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1、基本概念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头蚀后退的现象。

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

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

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

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实用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地球概况普通地质学课件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绪论一、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球普通地质学课件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勘查系绪论❖组成地球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和形式❖地球发展历史以及演化规律❖地壳以及地球的构造特征及构造的形成条件与演变规律❖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即研究合理开辟和利用地球资源,地球环境及地球保护地球的理论和想法。

二、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一、重力异常: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知识归纳整理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实用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

所以人们就可以经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觅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

这算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想法二、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一具交角称为磁偏角。

所以罗盘指针所指的方向不是地理南北而是磁极南北。

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

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三、普通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四、地表的固体岩石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7—8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

五、地球不是一具均质体,具有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圈和外圈。

圈指固体地球部分,外圈则包括生物、大气和水圈。

目前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想法来研究地球部结构。

目前主要采用地球物理想法,更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变化来研究地球部构造事情。

根据两个一级不延续面,将地球部划分为3个圈层:地壳、地慢和地核。

地壳——莫霍面(平均33km)——地幔——古登堡面(2900km)——地核(地球平均半径6371)。

六、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具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分析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分析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和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有大气、水和生物;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有太阳热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能。

2.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

(莱伊尔)3.地球的外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地质构造: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力作用下所产生变形与变位的产物。

5.地层: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层状岩石。

6.岩层:两层面所夹的岩性均一的一套岩体。

(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石。

)7.克拉克值(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

8.矿物:自然产出的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化学成分一定,可用化学式表达。

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9.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10.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11.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12.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的能力。

13.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形成的断裂面。

14.色率: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百分含量。

15.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16.岩浆作用: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分为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

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类;气体以水蒸气为主,其次为二氧化碳,硫化物,硫及少量的一氧化碳,氢气,氯化氢,氨气,氯化氨等。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的作用。

17.岩浆:地下形成的,含有大量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18.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19.火成岩分类基础:岩浆成分和冷凝环境。

20.岩浆的物理性质有:温度、压力、黏度、密度21.火山岩包括火山碎屑岩、熔岩。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一、绪论:1、地质学的含义与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

二、地球概论:1、地球的圈层结构: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扩散层)、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1.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40km,纵波到达这一界面后,波速突然增加, 由平均6-7km/s,突升为8.1km/s。

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

2.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

横波到这一界面就消失了,纵波波速降低。

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

3.内核和外核界面——位于地核内部。

表现为纵波速度由10km/s 突变为11km/s。

由此而推断地核分为的内、外两部分,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4.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

表现为纵波速度由6km/s突变为6.6km/s。

由此而推断地壳分为密度不同的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层(硅镁层)。

2、大气圈的分层;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扩散层)大陆地壳平均厚33km(最厚>70km),广泛分布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最老的岩石年龄为38亿年,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大洋地壳平均厚8km(最薄<3km),主要为玄武岩类及现代沉积物,只有硅镁层。

4、地温梯度:增温层、变温层、恒温层;1.外热层(变温层):来自太阳辐射,向下递减,日、夜、四季有变化。

2.常温层——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常年不变,其深度一般为20—40m3.增温层——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内部热能影响,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一般大陆为1—5℃/100m,海底为4—8℃/100m。

三、矿物:1、矿物的含义;矿物——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体.2、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呈现的光学现象。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所有权归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岩土1班所有普通地质学(一)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界各种动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动力地质作用,或简称为地质作用。

2、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

它包括早期分层方案中的地壳(A层)和上地幔的顶部(B层)。

3、克拉克值—将各种元素在地壳中重量的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环的过程。

5、地层及岩层—在地球表面由于各种沉积作用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成岩作用而变成了沉积岩层。

在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岩层称为地层。

6、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未经强烈的构造变动,就不会发生地层倒转,地层的顺序总是上新下老。

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7、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蚀作用不断使河谷加深,但这种作用不是无止境的。

当河流下切到一定深度,河水面趋近与其注入的水体(海、湖等)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势能,活力趋于零,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

因此河流注入的水体水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

8、风化壳—是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9、磁偏角—通过H方向的铅直平面为磁子午面,它与地理子午面的夹角。

