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佛山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之社会意识的含义与构成

合集下载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第四章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结构中的精神因素,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和把握社会意识及其结构、性质、形式和功能,对于认识和把握社会全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是极其重要的,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结构一、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由于社会存在的不断发展,社会意识也就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二、个人意识、群众意识和社会意识:这是从意识主体的角度对社会意识作说明。

个人意识是个人独特的产物。

群众意识是基于共同的社会实践和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个人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整体的共同意识。

三者得于不同的层次,但是它们同是社会性的产物,具有社会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贯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社会心理、社会观念和社会意识形式:这是从发展水平的角度对社会意识的说明。

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直接形成的一种不系统、不定型、得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可分为个人心理、群众心理、社会心理。

群体心理可以分为集体心理、阶层心理、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等。

社会观念是在社会心理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一般特征是对客观信息比较有序化的反映,比较集中、系统地对某些客观事物形成一种概括的和相对稳定的基本看法。

社会意识形式是作为思想体系的、高水平的社会意识,它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社会观念和社会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四、社会意识形式的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反映,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

另一类是不属于上层建筑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中的某些管理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2015商洛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之社会意识的含义与构成

2015商洛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之社会意识的含义与构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 2015商洛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之社会意识的含
义与构成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
1.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的全部精神现象及过程。

2.社会意识的构成
(1)从社会意识的主体角度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2)从社会意识的高低不同层次角度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日常社会生活的一种直接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表现为感情、风俗、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以感性因素为主。

