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基础地质学复习资料
基础地质学复习资料基础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和地球内外力学作用的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岩石、矿物、地壳运动、地质历史等。
作为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础地质学是学习地质学的第一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基础地质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地球的结构是地质学的基础之一。
根据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方的一层,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
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球深部熔融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原有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地质历史是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质历史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地球的起源、地球的年龄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等。
地质历史可以通过地层的堆积顺序和化石的分布来推断。
地层是地质历史的记载,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依据。
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过去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和环境。
地壳运动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是指地壳中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挤压、拉伸等。
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引起的地震波的释放。
地震可以分为地震带、震源和震级等不同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地貌是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形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貌的形成是地质作用和气候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侵蚀和沉积等,气候作用包括风、水、冰等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总结起来,基础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入门知识,涉及到地球的结构、岩石、地质历史、地壳运动和地貌等方面。
《地质学基础》重点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1. 地球的形状、地球内部划分哪些圈层?划分依据是什么?2. 什么是地质作用?分为哪两类?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是什么?3. 地质时代单位和时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熟记地质年代表。
4. 什么是矿物?矿物的性质与分类,熟记矿物的摩式硬度。
5. 类质同象与同质多像的概念。
9. 火成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有哪些?10 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11. 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点。
12. 沉积岩有哪些显著的特征?它和岩浆岩的基本区别?13. 风化作用的类型,沉积岩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过程?14. 沉积岩主要的结构、构造。
16. 化学沉积岩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是在什么环境下形成的?17. 何谓变质作用?促使岩石变质的因素有哪些?18.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19. 什么是变质岩特征矿物?试举例说明。
21. 从成因、分布、产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等方面分析比较三大类岩石的特征。
22. 什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指什么?23. 了解各种大地构造学说。
24. 海底扩张的证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及其贡献。
25. 什么叫岩层的产状?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的概念26. 背斜和向斜的特征,褶曲的成因及类型。
27. 正断层、逆断层的概念(示意图)。
28. 张节理和剪节理的各自特征。
如何区分张节理和剪节理?31. 震源、震中、震级、地震烈度的概念。
32. 地震序列的类型及特征。
33. 全国破坏性地震的分布特征。
34. 什么是矿产、矿床,矿床按成因可以分为几类?36. 含水层、隔水层的概念,地下水的类型。
37. 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38. 沉积相的概念及类型,各种沉积相的特征。
39. 地层、地质事件与标准化石的概念。
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40. 地层划分的依据。
地质学基础复习提纲
1.什么是地质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课本P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研究内容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1)野外调查——基本工作方法(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3)历史比较法——基本思维方法(重点)3.什么是均变论和灾变论及其代表人物,什么是以今证古(并举例说明)和历史比较法?(P4)均变论:各种缓慢的不为人知的地质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称为均变论。
代表人物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
灾变论(或剧变论):灾难-毁灭-再创造,自然界按照这种过程,生物界不断形成新属种,如此反复,变化不已。
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
以今证古:根据目前的地质过程和方式来推断过去的地质过程和方式。
目前在海洋中沉积的泥沙中夹杂着螺蚌壳,假如在高山层中发现了海生螺蚌壳化石就可以判断这座高山所在曾经是一片海洋。
历史比较法:在采用以今证古原理的同时,也注意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以及在地球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用历史的、辩证的、综合的思想为指导来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
4.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其中重力、温度、密度和压力如何随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P16)密度、重力、磁场、温度、压力、弹塑性重力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从地表到地下 2900km 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
