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竹文化校园建设的成因与策略
竹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竹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竹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制定竹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二、目标设定。
1. 保护传统竹文化,传承竹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2. 挖掘竹文化的内涵,丰富竹文化的表现形式,推动竹文化的创新发展。
3. 提升竹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竹文化。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开展竹文化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对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编纂竹文化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建立竹文化的档案资料库,制定竹文化传承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竹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 挖掘竹文化的内涵,丰富竹文化的表现形式。
通过举办竹文化主题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挖掘竹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推动竹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丰富竹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升竹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3. 推动竹文化的创新发展。
鼓励和支持竹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竹文化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动竹文化产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竹文化特色的品牌产品和文化创意作品。
4. 提升竹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通过建设竹文化的展示馆、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园区等载体,打造竹文化的传播平台,推动竹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竹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竹文化。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2.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政策体系。
3.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4. 健全监督管理,加强对竹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督导和评估。
五、结语。
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作为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各地中小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较大成效。
我们立足于本校实际,考虑到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于去年开发实施了以“竹文化”为资源的校本课程,并开展相关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我们认为,以“竹文化”为资源的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国家课程教学之不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开发,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好坏必将对课程实施的成败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学校缺乏课程开发的经验和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困难。
所以我们更应该集中力量,并借助于专家的帮助,重点做好课程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1、目标的确定符合学生的现实水平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从而提高能力,发展个性。
为使校本课程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力,校本课程的目标必须基于学生现实的可能性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提出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充分利用学区丰富的毛竹资源,以“竹文化”为校本课程载体,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社会实践、问题探究、主题学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水平。
同时,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可能照顾学生个性特点,每个年段应有所侧重,所以我们提出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具体目标:①低段年级:了解毛竹的生长过程,懂得毛竹的特性等常识,背诵有关竹子诗文,学习画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②中段年级:知道毛竹的各种利用价值,开展有关毛竹的文学创作,进行简单地制作,初步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
竹子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竹子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竹子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培养具有坚韧、团结、创新精神的班集体,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竹子文化内涵,旨在全面提升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独特的班级形象。
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坚韧不屈:竹子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
2. 团结协作:竹子节节高升,寓意团结一心,我们要加强班级团队建设,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
3. 创新发展:竹子中空有节,象征着创新与拓展,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传承文化:以竹子文化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5. 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具体内容1、我们的班名:竹韵班级2、我们的班徽:班徽设计以竹子为主要元素,中心为一根挺拔的竹子,竹节分明,象征班级的团结与坚韧。
竹叶环绕,寓意同学们互助互爱,共同成长。
底部为一本书,代表知识的力量,两侧分别为太阳和月亮,象征光明与智慧。
整体设计简洁大方,寓意深刻。
3、我们的班风:团结、勤奋、创新、进取4、我们的班训:坚韧不屈,节节高升5、我们的口号:竹韵悠长,砥砺前行6、我们的班歌:《竹石》(改编自郑燮的《竹石》)歌词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我们的目标:(1)学业成绩优异,班级平均成绩名列前茅;(2)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3)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5)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6)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
