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 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不同状态,知道水能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2.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物态变化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亲生体验来获得水的物态变化及温度测量等知识,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90—95页,具体教学内容为:水的物态变化和温度。
⚫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的变化,物态变化的概念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的记法、读法以及温度的实际测量。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节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了一些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对于水的三种物态变化,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理解水的不同状态间的转化,从而理解物态变化的含义并得到转化的条件。
这些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难点在于学生对温度的估计和实际测量上。
⚫教法分析本节课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教师讲授两种相结合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得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适时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本节课具体教法入下:1.学生探究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方案——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教师从旁协助——总结归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及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发现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板书课题:“物态变化与温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2.通过示例和图片,直观展示六种物态变化的现象,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3.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物态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冰雪融化、蒸发冷却等。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冬天的雪人、雾凇等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以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物态变化是什么?”“温度与物态变化有什么关系?”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质量、长度、温度等基本物理量,对物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及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旨在让学生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作为一名物理初二老师,你知道如何写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初二物理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进行新课: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结果: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教学后记: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
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设计这一章的复习教案时,我的意图在于通过回顾和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实例分析,互动讨论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质的三态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能够运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提高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本质特征和条件,教学的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包括PPT和视频资料,以及实验器材,如温度计、冰块、水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PPT复习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接着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并引导他们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特征和条件,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表现积极,但在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仍需加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部分,我设计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方式: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2. 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质的三态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能够运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提高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五注物恣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3.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深。
2.解读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温度概念的理解,如0° C的冰与0° C的水一样冷,温度相同,即冷热程度相同。
桥景导入生成问题水覆盖着地球约71%的表面。
在地球45亿年的漫长演化中,水扮演了一个神奇的角色。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文明……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女棚究知识板块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自主阅读教材P见,完成1〜3题:1.如图所示,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如右图所示的冰和雪是固一态的水。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一物态变化、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D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将橡皮泥捏成橡皮泥人3.合作探究:”制造云和雨”。
现象:湿沙子逐渐打,在装冰的盘子底中有上国一出现°知识板块二温度及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93,完成4〜7题:A .冬天水结冰 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4. 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0°C的冰比0℃的水冷些B. 0℃的水比OC的冰冷些C. 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D.冰和水之间无法比较5.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一2℃, 一天的温差为平均气温是1.25℃ 。
r℃——50A6.如图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一温度让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一:(2)B图中操作的错误是一取出读数一:(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强9。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态变化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们能够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物态变化的现象。
我还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和不同物态变化之间的相互转化。
因此,我将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些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为了完成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常见的日用品,如水杯、冰块、热水等,还有一些图片和卡片,用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态变化的概念。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会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物态变化的本质和不同物态变化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方面,我会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和家长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
我还会组织一些延伸活动,例如让孩子们制作一些物态变化的实验,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以此提高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节幼儿园课程,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态变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我相信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实践活动,孩子们一定能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时,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
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孩子们直观地观察和体验不同物态变化的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注意到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和不同物态变化之间的相互转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4.科学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和分析,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过程。
5.例题五:熔化和凝固的温度记录
题目:实验室中,一块冰被放置在恒温箱中,记录了冰熔化的过程温度变化。在0℃时,冰开始熔化,经过10分钟,温度上升到1℃,然后保持不变。又过了10分钟,温度下降到0℃,冰完全熔化。求冰熔化过程中的平均温度变化速率。
解答:
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ΔT = 1℃ - 0℃ = 1℃。
