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在于建设数量充足
浅谈振兴乡村教育
浅谈振兴乡村教育摘要:乡村教育日益趋于“小校额”、“小班额”化。
生源少、教师配备难,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之一是振兴乡村教育,美丽乡村建设须先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
主题词: 乡村教育现状问题策略从事县域教育统计和教育发展和规划工作多年,亲身经历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及“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的全程,对乡村教育工作的发展演变历历在目,感受颇深。
现谈谈对乡村教育振兴浅薄看法,藉以抛砖引玉,慰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微薄之力。
一、乡村教育现状农村中小学通过国家“校舍安全”和“全面改薄”以及“农村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办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目前,中小学校舍、寄宿学生生活用房及设施、体育运动场和教学设备均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能够满足教学及生活的需求,但在教育软件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教师配备与教学能力,乡村与县镇、县镇与城区有较大的差距。
由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发展极不均衡的矛盾,为子女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优越条件,近年来进程务工和购房进城人口的逐年增加。
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镇,农村教育“小校额”、“小班额”日趋严重。
农村教育由于生源减少,教育成本急剧增加,农村以撤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来降低教育成本;而城市和县镇学校又涌出“大校额”、“大班额”现象。
市、县政府把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是城市和县镇“大班额”现象愈演愈烈,在每学年开学初,优质学校涌现“一位难求”的现象。
农村学校“空”城镇学校“挤”的情况还引发了不少的社会问题:一是农村学校“小校额”、“小班额”增加了国家教育投入的成本;二是农村家长无论是进城务工还是购房进城,都增加了家庭教育成本,致使部分家庭生活负担重,返贫隐患高;三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大量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存在粮食安全隐患;四是由于大量人口流入城镇,生活无保障、学位紧张存在社会不稳定因素。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
引 言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特殊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是否充分普及的标准之一,也成为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发达文明的标志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枠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①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有好的特殊教育教师,才有好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特殊教育教师,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接受各级特殊教育的残疾人数量逐年增加。
2009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共有419489名残疾儿童在校接受教育,其中,63畅19%的残疾儿童正在普通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同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数量达到四万多名②。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对象已从原来的感官障碍等显性障碍类型的残疾人对象向发展性障碍、学习障碍等隐性障碍类型的对象延展,特殊儿童的安置形式也从隔离、封闭、①②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枠(中共中央、国务院发【1993】3号1993畅02畅13)。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2010年12月19日。
单一的特殊教育学校向融合的安置形式发展,特殊教育更与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紧密联系,这些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发展特教,师资先行。
近年来,党和政府也加快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在枟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枠中,将着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2009年,国务院枟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枠中指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特殊教育待遇等。
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重要支柱,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未来。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分析当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以期为我国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将首先回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然后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师队伍规模上,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乡村教师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基本满足了乡村教育的需求。
然而,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相对缺乏,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短缺现象更为严重。
在教师队伍素质上,虽然乡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有了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部分乡村教师还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教师队伍稳定性上,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有限,导致部分优秀乡村教师流失严重。
一些乡村学校面临生源减少、经费紧张等困境,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政策、制度、待遇等多方面着手,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振兴乡村教育的具体目标
振兴乡村教育的具体目标近年来,乡村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为了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具体的目标必不可少。
本文将从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资源、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教育理念四个方面,探讨振兴乡村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措施。
一、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首要目标。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制定科学的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
建立适应乡村教育特点的教育标准,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以确保教育质量的科学性和可衡量性。
2.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学校设施、配备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教学器材,为乡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乡村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
二、改善教育资源改善乡村教育资源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目标。
为了做到这点,应采取以下行动:1. 扩大教育投入。
加大乡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乡村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修缮和建设新的乡村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场所,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3. 促进信息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
为乡村学校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支持,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教育资源。
三、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之一是要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以下行动:1. 完善乡村教师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加强乡村教师的激励政策。
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增强乡村教育的吸引力。
3. 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建立乡村教师职称评审体系,提供乡村教师的职业晋升渠道,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
四、创新教育理念乡村教育振兴需要创新教育理念,提供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一、本文概述二、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
农村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教师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教师的整体数量仍然不足。
农村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
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足。
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这导致优秀人才不愿到农村任教,农村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
再次,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有限。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和培训方面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这使得他们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难以与时俱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农村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