10、冰蚀谷—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

二、选择题及判断题1、下列各类矿物中最易溶解的是(A)A、卤化物类B、硫酸盐类C、硅酸盐类D、碳酸盐类2、化学风化作用通常在下列哪种气候条件下进行得最快(D)A、干燥B、寒冷C、温暖D、湿热3、下列岩石能成为良好的隔水层是(D)A、粉砂岩B、砾岩C、粗砂岩D、粘土岩4、下列均能被石英所刻动的矿物组是(A、B)A、石墨、石膏、方解石、磷灰石B、萤石、长石、云母、滑石C、橄榄石、角闪石、辉石、刚玉D、黄铁矿、黄铜矿、玄铅矿5、下列矿物抗风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石英﹥白云母﹥黑云母﹥辉石B、石英﹥白云母﹥橄榄石﹥辉石C、白云母﹥长石﹥角闪石﹥橄榄石D、石英﹥黑云母﹥橄榄石﹥角闪石6、只能用作测定第四纪地层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是(B)A、钾-氩法B、C14法C、铀-铅法D、铷-鍶法7、破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风化作用方式是(D)A、溶解B、氧化C、水化D、水解《判断题》8、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叫三叠系。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doc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doc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1、大陆地形单元:山地,平原(海拔高于100米),高原(海拔高于600米),盆地,裂谷系(东非大裂谷,汾渭裂谷)。

2、海洋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会发生火山作用,易形成矿产)。

3、地磁场的三要素:磁偏角(地磁子午线和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磁倾角(总磁场强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或磁针与水平边的夹角),磁场强度。

4、地球内部热了分布:外热层(变温层),常温层,内热层。

5、地球的圈层结构:外三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三圈:地壳,地幔,地核。

6、岩石圈:软流圈以上,上地幔的刚性的顶盖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

7、地核分层:外核,过渡层,内核。

8、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

9、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中的平均含量。

10、矿物: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物质。

11、晶质体:内部质点有规律的排列,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

晶质体可分为:显晶质体和隐晶质体。

12、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没有规律,不是规则的几何外形。

非晶质体分为:玻璃质体(火山作用形成的)和胶质体(沉积作用形成的)。

13、矿物的分类(七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

14、★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

裂开的光滑面叫做解理面。

﹝解理可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及不完全解理。

一般解理发育的矿物无断口,断口发育的矿物无解理〈了解〉﹞。

15、岩石硬度: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石,刚金刚,硬度依次增大。

16、岩石:由矿物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集合体﹝岩石分为: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17、喷出的岩浆类型:超基性岩浆(二氧化硅<45﹪),基性岩浆(二氧化硅45﹪~52﹪),中性岩浆(二氧化硅52﹪~65﹪),酸性岩浆(二氧化硅﹥65﹪)。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内容:1.地球的物质组成2.地球的结构和构造3.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4.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5.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方法;研究特点:时间漫长,空间广阔,现象复杂,无法再现。

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归纳分析,实验模拟验证,总结推导提出假说,反复验证和修正假说,最终形成规律性和理论性的认识第二章地球1、球粒陨石:由1-2mm直径的玻璃质小球粒所组成。

放射性同位素方法获得其形成时代为45亿年。

重力异常:把地球作为一个均匀球体,以海平面为基准计算出来的各地重力值,称理论值,当实测重力值与理论计算的重力值不一致时,称重力异常。

地温梯度:单位深度里温度的变化量。

每深度增100m,增加的地温值,一般地区为3℃/100m。

磁偏角: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

磁倾角: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叫磁倾角。

磁场强度:使磁针偏和倾的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叫磁异常:当实测磁场与正常磁场不一致时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2、陨石的概念及其分类:天外星体的残骸称陨石,即流星超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烧尽,到达地表的残骸。

可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等。

3、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砀强度4、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5、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及其分界面:莫霍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古登堡面是具有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体性质的外核之间的界面(核幔界面)。

康拉德面(此界面将地壳划分为上、下两个不同密度的层圈,上部为花岗质上地壳,下部为玄武质下地壳。

上下地幔界面此界面将地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壳——康拉德面——下地壳——莫霍面——地幔——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软流圈上地幔——上下地幔分界面——下地幔——古登堡面——地核外核——内外核过渡带——内核——6371km(地心)6、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相对平均重量的百分含量。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doc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doc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常见地质术语解释:1。

