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12 词四首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D.霹.雳(pī)蛾.眉(é)千骑.(jì)麾.下炙(huī)1.答案C “擎”应读qí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D.身不得,男儿列.(行列)2.答案 D 列:属类,范围。
3.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答案B A.应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应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秋瑾—清代末年4.答案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词人。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测试题(含答案)
九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测试题(满分:60分,时间:40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一、文常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南安军》一诗的的作者是_________,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_________。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2.《别云间》一诗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小隐。
明末诗人、抗清英雄。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等。
3.《山坡羊·骊山怀古》一诗的_________,字_________,号云庄,山东济南人,_________(朝代)散曲作家。
自幼嗜学,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4.《朝天子·咏喇叭》一诗的作者_________,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_________(朝代)散曲家。
二、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8分)1.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3.山河千古在,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南安军》)4.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坡羊·骊山怀古》)5.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夏完淳《别云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屈原《国殇》里的诗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亦兮为鬼雄”,表达了诗人不屈的意志与信念。
三、课内古诗词赏析(27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7分)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12 词四首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D.霹.雳(pī)蛾.眉(é)千骑.(jì)麾.下炙(huī)1.答案 C “擎”应读qí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D.身不得,男儿列.(行列)2.答案 D 列:属类,范围。
3.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答案 B A.应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应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秋瑾—清代末年4.答案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词人。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训练专项3 古诗词鉴赏
3古诗词鉴赏一、赠友送别1.[湖北武汉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解析】C项,“表明朋友已经远去”判断错误。
这里作者借环境描写,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令人伤感的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2.[四川遂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同: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异:《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观旷达。
二、即事感怀1.[甘肃中考B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示例:屋檐上的一双双鸟雀,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飞落下来,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
2.[湖南株洲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碎砚诗张锦芳已坠同遗甑①,深耕愧寸田。
试当初洗日,碎及未焚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4满江红(清秋瑾)-原卷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4 满江红(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不屑啊!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写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上阕写词人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表现出词人对富贵生活的不留恋和蔑视。
下阕写“身”和“心”的对比,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词人的忧虑和担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踏上革命征途前的思想状况。
【主题】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写法】①感情基调高昂;②语言刚健清新。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一句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29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舂(chōng)谷狗窦(dòu)松柏(bò)B. 瀚(hàn)海风掣(chè)兜鍪(mú)C. 都(dū)护零丁(dīng)羌(qiāng)笛D. 踌躇(chǔ)宫阙(què)惶(huáng)恐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采葵持作羹(拿着)B. 何处望神州(中国的别称)C. 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D. 愁云惨淡万里凝(暗淡)3.下列诗歌有关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乐府诗B.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C. 《过零丁洋》——《文天祥诗集校笺》——文天祥——绝句D.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4.下列各项中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 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下面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
B. “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 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 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痛之情,他伤感悲痛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问都做了土”。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诗词名句1.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左牵黄,右擎苍,(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 ),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1.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13.身不得,男儿列,( )。
[秋瑾《满江红》]14.( )?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15.( )?青衫湿![秋瑾《满江红》]16.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定风波》]1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苏轼《定风波》]18.忆昔午桥桥上饮,(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9.古今多少事,(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20.( ),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1.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2.身向云山那畔行,( )。
[纳兰性德《浣溪沙》]23.( ),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24.遥看是君家,( )。
[《十五从军征》]25.兔从狗窦入,(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先类比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对论点进行分析和论证。
C.《鱼我所欲也》一文善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句式上多用对偶、排比,富于文采和雄辩的气势。
D.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现在是和平年代,所以“舍生取义”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出使)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充)C.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D.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3.下列对《送东阳马生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时间为序,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刻苦勤奋的求学经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砚冰坚”“大雪深数尺”等属于环境描写,传神地表现出求学不易,衬托了作者的努力和勤奋。
C.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文章将太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优越与作者求学时的艰辛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信念的坚定。
4.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对甲、乙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B.《江城子》的上阕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下阕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决心。