-讨论法:分组讨论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实际应用等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实例和工业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实际意义。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使用PPT、视频动画等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和实验过程,增强直观性。
课堂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我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我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例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特点时存在困难,我立即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举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设计计算题,让学生运用热量变化公式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供生活实例和工业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实际意义。
-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交流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3.能够解释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现象。
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态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演示。
2.实验用具,包括烧杯、烧瓶、温度计、量筒等。
3.实验材料,包括水和冰块。
4.学生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见过物质从一个形态变成另一个形态吗?这是怎么发生的?与温度有关吗?•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引入新知识•定义物态变化与温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现象。
3. 实验探究•配置实验用具和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实验设计:–实验题目: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条件。
–实验步骤:1.将一定数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并搅拌。
4.不断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5.观察水的物态变化,记录下物态变化发生的温度范围。
6.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转化条件。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引导学生讨论固态、液态和气态相互转化的温度区间和条件,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5. 练习与巩固•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
•练习题内容可包括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物态变化条件的判断等。
6. 拓展与应用•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从固态到气态的转化是否存在温度限制,以及这种转化是否能反向发生。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让学生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通用5篇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通用5篇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通用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精选篇1一、问题提出: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出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
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
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涉及物态变化的概念、种类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熔化、凝固。
2. 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3.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的本质,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教学重点: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试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块在室温下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3. 实验演示: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物态变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知识拓展: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的种类及其定义: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汽化:液态变为气态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液态变为固态2. 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温度升高:物质趋于气态温度降低:物质趋于固态3.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举例说明晶体和非晶体的应用。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讲解知识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教学设计5.1 物态变化与温度
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温度计的原理、种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中温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入手,观察物体的三态;然后学习温度这个物理量;最后研究测量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重点学习红液温度计的使用。
学情分析
温度计是常用的一种工具,因此学生比较熟悉,但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还需要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核心素养
从测量温度出发,建立物理观念,增强科学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难点:温度影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
续表
学生活动5: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红
液温度计
观察图片,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哪个步骤是正确的并总结出红液温度计
在使用前和使用时应该注意观察哪些问
题?讨论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作为代
表发言。
讨论交流
所学知识
温度计的使用
方法。
续表
教学反思。
教科初中物理八上《5第五章物态变化》word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学情分析]对本章的知识点学生掌握较理想,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实例当中[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将熔点、沸点与生活实例结合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一、熔化与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图象)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
(图象)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
二、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要吸热。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温度、现象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条件:遇冷放热。
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自然现象:雾、露、云等三、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O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自然现象:霜、冰雹、雾凇、雪[学法指导]对于液化:看得到的是水珠而非水蒸气[作业布置]1、将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o C的房间里,冰将()A、能继续熔化B、再熔化一会儿C、不能继续熔化D、都有可能2、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C、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D、用扫帚把积水摊开3、下列现象中属于放热的是()A、小河的水结冰B、小河的冰融化成水C、水蒸发成水蒸气D、太阳出来后霜化成水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 全章教案8节
第五章物态变化5.1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岳阳市第十中学高文超编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设计学生参与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教学难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器材:冰块、酒精灯、无烟蜡、烧杯、试管。
教学过程欣赏大自然的水体,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搜集大量关于水的美丽图片,做成课件并展示给学生。
师:关于水大家想知道的很多,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美丽的云雾,高耸的冰川,流淌在山涧的涓涓溪流,凝聚在荷叶上的闪闪“珍珠”,悬挂在枝条的晶莹的凇挂……这些水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课件中有吉林的雾凇,黄山的雾,早晨的植物上的露珠,冬天的房屋上的冰柱,美丽的雪景,冰雹,涓涓细流,潺潺的流水等图片,并配有优美的诗句或美文。
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学习兴趣高昂。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1.提出问题师: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而它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这些水的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对此有着许多的猜想和好奇,所以都被这个话题吸引住了,想知道怎么去体验。
2.实验探究:模拟云和雨师:下面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云和雨的形成。
介绍需要的器材: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
重点介绍酒精灯的使用。
(把注意事项展现在大屏幕上)学习酒精灯的使用:(1)绝对禁止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帽盖灭,不能吹灭。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教学教案1.物态变化与温度【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水循环现象,以及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并会正确应用温度计。
