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种责任和承诺,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
下面就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一、保护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环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污染物排放、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恢复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而生态文明建设正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等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为社会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和未来的重大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全球变暖、大规模灾害、物种灭绝等问题层出不穷,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倡导建设生态文明。
2.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采、排放的废气和污染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是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生物灭绝的风险。
只有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保障人民福祉建设生态文明还可以保障人民的福祉。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导致资源匮乏和环境灾害的发生。
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条件,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5. 增强国家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也可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更受人们青睐,吸引外资和人才的流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建设生态文明还可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6. 国际责任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各国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结论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福祉、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承担国际责任,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而可持续的地球家园。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路径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路径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它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地球的未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深远而重大。
首先,它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安全的食物。
想象一下,如果空气被严重污染,我们每呼吸一口都可能损害健康;如果水源被污染,我们的饮水安全将无法保障;如果土壤受到污染,粮食的质量和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没有健康的生态环境,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都难以满足。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而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鼓励发展绿色产业、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既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又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再者,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每个物种都在生态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许多物种会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平衡被打破。
这不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损失,也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美丽的自然景观、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能够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放松。
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的同时,也能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那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有哪些呢?一是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只有当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认同并愿意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政府应当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从而让人们有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2.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
更加稳定的基础,此外,生态文明构建还可以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步伐,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社会的长期和谐发展。
3.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有效解决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
活环境,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种资源,建
设生态文明可以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可以与世界上
其他国家分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综上所述,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在新时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要
条件和重要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外国语学院xx姗姗第九题:生态xx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
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由于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成为国家亟需解决的难题。
而构建生态文明,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永续发展,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只有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才能让子孙后代继承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2.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环境问题,更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自然环境,消除污染与不健康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带来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丰富的生活选择。
3.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全球意义。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合作。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将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的能量。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1.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通过促进清洁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技术进步,实现精神财富的增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文明的层次。
2.推动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
世界各国都在深入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快低碳模式下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环境保护的统一,提升产业增长的新动力。
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特别是政府应当在制定环保法规标准、监管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4.注重公众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公众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对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以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这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通过推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绿色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确保人类社会的长期持续发展。
3.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导。
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4.传承文明遗产。
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明遗产。
生态环境不仅仅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如果不加以保护和修复,就将永远失传。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明遗产,让后代子孙感受到人类文明的瑰宝和博大精深。
总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文明进步。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凸显。
破坏性的开发和消耗资源的方式已经导致了水源污染、土壤退化、空气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已经达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红树林消失、生物灭绝等问题时有发生。
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可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可以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低碳经济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再次,建设生态文明可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利用,这种发展模式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环境影响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意味着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倡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最后,建设生态文明对于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都有权利生活在一个健康、安全、适宜的环境中,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推进环境公平和环境法治,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要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以下是几点建议:首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人们应该增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改变“以人为本”理念,摒弃短视利益,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的进步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环保科技的投资和研发,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生产。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担当。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乎我们的环境质量,更关系到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阐述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高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绿色发展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近年来受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通过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同时,建设生态文明还可以保护农田、水源等农业生产要素,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新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新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困扰。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了一个旨在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新要求。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对于环境保护的贡献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环境保护和修复,从而给人类带来一个更加健康、美丽、安全的生态环境。
如今,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原因,地球在面临着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而只有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推进,才能够建立一个生态友好型社会,推动人类社会的绿色转型。
(二)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不仅针对环境,同时也针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生态文明的支撑,那么很可能会因为对环境的过度破坏而导致资源枯竭,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建立起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将不仅保障环境质量,同时也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于人类幸福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就是在构建一个和谐、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加温馨、幸福的生活空间。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当中,我们的心情也就变得更加愉悦,我们的身心也就变得更加健康。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一)理念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要走出去,必然要有一定的理念创新。
精神文明的提升将是环境文明的发展的重要支撑。
环保意识的培养和转化,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
这种创新不仅要在制度上实现,同时也要在观念和思想上的升级,推动全民环保意识的转变。
(二)科技引领科技是信息时代的核心武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国家环保事业的实际效果将迅速提升。
例如: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监控系统,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1.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人类可以长期地依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持。
2.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使经济发展转变为绿色、循环和可持续的模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绿色岗位,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增进人民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减少健康风险和生活负担,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4.增强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际竞争力,吸引外国投资和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
加强环境管理,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提高环境质量。
3.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对能源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广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促进全社会的环保行动。
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保护和修复,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人民福祉和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通过法律法规、监测治理、资源利用、教育宣传、生态补偿和国际合作等措施,共同努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的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

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那么,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呢?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经济原因1.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我们往往采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方式来获取经济利益。
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将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1.2 促进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推动产业升级。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我们往往采用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方式来追求经济效益。