内力地质作用:地球内部的热量被用作能量,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变质作用和地球各层的相互作用。

2.外部地质作用: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被用作能源,是由大气、人类和生物因素造成的,包括地质体的风化、重力滑动、剥蚀、运输、沉积和各种地壳表面载体的固结。

3.克拉克值: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平均百分比。

4.乳沟:指晶体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沿某一晶体方向分裂成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5.岩浆:地下高温熔融材料。

6.入侵:深部岩浆向上移动,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凝结、结晶并凝固。

7.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所有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也会被地球的旋转所偏转。

北半球的偏转方向是向右,南半球是向左。

8.波浪标记: 波痕是由风、水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表面结构。

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波浪型、流水型和风浪型。

9.处理角色:指风化剥蚀产物被运输到其他地方的影响。

10.沉淀:它指的是被运输的物体在合适的地方沉积。

1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态,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性流体的作用下,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岩石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结构和构造或矿物与岩石之间新的地质相互作用。

1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岩浆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作用于围岩,导致围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

13.标准化石: 在地质历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化石应具有演化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

这种化石被称为标准化石。

14.地质年代表:按年代系统地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地质历史清单。

15.来源:触发地震并释放深层能量的源区。

16.震中:地震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是最早受到震动的地点。

17.地震强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莫霍面: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位于地球表面以下数千米至30-1处。

地球内部的热量被用作能量,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变质作用和地球各层的相互作用。

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

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

第一讲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一、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将实测的重力值减去该点的重力正常值,其差值即为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实测地磁要素的数据与正常值(地球基本磁场)的差别。

地磁场倒转:地磁极出现“反转”,即南、北极互相颠倒的现象。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深度:大陆地表之下平均33km;大洋地下5-8km;纵波P波速突然增加, 地内温度突然升高。

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

深度: 2900km深度处,纵波P波速急剧降低,横波S波到此中止 (固态转为液态)。

地壳: 岩石圈上部的次级圈层。

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次级圈层。

包括地壳和地幔硅镁层 B1软流圈:又称低速带,是指地下60-250km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塑性流动)二、简答题1) 地球的内部(固体地球)层圈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依据:宇宙地质的依据,地质学的依据,地球物理的依据;划分:地壳: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33km 莫霍面地幔硅镁层地幔软流圈地幔圈(中间圈)------2900km 古登堡面地核:外核------ 5000km莱曼面内核2)简述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大陆地壳:指大陆及大陆架;平均厚度为33km;硅铝层(花岗岩层)厚20km;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41亿年前;构造运动强烈,大部分岩石已发生了变形;大洋地壳:分布洋底;平均厚度为6-8km;缺少硅铝层(花岗岩层);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2亿年前;构造运动轻微,大部分洋壳岩层很少发生变形3) 简述软流圈的作用?1、岩石圈漂浮的载体2、中源地震的发源地3、大规模岩浆活动的策源地4、全球岩石圈循环的基础第二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元素和矿物一、名词解释地壳元素的丰度:又称克拉克值,是指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

主量元素(常量元素或造岩元素):岩石中含量大于1%的元素,(O>Si>Al>Fe>Ca>Na >K>Mg)是地壳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壳(岩石)中含量低于0.1%的元素,一般来说不易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这类元素被称为微量元素。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归纳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归纳

1、出露地表的三大岩类抵抗风化的能力不同。

①沉积岩(抗风化能力强)> 岩浆岩和变质岩(抗风化能力弱)②沉积岩:(碎屑岩> 化学岩和生物岩)③岩浆岩:(酸性岩> 基性岩)④变质岩:(浅变质> 深变质)2、岩石矿物成分(1)含Ca、Mg、K、Na等元素愈多矿物愈不易风化含Fe、Al、Si等元素愈多矿物愈易风化据研究得矿物在风化中的稳定系列<=> 鲍文反应系列结晶:早晚风化:快慢风化顺序: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滑石>蛇纹石>绿帘石>基性斜长石>酸性石>正长石>白云母>石英2、岩石的结构、构造。