【自主预习】1.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
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的形状与体积均不固定。
2.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 ____,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而制成的,可分为、、_____________等。
3.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将温度计的完全浸入液体中,并且不碰烧杯壁和烧杯底,等到后才能读数,读书时温度计的不能离开液体。
4.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玻璃泡上有一个缩口,在使用前必须甩几下,使水银回到玻璃泡。
正常人的体温是。
【课堂探究】1.认识水的和气态变化,完成P91 图5-1-2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2)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3)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如冰块,行吗?(4)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特点,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而制成的,温度计上的“0C”是怎样规定的?(2)你认为用温度计测量固体或液体的温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效果评价】A组1.将下列所述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写在空白处:(1)早晨有时下起的大雾;(2)夏天,自来水水管经常“出汗”;(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4)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树上的“冰挂”;(5)工厂用钢水浇铸零件;(6)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
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 泸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 泸州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4.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A.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B.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C.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D.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5.夏天的早晨,泸州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B、25℃C、50℃D、75℃6.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 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的形状与体积均不固定。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涉及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理解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摄氏度的定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并能够说出各自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难点: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体验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熔化:固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汽化:液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升华:固态→气态凝华:气态→固态2. 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温度升高:物态向液态或气态转化温度降低:物态向固态或液态转化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并解释这个过程为什么叫做凝固。
答案: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分子运动减慢,逐渐凝结成固态的水,即冰。
2. 解释一下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答案:二氧化碳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固态结构比较松散,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所以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态变化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第五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计划学时1课时(40分)教材分析熔化与凝固是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五章《物态变化》的第二节。
这一节的教学自然界中晶体与非晶体的变化及其熔化与凝固过程。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情况以及温度变化过程。
认识晶体与非晶体,以及他们的特点。
这一章为物态变化第一回合,这一节的学习有助于认识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走进生活,更深入地了解物态变化条件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本章的学习是对今后物态认识的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往往仅对事物的表象较感兴趣,缺乏对现象背后隐藏实质的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本节课通金属勺的熔化和凝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引发思考,逐步引出学习内容。
基于八年级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基本情况,教师需要对器材的使用、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一定的介绍,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存在的常见状态;(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和凝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难点:实验探究规律的总结,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课堂教学:一、反馈讲评精心导入自然界水循环------物态变化二、组内交流问题归纳学生展示预习结果,归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预习展示合作探究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结冰等。
2.固体的分类晶体:有规则结构的固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明矾、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橡胶)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观察:1、对海波及松香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
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物态变化和温度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3. 熔化与凝固:熔化的条件,凝固的过程。
4. 汽化与液化:汽化的方式,液化的条件。
5. 升华与凝华:升华的过程,凝华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 掌握温度与热量的关系,能够运用温度和热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过程和条件,能够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难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过程和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水、酒精灯等)。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本质。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过程和条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态变化1. 固态→ 液态→ 气态2. 液态→ 固态→ 气态3. 气态→ 液态→ 固态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3. 温度与热量关系:热量 = 质量× 比热容× 温度变化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冰融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
()(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热量不断增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8.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如组织小组讨论、研究报告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9. 引导学生关注物态变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如研究冰雪融化对环境的影响、雾霾天气的成因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物体状态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物态变化的规律。
2. 问题解决法: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冬天会有霜冻?”、“为什么夏天饮料会冒气?”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物态变化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物态变化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2)一杯水在炉子上加热后开始冒气,请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一杯水在炉子上加热后开始冒气,是因为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水的沸点,使得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10.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项目,如学校的科学实验室、科研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从一个物态转变到另一个物态的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蒸发、固态到气态的升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物态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温度概念的理解,如0°C的冰与0°C的水一样冷,温度相同,即冷热程度相同。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水覆盖着地球约71%的表面。
在地球45亿年的漫长演化中,水扮演了一个神奇的角色。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文明……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自主阅读教材P91,完成1~3题:1.如图所示,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__液__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__气__态的水;如右图所示的冰和雪是__固__态的水。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__物态变化__。
