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论文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教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图式理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图式理论是由德国语言学家Rudolf Meringer发明的,它提出了一种识别阅读单位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读者更加有效地解读文章。
图式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读者以偏见的眼睛去阅读文章,会把文章中存在的句子或句子次序组合起来,构成一种图式。
掌握这种图式有助于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因为图式理论,阅读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阅读任务,让学生学习在同一句子或段落中把多个细节组合起来,发现句子或段落的“意图”,并形成一个可视化的图式,让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敏感性,通过识别图式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文章细节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对读者极有帮助。
另外,在使用图式理论进行阅读教学时,师生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竞争学习环境中,师生们需要相互交流,鼓励互动性学习与讨论,让读者以多种不同的角度看待文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以上是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其对读者文章理解的重要作用,它一直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教师和读者们的喜爱。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能够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读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图式理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使阅读教学更顺利,更有效率。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促进读者更有效地解读文章,提高读者的理解力,更好地组织文章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限时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限时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大脑如何以图式的方式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
在语文教学中,限时阅读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而如何利用图式理论提高小学生的限时阅读能力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探讨在小学语文限时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一、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Bartlett)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它主要研究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组织结构。
图式是指一种心理结构,它能够帮助人们将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使得人们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所接收到的信息。
图式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基于大量的图式进行的,这些图式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新的信息,加快学习速度,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
在语文学习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利用图式理论进行小学语文限时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限时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图式理论对提高小学生限时阅读能力的积极作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实验对象选取小学三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正处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更容易受到图式理论的影响。
实验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便进行实验对照研究。
3. 实验内容实验组在语文限时阅读教学中采用了图式理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构建阅读图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
教师通过布置一定数量的限时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在限时内完成阅读和理解任务,加强对图式理论的应用。
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语文限时阅读教学方法,教师主要以讲解和示范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限时内完成阅读练习,但并不强调图式的构建和应用。
4. 实验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验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限时阅读能力进行了对比测试。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限时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在限时内完成阅读和理解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图式理论是一种以文本结构特征、表达方式与理解技术为基础的理论,它以句子、段落和文章为基本文体,强调重建文本结构以及获取文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构建起一种全新的阅读理论与教学方法。
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普通话水平低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式理论最早出现在荷兰心理学家波汉斯博士在1980年提出的“心理图式”理论中,他指出,文本的结构特征与理解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对文本的图式化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其中的主题、有意义的句子以及关键词汇。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识记技巧的培养,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即需要根据文本的不同特征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学习如何记忆文本中的关键词和信息;第二,介绍句子、段落和文章层次结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第三,识别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文章的要点;第四,加强文本理解,通过识别文本中的习语,表达方式,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概念。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首先,图式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因为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识记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其次,它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提炼文章的要点,并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最后,它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中的习语,表达方式和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新颖的阅读理论与教学方法,有助于阅读能力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因此,应当加大对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力度,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言素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基于图式理论的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图式理论的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研究图式是人类对过去经验进行总结的形式和方法,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形式之一,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架构自身的知识结构。
图式的增多可以使得人们认知、加工和处理知识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应提高。
所以图式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了不同领域的外语阅读教学中,近年来也被引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
本文试图通过图式的不同类型,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研究图式与中级汉语阅读教学的关系,并探讨各个图式在每个阶段对中级汉语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
本研究通过设定一系列标准,选取自2000年以来的五部中级汉语阅读教材进行分析对比,通过读前关于图式激活的活动设计、读中关于图式监控的活动设计、读后关于图式重建的活动设计对比分析,发现五部教材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与图式理论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导致图式理论在中级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困难。
