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7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教案
Chp7
7.2.6 NodeList接口 NodeList接口提供了一个有序节点集合的抽象,如 Node接口的getChildNodes()方法所获得的就是一个 NodeList对象。 NodeList 中的项可以通过从 0 开始的整数索引进 行访问。
该接口定义了以下的方法: int getLength() 返回列表中节点的数目。 Node item(int index) 返回集合中指定索引的节点 在DOM中,NodeList对象是活动的(live).
NodeList
getElementsByTagName(String tagname) 以文档顺序返回标签名字为tagname的所有元素。 boolean hasAttribute(String name) 如果元素节点有名为name的属性,则返回true,否 则为false。 String getTagName() 返回元素的名字。
7.2.7 NamedNodeMap接口 NamedNodeMap接口也是一个节点的集合。它不是从 NodeList接口继承而来,其中的节点是无序的。 NamedNodeMap表示的是一组节点和其唯一名字的一 一对应关系。 例如在某个元素节点上调用getAttributes()方法, 将返回一个包含属性名和属性节点映射的 NamedNodeMap对象。 NamedNodeMap接口定义了以下方法: int getLength() 返回映射集合中节点的数目。 Node getNamedItem(String name) 返回映射集合中指定name的节点。 Node setNamedItem(Node arg) 添加一个节点。 Node item(int index) 返回集合中指定索引的节点
7.2.4 Text接口——文本节点 文本节点是只包含文本内容的节点。在文档树中, 元素和属性的文本内容都是由文本节点来表示的。 文本节点可以由更多信息组成,也可以只包含空白。
Chp7-半导体放大电路分析基础-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龙胜春-清华大学出版社
+
+ B C IC
Rs
ui+
IB E IE RL
-
+VCC
电容隔直
+
uo
-
RB:基极偏置电阻,提供固定的基极偏置电流IB VCC:直流电源,保障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RC:将输出交流电流转换成输出交流电压 注意: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固定,公共地始终为负
7 半导体放大电路分析基础(7.2 基本交流放大电路的直流分析)
(1) 静态工作点图解分析法
RB UBB
C IC B
IB E IE
静态分析内容:在直流电源作用下,确定
三极管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与
RC
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值(放大电路静态工作
点 IBQ 、ICQ 、UCEQ)
UCC
为什么要关注UCEQ?
图解法:利用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外部电路所确定的负载线为
基础,通过作图的方法求解电路的工作情况
信号: 信息的载体
温度、气压、风速、声音等
——传感器(信号源)
模拟电路最 基本的处理 信号的功能
——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模拟信号) ——放大、滤波 ——驱动负载(显示装置、扬声器等)
绪论
3. 电信号源的电路表达形式(戴维宁等效或诺顿等效) 戴维宁等效:将信号源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与内阻相串联的形式
a
Ui
ri Rs
ri
Us
AVs
Uo Us
Ui Us
Uo Ui
ri Rs +ri
AV
7 半导体放大电路分析基础(7.1 放大电路的性能表征)
ii
io
3. 输出电阻ro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往左看进去所呈现的电阻
chp7 特洛伊木马
除了普通文件操作外,还有搜索cache中的口令、设置口令、扫 描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键盘记录、远程注册表操作以及锁 定鼠标等功能
15
木马的功能
窃取数据
以窃取数据为目的,本身不破坏计算机的文件和数据, 不妨碍系统的正常工作, 它以系统使用者难以察觉的方式向外传送数据
接受非法授权操作的指令
木马被激活后,进入内存,开启并监听预先定义的木马端口,准备 与控制端建立连接
28
7.5 特洛伊木马的基本原理
信息反馈
木马成功安装后会收集一些服务器的软硬件信息,并通过E-mail、 QQ等方式告知控制端攻击者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 •
建立连接
服务器端已安装了木马程序 控制端、服务端都在线
14
易植入性
7.3 特洛伊木马的特性
主动性
能自动打开某些端口 根据TCP/IP协议,每台PC机可以有256*256个端口,但常用的只 有少数几个,木马经常利用不常用的这些端口进行连接 当用户联网时能与远程客户端进行通信,利用服务器客户端的通 信手段把信息告诉攻击者
功能的特殊性
32
所必须的一条元素
9
7.2 特洛伊木马的结构
木马系统软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木马程序
• •
服务器程序 驻留在受害者的系统中,非法获取其操作权限,负责接收控制 指令,并根据指令或配置发送数据给控制端
木马配置程序
•
设置木马程序的端口号、触发条件、木马名称等
控制远程木马服务器,有些控制程序集成了木马的配置功能, 统称为控制端(客户端)程序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程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
log on (name = 'ebook_log', filename = 'd:\db\ebook\ebook_Log.LDF', size = 5mb, filegrowth = 10%);
实验六 SQL语句
• 【实验要求】
• 9、查询进货明细。(姓名,出版社名称,图书名称, 数量)。
• 10、查询购书金额最大的订单信息。 • 11、查询总购书金额最大的书店信息。 • 12、查询销售人员的销售总金额,按金额降序排列。 • 13、查询哪类图书的销量最大。 • 14、查询销量最小的5种书。 • 15、查询购买过本公司包含的天津出版的全部图书的
【实验内容】
• 导入外部数据
delete from 订单明细;
select * into 订单明细_in from OpenRowset('MSDASQL','Driver={Microsoft Text Driver
(*.txt; *.csv)}; DefaultDir=D:\db;','select * from 订单明细.txt')
• 多对多:
• 订单明细:订单编号,图书编号,数量 • 进货记录:图书编号,员工编号,出版社编号,数量
【实验内容】
• E-R图
图书分类 1
属于 n
n 存放
1 仓库
作者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第一章: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解释数据、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模型等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系统结构介绍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解释映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1.3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讲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功能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理论2.1 关系模型介绍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属性、元组、域等解释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等2.2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讲解函数依赖、码的概念介绍范式理论: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等2.3 数据库设计方法讲解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介绍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步骤第三章:SQL语言及其应用3.1 SQL基本概念介绍SQL语言的组成部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数据控制等解释SQL中的基本操作: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等3.2 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讲解SQL语言中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的具体语法和操作步骤3.3 数据库的高级查询介绍SQL语言中的聚合函数、分组查询、排序等操作讲解子查询、连接查询等高级查询技术第四章:数据库安全与保护4.1 数据库安全性讲解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意义介绍SQL语言中的权限管理和角色管理4.2 数据库完整性解释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等约束的实现方法4.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介绍数据库备份的方法和策略讲解数据库恢复的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第五章: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5.1 数据库应用系统概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特点和架构讲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5.2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讲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现步骤:数据库创建、应用程序开发、系统测试等5.3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案例,讲解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第六章:事务管理6.1 事务基本概念介绍事务的定义、属性(ACID)解释事务的作用和事务日志的重要性6.2 事务控制讲解并发控制的概念和必要性介绍封锁机制、事务隔离级别和并发调度策略6.3 事务的持久化解释事务提交和回滚的过程讲解事务的持久化机制和事务崩溃后的恢复策略第七章:数据库性能优化7.1 查询优化概述介绍查询优化的目的和基本方法解释查询优化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7.2 查询优化技术讲解索引、统计信息在查询优化中的作用介绍查询优化中的各种算法和策略,如规则优化、启发式优化等7.3 数据库性能监控与调整讲解数据库性能监控的工具和方法介绍性能调整的策略和技巧,包括索引调整、缓存管理、参数调整等第八章:分布式数据库与数据仓库8.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体系结构解释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分片、复制和站点协调机制8.2 数据仓库与OLAP讲解数据仓库的概念、结构和组件介绍在线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多维数据模型8.3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解释数据挖掘的概念、任务和过程介绍数据挖掘中常用的算法和技术,如分类、聚类、关联规则等第九章:数据库新技术与发展9.1 云计算与数据库介绍云计算的概念和数据库在云计算中的应用讲解云数据库服务模型和数据库即服务(DBaaS)9.2 物联网与数据库解释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和数据库在物联网中的作用介绍物联网数据库的设计考虑和应用案例9.3 大数据技术与数据库讲解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和处理技术介绍大数据数据库解决方案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adoop的运用第十章:数据库项目实践10.1 