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D)A.冬天水结冰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将橡皮泥捏成橡皮泥人3.合作探究:“制造云和雨”。
现象:湿沙子逐渐__变干__,在装冰的盘子底中有__水珠__出现。
知识板块二温度及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92~93,完成4~7题:4.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0℃的冰比0℃的水冷些 B.0℃的水比0℃的冰冷些C.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冰和水之间无法比较5.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__,最低气温是__-2℃__,一天的温差为__7℃__,平均气温是__1.25℃__。
6.如图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__;(2)B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取出读数__;(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48__℃。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7.请在-18℃、0℃、20℃、37℃、42℃、100℃、200℃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100℃__;人体的正常温度是__37℃__;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__42℃__;人感到最舒服的温度是__20℃__;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__-18℃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0℃__;炸排骨时的油温是__200℃__。
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
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
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某同学在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的实验时,采用如下几个实验步骤:A.记下估测的水温;B.将温度计放入水中;C.记下温度计的示数;D.用手摸烧杯试一下热水的温度;E.按正确方法读数;F.比较测量值和估测值之间的差别,形成对温度的初步认识。
请按正确的操作步骤用字母排列顺序:__DABECF__。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结构上的区别,以及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
2.知道晶体熔化的规律和非晶体熔化的规律。
3.会用数学的图像表示物体的熔化过程。
4.知道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和晶体熔化的条件。
5.知道熔化曲线图像中各段的物理意义。
6.知道液体凝固的规律。
————————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1.物质熔化时间是指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不是指加热时间。
2.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可能有三种: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在超过40℃时能够完全熔化,在低于15℃时能够完全凝固。
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或墙板修筑房屋,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你知道这种设计的原理吗?学了本节课的内容,你就会明白了。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认识晶体自主阅读教材P96,完成下列问题:1.晶体是有__确定的熔点__的固体,常见的晶体有__冰、食盐、糖等__;非晶体是没有__确定的熔点__的固体,常见的非晶体有__松香、蜂蜡、沥青等__。
知识板块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自主阅读教材P97及图5-2-6回答:2.提出问题: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有什么不同的规律?3.设计实验:①选取实验的材料。
②进行实验器材的组装。
按P97图5-2-6进行器材的组装。
③进行小组人员分工。
(一人计时,一人观察温度计示数,一人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一人进行记录)知识链接:图线能直观形象地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过程。
通过比较曲线的形状就能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记录表格(____________的熔化过程记录表)5.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
6.讨论交流,根据所测的数据或连成的曲线,与其他组进行固体熔化规律的总结和交流。
7.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吸收__热量,温度__不变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吸收__热量,温度__升高__。
8.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熔点__,非晶体__没有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熔点,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知识板块三固体的熔化曲线图像和液体凝固图像自主阅读教材P100图5-2-9(a)回答:9.交流讨论:晶体熔化曲线图像各段的物理意义。
图像线段熔化阶段温度与熔点的关系吸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物体状态AB段没有低于吸热升高固B点开始等于吸热不变固BC段熔化等于吸热不变固液共存C点熔化完等于吸热不变液CD段全部熔化大于吸热升高液自主阅读教材P100~101及图5-2-9(b)回答:10.液体凝固的规律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__放出__热量,温度__不变__;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__放出__热量,温度__降低__。
11.液体__凝固时的温度__叫做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12.晶体凝固的条件:__达到凝固点__、__继续放热__。
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
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
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B)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C)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 D.熔化情况无法确定3.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B)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C.较高的凝固点 D.较好的冷却效果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沸腾,区别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探究出液体沸腾时的规律。
3.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
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5.知道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6.会进行实验探究和解释有关现象。
————————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白气”不是气体,因为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所以“白气”是小水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生活中的几种常见情景:夏天,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很冷,如果有风吹过,甚至会冷得打颤;而坐在岸边未下水的人却觉得很热,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加工件的硬度,常将烧红的工件放入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声,并在水面上冒出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呢?秋天,草木上晶莹的露珠是怎样生成的呢?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吗?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从液体到气体自主阅读教材P102,完成下列各题:1.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用文字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__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__。
(2)沸腾是在一定__温度下__,在液体__内部和表面__进行的__剧烈__的汽化现象。
(3)区别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条件发生部位剧烈程度蒸发沸腾①都是汽化②都吸热任何温度表面缓慢一定温度内部和表面剧烈方法指导:为了缩短水加热的时间,实验中可采取①提高水的初温;②减小水量;③加大酒精灯的火焰或加盖纸盖。
知识链接:液体不仅在沸腾过程中吸热,在蒸发过程中也吸收热量,并且使液体和它周围的物体温度下降。
友情提示: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友情提示:温度降低时,温度高(沸点高)的气体先液化。
2.做一做: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1)按P102图5-3-3组装好器材。
(2)小组成员分工。
(一人计时,一人观察温度计示数,一人观察水的状态,一人记录实验数据)。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时间/min温度/℃状态(4)把实验数据绘成曲线。
(5)概括小结:液体沸腾时,要不断__吸热__,温度__不变__。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沸点__,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达到沸点,继续吸热__。
知识板块二从气体到液体3.物质从__气__态变成__液__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__降低温度__和__压缩体积__。
知识板块三实验探究汽、液化中的吸放热4.实验探究:汽化中的吸放热(1)提出问题:水汽化成水蒸气需要吸热或放热吗?(2)讨论交流:水沸腾需要__吸__热,因为__汽化过程吸热__。
水蒸发需要__吸__热,因为__汽化过程吸热__。
(3)结论:水汽化成水蒸气需要__吸热__。
(4)在手臂上涂上酒精,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__酒精蒸发吸热____。
5.实验探究:液化中的吸放热。
(1)提出问题:水蒸气液化成水需要吸热或放热吗?(2)猜想与假设:水蒸气液化成水需要__放__热。
(3)进行探究:按P104图5-3-8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现象:左边试管用酒精灯加热,水沸腾,水的质量__减少__,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__不变__;右边试管的水的质量__增加__,试管中的温度计的示数__升高__。
②实验结论: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液体在汽化过程中__吸收__热量,气体在液化过程中__放出__热量。
(4)电冰箱是怎样实现致冷的?答:__利用冰箱内致冷剂汽化吸热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