C.《水调歌头》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江城子》的上阕语言风格粗犷、豪放,下阕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5.对《满江红》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气表达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达标(25分)1.下面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燕然/未勒/归无/计B.八百里/分麾/下炙C.何日/遣/冯唐D.算平生/肝胆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千骑卷平冈(一人一马的合称)C.会挽雕弓如满月(学会)D.五十弦翻塞外声(演奏)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范仲淹,字希文,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D.秋瑾,字璿卿,号竞雄,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4.理解性默写。
(19分)(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揭示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4)《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作者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直接表达作者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6)《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
(7)秋瑾在《满江红》中运用典故,表达难觅知音的孤寂与苦闷的句子是:“?!”二、课内古诗词赏析(29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7题。
(7分)渔家傲范中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对下面的古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文名句填空默写题汇总
初中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名句填空默写题汇总文言文名句1.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鱼我所欲也》)6.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7.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不辱使命》)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9.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2.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3.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16.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曹刿论战》) [17.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曹刿论战》)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2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2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舂.谷()冢.累累()干戈.()锦衾.薄()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知饴.阿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风掣.红旗冻不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意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学常识填空。
(1)《十五从军征》出自《__________》。
全诗描绘了一个长年在外征战的__________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该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__________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西域__________的壮丽景色,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__________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__________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__________的歌颂,表达了词人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
(4)《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__________在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
全诗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5)《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__________的散曲作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知识点一古诗名句(一)记忆性默写1. 塞下秋来风景异, 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 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 ______________, 左牵黄, 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 持节云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醉里挑灯看剑, 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__________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 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 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 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1. 为篱下黄花开遍, 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12.四面歌残终破楚, 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13. 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14. ______________?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15. 莫听穿林打叶声, 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16.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17. ______________,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答案《渔家傲·秋思》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0.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各自偷吃了一个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咽下肚,不知是啥滋味,于是央求悟空再去给他摘。
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此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歌颂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
C.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D.林冲武艺高强,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为梁山第一等好汉。
【答案】D【分析】林冲并非在鲁智深的引荐下上的梁山,是自己被逼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解答】林冲毅然上了梁山是被逼无奈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
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2.【答题】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
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
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D.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
E.《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
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答案】B,E【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解答】“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错误,高俅回京后,并未奏请招安;E项“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错误,“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4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冢.()雉.()狗窦.()舂谷()羹.()罗mù()狐裘.()锦衾.()阑.干()yuán()门风掣.()兜鍪.()liáo()落潼.关()峰luán()踌躇..()宫阙.()【答案】(zhǒng)(zhì)(dòu)(chōng)(gēng)(幕)(qiú)(qīn)(lán)(辕)(chè)(móu) (寥)(tóng)(峦)(chóuchú)(què)【解析】考查字音字形。
“踌躇”“掣”“衾”“雉”不要取下半边字的读音。
“裘”“潼”可用形声字来辨析读音。
“峦”不要写成“恋”。
“鍪”“冢”属于不太常用的字,平时要特别注意。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松柏冢累累..(2)不知饴.阿谁(3)瀚海阑干..百丈冰(4)中军置酒饮.归客(5)风掣.红旗冻不翻(6)何处望神州..(7)坐断..东南战未休(8)零丁洋里叹零丁..(9)留取丹心照汗青..(10)望西都,意踌躇..【答案】(1)众多的样子。
这里形容坟丘众多(2)同“贻”,送给(3)纵横交错的样子(4)宴请(5)拉,扯(6)中原地区(7)占领,占据(8)孤苦无依的样子(9)这里指史册(10)迟疑不决。
这里形容心潮起伏【解析】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意思是“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风掣红旗冻不翻”意思是“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掣:拉,扯。
“不知贻阿谁”意思是“却不知送给谁吃。
”贻(yí):拿、给的意思,即羹饭做好了不知道该给谁吃。
3.古诗文默写。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99%可能会考)(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一部分(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4.《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是:()。
(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2.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3.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是:()。
4.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4.该曲的主旨句是:()。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1.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初三下册语文古诗练习题
初三下册语文古诗练习题古诗,作为我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三下册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古诗练习题,通过学习解答这些题目,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练习1: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忽觉一枝春欲破。
还把春来报春笑,待到春到红不红。
