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车的另类用途

合集下载

古人出行方式

古人出行方式

古人出行方式
古人出行方式多样,根据时期、地域和社会阶层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徒步:古人徒步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或山区,人们通常步行前往目的地。

徒步旅行的好处是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但也有劳累和时间成本较高的问题。

2. 骑马:在古代,马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快速、灵活的优势。

贵族和官员经常使用马匹进行出行,马车也是高级官员和贵族的出行工具。

3. 船舶:在水路交通方面,古人通常使用船只出行。

船舶可以分为内陆船舶和海上船舶。

内陆船舶包括竹筏、木船和帆船等,常在江河和湖泊上使用;海上船舶有更大的载重量和更远的航行范围,可以进行中长途海上航行。

4. 车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也开始使用车辆进行出行。

古代车辆主要有马车、牛车和人力车等。

马车通常由马拉动,适用于平坦的道路,而牛车依靠牛拉动,适用于崎岖的地形。

人力车则由人力驱动,速度较慢,但适用于短距离出行。

总的来说,古人出行方式因地域、社会地位和时代发展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徒步、骑马、船舶和车辆是古代主要的出行方式。

古代也流行“共享”出行工具

古代也流行“共享”出行工具

哈哈无所不谈,洗去了长期征战的疲劳。

”一天,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走到连南河畔,看见不少红军战士脱得光溜溜的正在温泉里洗澡,岸上路过的妇女们只好羞涩地扭头走开。

毛泽东眉头紧锁,对朱德说:“我看井冈山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应该加上‘洗澡避女人’这一条。

”朱德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陈毅联想到一些红军战士有随地大小便的陋习,便补充道:“再加上一条‘大便找厕所’。

”第二天,红四军政治部向全军官兵重申纪律,并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特意增加了两项注意,即“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此诞生。

红四军在闽西转战期间,曾到过永定县坎市。

一天晚上,朱德和红四军司令部住进了坎市镇上一个名叫裕源店的商铺。

只见店铺里那些并不白净平整的墙壁上,留下了许多红军指战员书写的宣传语。

其中一条,特别引人注目:“红军纪律最严明,要护工农们,大家的责任。

买东西要公平,保护小商人,工农与兄弟,劳苦更相亲,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工农贫民劳苦群众个个来欢迎。

出发和宿营,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禾草,房子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坏要赔人,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

三条纪律,八项注意,大家照此行。

”据考证,这幅标语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反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文字记载。

它完好无损地保留在裕源店的墙壁上近70年,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永不磨灭的革命岁月,直到这座百年老店在199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轰然倒塌。

所幸还有这幅标语的照片留存下来,成为历史见证。

毛泽东当时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语言通俗,是些既简单又好懂的短句,主要是考虑到红军官兵中文盲太多的缘故。

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步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将“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将“上门板”“捆铺草”,改为“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将“洗澡避女人”改为“不调戏妇女”,取消“大便找厕所”,增加“不搜俘虏腰包”,后又改为“不虐待俘虏”。

古代的公务用车民间传说

古代的公务用车民间传说

古代的公务用车民间传说古代的公务用车民间传说在中国古代,官员的代步工具,最早为牛拉的车,后为马拉的车,再后来,才改为人抬的轿。

正史中一般都有《舆服志》。

舆,即车、辇、轿,统称座驾。

《舆服志》对什么级别的官,应享受什么等级的座驾,都规定得详详细细。

因为座驾这东西,不仅是官员的代步工具,更是地位的象征,只要头戴乌纱,就没法排除对于座驾的关注情结。

在汉代,由于秦末战乱的影响,马一匹值百金。

天子出巡,想找到四匹同一颜色的马都感到为难,而公卿将相出门则只好坐牛车了。

不过,汉帝国开疆拓土的气魄,在中国历史上却是最宏大浩伟的。

由此可见,代步工具的优与劣,与政务业绩不挂钩。

明、清两代,是用四人或八人抬的轿,或者用两人抬的肩舆,作为官员的座驾,黄土垫地,净水泼街,鸣锣开道,肃静回避,也是神气活现,路人侧目。

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上台,不坐轿而坐车,那时的汽车两旁有踏板,各站两名挎盒子炮的保镖,更是招摇过市,威风不已。

车的优劣和权力的大小成正比。

无车者无权,只好垂手站在马路边,吃那汽车疾驶卷起来的灰土扬尘和超标的尾气。

当然,历史上也有对于车、轿、辇、马不是十分在意的例外,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皇帝颇有些窥私癖,好私访,经常蹑手蹑脚,潜行于金陵城的'街头巷尾,有车也不用。

由于出身贫寒,朱元璋知道百姓的艰难,所以,在克勤克俭这方面,他倒称得上是个楷模帝王。

有一次,有司奏请,要把他乘坐的轿子装饰一下,需用黄金若干。

他说,不必了,用铜就可以。

臣下讨他的好,“陛下,即使用纯金,又能费多少?”朱元璋说:“朕富有四海,岂吝乎此?然所谓俭约者,非身先之,何以率下?且奢侈之原未有不由小至大者也。

”由于朱皇帝的带头作用,《明史·舆服志》对于车轿也规定较严。

“景泰四年令,在京三品以上得乘轿。

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之。

其五府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侯、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

古代车马轶闻

古代车马轶闻

古代车马轶闻
摘要:
一、古代车马的概述
二、古代车马的种类及用途
三、古代车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古代车马的文化象征意义
五、现代社会对古代车马的传承与发扬
正文:
古代车马是古代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伴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夏商西周时期的马车,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再到秦汉以后的轿车,车马见证了我国历史的演变。

古代车马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马车、战车、轿车、骡车等。

马车是古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用于载人、载物,适用于各种场合。

战车则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作战工具,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防护力。

