怀疑别人 D.不迷失方向8.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人画时说道:“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人之感想……”这说明人画的特点是()A.主张逼真的艺术效果 B.体现历史史实的发展变化C.注重画面的整洁和完整 D.追求抒情写意的艺术风格9.爱因斯坦说:“他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上也是独特的,同时他还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力.……他的成就一直是理论物理学领域中每个工作者的纲领。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提倡白话文C. 以文学革命为主要内容D. 旨在推动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促进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动力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江南农业技术的进步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江南经济地位上升4、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市镇”。
下列关于市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镇完全按照国家规划建立B、市镇的主要经济功能是政治中心C、市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市镇在宋元时期就已经普遍出现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分裂的局面D. 辛亥革命后,仍由清朝皇族掌握政权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论述不恰当的是()A. 五四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B.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C. 五四运动的中心起初在北京,后来转移到上海D.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开拓者?A. 张骞B. 苏武C. 常惠D. 郑和8、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9、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C、设置行省制度D、实行士族制度 10、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井田制的实行B、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C、王莽改制D、均田令的颁布11、以下关于“中国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D.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1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A. 马克思列宁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千古一帝”,其开创的朝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14、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朝建立D. 魏晋南北朝时期15、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A、西周分封制的实施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秦朝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D、汉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6、下列哪一历史时期开始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汉朝D、唐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自要求)1.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
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 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答案】D【解析】这一现象发生舆论转变说明当时社会思想发生转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朝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能够很明显看出儒家思想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忠君伦理观念的提升使得人们观念发生转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角度的问题,材料主要体现出思想领域的变化;B选项错误,我们不能对社会道德妄加评判,不同时代对社会道德定义是不同的;C选项没有挖掘出本质,民意的变化还是由于主流思想的变化。
点睛:解答本题我们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材料中反映出社会舆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想上的转变。
由此就可以将本题变为思想领域变化的问题,答案很容易就能够选出。
2.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生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
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
这说明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A【解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吸收道家、阴阳等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
说明儒学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家思想基础上形成新思想体系。
故A正确;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思想,故B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融合,故C错误;D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
3.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理解。
安徽省历史高二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安徽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司马迁B、班固C、陈寿D、范晔答案:A 解析: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正确答案是A、司马迁。
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指的是哪些部门?A、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B、吏部、户部、礼部C、工部、刑部、兵部D、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答案:A 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指的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这三个省分别负责政务的起草、审核和执行。
因此正确答案是A。
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C. 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D. 唐太宗实行均田制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的重要标志。
B选项的“推恩令”是西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选项的科举制度是隋朝时期建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D选项的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是A。
4、以下哪个文献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 《史记》B. 《资治通鉴》C. 《汉书》D. 《三国演义》答案:A解析:《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选项的《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是一部编年体通史;C选项的《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是纪传体断代史;D选项的《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
因此,正确答案是A。
5、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
B. 《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C.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D. 《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皇帝的事迹。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45分)1.(3分)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囤,牛有牧,以待百事。
”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A.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C.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D.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3分)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
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
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
”据此可知,严复()A.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C.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D.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道路3.(3分)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
东汉时期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却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 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殖 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4.(3分)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
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5.(3分)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
《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
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法条律令的繁杂 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价值观念的混乱 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6.(3分)《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
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际上受到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A. 世袭制度B. 分封制度C. 宗法制度D. 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分封制的内容。
从材料中“家,国,天下”可以看出其修身的顺序与分封顺序正好相反,体现了个人不断攀升的过程,D项中郡县制尽管也是国家管理地方制度但郡,县名称明显不同于家,国,天下。