①结构影响抗风化能力由强—弱♦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非晶质结构>结晶质结构♦细粒结构>粗粒质结构♦基底式胶结> 孔隙式胶结♦胶结物成分:Si > Ca > 泥质②层理、片理等定向排列构造的岩石较均一粒状、致密性的易风化岩浆岩:流纹构造如沉积岩:层理构造变质岩:片理、片麻构造(三)地质构造节理、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背斜核部易风化。

二、主要岩石在风化中的表现(一)岩浆岩深成岩:全晶质为主,性脆,节理裂隙发育,抗风化能力弱。

侵入岩:浅成岩:多为半晶质,易出现差异性风化。

喷出岩:抗风化能力较侵入岩强,深色矿物多的岩石易风化,斑状结构的易风化。

(二)沉积岩层理发育易风化化学岩易风化接触变质岩:接触带上裂隙发育,易风化。

(三)变质岩动力变质岩:与碎屑岩相似。

区域变质岩:片理发育易风化。

2 湖泊的成因和类型①构造湖: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陷、凹陷、沉陷所形成的构造盆地,经积水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构造湖。

【如: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滇池、日月潭、坦葛尼喀湖、贝加尔湖】②火山口湖: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积水而形成的湖泊,面积小而深度大。

【如: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③堰塞湖: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

普 通 地 质 学要 点 整 理

普 通 地 质 学要 点 整 理

普通地质学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矿物第一节元素1 元素的定义: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统称元素。

2 半衰期:某一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也即地壳元素的丰度。

4 八大元素:O,Si,Al,Fe,Ca,Na ,K,Mg第二节矿物的概念与第三节矿物的主要性质1 矿物: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排列有序的固体。

2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3 非晶体:内部质点排列无序的固体。

4 矿物的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玻璃,珍珠,土状)颜色与条痕5 矿物的理学性质:A 解理:晶体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为平面的能力,分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等。

B 断口:矿物受力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它总是不光滑的。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1 岩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熔体。

2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又称为火山作用。

3 火山作用的产物有:气体喷发物、固体喷发物(火山碎屑)、液体喷发物(熔岩)4 岩浆的类型:A 超基性岩浆,二氧化硅<45%,富含FeAl 氢化物;B 基性岩浆,二氧化硅45%-52%,又称为玄武质岩浆;C 中性岩浆,二氧化硅52%-65%,又称为安山岩浆;D 酸性岩浆,二氧化硅>65%,又称为花岗岩浆。

5 火山的分布:A 环太平洋火山带(火环);B 地中海-印尼火山带;C 洋脊火山带;D 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1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2 侵入体: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又叫侵入岩。

深层侵入体:形成深度在地表以下5km-10/20km 者,规模较大。

浅层侵入体:形成深度在地表以下小于5km 者,规模小。

3 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以依次结晶出不同的成分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1. 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互相作用。

2. 外力地质作用: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谁、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 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 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5. 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

6.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7. 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

8. 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外表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9. 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10. 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11. 变质作用:岩石根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12.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

13. 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14. 地质年代表: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表。

15. 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116. 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

17.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3、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

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粗、细、轻、重等各种碎屑本来是混杂在一起的,在沉积过程中却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做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5、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6、地震: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7、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时间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8、岩石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题1、断口和解理的区别与联系。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解理是由内部格架构造所决定的。

2、五个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

3、煤的形成条件。

⑴必须有植物大量繁生,提供形成煤的物质来源.⑵植物遗体堆积后必须与空气隔绝,以免彻底分解破坏。

⑶使成煤作用持续进行,还须经历有节奏的地壳运动。

4、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和地面的破坏现象等进行划分的。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震等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5、地层接触关系。

一种关系是侵入接触,即岩浆体侵入围岩之中,其特点是围岩接触部分有变质现象,火成岩中还往往有捕虏体存在。

另一种关系是沉积接触,即侵入岩上升地表遭受侵蚀之后,又为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

