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第二版)

合集下载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一)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举例)课程名称: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96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48学分:6适用对象:机电一体化技术1.课程性质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如AutoCAD、CAXA等)绘制机械图样的技能,进一步提升读图和绘图能力,为继续研究专业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常用机械类图形的方法、步骤及基本技巧;具有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为从事机械类相关专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培养自觉遵守国家制图相关标准的意识、规范的计算机绘图惯和正确获取、处理、表达技术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计算机绘图实践,培养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满足职业岗位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3.课程内容及要求模块一: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把握国家标准中有关图副、图线等制图根本规定及尺寸注法的规定;初步培养学生把握使用绘图工具的能力,并使学生把握平面图形的根本作图方法,为研究投影作图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耐烦详尽、严肃当真、一丝不苟的工作风格,为今后研究和工作打下优秀基础。

(1)机械制图标准(2)绘制较复杂的平面图形(3)徒手绘制草图模块二:物体的三视图掌握正投影法原理,熟练运用投影规律分析和绘制基本体的视图;通过尺寸标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基本体视图上完整标注形体尺寸的方法;通过投影基础理论的教学及绘图读图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1)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2)绘制点的投影(3)绘制和识读直线的投影(4)绘制和识读平面的投影(5)绘制根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模块三:轴测图掌握正等测、斜二测画法,并能根据简单形体的三视图画出轴测图;初步掌握徒手绘图的基本技法及轴测草图画法。

大学日语课程教学大纲(二)2024

大学日语课程教学大纲(二)2024

大学日语课程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为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学制定一个全面的教学大纲(二)。

该大纲将涵盖五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文化知识。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学生将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日语水平,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日语。

正文内容:1. 听力:- 掌握基本听力技巧,如辨认日语语音、识别常用词汇等。

- 学习不同语速和口音的听力材料,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 练习听力对话和短文,提高听力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 使用多样化的听力资源,如音频材料、电影、日本电视剧等。

2. 口语:- 学习日常用语和常用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进行口语练习,如角色扮演、对话交流等,增强口语表达的流利度。

- 学习日语故事、短文,并进行口语朗读训练,提高语音语调准确性。

- 听取和模仿日语母语者的口音和语速,提高口语的自然程度。

3. 阅读:- 学习日语基础词汇和常见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阅读各类文章,如新闻、短文、小说等,培养阅读兴趣和扩大阅读广度。

- 掌握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和推理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 分析日本文化和社会现象,从中获取更深层次的文化知识。

4. 写作:- 学习基础的日语书写规则和常用汉字,提高写作能力。

- 练习日语写作,如写信、日记、文章等,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流畅度。

- 学习日语报道写作和评论写作,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文笔。

- 逐步引入复杂的写作题目,如故事创作、专题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文化知识:- 学习日本的历史、地理、传统艺术等文化知识,加深对日本的了解。

- 了解和尊重日本的礼仪和文化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学习日本音乐、电影和文学,培养对日本艺术的欣赏能力。

-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日本文化。

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二),学生将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文化知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同时,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如听力材料、口语练习、阅读文本和文化活动等,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二版)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作用等。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是培养人才素质的必修基础课,是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语言交际的工具。

根据我校高职的特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且一定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和实习。

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强调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按学生不同层次,分别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

二.本课程的先行课和后续课程简介。

本课程共上三个学期,共三册书(《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1-3册)。

主要以应用文体的听、说、读、写为主。

所学应用文体为:在第一册书中学习如何写名片、贺卡、指路、列时刻表、预报天气、毕业证书和文凭的格式、张贴海报、告示、公告、谈论饮食与食谱、如何写说明书。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的教学目的是:经过84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目前我校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C三级,实行分级指导。

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C级是基础要求,入学水平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

各级要求如下:A 级1.词汇认识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掌握的1000个单词)以及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

2.语法应掌握并正确运用所学的全部语法知识。

3.听力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英语对话和短文。

4.口语能进行日常会话和简单的涉外活动对话。

5.阅读能阅读中等难度的题材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的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通过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件,产品说明等。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所属教学计划:0501100000120031课程代码:0500000046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54面向专业:科学教育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预修课程学生在修读普通化学后修读本课程。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初步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基本内容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酮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含氮、硫、磷、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等各类基本有机化合物,旋光异构现象和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简介,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五、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理解和掌握基本内容所规定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官能团性质和特点及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生物技术问题。