农村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生活困难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援助,这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反映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投入、教师培训和社会关怀等多方面的措施,逐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稳定性,为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存在问题与挑战教师数量不足:农村地区由于地理偏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这导致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特别是在某些学科,如外语、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的缺乏尤为明显。
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农村教师学历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和教育理论知识,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教师年龄结构老化: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年轻教师比例较低。
这不仅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也限制了教育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
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教育振兴
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教育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乡村教育的振兴也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乡村教育振兴不仅仅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教育振兴进行探讨。
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前提。
目前,一些乡村地区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导致教育条件落后,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通过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乡村教育也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可以通过推行素质教育,开设特色课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式,使乡村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需要通过政策支持、培训提升等方式,吸引优秀的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乡村学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养。
五、加强与城市教育的合作交流乡村教育振兴需要与城市教育开展更多的合作交流。
可以通过建立兄弟学校关系,师生互访交流等方式,借鉴城市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建立起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形成教育工作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乡村教育振兴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八、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推广信息化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数字化教学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乡村教育实现现代化。
师范生迈向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可为、难为与应为
2024年3月㊀第17卷第1期㊀㊀㊀当代教师教育ContemporaryTeacherEducation㊀㊀㊀㊀Mar.ꎬ2024Vol.17No.1㊀师范生迈向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可为㊁难为与应为顾玉军ꎬ陶晓艳(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ꎬ宁夏银川750021)摘㊀要:乡村教育振兴与乡村教育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数量充足㊁结构优良㊁专业扎实和情系乡土的教师队伍ꎮ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 下不去㊁留不住㊁教不好 的问题ꎬ而培养具备专业素养与乡土情怀的师范生是破解 下不去㊁留不住㊁教不好 困局的有效举措ꎮ师范生迈向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可为之处在于从乡村社会㊁学校发展及师范生个人素养方面来探索师范生迈向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可行性ꎻ难为之处在于从政策制度执行力不足㊁学校治理能力欠缺㊁乡村教师职业形象 异化 以及教师教育专业培养乡土内容缺失方面来分析师范生迈向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困境ꎻ应为之路在于从提升政策执行力度㊁优化学校治理能力㊁重塑乡村教师职业形象以及补充乡土素材来建构师范生迈向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路径ꎮ关键词:师范生ꎻ乡村教师ꎻ专业素养ꎻ乡土情怀ꎻ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65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2087(2024)01-0082-08㊀㊀为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与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ꎬ就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ꎬ要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效率改革和高质量发展[1]ꎮ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年)»(简称 支持计划 )和«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 意见 )等教育政策的推动下ꎬ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并发挥着教育振兴乡村的作用ꎮ但乡村教师队伍仍然存在 不均衡ꎬ不充分 的问题ꎬ乡村教师 下得去ꎬ留得住ꎬ教得好 的建设目标仍未得到彻底解决ꎮ乡村学校教师数量短缺㊁专业师资缺乏㊁教师结构失衡等问题仍是制约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ꎮ当前ꎬ乡村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是现有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且总体水平不高ꎬ二是现有教师缺乏乡土情怀ꎬ到乡村学校任教更多是被动选择ꎮ师范生作为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ꎬ吸引和感召具有专业素养与乡土情怀的师范生迈向乡村学校有利于破解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桎梏ꎮ所谓具备乡土情怀的师范生是指那些生于乡村ꎬ对乡村有深厚的眷恋之情㊁心系乡村教育发展的师范生和那些虽不是生于乡村ꎬ但对乡村持有一颗真诚热爱之心且具有一定乡村经验并愿意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师范生ꎮ已有研究聚焦于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乡村教育中的差异分析或仅是讨论将师范生作为乡村教师队伍补充的一个部分ꎬ较少关注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备乡土情怀的师范生对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ꎮ故本文聚焦具备专业素养与乡土情收稿日期:2023-11-03基金项目: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规划重点项目(21NXJA03)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XSH025)作者简介:顾玉军ꎬ男ꎬ宁夏同心人ꎬ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ꎬ博士ꎬ硕士生导师ꎻ陶晓艳ꎬ女ꎬ贵州安顺人ꎬ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ꎮ怀的师范生扎根乡村学校教育的可为㊁难为与应为ꎬ以期探寻乡村学校教师有效补给的路径ꎬ进而实现乡村学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目标ꎮ一㊁师范生迈向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可为之处㊀㊀乡村教育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ꎬ涉及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㊁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开展以及乡村家长对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殷切期盼ꎮ而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还在于具备专业扎实与情系乡土的教师队伍ꎬ而具备专业素养与乡土情怀的师范生将有助于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ꎮ因此ꎬ鼓励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振兴的可为之处可从乡村社会㊁学校发展和师范生个人素养方面来分析ꎮ(一)社会需要:师范生助力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所在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承载着乡村振兴与乡村家庭对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期望和需求ꎮ其一ꎬ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ꎬ其整体发展与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ꎬ且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中人才储备与智力支撑的基础ꎬ其发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发展的好坏ꎬ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是携手共进的关系[2]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㊁历史性任务ꎮ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㊁先导性作用ꎬ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ꎬ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ꎬ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ꎮ [3]其二ꎬ乡村家庭重视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程度㊁重视孩子全面而个性发展以及对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期待与诉求驱动着乡村学校教育质量要紧跟家庭发展目标的升级ꎮ这就清晰明确地对乡村学校教育发展质量提出相应要求ꎬ而对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乡村教师提要求ꎮ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学校教育更高质量且公平发展的关键力量ꎬ对实现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㊁建设教育现代化国家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推动作用[4]ꎮ为实现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应该为乡村学校引进专业扎实和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ꎬ而这正是具备专业素养与乡土情怀的师范生助力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家庭期望和社会需求ꎮ(二)学校发展:师范生助推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达成乡村学校ꎬ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 神经末梢 ꎬ体量虽小ꎬ但能量却不小ꎮ而乡村教师又是助力乡村学校发挥巨大能量的关键主体ꎬ需要为乡村学校配足配齐配好结构合理㊁素质优良㊁热爱乡村学校教育的教师ꎮ然目前我国乡村学校在师资配备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ꎮ其一是师资队伍总体不足与结构失衡仍然存在ꎮ虽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向乡村学校倾斜进而增加了乡村学校教师补充渠道的情况下ꎬ乡村学校师资严重短缺问题确实得到缓解ꎬ但在与乡村学校所需教师总量对比之下ꎬ乡村教师的供给量还远远不够ꎮ同时ꎬ又因多数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未限制报考的专业背景ꎬ进而导致乡村教师学科结构失衡ꎮ有研究称乡村学校语数外学科教师充足ꎬ而专业性程度较高的音乐㊁美术㊁科学等学科教师严重短缺ꎬ使得乡村学校课程开不足ꎬ开不好[5]ꎮ其二是乡村教师专业素养薄弱问题严重ꎮ乡村学校基础条件薄弱与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多元导致招录的部分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和职前教育培养ꎬ从而导致乡村教师教育理想不强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偏弱等问题ꎮ而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业务能力精湛的乡村教师ꎬ要求乡村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㊁娴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并能够灵活操作现代化的教学设备ꎮ其三是乡村学校教育特色化与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受限ꎮ乡土文化与乡村教育两者间关系紧密ꎬ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教育的根与魂ꎬ是乡村教育实施与发展的源泉ꎬ而乡村教育又是对乡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创新ꎬ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有利于乡村教育的特色发展[6]ꎮ乡村教育必须要走具有特色化与乡土化的发展道路ꎬ其蕴含着 为了乡村 的教育目的ꎬ 服务乡村 的教育功能㊁ 源于乡土 的教育内容与 基于乡村 的教育实践ꎮ具备乡土情怀的师范生能认识了解乡村并且拥有一定的乡土文化知识和经验ꎬ在此前提下可以依据乡村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本乡本土的课程资源ꎮ总之ꎬ无论是师资数量不足㊁结构失衡问题还是寻求乡村教育特色发展ꎬ归根结底就是要为乡村学校提供优质师资ꎬ乡村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呼唤着师范生迈向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去ꎮ(三)个人素养:师范生回应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具备专业素养与乡土情怀的师范生作为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ꎬ对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推动作用ꎮ首先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与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ꎮ经过三年或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系统的教师职前培养ꎬ师范生获得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ꎮ师范生融入乡村教育可以弥补因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多元而导致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欠缺的问题ꎮ其次具备坚定的乡土情怀是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的关键要素ꎮ若只将工资㊁物质条件等外在因素作为从事教师职业的条件ꎬ可能会导致乡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教育质量难以提升ꎮ因此ꎬ到乡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任教的教师需要有更为坚定的教育理想信念及更为强烈的乡土情怀ꎮ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体现出的但凡是想要完成乡村教育使命的ꎬ 最重要的是把整颗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ꎬ只有从心发出才能抵达心灵的深处[7]ꎮ 从心发出 对乡村教师来说就是乡土情感ꎬ这是热爱并奉献乡村教育事业的情感体现ꎮ有研究认为出身于乡村的师范毕业生有返乡就业的意愿ꎬ由于在乡村的成长经历ꎬ他们始终怀有报答家乡㊁建设家乡㊁发展家乡的坚定理想ꎬ想为也愿意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8]ꎮ师范生具备的个人素养与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相匹配的ꎬ吸引和感召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将是乡村学校教育优质发展的有效选择ꎬ也是时代对具有乡土情怀师范生的诉求ꎮ二㊁师范生迈向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难为之困㊀㊀具备专业素养与乡土情怀的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确实能弥补因师资条件弱而导致乡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ꎬ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制约着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意愿ꎮ(一)执行之困:政策制度执行不力弱化师范生乡村学校从教意愿近年来ꎬ为不断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ꎬ 支持计划 与 意见 等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乡村教师补充渠道㊁编制配置㊁待遇体系㊁发展机会和荣誉制度等提供了政策依据ꎬ但在政策顶层设计与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大落差ꎮ其一ꎬ工资待遇与工作生活条件缺乏保障ꎮ工资待遇主要包括基本工资与生活补助ꎬ乡村教师工资虽经过多次调整确实得到改善ꎬ部分乡村教师工资甚至高于城镇教师工资水平ꎬ但乡村教师整体工资水平较低情况仍存在ꎮ生活补助是通过经济手段中的补偿机制对偏远薄弱学校教师提供差别化的待遇补偿ꎬ这种补偿机制对吸引和留住乡村教师具有重要作用[9]ꎬ而在现实中这种差别化的待遇补偿额度低ꎬ较低的补偿额度与教师工作负担及工作环境之间存在巨大差异ꎬ其发挥的激励性作用不大进到导致补偿机制实施效果差ꎮ同时ꎬ乡村教师的办公㊁居住条件没有得到普遍改善ꎮ有研究指出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与生活条件主要受县级财政保障能力的影响ꎬ在县级财政透支㊁保障缺乏的情况下ꎬ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生活条件改善也将面临巨大挑战[10]ꎮ其二ꎬ师范生招生与乡村教师选聘目标模糊ꎮ公费与定向招生只要成绩达标ꎬ不论城乡来源和意愿如何即可报考ꎮ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则需要具备乡土情怀ꎮ近年来ꎬ 公费师范生 与 定向师范生 被迫履约与试图解约现象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乡土情怀的消散甚至不具备乡土情怀ꎬ进而对乡村教育认同感降低[11]ꎮ再者ꎬ除 公费师范生 与 定向师范生 可能会实现师范生到本乡本土任教外ꎬ其余的公开招聘与 特岗教师 等教师补充渠道未能确保师范生到本乡本土任教ꎬ异乡任教阻隔了师范生原有的乡村经验与乡土知识文化ꎬ使其成为乡村学校的 外乡人 ꎬ进而消解了师范生选择成为乡村教师的意愿ꎮ要实现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战略目标ꎬ在选聘与招聘乡村教师时就必须把好关ꎬ为乡村学校聘到更适合乡村教育发展和更为优质的乡村教师ꎮ其三ꎬ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难以保障ꎮ 支持计划 与 意见 等相关政策文件无不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ꎬ而现实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又侧重于教师培训方面ꎮ就乡村教师专业培训的广度来说ꎬ乡村教师因师资数量与教学任务重的原因导致大部分教师较少接触或未曾接触到系统而具有长效的培训ꎬ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仅限于排得满满当当的课程教学中ꎮ就乡村教师专业培训的深度来说ꎬ培训内容标准化㊁统一化与应试化ꎬ其脱离和远离乡村实际导致培训内容效用低下ꎮ培训模式与方式单一ꎬ多数培训采用集体性的培训形式ꎬ通过讲座与会议方式来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与成果ꎬ单一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多元化发展的诉求[12]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疲软表现制约着师范生选择成为乡村教师的意愿ꎮ虽说具备乡土情怀是师范生选择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重要因素ꎬ但经济待遇㊁物质条件㊁专业发展等保障也是激励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不可或缺的因素ꎮ(二)治理之困:乡村学校治理能力欠缺降低师范生乡村从教拉力就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来看ꎬ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ꎬ其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ꎬ其对事物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ꎮ乡村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也无法避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ꎮ乡村学校的校园景象和基础设施建设虽都获得了一定发展ꎬ然这种发展仅仅是停留在外部表征上ꎮ外在的更新发展并没有驱动学校内在的发展活力ꎬ乡村学校内在发展持续空心化ꎬ导致人们对乡村学校教学满意度不高㊁对参与乡村学校治理积极性不强㊁从乡村学校获得的幸福感不浓ꎮ乡村学校办学质量持续低效除了受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外ꎬ还表现在乡村学校治理能力与办学活力不足方面ꎮ其一ꎬ办学理念呈现功利倾向ꎬ失去乡村办学本色ꎮ在办学过程中ꎬ乡村学校往往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ꎬ盲目追求标准化㊁统一化与同质化的教学观念以及盲目引进教学质量速成的教学方式㊁教学设备设施等ꎬ而不顾及乡村学校的本土特色与育人目标ꎮ其二ꎬ 人治 思想普遍存在ꎬ学校治理权力过度集中ꎮ由于长期受 重人情㊁轻理性 思想的影响ꎬ导致 人治 思想至今仍然存在ꎬ而 人治 中的主观性与随意性造成学校管理松懈和散漫ꎮ这种思想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学校尤为严重ꎬ权力过于集中到极个别人手中会导致不公平和不透明的现象ꎬ进而出现不作为和滥作为的现象ꎬ甚至滋生出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13]ꎮ其三ꎬ乡村学校办学自主权薄弱导致缺乏办学活力ꎮ有研究表明乡村学校在很多事务中的自主决策权非常有限ꎬ出现了如 