轿车则是达官贵人出行的座驾,象征着尊贵与地位。

骡车则主要在山区或道路崎岖的地方使用,具有较强的越野能力。

古代车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无论是日常生活、战争、出行还是礼仪活动,都离不开车马。

在古代,车马的数量和品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文化中,车马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马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精神。

古代文人墨客也常用车马作为诗词歌赋的主
题,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古代车马文化,将古代车马的技艺、故事以及精神传承下去。

例如,通过博物馆、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古代车马文化。

同时,也可以借鉴古代车马的设计理念,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提供启示。

总之,古代车马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古代“公车”的另类用途

古代“公车”的另类用途


任 吏部侍 郎时,竞无轿 可 坐 ,
要 去轿行租 轿 子上班 。可见 ,

般 官 员 若 想 把 公 车 当成 家 , 非但 空 间不 允 许 , 制 度 这 一 关
而 张 居 正 使 用 的豪 华公
也 过 不 了。

车就 不 同 了 , 可 以全 国通 行 ,
因 为 他 是 万 历 首 辅 ,总 理 大
轿 不 能 出苏 州 ,以至 于 当他 升
子舁之 , 道路倾骇 。 ”啥 意 思 ? 就是说 , 按 明代 规 定 , “ 文 舁 之 ” , 轿 夫 不 得 超 过 四人 。可 鄢 懋 卿

因为 有 大 奸 臣严 嵩 罩 着 , 律 法 对 他 而 言 就 是 个摆 设 , 抬 轿 者
公车 , 在 当 时被 认 为 有 品位 。 南朝宋 的右光禄 大夫颜 延之 ,
占 【 i | 宰| l l 的
能 费 多少 ? ”朱 元 璋 说 :“ 朕
富有 四海 ,岂吝 乎 此 ?然 所 谓 俭 约者 , 非 身先 之 , 何 以 率
个I : / 碑 极 好 的廉 吏 。 后 汉 书》 朝 时 的 宋 文 帝 , 爱 坐 羊 拉 的
臣 ,管 着 全 国 的 地 界 儿 。 另
外 ,张 居 正 的 官 轿 可 谓 整 个

台巨无霸 , 3 2个 轿 夫 抬 着 ,
里面有 卧室 、 外套 间 、 会客室 , 还 有厨房 和厕 所 , 生 活 设 施

应 俱 全 ,绝 对 赛 得 过 如 今
的房车 。( } { )
人 瞧不 见 里 面 。 郭 贺 却 反 其 道
司奏 请 , 说 万 岁 的专 车 ( 轿子 ) 用黄金 若 干云 云。朱元 璋说 ,

中华传统交通工具的类别

中华传统交通工具的类别

中华传统交通工具的类别一、引言中华传统交通工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交通方式,它们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仅满足了人们出行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

本文将对中华传统交通工具进行分类介绍。

二、陆上交通工具1. 马车马车是中国古代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主要由车体、车轮、马匹和驾驶员组成。

马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贵族和官员等阶层中更为常见。

2. 轿子轿子是一种由人力推动或抬举的交通工具。

它主要由底座、床板和蓬帐组成。

轿子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贵族、官员和富商等社会阶层。

3. 竹排竹排是一种用竹子制成的舟式交通工具。

它主要用于河流或湖泊上运输人员和货物。

竹排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尤其是在江南水乡。

4. 牛车牛车是一种由牛拉动的交通工具。

它主要由车体、车轮、牛和驾驶员组成。

牛车在中国农村地区非常普及,被广泛应用于运输农产品和物资。

5. 熟铁犁熟铁犁是一种由牛或马拉动的耕作工具,它主要用于开垦土地和耕作。

熟铁犁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三、水上交通工具1. 船船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它主要由船体、桨或帆以及船员组成。

船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河流和海洋上的货物运输和人员出行。

2. 筏子筏子是一种简单的水上交通工具,它主要由木板或竹子拼接而成。

筏子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尤其是在江南水乡。

3. 皮筏皮筏是一种用兽皮制成的简单水上交通工具。

它主要用于河流或湖泊上的渡运和捕鱼等活动。

皮筏在中国西南地区非常流行。

4. 草船草船是一种由草制成的简单水上交通工具。

它主要用于河流或湖泊上的渡运和捕鱼等活动。

草船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

四、空中交通工具1. 热气球热气球是一种由热气充填的大型气球,它主要用于空中旅游和观光等活动。

热气球在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2. 风筝风筝是一种由纸或布制成的轻型飞行器,它主要用于娱乐和观赏等活动。

风筝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交通趣事

古代交通趣事

古代交通趣事在古代,交通方式与现代相比非常有趣和独特。

从马车到船只,再到脚踏车,每一种交通工具都有其独特的趣事和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代交通的趣事,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领略一下古代交通的魅力。

一、马车之旅在古代,马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在贵族和官员之间的出行中。

马车的行驶速度不如现代车辆,但是却充满了乐趣和冒险。

一次,有位贵族乘坐马车去拜访朋友,由于路途遥远,中途还遇到了一场暴雨。

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着,贵族们抱着一起度过难关的心情,反而增添了旅途的趣味。

二、船只漂流古代没有现代的轮船和游艇,而是以木制船只为主。

船只漂流是一种古代交通方式中非常有趣和刺激的体验。

有一次,有位商人乘坐船只去外地采购货物,船只在途中遇到了一场风暴。

商人们担心船只会被风浪吞噬,但船只却奇迹般地承受住了风浪的考验,安全到达目的地。

这次经历让商人们更加珍惜船只和航海的意义,也增添了他们交通方式的趣味。

三、脚踏车奇遇在古代,脚踏车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交通工具,但也有一些人尝试过使用脚踏车出行。