本文针对以上分析出的问题和不足,对汉语阅读教材编写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相关措施。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与图式理论最相符合的教材《中级汉语阅读教程》中的一课,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和教学策略分析来验证以图式理论为指导的中级汉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论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论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今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图示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是从图式及图示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以下三个问题:图示及图式理论;图武理论对语文阅读理解的作用;如何激活学生的图式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语文阅读教学运用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对于教育实践者还是对于理论研究者而言,阅读教学一直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探讨着“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教什么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怎么教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但是似乎所有的人都走人了一个误区。
就是仅仅是从语文学科本身去研究,而忽视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对语文阅读理解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够使语文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常规教学比较,图式教学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图式及其图式理论“图式”一词最早应用于哲学当中,是康德提出来的。
20世纪初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
目前关于“图式”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到公认的是派鲁默哈特1980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图式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一个有机体的一系列一般知识所组成的。
这些知识在人的头脑中被安排到一定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就是图式。
图式除了包含知识本身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之外,还包括这些知识如何得到应用的信息,即包含一般所谓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
派鲁默哈特认为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这种理论是用来说明阅读理解的过程的。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是最重要的因素,读者通过背景知识来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
阅读对象本身即课文没有什么既定的意义,但是当读者大脑中相关的图式知识被激活以后。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提供的条件和方向,被激活的图式就会和课文发生作用,并对它进行评价、整理和选择。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及教学方法的迭代,阅读教学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图式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也逐渐地应用到阅读教学中。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图式理论的初衷是要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文本,它是一种用图像来表达文字内容的学习方法。
它有助于学生把文本分解和理解,更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同时,图式理论致力于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们建立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来理解文本。
图式理论从多种层面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激活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文本的能力,让学生们运用图像分析和归纳总结技能来理解和记忆文本。
图式理论强调的是贴近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授课为中心,让学生们有参与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有利于理解文本内容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一步步把文本理解拆分梳理,以便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
另外,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声音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图式理论可以激发学生们以另一种方式去思考和叙述,从而促进学生们学习语言和文字的技能,也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提高整个班级的气氛,使学生们更有参与感。
图式理论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它还有许多待改善的地方,比如教师在实施时可能会存在过多的困难,以及它只能用于一些特定的文本。
同时,在实施时,教师也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总结和分析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此实现教学的双赢。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文本的能力,让学生们运用图像分析和归纳总结技能来理解和记忆文本,从而提高学生在文本理解能力上的表现。
式理论实施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此实现教学的双赢,实现学生的更好的学习。
图式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张婧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12期摘 ;要:文本阅读理解是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二者交际的前提是共同的认知基础。
这个认知基础也就是交际双方已有的知识积累,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图式”。
运用图式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研究是图式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本文针对文本中存在的言语缺省这一现象,运用图式理论阐释读解缺省言语的认知机制。
关键词:图式理论 ;阅读教学 ;言语缺省 ;语文教学 ;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关于图式在语言理解中作用的学说,运用图式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研究是图式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正如訾韦力在《近年国内图式理论应用研究述评》一文中所说:目前图式理论的应用研究多以外语教学为主,方式为如何把理论应用于语言习得的各个方面。
但同时他也指出:虽然对图式理论本身的研究较多,但其应用性研究还非常薄弱,而且对于图式理论一般性的描述、探讨较多,针对具体语言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的研究比较少。
针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言语缺省这一具体语言现象,笔者运用图式理论阐释读解缺省言语的认知机制。
一、言语缺省现象在文字文本中,存在着一种作者通过有意减省字词或语句,从而增强表达效果的现象。
也就是说,有时候从表面上看文字的表达似乎是少写了某些语言成分,而在实际表达效果上,却并未减少表达内容,甚至传达了更深厚、更丰富的意义。
本文将这种表面上言辞短缺,而言语中所蕴含的内容并未减少甚至更丰富的现象称为“言语缺省”现象。
例:娜拉:明天我要回家去,回到从前的老家去。
在那找点事情做也许不太难。
海尔茂:喔,像你这么没经验——(《玩偶之家》易卜生)这段对话中海尔茂的话并未说完,看似缺省但却包含了更丰富的信息。
纵观全剧,海尔茂把妻子娜拉仅仅当作玩偶,是他生活的附庸品,并不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这也是娜拉离家出走的根本原因。
在海尔茂看来,他的“玩偶”怎么可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工作呢?即使找到了也根本不可能胜任。
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于人们对阅读过程最初的理解, 强调信息是沿着一个线性序列传递, 字母一单词一词组一句子一段 即: 落一语篇 。 自上而下模式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的积极作用, 读者在阅读时, 从语篇的整体出发, 利用背
景知识去理解语篇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鲁梅哈特( u e a ) 97 R m l r 于17年提出的交互式模式实际上是 自 ht 下而上和 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的结合。 他认为阅读理解是视觉信息与读者已有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 阅 读 首先从 对视觉 信号 的加 工开始( 而上) 到长时记忆 中有关语言 与常识 的知识开始 活动并 对信息 自下 , 再 来源进行解释( 上而下) 两个方向加工内容的比例因人而异 , 自 。 取决于读者所具有的知识水平, 也取决 于读者 的阅读 目的与速度 , 以及读 物的 内容 与难 度 。 1 图式理论对 阅读教学 的启示 .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用于解释心理过程 的一种理论模式 , 8年 由德国哲学家 、 1 1 7 心理学家康德 (at K n 提出, ) 指一人在接受新信息、 新概念、 新思想时只有把它们同固有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思。 后 来 德 国心理学家 巴特利特 (att把 图式定 义为人们过 去的经历在 大脑 中的动态组 织, B re) lt 每个人过 去获得
是灵 活运用 多种 阅读 前导 活动 , 活学生 的图式 中与所 阅读 主题 相关 的部 分 , 量缩小 学生 与文章作 者 激 尽 所拥有的图式的差距。 常听学生抱怨 , 他们可以理解文章中单个 的词句 , 但对整个文章 的理解却差强人 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前导活动。 理想的前导活动除了要扫除理解文章的
语言障碍 , 还要解决一些关于文化和概念的问题 。 2 图式与 阅读教学 活动 的设计 .