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温度(地热)外热层(变温层):地球的表层,平均厚度约15米,随外界温度而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地温是向下降低的。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 、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1、地堑:主要有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P2712、地垒:主要由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早升盘。
P2723、地温级:以℃表示,而把温度每增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P224、地温率:我们把深度每增加100米素增高的温度。
P225、叠层构造:即叠层石,它是由蓝绿藻分泌的粘液将细屑物质粘结再变硬而成。
它的生长由于季节变化而形成两种基本纹层:第一种是富藻纹层,又称暗层或暗带,藻类组分含量多、富含有机质故色暗;另一种富碳酸盐纹层、藻类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
两种基本纹层交替出现,组成叠层构造。
P207地堑地垒6、变质作用:是指在底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定状态下发生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原岩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
P1857、造岩矿物:矿物的化学成分中以含氧盐类矿物中的硅酸盐矿物(斜长石、钾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和粘土矿物等)及石英最多,约占矿物总量的91%,这些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主要常见矿物,称为自造岩矿物。
P358、解理:矿物受外力后沿晶体格架规则裂开的现象。
解理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
可分一二三组。
在标本上如果见到晶粒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小平面,即为解理面。
P3359、沉积相: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沉积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
P20910、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如岩石类型、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等)、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属种和生态、生物遗迹等)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是我们进行沉积相分析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标志。
P2091、岩石定名原则P198碎屑岩多是由几个或多个粒级碎屑所组成。
分类命名是以含量≥50%的粒级定岩石类型。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理化性状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目前主要研究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岩石圈。
2、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1)大陆架(陆棚):是大陆在水下自然延伸的海底平台。
特点:坡度平缓,一般小于0.3度;水深一般小于200米;平均宽度75千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海底斜坡。
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
特点:坡度3度左右,最大可达20度;水深200—3000米;宽度小,平均宽度28千米;在斜坡上有许多海底峡谷。
(3)大陆基: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缓坡地带,坡度<1º,在海沟发育地区没有这一地形单元。
2、海沟与岛弧:岛弧:延伸距离很长的呈弧形分布的火山列岛海沟:岛弧靠大洋一侧的长条形巨型深凹槽,水深大于6000米。
3、洋脊和海岭:海岭:海底的山脉。
洋脊:横贯大洋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底巨型山脉,每个大洋都有,而且联通,全长6万多公里。
4、大洋盆地(洋盆)平均水深4~5Km,盆地内分布有: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海山等。
3、地温梯度、地温深度(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2)地温深度:地温每升高1度所增加的深度。
4、地磁三要素: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交角。
(指北针偏地理北方的东侧,叫东偏角,符号“+”,反之为“-”。
我国大部分西偏,甘肃酒泉以西为东偏)磁倾角:磁力线与水平面的交角。
(纬度越高,倾角越大,在磁极上为直角,赤道处为零。
南半球—北针上倾为负,北半球—北针下倾为正)地磁场强度:地球上某一点的磁场强度。
5、莫霍面、古登堡面莫霍面:地表以下平均16公里处的界面。
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 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 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平均为33 km, 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7km。
《地质学基础》期末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期末总复习.《地质学基础》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2.大地水准面3.矿物4.造岩矿物5.晶体6.同质多像7.类质同象8.沉积作用9.机械沉积分异作用10.沉积岩11.沉积相12.变质作用13.岩浆岩的产状14.地层15.岩层16.地层层序17.地层划分18.平行不整合19.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20.产状21.岩相对比定律22.生物层序律23.将今论古24.地温梯度25.岩石孔隙度26.地质构造27.断裂构造28.地下水29.承压水30.含水层31.透水性32.成矿作用33.矿床34.矿石35.矿产资源36.外生矿床37.解理38.节理39.断口40.岩浆41.岩浆作用42.岩浆岩43.变质岩44.风化作用45.剥蚀作用46.搬运作用47.成岩作用48.变质岩49.构造运动。
50.新构造运动51.褶皱52.断层53.风化壳54.构造旋回55.地层层序律56.构造体系57.软流圈58.地槽59.地台60.地盾61.转换断层62.变质作用63.克拉克值64.浊流二、填空1、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及其规律。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和。
3、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有:、和三种。
4、岩层之间的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
任何类型的(和)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
5、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广泛陆相沉积的时代是。
6、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和,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和。