有一次,有位名士骑着他的脚踏车去参加一个宴会。

由于路途较远,他觉得有些疲惫,于是在路边休息。

正当他休息片刻时,一位路人向他请教脚踏车的使用方法。

名士热心地向他解释,并邀请他一起骑行。

两人一前一后地骑着脚踏车,引起了路人们的好奇和惊叹。

这个意外的邂逅让他们都感到非常有趣和开心,也让他们对脚踏车这种新奇的交通工具充满了好奇。

四、人力车的笑话人力车是古代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由人拉动车辆行驶。

有一次,有位官员乘坐人力车去办公,刚上车没多久,车夫们就开始跑起来。

官员被吓了一跳,连忙大声喊道:“慢些,慢些!”车夫们却以为他是在催促他们加速,于是更加用力地跑动。

官员感到非常无奈,只好闭口不言。

最终,他只能默默忍受这个超速的人力车之旅。

这个笑话让人们对人力车这种交通方式充满了好奇和幽默。

总结古代交通方式的特殊性使得每一次出行都充满了趣事和冒险。

马车、船只、脚踏车、人力车等交通工具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体验。

古代帝王的代步工具

古代帝王的代步工具

古代帝王的代步工具作者:朱筱新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16期在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中,帝王出行时乘坐的代步工具统称为“车驾”。

为了满足帝王在不同场合乘坐的需要,车驾又有不同的形制和用途,因此有车、辇、舆、辂等名称。

车在古代的用途很广,既可以载人,作为代步工具;也是古代作战的装备,如战车等;还可以装载货物、长途运输,称为缁车;还曾用于刑罚,如轘(环)刑、车裂等。

但作为帝王的专用座驾,车就不仅仅是代步工具了,更要显示帝王至尊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1980年,在秦始皇陵冢西墓道的侧室内出土了两乘彩绘铜车马,分别为立车和安车。

车、马和驭官俑均按真车、真马和真人的1/2比例制作。

立车又称高车,为单辕双轮,驾4马;车厢四周设有栏杆,车门在后面。

车厢的中央装有一个铜底座,坐上插着一柄伞盖(图1)。

安车亦称辒辌车,因坐卧兼用,故车体较大。

车厢平面呈“凸”字形,分前后两部分,中间有窗相隔。

后部为一封闭的车厢,四周有厢板围护,顶部为一个由36根骨条制成的椭圆形车盖,车门在后,两侧各设有一窗(图2)。

出土时,立车在前,安车在后,直观地反映了秦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设置:立车作为前导,为后面的安车提供安全保证。

