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江南春》。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2、朗读古诗。
(指名读、齐读,同桌对读)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4、简介作者刘禹锡。
(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1、2句。
(1)(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诗句。
(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
)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4)师:说说诗歌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要求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
)2、学习第3、4句。
(1)(出示3、4句诗)齐读。
展开想象,思考: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同桌交流)(2)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分组读诗句)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4、尝试背诵。
(指名背,全班背)四、小结这首诗中,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样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的生活恬静而美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如今他们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概。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研究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研究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
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惯。
研究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教学准备1.预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1第1课时寒食》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说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砚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逻辑学生答)那末,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引见一首——韩翃的《寒食》。
(板书:寒食)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教案素养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重点: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难点: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新课导入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要去学习三首描绘南北不同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诗歌。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3.背景介绍: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阅读鉴赏任务一:朗读课文,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说说古诗的大意。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①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②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④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古诗大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边。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去到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大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香烟缭绕的寺庙,如今只剩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①净无苔,花木成畦②手自栽。
一水护田③将绿绕,两山排闼④送青来。
古诗大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任务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古诗三首之《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古诗三首之《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生字“涯”,理解本诗中“曲”“簸”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理解诗歌,掌握方法,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适度拓展,领略诗歌的磅礴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体会刘禹锡诗词的特点。
教学策略:1、生字教学本课要求会写的 2 个生字,可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识字。
书写时,注意“簸”是上下结构;教学“涯”的书写时,强调右边外部是“厂”,不要多加一点。
2、阅读理解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以丰富学生对诗中美景的感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1、预习单(1)结合注释理解“簸”字,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
(2)查找黄河的相关资料。
(3)查找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你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词有哪些?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浪淘沙)《浪淘沙》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黄河)《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
浪淘沙,是唐代的曲名。
3、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呈现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
(1)现在你能尝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视觉、听觉、想象、感觉……中的黄河吗?(波澜壮阔波涛汹涌、一泻千里、惊涛骇浪、胆战心惊……)(2)拓展延伸:同学们,黄河以它雄浑奔放,壮阔豪迈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很多文人墨客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写下了许多名句。
你读过哪些?(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的主题为“古诗三首”,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的第17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并且在学习中发现古代的诗歌文化,感受到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天净沙·秋思”、“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用意,领悟作者的感悟。
2.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了解古人的感悟和修养。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1.《天净沙·秋思》1.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呈现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2.教师通过解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意思,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
3.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天净沙·秋思”这首诗,老师做诗的带读引导学生朗读。
4.师生共同对这首诗做出感悟,体悟其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登鹳雀楼》1.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了解“鹳雀楼”的真实图片和位置,激发学生探究鹳雀楼的兴趣。
2.老师讲解“登鹳雀楼”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出处和背景,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
3.读诗并指导学生分析诗的性质、作者的心情以及诗歌的结构,学习诗歌鉴赏和创作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静夜思》1.师生共同探讨“静夜思”是写什么的,让学生看懂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2.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格律和押韵,学习古诗的技巧。
3.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静夜思》这首诗,提高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
4.引导学生在教室或家中寻找适合的场所写下自己的“静夜思”。
四、教学反思通过古诗三首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欣赏和体验中理解掌握这些古代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掌握古代汉语和中国文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
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一)学习《浪淘沙》和《江南春》
1.过渡语引入。
(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2.品读《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
(预设:《浪淘沙》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江南春》描写江南的美丽风光。) 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4.交流读后收获。
(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注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再次,感情朗读。
7.尝试背诵。
创设环境导入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设计
主备情况
个人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4)诗人想到自己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小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少年成名,诗名远播,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战宏图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解题导入,了解文体。
1.了解“吟”这种诗歌形式。
(5)熟读成诵。
三、盘点收获。