图式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图式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图式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一、图式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1.补充图式,促进体验在学习一篇文章时,仅仅依靠之前建立的图式可能达不到消化吸收新知识的作用,这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适当补充图式,即通过列举相关的内容,举一反三,同化学到的知识,巩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桃花心木》时,教师不仅应该介绍种树人的意图,“使桃花心木可以在土里自己找水源,经得起自然的考验”,还应该适当地为学生补充图式,“如果将动物园中的动物放到大自然中,动物会不会生活得很好?”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动物因为习惯了可以依赖的生活,所以放到自然中不能从容地面对自然的挑战,不会生活得很好,因为自然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环境。
”在这两个例子的结合下,点出文章主旨,“同样,人也是一样的,在不确定中生活,才能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考验。
”在不同例子的协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体验所学内容的深意,快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复合图式,提高感悟每篇文章所表示的含义并不都是浅显易懂的,有时候一个知识点的展开是需要多个图式共同作用的,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将所有相关的知识都告知学生,使学生在消化吸收后,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头脑中紧密相连的内容整合,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堂内容的感悟,促进学生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一文中,学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学生:“直到现在还思念项羽,不愿意渡过江东。
”之后教师介绍项羽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教师还要介绍当时南宋正处于岌岌可危,朝廷投降,诸臣逃亡的状态。
在复合这两项图式的基础上,教师询问:“作者这句话想要表述什么内容呢?”学生深思,理解了这句话是诗人对朝廷投降的有感而发,在与项羽作对比后,表达对朝廷的不满,以及自己的爱国情怀。
图式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改革,当前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也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
尤其是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对学生的教育需求。
因此一些教师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应用图式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图式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认知结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学到更多的有用知识,实现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积累的有效提升。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图式理论,让学生利用图式理论教学对阅读行程作为深刻的文章理解,同时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引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学习压力,也正是由于学生承担着这种学习压力,导致许多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行,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寻找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通过图式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甚至可以让学生加强对阅读数据内容的记忆,因此图式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并对学生的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本身就是了解新事物的一种认知活动,但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记忆文章的内容,这也就使得学生的阅读效果不理想。
1以合适的图式理论达到对应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并未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而许多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也只是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反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效果,这也就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很难获得额外的知识。
而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要想有效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利用全新的阅读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利用新的阅读学习方法实现阅读效果的有效提升。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 从教 读 到 自读 ,从 阅读 到写 作 ,实 现 知 .
