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合集下载

长征的概念

长征的概念

长征的概念长征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

这次转移途经千山万水,历经艰险,最终使中国共产的力量得以保全和发展,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是由于第五次“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敌军迫至绝境,面临溃败的危险。

为了挽救危局,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转移战略,以避免红军主力被消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出发,向西北方向展开了万里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种种困难和艰险,先后穿越了大渡河、大别山、秦岭、金沙江、雅鲁藏布江等区域,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会师。

长征是一次艰难而伟大的壮举,具有许多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征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的统一和巩固,使得的领导核心得以保全和发展。

在长征中,毛泽东逐步确立了领导地位,并逐渐形成了他的军事思想和领导风格,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其次,长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和独立战斗的红军,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力量。

在长征中,许多干部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军事素养。

而且,长征还使红军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增强了红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长征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并加深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在长征途中,红军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和群众工作,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长征期间,红军与农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和国内反动派的坚定的统一战线。

最重要的是,长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战略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成功使得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迅速得到验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红军在长征中采取了游击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形成了灵活机动、兵分多路、游击、伏击等多种作战方式,为后来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总之,长征是中国共产在革命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一次充满传奇色彩的壮举。

长征不仅保全了红军的力量,而且在军事、理论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征

长征

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时间1934~1936年间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地点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关于长征

关于长征

关于长征
1、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
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2、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
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3、1934年7月7日为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在政治上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影响和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在军事上威胁敌人后方,吸引敌人兵力,减轻对中
央苏区的压力,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前进。

是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进军福建。

4、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演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以一部在翼侧策应。

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

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长征资料

长征资料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 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 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 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 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 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 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 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 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 雪山。
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 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 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 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 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 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 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 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 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 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 分兵力。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 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 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 江。
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
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 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 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 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 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 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 怀抱里了。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血战湘江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 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由于临时中央的领导者 ,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 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种仪器均随军携 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 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 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 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

长征
目录
● ● ● ●
简介 基本路线 长征故事 伟大意义
长征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 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 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 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 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 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 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 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谢谢观赏
红军长征漫长的路途中,发生了太多故事,冰天 雪地里被冻死 的军需处处长, 这位老人把 所有的棉衣 都分发给 士兵,自己 却成了冰 雪指路人;雪 山里爱唱歌 爱穿红毛衣的 小太阳,她才15 岁,脱下自己最 爱的红毛衣给伤员,自己冻死在山洞;还有茫茫草 地上把自己所有粮食都送给饿慌了的母子三人的 谢希先,他为了不让队友担心他而只字不提,最 终饿死。
基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
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故事
漫漫长征路啊,每一口粮食每一丝温度,都可能是士兵的救命稻草,那些 牺牲自己保全别人的士兵,就是长征的灵魂,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能 属于谁呢?
伟大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辗转十 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 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从 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 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 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 大动力。[3]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 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以毛泽东、周恩 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领袖人物,

【历史课件】长征

【历史课件】长征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
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下页
飞夺 泸定桥 强渡 大渡河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1935、1
巧渡 金沙江
强渡 乌江
1934年10月 红一方面军 开始长征
下页
大渡桥横铁索寒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遵义会议 ?1 1935、
强渡 乌江
1934年10月 红一方面军 开始长征
主要内容:
1、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最高军事指挥权,中 央军委周恩来、朱德负责
1936年10
月三大主力会师
会 宁
吴 1935年10月 起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镇
爬 雪 山
飞 夺 泸定桥
强渡 大渡河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1935、1
1934年10月红 一方面军开始 长征
下页
巧渡 金沙江
第8页
强渡 乌江
上页
中央红军线索:
中央革命根 据地(34.10)

名词解释长征

名词解释长征

名词解释长征
长征,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行动,旨在战略转移,以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追击。

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丽篇章。

长征过程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
长征的胜利,不仅彰显了红军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战略智慧。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长征的知识

长征的知识

长征的知识
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省(区),最终到达陕北,完成了中国共产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转移。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中国革命史、中国军事史、世界革命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征是中国共产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严峻考验,长征中中国共产员和指战员表现出的无私精神和顽强意志,激发了全全军的壮志豪情,为后来中国共产的发展和中国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的知识包括背景、过程、意义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征的知识,需要对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历史、中国军事史等方面有所了解。