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间接反映。

(3)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把社会意识形式划分为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非社会意识形态,后者包括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某些管理科学。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核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法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第一编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考核知识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考核要求识记部分()哲学的概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物质的概念()运动的概念()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静止的概念()规律的概念和属性()联系及其属性()发展的概念()新事物和旧事物()质和量()矛盾的概念及其属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范畴的概念()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和谬误()历史观的概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的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国家、革命的概念()人民群众的概念()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概念理解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作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的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的作用()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考核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哲学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考核要求识记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实事求是的含义()群众路线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意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和方法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核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考核要求识记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点()我国的教育方针()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理解部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关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步走”战略第三个阶段的划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断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坚持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意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关系()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第二编教师道德与教育法第一章职业道德.考核知识点道德的内涵、功能职业道德内涵、特点、体现方面、意义与作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基本特征、核心、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基本规范.考核要求识记部分()职业的含义()道德的内涵()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的含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理解部分()职业道德的特点()职业道德的体现方面()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第二章教育法.考核知识点教育法的原则依法治校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政府的教育职权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教育权教师学生.考核要求识记部分()教育法的概念和原则()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保障的含义()依法治校的含义()教育权的含义、构成()受教育权的含义、内容()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教育职权的主要内容()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理解部分()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行政、民事、刑事三种法律责任的主体和主要内容()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各自内容及其关系()受教育权的性质及其主要内容()不同级别的政府教育部门职权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第三编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第一章中国文学基本常识.考核知识点中国文学基本概念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考核要求识记部分()《诗经》的来源、名称演变及“诗六艺”()“楚辞”的名称源流及屈原的代表作品()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词的名称、分类、特点及流派()元曲的基本知识()散文的分类、基本特征()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发展的两大阶段()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话本小说的概念()章回小说的概念()新闻的概念()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论语》的作者、文学特点()老子及《老子》概况()庄子及《庄子》概况()《史记》的作者、编籑体例()《汉书》的作者、体例()建安文学的时间断限()“三曹”诗歌与“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美学风格()“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山居秋暝》的名句()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李商隐无题诗的作意及风格特点()苏轼的生平与创作()“易安体”的风格特点()辛弃疾及其爱国词()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元曲四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曲状元”马致远及其代表作品()明代“四大奇书”()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红楼梦》的作者、书名、版本情况()《儒林外史》的作者、思想内容()鲁迅生平与创作概况()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子夜》,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冰心的代表作品及其作品“爱的哲学”、“母爱”、“童真”的主旋律()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作家叶圣陶,有童话集《稻草人》()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的内容与文学史意义()创造社的主要成员()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文学研究会与人生派文学()梁实秋散文代表作品《雅舍小品》()林语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田汉话剧的代表作品()老舍的创作简况及其主要作品()曹禺的戏剧代表作品()夏衍的戏剧代表作《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张天翼小说的代表作品《华威先生》()张恨水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消遣的文学思潮及主要代表作家()赵树理与山药蛋派()孙犁与荷花淀派()贺敬之与新歌剧《白毛女》()艾青诗歌“土地”与“太阳”主题意象()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杨沫《青春之歌》的主要人物形象()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伤痕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改革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与作品理解部分()《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诗经》的艺术特征()“楚辞”的文体特点()唐诗的题材、创作方法、基本形式()现代散文的表现形式()小说的文体重心、小说的本质特点()网络小说的概念及特点()言情小说的概念及特点()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文体特点()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体制演变()《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含义()《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汉书》简况()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风格特点()“初唐四杰”对唐诗的形成与发展的贡献()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及“诗史”性质()“元白体“的语言特点()李贺诗歌的代表作品与“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杜牧的咏史诗的特点()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贡献()《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地位()《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茅盾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茅盾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巴金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冰心、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徐志摩诗歌创作概况及新月诗派的理论与创作()林语堂、梁实秋与三四十年代的闲适小品文创作()老舍小说的京味文学特色()《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意义()《雷雨》和《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张恨水通俗小说的创作特点()贺敬之诗歌中的“时代精神”()艾青的重要诗集以及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贡献()“山药蛋派”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赵树理的“农民作家”的称号及大众化的风格特色()“战士诗人”郭小川及其代表作品()《红旗谱》的民族风格()陈忠实《白鹿原》的史诗风格()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王安忆创作简况及其代表作品()张贤亮的哲理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品()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品第二章外国文学基本常识.考核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阿拉伯文学中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诺贝尔文学奖.考核要求识记部分()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荷马史诗()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文学的时间界限、基本类型()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丁与《神曲》()古典主义文学的时间界限()莫里哀及其代表作品()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及其代表作品()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英国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著名喜剧()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与其名作《堂吉诃德》()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歌德、席勒及其代表作品()雨果、缪塞、大仲马、小仲马等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及其代表作品()匈牙利浪漫主义作家裴多菲的主要作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出自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时间及主要艺术特征()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契诃夫的主要代表作品()福楼拜的主要作品()《红与黑》中于连形象()《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和基本内容()狄更斯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勃朗特三姊妹及其代表作品()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欧·亨利的主要作品()杰克·伦敦的主要作品()欧仁·鲍狄埃与《国际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罗曼·罗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理解部分()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新约》()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一千零一夜》()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戏剧()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及对封建教会的批判()《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卢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新爱洛伊丝》()卢梭讨论教育的哲理小说《爱弥尔》()卢梭《忏悔录》对自我的大胆袒露()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浮士德》的情节、结构与题材特点()浮士德形象及其思想内涵()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特征()雨果年代的四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中“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小人物”形象()果戈理短篇小说“小人物”的主题()果戈理《死魂灵》的思想意义()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的史诗体小说《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红与黑》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名利场》()简·爱形象和罗切斯特形象及其意义()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苦难的历程》()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品()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西奥多·德莱赛的代表作品()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第三章中国历史基本常识.考核知识点中国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社会中国现当代社会.考核要求识记部分()母系氏族公社()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父系氏族公社()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禅让制()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历()夏朝灭亡()商朝建立()青铜器()甲骨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礼乐制度()宗法制度()周平王东迁()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的统一()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刘邦建立汉朝()文景之治()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东汉建立()光武中兴()黄巾大起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个人总结,仅供交流学习--------------------------------------------------------------------------------------------------------------------。

《公共基础知识必备》

《公共基础知识必备》

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公共基础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哲学是关于(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B.自然知识的理论体系C.社会知识的理论体系D.科学之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劳动和社会实践B.生物的自然进化C.人脑的形成完善D.语言6S出现发展4.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币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6.“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7.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的是( )。

A.柏拉图B.列宁C.马克思和恩格斯D.邓小平8.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价格机制,才能( )。

A.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B.保持价格与价值一致,实行等价交换c.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D.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9.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