普通地质学 复习重点

普通地质学 复习重点

6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其在地壳中的分布特点?
7 岩石结构与构造的概念?三大类岩石常见的结构构造?
8 岩浆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岩浆岩结构构造有何特点?
9 矿床的概念?矿床的主要类型?
第三章 地球的年龄和地质时代
1 地球的年龄?岩石圈中最古老的岩石的形成年龄?
2地质年代确定方法?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6 断层、节理的概念?断层、节理的区别?
7 断层的类型及组成要素?断层的分类?
8 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表现形式?
9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建立、板块构造基本思想?
10 板块边界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1 岩浆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一章 地球
1 地球的密度、压力、重力磁性等的基本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2重力、重力异常、地温梯度、地温深度、地热异常、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古地磁的概念?
3 地球的主要圈层结构,各圈层的特点及其划洋地壳的差异?
5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
第十三章 变质作用
1 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的因素及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 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3 构造运动、地震、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及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第十四章 地球的起源与地壳的形成
1 地球起源的现代假说有那些?
2 地球内外部圈层是如何形成的?
2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与气候的关系?
3 为何说湖泊的地质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
4 湖泊与沼泽的沉积作用产物有哪些?与湖泊沼泽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那些?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重点何在?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4.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第二章矿物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硅酸盐矿物。

1.共同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存有哪些?什么叫做克拉克值?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表述:霰石、断口。

7.什么叫矿物的晶体及集合体?有那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存有那些?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第三章岩浆促进作用与火成岩岩浆、喷出作用、喷出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环太平洋火山带、侵入作用、侵入岩、同化作用、混染作用、捕虏体、结晶分异作用、连续反应系列、不连续反应系、鲍温反应系列、岩脉、岩床、岩盆、岩盖、岩株、岩基、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1.岩浆存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2.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3.火山火山爆发的气体产物存有哪些主要成分?4.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怎样?5.试述世界火山原产的规律。

6.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它们对岩浆成分的改变有何意义?7.何谓结晶分异促进作用?先行对它的地质意义作出评价。

8.鲍温反应系列中连续反应系列与不连续反应系列各包含哪些依次晶出的矿物?两系列中的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怎样?9.何谓火成岩的结构、结构?必须从哪些方面回去研究火成岩的结构、结构?10.火成岩分类表。

第四章外力地质促进作用与沉积岩科里奥利效应、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碎屑结构、分选性、圆度、非碎屑结构、沉积构造、层理、交错层理、层面、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1.外力作用的三因素就是什么?你怎样认知它们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1.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互相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谁、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5.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

6.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7.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

8.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9.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10.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1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1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

13.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14.地质年代表: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表。

15.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16.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

17.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千米到30-40千米深度。

19.康拉德面:地球大陆地壳内玄武岩层和花岗岩层之间的界面。

20.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深度。

21.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

22.洋脊:是绵延全球各大洋底的巨大山脉,是地球最为突出的地貌现象。

23.地质构造: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

24.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

25.逆断层:上盘向上滑动,可掩覆于下盘之上。

26.走滑/平移断层:被断的岩块沿陡立的断层面做水平滑动。

27.背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

28.向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

29.地堑:是倾斜面相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下盘岩块,常为山岭。

30.地垒:是倾斜面相向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上盘岩块,常为谷地。

3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是地表岩石通过机械作用发生破碎,形成较细的碎屑物,但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会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32.化学风化:是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使其成分分解,易溶解者流失,难溶解者残留原地,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

33.风化壳:指风化产物的覆盖层,包括残积物及其上覆的土壤。

34.根劈作用: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岩石破坏,这种作用称根劈作用。

35.冲积扇:洪积物往往呈扇状分布,扇顶在沟口,扇形向山前低平地带展开,称为冲积扇。

36.河床:河谷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37.横向环流: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其表层水流流向凹岸,底部水流流向凸岸。

38.溯源侵蚀:是指河流向其源头方向侵蚀而加长的作用。

39.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40.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

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由河口部位的沉积体所构成的形态。

)41.侵蚀基准面: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方向引伸的平面。

42.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着的冰体。

43.雪线:常年积雪区范围的下界,称为雪线。

44.大陆冰川:又称“冰被”、“大陆冰盖”。

指面积很大,冰层很厚,不受地形限制,覆盖着整个岛屿或大陆的巨大冰体。

呈盾形,中部凸起,厚度大,向边缘减薄。

45.山岳冰川:指地表上长期存在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

由大气固体降水经多年积累而成,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

46.刨蚀作用:由冰川所挟带的碎屑物在冰川滑动过程中象磨石一样不断锉磨冰床。

47.羊背石:凸起于冰床上的坚硬基岩遭受刨蚀后,变成低缓的椭圆形小丘,其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且迎流向一侧的坡较平缓,坡面上有冰川擦痕或磨光面,背流向一侧的坡陡。