识 的纵 向迁移
反 刍 式 的 教 学 过 程 是 一 个 不 断 进 行 知 识 迁
移 的 过 程 ,其 中对 图 式 结 构 的运 用 也 比较 明 显 。首先 ,从 教 读 到 自读 .实 现 知识 的纵 向迁 移 。用 我 国传 统 的教 学 论来 解 释 ,纵 向 迁移 即
事 物 就 会 发 生 变 化 。 这 是 在 阅 读 的 基 础 上 , 运
来探 究学 习 迁移 的 问题 。
一
、
图 式 理 论 f u la R meh  ̄, 1 8 )是 指 对 一 类 90
问题 的一 般性 描述 ,通常 含 三个 层次 :1 初 始 . 状 态 ,包 括 目标 、可 利用 资源 、约 束 条 件 等 ; 2 解 题计 划 ,即各种 操作 和解 题 步骤 ;3 解题 . . 结 果 。依据 该 理论 ,人脑 中所保 存 的 一切 知识
; ; ; ; ; ; ; ;
的 ,但 是 ,要 把 它成 功 地迁 移 到 日常科 学 中是
比 较 困 难 的 。 其 中 主 要 原 因 是 :学 科 图 式 训 练 时 间 短 、 随 意 性 强 . 知 识 类 型 少 、 系 统 性 和 连 续 性 差 ,对 学 生 学 习 能 力 提 高 影 响 不 显 著 。但
共 腐 败 一 色 ” 来 反 映 社 会 的 阴 暗 面 , 有 力 地 论 证 了 己 方 “ 性 本 恶 ” 的观 点 。 人
(1培养对 字词的感 受力 。注 意意象积 累。从 阅读 角 2
度来 说 ,在 阅 读作 品 的过程 中 ,意 象形成 的快与 慢 、完
整与 否 ,标 志着 语 言感 受力 的高 下 。语 言符 号是 阅读 的 载体 ,作 为阅读 主体 的读 者 .只有头 脑 中有 丰富 的意 象 积 累 ,才能 被作 品 的语词 迅 速唤 起 。组合 成 相应 的准 确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图式”是由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
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记忆》一书中又对“图式”进行了新的解释。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图式概念获得了更丰富的含义。
现代图式理论是70年代后期,当计算机、控制论和信息论深入到心理科学,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类知识表征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后出现的,并被运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Rumelhart,1980)把图式称之为认知的建筑块料(或“组块”),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
①他认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
所有的知识在头脑中都是被安排到一定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就是图式。
图式除了包含知识本身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之外,还包括这些知识如何得到应用的信息,即包含一般所谓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也包含着更为抽象的认知策略、一系列认知的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还包括教师的认知图式等。
②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具有可变性、结构性与主动性的特征,他们所使用的图式概念,其含义已经远远超出巴特利特等先驱者所使用的图式含义。
它对教师和学生头脑中认知图式的分析,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研究,这是认知结构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教会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一、语文阅读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修正、丰富学生语感图式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接受外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平衡。
③鲁墨哈特(1980年)也指出发展新知识(图式)的三种过程:增长、调谐和重构。
前两种过程是同化,即“旧瓶装新酒”,后一种则是顺应。
④具体到阅读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过程。
运用图式理论探索藏族地区汉语阅读教学方法
运用图式理论探索藏族地区汉语阅读教学方法1.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汉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日益受到全球各地的重视和青睐。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特别是在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在这些地区,汉语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方面。
本论文将探讨在藏族地区汉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的方法,提高汉语阅读能力,促进汉语教育发展。
2. 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理论是德国心理学家维根斯坦所提出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认为人在认知和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是图式式的思维方式。
图式是指一类抽象的概念模型,它们体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方式,在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图式理论在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阅读是汉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而在藏族地区汉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通常遇到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
运用图式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3.1 图式理论在词汇学习中的应用汉语是一种意义丰富的语言,一个汉字常常可以代表多个不同的意思。
这使得汉语词汇学习变得非常困难。
运用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多义性。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词汇的多种意义,并且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这个词汇的不同意思。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2 图式理论在句子理解中的应用句子是阅读中的基本单位,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然而,在汉语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和语序非常灵活,这使得句子的理解变得非常困难。
运用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通用的句型图式,并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例句的分析,提取这些句型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3 图式理论在篇章理解中的应用篇章理解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是整篇文章的综合理解。
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所面临的信息和知识不断增长和复杂化,如何高效地获取和理解这些信息和知识已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图式理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阅读教育和阅读研究中。
图式理论是指人类脑中存储的一种基本认知结构,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记忆信息。
它主要由基本概念、场景和情境等构成,能够帮助人类快速获取和组织信息,使得阅读更具效率和可靠性。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图式理论可以被应用于多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捕捉文章的主题。
当学生读一篇文章时,如果能够判断文章的头几句话或者段落的主题,便能够建立相应的图式,快速地组织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比喻。