7、是指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分异使同一种岩浆冷凝成成分不同的岩浆岩。
8、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只要测出岩层的就可求知岩层的。
因为两者始终是的关系。
9、风化作用发生以后,原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形成一些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的新矿物,构成陆壳表层风化层,风化层之下的完整的岩石称为,露出地表的基岩称为。
10、沉积作用按沉积环境可分为与两类;按沉积的方式有、和三种。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要点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要点《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第 1 页共 27 页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 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 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 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 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地质学基础重点 复习资料
一、理解地质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2、研究岩石或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有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3、研究地球的历史;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岩相古地理;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1)研究地下资源方面的分支学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2)、研究地质与人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支学科;二、掌握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
三.掌握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难点)。
1、野外观察: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各种野外标本。
2.分析试验:通过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的方法提高对地球物质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
3. 理论研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资料收集2)分析、归纳、推理3)模拟、验证4)得出结论①“将今论古”的方法:即利用现今正在发生地质现象(规律),推测、类比、认识过去(古代环境)。
②“以古论今、论未来”的方法: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
地壳:大洋地壳-----大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年代较新,构造不复杂。
大陆地壳大陆地壳主体为中性火成岩,表层为沉积层,下层为深变质岩;年代老,构造复杂。
地幔:1.上地幔:软流圈----1~10%为液态,软化状态。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2.地球圈层结构: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气体、尘埃等占1%>、(2)水圈(3)生物圈二、内三圈:(1)地壳(2)地幔(3)地核3.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8.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9.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10.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1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地质学基础》复题一、名词解释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露出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遭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颠末破坏而构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颠末复杂的成岩作用而构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构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14、变质作用:无论甚么岩石,当其所处的情况不同于当初岩石构成时的情况,岩石的成分、布局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情况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
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15、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16、同斜褶皱:由一系列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倒转褶曲所组成的褶皱,称为同斜褶皱。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1.不连续面,一级不连续面:33km莫霍面,2900km古登堡面2.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而其中O、Si、Al、Fe、Ca、Na、K、Mg等八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
3.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4.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食盐是矿物,糖不是)5.晶质体,就是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照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非晶质体,胶质、玻璃质,如天然沥青、火山玻璃6.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如镁橄榄石Mg2[SiO4]7.同质多项: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
如石墨和金刚石8.杏仁体和晶腺:向内长,如玛瑙9.结核和和鲕状体:由中心向外层长10.我们在岩石裂缝中还常发现一种黑色的树枝状物质,称为假化石,这是由氧化锰等溶液沿着裂缝渗透沉淀而成的。
11.条横: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横。
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如赤铁矿,其条横均为樱红色。
1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最完全解理:云母、石膏等;完全解理:方解石、食盐等;中等解理: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等。
13.岩浆: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4.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52%~65%;基性岩浆:45%~52%,超基性岩浆:<45%。