没有发票买菜将不予报销 买酱油的钱不能打醋 等情况[14]ꎮ类似这种基本的能自主决策的事项使得许多乡村学校都缺乏自主权ꎬ更不要说是涉及教师聘任㊁薪酬管理与职称评定等大事的自主权ꎮ自主权的缺失导致乡村学校不能实现因校制宜与因地制宜ꎬ导致乡村学校优势资源作用发挥有限进而影响乡村学校的办学活力ꎮ这些问题直接降低了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吸引力ꎬ加剧了乡村教师 下不去㊁留不住㊁教不好 的问题ꎬ继而降低乡村学校对具有专业素养与乡土情怀的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吸引力ꎮ(三)形象之困:乡村教师职业形象异化消解师范生乡村从教信心乡村教师因其教育教学环境㊁教学资源㊁教学方式等特征与城市教师不尽相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实践场域和教学理念与行为ꎮ然而正是由于乡村教育的地域特征与统一化㊁标准化㊁现代化的城市教育存在差异ꎬ社会大众对乡村教师职业形象赋予了不同表征与意义ꎮ其一ꎬ认为乡村教师具备教书育人与推动乡村社会与文明发展的双重作用ꎮ教书育人的作用是基于教师身份属性的考量ꎬ认为乡村教师该是承担着乡村学生的教育ꎬ有推动乡村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责任与义务ꎮ推动乡村社会与文明发展的作用是基于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中 智囊团 的特殊存在ꎬ其为乡村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以及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ꎬ对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具有推动作用ꎮ其二ꎬ过度夸大虚化乡村教师的职业形象ꎬ使其极富 神圣化 的形象意味ꎮ有人对乡村教师身份过度解读ꎬ视扎根乡村学校甚至到偏远薄弱学校任教的教师 圣贤化 的存在ꎬ认为这仅是少数无私奉献的教师才能做到的事ꎬ对教师过分严苛 淡泊明志 尽可牺牲 的圣贤作为ꎮ 圣贤 的形象导致乡村教师正常的心理情感与物质诉求被搁置ꎬ进而使得乡村教师蒙受 过度 的精神负累ꎬ使乡村教师形象被迫架空[15]ꎮ其三ꎬ过分贬低乡村教师职业形象ꎮ由于对乡村持有脏乱差与贫穷愚昧的偏见ꎬ自然而然地赋予到乡村任教的教师普遍都是低素质㊁低能力㊁低地位等污名化形象ꎬ更认为到乡村任教是失败和无能的表现ꎮ社会的尊重与支持有助于增强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ꎬ而无论是过分描摹和夸大虚化还是过度贬低乡村教师职业形象ꎬ都不是对乡村教师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ꎬ对乡村教师职业形象的价值误判将直接影响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ꎬ进而使得有能力有情怀的师范生可望而不可及ꎮ(四)培养之困: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缺失乡土内容疏离师范生从教情怀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的师范教育类专业为基础教育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人民教师ꎮ有研究表明ꎬ我国高校每年培养出60多万名师范毕业生ꎬ而基础教育只能提供25万个需求岗位ꎬ在供求关系悬殊的情况下ꎬ到城乡任教的师范生仅有30%[16]ꎮ除了到城镇任教的师范生之外ꎬ每年到乡村任教的师范生比例是相当低的ꎬ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ꎮ其一ꎬ师范生课程培养方案缺乏对乡土文化的关照ꎮ无论是 公费师范生 定向师范生 还是普通师范生的课程培养凸显出城市化㊁统一化㊁标准化的特征[17]ꎬ课程内容严重缺乏对地方性文化资源的关照ꎮ此外ꎬ课程培养方案中缺乏承载地方性知识的乡土课程ꎬ乡土课程安排缺失或被边缘化ꎬ在师范生整个人才培养阶段忽视对师范生热爱乡土文化以及热爱乡村教育的培养ꎮ其二ꎬ师范生课程见习研习与实习远离乡村社会ꎮ师范生在城市接受教育ꎬ其理论学习㊁见习研习实习远离乡村[18]ꎬ这就意味着师范生培养是将乡村教育的特性置之度外ꎬ未考虑到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特征差异ꎬ故而师范生在面对就业与择业时自然而然偏向城市学校ꎮ其三ꎬ高校校园乡土文化氛围缺失ꎮ现代文明占据整个校园文化氛围ꎬ乡土文化与地方人文风情未被体现在校园文化之中ꎬ校园乡土文化氛围缺失以及城市文化统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范生乡土情怀的消散ꎮ总的来说ꎬ从理论学习到见习研习与实习再到整个校园文化氛围都存在忽视乡土知识与文明以及乡土经历的培养ꎬ师范生长期处于城市文明的熏陶之中导致对乡村社会与乡村教育的认识不足ꎬ且系统的教师教育培养远离乡村直接影响到师范生乡土情怀的淡忘和疏离ꎬ进而使师范生缺乏到乡村任教的信心与意愿ꎮ三㊁师范生迈向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应为之路㊀㊀(一)执行有力:提升政策制度执行力度以强化师范生从教意愿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系列政策制度的制订与实施要指向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ꎬ然而政策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直接导致政策失效ꎮ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质量ꎬ应加强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ꎮ在经费方面ꎬ应持续加大乡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ꎬ充足的经费能够推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ꎮ在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 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ꎬ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㊁按比例分担 以及 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ꎬ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ꎬ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等相关规定外[19]ꎬ各级政府还应持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ꎬ以增强乡村学校及乡村教师的吸引力ꎮ有研究对乡村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ꎬ青年教师除对工资最为在意之外ꎬ还在意福利待遇㊁职称晋升与专业发展等内容[20]ꎮ师范生作为乡村青年教师的重要补充ꎬ充足的经费可以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与福利待遇以及改善乡村学校工作与生活条件从而弥补因基础条件薄弱而带来的心理落差ꎬ进一步增强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意愿ꎮ在师范生招生与教师选聘方面ꎬ应倾向于具备乡土情怀的师范生ꎮ师范生招生关注乡土情怀主要是针对 公费师范生 与 定向师范生 这两类学生ꎬ定向招生的目的在于解决乡村教育质量较低与乡村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足等问题ꎮ近年来定向师范生乡土情怀缺失以及违约现象的增加要求完善定向招生制度ꎬ在成绩达标的情况下还应包括报考生的生源地以及具有一定的乡村背景与经验ꎮ乡村教师选聘条件除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应将乡土情怀考虑在内ꎬ乡村教师招聘政策应将目标群体聚焦在本乡本土的师范生或具备乡土情怀的师范生范围内ꎬ利用科学技术精准匹配与分析具有本土经验以及具备乡土情怀的师范生ꎬ选择优秀的乡村教师面试官以增强面试的专业性进而实现效果最优化ꎮ在专业发展方面ꎬ既要保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ꎬ还要关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乡土性与现代性的耦合ꎮ要为乡村学校选聘充足而又合适的教师以释放乡村教师压力ꎬ继而驱动乡村教师参与系统化与体系化的专业发展ꎬ还要为乡村教师提供内容丰富㊁方法多元的专业培训ꎮ但需区别乡村教师专业培训的特殊性ꎬ其专业发展是乡土性与现代性的耦合ꎬ脱离乡村实际的培训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效果不佳甚至可能被视为负担ꎬ故针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需将乡村社会文明与城市文明同时考虑在内ꎬ破除唯城市化㊁标准化㊁一致化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道路ꎮ完善的经费管理㊁师范招生㊁教师招聘以及专。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五、加强农村家庭教育
农村家庭教育的薄弱也是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们的教育意识和育儿技能。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农村家庭教育休闲场所,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六、鼓励农村学生进城学习
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政府可以推动农村学生到城市学习。通过建立农村学生资助体系,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进城学习的机会。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七、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对于农村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对学校与社会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教育事业,提供各种资源和帮助。同时,学校也应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八、建立农村教育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农村教育评价机制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评估和监督,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价体系,为改善农村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内部评估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资培养
农村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并提供更多的奖励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岗位晋升和发展机会,激励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推行综合素质教育
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相对欠缺,重视的往往只是升学率。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行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007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多套1
2007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多套1一、判断题(每题2分)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错误2.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副产品结构。
()错误3.2006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两个突破,一是粮食生产20年来连续实现三年增长,二是农民收入20年来连续实现三年增长超过1%.()错误4.农业面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市场约束即效益问题。
()正确5.农业是比较效益最高的产业。
()错误6.新农村建设仅仅体现在解决“三农”问题。
()错误7.党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
( )正确8.农民面临收入水平低,扩大就业难,购买力差,享受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差。