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1.3 打造品牌形象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升城市或企业形象。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或企业的形象已经成为了吸引投资、人才和游客的重要因素。
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打造出绿色、低碳、环保的品牌形象,提升城市或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社会原因2.1 促进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我们往往采用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来发展经济。
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将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注重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2.2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我们往往采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获取经济利益。
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将更加注重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通过绿色产业发展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2.3 增强国家凝聚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增强国家凝聚力。
在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从而提高国家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环境原因3.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我们往往采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获取经济利益。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的定义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与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与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与谐,也追求人与人的与谐,而且人与人的与谐就是人与自然与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就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就是人类文明形态与文明发展理念、道路与模式的重大进步。
2 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一)政治方面生态文明就是与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与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与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与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就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力度每年都在加大,但成效不显著,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19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476亿元,而到2007年,水利部透露,截至7月16日,全国仅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726亿元。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虽然就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生态文明建设解读

生态文明建设解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保护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内涵、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它强调了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共赢。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包括:生态环境优化改善、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发展、生态补偿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
2. 生态文明建设是提升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4. 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责任担当。
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应对挑战的重要方式。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策略1. 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完善环境监测与评估机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2. 推动绿色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转型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
3.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生态补偿政策,鼓励生态保护者积极参与,并给予经济激励。
4. 强化环境教育与宣传。
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和参与。
5.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
加强河湖湿地的修复与保护,增加森林覆盖率等,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展望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大气、水质等环境指标明显改善。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环境质量还不够理想、资源利用效率待提高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仅是政府的作用,还有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生态环境崩溃了,人类的生存就面临危险。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必须为之努力。
2.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经济与环境,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对等的关系。
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否则经济增长得到了暂时利益,但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最终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平衡经济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3.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1970年代提出的,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环境学、社会学等领域。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前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未来世代的需求和利益,这需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1.实施生态文明政策政府必须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强立法和监管。
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管,确保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例如,对环保型企业和节能型技术的研发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
2.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行为。
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有益于环境保护,也有助于个人身心健康。
3.推进生态文明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非对立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也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支持,推进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如果不加以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将无法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水资源和土壤,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威胁。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需要,是确保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倡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只有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支持和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需要。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全球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利益,更关乎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各国共同努力,加强环境治理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各国应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制定,推动绿色发展,共同构建美丽地球家园。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论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举措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传统的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今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只有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守护美丽家园的责任。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关乎人类的生存和福祉。
只有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世界。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其次,推动绿色发展。
鼓励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绿色技术,建设生态园区,推动产业绿色化、循环化发展。
再次,加强生态保护。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尽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一个难题。
其次是社会参与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但如何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积极行动,是一个挑战。
最后是资源约束和技术壁垒。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也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如何克服资源约束和技术壁垒,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应对策略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1生态文明的定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 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一)政治方面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每年都在加大,但成效不显着,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19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476亿元,而到2007年,水利部透露,截至7月16日,全国仅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726亿元。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和实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导致了现今严峻的环境问题。
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经济的繁荣与生态的良好环境共存。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的节约与回收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排放。
这将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倡导节约的生活方式,使得社会的发展更加持久稳定。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资源的匮乏,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威胁。
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以下是几个重要方法。
首先,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通过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提高环保教育的普及率,同时,媒体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其次,要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的规范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打击,并通过法律手段来推动企业和个人实施环境友好型生产和生活方式。
另外,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和应用。
科技的进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生态文明的定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 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一)政治方面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每年都在加大,但成效不显著,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19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476亿元,而到2007年,水利部透露,截至7月16日,全国仅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726亿元。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
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
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
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
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
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
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
(四)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
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
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
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
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
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
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
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
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
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
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生态马克思主义属于政治生态学,认为生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它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图超越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
第一,自然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存在地位,认为自然界制约和规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人必将走向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人是自然存在属性与社会存在属性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只能是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的社会存在属性与积极顺应自然才能实现。
第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
3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以下内容是吕老师“生态文明建设的PPT内容”)4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追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
要想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确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标。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
6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旨在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布局,构建”两横三纵”: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格局,集中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总量;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格局,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由于部分地区对国土空间的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带来和造成了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地面沉降,沙漠化、石漠化和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各种灾害频发等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问题。
因此,必须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目标任务;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的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推进防灾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防灾减灾的社会参与,积极开展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