王位世袭与宗法制亦各有其侧重,与题意不复。
如上所述,不复赘述。
考点:分封制的内容。
评点:该题需要掌握儒家思想对政治的态度与道家和法家的不同,儒家的入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对后世各家产生深远影响,它是现今关注家国大事的理论的渊源。
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这个派别是( )A. 道家B. 墨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A【解析】【详解】老子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出了“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与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构想相符,故A项正确;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B项错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主张的社会蓝图是恢复周礼,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C项错误;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4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历史(必修三)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D.墨家2.“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
下列材料体现他的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庄周B.老聃 C.朱熹 D.王阳明4.“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的地位逐步提高7.下列科技成就中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最深远的是A. 华佗发明麻沸散B. 蔡伦改进造纸术C. 《石氏星表》问世D.张衡发明地动仪8.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①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0.“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1.(3分)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宗法制度的强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2.(3分)图1为汉代“车马过桥”画像砖,画面为二马拉一轺车,一骑吏在车的右后侧跟随。
画像砖中的情境()图1A.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B.全面再现了汉初社会风貌C.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成果显著D.反映了礼制对社会的影响3.(3分)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4.(3分)“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
”宋朝的这一政治体制旨在()A.防范武将专权B.有效分权制衡C.加强君主专制D.优化基层管理5.(3分)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
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A.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B.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C.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6.(3分)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7.(3分)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新词汇不断涌现。
下列词汇突出体现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A.师夷长技B.适者生存C.自由恋爱D.实业救国8.(3分)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各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2024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历史2024.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
”以下选项中,最接近恩格斯所描述的历史阶段的是A.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石锄B.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骨标本C.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铜铲D.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2.2002年出土的秦里耶简牍编号为8-461的木方中,“以较为拘谨朴拙正式的官方字体,保留着目前了解秦。
木方中透露出的“同”包括①文字的字形和使用②皇帝的名号和称谓③制度官职专属用语④各地方言异声土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由此可知政府A.重视技术的研发B.强化对市场的管理C.关注技能的传习D.严控产品制作程序4.魏晋南北朝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的历史时期。
(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此时的北魏①注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②通过追溯先祖明确王朝正统③改汉姓着汉服学习典章制度④结束了政权长期并存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选项中,比较贴近材料观点的是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
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
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
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
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西晋鲁褒《钱神论》A.爱财如命B.生财有道C.为富不仁D.轻财重义6.《______》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浙江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浙江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史上有“三家分晋”的说法,这里的“三家”指的是:A、秦国、楚国、齐国B、韩国、赵国、魏国C、燕国、赵国、韩国D、楚国、赵国、燕国2、关于《天工开物》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天工开物》是明朝末年宋应星所著,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著作。
B、《天工开物》是清朝初年李时中所著,是一部介绍中国天文历法、数学和地理的著作。
C、《天工开物》是宋朝末年沈括所著,是一部介绍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著作。
D、《天工开物》是明朝初年李时中所著,是一部介绍中国天文历法、数学和地理的著作。
3、春秋时期出现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霸主,请问下面哪位霸主是以“尊王攘夷”为口号,致力于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4、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得益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
请问,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的政治制度改革措施?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制定《秦律》D、建立行省制度5、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是宋代发明的B. 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C. 指南针是利用磁石的性质发明的D. 指南针的发明与罗盘有关6、关于以下历史事件的关键词,不属于辛亥革命范畴的是:A. 武昌起义B. 民主与共和C. 宪法颁布D. 袁世凯登基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古希腊的民主之父”?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梭伦D. 柏拉图的学生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A. 英国工业革命B. 美国南北战争C. 法国大革命D. 苏俄十月革命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的。
B、活字印刷术是由毕昇在北宋时期发明的。
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居民就发明了原始农业。
在西安半坡遗址中,曾发掘出大量的炭化粟粒。
据此可推知A.已使用石制、木制农具进行农业生产B.粟的种植在我国北方已经得到普及C.中国是世界最早产生农耕文明的国家D.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发展程度最高2.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
随看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
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3.孙权统治时期,在任命官僚时,比较注意北方流寓地主与江东土著地主之间的平衡。
该政策A.阻碍了江南地区的持续开发B.沿袭了曹魏政权的用人政策C.顺应了巩固政权的现实需要D.消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4.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关于两税法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
”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坏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固定了国家征税的时间D.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征税标准5.并州总管刘世让威镇边陲,“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
高祖不之察,逆诛世让,籍没其家。
”至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后经太宗查勘,确属冤案,遂即为之平反。
这主要体现唐太宗A.礼刑并用的思想B.明法慎刑的思想C.立法宽简的思想D.无罪推定的思想6.南宋统治者将政区规划、地图绘制视为国家政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宋孝宗(1162-1189年)就先后三次组织专业人员,将不断增设的路、州、县纳入新版“全国地图”,并将县以下新出现市镇的人口、物产、风俗、地形等详细录入《经济要纂》。
20240117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答案】(12分)(1)地位①文学: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备受人们喜爱。