长征

长征
• • • • •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 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 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 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 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 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 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 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 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 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 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 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 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 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 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 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 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 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 的一份永久纪念。

长征

长征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突出表现红军 乌蒙磅礴走泥丸。 敢于战胜一切 困难的高大形 象和伟大气概。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 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间,金沙 江形势险要,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 山崖,水流湍急,敌人估计我军必 定要强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几百里 长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 所有的大小渡口。我军派一个师在 龙街架桥佯攻,引诱一切“追剿” 军队都向这里靠近。我主力部队则 在绞车渡缴获了两只过江侦查的敌 船,乘船划到北岸,敌人还以为打 探消息的探子回来了,我军将士奇 袭守敌,不废一枪一弹,活捉了守 在对岸的敌兵,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这是红军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 战术的结果。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1934年10月,一支军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 前所未闻的长征,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一走, 竟然走了13个月零2天,这一走,走了25000里。 最小的战士只有十一、二岁,长征途中,平均 每三百米,就有一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红军 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 盖雪,渡过 24条河流,走600里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经过 11个省份,路 上行军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 白天行军 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 100 天——其中有许多天是与围追堵截的敌人 战 斗——因此总长25000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 天,平均每走570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 军 71里。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 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 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 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长征

长征
【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之一 人本精神 “人本精神”究其本质而言是对人自身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尊重以及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相信,相信人类有把握自己、把握历史和命运的能力。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孔子对于超出人类的虚构存在“存而不论”,但是对于人间世界却充注了极大的热情,用他一生的心血建立起了自己严密而独特的哲学体系。在孔子哲学体系中,人学位居中心地位。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的学说是孔子人学的两大发现。自春秋以降,人类对于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把握能力大大加强,但是却一直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即使是国民党政府,也是为了某些特定人群,或者说是小部分人服务的政体。所以孔孟学说的仁义道德都还停留在抽象的层面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人自身力量的重视并未得以执政者的真正实践,而只是道德教化的宣传内容。 高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人对于自身命运及其全人类历史进程的把握。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只有依靠人类自身努力斗争去争取权力才能够显示人类生存的价值。这点在我党长期的斗争史里面显现的酣畅淋漓,“不自由,毋宁死”,被剥削、被压迫不是老百姓“天赐”的命运。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鉴于此,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为中国百姓谋幸福的崇高精神,从中闪现的对于人类自身力量的确认:人是万物之至尊。 长征所完成的不仅仅是战略转移,还为新的革命阶段的到来酝酿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对于人的生命、尊严的倡导和践行。长征,二万五千里一路走来,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权、发展权的斗争。人在社会上的存在,不仅仅要贡献义务,还要获得自身生存繁衍的条件,在当时内外夹击、重重压迫的情况下,人要想想获得真正称之为“人”的自由和生活,就必须斗争。长征和革命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就其精神内涵则是中国历史上不绝如缕的对人的价值和权利的追求传统的外在体现。 ★之二 君子之勇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息繁衍的最原初的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民族更加的内敛和自谦,在儒家经典《论语》中论及“君子”的共有八十四则,对于“君子”的言谈、举止、交友、德行等方面都做出了论述,可以说,对于“君子”的内圣外王的期望就是儒家理想人格和最高精神境界的化身。在这八十四则里面,有一则是这样的: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对于何谓君子的回答非常的简洁,“问心无愧,何来忧惧?”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君子了。这一则代表了我们民族精神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内省。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能一日三省,向自己发问,对自己剖析,那么还会有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世上有几人能够严肃认真的面对自己的灵魂呢?“知耻近乎勇”,推及一个政党,有没有勇气不断反省、及时更正所犯下的错误呢?有没有灵活辩证的思想去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而不是僵守旧模式呢?所以说,能直面现实、忠诚灵魂的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们知道,长征肇始于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败,之所以失败有多种原因,从我们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对战斗形势、敌我力量对比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红军的长征转移就是对于这个错误的及时弥补。但是也并非一帆风顺,党内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思想,可贵的是,我们的党却一直没有放弃同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努力,至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思想, 制定了红军后面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我们党发展历史上一次自我批判、自我检讨的勇敢尝试。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同错误同逆流的斗争不止这一次。真正的共产党人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革命战斗形势的正确把握,一次次,不断的进行着向着正确道路的努力和前进。正是如此真诚和自觉的检讨才使得长征路成为一条走向队伍壮大和胜利的路。所以长征精神之一就是忠诚于自己信仰和灵魂的君子之勇。只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才敢做出这样的内省和自查。 “君正,莫不正”。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生力军,在历史抉择的重要关头做出了正确的抉择。而人民也因此在历史中选择了他们。儒家精神的传统践行者大多对于“君子之勇”只是停留在口头的表达和践行者个体行动的证实上,而共产党作为以谋全人类幸福为主旨的政党,却可以从口头落实到实际中,超出从个体上升到到整体中。所以是君子之勇的传统的最好体现。 ★之三 进取精神 《易经·象辞上传》中《乾卦》第一句是这样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讲出了什么?讲出了“天”与“人”的关系,讲出了人的自觉和努力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时候,所要做的就是“自强不息”,而不是怨天尤人。而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之一,是我们炎黄子孙生存、发展、壮大历史的最好概括。 所以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奋斗史,我们党在七十多年前所进行的长征也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的奋斗历史。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中共领导人面前的问题,最终选择了战略转移,保存更多的有生力量以和敌人进行日后的战斗。常言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实现理想的可能。庄子曾说“哀大莫过于心死”,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破灭,哪怕这种希望是多么的微小,也终能在时间的历练下成为燎原之火。共产党人认识到了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他们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来,用百折不挠的意志,战胜了无数困难,许多长征的路途都是在红军走过以后才第一次有了人的足迹,变成了“路”。衣衫单薄、空腹赤脚的红军却一步一步的丈量出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许多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我想到了孔子对于他的学生颜回的赞扬:“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难道是颜回喜欢过简陋的生活吗?那为什么在“人不堪其 忧”的时候,颜回还能乐在其中呢?是因为他心中有“义”,有更高的理想。同理,红军正是崇高理想追求的支持下创造了活生生的人间奇迹。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发展强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共产党在历史赋予的重任面前,义无反顾,卧薪尝胆,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带领中国革命和社会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也一次次的证明了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和重要。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运用这个法宝取得胜利的典范,并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民族繁荣强盛的理想继续奋斗。