在汉代制订的卤簿车仗制度中规定,帝王出行须有公卿奉引,据此推断,秦始皇陵出土的立车应为官员为秦始皇出行前导时乘坐的车。

秦始皇则乘坐在后面既能遮阳又能御寒、同时更加舒适的安车之内。

辇是一种用人力牵拉的车。

自秦代开始,辇即特指帝王之乘。

皇帝所乘称帝辇,皇后所乘则称凤辇。

秦以后,辇不再安装车轮,而是改由人抬,类似轿子,又称步辇或步舆。

由于步辇使用人力来抬,乘坐舒适度高,且适宜在比较狭窄的道路或空间使用,所以隋代以后,步辇正式成为皇帝在宫中的代步工具(图3)。

唐代曾制造过皇帝乘坐的7种辇和3种舆,即大凤辇、大芳辇、仙游辇、小轻辇、芳亭辇、大玉辇、小玉辇和五色舆、常平舆、腰舆,装饰得十分精美。

宋初仿照唐制制成的大辇为正方形,红底彩画,外表装饰有金涂银叶和龙凤图案。

唐代“公车”管理以及对现代的启示

唐代“公车”管理以及对现代的启示
唐代 “ 公 车" 管 理 以及 对 现 代 的启 示
高 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唐律疏议》 在 《 职制律》 、《 杂律》 中 对 于官员乘坐车马船 只进行 了一系列的规 定。在 对唐律 中的有 关 内容进行 梳理 以后, 结合现代社会有 关公 车管理的规定进行相关的对比总结 ,为现代公 车管理提供有 益的借鉴 。 关键词 :唐律疏议 ;车马船只管理 ;借鉴 作为 中国古代法律集大成者 的 《 唐律疏议》 在其 《 职 制律》 、《 杂 律》 中对官员乘坐车马船只进行了一系列 的规定 , 这既是对历代王 朝关 于此项规定 的继承总结又是对于官员 自身行为的一种制约 ,同时用法 律 保障 了国家制度的稳定性 、打击了官员犯罪 , 起 到了维 护社会稳定 的效 果 。对于题 目所说的 “ 公 车” 是 取现代 含义 中政 府公务 用车 ,本文 中 所指 的 “ 公车” 是广泛意 义上 的一种 。是指 《 唐律 疏议》 中所指 的官 员办理公务外 出乘坐 的官府提供的车马船只。 我 国的公 务用 车很 早 就存 在 了,古 代 的 “ 公 车 ” 又被 称 为 “ 兵 车” 、“ 官车 ” 。最早 见诸 于文学作 品中的 “ 公车 ”是 《 诗 ・ 鲁颂 ・ 圜 宫》 ,春秋时期对于官员乘坐公车已有了基本 的规定 。 真正意义上的公车管理规定是西汉景帝 中元六年 ( 公 元前 1 4 5年 ) 颁布 中国有记载的历史最早也最成型的官车使用规 定 :一 、不 同官员 驾 车马匹数量有差 ,马匹越 多官爵越 高。二、公 车的装 饰体现 等级差别 , 即车厢两旁用 以遮蔽尘土的屏障 ,官品六百石以上至千石的可 以将左 车 漆成红色 ,两千石 以上的可 以将两车都漆成红色 ,而对 于车辆上避雨 遮 阳的车盖 。平 民乘车只许用青布盖 ,官吏 两百石 以下用 白布盖 ,三百 石 以上用皂布盖 ,千石 以上 方可用 皂缯 覆盖 。于是 车盖 ,连 同冠 服合称 “ 冠盖” 。也成了仕 宦的代 称。我们所说 的 “ 冠盖云 集” 与现 在众多 官 员要开会将车子停在一块的感觉差 不多 。 … 这种规定从 一定 意义上说 关 于公车管理法律文件 ,但也只是对于公车的装饰用法进行 了一系列 的规 定 。历史上对于这种公车管理的规定 , 从传 世文献上来 看 ,一般都规定 在 《 舆服志》 里面。 《 后汉 书 ・ 舆服志》 里 面就有详 细的记载 :玉辂 、 乘舆 、金根 、安车 、立车 、耕车 、戎车 、猎 车 、耕 车 、青盖 车 、缘 车 、 皂盖车 、夫人安 车 、大 驾 、法 驾 、小 驾 、轻 车 、大 使 车、小使 车 、载 车 、道从车 、车马饰 。这十几种车辆 ,之后 又规定 了什 么官职在什 么时 候使用什么车 。 规定 的很 具体 ,对 比汉景 帝时 期的 诏书 , 《 舆 服 志》 规定的更加具体 ,同时列举 的车辆 也更 加详 细 ,这 可能与 经济 的发 展 有关 。 两汉时期的这种规定在魏晋南北朝没有 多少改变 ,依 然是对于车 马 乘坐级别装饰 的礼制规定 。到了唐朝 ,《 唐律疏 议》 的 出现对 于这种 局 面有 了突破性 的改变 ,《 唐律疏 议》在 《 职制律》 第 1 0 6条有关舆服 的 规定 :诸主司私借乘舆 服御 物 ,若借 人 及借 之者 ,徒 一 年。在 司服 用 者 。各减一等 。 此条对 于舆 服之物必 须在官吏 之中 ,如果 出借的话 就 要受到惩处 。也有学者认为此条是属于官吏犯罪的规定。这一条 的重 点 是对于 出借 的惩罚 ,适用徒刑 ,很严重的处罚。其次是 在 1 2 7 条 :诸 增 乘驿马者 ,一 匹徒一年 ,一匹加一等。疏议日 : 依 公式令 :给驿 :职事 三品 以上若王 ,四匹 ;四品及 国公 以上 ,三匹 ;五 品及 爵以上 ,二 匹 ; 散官 、前官各遗减职事官 一匹 ,余官 爵及无 品人 ,各一匹 0 [ 4 3 这条规 定 对于上文说 的官员犯罪来说 已经不足以说明单纯的犯罪 ,这是一种超 越 规定 的犯罪 ,私 自增加乘坐马车的匹数当然要受到惩罚 。从第 1 2 9 条 可 以看 出和现代公车私用的情况大体相当的例子 : 诸乘驿 马寮私物 ,一 斤 杖六十 ,十斤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驿驴减二等。本条 规定除 了随 身用 品以外 ,其他 的东西不可 以携带 ,超过一斤就要杖六十 ,这种处罚很 严 重 。也说 明国家法律规定的严苛 ,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家打击这种侵 占国 家资源 的浪费行 为 ,用严 刑来 惩治 贪污越 权 的行 为。从 第 1 2 7条和 第 1 2 9条可以看出 :1 .《 唐律疏议》 中对于官员违反公 车管理的规定从 私 自 增加车辆数 以及承载 的物 品重 量进行规 制。2 .对于官 员违反规定 的 行为规定 的很具体 ,1 2 7条中依据疏议中的公式令 把不 同层 级不 同官职 应该驾乘 的车马匹数量进行 了具体的规定 ,只要 违反这 个规定就要进 行 徒刑的惩罚 。1 2 9条里面包含一个 隐含性的规定 ,就是官员乘 坐公车 可 以带一定数量 的私人物品 ,这个数量疏议 中也没有提及 ,但是可 以肯定 有数量规定 ,超过这个数量就要进行惩罚。对于这一条 的理解可 以参 考 第4 2 6 条 :诸应乘官船者 ,听载衣粮二百斤。违限私载 ,若 受寄及寄之 者 ,五十斤及一人 ,各笞 五十,一 百斤及二人 ,各杖一百 ;( 但载 即坐 。 若家人随从 者 , 勿论 。 )每一百斤及二人 ,各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 J 。 《 唐律疏议》 中这三条律文的规定无论是放 到唐朝 时期还是放 到现 代都具 有很 现实的意义。首 先 , 把官员乘坐车马 的数量进行 明确的规定 使得罪刑法定 ,违反这一规定就要受到处罚 ;其次 ,不仅规定 了官员车 马数量配置而且对 于乘坐 车马船 只携带物 品的具体数量进行 了规定 ,这 种详细程度 是以前任何朝代所没有 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 出唐律的魅 力以及严谨 ;最后 ,对于违反这样 的规定 的处罚都 比较严重。 我国公车管理 也经历 了一个艰难 的过程 。建 国初期 ,我 国党政机关 干部 配车的很 少。1 9 7 9年 国家发 布 了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于 高级干 部生 活待遇 的若干规定》 ,这标志着新 中 国对党 政机关 干部公务用 车进 行制度 管理 的初始 。自 1 9 8 4年 开始 ,我 国中共 中央对 公务用 车配 备适 当进行了放 松,这 直接导致 了各机关事业单位竞相购买公 车 ,并 由此产 生了很 多问题 。针对在公 车使用和管理过程 中突显的一 系列 问题 ,中共 中央颁 布 《 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 管理 的规 定》 ,这标 志着 我 国 开始在公车改 革上进行 一些 有益 的尝试 。1 9 9 9年 ,中共中央 办公厅 又 发布了 《 关 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 用标准 的通 知》 ,目的就是 为 了 进一 步规范公务用 车配 备标 准 ,减 少国家 财政 支 出。从 1 9 9 4年 至今 , 公车改革历 时 2 O 年之久 ,时至 2 0 1 2年 l 2月 中共 中央提 出的 “ 八 项规 定” ,2 0 1 3年初习近平 把公车列 入 “ 八项规 定 ” 中管理 ,再 到 2 0 1 3年 l 1 月 中央 出台 《 党政机关厉 行节约 反对浪 费条例 》 , 最 终在 2 0 1 4年两 代会 上 , 李克 强总理的政 府工作 报告 中提 出了 “ 启动公 务用 车制 度改 革” ,针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的制度也意味着即将 出台。 _ 6 为进行有效 的公车管理 ,可 以借鉴唐律中的规定对公车 的使用 范围 进行 有效的规 制。一般公 车只适用 于公务场合 ,那么公车 的使 用就需要 备案 ,再加上 现代 的 G P S卫星导航 , 完全可 以记录官员到过 的场合 。然 后, 对 于公 车使用统一 的标识 以及车牌 ,这样可 以利用公众 的力量进行 有效 的监管 。最后 ,唐律 中的一个重要借鉴就是将公车私用 、超 范围使 用规定 为一种犯 罪 ,虽然古 代 的法律 有泛 刑主 义 ,但是 从刑 法理 论来 看, 公 车私用 、超 范围使用侵犯 的是 国家对于公车的管理权 ,这是对于 国家监 管权力 的侵犯 ,具有法益侵犯性 ,另外 ,这种行为主体 是政府官 员 ,一个特殊 主体 ,真正 的身份犯 。所 以,对于公车私用 、超 范围使用 是一种 犯罪行 为这一理念可 以借鉴 。 综 合以上研究 ,对于 《 唐 律疏议 》 这三条 规定 的研究 ,一 向没有 引起 学术界在公车管理研究上 的重视 ,一般认为是官吏犯罪 。本人认为 可以从 官吏犯罪 的角度研究 ,也可 以根据其具体的内容看作是对 于官员 使 用公 车船 只的规定 ,角度不 同研究就不 同。另外 ,可 以对现代 社会公 车管理提供 一些有益 的借鉴 。(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法学院)