题目要求:根据这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1. 古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3. 春天为什么要“报春笑”?4. 这首古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练习2: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完成创作。
草草行,行迟。
日暮霜飞青丝淋,园草有愁色。
僧庐静,灯明。
古塔冉冉月儿吟,山园无限意。
题目要求:根据这首古诗的写意,继续创作四句诗。
练习3: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目要求:根据这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1. 古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情景?3. 这首古诗中的“对愁眠”是什么意思?4. 这首古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练习4: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完成填空。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____________另一种____________。
两种____________各自____________,相和不____________如鸡犬。
题目要求:根据对古诗的理解,从下面方框中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春秋,比翼,东西,相知,相容,如一答案:练习1:1. 古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2.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
3. 春天要“报春笑”,表示春天到来给人们带来喜悦和笑声。
4. 这首古诗中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练习2:(学生自行创作四句诗)练习3:1. 古诗的作者是杜牧。
2.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月夜中寒山寺的景色和氛围。
3. 这里的“对愁眠”指的是江枫与渔火作为情侣,相互陪伴入睡。
4. 这首古诗给人一种静谧幽美、寂寞忧愁的感受。
练习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另一种愁。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直接默写。
, 。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
,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理解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
(2)《渔家傲·秋思》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 。
(3)渲染了古代西北边地秋景悲凉奇异的句子是: , 。
(4)《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 。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直接默写。
,左牵黄,右擎苍。
, 。
,亲射虎,看孙郎。
鬓微霜,又何妨! , ?,西北望,射天狼。
2.理解默写。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 。
,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直接默写。
,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
, 。
可怜白发生!2.理解默写。
(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
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 。
四、《满江红》*秋瑾1.直接默写。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秋容如拭。
, 。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 。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理解默写。
(1)在《满江红》中,秋瑾抒发了因不得世人理解而遭受摧折的一句是: ? 。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一句是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部编版九下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选择题说明:古诗词赏析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特整理了以下习题进行集中训练,希望收到好的效果。
教材目录:课内古诗词(9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2.词四首课外古诗词8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定风波(莫听……)/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临江仙•忆洛中旧游/陈与义破阵子•为陈……/辛弃疾太常引•建康……/辛弃疾满江红/秋瑾浣溪沙(身向……)/纳兰性德23.诗词曲五首南安军/文天祥十五从军征别云间/夏完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南乡子•登京口……/辛弃疾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过零丁洋/文天祥课内诗词赏析选择题: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分析: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春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能够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缅怀亲人和家乡的豪情。
D.这首诗豪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分析:D.这首诗豪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立功立业的情怀。
二、江城子作者:苏轼(宋)1、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朝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练习题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理解型默写】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2.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7.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阅读理解】(一)填空题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外,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
(填出一句即可)(二)简答题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5.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11.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
1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选择题13.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4.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C.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16.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17.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18.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四)对比阅读赏析《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傍晚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20.【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
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
4.本词上片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片言志,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5.本首词中,作者用了“”“遗冯唐”“”三个典故。
6.上阕一个“”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姿和如虹的气势。
7.全词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8.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
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9.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下阕重在。
10.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
1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词。
(二)简答题12.这首词的结尾三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3.请对下阕中“特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14.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1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16.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
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19.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20.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21.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三)选择题22.在词中作者运用冯唐的典故,用意是()A.希望君王听从己见,废除新法。
B.希望君王能重新启用他,赋予大任。
C.希望运用冯唐的力量,让打猎更顺利。
D.希望君王能够将冯唐派遣至己处。
23.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上片中“千骑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婉约、纤柔。
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2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26.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27.下列对本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描写了一个冬猎场面,下片侧重抒情,全词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裘,跟随太守如疾风般驰骋在山冈上。
C.“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写太守率众人观看孙郎亲射虎。
D.本词语言风格粗犷豪放,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28.下列对本首词中“狂”的内涵分析不恰当的项是()A.“狂”在外在。
身着锦帽貂袋,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B.“狂”在行为。
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
C.“狂”在姿态。
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鬓霜。
D.“狂”在志向。
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
2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0.苏轼是(朝代)文学家。
3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33.“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34.从《记承天诗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