长征

长征

描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 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 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 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承 上 启 下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岷山千里雪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乌蒙磅礴走泥丸。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上承“万水”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表 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 风貌。
开阔你的视野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 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 篇。 (1)风雨:指战争形势。 (2)仓黄:变化翻覆。 (3)今胜昔:如今 胜过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钓誉。 (5)老:朽。 (6)沧桑: 引申为革命。

创作背景 这首诗 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 央红军越过岷山, 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 险阻,他满怀喜悦 的战斗豪情,以极 其轻松的笔调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 伟大诗篇。

关于长征的了解

关于长征的了解

关于长征的了解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

长征

第六部分 胜利会师 抗日救国
长征中,各路红军在战略上密切配合、互 相支援、共同北上。红军所到之处,宣传群 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严守 群众纪律,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各 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1936年10月,红军三 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的长征,实现了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 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进阵地。
长征途中,红军留下了无数石刻、木刻、手 写标语。这些标语是红军宣传群众、鼓舞斗 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作为历史见证, 红军标语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文明史五 千年不曾中断,正因为有顽强执着、自强不息 的奋斗精神支撑着,而长征,正是这种奋斗精 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的生存条件空前残酷,士 兵经常野菜、野果等充饥,喝雪水解渴,与数 倍与自己的敌人周旋苦斗。不少将士为此被严 寒和饥饿无情的夺取了生命,其处境之惨、战 斗之残酷是难以用言语形容。即使如此,长征 队伍并没有悲观失望,他们始终百折不挠,保 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坚持与敌斗 争,经受了生命的极限。
长征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思考: 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是一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无坚不摧 的革命乐章;是敢向青天邀日月、敢把惊涛当 暖水的肝胆豪情;是让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 革命乐观的英雄主义构成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 史画面;是让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 中国传统美德,再次迸发出灿烂的光华,照耀 千秋流芳万古!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 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 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 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 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粉碎百万国民党军队围追 堵截,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战胜无数艰难险阻,高举抗日救亡旗帜,胜利进行了举 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长征历史简介