校园 竹文化 实施方案
校园竹文化实施方案校园竹文化是指在校园中推广和传承竹文化的活动和项目。
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社会,校园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并实施校园竹文化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念引领。
校园竹文化实施方案的首要任务是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引领。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校园竹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师生了解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对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通过理念引领,才能真正让校园竹文化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资源整合。
校园竹文化的资源整合是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竹资源,建立竹文化展示馆和竹艺术工作室,为师生提供学习和体验竹文化的场所。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竹文化专家和艺术家来校园进行讲座和示范,让师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竹文化的魅力。
三、课程设置。
校园竹文化实施方案还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下功夫。
学校可以开设竹文化相关的课程,如竹文化艺术、竹编技艺等,让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和了解竹文化的知识和技术。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竹文化主题的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传统传承。
校园竹文化实施方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竹编大师和传统工匠来校园进行技艺传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竹编等传统手工艺技术。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竹文化的非遗保护和传承,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竹文化的传统传承中来。
五、创新发展。
校园竹文化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创新发展。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激光雕刻等,进行竹文化的创新设计和制作。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竹文化的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在竹文化的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六、社会参与。
校园竹文化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社会参与。
学校可以积极与当地的竹文化组织和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校园竹文化的发展。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园进行竹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为师生营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竹文化学习环境。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竹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竹子为基础材料,将各种艺术形式与竹子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
竹韵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一、竹韵文化的特点竹子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植物,具有韧性、柔韧性和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深刻地体现在竹韵文化中。
竹韵文化主要包括竹雕、竹编、竹画、竹乐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是根据竹子的特点进行创作和表演的。
竹韵文化的特点之一是自然、简朴和淳厚。
竹子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材料,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改造,给人以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
竹韵文化注重艺术表现的纯粹性,不喧宾夺主,追求的是自然的美和简洁的艺术形式。
竹韵文化的特点之二是灵活、多样和富有创造力。
竹子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器物。
竹韵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方法表现出竹子的美和艺术魅力。
竹韵文化注重品质和修养的培养。
竹子是一种具有高质量的材料,它经过精心的加工和处理,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和器物。
竹韵文化强调品质的追求和修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对竹子的欣赏和研究,促进学生对品质和修养的理解和追求。
竹韵文化注重自然和和谐的理念。
竹子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它纯朴、自然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竹韵文化通过对竹子的艺术表现,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然的美和和谐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竹韵文化注重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
竹子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竹韵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竹韵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竹韵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课程设置上加入竹韵文化元素。
竹文化——校本课程研修
竹文化——校本课程研修竹文化——校本课程研究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意。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迥然不同。
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竹子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行、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
“新竹二小”特有的竹文化气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天然的舞台。
校园环境对学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认为学校环境是学校形象的外部显现,是物化的文化,它渗透着校本的思想、规范、创意和价值观的教育。
另一方面,我认为教育既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它应该是实现文明与福祉的生活方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校本、耦合地域、深度开发,处处体现文明的气度和追求。
以竹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发展,让每一位师生都沐浴在文化建设的精神世界中,让每一位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文明使者”,这是学校教育梦寐以求的理想。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丰富多彩的校本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为使学生更多、更系统的了解竹子,认识竹子的特点,熟知久远的人文风俗。