( )9.消除当前农村存在的各类隐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
( )错误10.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上采取一种的措施。
()错误11.加强教育,培育造就新农村建设急需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干部。
()错误12.生活宽裕即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正确13.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
()正确14.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城市活力。
()错误15.北京市平谷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开招聘大学生任行政村村书记、村长,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活力。
错误16.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解决农民工问题要坚持五条原则:一是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二是强化管理,完善服务;三是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正确17.解决农民工问题应重点抓紧解决农民工待遇较高问题。
()错误18.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生产领域合作,向流通、加工、储藏、包装、销售等服务业拓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公平
推广优秀家庭 教育经验,引 导家长树立正 确的教育观念。
开展针对农村 家庭的教育宣 传活动,提高 教育认知水平。
Part Five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预
期成果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增加农村教育资 源投入,提高教 育设施水平
引进优质师资力 量,提升教师队 伍素质
完善农村教育课程 体系,注重素质教 育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应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挑战: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应对策略: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 资源共享: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等途径,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应对农村家庭对教育认知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更多乡村振兴人才将有助于推 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 民增收致富。
培养更多乡村振兴人才将有助于传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 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Part Six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挑
战与应对策略
应对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挑战
招聘优秀教师:提高待遇,提供发展机会 培训现有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鼓励师范生到农村实习:培养更多愿意到农村任教的教师
添加 标题
农村家庭对教育认知不 足的表现:缺乏教育意 识,不重视教育投入,
缺乏教育资源信息
添加 标题
应对策略: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农村家庭对教 育的重视程度;提供教 育咨询服务,帮助农村 家庭了解教育资源信息;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 升农村家庭的教育能力。
应对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拉大的挑战
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水平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素质 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完善农村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在逐步得到重视和改善。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在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政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农村教育以政策支持,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首先,国家加大了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通过增加财政补助、优化经费使用等方式,保证了农村学校的基本运转。
其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
例如,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设立农村教育专项基金等措施,使得优秀的教师更加愿意前往农村任教。
这些政策为农村教育提供了保障,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师资队伍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也注重了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
首先,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城市流动到农村地区任教。
此外,加强师范院校和农村学校的合作,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教师短缺和素质不高的问题,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教育资源配置乡村振兴战略还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首先,对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力改善。
修建了更多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提升了学习环境的质量。
其次,积极推行信息化教育,为农村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室,提高了教学效果。
此外,改善农村学生的接送条件,提供更多的交通便利,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通过这些措施,农村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整体实力。
总结起来,乡村振兴战略在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策支持为农村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解决了教师素质和数量不足的问题,教育资源配置为农村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教育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教育体系建设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建设健全乡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缺乏,课程设置单一,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推进乡村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
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农村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要完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要加大对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校舍、教学设施等条件,提升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要拓宽乡村学校的课程设置。
在保证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要加强与城市学校的交流合作。
通过与城市学校的对接,引进城市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乡村教育水平。
然后,要注重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成长。
紧接着,要加强对乡村学生家庭的关注和扶持。
建立健全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救助机制,提供相关资助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此外,要推动信息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
加强对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
再者,要加强乡村教育评估和监管。
建立健全乡村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有序开展。
最后,要形成乡村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和投入,确保乡村教育体系的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教育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和关注,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才能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乡村振兴乡村教育发展
乡村振兴乡村教育发展在当今社会,乡村教育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乡村振兴中乡村教育的发展,包括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农村学校的改进、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培养和学生的发展等等。
一、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乡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一直是乡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学校、更好的师资和更先进的教育设施,而乡村地区则缺乏这些资源。
因此,要实现乡村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解决这个不平衡的问题。
二、改进农村学校的建设乡村学校的建设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础。
我们需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室和实验室的条件,增加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的数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乡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推动教育现代化要实现乡村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推动教育的现代化。
这包括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乡村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技术水平。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学校和社区的交流合作,打破封闭的教育格局,让乡村学生接触更广泛的教育资源。
四、培养适应乡村发展的人才乡村教育的发展不能离开乡村发展的需要。