项目需求分析讲解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解释如何从用户角度出发,明确项目需求和预期目标10.2 数据库设计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讲解如何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数据库模式和表结构10.3 数据库实施与测试解释数据库实施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讲解数据库测试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如何评估测试效果10.4 项目维护与升级介绍数据库项目维护的内容和策略讲解数据库升级的原因和方法,以及如何处理升级过程中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数据库基本概念和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基本概念的掌握是理解数据库其他知识的基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完整
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指导书完整(快速切换页码⽅法:按住ctrl键再单击相关项⽬)实验⼀创建数据库与表1. 新建数据库(1) 利⽤向导创建数据库(新建⽂件/本机上的模板)(2) 创建空数据库2. 表的基本操作(1) 使⽤向导创建表(2) 复制表(3) 利⽤设计视图建⽴表(参考教材P25-P29)①设置查阅向导②设置标题属性(P42)③设置默认值(P44)④设置字段的“有效性规则”与“有效性⽂本”(P42)⑤设置掩码(P43)⑥设置⽇期格式:(P40)⑦设置主键(P49)⑧增加字段,在“姓名”字段后增加⼀个“年龄”字段(P48)⑨删除字段,将刚增加的字段删除。
(P49)(4) 表操作①在数据表视图和设计视图之间进⾏切换,熟悉切换的⽅法。
②在数据表视图中输⼊记录。
③隐藏/取消隐藏列(P53)——格式菜单④冻结(P64)——格式菜单⑤排序(P58)——记录菜单⑥筛选(P60)——记录菜单⑦调整表外观——格式菜单3. 表间关系(P64)4. 导⼊、链接、导出(P34)实验⼆查询⑴使⽤设计视图建⽴查询⑵使⽤设计视图建⽴查询⑶设置查询排序及准则⑷汇总查询⑸交叉表查询⑹参数查询⑺动作查询①删除查询②更新查询③追加查询④⽣成表查询:⑻利⽤SQL语句建⽴查询实验三窗体1. 掌握⾃动创建窗体、使⽤向导创建窗体的⽅法(1) 建⽴基于单表的窗体①纵栏式窗体②“表格式”窗体(2) 建⽴基于多表的“学⽣信息和成绩”窗体2. 在设计视图创建窗体⑴建⽴“学⽣信息简表”窗体⑵使⽤设计视图1⑶使⽤设计视图2实验四报表1. 建⽴“学⽣成绩单”报表2. 建⽴“学⽣档案”报表3. 建⽴“分数段统计”报表4. 建⽴“排名次”统计报表实验五宏实验六数据库设计理论实践《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指导书⼀、实验的性质与学习⽬的《数据库原理与应⽤》为⾮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验证并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具备数据库的基本设计能⼒、掌握利⽤数据库进⾏信息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系统的开发⽅法,为以后更好地使⽤数据库应⽤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打开已存在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2. 表的创建和管理创建表修改表结构删除表表的导入导出3. 数据库表的查询简单查询高级查询聚合函数连接查询4. 数据库表的更新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5. 索引和约束的创建与管理创建索引删除索引添加约束删除约束三、实验步骤1.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启动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设置数据库属性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2. 表的创建和管理创建一个新的表添加字段和数据类型设置主键和外键表的导入导出3. 数据库表的查询编写查询语句执行查询并查看结果优化查询性能4. 数据库表的更新插入数据到表中修改表中的数据删除表中的数据5. 索引和约束的创建与管理创建索引提高查询性能添加主键和外键约束添加唯一约束四、实验要求1. 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验。
2. 实验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守实验步骤,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3. 实验结果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心得。
五、实验评价1.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2. 实验步骤的正确性3.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实验心得的深度六、实验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打印机等。
2. 软件要求: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系统,如Microsoft SQLServer、Oracle、MySQL等。
3. 网络要求:实验环境需连接校园网或局域网,以便进行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七、实验准备1.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掌握常用的数据库查询语句和更新语句。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请确保数据库管理系统已正确安装和配置。
3. 实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同学或实验教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ch07