15.岩浆——喷出活动(地表以上)——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喷出岩(火山岩);16.岩浆——侵入作用(地表以下)——侵入作用——侵入岩(浅成岩、深成岩)。
17.深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岩基、岩株(p86);浅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岩盘、岩床、岩墙和岩脉18.鲍温反应:一方面属于浅色矿物(规律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
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
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P二叠C石炭D泥盆S志留O奥陶岩体结构:结构面与体的组合形式滑坡:斜坡岩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基本烈度:一时期一地区一般场所最大设计:国家审定实际抗震采用烈度层里构造、有化石沉积岩块状、等粒结晶侵入岩气孔杏仁流纹喷出岩(火成)片理片麻千枚变质岩(火成)土成因:残坡洪冲湖海风冰石水性:溶解软化崩解抗冻吸水物探、钻探、坑探内力:地壳、岩浆、变质地震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负荷地质作用:崩塌、蠕动、滑坡、泥石流地下水:包气带水、承压水、潜水断层:正、逆、平移边坡破坏: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活断层标志:地质、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任务:勘察评价、预测分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背斜向斜、倾伏水平:底层界线平行延伸,无转折端向斜:转折端轴面,地下水易汇集,较深,岩压大,节理发育背斜:张节理发育,岩层破碎,不稳定,塌顶褶皱翼部:不易汇水,岩压小,岩整体性好溶洞问题:1强度低2岩面不平,有土,不均匀沉陷,桩基3浅埋洞顶不稳,塌落4地下水变化,洞顶泥石流:1陡峻集水集物2丰富松散3短大水1植被2引蓄水防护工程3拦截输排利导滑坡路:1避开2排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3变坡体外形设抗滑建筑4改善岩土性质,岩质:固结灌浆,土质:电化学加固。
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3、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
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粗、细、轻、重等各种碎屑本来是混杂在一起的,在沉积过程中却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做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5、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6、地震: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7、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时间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8、岩石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题1、断口和解理的区别与联系。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解理是由内部格架构造所决定的。
2、五个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
3、煤的形成条件。
⑴必须有植物大量繁生,提供形成煤的物质来源.⑵植物遗体堆积后必须与空气隔绝,以免彻底分解破坏。
⑶使成煤作用持续进行,还须经历有节奏的地壳运动。
4、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和地面的破坏现象等进行划分的。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震等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5、地层接触关系。
一种关系是侵入接触,即岩浆体侵入围岩之中,其特点是围岩接触部分有变质现象,火成岩中还往往有捕虏体存在。
另一种关系是沉积接触,即侵入岩上升地表遭受侵蚀之后,又为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基础是科学的地学学科之一,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分、历史以及地质过程等。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外核由液态铁镍合金组成;地幔由固态硅、镁、铁的矿物组成;地壳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
2.地球的历史: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分为前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新太古宙和中太古宙五个时期。
这段时间内,地球经历了自然力量的循环,包括地质构造的演化、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包括构造运动、边界变动、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等。
这些过程造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4.岩石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岩屑经过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方法,将地球历史分为一系列时间段。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地质时代划分法是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主要时代。
6.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变形和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地壳的扩张和收缩,垂直运动则指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7.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或移动时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爆发到地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气体和岩浆。
8.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开发利用的方法。
9.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过程的活动,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预测地质灾害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讲解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7、成分成熟度;二、选择题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A、中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酸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3、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
5、竹叶状灰岩是(B)A、生物骨架结构;B、粒屑结构;C、晶粒结构;D、泥状结构。
6、下列单元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工程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很全