开展“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它不停留在学习与实践层面,也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浅层次体现,而是最终要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开发校本课程。
通过竹文化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一、营造氛围,搜集素材。
我认为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组织一次大型的“竹乡搜索我极限”亲子活动,和父母一起通过上网、看书、采访、调查、实践等各种途径搜索有关竹的名人名事、诗歌、儿歌、趣闻、俗语、歇后语等并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交流,学校汇总成册。
二、化零为整,建构框架。
建立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以竹育人 铸就校园特色文化
以竹育人铸就校园特色文化xx小学 xxx 竹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而受到人们的称颂。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
中国是“竹子文明的国度”,竹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东坡老先生一句“无竹令人俗”道出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迥然不同之处。
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
我校地处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忠兴古镇,境内竹子随处可见,青青翠竹点缀着乡村民居,山水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灿烂夺目。
苏东坡老先生言道:“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而我们的师生就在青竹翠影之中长期与之相依相伴,针对农村孩子的生活特点和丰富的竹林资源,因此,我校因地制宜开展以竹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引竹入校园,让师生在赏竹、论竹、研竹、品竹、画竹、写竹、做竹中品格修养得以提升,创新思维得以培养,实践能力得以锻炼,构铸起了一个具有乡土气息的校园特色文化。
一、萌生“竹”意、树立生态教育理念竹,为人们所熟知,其挺拔秀颀的姿态,高风亮节,正直谦虚的品性和永争第一,节节拔高的拼博精神为世人所认同与敬仰。
我校地处的农村,师生就像小草一样朴实,却又像竹子一样不断进取、直往云霄。
我们认为以“竹文化”为中心,能辐射到文学、书法、绘画、写作等多个学科领域,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因此,自2007年,我校选择了“竹文化”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让“竹”精神成为学校的特有精神。
以“竹”的精神为理念,传承和创新校园特色文化,充分挖掘竹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特色文化和教育艺术,感染、启迪、激励、鼓舞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引领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创造独具xx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生态教育理念。
竹德载道 文而化之——构建“竹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二 、构建精 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 文化 的观念层 ,是
学 校 文 化 的 核 心 和灵 魂 。 “ 竹” 字由 “ 个
四、营造环境文化
环境 文化是学校文化 的表象层 ,是
个 ”组 成 ,正好 与竹 叶神似 ,启发 了我
学校文化 的物质基础 。文化必须落地生 根 ,可触 可感 。 创建 竹的乐 园:正 门高墙上 的巨幅
竹 画,古 色古香文化展板上 的竹诗 ,校 园里 长势旺盛的翠竹 ,竹石相辅 ,草木 掩 映 ,洋 溢着浓浓竹精神 的楼名 ,随时 在提 醒人 们 ,这是竹文化 的世界 。 不管楼道 、课室 、厕所 ,凡有人迹
了春笋合 唱团 、 排箫乐 团、 竹音诵读 团、 竹林话剧 团 、 竹 韵舞 蹈团 , 并 普及艺术 体操 、 街 舞 、竹竿舞。 ( 4 ) 广 播传 情 “ 春 笋广 播站 ” 由
庭 、对 学校 、对 社会 的 责任感 。 大 孝 于天下:开展全员义工 , 践行奉献活动 。
( 4 ) 教 职 工 团队管 理 ( 竹 虽 日卓 尔 ,却不似 松 ,日善群 ) 。工作 中倡导 三种思考 : “ 本位思考 、 补位 思考 、换
位思考 ” ,制订 《 优秀教师 团队评 比方
“ 家 长书吧” ,每学期 学校评选 “ 书香
年级 … ‘ 书香班级” “ 书香 家庭 ”和 “ 阅 读 之星”。
亦无悔 ,日奉献 )。 《 孝经 》曰 : “ 教
( 3 ) 学 生管 理 ( 竹化 作符 节 ,苏
武秉持 ,曰操守 )。学校文化建设 能否
以孝 , 所 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 教以 悌, 所 以敬 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教育\
订 《 创 书香校园 实施方 案 》,为学生专 门设计 《 竹韵 书馨 , “ 悦读 ”致 远阅读
以竹为媒,打造校园文化新亮点
以竹为媒,打造校园文化新亮点一、以“竹文化”为特色,凸显校园多彩文化我们认为,学校应有品牌意识,而“品牌”需要内在的高质量和外在的精包装,为达到丰蕴的内涵和高雅的外表高度统一,我们设想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竹文化主题公园”,凸显“让人一见便难忘”的外部特征。
校训。
校训征集全程回放:2006年5月,围绕“竹文化” 为主题,我校发动师生群策群力,征集“校训”。
以“竹”为媒,把竹和人的培养结合起来,从竹的品格推及到人的培养上,从竹的情操引申到我们师德师风建设上,从竹的精神拓展到我们的办学理念上。
结果共收到全校师生一千多条“智慧点子”,最终几经遴选,确定“虚心有节向上”为校训,旨在激励师生具有竹子的谦虚好学、奋发向上的品质。
“竹韵园”景点。
在校园布局上进行精心设计,经过专家多方论证,2007年3月,我校筹资二十多万元建造八百平方米富有地方特色的“竹韵园”景点。
如今,走进平小“竹韵园”,墙面上一幅幅浮雕仿佛向你诉说着“竹子”的古老传说,走在一块块花岗岩铺设的地砖上,你能看到各种竹子的图案,“扇形”的花岗岩地砖上镌刻着小学阶段的两千多个常用汉字。
穿越竹林之间,“竹诗”“竹画”“竹的故事”“竹林七贤”令你大开眼界,景点中的十多个品种的竹子让你流连忘返。
同时我们建设了专门供来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宿舍,目前,能够提供300 人同时住宿、用餐的比较完善、舒适的活动环境。
开辟奥运广场。
2007年9月,我校对运动场南侧的卫生死角进行综合改造,地面铺设道板砖,砌树池,搭建紫荆藤架,用三十多块大理石镌刻的29 届奥运会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名字,南围墙面上画着象征2008 北京五福娃的大幅图案。
师生运动之余,在花架下休闲,品味七彩的校园风景。
橱窗文化。
在学校开辟展示学生作品的橱窗(大道旁和寄宿楼楼梯间)。
橱窗中可以看到全校各班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的足迹,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学习中超越,激发荣誉感和上进心。
专用室文化。
以“竹文化”为载体,打造儒雅校园
以“竹文化”为载体,打造儒雅校园以“竹文化”为载体,打造儒雅校园浙江象山县下沈小学朱安定内容摘要:竹子为四君子之一,以“竹文化“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综合实践”三大活动,寓教于乐,打造“儒雅”校园,沉淀校园文化底蕴,弘扬儒家“君子”自强不息进取观、安贫乐道气节观、重义枉利价值观、天下为己任全局观、以和为贵交际观。
关键词: 竹文化儒雅君子创新我们学校从05年开始已经开发、实施了“竹文化”校本课程,并全面开展了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现在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对“竹文化”进行拓展,重点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实施。
一、打造儒雅校园——拥有成熟的条件1、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并重,且排在首位。