由于隐喻和比喻常常会用具体的场景和情境来描述抽象的概念,而学生能否理解这些抽象概念往往决定了他们在阅读中的成败。
通过图式理论,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和情境,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含义。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识别文章中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图式理论通过对情境和场景的抽象和脱离,将文章中的信息整体化和模式化,形成了一种系统化的认知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快速地识别文章中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最后,在阅读理解教育中,图式理论也被广泛应用。
老师可以通过建立特定的场景和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图式,然后通过与阅读的内容进行对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和可行的方法。
通过对阅读过程中的情景和场景进行抽象和整合,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图式理论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建立相应的图式来优化阅读理解的成果。
阅读心理学论文
4、从图式理论看阅读理解中的困难
内容图式指对文章标题和主题的熟悉度,又称主题图式(Wallace 1992)。根据文章内容或主题,图式知识就可建立起来。对主题是否熟悉直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内容图式的激活与否在理解中至关重要。作者想当然认为读者与其享有某些内容图式,若读者缺少,理解就会遇到困难。
大量研究表明内容图式在外语阅读理解具有重要作用,Johnson(1982)认为读者更容易忆起一篇主题熟悉的文章。语言图示涉及词法、句法、修辞等知识;内容图示则包括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等知识。语言对阅读理解固然重要,但一些看似简单却无法从字面上理解的语言“疙瘩”,则要靠文化背景知识来解开,因为词意离不开特定文化环境。缺少这些知识就会出现认识单词却无法理解文章整体或深层意思的现象。因此对语篇信息的摄取依赖于人们已有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和与语篇有关的社会背景。
B:Well,the postman has been already.(Brown&Yule,1984)
如果读者没有激活适当的图式,就不会明白B的回答是什么意思。但一旦读者了解到了邮差每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经过,就会明白B的回答是以邮差的经过来暗示一个大概的时间。
3、3 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补充作用
了解了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那么阅读理解中所遇到的困难又是什么导致的呢?
4、1图式缺失
图示空缺是指读者大脑中没有与文章相应的图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读者专业以外的技术文章或者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章时。此时,读者可能并不具有适合于该文章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就不可能了解文章的内容。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摘要】本文探讨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阐述了如何将图式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并提出了采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活动以及利用图式理论设计阅读教学材料的策略。
接着对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在总结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了图式理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基本原则、策略、概念、活动、材料设计、有效性、应用价值、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引言图式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图尔比(Barthes)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该理论主张人们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会根据既有的认知图式(schema)来理解并解释新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与策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了解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认知过程。
将图式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调整自己的认知图式,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采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式理论设计阅读教学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评估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指导教学实践的改进。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总结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图式理论在未来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2. 正文2.1 了解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源自于巴特莱特和荷马的研究。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图式或框架来理解和处理信息。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启示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在同一个班级当中,因地域、民族、性别、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每个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知识和人生经历,也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情感趋向和人生追求.这种差异必然造成阅读心理图式的不同学生对阅读材料已有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图式。
一艘说来,学生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对阅读材料就越容易理解,且理解得越深刻。
例如.在阅读一篇散文时,有关散文的知识,如散文应该怎么写、散文应具备怎样的艺术风格、散文最适宜用哪些内容来表现等,就是一些有关散文的背景知识.一个读者有关散文的知识越接近于散文知识构造的原型,那么他的阅读理解就越有质量。
曾梅尔哈特认为.图式是阅读理解的根底,阅读中的信息处理:输入、储存、编码、输出.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育赖于图式的帮助.读者头脑中形成的知识构造对阅读理解有重要影响大脑中所存储的任何“图式”,都可分为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两大类。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
篇文章内容的熟识度.如果读者对课文内容已具备卡闩应知识.邪么只要看文章的题目或开头部分,就能揣测整篇文章的概要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构造、格式等文体知识的熟识度.如果读者掌握了文章中表达这些构造或格式的规那么,即叙讲述故事的一般规律,那么也就能从一定的线索或命题出发,推测文章的下一部分会怎样表达..比方。
“昨天我们在饭店吃饭,效劳员得了一大笔小费”。
这里没有出现诸如“定菜、吃得很满意、效劳得很周到、餐馆外阳光灿烂”等事项,但这些可以通过图式的启动补充到读者的思维中,因而唤起了生动丰寓的生活积累,这样的理解也就更有个性、更有审美价值了。
总之.读者大脑有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其主圈式、予图式纵横交织.大小、层次、经历、知识各不相同.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个性色彩。