关系代数是一种过程化的查询语言,它包括了一个运算集 合,这些运算的输入是一个或两个关系,得到的输出结果 是一个新关系。 关系代数基本理论的内容包括关系代数的运算、关系代数 的演算和关系代数的优化。 关系代数的运算内容主要是指各种运算符和关系如何组成 简单的或复杂的表达式,这些内容也称为关系算术。 关系代数的演算主要是把数理逻辑的谓词演算应用到了关 系运算中,包括以元组为变量的元组关系演算和以域为变 量的域关系演算。 如何提高关系代数的运算效率,以至最终提高关系型数据 库产品的查询效率,主要是依据关系代数的优化规则和策 略。
第7章 关系代数基本理论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第三版)
第19页
除法运算
设两个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分别是r和s,且关系R中的属 性个数大于关系S中的属性个数,即r>s>0。那么R÷S是 一个属性个数为(r–s)的元组的集合。R÷S是满足这种条 件的最大关系,即该结果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u与S中的 每一个元组v组成的新元组(u,v)一定在关系R中。 假设关系S的属性是关系R中后面的s个属性,则R÷S的 算法如下所示:
第7章 关系代数基本理论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第三版)
第5页
关系代数的作用示意图
模型化 客观现实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
查询 关系代数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第三版)
第7章 关系代数基本理论
第6页
主要内容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概述 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关系代数的附加运算 扩充的关系代数运算 关系演算 关系代数的更新运算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策略 本章小结
第7章 关系代数基本理论
第8页
数据库技术基础chp7
7.2.2 运算符(续)
比较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表达式的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为布尔值:TRUE(真)、FALSE(假)、 UNKNOWN(未知)。 比较运算符有:=(等于)、<(小于)、<=(小于等 于)、>(大于)、>=(大于等于)、<>(不等于,另 外一个写法是!=)、!>(不大于)、!<(不小于)。
SQL Server提供了大约30多个全局变量,常用的全局变量有:
@@SERVERNAME 返回运行 Microsoft® SQL Server 的本地服务器名称。 @@SERVICENAME 返回 Microsoft SQL Server 正在其下运行的注册表键名。若当前实例为 默认实例,则@@SERVICENAME 返回 MSSQLServer;若当前实例是 命名实例,则返回实例名。 @@VERSION 返回 Microsoft SQL Server 当前安装的日期、版本和处理器类型。 @@CONNECTIONS 返回自上次启动Microsoft SQL Server 以来连接或试图连接的次数。 @@MAX_CONNECTIONS 返回Microsoft SQL Server 所允许的同时连接的最大用户数。返回的数 不必为当前配置的数值。 @@DATEFIRST 返回 SET DATEFIRST 参数的当前值,SET DATEFIRST 参数指明所规 定的每周第一天:1对应星期一,2对应星期二,依次类推,用7对应星期 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2.2 变量(续)
局部变量
局部变量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意义的变量,由用户建立和使用。局部变量 的作用范围一般为批处理、存储过程、触发器。 局部变量的命名要求第一个字符必须是@,由字母、数字、下画线等字 符组成,不能与SQL Server的保留字、全局变量、存储过程、表等其他 数据库对象重名。 局部变量要用DECLARE语句声明: DECLARE @variable dataType 例如:声明一个字符型变量,名字为studentName。 DECLARE @studentName varchar(12) 可以用SET或SELECT语句给局部变量赋值。 SET @studentName = '马翔' SELECT @studentName = '马翔' 局部变量可以出现在SQL语句中: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 @studentName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
3. 让学生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如表、视图和索引。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4 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数据库基本操作2.1 创建数据库2.2 修改数据库2.3 删除数据库2.4 查询数据3. 关系型数据库原理3.1 表3.2 视图3.3 索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
2. 数据库软件:准备数据库软件,如MySQL、Oracle等。
3. 教学案例: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数据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4. 练习:让学生上机练习数据库操作。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