但由于各种原因,德育为首的思想始终得不到很好落实,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养成了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愿意听长辈正确的教导的缺乏谦虚的性格,有强烈、突出的个性但是不能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第二、由于家长的溺爱,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毅力,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第三、学生动手能力差,课外活动不是很丰富,致使学生很多精力无处发泄,少数学生“恶小而为之”,最终走上错误的道路。
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成为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竹子文化内涵的清晰把握 2“竹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是因为其竿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均具韵味,情趣盎然。
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遐意便会油然而生,难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因此,公园里,村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华人的高尚情操。
以竹为主题的班级文化介绍
以竹为主题的班级文化介绍
以竹为主题的班级文化介绍
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被誉为“植物之王”。
我们班级以竹为主题,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班级以竹为主题的文化。
首先,我们班级的校园文化建设以竹为主题。
我们在校园内种植了许多竹子,营造出了浓郁的竹林氛围。
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通过竹子的栽培和养护,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我们班级的文化活动也以竹为主题。
我们开展了“竹编艺术”、“竹制品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竹制品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了解了竹文化的历史和地位。
此外,我们班级以竹为主题的文化还包括一些常规性的活动。
例如,每周我们都会选择一些与竹有关的诗词、故事、歌曲或者影视作品分享给大家。
每个孩子也会给自己起一个竹子的名字,彰显出我们班级的凝聚力和个性化。
最后,我们班级以竹为主题的文化还体现在各个细节之中。
例如,班级的墙面装饰、宣传海报、图书馆书籍分类等都以竹为主题。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让班级的文化更具特色和内涵。
总之,我们班级以竹为主题的文化是一个多样化、富有内涵的文化体系。
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象征,更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感,也
是我们班级的精神家园。
通过以竹为主题的文化建设,我们班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文化底蕴都得到了提升。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学校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有必要在建设文化氛围方面引进竹韵文化,营造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的理由: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文化冲击也越来越明显。
学校应该借助竹韵文化的弘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学生也能够领略到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并进一步启发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二、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在学生中间推广竹韵文化,将会从文学、文化、历史和美学等方面浸入教学中。
并且,竹韵文化的自然与生态本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乐于从生活中寻找这些可再生资源,这样就能营造出一个独特且深刻的学习环境。
三、促进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作为未来的希望,必须考虑到可持续性的因素。
透过竹韵文化,学校可以将这种文化融入到建筑、景观、家具和装修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以便在将来建设环保型的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作为学习、交流、传承以及生态文化教学的场所,其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学校的文化品位,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和社会的关注。
竹韵文化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丰富、深刻和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形式。
综上所述,以竹韵文化为基础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和发挥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
对于学校来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也将是重要的一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可持续发展性。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竹韵文化建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竹韵文化富有创意和想象力,
通过竹子的材质和形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
校可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加入竹韵文化元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
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
学校也可以组织竹韵文化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
新潜能。
竹韵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竹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种植和利用竹
子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平衡。
竹韵文化建设可以鼓励学校开展环保教育
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开展竹子的种植和
利用实践,并将其与课程教学和学校管理相结合,共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竹韵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美学教育和文化底蕴。
竹子是一种自然的美丽材料,它自身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纹理,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校可以在校园建设中加入竹韵文
化元素,打造具有竹韵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美丽的校园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还可以
开展相关艺术和文化活动,让学生接触并欣赏到竹文化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文化修养。
竹韵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竹韵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
生传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的美学教育和
文化底蕴。
学校应该注重竹韵文化的教育和传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