48.冰斗冰川:发育在山坡或谷源呈围椅状洼地冰斗中的冰川。

49.地下水: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50.透水层:岩石空隙粗大并相互连通,水能自由透过的岩层。

51.含水层:饱含地下水的透水层。

52.隔水层:岩石空隙细微,其空隙数量虽多,水却难以甚至无法透过的岩层。

53.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

54.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含水层的水。

55.浊流:是一种含大量碎屑物质因而密度大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56.浪基面:又称浪底,是指波浪作用能波及的海、湖水深度,在此深度以下波浪的作用不再影响到沉积物表面颗粒的运动。

57.潮汐: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海平面发生周期性升降的现象。

58.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59.潟湖(x 1 h u)沙嘴或沙坝把近路的一部分水域与外海隔开,使其转变成的湖泊。

60.荒漠: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年降雨量小鱼250mm或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

61.吹扬:风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62.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63.崩塌:斜坡上被陡倾破裂面分割的岩土体块,经强烈风化,在重力或地震作用下突然而快速坠落的现象。

64.滑坡:块体在重力、水压力、地震震动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滑移的现象。

65.泥石流:发育在山区沟谷、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66.沼泽: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

67.荒漠化:由非荒漠化向荒漠转变,或使荒漠范围扩大的过程。

简答题:1•何谓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何特点? P3答: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外力地质和内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地质作用的特点:①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②地质现象的复杂性③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

2.沉积岩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包含哪些基本内容?答:沉积岩形成的五个阶段:1•风化作用:是外动力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碎分解的过程。

2.剥蚀作用:是外动力把风化产物剥离原地的过程。

3.搬运作用:是把风化剥蚀产物经一定距离搬运到沉积区的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

4.沉积作用:是被搬运的物质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包括⑴机械沉积作用⑵ 化学沉积作用⑶ 生物沉积作用⑷ 生物化学沉积作用5•固结成岩作用:由松散沉积物转变成坚硬岩石的过程,包括:(1)压固作用(2)胶结作用(3)重结晶作用(4)新矿物的生长作用。

3.简述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关系。

P67答:形成和演化关系:原已形成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通过风华、剥蚀而破坏,破坏产物经过搬运、沉积成岩而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变质岩经过高温熔融而转变为岩浆,冷凝后形成火成岩;火成岩、沉积岩遭受变质作用转变为变质岩。

4.生物层序律主要内容。

P71答:生物的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说,年代越老的地层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

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5.何谓标准化石?有何地质意义? P71答: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地质意义:对鉴定地层的年代最有价值。

6.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如何?答:地球内部有三个圈层:地壳(地表~莫霍面,平均厚度16公里,固体);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总体为固体,但在上地幔中平均160公里深处有一软流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心,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固态液态混合体),内核(固态))。

7.简述威尔逊旋回主要内容。

答:从大陆分裂到大洋形成,然后到大洋收缩、关闭和消失,是一个连续演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萌芽期以东非大裂谷为代表。

大陆板块在下部地幔对流的作用下发生解体,形成一个长轴状的线性裂谷,裂谷中火山作用比较强烈。

2.幼年期以红海、亚丁湾为代表。

大陆继续被拉张,岩石圈进一步边薄,分熔的地幔物质大规模上涌,原先的大陆裂谷变成海湾式的狭窄洋盆。

3.成熟期以大西洋为代表。

先前形成的狭窄洋盆进一步扩张,形成广阔的大洋。

但此时仍以洋壳增生为主,未出现俯冲消减作用。

4.收缩期以西太平洋为代表。

大洋的增生与消减并存,但俯冲消减的速度大于增生的速度。

5.结束期以地中海为代表。

这一阶段大洋已不再增生,在俯冲的作用下,大洋的规模急剧缩小,成为狭窄的残留洋盆。

在俯冲带附近,继续形成增生楔,继续伴有强烈火山作用和地震活动。

6.大陆碰撞期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为代表。

海洋消失,大陆相碰,使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物发生强烈褶皱和变质变形,隆起成山,并出现强烈的地震带,大规模的化冈岩带。

8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

P133答: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

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

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

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离散型边界、聚敛型边界和剪切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