3. 让学生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数据库设计7.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7.2 需求分析7.3 概念设计7.4 逻辑设计7.5 物理设计2. 实体-关系模型8.1 实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8.2 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8.3 实体-关系模型的转换3. 关系模型9.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9.2 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9.3 关系模型的性质4. SQL语言10.1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10.2 SQL语言的数据定义10.3 SQL语言的数据查询10.4 SQL语言的数据更新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者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步骤,了解实体-联系模型,并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实体-联系模型。
3. 让学生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运算,了解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1 数据库1.2 数据库管理系统1.3 数据库系统2.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2.1 需求分析2.2 概念设计2.3 逻辑设计2.4 物理设计3. 实体-联系模型3.1 实体及其属性3.2 联系及其类型3.3 实体-联系模型绘制4.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4.1 关系4.2 关系运算4.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实体-联系模型的绘制。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关系运算,了解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连接。
2. 软件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上机操作: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的结果,评价学生对关系运算和关系完整性约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2. 让学生了解SQL语言的基本功能,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3.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
二、教学内容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1 增加操作1.2 删除操作1.3 修改操作1.4 查询操作2. SQL语言的基本功能2.1 数据定义2.2 数据查询2.3 数据更新2.4 数据控制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3.1 备份3.2 恢复4.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4.1 安全性控制4.2 完整性控制1. 讲授法:讲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SQL语言的基本功能。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chpt7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将具备更强大的数据 处理能力,能够更好地支持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更完善的生态系统
未来可编程控制器将形成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开 发工具、应用方案等,为开发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开发体验。
06 实验与课程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
实验一:基本指令应用
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的运算和逻辑处理,是可 编程控制器的核心部分。
输入输出接口
连接可编程控制器与外部设备,实现信号的 输入和输出。
存储器
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系统参数。
电源模块
为可编程控制器提供稳定的电源。
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组成
01
02
03
编程软件
用于编写、编辑、调试和 下载程序至可编程控制器。
监控软件
熟练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指令、计时器 指令、计数器指令等基本指令的使用。
通过实验,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 应用场景。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
实验二:电机控制实 验
掌握电机控制电路的 设计和连接方法,理 解电机控制的基本原 理。
学习使用可编程控制 器实现对电机启动、 停止、正反转的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
楼宇自动化
农业自动化
可编程控制器可以用于楼宇自动化系统, 实现建筑设备的监控和控制,提高建筑物 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可编程控制器可以用于农业自动化系统, 实现温室、灌溉、养殖等环节的自动化控 制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02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和工作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组成
中央处理单元(CPU)
可编程控制器的指令系统
指令类型
包括逻辑运算指令、算术运算指令、 比较指令、转移指令等,用于实现控 制逻辑和处理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数据库恢复 7.2.1 故障的种类 7.2.2 数据库恢复技术 7.2.3 恢复策略