工程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很全
一、地质调查
1.地质形态、地壳构造和构造应力的特征,地震地质条件;
2.土壤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如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渗透性等;
3.各种岩土工程特性的测试方法,如岩石的岩相分类、土壤的颗粒分析、液塑限度试验等;
4.岩土体的地下水条件,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位和水压测试等;
5.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二、岩土工程
1.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工程地质、土力学、岩石力学等;
2.地基基础设计和处理方法,包括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地基处理技术等;
3.地下水与岩土工程的相互关系,如地下水的压力、渗流等;
4.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如边坡稳定性分析、基坑支护等;
5.岩土工程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如变形监测、应力监测、地震影响评
价等。
三、地质灾害
1.各种地质灾害的分类、特征和成因,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2.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方法,如灾害预警、工程措施等;
3.地质灾害的治理与修复方法,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灾害修复等;
4.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防灾对策,如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滑坡对道路施工的影响等;
5.地质灾害管理与规划,如地震灾害管理、山洪灾害规划等。
四、其它相关知识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格式;
2.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的关系与交叉点;
3.工程地质学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实例;
4.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和解决方法;
5.地质学在资源勘探和利用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不连续面,一级不连续面:33km莫霍面,2900km古登堡面2. 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而其中O、Si、Al、Fe、Ca、Na、K、Mg等八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
3. 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4.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食盐是矿物,糖不是)5. 晶质体,就是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照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非晶质体,胶质、玻璃质,如天然沥青、火山玻璃6. 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如镁橄榄石Mg2[SiO4]7. 同质多项: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
如石墨和金刚石8. 杏仁体和晶腺:向内长,如玛瑙9. 结核和和鲕状体:由中心向外层长10. 我们在岩石裂缝中还常发现一种黑色的树枝状物质,称为假化石,这是由氧化锰等溶液沿着裂缝渗透沉淀而成的。
11. 条横: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横。
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如赤铁矿,其条横均为樱红色。
12. 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最完全解理:云母、石膏等;完全解理:方解石、食盐等;中等解理: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等。
13. 岩浆: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4. 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52%~65%;基性岩浆:45%~52%,超基性岩浆:<45%。
15. 岩浆——喷出活动(地表以上)——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喷出岩(火山岩);16. 岩浆——侵入作用(地表以下)——侵入作用——侵入岩(浅成岩、深成岩)。
17. 深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岩基、岩株(p86);浅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岩盘、岩床、岩墙和岩脉18. 鲍温反应:一方面属于浅色矿物(规律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
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
纵列表示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顺序,在纵列方向上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额机会越少;横行便是同一水平位置上矿物大题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
此处为重点,要求会解释会画图,详看书本p91,必须的。
19. 火成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岩。
(p94,会选择)20. 主要火成岩简介(p97,会填空)超基性岩:橄榄岩;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酸性岩:花岗岩。
21. 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2. 物理风化:温差风化、冰冻风化、层列作用。
(p103,会选择)23. 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
(p104,会选择)24. 深色岩石比浅色岩石更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火成岩和变质岩往往比形成与地表环境的沉积岩更容易受到风化,复矿物成分的岩石比单一矿物成分的岩石更容易受到破坏25. 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成为风化壳,它不连续地覆盖在基岩之上。
26. 剥蚀作用:各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27. 分选作用:无论在水平方向(由近而远)还是在垂直方向(由下而上),碎屑颗粒由大变小。
28. 磨圆作用:碎屑在搬运途中相冲撞摩擦,颗粒形状逐渐圆化。
29. 流水和风的搬运都有明显的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没有分选作用、磨圆作用。
30. 成岩作用的方式:压固作用、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p118)31. 沉积岩矿物成分。
碎屑矿物:石英;黏土矿物:高岭石、铝土、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方解石、白云石。
32. 沉积岩的构造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化石。
33. 层理构造中,在一个层内的纹层(不能再分的微细层)比较平直,并于层面平行,称为水平层里34. 层面构造。
波痕,陡坡方向代表流水方向;干裂;食盐的晶体印痕和假象,这种层面构造常反映沉积当时的干燥环境。