“独乐”不如“众乐”,看古人的共享生活

“独乐”不如“众乐”,看古人的共享生活

“独乐”不如“众乐”,看古人的共享生活作者:方六来源:《高中时代》2018年第02期“共享”二字可以说是现在最火的词了。

但你或许想不到,实际上古人早就在在运用“共享”一词了,如苏轼的文章中便有“与全国同享其乐”的句子,《续资治通鉴长编》亦有“太庙四室同享一犊”的记录。

所谓“同享”,即是配合享有、享用的意义。

那么,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古代的共享事物吧。

中国古人使用牲畜出行的历史很早,不仅用来拉车,更直接骑行。

《周易》的“随卦”记载:“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由于比车、轿等成本低、花费少,从专门畜养驴马这类有运输能力的地方租借牲口,在古代极为普遍,骑驴、骑马出行就如现在骑单车出行一样。

古人留下的有关骑驴、骑马、骑牛出行的诗极为丰富。

唐朝有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李贺《苦昼短》:“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等。

宋朝诗人提到骑驴的诗更多,只陆游一人的“骑驴诗”就有几十首。

相对于车、轿、船来说,古人租借“共享”牲畜更早。

马和牛在中国使用很早,而驴、骡是在汉朝时才引入的,但民间骑驴最多,因为驴比马廉价。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当年读书时就曾与同学凑钱买驴出租。

《东观汉记》记载:“(刘秀)随其叔父在萧,入小学。

后之长安,受《尚书》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

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宋朝的《册府元龟》记载,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京兆府上奏:“两京之间,多有百姓僦驴,俗谓之‘驿驴’,往来甚速,有同驿骑。

”与车、轿、船不同,共享牲畜很容易弄丢或是弄混,怎么办呢?古人早就想到了如今共享单车登记注册的办法,实行“簿籍制度”,同时“烙印”。

这一办法率先从驿传马中开始,不论是官养马还是私养马,只要供租用的都得注册登记。

而在牲畜的身上烙上印记,既可防被盗,还便于找回,就是死了都好辨识,与现代不同公司的共享单车使用不同颜色和标记,是一个道理。

古代的车主要分人力车和畜力车两大类,其中畜力车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

唐朝出行车制度

唐朝出行车制度

唐朝出行车制度【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唐朝出行车制度的背景和意义2.唐朝出行车的分类和用途3.唐朝出行车的管理和规定4.唐朝出行车的影响和传承正文(篇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朝出行车制度是当时社会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朝出行车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分类和用途、管理和规定以及影响和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唐朝出行车制度的背景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国家形象的展示。

唐朝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的顺畅,唐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出行车制度。

这些制度不仅规范了人们的出行行为,还展示了唐朝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底蕴。

唐朝出行车可以根据用途和规格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官车主要用于官员的出行,分为不同等级,如皇帝御驾、皇后凤辇、各级官员的轿子等。

私车则主要供平民百姓和商人使用,如马车、牛车、驴车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出行工具,即轿子。

轿子主要供妇女和年迈体弱的人使用,体现了唐朝社会的关爱和人文关怀。

唐朝出行车制度有着严格的管理和规定。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如“驾部”和“太仆寺”,负责车辆的制造、管理和维修等工作。

此外,唐朝政府还对出行车的规格、速度、路线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不同等级的官员出行时,所乘轿子的颜色、装饰和随从人数都有严格的限制。

这些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等级制度,彰显皇权至上。

唐朝出行车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为后世的交通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如元、明、清等朝代的出行车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唐朝的做法。