7.2.2 数据库恢复技术
恢复操作的基本原理: 恢复操作的基本原理:冗余 使用存储在另一个系统中的“冗余” 使用存储在另一个系统中的“冗余”数据以及事先建立起来 的日志文件,重新构建数据库中已经被损坏的数据, 的日志文件,重新构建数据库中已经被损坏的数据,或者修 复已经不正确的数据。 复已经不正确的数据。 恢复机制涉及的关键问题 1. 如何建立冗余数据 数据转储 登记日志文件 2. 如何利用这些冗余数据实施数据库恢复
7.2 数据库恢复 7.2.1 故障的种类 7.2.2 数据库恢复技术 7.2.3 恢复策略
7.2.1 故障的种类
1. 事务内部的故障 2. 系统故障 3. 介质故障
1. 事务内部故障
事务内部的故障 有的是预期的,在程序中可以预先估计到的, 有的是预期的,在程序中可以预先估计到的, 由事务程序加入判断和ROLLBACK语句进行 语句进行 由事务程序加入判断和 处理。 处理。 有的是非预期的
事务内部的故障( 事务内部的故障(续)
事务内部更多的故障是非预期的, 事务内部更多的故障是非预期的,是不能由应用程序处理 的。 运算溢出 并发事务发生死锁而被选中撤销该事务 违反了某些完整性限制等 以后,事务故障仅指这类非预期的故障 以后,事务故障仅指这类非预期的故障 事务故障的恢复:撤消事务( 事务故障的恢复:撤消事务(UNDO) )
第七章 数据库系统的恢复和并发控制技术
7.1 事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7.2 数据库恢复 7.3 并发控制 7.4 基于封锁的并发控制技术 7.5 死锁 本章小结
7.1 事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7.1.1 事务的基本概念
7.1.2 事务的ACID特性 特性 事务的
7.1.1 事务的基本概念
事务定义
2. 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是指引起系统停止运转随之要求重新启动 的任何事件。 的任何事件。 原因:硬件故障( 故障)、软件故障( 原因:硬件故障(如CPU故障)、软件故障(如 故障)、软件故障 操作系统故障)、突然断电等。 )、突然断电等 操作系统故障)、突然断电等。 特点: 特点: 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突然被破坏 所有正在运行的事务都非正常终止 不破坏数据库 内存中数据库缓冲区的信息全部丢失
日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 日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续) 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日志文件, 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日志文件,每条日志记录的 内容 事务标识(标明是那个事务) 事务标识(标明是那个事务) 被更新的数据块
日志文件的作用
(1)当数据库发生的是事务故障和系统故障时, )当数据库发生的是事务故障和系统故障时, 直接根据日志文件对相应的数据库操作进行 UNDO和REDO操作即可; 和 操作即可; 操作即可 (2)当发生介质故障时, )当发生介质故障时, 如果采用的是动态转储方式, 如果采用的是动态转储方式,则将后备副本和 日志文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恢复数据库; 日志文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恢复数据库; 如果采用的是静态转储方式, 如果采用的是静态转储方式,也可建立日志文 二者结合完成数据库的恢复。 件,二者结合完成数据库的恢复。
动态转储
转储操作与用户事务并发进行 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或修改 优点 不用等待正在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 不会影响新事务的运行 动态转储的缺点 不能保证副本中的数据正确有效
动态转储
利用动态转储得到的副本进行故障恢复 需要把动态转储期间各事务对数据库的修改活 动登记下来, 动登记下来,建立日志文件 后备副本加上日志文件才能把数据库恢复到某 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第七章 数据库系统的恢复 和并发控制技术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第七章 数据库系统的恢复和并发控制技术 本章学习目的
把所学的知识和第六章所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 把所学的知识和第六章所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 , 在实际的应用中, 在实际的应用中 , 提升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和掌 握 ,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 安全性和一致性 , 保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安全性和一致性, 证数据库系统24小时正确运行 , 证数据库系统 小时正确运行, 保证数据库系 小时正确运行 统在遇到故障时能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提高抗 统在遇到故障时能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 故障抗灾难的能力。 故障抗灾难的能力。
3. 介质故障
介质故障
称为硬故障, 称为硬故障,指外存故障
磁盘损坏 磁头碰撞 瞬时强磁场干扰 计算机病毒
介质故障的恢复
(1)重装转储的备份副本到新的磁盘,使数 )重装转储的备份副本到新的磁盘, 据库恢复到转储时的一致状态; 据库恢复到转储时的一致状态; (2)在日志中找出转储后所有已提交的事务; )在日志中找出转储后所有已提交的事务; (3)对这些已提交的事务进行 处理, )对这些已提交的事务进行REDO处理,即 处理 子系统撤消所有未完成事务, 子系统撤消所有未完成事务,对所有已提交的 事务进行重做。 事务进行重做。
转储方法分类
转储状态 动态转储 转储 方式 海量转储 增量转储 动态海量转储 动态增量转储 静态转储 静态海量转储 静态增量转储
7.2.2 数据库恢复技术 1.数据转储技术 2.登记日志文件 3.使用多副本的恢复技术
2. 登记日志文件