我们需要培养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人才,鼓励学生选择适合乡村就业的职业,例如农业、乡村旅游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鼓励学生发展乡村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六、提升乡村教育的社会地位乡村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提升其社会地位。
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加关注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需求。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交流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七、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家庭教育是乡村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我们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发展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发展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农村教育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何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发展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是一项长期而又迫切的任务,有待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合作,努力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首先,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偏少,学校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设备陈旧。
这些问题导致农村教育质量无法与城市相比,影响着乡村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农村教育发展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密不可分。
只有配置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才能有效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支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为乡村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仅仅依靠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发展中来,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开展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家庭对于农村学生的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当重视子女的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参与到子女的学习中来。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合作,才能真正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在乡村振兴中,农村教育发展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是协调推进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当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推动农村教育取得更大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的发展中来,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发展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只有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农村教育能够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一、引言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的关系,分析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的关系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
乡村振兴需要有良好的人才支撑,而乡村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乡村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质量和速度。
同时,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促进了乡村教育的改善和提升。
三、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乡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较低。
2. 教育质量不高:乡村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了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3. 教师队伍短缺:乡村地区教师队伍相对匮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无法满足乡村教育的需求。
四、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方案1.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乡村教育的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 建立师资培训机制: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训机制,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培训资源,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3. 推进信息化教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乡村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4.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鼓励家长参与乡村教育,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论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密不可分,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着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和教师队伍短缺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师资培训机制、推进信息化教育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等方案,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教育的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大支援农村教育的重要路径
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大支援农村教育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教育发展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它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的紧密联系,并强调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大力支援,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的密切关系乡村振兴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而教育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培养提供支撑,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发展与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
教育的广泛普及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只有解决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师数量不足、教育质量普遍偏低等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大力支援农村教育的重要性1. 提升农民素质农村教育的不发达导致了大量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低下,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力。
通过大力支援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2.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是我国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力支援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条件。
3. 创造就业机会农村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农村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还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比如,支援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吸引更多的教师到农村任教,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4. 增加农民收入教育是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大力支援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创业能力,进而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支援农村教育的具体措施1.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乡村教育振兴的教育未来
乡村教育振兴的教育未来乡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教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随着城市教育的不断发展,乡村教育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困境。
然而,乡村教育的振兴将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乡村教育的现状、振兴方向以及乡村教育的未来展望。
一、乡村教育的现状乡村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由于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设施滞后,教育资源无法与城市相媲美。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师资队伍短缺、素质低下,导致教育质量较低,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乡村教育的振兴方向为了解决乡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 加大投入力度国家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