同学们,学习古诗,我们可以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师过渡: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四、“两翼”带文环节。
认真阅读《经典诵读》中《新竹》,结合注释,了解意思,说说自己的感受。
1.自主学习,边读边批注。
2.汇报交流。
板
书
设
计
作业设计
1.探讨: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1)李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负盛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贺的生平。(出示PPT)
(2)诗人在这万里平沙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
(一)初读古诗,读好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燕(yān)山 月似钩 金络脑。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批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马诗
李贺 唐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 学会欣赏和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 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理解;2. 学生对于抒情古诗的感受和表达。
教学准备:1. 《古诗三首》教材;2.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3. 几张古诗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 老师简单介绍《古诗三首》这几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之前学过的一些古诗,如《静夜思》,并鼓励他们忆诵一下。
二、学习《古诗三首》(15分钟)1. 老师逐首朗读《古诗三首》,同时展示古诗的图片给学生观看,让他们先了解古诗的整体感觉;2. 请学生读一遍古诗,了解整个古诗的故事和情感;3. 细读古诗,带领学生理解每个字句的意思,解释一些生僻字或词汇;4. 完成古诗的理解与鉴赏题。
三、交流与分享(10分钟)1. 让几名学生上前介绍所学的古诗,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2. 为学生专门开辟一段时间互相交流他们兴趣的古诗,并分享给大家。
四、朗读训练(15分钟)1. 分发《古诗三首》的朗读课文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课文内容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2. 选择几位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修改意见;3.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古诗,可以加入朗读的表情和动作;4. 进行小组间的朗读表演,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表演。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制作一张古诗的展板,陈列在教室中,供学生自由观赏;2. 分组创作一些古诗,分享给其他小组或全班;3. 鼓励学生使用韵脚、对仗等表达方式,自己尝试写一首古诗。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回顾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和表现。
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以学习《古诗三首》的内容为主线,通过听、读、说和写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并背诵《离骚》、《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并背诵《离骚》、《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教学准备•课本: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录音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文字展示《离骚》、《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题目,引起学生兴趣。
步骤二:朗读古诗•教师朗读三首古诗,然后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朗读古诗。
步骤三:分析古诗•老师向学生介绍《离骚》、《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并依次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价值。
步骤四: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首古诗,自行分配朗读角色,并准备朗读表演。
•学生们在小组中一起练习朗读,引导他们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步骤五:集体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在全班面前表演所选古诗的朗读,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和评价。
5.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背诵整首古诗,并在班级中进行韵律比赛。
•鼓励学生自行搜索其他古诗,分享并朗读给全班同学。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和课本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朗读和分组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准确表达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小组朗读和集体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古诗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古诗的哲理和审美价值,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喜爱和兴趣。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浪淘沙(其一)》。
•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能够解释诗中的基本意象。
•初步了解古诗的意象组合和意境营造,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意象分析古诗。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哲理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解释诗中的基本意象。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体会古诗中意象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古诗的意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解其哲理内涵。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古诗原文、注释、译文、图片等)•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古诗朗诵音频五、第一课时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之前学过的古诗,回顾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播放海浪拍打沙滩的视频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海浪壮阔的景象,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引出课题:《浪淘沙(其一)》,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和创作背景。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新词,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解释生字新词。
•学生齐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节奏。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找出古诗的“起承转合”部分,明确古诗的结构层次。
•分段教学:•起(前两句):描绘黄河的壮阔景象,为全诗定下基调。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汹涌、滚滚东去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承(第三、四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黄河的雄伟气势。
•提问学生: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黄河的雄伟?为什么?•转(第五、六句):转折部分,由写景转向抒情,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浪淘沙》(其一)这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浪淘沙》(其一).3.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重难点)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读题,教师提醒“浪淘沙”是唐代曲名.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2.学生反复读诗,把诗歌读正确,读出节奏.(1)重点指导读“曲”和“簸”,出示字义,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3.学生自由读诗歌,思考:这是一首描写的诗.(黄河)4.简介作者刘禹锡.(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1、2句.(1)(出示第1、2句诗)指名读、齐读诗句.(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4)结合注释,理解“九曲”“万里”“浪淘风簸”.学生想象说话:我听到了的声音,这真是一条的黄河啊!预设:震耳欲聋雄伟壮丽……(5)学生朗读诗的第1、2句,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2.学习第3、4句.(1)(出示第3、4句诗)齐读.展开想象,思考: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2)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学生回忆《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简单交流故事主要内容.)(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4)指导朗读诗的第3、4句,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四、感知方法,积累诗歌1.思考讨论:朗读诗歌,作者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预设1:直接描写,写出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预设2: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联读李白的《夜宿山寺》,感受诗歌中联想的表达效果.2.回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感受黄河雄伟的气势.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生字“莺”.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3.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重难点)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大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整理读诗的方法.(重难点)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领略了黄河宏伟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3.继续用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二、明确学习目标《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5.