六、教学用书汪小兰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七、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共价键,反应类型。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化学键三、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章饱和脂肪烃(4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烷烃的命名、构象、卤代反应及链反应机理。

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2、教学内容一、烷烃的命名二、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三、乙烷和丁烷的构象四、烷烃的物理性质五、烷烃的化学性质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6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不饱和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马氏规则,检验方法,亲电加成及加成机理。

了解:萜类化合物及异戊二烯规律。

2、教学内容一、烯烃的结构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三、烯烃的物理性质四、烯烃的化学反应五、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六、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七、炔烃的结构及命名八、炔烃的物理性质九、炔烃的化学反应第四章环烃(6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环己烷的构象,芳烃性质及命名,单环芳烃的化学反应,定位效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Hückel 规则。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高教第二版)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数:
80课时(第一学期)
二、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大专课程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一是通过优秀语文作品学习、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对优秀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授规定的12篇必讲篇目,选讲一定数量的自选篇目。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体悟能力。

3、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4、结合教学,播放2至3次著名影视文学作品。

五、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方法
1.课程安排(明细附后)
2.课程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
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全院统考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大学语文》(第二版),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辅助教材:《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陈洪、李瑞山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使修课学生,激活、强化、重组其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在更高的级别上研习较复杂的语文材料,提高对优秀汉语文章的的鉴赏力,体认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

课程安排。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总学时 168学分 10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等代数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有多项式理论与线性代数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为后继课程如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泛函分析、计算方法等提供必须具备的代数知识,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各门课程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提供一定的训练。

高等代数课程是中学代数的继续和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加深对中学代数的理解。

本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确切理解高等代数中的基本概念,不仅要正确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还要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背景。

对于一些基本的重要概念,还要求了解它们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概念推广的原则;与中学代数有直接联系或者平行的概念,要求学生能与中学数学中相应概念加以比较,以确立较高的观点。

对于高等代数中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结果,对于典型定理还要求掌握论证方法或思想,同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严谨的理论体系,体会建立这种体系的抽象的代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显著地提高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抽象论证的能力;较好地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与基本的计算方法,特别要掌握基本的线性代数计算法。

(二)本大纲制订的依据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1.本大纲所列各单元讲授顺序与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所列基本相同,讲授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2.为了避免教学上的难点过于集中,有些定理的掌握可以侧重于定理的结果和证明定理的方法,以达到掌握基本的代数方法的目的。

3.每一章的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解,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习题课、作业、问题探讨)以达到掌握高等代数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基本运算中的技能和技巧以及提高综合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相关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每学期学时:54制作者:王怀明1.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管理各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对员工在各种工作组织中的工作行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研究。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系统的、开放的、权变的组织观点,了解员工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与特点,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科学的解释、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为学习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行为科学基础。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教学目的与要求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②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③掌握员工在组织中工作行为的基本规律;④掌握员工激励的理论与方法;⑤了解群体行为的规律以及团队建设的方法。

⑥掌握领导理论的最新发展⑦掌握组织诊断和组织变革的技术(4)本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论,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个体行为研究,主要涉及个性、学习、知觉、态度、员工激励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群体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结构、群体规模、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团队建设,管理沟通,冲突管理,领导理论等相关内容;第四部分是组织行为研究,主要研究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2.开课专业、教学用书与参考书(1)开课专业、年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一年级、工商管理专业2年级(2)教学用书孙卫敏主编,《组织行为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版(3)相关参考书①卢胜忠等著,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版。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大学基础化学II——有机化学;物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主干基础课;4学分;(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材料、生物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有机化学(第二版)》共17章,按照以官能团分章的方式编排,每章最后都设置了相应的习题。

教材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在选材和举例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许多实例都来自于科研。

在内容设置上,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几乎每个章节都设立了思考、引导和探究项目,可供学生讨论。

还设置了拓展阅读部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有机化学(第二版)》的另一特色是,引入理论计算,对每种官能团的代表化合物都拟合出形象的电子分布密度图,便于读者形象地理解化合物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

课程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能够掌握并运用一些常见重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造就应用型人才打好一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无机化学与化学原理。

先修课程对学生在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立体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化学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