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竹韵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诗意、闲适、清雅的特点。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在学校中引领学生追求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发展,成为了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
而竹韵文化正是一种很好的引领方式。
竹韵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竹韵文化注重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心灵的净化。
竹子具有直通天地的象征意义,寓意着返璞归真、修身养性。
学习和传承竹韵文化,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心灵的境界,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竹韵文化强调平和与谦逊。
竹子虽然高耸入云,但却总是谦虚地低下头。
竹韵文化告诉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傲慢自大,要虚心学习,以谦逊的态度面对一切。
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他们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竹韵文化强调和谐与尊重。
竹子柔韧而不倒,可以适应各种自然环境,体现了和谐的生活态度。
竹韵文化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差异,与他人和谐相处,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呢?学校可以设置以竹韵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和课程。
在生活中引入竹韵元素,如竹编、竹笛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竹韵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设相关的课程,如竹韵文化课、竹韵艺术课等,让学生了解竹韵文化的来历、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对竹韵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学校可以通过竹韵文化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竹韵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竹韵舞蹈、竹韵诗歌、竹韵绘画等。
通过组织学生创作和表演,展示他们的艺术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学校可以通过竹韵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竹韵文化交流活动。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摘要】竹韵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探讨了竹韵文化对学校建设的积极影响,介绍了竹韵文化引入学校的实践措施,以及如何通过竹韵文化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带动学校的创新发展。
进一步探讨了竹韵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认为以竹韵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应继续深化竹韵文化在学校的应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实现竹韵文化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培养学生成才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竹韵文化、学校发展、内涵、重要性、积极影响、实践措施、精神文化、创新发展、融合、重要性、发展方向、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竹韵文化的内涵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竹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体系。
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被视为高雅、坚韧、竹节清雅等象征,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文化内涵。
竹韵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和传承竹韵文化,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点,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竹韵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不仅有着美好的审美情趣,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关注和传承竹韵文化对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至关重要。
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一个强大的学校意味着更多的人才培养,意味着更多的科技创新,意味着更好的社会经济发展。
学校的发展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
一个优质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文化浓厚、精神丰富的地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校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竹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植物,而竹韵文化则是指以竹文化为基础,融合当地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而如何利用竹韵文化建设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竹韵文化的特点、竹韵文化在学校中的建设方式以及竹韵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竹韵文化在学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竹韵文化的特点竹韵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它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竹韵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自古以来,竹就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都钟爱竹子,将其视为高尚的品格和境界的象征。
竹韵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竹子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其茎干柔韧,节节相连,具有坚韧的品质和优美的形态,正是这种特质决定了竹韵文化的纯朴、洁净和雅致。
竹韵文化是一种优雅的审美情趣。
竹子生长在大自然中,它的形态和纹理都具有极高的美感,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竹韵文化在学校中的建设方式竹韵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展览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来介绍和展示竹韵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艺术品。
这样的活动可以拓展师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对竹韵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可以在校园中建设竹韵文化的景点和实践基地,例如竹林和竹艺工作室等,让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竹韵文化的魅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竹韵文化的专题课程和研究项目,引导和激发师生对竹韵文化的热情和兴趣。