什么是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log)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 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 日志文件 作的文件 日志文件的格式 以记录为单位的日志文件 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日志文件
7.2 数据库恢复
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系统故障:计算机软、 系统故障: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人为故障:操作员的失误、恶意的破坏等。 人为故障:操作员的失误、恶意的破坏等。 数据库的恢复 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 (亦称为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 亦称为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 亦称为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
转储方法
(1)静态转储与动态转储 )
(2)海量转储与增量转储 )
静态转储
在系统中无运行事务时进行的转储操作 转储开始时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状态 转储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的任何存取、 转储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的任何存取、修改操作 得到的一定是一个数据一致性的副本 优点:实现简单, 优点:实现简单,可保证副本与数据库的一致性 缺点:降低了数据库的可用性, 缺点:降低了数据库的可用性,效率较低 转储必须等待正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 新的事务必须等转储结束
第七章 数据库系统的恢复和并发控制技术
本章要点 事务的基本概念 事务的ACID属性 事务的 属性 数据库恢复技术,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 数据库恢复技术,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掌握 恢复数据库的策略和方法 并发操作产生的数据不一致性 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概念 封锁协议与数据一致性的关系 死锁的预防和诊断 饥饿的概念及预防
7.2.2 数据库恢复技术 1.数据转储技术 2.登记日志文件 3.使用多副本的恢复技术
3.使用多副本的恢复技术
如果系统中有多个数据库副本, 如果系统中有多个数据库副本,并且各个副本不会因故障 而同时失效,则称这些副本具有独立的失效模式。 而同时失效,则称这些副本具有独立的失效模式。 优点:用户可以利用这些独立副本互为备份, 优点:用户可以利用这些独立副本互为备份,很方便地恢 复数据库 缺点:硬件和系统的代价比较高 缺点:
系统故障的恢复
发生系统故障时, 发生系统故障时,事务未提交
恢复策略:强行撤消( 恢复策略:强行撤消(UNDO)所有未完成 ) 事务
发生系统故障时,事务已提交, 发生系统故障时,事务已提交,但缓冲区中的信 息尚未完全写回到磁盘上。 息尚未完全写回到磁盘上。
恢复策略:重做( 恢复策略:重做(REDO)所有已提交的事 ) 务
7.1.2 事务的 事务的ACID特性 特性 事务的ACID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 一致性(Consistency) 隔离性(Isolation) Isolation 持续性(Durability )
第七章 数据库系统的恢复和并发控制技术
7.1 事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7.2 数据库恢复 7.3 并发控制 7.4 基于封锁的并发控制技术 7.5 死锁 本章小结
使用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恢复数据库
登记日志文件
基本原则 (1)登记的次序必须严格按照并发事务执 ) 行的时间次序; 行的时间次序; (2)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并 )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 且日志文件不能和数据库放在同一磁盘上, 且日志文件不能和数据库放在同一磁盘上, 要经常把它复制到磁带上。 要经常把它复制到磁带上。
日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 日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续)
以记录为单位的日志文件内容
各个事务的开始标记(BEGIN TRANSACTION) 各个事务的开始标记 各个事务的结束标记(COMMIT或ROLLBACK) 或 各个事务的结束标记 各个事务的所有更新操作
具体来说,每个日志记录的格式为: 具体来说,每个日志记录的格式为: (事务标识,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前像,后像) 事务标识,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前像数据转储技术 2.登记日志文件 3.使用多副本的恢复技术
1. 数据转储技术
所谓数据转储,是指由 所谓数据转储,是指由DBA(数据库管理员)定期的将 (数据库管理员) 整个数据库中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存储设备或另一个磁盘 上去,这些转储的副本称为后备副本或后援副本。 上去,这些转储的副本称为后备副本或后援副本。 如何使用 数据库遭到破坏后可以将后备副本重新装入 重装后备副本只能将数据库恢复到最近转储时的状态
(2)海量转储与增量转储 )
海量转储: 海量转储 每次转储全部数据库 增量转储: 增量转储 只转储上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 海量转储与增量转储比较
从恢复角度看, 从恢复角度看,使用海量转储得到的后备副本进行 恢复往往更方便 但如果数据库很大,事务处理又十分频繁, 但如果数据库很大,事务处理又十分频繁,则增量 转储方式更实用、 转储方式更实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