②绘画: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③思想: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每点2分,共6分,每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2)变化:南宋时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不畅,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2分)原因: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技术条件;唐宋抑商政策松动促进海上贸易发展(或重视海上贸易);海上运输能力比陆路大;北宋灭亡,金朝和元朝相继控制北方陆路交通;南宋时经济中心南移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在文学、思想、艺术方面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文学成就表现为宋词的繁荣,词在唐朝出现,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备受人们喜爱;宋朝时期在绘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文人山水画成就突出,强调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宋朝时期思想的主要成就是儒学复兴,理学确立,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可知,南宋时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不畅,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可知,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技术条件;据材料二“南宋政府在这些地方设立市舶司”可知,唐宋抑商政策松动,宋朝时期设立专门机构,促进海上贸易发展(或重视海上贸易);据所学可知,海运和陆运容量不同,海上运输能力比陆路大;据材料二“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可知,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北方陆路交通被金朝和元朝相继控制;据所学可知,南宋时经济中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18.【答案】(14分)(1)评分说明:提出推论给2分,引用数据说明给2分,能结合史实说明给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命题人:何荣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成不同的风土人情。
那么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A.港湾众多,促进了航海业发展 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形成的一个地理因素C.人多地少成为海外扩张的一个因素D.有利于同西亚各国的交流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法律。
……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上百年不变。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②梭伦的法令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③梭伦要求解放债务奴隶④雅典城邦已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3、《战国策·秦策一》载:“(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向惠王讲这番话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哪种阶层的利益A.新兴地主B.立功将士C.富裕农民D.没落贵族4、毛泽东在批《二十四史》时说:“今成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富民”作用A.连坐法统治人民B.“燔诗书而明法令”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5、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6、导致北宋初期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A.“杯酒释兵权”B.“庆历新政”C.“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D. 实行“恩荫”制度7、“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
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
”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A.淘汰冗员B.改革贡举C.减轻徭役D.重视农桑8、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9、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10、王安石对某一变法措施的效能进行评价时说,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相关的变法措施应是A.均输法B.保甲法C.青苗法D.募役法1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上文中的“纱幕”主要是指中世纪在欧洲盛行的A.古希腊罗马文化 B.封建领主制C.宗教神学D.人文主义12、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中世纪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
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④教权高于王权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3、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
”其积极意义是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级的利益14、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到高无上的地位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15、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16、1798年,拿破仑率法国远征军远征埃及,除携带了2000门大炮外,拿破仑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
他甚至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拿破仑带领学者们远征埃及主要是为了A.掠夺埃及的文化资源B.促进埃及的文化发展C.传播西方的近代文明D.笼络埃及的上层人士17、阿里在中央设立了高级国务会议,下设7个部,规定各部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效忠于阿里.全国划分为7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下级对上级负责。
阿里在埃及实行征兵制,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军队完全由阿里控制。
上述材料说明阿里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①完全照搬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体制②使阿里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权力③仿效西方只是一种名义,实际上并未借鉴西方④虽然借鉴了一些西方元素,实际上是建立了封建政治军事体制①② B.①④C.②③D.②④18、阿里以军事起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但是连年的对外战争最终导致了阿里改革毁于一旦。
下列对阿里对外战争的连接不正确的是A.东一阿拉伯半岛B.西一叙利亚C.南一苏丹D.北一希腊19、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主要是因为A.帮助奥斯曼帝国摆脱窘境以稳定中东的局势B.主持正义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一贯原则C.弱小的埃及比强大的埃及更符合英国的利益D.让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互相牵制以从中渔利20、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的大部分时间里,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关系的实质是A.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行省B.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C.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D.奥斯曼帝国是埃及的属地21、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A.新的生产技术的推广B.农村贫富分化加剧C.一些富农、地主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D.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22、“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上述内容出自于A.《日美亲善条约》B.明治天皇《讨幕密旨》C.明治政府《五条誓文》D.《日本帝国宪法》23、日本名人久坂玄端针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A.大名和武士B.上级武士C.中下级武士D.广大民众24、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表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5、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
下面是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的历史概念的解读,其中对应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闭关锁国”——17世纪30年代日本进入锁国时期,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
B.“大政奉还”——1867年日本幕府将军把政权还给天皇,标志着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C.“废藩置县”——1871年明治政府在全国废除藩国,设置府县,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D.“八九宪法”——1889年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26、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事件,正确的是①打开朝鲜的门户②吞并琉球③侵略中国台湾岛④挑起甲午中日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27、“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A.“迁都定天下之本”B.“下诏鼓天下之气”C.“变法成天下之治”D.“练兵强天下之势”28、19世纪末,京、津、沪、穗是维新变法活动最活跃的中心城市,下列有关当时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团体对应有误的是A.京——《中外纪闻》、保国会B.津——《国闻报》、时务学堂C.沪——《时务报》、强学会D.穗——《知新报》、万木草堂29、“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
……皇上举此经义,行此旷典,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者纾财,共赞富强,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
……大雪国耻,耀我威棱。
”上述观点最可能出自A.李鸿章B.康有为C.陈独秀D.孙中山30、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二、材料解析题(三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13分)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历史上比较典型的社会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6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32、(13分)“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腾(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材料三:今日之行,诚知不易。
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材料四:若南徒,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楱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廿二史札记·崔浩传》请回答:(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6分)(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