35. 沉积碎屑岩:粉砂岩类;黏土盐类:页岩、泥岩36. 方解石属于石灰岩类。
37. 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因素。
38. 温度可以对于岩石产生的作用:一是发生重结晶作用,二是可以产生新的矿物,如红柱石、硅灰石。
39. 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
(会举例)40. 变质岩的构造中的片理构造:片麻构造、片状构造、千枚构造、板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从左向右,变质程度由浅入深。
41. 热接触变质作用举例:石灰石变成大理岩、泥质岩石变成红柱石。
42.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岩浆结晶晚期析出大量挥发成分和热液,通过交代作用使接触带附近的侵入体和围岩的岩性和化学成分均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43. 交代作用:是挥发成分和热液进入岩石裂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原有矿物一边破坏,新的矿物一边形成,其结果是原有矿物逐渐为新的矿物所代替。
如形成矽卡岩。
(42、43会名词解释,貌似很重要)。
44. 红柱石角岩(p146我也不知为什么在书上划了这个。
)45. 整合接触:岩层是互相平行的,时代是连续的;不整合接触:分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角度不整合(斜交不整合),特点都有明显的侵蚀面和明显的岩层缺失现象。
46. 褶曲要素:核、翼、轴面、枢纽、轴、转折端(p180看图)47.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48. 玄武岩为柱状节理49. 张节理: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节理。
特征:产状不稳定,在岩石中延伸不深不远;多具有张开的裂口,节理面粗糙不平,面上没有擦痕,节理有时被矿脉所填充;在碎屑岩中的张节理,常绕过沙粒和砾石,节理随之呈弯曲形状;节理间距较大,分布稀疏而不均匀,很少密集成带;常平行出现,呈雁形式出现,有时沿着两组共轭呈X形的节理断开形成锯齿状张节理,称为追踪张节理。
50. 剪节理:岩石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节理。
特征:产状比较稳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较深;常具紧闭的裂口,节理面平直而光滑,沿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镜面等;在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开较大的碎屑岩颗粒或砾石,或切开结核、岩脉等;节理间距较小,常呈等间距均匀分布,密集成带;常平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现,或两组交叉,称“X节理”或“共轭节理”,两组节理有时一组发育较好,另一组发育较差。
(p198,此处为简答题)51. 位于断层面以上的岩块叫上盘,位于以下的叫下盘。
52. 相对上升的岩块叫上升盘,相对下降的岩块叫下降盘。
53. 上升盘可以是上盘,也可以是下盘,下降盘可以是下盘也可以是上盘。
(要分清这两组概念,会选择)54. 在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中,由于差异侵蚀局部露出下盘的较新的原地岩块,这种构造叫做构造窗。
55. 由于强烈侵蚀,上盘的外来岩块只局部残留于较新的原地岩块上,这种构造称为飞来峰。
(会区分构造窗和飞来峰,概念不一定要知道,只要会区分即可)56.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
57. 地震烈度是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等级划分。
58.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对于不同的地区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同。
59. 板块构造学说(简答题,要点在60~70)60.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认为较轻的花岗岩质大陆是在较重的玄武岩质海底上漂移的。
大陆漂移有两个明显的方向性:一是从两极向赤道的离极运动,一是从东向西的运动。
到20世纪30年代,此一学说便逐渐消沉下去了。
6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了一个新的学说——海底扩张说。
大洋中脊两侧的地质特征:一是地质现象的对称性,基岩风化程度有由浅逐渐变深的趋势,沉积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二是海底磁条带的对称性;三是沉积物年龄不早于侏罗纪,即不早于2亿年,沉积物年龄从洋脊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
海底扩张认为:密度较小的大洋壳浮在密度较大的地幔软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温度的不均一性,导致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一性,形成大洋中脊,岩浆不断从洋脊涌出,形成新的洋壳。
62. 20世纪60年代,大陆漂移学说复活。
63. 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
64.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块,分为许多块体,这些块体就是“板块”,板块内部是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和接缝地带则是地球表面的活动带。
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围绕着一个旋转扩张轴活动,并且以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
65.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66. 板块的的边界及其类型: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剪切型边界。
67. 拉张型边界: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它是岩石圈板块的生长场所,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
68. 挤压型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或消亡带,主要以岛弧-海沟为代表。
69. 剪切型边界:又称平铺型边界,这种边界是岩石圈既不生长,也不消亡,只有剪切错动的边界,转换断层就属于这种性质的边界。
70. 大洋从开始形成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
这一过程被称为大洋发展旋回,或威尔逊旋回。
71. 板块运动与海洋演化:东非大裂谷正处于陆壳开始张裂,即大洋发展的胚胎期;红海和亚丁湾,是大洋发展的幼年期;大西洋正处于大洋发展的成年期;太平洋出于衰退期;地中海是终了期;喜马拉雅山脉,地缝合线的形迹。
72. 地质年代符号:第四纪Q;新近纪N;古近纪E;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震旦纪Z。
73. 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距今46亿年到36亿年,是缺乏确实资料可考的时代,是属于地球演化的天文时期。
74. 在太古宙中、晚期形成了稳定的基底地块——陆核。
陆核的形成标志着地壳构造发展的第一大阶段的结束。
75. 元古宙,在岩层中广布蓝绿藻类的群体,经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综合体,常保存在石灰岩和白云岩中,从横剖面上看呈同心圆状、椭圆状等。
从纵剖面上看呈向上突起一摞碗,称作叠层石。
76. 中元古代晚期,出现了若干大规模稳定的古地台,由陆核到原地台和古地台,是陆壳构造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77. 晚震旦世时,后生动物大量出现,反映生物界的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