另一方面,唐朝出行车制度中的人文关怀和礼仪规定等,对后世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唐朝出行车制度是当时社会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篇2)1.唐朝出行车制度的背景和意义2.唐朝出行车的分类和用途3.唐朝出行车的管理和规定4.唐朝出行车的影响和传承正文(篇2)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说明中国古代对汽车发明的历史贡献

说明中国古代对汽车发明的历史贡献

我国古代对汽车发明的历史贡献一、我国古代的“车”与交通运输在思考我国古代对汽车发明的历史贡献时,我们首先需要回顾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

在古代,人们主要使用马车和牛车进行陆地交通运输。

这些车辆虽然与现代汽车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汽车的前身。

我们可以从我国古代的“车”说起。

1. 我国古代的马车和牛车在我国古代,马车和牛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马车和牛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古代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马车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而牛车则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人们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运送回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古代的“车”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水陆交通方式除了陆地交通工具之外,我国古代的水路交通也非常发达。

运河和船只的使用使得古代商贸活动蓬勃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性。

虽然这些交通工具与现代汽车有着显著的差异,但它们无疑为古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古代的机械与发明我国古代在机械和发明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积累。

从古代的发明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对汽车发明的历史贡献。

1. 雕版印刷术在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通过雕版印刷术,人们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复制书籍和文献。

这项技术的诞生,对推动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雕版印刷术与汽车发明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体现了古代我国人在机械方面的出色智慧和创造力,为后世的发明创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对我国古代航海和交通运输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指南针的出现,使得古代航海家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辨别方向,大大提高了航海安全性和航线的准确性。

可以说,指南针的出现为古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变革,也影响了后世的交通工具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三、我国古代对汽车发明的历史贡献从以上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在交通运输和机械发明方面的卓越贡献。

古代乘车的等级

古代乘车的等级

古代乘车的等级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显然古代乘车有很明确的等级制度。

1、天子的车與按照《周礼》规定,天子贵为九五之尊,乘坐的车子规格最高,称之为“路”。

“路”也是天子座驾的别称,共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这五种车子在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用途,并且车子的材质和外观装饰也不同。

“玉路”在周天子参加国家祭典等重大政治活动时候才能乘坐。

“金路”是周天子在大宴宾客乘坐,并作为高规格的赠品赏赐同姓的王公贵族。

“象路”用于天子平时上朝和巡游地方的时候乘坐,同时也可以将其赏赐给异性王侯。

“革路”用于天子参加一些军事活动,并作为礼物赏赐给为国分忧守卫四方的诸侯们。

“木路”用于周天子打猎之时乘坐,还可以作为贵重礼物赏赐给臣服自己的四方藩国。

2、王后的车與既然天子座驾五类,那么贵为一国之母的王后,其座驾自然与天子配对,也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重翟、厌翟、安车、翟车和辇车。

“重翟”对应天子的“玉路”,是王后跟随天子祭祀之时的座驾。

“厌翟”除了王后之外,公主和后妃均能乘坐,是这些王后嫔妃们跟随天子设宴招待诸侯之时的座驾。

“安车”是一种有盖的轻便小车,王后可以坐在车中出行。

另外,天子对于那些告老还乡的高官或在徵召有名望的人士的时候,都会恩赐安车,以示尊重慰劳之意。

“翟车”也是专门为后妃们出行方便而制造的车辆,用雉鸡的羽毛作为装饰。

“辇车”不用牲畜牵引,而是采用人力拖拉,是一种便车,还可以装运货物,也称之为“辎重车”。

3、官员和百姓的车與按照《周礼》规定,公卿士大夫及以下乘坐的车辆叫做“服车”,服车也分为五类。

孤卿三公出行可以乘坐皇帝赐予的“夏篆”,这种车子规格挺高的,车轮用彩绘雕漆装饰,非同一般。

公卿大夫则乘坐装饰有彩漆花纹的“夏缦”,也俗称“五彩车”。

士大夫阶层乘坐带有竹蓬的“栈车”。

而普通的百姓乘车的规格最低,只能用“役车”代步。

“役车”,顾名思义是劳役之人乘坐的车,最为鄙陋。

古代的交通工具

古代的交通工具

古代的交通工具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

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夏朝交通工具的种类很多,如“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

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系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

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在陕西县黄河镇发明了“木牛流马”的交通工具,它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上坎。

“鸡公车”的第二次变革是在宋代,变一人推动为前后两人把架、两旁两人扶拐,前用驴拉,称“串车”。

第三次变革是在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拱形席作顶,用来拉客,称为“双缱独轮车”。

第四次变革是在清代,增加了风帆,巧妙地利用风力。

“鸡公车”后来跨江越淮,传到中原大地。

到了20世纪初,城市里出现了双轮的人力黄包车,作为主要的“客运”工具。

黄包车又分“路车”和“街车”两种。

“路车”的任务是“长途客运”;“街车”专门在城内“行驶”跑“短途客运”,可以全城跑,但也设有“站口”,相当于现在工交车的车站。

人力客三轮历史并不悠久,解放初期才出现的,它比黄包车又进了一大步,也可以说翻开了城市客运的新篇章,至今仍然是城市客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行便捷,观市井浮华闹市,比小汽车更悦目爽心,颇受旅游者青睐。

再后来,汽车普及,火车,飞机也成为常用的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总的说来,可分为畜力和人力两大类,畜力交通工具有骡车、牛车、驴车、羊车、大车、驴、骆驼、马等。