政府要加大对乡村学校的经费保障,确保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提升师资力量乡村教育的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到乡村地区任教,并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乡村教育的振兴还需要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
应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4. 推动教育改革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与教育改革密切结合。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终身学习的理念落地生根。
三、乡村教育的未来展望乡村教育振兴的未来展望是一个立足于现实,注重优质教育,赋予乡村教育特色的未来。
1. 实现教育公平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 培养乡村人才乡村教育振兴应该注重培养乡村人才。
乡村学校应该将教育目标与乡村发展需求相结合,培养掌握农业、农村经济、农业科技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振兴乡村教育的基本要求
振兴乡村教育的基本要求振兴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一、公平与普及振兴乡村教育的首要要求是确保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这意味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体制,给予各个层面的学校充分的资源保障,确保乡村学生不论出身、地域贫富,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办学资源要均衡配置,教师队伍要专业化、稳定化,教育经费要保障到位,使得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二、鼓励创新与适应性面对农村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振兴乡村教育需要具备创新性和适应性。
教育机构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三、优质教育资源与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乡村学校需要配置齐全的教育设施,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以及完善的教育技术设备,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学资源。
同时,还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提供持续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
四、多元化课程与教育方式为了满足乡村学生的学习需求,振兴乡村教育需要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教育方式。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可以开设职业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校与社区、企业等资源合作,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五、教育与社会融合振兴乡村教育需要与社会融合,与乡村社区和家庭共同肩负起教育责任。
学校可以主动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同时,可以与乡村社区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六、保障机制与监督评估为了确保振兴乡村教育的实施效果,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和监督评估体系非常重要。
乡村振兴方案的农村教育发展
乡村振兴方案的农村教育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方案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涉及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配置、农村学生教育机会、职业教育改革、教育扶贫以及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
第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
政府将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建设更多先进的教育设施,同时改善学校的设施设备,使农村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教育。
第二,教育资源配置。
乡村振兴方案将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并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资源流动,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让农村学生有更多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第三,农村学生教育机会。
乡村振兴方案将重点解决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问题,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经济扶持,提供免费的教育机会和资助政策,努力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四,职业教育改革。
乡村振兴方案将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提供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农村青年更好地适应乡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五,教育扶贫。
乡村振兴方案将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摆脱贫困。
同时,乡村振兴方案还将推动农村教育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结合,为贫困家庭提供教育与就业的双重扶持。
第六,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乡村振兴方案将鼓励农村教育部门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
通过推行教育信息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管和指导,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总结起来,乡村振兴方案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多教育机会和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扶贫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乡村振兴方案有望推动农村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助力农村实现更好的教育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计划
乡村教育振兴计划近年来,中国乡村教育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如师资短缺、设施落后以及教学资源不平衡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旨在改善乡村地区教育条件,促进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重要性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乡村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
当前,城乡教育差距日益扩大,乡村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城市教育水平。
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将有力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公平,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对于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质的关键。
通过加强乡村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目标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旨在解决乡村地区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
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地区执教,并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责任感。
2. 改善乡村教学设施条件。
投入资金,改建和建设乡村学校,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
确保每一个乡村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学习。
3. 平衡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多种方式,确保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三、实施策略为了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1. 增加投入,加大财政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拨款,确保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加强师资培训。
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乡村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
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养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乡村教育事业。
3. 加强与城市教育的对接。
通过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融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在于建设数量充足、结构与分布合理、素质高、有活力的农村教师队伍。
而目前中国农村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是: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受过正规教师教育的教师偏少、优秀人才留不住,而现有的这支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工作境况是: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高于城镇教师、平均任教科目多、培训机会少、获得的国家专项津贴比同样在偏远艰苦地区任职的国家公务人员相去甚远、可获取的职称评定机会和编制比城镇教师少。
而没有一支数量充足和素质优良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国就谈不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因为教育的均衡和公平发展,首先是质量的均衡,使中国梦成为每个中国农村孩子的梦。
基于农村教师群体这一职业吸引力和生存现状境况,民进中央将今年的“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主题聚焦“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会上嘉宾、学者形成共识:真正要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就要把提高工资水平当做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首要机制,建立城乡教师统一的职称评定机会,改善农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微环境,这样才能使农村教师安心和专业地工作、有尊严和幸福地生活。
本刊重点刊发4位嘉宾深入一线调查后的报告和观点,希望对关注农村教师群体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读者打开思考之门。