竹韵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竹韵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品位。
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可以为师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竹韵文化可以激发学校师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
竹韵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这些都是激发师生思维和创造力的源泉,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视也不断提升。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富有浓郁竹韵文化的传统。
竹子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品之一,被誉为“文人雅士”、“清高之物”。
竹韵文化是以竹子为载体,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与文化形式相互融合,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竹韵文化已经开始应用到了学校中,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文化建设方式,可以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爱好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的形态各异,且可以应用于制作仿生美术品、竹编工艺品、乐器等等,在学生中往往会产生出很大的兴趣。
在学校的竹韵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竹艺手工制作班、竹韵文化艺术课程等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竹文化环境,增强他们对竹子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他们对于竹文化的热爱,带动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学习。
二、促进师生交流竹韵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于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学校中,可以组织各种竹文化艺术节、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和老师通过竹文化交流分享,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认识,培养起大家的竹文化感受力和美学鉴赏力,不仅会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会为学校建设一个更加和谐、随和、友爱的文化环境。
三、弘扬民族文化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等式,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普及和宣扬竹韵文化是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学校中,能够加强竹韵文化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带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继承者和传承人,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四、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与软实力竹韵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现之一,在当今国际化的文化环境中,大力推进竹韵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也可以为学校带来好的形象发布效果。
同时,在大力推进竹韵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未来可以打造出更多的教育品牌,掌握竹韵文化产业资源,带动学校的经济发展,增强学校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竹韵文化的建设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好方法,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学校的整体形象宣传等方面带来诸多的好处。
浅谈竹文化校园建设的成因与策略
浅谈竹文化校园建设的成因与策略一、竹文化建设的成因1.源于地域特点.溧阳,山青水秀,素有江南水乡之美称;溧阳,更以她独特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天目湖及南山竹海” 5A级国家景点闻名遐迩。
而平桥小学,位于天目湖的源头,地处南山脚下,倚傍气势磅礴的平桥石坝,这里群山环抱,茶园飘香;这里,翠竹青青,挺拔向上。
2.源于学校传统.为了彰显学校特色,建立一校一品,学校注重整合周边资源,探索和挖掘竹子的品性,依托竹资源,于2004年提出办竹文化校园,经过十年的文化积淀,尤其近年来学校特色的快速发展,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名片。
3.源于对竹子品性所蕴含教育价值的认识.自古以来,松竹梅最能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后来,人们把兰加入其中,组成松竹梅兰“四君子”之伍。
而竹子因经年不凋,相依共进、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特点,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水能澹性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等千古传颂的佳句。
”竹子的品性,正是教育的真谛,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正是提升师生行为品质,引领学校不断发展的重要元素。
二、竹文化建设的策略1。
策略一:精神文化建设学校以建竹文化学校为目标,紧扣竹子“虚心有节”的品性,找准德育教育的关联度,以“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为育人目标。
依据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如同竹子拔节生长的类同点,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家园与学园,形成“让校园成为拔节生长的家园”为办学理念。
充分挖掘竹子的内涵,不断提炼、完善“三风"建设,使得理念文化真正成为引领师生前行的明灯。
“相依共进,挺直向上”的校风,意寓着平桥小学的全体师生像竹一样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又如竹一样在为人上做到挺直向上,这在横向及纵向上对全体师生提出团结向上的要求。
“用心扶持,致力求新”的教风,意寓着全体教师要像老竹一样去扶持新竹的成长,并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立根亮节,虚心坚志”的学风意寓平桥小学的全体学生象竹一样有坚实的根基而不浮躁,能做到把最美的东西亮给别人,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才能,象竹一样做人虚心,志向坚定.学校不断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三风建设,并进行解读,真正在学校进行有效落实,将三风建设内化为师生工作、学习的自觉行为。
浅议竹文化与因材施教
浅议竹文化与因材施教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竹是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高洁、清廉、忍让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竹子的生长过程需要
耐心和细心的呵护,而其韧性和适应性也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因此,从古至今,竹都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纯粹的美学价值,被广泛
应用于文学、美术、工艺、建筑等领域。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的差异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
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个性化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
节奏和能力水平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