人力交通工具有船、人力车、三轮车、轿和白桥、扛肩、担挑、冰床等。

1、骡车,又称轿车,是用骡子驾辕的一种车。

据陈育丞先生介绍,骡车是辛亥革命前北京的一种主要载人工具。

向有“京车”之誉。

骡车由车身、车轮和车轴、车围、套具四部分构成。

车身有车辕、车前盘、车厢、车后尾四部分,主体是车厢。

车厢有穹形顶棚,有门有窗。

官用骡车车轮较高,辐条较细。

车毂凸形,车轴稍长,俗名“陕西脚”。

普通骡车车轮俗称“笨脚”,跑车车轮特别沉重,以免翻车。

中国古代车辆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车辆发展简史
夏朝末年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同样打起了恭行天之罚的旗号作战中使用了更多的牲畜和战车运输车讨灭暴虐无道的昏君夏桀建立了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中国古代车辆发展简史
在远古时候,人类最早的运输工具是木棒。后来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了畜牧时代,某些野兽经过驯化成为家畜,供人役使。驮运物品的驮兽便成了人类的重要运输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橇”诞生了。人们在橇的木板底下安放圆木,以滚动代替滑动,相传“车”就是从橇这种原始运输工具逐渐演变来的。
2造车驾车的学问
我们简略地回顾历代车辆演变过程之后,再对车的有关部件加以介绍。古车作为载车部分的车厢,叫“舆”。“舆”的左右两边立的栏杆和木板,叫轸[yǐ以]。轸上留有缺口,以便乘车人上下。古时人们一般都是从车的后边上下车的。车身上拴有一根绳子,供上下车时使用。这根绳子,叫绥。《论语·乡党》曰:“升车必正立执绥。”
唐宋以后,车辆的制造技术也有所进步。南北朝时出现了12头牛驾驶的大型车辆。当时还出现了磨车。磨车上装有石磨,车行磨动,行10里磨10斛。至于三轮车,在唐末五代时就已出现,但没有得到推广。到了宋朝,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渐渐兴盛起来。这时高级车辆的制作和改进得不到重视,制车技术的重点也逐渐由乘人的车转到载货的车。宋朝的大车叫“太平车”,用五至七头牛拖拉。这时的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旁边两人扶拐,前用驴拉,叫作“串车”。明朝将前用驴拉、后以人推的独轮车叫“双缱独轮车”。明清时期除了陆续出现许多新型车辆和异型车辆外,还出现了帆车,即在车上加帆,利用风力助车行进。到清朝时又出现了铁甲车和轿车。铁甲车有四轮,轮的直径约一尺,车厢包以铁叶,以保安全。轿车是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外形如轿,用马和骡拉挽。徐扬的《乾隆南巡图》中就画有这类轿车。
车的运转部分主要包括轮和轴。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叫毂,用以贯轴。车轮的边框,叫辋[wǎng网]。连接辋和毂的是辐。车轮的辐条有多有少,一般为30根。《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四周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这叫辐辏[còu凑]。车轴是一根横梁,上承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轴的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叫軎[wèi卫]。轴头上有孔,用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呈扁平长方形,长约三四寸,俗称销子。车轴横在舆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上两块木头,用绳索把轴绑在上面。它的形状像个爬伏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也叫輹[fù复]。

甘肃出土古代“公务用车”,“内饰”华贵跑得飞快,原来是这些人的座驾

甘肃出土古代“公务用车”,“内饰”华贵跑得飞快,原来是这些人的座驾

甘肃出土古代“公务用车”,“内饰”华贵跑得飞快,原来是这些人的座驾西汉彩绘木轺车驭者局部在古代,高车华屋,鲜衣怒马,是贵族高官的标配。

作为一种出行工具,车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很早。

马车在中国起码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马车除作为战争工具外,主要为王公贵族出门乘坐,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

成语“驷马高门”,指的就是门第显赫。

轺车,是古代驾驶的轻便车。

在我国古代史书中多有记载。

《墨子》载:“杂守以轺车,轮毂广十尺。

”《晋书·舆服志》也载:“轺车,古之时军车也。

一马曰轺车,二马曰轺传。

汉世贵辎而贱轺车,魏晋重轺车而贱辎。

三品将军以上尚书令,轺车黑耳有后户,仆射但有后户无耳,并皂轮。

尚书及四品将军,则无后户,漆毂轮。

其中书监令如仆射、侍中、黄门、散骑、初拜及谒陵庙,亦得乘之。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轺车是古代一种交通工具,专供上层贵族、相、侯或者帝王乘坐的一种轻便马车。

甘肃省博物馆彩绘铜饰木轺车,便是实例。

壹彩绘铜饰木轺车甘肃武威出土的这件彩绘铜饰木轺车,是1972年磨嘴子48号汉墓的随葬品,它虽作为明器葬入墓中,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汉代木雕作品,也是现存汉代木轺车马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件,为研究汉代的舆服制度和复原汉代的轺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资料,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组大型彩绘铜饰木轺车由车、马、御奴组成。

车通高97厘米,长80厘米,车分舆、轮、辕、马、槽、伞盖等部分,舆为横长方形,前轼及两輢(yi 古代车厢两旁人可以倚靠的木板)刻出方格形栏杆,轼的右部有覆瓦状伏栏,上施红彩,两輢上沿镶嵌矩形铜饰。

内右侧底部有略高起的坐垫,施红彩,舆下垫伏兔二只。

伏兔,是古代车辆上连接车厢底板与车轴的物件。

因其形状如兔伏,因而得名“伏兔”。

一般也被叫作“屐”。

以《车制图解》的解说,正是有这个纵向置于车轴上的设备,车辆在高速跋涉中,才能够坚持车身的安稳。

《释名》里更描述这设备“似人屐也”。

车辆上装上了“伏兔”,就好比人穿上鞋走路。

叶圣陶:办私事不用公车

叶圣陶:办私事不用公车

叶圣陶:办私事不用公车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念,公车是为公务服务的,不应该被用于私事。

国家的财政
投入是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满足车外人员的需要。

机关单位的公车使用应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不得为个人好处擅自使用。

如果我们有不正当利用公车的行为,将给单位和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而且也不应该对纪律作出妥协。