长征历史简介

长征历史简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简介_精品文档

长征简介_精品文档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介
从数字看长征
从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 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 长征共历时两年。

四路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14个省份, 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其中, 中央红军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 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2条, 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 攻占县城100余座。

长征中, 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

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 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 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为消灭长征中的红军, 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头人武装等10多支部队数十万大军, 千方百计进行围追堵截。

在中央红军的队伍中, 共有32位女同志历经艰难险阻, 胜利完成了长征, 途中没有一人掉队, 没有一人牺牲, 可谓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奇迹。

长征途中, 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 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 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 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 9位元帅为36.5岁, 8位大将为31.7岁, 48位上将为25.9岁, 157位中将为23.8岁。

历史瞬间浓缩长征
历史瞬间之一: 湘江之战
历史瞬间之二: 遵义会议
历史瞬间之三: 四渡赤水
历史瞬间之四: 巧渡金沙江
历史瞬间之五: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历史瞬间之六: 突破腊子口
历史瞬间之七: 爬雪山、过草地。

长征

长征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闽西赣南出发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为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12,500公里)以上,因此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或万里长征北上抗日,当时的国民政府称其为“流窜”。

长征过程中,红军被迫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主力由出发时的30万人锐减到2万5千。

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红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在甘肃会宁会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段(第34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先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为1934年10月至1936年
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
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
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
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
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撤退和转移。

1935年夏,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首次使用“西征”这个词。

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或万里长征北上抗日,当时的国民政府称其为“流窜”。

红军被迫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主力由出发时的30万人锐减到2万5千。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长征》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岷 山
mí n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三军过后尽开颜。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
pánɡ bó
逶迤
磅礴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的深山峡谷间, 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 不去就会全军覆没。国民党没收了 所有的船只,红军在渔民的帮助下, 智取了国民党探子的一条船,先行 部队乘船消灭了岸上的驻军,红军 主力又靠夺过来的7条船,花费了7 天7夜,克服了风急浪涌的困难, 在国民党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巧妙 地渡过了金沙江。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 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 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 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 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 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 军胜利会师。

长征

长征

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 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 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 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 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 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 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 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 师和干部团击溃川 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 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 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强渡大渡河的故事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24日晚,先 头部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 25 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阵地指挥。红 1团第 1 营营 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7时强渡开始,快接近对 岸时,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控制了 渡口。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 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 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一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 团长杨得志率第一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 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 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 100 多米,水深 流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 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情况对红军十 分不利。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 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 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 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 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 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 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 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 你快骑上走吧。”


•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 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 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 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 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 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 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 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 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 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 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 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 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 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 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 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 小鬼停止了呼息··· ···


• 毛泽东(1893年12月26 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 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 家、战略家、理论家、 诗人,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 主要创立者。
李杨
朱德(1886年-1976年), 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 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 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 大元帅之首。
本次发行的《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 四枚邮票以著名画家靳尚谊、彭彬、刘国 枢、张文源的油画《送别》、《遵义会 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为主 题。与此同时发行的还有《壮举、奇迹、 史诗》纪念邮票本册、《世纪壮举》、 《巾帼英雄———长征女红军》、《红军 不怕远征难》等集邮品。据了解,本次发 行的纪念邮票将同时在陕西、贵州、江西、 宁夏、四川、湖北、河南、甘肃八个省份 举行首发仪式。

成纪Leabharlann 红军长征70周年邮票在长征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 国家邮政局将在今日发行《纪念 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 四枚及小型张一枚。同时,由国 家邮政局、陕西省邮政局主办, 西安市邮政局等承办的《纪念红 军长征70周年》邮票首发活动将 在钟楼邮电广场举行。

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邮票发行情况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 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 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 跑的姿势。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 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 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 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 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 连 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成、杨

主要路线: 瑞金→遵义→ 胶平渡→安顺场 →泸定桥→雪山 草地→毛儿盖→ 静宁→吴起镇→ 会宁革命根据 地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 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 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 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 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当年红军长征胜 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 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 此精辟的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