可通过前期的基本了解学习,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李艳梅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参考资料:高坤、李瀛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1.李瀛等,有机化学质疑暨考研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古练权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伍越寰等,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邢其毅等编著,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特征第三节共价键第四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第五节有机反应中的酸碱概念第六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七节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写法第八节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第九节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第一节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第二节烷烃的命名第三节烷烃的结构第四节烷烃的物理性质第五节烷烃的化学反应第六节环烷烃的命名第七节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第八节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第九节环烷烃的化学反应第十节烷烃和环烷烃的制备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第一节烯烃的结构第二节烯烃的异构和命名第三节烯烃的物理性质第四节烯烃的化学反应第五节炔烃的结构第六节炔烃的命名第七节炔烃的物理性质第八节炔烃的化学反应第九节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第十节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第十一节共轭二烯烃的化学反应第十二节烯烃和炔烃的制备第四章芳烃第一节芳烃的分类、异构和命名第二节苯的结构第三节芳烃的物理性质第四节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第五节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第六节稠环芳烃第七节非苯芳烃第八节芳烃的来源及煤炭产业第五章对映异构第一节手性和对称性第二节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第三节含两个及多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第四节环状手性化合物第五节其他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第六节前(潜)手性碳和分子的前(潜)手性第七节不对称合成与拆分第八节手性与药物第九节异构体的分类第六章卤代烃、金属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异构、命名和结构第二节卤代烃的物理性质第三节卤代烃的化学反应第四节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第五节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第六节消除反应历程第七节影响消除反应发因素第八节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第九节其他卤代烃第十节卤代烃的制备第七章波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一节电磁辐射第二节红外光谱第三节核磁共振第四节紫外光谱第五节质谱第八章醇、酚、醚第一节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醇的物理性质与波谱特征第三节一元醇的化学性质第四节多元醇的特殊反应第五节醇的制备第六节酚的分类和命名第七节酚的物理性质与波谱特征第八节酚的化学性质第九节酚的制备第十节醚的分类和命名第十一节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性第十二节醚的化学反应第十三节醚的制备第十四节环醚第十五节冠醚第九章醛、酮、醌第一节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第二节醛和酮的结构第三节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和波普特性第四节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第五节醛和酮的α-H的反应第六节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第七节 Cannizzaro反应第八节α,β-不饱和醛、酮第九节醛、酮的制备第十节醌的结构第十一节醌的化学性质第十二节醌与染料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一节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羧酸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三节羧酸的化学性质第四节羧酸衍生物的命名第五节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六节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第七节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第八节羟基酸的化学反应第九节β-二羰基化合物第十节羧酸的制备第十一章含氮化合物第一节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三节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第四节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五节胺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六节胺的化学性质第七节季铵盐和季铵碱第八节胺的制备第九节芳香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第十节腈和异腈第十二章含硫、含磷及含硅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含硫有机化合物第二节含磷有机化合物第三节含硅有机化合物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第三节六元杂环化合物第四节杂环类药物第十四章类脂化合物第一节油脂第二节蜡第三节磷脂第四节萜类化合物第五节甾族化合物第十五章碳水化合物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单糖第三节二糖第四节多糖第十六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核酸第一节氨基酸第二节多肽第三节蛋白质第四节酶第五节核酸第六节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药物第十七章周环反应第一节前线轨道理论第二节电环化反应第三节环加成反应第四节 -迁移反应(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采用课堂多媒体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统计学概论2》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概论2》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概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461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财经类统计学专业、管理类专业开设。

开课学期:一般可在第二学期开设。

学时与学分:课堂学时:32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相关课程。

二、开课目的统计学概论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关系和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是基于数据,利用统计理论与方法从数据中得到有关信息的分析工具,可用于经济、管理等各个研究领域。

统计学概论是财经类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运用统计数据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的实证分析技能,建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想;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各分支学科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并记忆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能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以提高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设置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2.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3.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具有搜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利用统计理论与方法解决经济管理及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指数体系一、总量指数与指数体系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的关系。