谁在农村当教师?“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是当前我国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的真实写照。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范先佐:从我们课题组对一些艰苦地区学校的抽样调查看,尽管国家和一些省近年来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下简称“特岗计划”——编者加)和“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下简称“资教计划”——编者加),高校毕业生以“资教生”的身份补充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但是依据我们的入村调查,目前我国艰苦、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一些农村偏远薄弱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达到50岁以上。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正是当前我国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的真实写照。
”有50%的校长向课题组反映,近年来学校有教师流失的情况,并且流失的主要是骨干教师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甚至有的地方由于教师的大量流失,致使学校无法正常开课,有些村小只剩下一个“留守”教师。
以江西省分宜县为例。
该县88个教学点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在50岁以上,其中双林小学有13位教师,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5岁。
在课题组走访的该县3个教学点中,有两个教学点都只有3名教师,教师的平均年龄也都在55岁以上,其中双林镇下院教学点有2个班,39名学生,3名教师,一位老师向课题组表示:他是其中年龄最小的,58岁,另两位教师59岁。
由于教师资源匮乏,造成国家规定的英、音、体、美课程在这些地方形同虚设。
比如我们调查的江西省分宜县。
2010年前,该县共有123所中小学,而全县所有英语教师加起来不足100名,其中正规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不足50名。
山西省隰县现有57所农村小学,其中48所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52所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47所学校没有专职的的美术教师。
在这57所农村小学中,仅有28所学校配备专职的英语教师,很多学校的英语课大都由一些非专业的教师兼任,教学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
除了年龄结构偏老化,受过正规教师教育的教师少也是目前中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目前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已基本达标,但大多是通过函授、自学考试、民师转正等途径获得的,其所学专业与所教授学科往往不一致,所教非所学。
以江西省铜鼓县三都中心小学为例,该中心小学下辖6个村小,共有61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但只有17位教师是正式师范学校的毕业生,42人是民办教师转正和原机械厂工人转岗过来的,还有5人是顶班参加工作的。
因此,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满足不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
而没有一支数量充足和素质优良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就谈不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什么不愿做农村教师?“虽然国家已有多部相关法律和文件明确指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但是这些条文具体到落实并没有实施细则,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原校长、第八届国家督学冯振飞:我在基层农村学校做了20多年教育工作,对于为什么年轻人和优秀的人才不愿来农村任教,有着深切的体会。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国家要求的落实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虽然国家已有多部相关法律和文件明确指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但是这些条文具体到落实都没有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
比如多长时间算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哪些地区是艰苦边远地区?怎样认定?谁来认定?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谁来制定?这些具体的细化问题都没有细化说明、操作性不强,因而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单有国家顶层法律和文件支持,但并没有普惠到农村教师身上。
我做国家督学期间,曾有机会去一些省市调研。
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差别的影响,我发现不少地方还在实行的是城市与农村双轨运行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即城区公办中小学的教师由县(市、区)财政保障,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由乡镇政府负责筹措,导致城乡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保障待遇差距很大,以至于各地普遍存在城乡中小学教师同工不同酬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积极性。
国务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之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及其福利保障力度不断加强,不少地方开始推进县域内城乡教师工资待遇的一体化,但是,由于财力所限,至今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县域内城乡教师两个工资标准的现象。
我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某省实行两个工资标准的县(市)仍然有20多个,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于城市公办教师。
比如,某个市在城市内工作的教师年人均绩效工资7000多元,而在县及以下乡镇工作的教师人均绩效工资3600元,城市和农村绩效工资差距较大。
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市区)相比,教师的工资收入差距达到了3倍。
此外,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亟待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袁桂林:“中小学教师编制城乡倒挂直接影响了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由于地域广、校点多、规模小,所有学生按区域分散在不同学校上学,所以相同数量的城乡学生在农村就读的学校数要多于城镇,所需要的教师应多于城镇,在教师编制标准上应适当倾斜。
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规定,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小学、初中师生比为1:23、1:18;县镇为1:21、1:16;城市为1:19、1:13.5,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不仅没有倾斜,反而出现城乡倒挂的现象。
如河南省新县现有教师3705人,而河南省编办给新县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是3045人,全县不足100人的农村小学占全县小学总数的80%,不足50人的农村小学占全县小学总数的50%。
此外,国家规定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计算机课和英语课,而仅开设这两门课该县就需要新增200名教师。
既要就近入学,又要开齐课程,占用教师自然较多,但相关部门根本不了解这些,也根本不管这些。
编制就如同一个“紧箍咒”,正在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如何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首先要把提高工资水平当做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首要机制,还要创造有利于农村教师发展的机会结构,建立学校尊重与社会认可机制,实施农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微环境改善机制。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去年以来,我带领课题组对任职农村教师的政府专项津补贴政策做了调研,从中发现两个值得各方关注的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并未实现农村教师国家专项津补贴的全覆盖,目前已实施这一政策的省级政府只有11个,地级政府只有19个,县区级政府只有77个。
再者,各级政府实际给农村教师发放的津补贴额度并非外界想象那般可观,反而是可怜。
据课题组的调查,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政府津补贴最低津补贴额度以每月10元—50元为最多,占发放面的43.33%;51元—100元居次,占41.67%,101元以上的只有15%;最高额度以每月51元—100元最多,占26.09%,101元—150元居次,占18.84%。
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同样在农村艰苦地区工作,依据人事部、财政部2006年下发的《关于〈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公职人员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津贴被分为了五级六类,由65元到1400元不等,所需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
我认为,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首先要把提高工资水平当做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首要机制,并依据边远程度实行市场定价机制。
因为根据我们的调研,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因工资水平因素想要或者选择离开了农村教师岗位。
过去强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现在我们则要重视物质因素的重要作用,这是世界上成功国家的主要经验,比如日本对在农村学校教书的教师,依据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进行了六类的评定,给予额度为基础工资25%的补贴,尼泊尔对在农村学校教书的教师根据其学校所在地区偏僻和艰苦程度的不同,给予额度为基础工资20%到100%不等的补贴,有时还会超过100%,我们要相信,物质激励并不会导致农村教师的漫天要价。
提升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还要创造有利于农村教师发展的机会结构,建立学校尊重与社会认可机制,建立城乡教师统一的职称评定机会,建立在农村工作年限与子女中高考加分相挂钩的新机制,尊重教师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果,尊重农村教师的工作规律,如外出培训。
同时,要实施农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微环境改善机制,全面建构教师的微观生存环境与学校组织文化。
从总体上看,农村较为落后,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最为艰苦。
但农村大环境的改善需要一个过程,有赖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力的强大,在目前条件下希望完全达到城市水平是不现实的。
但小环境特别是微环境的改善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教师周转房建设、基本办公条件的标准化、和谐进取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等等,它对提升农村教育职业的吸引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