其次,我们应该对工作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避免浪费公车资源。

对于有需要的公务
须使用公车的活动,应提前计划并安排好车辆,避免出现抢车的窘境。

对于因某些原因需
要外来的场合,我们应该用私人车或者其他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节省费用和资源,我们应该常常考虑多种备选方案。

最后,我们应该支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是一种成本
较低的交通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可以避免浪费公车资源。

如果我们每个
人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但可以降低交通费用,而且可以保护
环境,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优质。

皇室五辂、辇舆、舆车(皇室华丽丽的出行所用工具,写文必备)

皇室五辂、辇舆、舆车(皇室华丽丽的出行所用工具,写文必备)

皇室五辂、辇舆、舆车(皇室华丽丽的出行所用工具,写文必备)皇室五辂、辇舆、舆车(皇室华丽丽的出行所用工具,写文必备)-----------------前言自虞廷缋,制创垂衣。

车服之朌,式昭庸典。

夏絻殷辂,文质异观。

迄乎有周,监于二代。

巾车典路,司服司常。

各隶专官,礼明物备。

秦、汉以降,代有异同。

品数弥繁,曩篇具载。

明初木辂,乃用于郊,崇朴去雕,亦有足尚。

清之太祖,肇起东陲,远略是勤,戎衣在御。

太宗缵服,遂定辽都。

天聪六年,已命礼官考定仪卫,并因易服蔑祖之弊,鉴及金、元。

国俗衣冠,一沿旧式。

勿忘数典,昭示云礽。

世祖入关,抚有中夏。

武功耆定,文物浸昌。

康、雍两朝,续有制作。

朝章国采,斯已粲然。

亦越高宗,衣闻克绍。

治承熙洽,乡用儒臣。

馆辟三通,籀文缉(?典)。

五辂之数,改符周官。

参古准今,图详礼器。

遂于乘御,增定已多。

一代仪文,于斯为盛。

自时厥后,上下相承,率蹈前规,尚无侈改。

载稽诸制,爰志斯篇。

卤簿一门,迾从附著。

光、宣之际,海、陆军兴。

旗式服章,旧观顿改。

已见兵志,兹不衤复书。

玺、宝、印、符,所以昭信。

龙、龟、虫、鸟,纽篆各殊。

列代相沿,皆资法守。

备详定式,悉按等差。

又自海通,国交最重。

往来酬赠,仿制宝星。

名级攸分,以荣佩戴。

逮乎末季,新制渐繁,兼有爵章,行之未久。

若斯之类,隐略云尔。

清初仍明旧,有玉辂、大辂、大马辇、小马辇之制,与香步辇并称五辇。

大朝日设于太和门东。

又凉步辇、大仪轿、大轿、明轿、折合明轿,均左所掌之。

冬至大祀、夏至祀方泽、并乘凉步辇,升殿日亦设于太和门东。

乾隆七年,定大祀亲诣行礼,均乘舆出宫,至太和门乘辇。

祀毕还宫,仍备舆。

八年,改大辂为金辂,大马辇为象辂,小马辇为革辂,香步辇为木辂,玉辂仍旧,是为五辂,銮仪卫掌之。

遇大朝会,则陈于午门外。

十三年,谕定乘用五辂,自今岁南郊始。

更造玉辇,改凉步辇为金辇,是为二辇。

又定大仪轿为礼舆,改折合明轿为轻步舆,定大轿为步舆,是为三舆。

南郊乘玉辇,北郊、太庙、社稷坛,乘金辇,朝日、夕月、耕藉以下诸祀,均乘礼舆。

以牛车为尊: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为何成为了“豪车”?

以牛车为尊: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为何成为了“豪车”?

以牛车为尊: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为何成为了“豪车”?牛车,又称“大车”、“犊车”。

在古代中国,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牛车多为普通老百姓使用,对于达官贵人来说,通常都是乘坐马车出行。

马车和牛车,前者如同豪华小轿车,后者如同自行车,乘坐者的地位差别不言而喻。

然而,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时期却是例外,那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和显贵们纷纷以乘坐牛车为荣,一时间蔚然成风。

那么,寒酸卑微的牛车,在当时是如何成为了高大上的“豪车”的呢?南北朝时期的长檐牛车复原图一、中国古代牛车简史1.魏晋以前:牛车象征着地位低下与贫困说起牛,人们常会想起老子骑着一头青牛,通过函谷关,从此不知去向,被世人传为美谈。

但是,在古代,牛一般用于耕地,出行骑牛或坐牛车,可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事。

牛车的起源很早,根据文献记载,在黄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乘坐牛车了。

牛能负重耐劳,但速度慢,所以牛车多用于载物。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牛车开始广泛用于载人,但是贵族通常乘坐马车出行。

汉代,牛车被称为“两”,牛车已成为一种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与马车相比,牛车的地位要低下得多。

《史记·平淮书》说:“天下既定,民王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

”原来刘邦刚建立汉朝时,经济窘迫,出行时还不能凑齐四匹毛色相同的马,大臣们有的只能乘牛车,可见战争过后,不仅百姓没有存粮,连皇室使用马匹也是捉襟见肘。

《史记·五宗世家》还说“其后诸侯贫者或乘牛车也”,可见乘坐牛车象征着贫困。

不仅如此,牛车是不能上大台面的,官员乘坐牛车还有可能丢官。

《后汉书》中记载了一件事,巨鹿太守谢夷吾由于春日出巡时乘坐牛车,而被认为有损国仪,于是将他贬官,降为下邳令。

晋代的牛车结构图2.魏晋到初唐:牛车迎来了春天,成为显贵的象征到了东汉末年时,牛车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

从魏晋到初唐时期,上到王公贵族,下到普通百姓,人们纷纷以乘坐牛车为荣。

与此对应的是,马车不再作为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