指数体系的构成。

二、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加权综合指数体系及其应用。

简单介绍加权平均指数体系及应用、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及应用。

第四节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实际中常见的几种指数,如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六、教学学时分配统计学概论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表七、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一)建议教材1.向蓉美、王青花主编的《统计学导论》(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年11月第1次印刷2.贾俊平编著的《统计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第一次印(二)总参考书目1.曾五一、肖红叶主编,《统计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二版)惠州学院数学系2009年10月目录《高等代数》教学大纲 (3)《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8)《解析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12)《近世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15)《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 (18)《复变函数》课程教学大纲 (21)《组合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25)《初等数论》课程教学大纲 (28)《实变函数》课程教学大纲 (31)《竞赛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33)《数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35)《高等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38)《数学分析选讲》课程教学大纲 (46)《高等代数选讲》课程教学大纲 (49)《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54)《泛函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61)《拓扑学》课程教学大纲 (64)《高等代数》教学大纲HIGHER ALGEBRA(2009年10月修订,李桂贞执笔)一、课程的适用专业、学时及学分本课程的适用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92学时,11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代数》是高等学校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元多项式及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和掌握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辨证关系,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及运算能力。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必修的代数类基础课,是中学代数的继续和提高,是后续的专业课如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泛函分析等课程的先修课。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一)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集合、映射、数环、数域等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是学习本课程及其它数学分支的基础知识。

1、集合子集集的相等集合的交与并及其运算律笛卡儿积2、映射映射满射单射双射映射的相等映射的合成可逆映射映射可逆的充要条件3、数学归纳法自然数的最小数原理第一数学归纳法第二数学归纳法4 、整数的一些整除性质5、数环和数域重点及难点:映射可逆映射数域。

(二)多项式本章主要介绍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的概念及其运算、整除性、因式分解和有理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求法,简单介绍了多元多项式及对称多项式。

多项式理论是高等代数的重要内容,是中学数学有关知识的加深和扩充,是学习其它数学分支的必要基础。

1、一元多项式的定义和运算2、多项式的整除性整除的基本性质带余除法定理3、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最大公因式概念、性质辗转相除法多项式互素概念、性质4、多项式的唯一因式分解定理不可约多项式概念唯一因式分解定理典型分解式5、多项式的重因式多项式的重因式概念多项式有重因式的充要条件6、多项式函数与多项式的根多项式函数的概念余式定理综合除法多项式的根的概念根与一次因式的关系多项式根的个数7、复数域和实数域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代数基本定理不证明)8、有理数域上多项式的可约性及有理根本原多项式的定义Gauss引理整系数多项式在有理数域上的可约性问题Eisenstein判别法有理数域上多顶式的有理根9、多元多项式多元多项式的概念字典排列法多元多项式的和与积的次数10、对称多项式对称多项式的概念初等对称多项式对称多项式基本定理重点及难点: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唯一分解定理,代数基本定理,Eisenstein 判别法。

(三)行列式行列式是线性方程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数学有关内容的提高和推广,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

1、二阶和三阶行列式的结构2、排列排列的概念反序数及排列的奇偶性对换及其对排列奇偶性的影响3、n阶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4、行列式依行依列展开余子式与代数余子式的概念行列式依行依列展开Vandermonde行列式5、Cramer规则6、Laplace定理重点及难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Vandermonde行列式的计算及应用。

(四)线性方程组本章在理论上解决了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解的个数及求法,对中学数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此外,它在本课程及数学的其它分支、生产实践及其它学科都有广泛应用。

1、线线方程组的消元法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方程组的一般解和自由未知量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2、矩阵的秩k阶子式矩阵秩的定义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3、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法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及解的个数定理4、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及其非零解的概念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5 、结式和判别式结式判别式二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重点及难点:矩阵的秩的概念及求法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及求解(五)矩阵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它是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工具。

本章主要介绍矩阵的运算及其基本性质。

1、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和转置单位矩阵2、逆矩阵可逆矩阵及逆矩阵的概念可逆矩阵的性质求逆矩阵的公式3、初等矩阵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可逆矩阵的判定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4、矩阵乘积的行列式与秩5、矩阵的分块矩阵的分块分块矩阵的加法、数乘及乘法对角线分块矩阵重点及难点:逆矩阵的求法,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

(六)向量空间向量空间的理论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它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向量空间的概念与性质。

1、向量空间的定义、例子及简单性质。

2、子空间子空间的定义及充要条件子空间的交与和3、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替换定理及其推论等价的向量组及其性质极大无关组及其性质4、基和维数生成子空间基和维数的定义基的性质维数公式5、子空间的直和直和的定义及充要条件。