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快乐。
最后,因材施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竹文化。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兴趣
爱好和学习习惯,通过掌握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例如,在文
化课程中,学校可以设置竹文化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和能力,分别提供不
同难度的知识模块和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有趣的竹文化活动,轻松自如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竹文化。
总之,竹文化和因材施教的结合可以为教育和文化传播领域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
学
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竹文化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体验竹文化的魅力,同
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教育的因材
施教,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竹文化校园建设的成因与策略
一、竹文化建设的成因
1.源于地域特点。
溧阳,山青水秀,素有江南水乡之美称;溧阳,更以她独特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天目湖及南山竹海” 5A级国家景点闻名遐迩。
而平桥小学,位于天目湖的源头,地处南山脚下,倚傍气势磅礴的平桥石坝,这里群山环抱,茶园飘香;这里,翠竹青青,挺拔向上。
2.源于学校传统。
为了彰显学校特色,建立一校一品,学校注重整合周边资源,探索和挖掘竹子的品性,依托竹资源,于2004年提出办竹文化校园,经过十年的文化积淀,尤其近年来学校特色的快速发展,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名片。
3.源于对竹子品性所蕴含教育价值的认识。
自古以来,松竹梅最能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后来,人们把兰加入其中,组成松竹梅兰“四君子”之伍。
而竹子因经年不凋,相依共进、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特点,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水能澹性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等千古传颂的佳句。
”竹子的品性,正是教育的真谛,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正是提升师生行为品质,引领学校不断发展的重要元素。
二、竹文化建设的策略
1.策略一: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以建竹文化学校为目标,紧扣竹子“虚心有节”的品性,找
准德育教育的关联度,以“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为育人目标。
依据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如同竹子拔节生长的类同点,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家园与学园,形成“让校园成为拔节生长的家园”为办学理念。
充分挖掘竹子的内涵,不断提炼、完善“三风”建设,使得理念文化真正成为引领师生前行的明灯。
“相依共进,挺直向上”的校风,意寓着平桥小学的全体师生像竹一样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又如竹一样在为人上做到挺直向上,这在横向及纵向上对全体师生提出团结向上的要求。
“用心扶持,致力求新”的教风,意寓着全体教师要像老竹一样去扶持新竹的成长,并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立根亮节,虚心坚志”的学风意寓平桥小学的全体学生象竹一样有坚实的根基而不
浮躁,能做到把最美的东西亮给别人,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才能,象竹一样做人虚心,志向坚定。
学校不断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三风建设,并进行解读,真正在学校进行有效落实,将三风建设内化为师生工作、学习的自觉行为。
2.策略二:物质文化建设
竹文化校园,必须有竹文化元素的外显环境营造。
通过多年的打造,学校竹文化育人环境已初步形成。
形成了“一区(竹韵园体验区)、二厅(理念大厅、竹之韵展示厅)、一园(竹博园)”的物质文化新格局。
美丽的竹韵园是学校竹文化特色的一道风景线,相依挺直的竹林,精雕细刻的人物雕像,极具知识性的识字龙形小道,片片竹简组
成的诗文,栩栩如生的竹林七贤,摆放整齐的文房四宝。
竹韵园不仅是学校竹文化校园建设的亮点,更是学生们学知识、开展活动的主阵地。
为了凸显竹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以竹的品性将学校的四幢大楼分别命名为“亮节楼”“劲节楼”“峻节楼”“秉节楼”,其中“亮节楼”汇集了学校的理念区:精妙绝伦的对联引领师生共同前行,“校标解读”“校歌吟唱”“一训三风”“平桥竹韵”“竹风人品” 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竹之韵展示厅”汇集了“地域风情”“历史源流”“文化印记”“活动剪影”“基地建设”“课程概览”“成果记录”“影响传播”等八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竹的魅力,体悟文化的力量,以竹立品,以文化人。
竹博园,是学校竹文化校园的又一亮点。
长廊竹亭,假山竹林,“千竹园”“观竹园”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观竹园”内错落生长的三十多个品种竹子,长廊竹亭内展示的七十多个名贵奇特的竹图片,无一不在激发着孩子们对“知竹常乐”的兴趣。
园内“竹娃数字农植园”,目的是通过摄像头常年将阳光房里竹子24小时的生长动态传输与呈现,成为研究竹生长最直观的资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创新的科学素养。
3.策略二:课程文化
(1)竹文化“扶持”课程形态的构建。
如何把竹文化根植于课堂教学,以此体现竹精神、竹品质?这就需要建立新型的课堂结构形态。
俗话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
竿来扶持”,老竿意寓着教师,新竹意寓着学生,老师就要像老竿一样去扶持孩子们的成长。
由此,“扶持”课堂应运而生,形成课堂“四步曲”。
①在情境创设处“扶持”;②在合作探究处“扶持”;③在相互争鸣时“扶持”;④在练习反馈时“扶持”。
(2)竹文化校本课程的研发。
为了能让竹文化校本课程得到有效落实并实施,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究,于2010年编印了校本课程读本《青青竹园》,每一学期,学校都会以竞赛、研讨的形式进行校本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竹文化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
(3)“竹文化”课程体系辐射。
① “竹文化”课程在德育中的渗透。
利用竹的“虚心、有节、向上”的特有的品性,通过班队、晨会课、及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教育。
② “竹文化”课程在美术中的渗透。
利用竹叶、竹枝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竹叶贴画、竹枝拼图,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③ “竹文化”课程在体育中的渗透。
在继承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发竹杆舞、竹莲香舞、抖空竹等体育特色活动。
④ “竹文化”课程在科技中的渗透。
在竹的生长过程中对竹进行研究与记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利用小鲁班制作室进行竹制品的加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⑤“竹文化”课程在音乐中的渗透。
我国的民族乐器与竹相关的很多,利用音乐课让学生在吹奏竹笛、竹葫芦丝、竹笙等与竹相关的乐器中了解竹的用途。
在学校未来的竹文化发展道路上,学校将继续挖掘竹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四大中心:主题学习中心、课程研发中心、实践体验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提出学校应成为“富有精神感召力的场所”的愿景并提出“惑”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