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三、学习《江南春》(一)合作学习1.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2.介绍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到处有随风摇动的酒旗.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的寺庙都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板书:江南美景烟雨楼台)6.想想全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莺、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院、春雨)(二)质疑探究1.重点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品读,深化理解.南朝(公元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均设故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寺庙里的僧人,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现在大江东去,南朝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一座座寺庙.这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板书:忧国忧民之情)四、学习《书湖阴先生壁》(一)合作学习1.解题:《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的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2.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3.理解重点词语: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小门.这句诗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4.说说诗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没有青苔.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板书: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两山)(二)质疑探究1.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2.品读:第1、2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3、4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品质.(板书:景美人更美)五、链接“交流平台”,整理读诗的方法1.自主学习.(1)读完这三首诗,你又学到了哪些读诗的好方法?预设1: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预设2: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如《浪淘沙》(其一)中的“浪淘风簸自天涯”.(2)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如《浪淘沙》(其一)中的“同到牵牛织女家”.2.小结: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用心读,我们会欣赏到古人更多的智慧.[教学板书]17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黄河气势雄伟夸张:九曲万里天涯想象:直上银河牵牛织女家江南春江南美景烟雨楼台忧国忧民之情书湖阴先生壁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两山景美人更美[教学反思]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内容,去想象诗歌的画面,走入诗歌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最后,链接至“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读诗的方法,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时间有限,对诗歌的诵读训练不够,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此类问题.。
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六年级(上)精品教案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自学《竹石》一课。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理解托物言志写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石灰吟》(板书课题)。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这首古诗作者是(于谦)。
课前,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了解一下于谦。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哪些关于于谦的知识?预设找两到三个同学来回答。
(二)感知理解1.初读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将古诗朗读三遍,注意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理解诗的意义。
学生自由朗读找三名同学示范读教师和学生合作朗读2.理解通过以上多次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所吟咏的对象是(石灰)。
那课前,老师还有一个小任务是搜集石灰的相关知识。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搜集成果?预设:说出古代和现代石灰的炼制方法。
石灰的组成成分。
石灰的特点。
那结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谁能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于谦吟咏的事物就是石灰的呢?预设:千锤万凿、烈火、粉骨碎身、清白。
是呀,就是这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吟咏的就是石灰。
那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两个人说说诗的大意。
同桌自由交流。
那谁愿意尝试着来说一下:采自深山的石灰石经过一次次锤打,经过烈火无情的焚烧,但他把这都看成是平常的事。
(同学集体读前两句)哪怕是让他粉骨碎身也不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同学集体读后两句)3.感知这首诗句意比较容易理解,但有一点我比较疑惑,诗中很多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石灰是有人的思想和感情。
你在读读诗中哪些词句让你也有这样的感受。
自己默读一下,找一找画一画。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第4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第4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4 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默写。
2.想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词的大意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诗人的生平经历,大致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为学习古诗词作好准备。
教学时,以读为主,先指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古诗词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最后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复习古诗,体会情感1.背诵:《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复习古诗,体会作者表达情感对比阅读描写景物诗句表达情感《宿建德江》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日暮客愁新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路转溪桥忽见。
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流露出愉悦之情。
3. 再读孟浩然《过故人庄》,体会作者表达情感过故人庄孟浩然[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汇报交流: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5.小结学法,回顾学习过程教师相机板书,提炼学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感知景物自主学习:①朗读古诗,读出节奏②借助注释,说出诗词大意。
③想象画面,品读诗句。
2.交流汇报(1)解诗题,读诗题。
(写诗的时间:六月二十七日;地点: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市西湖畔;心情: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部编版六年级上《古诗三首》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
1.初读指导。
(1)解题。
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在重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
)
(2)引导学生自学。
(仿照学习第一首的方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
(3)思考、讨论、交流。
①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逐句试讲。
(注意书上注解。
)
③讲述全诗意思。
抓住以下关键字:咬、立根、千磨万击、任。
2.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讲述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两首古诗。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宋代著名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二、讲读第三首古诗《石灰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
板书题目。
吟:歌唱。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
(注意书上的注解。
)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
②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说一说在这里的作用?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欣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三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
板书设计:
墨梅(清气)竹石(坚劲)石灰(清白)―――――借物抒情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诗《望洞庭》。
二、阅读练习。
三、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歌,背诵。
1、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欣赏、背诵《望洞庭》。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
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火灾威胁国宝
3、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图意。
1、看图。
说出主要意思。
2、析图。
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六、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
从图意的表达。
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