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理解能力、理解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拳阅读课文时,生应带着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去和课文、作者进展直接的对话和交流.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理论论文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根据图式理论,读者阅读时出现理解障碍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读者可能不具备适合阅读客体的图式,二是读者虽具备适合于阅读客体的图式,但不能为文本信息所激活。
阅读是一系列心理加工的过程,学生的阅读理解需要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性地同化和顺应。
因此,学生原有的关于阅读的背景知识以及对原有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以及在学生新知识的构建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变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图式理论
“图式”本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
他认为,概念只有和个人的已知信息联系起来才具有实质意义。
而现代图式理论中的“图式”这一概念,一般认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提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鲁墨哈特为代表的现代图式理论,并成为阅读心理学领域研究阅读理解过程的主流理论。
鲁墨哈特将“图式”称为认知的建筑块料(或“组块”),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所谓的图式就是“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
他认为人脑中所保存的一切知识都能分成单元、构成“组块”和组成系统,这些单元、“组块”和系统就是“图式”。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图式理论被国内外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运用于阅读研究,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在联系。
该理论认为阅读理解就是文字符号的解码和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图式进行意思重建
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的图式起着重要作用,读者会将自己的态度、兴趣和期望带入其中,以致不同的读者会因阅读目的或知识经验(图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读。
现代图式理论已远远超过了先驱者们对图式的理解,其研究成果对语文阅读教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的内在联系
图式主要功能是用来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而语文阅读理解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指出,理解的主要机制是,当阅读材料中的线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之后,图式中的变量就会被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具体化,使他们会用图式去同化新知识,或者改变旧图式,用以接受新知识。
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阅读主体和客体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旧有的阅读图式不断得到补充和调整,从而使其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阅读是阅读的主体和客体双向交流的过程,首先,主体把眼睛所能接受到的信息输入到大脑中储存、加工,这个过程需要主体原有的语言知识,一旦与阅读目标相关的知识被激活,另外的与之相连的图式也随着活跃起来,这种状态即联想。
对于阅读来讲,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大脑就开始把收到的信息同原有的语言知识图式进行联系,并不断加工整合,这样就实现了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的双向动态交流,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这也就是图式理论所说的阅读主体被激活的图式与阅读客体之间的互动。
三.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材料的意义并不在于文字符号的本身,文字
符号只是向读者提供了调用图式的线索和方向,阅读材料的意义存在于读者的图式之中,是读者赋予的,不同的读者就同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自己的图式赋予不同的意义。
一般来说,我们说一个读者读懂了一篇课文,就是说他已经建立或找到了一些适当的图式,这些适当的图式对于这篇课文的各个方面作了一致的合理的说明。
如果一个读者在阅读一篇课文时无法找到这些图式,那么,对该读者而言,这篇课文便是难以理解的。
(一)图式理论对语文知识结构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图式理论指导下,语文知识可以被浓缩成框架,框架是事物的组织、结构,也是图式。
它具有指向性和开放性。
指向性是指构成图式框架的元素是各种变量,这些变量为学生理解课文确定了目标。
例如,说明文中概括结构图式的框架:(1)每个段落中含主要思想;(2)大多数语句都是为主要思想提供证据;(3)含有表达定义、原理、法则的句子。
若学生掌握了这种图式框架,他们就能够很容易地分辨出课文的某个段落属于这种图式。
(二)合适的图式是正确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
阅读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以往的生活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阅读时他们会借助头脑中这些知识、经验组建的图式,与文本信息进行拟合、比对,如果有相应的图式,就能形成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否则便不能形成正确的理解。
(三)图式的选择决定阐释的丰富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个体因生活经验、
文化修养、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差异会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做出不同的解读。
图式具有选择性,每个人依据其选择的不同,对同一篇文本有不同的理解,其图式选择的合适性和丰富性也决定了对文本理解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四)丰富的图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根据图式理论,读者阅读时出现理解障碍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读者可能不具备适合阅读客体的图式,二是读者虽具备适合于阅读客体的图式,但不能为文本信息所激活。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图式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各种图式,并不断进行整合,组织;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文章理解的过程中不断激活旧有的图式,运用旧有的图式不断将新信息具体化,并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中小学阅读教学应注意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图式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中应确定的一个目标就是丰富学生的知识网络系统。
除了通过书本途径,即大量阅读以外,还要让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如生活常识、社会经历、社会见闻、科学知识和文化习俗等。
参考文献:
[1]吴萍.图式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马笑霞.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研究,1997,(5).
[5]李国忠.图式理论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3,(6).
[6]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黄立宇.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段落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