6、坐标坐标的定义过渡矩阵基变换公式坐标变换公式7、向量空间的同构同构映射的定义与性质向量空间同构的定义与充要条件8、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矩阵的行(列)空间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9、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重点及难点: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基与维数的求法,过渡矩阵,直和的充要条件,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七)线性变换线性变换是向量空间中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变换。

它是线性代数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对于研讨向量空间中向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向量空间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线性变换的运算、性质、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关系及矩阵的相似与化简。

1、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简单性质2、线性变换的象与核线性变换的象与核的定义及其基与维数的求法3、线性变换的运算线性变换的加法、数乘与乘法可逆线性变换及其逆变换4、线性变换和矩阵线性变换的矩阵向量的象的坐标公式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同构对应5、矩阵的相似矩阵相似的定义同一线性变换关于不同基的矩阵之间的关系6、不变子空间7、特征根、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特征根、特征向量及特征子空间的定义、求法矩阵的迹和行列式同特征根的关系相似矩阵的特征多项式8、可对角化的矩阵属于不同特征根的特征向量的线性无关性特征子空间的维数与所属特征根的重数关系线性变换和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重点及难点: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同构对应,特征根,特征向量,矩阵的相似,线性变换的象与核。

(八)欧氏空间欧氏空间是实数域上带有一个内积的向量空间,是通常几何空间的推广。

本章主要介绍欧氏空间的概念,标准正交基和正交变换。

1、欧氏空间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Cauchy—Schwarz不等式向量的长度及两个向量的夹角3、正交基标准正交基和正交化方法4、向量与子空间的正交正交补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5、同构的定义和同构的充要条件6、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的关系一个线性变换是正交变换的充要条件7、对称变换与实对称矩阵对称变换的定义对称变换与实对称矩阵的关系对称矩阵的标准形8*、酉空间9*、酉变换和对称变换重点及难点:Cauahy-Schwarz不等式,正交基与正交化方法,正交补,正交变换,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九)二次型二次型的理论起源于解析几何中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的分类,是中学有关内容的深入和提高,也是线性代数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

本章主要介绍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和正定二次型的判别。

1、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二次型的定义变量的非退化线性变换二次型的秩二次型的化简与对称矩阵的合同2、标准形3、复数域和实数域上二次型的标准形的唯一性惯性定理4、正定二次型的定义及充要条件正定二次型的定义正定矩阵正定二次型的充要条件重点及难点:矩阵的合同,求二次型的标准形和典范形,正定二次型的判别。

五、学时分配表六、教材与参考书[1] 张禾瑞,郝鈵新编,《高等代数(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选用教材)[2] 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钱芳华,黎有高等编,《高等代数习题课教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王品超编,《高等代数新方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5] 杨子胥编,《高等代数习题解》,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返回目录《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MATHEMATICAL ANALYSIS(2009年10修订,许金泉执笔)一、选用专业,学时及学分本课程适用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时:264,学分:15学分,分三学期授课(第一、二、三学期)。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授课时间最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极限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方面的系统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复变函数论,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数学模型等后续课程,也是为深入理解初等数学及从事中学数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一)函数函数概念,函数的四则运算、图象、数列、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初等函数。

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函数的复合运算。

(二)数列极限极限思想、数列极限概念、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单调性,保号性、迫敛性;收敛数列的四则运算,数列收敛的判别法;单调有界定理,柯西收敛准则;子数列及其收敛性。

重点和难点:数列极限概念,ε—N方法的运用,数列收敛的判别。

(三)函数极限x→∞时函数f(X)的极限,x→a时函数f(X)的极限,单侧极限,函数极限的性质,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函数极限存在判别法,无穷小,无穷大,无穷小的比较。

重点和难点:函数极限概念,ε---δ方法的运用,函数极限存在判别法。

(四)连续函数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函数在区间的连续性,单侧连续性,间断点及其分类,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值性,介值性,一致连续性;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反函数,复合函数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重点和难点:连续函数的概念,连续函数的性质,一致连续性。

(五)实数的连续性实数连续性的基本定理:闭区间套定理,确界定理,有限复盖定理,聚点定理,致密性定理,柯西收敛准则;闭区间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