A.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D.实现共同富裕10.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 )。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考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单选练习题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单选练习题
15.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举证的期限为( )。
A.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 B.第一审庭审结束前
C.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 D.生效判决作出前
15.【答案】A。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告应当在受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平衡性。从理论上说,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应该是先进的,反之亦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有些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又可能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民主专政 D.多党合作制
23.【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
A.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形成
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7.【答案】D。解析: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0.关于遗赠扶养协议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适用《继承法》,不能适用《合同法》
B.是身份合同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
运动是相对的, 时空是绝对的。
运动是相对的, 时空也是相对的。
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的完整过程与统一
一般公式: 粒
植 物
麦 粒
㈢矛盾及其属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 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 中心线索;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 它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所在;
③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现象
表面的 外露的 可以直观
本质
内在的 隐蔽的 不可直观
多变易逝
丰富生动 是本质的个别的 具体的表现
相对稳定
相对单纯深刻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 共同的东西
闪电是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 猛烈放电的过程。
-
+
水有三态,但它 们都是水的表现或 现象,其本质仍然 汽 是: H2O
思维与 存在的 关系 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第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 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 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 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
着的
活火
赫拉克里特
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的性质和形式 (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 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 世界的主观反映 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三、联系和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公益岗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的含义

公益岗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的含义

公益岗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的含义在各省市公益岗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中,对于马克思哲学的考察仍然有很多省区不同程度地考察到相应的知识点,而在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哲学时,首先应该简单了解关于哲学含义。

本文旨在以考点的形式,帮助学员能够在深入学习哲学考点时熟悉这些概念,进一步了解哲学的含义,明白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以及考试的重点。

考点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概念的区别: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2.三者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考点混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分。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怎么看怎么理解的问题,不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具体看法。

例子:有神论---你认为这个世界有鬼有神,这就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就是人们在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怎么做的问题。

例子:遇到福祸时去求神拜佛,这就是方法论。

有神论是一种世界观,有神论者相信鬼神的存在,因为这样的世界观,决定了在遇到生病遇到福祸时去求神拜佛。

同时,对于有神论者不用和他交谈,从他遇事求神拜佛的行为就能够体现出他是有神论者。

综上所述,可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

考点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概念区分:具体科学是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特殊规律的学问;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2二者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从具体科学的所有领域中去归纳出共性,就是哲学,具体科学发展能推动哲学的发展。

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发展到近代原子是万物的本源。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哲学的含义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哲学的含义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哲学的含义哲学给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小编为大家提供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哲学的含义,一起来看看吧!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哲学的含义哲学知识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有时候是会出现的,我们先来介绍一些基础知识。

我们考试中遇到的哲学,一般指的是马哲所定义的哲学。

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自然、思维、社会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大家需要掌握的考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定义。

世界观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例如,有人认为世界上好人多,有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等等;这些都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不一样,也可以理解为人们的世界观不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考试中我们认为的世界观是对这个世界更加根本的观点,涉及到世界的一些根本问题。

例如,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呢?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世界的本原问题,而世界观一般就是涉及这些本原问题的。

方法论是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做实验的时候会考虑设置对比组,生病了去医院治疗而不是找旧时人们所找的巫医,这都是我们处理问题方法的不一样,也就是方法论的不一样。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例如,我们相信现代的医学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于是我们采取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或者大家相信吃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于是很多人去抵制,选择吃更加自然的东西。

这里,我们相信什么,就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世界观,我们如何去做,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方法论。

我们相信什么决定了我们如何去做事,我们如何做事体现了我们相信什么,也就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那么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以及,大家需要注意,哲学是对思维、社会知识等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简单的叠加或者加总。

这也是常犯的错误。

哲学和具体学科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

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不是科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

3.按物质和意识的第一性区分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第一性唯物就是唯物主义反之第一性唯心就是唯心主义。

4.按意识与物质的有无统一性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如果有统一性就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或彻底的唯物主义),如果没有统一性就是不可知论(本质就是唯心主义)5.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与主观唯心。

主观唯心:就是按人得意识去认识世界,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等。

主张唯我论,提倡人的精神是世界本源。

(信自己,自大型)客观唯心主义: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与物质世界而存在;如上帝创造世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提倡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

(信主)6.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三种: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时物质组成的,比如风火雷电水火气土等;把物质归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性唯物主义。

比较古板善于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还有不彻底性被马克思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原因是说在自然方面是唯物主义但是一到历史方面又回到了唯心主义。

3.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看问题,做事情要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要求看问题要做事情要联系事物的两面性)7.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8.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9.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指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实践性(基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科学性革命性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唯物一元论一元论唯心一元论10.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认为世界本源要么是物质要么是意识,二者其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知识点详解免费范文精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知识点详解免费范文精选

在教师资格笔试中,《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在考试中占有一定比重,在试卷的分值比重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一知识点来说,在考试中涉及到的频率就比较高,下面我们将就此知识点与大家分享。

【考点精讲】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含义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不同。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存在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化,但是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非一定同步进行,人类意识在思维层面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与现实的社会存在相对地分离,因此社会意识有时候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候也会超前地对未来的社会形式进行思考和规划。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答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答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关系的确认和理解。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自在之物”),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为我之物”)。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日益转化为体现了人的目的,并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

这一过程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同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类世界又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使天然自然成为人化自然。

这样,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分化和统一。

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回答该题,首先明确“才能”所属的范畴。

才能属于知识、认识范畴。

而作为认识范畴的才能,其高低“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B项)。

它既不“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C项),更不“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D项)。

但是,人的才能一定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有关系,而不是没有关联。

由于A、C、D都是错误的选项,因此,答案为B。

3.【答案】B。

解析: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划分二者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反之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只有解决了吃穿住用等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后,才能进行其他社会活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四、社会意识形式的两种基本类型 1、社会意识形态 一是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社 会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如政 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 等大部分社会科学。
四、社会意识形式的两种基本类型 2、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是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不具有阶级性,如各种自然科学、技术 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中的某些 管理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第一,它明确地以人们的社会实践为依据来规定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容,这就把文明建立在科学实 践观的基础上,从而赋予它以精确的科学含义; 第二,提出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新的生 产关系和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实质上是 提出了制度对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 第三,它以社会实践来规定文明,就给人们对社会 文明的历史进行哲学的考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第四,它实际上是对以往文明概念狭隘眼界的突 破,既从内容上突破,又从实践规定上突破,特别是 不把文明局限于脑体分工后的现象,而是把它看成是 与人类俱来的普遍现象。
三、科学与教育
2、教育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们进 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塑造人们思想品德的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它包括教育 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教育体制等。
三、科学与教育
2、教育
首先,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手段,是人类 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方式。 其次,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有 着重要的意义。 再次,教育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
二、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意识 1、个人意识 个人意识是社会中的个人的意见。它 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在个人 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独特的实践的产物。
二、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意识 2、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有个人意识相互作用形成 的,是生活在确定范围内,基于共同的社 会实践和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个人所结 成的社会共同体的个体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其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其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其作用01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所构成的生产方式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生物的人上升为社会的人。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02社会意识及其构成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它们各自从不同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0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⒋宗教。
宗教为人类特有,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由对超自然实体 即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信仰和膜拜神灵、偶像是一切宗教的基本特点。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既有区别又有。其区别主要表现为:反映的内容、方式不同;同社会经济基础的密切程 度不同;对社会存在的作用不同;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前途不同。其相互主要可归结为:第一,它们都是对统一的 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内容上联结为一个整体。第二,它们之间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在形式上相互交叉、 相互为用。第三,它们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第四,它们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通过彼此相 互联合、相互辅助来实现的。
构成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层次和因素构成。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 括社会心理它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谢谢观看
概念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脉相承的。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在历史观上根本对立的两种观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基本依据。马克思 主义哲学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观点,结束了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坚持了真正辩证和彻底的唯物主义。
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首先,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相互依存。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全是)是部分与整体、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其次,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再次,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中公教育
2015佛山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之社会意识的含义与构成
1.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的全部精神现象及过程。

2.社会意识的构成
(1)从社会意识的主体角度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2)从社会意识的高低不同层次角度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日常社会生活的一种直接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表现为感情、风俗、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以感性因素为主。

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间接反映。

(3)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把社会意识形式划分为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非社会意识形态,后者包括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某些管理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