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颈椎病怎么治疗效果好

颈椎病怎么治疗效果好

颈椎病怎么治疗效果好颈椎病是指颈椎出现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社会的办公室白领和长期低头族群体。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环境的变迁,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颈椎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痛苦和不便,因此,如何治疗颈椎病并取得良好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效果好的治疗方案则需要结合个体情况来制定,综合施策。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优势和适用情况。

1.轻微颈椎病治疗轻微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通常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姿势或者劳累过度引起。

虽然它在临床上并不算严重,但却给患者带来了种种不便和不适,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治疗轻微颈椎病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轻微颈椎病,治疗的第一步是改善生活习惯和姿势。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者弯腰,是减轻症状和治疗颈椎病的关键。

此外,患者应该适量运动,加强颈部和肩部的肌肉力量,这样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的压力。

借助物理疗法也是治疗轻微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推拿按摩、理疗、牵引等。

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颈部僵硬和疼痛感;推拿按摩则可以舒缓颈肩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理疗可以通过运用物理手段,如超声波、电疗等,改善颈椎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促进康复;牵引则可以通过拉伸颈椎,减轻压力和减少椎间盘的损伤。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轻微颈椎病的常用手段,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镇痛、消炎和肌肉松弛等作用,来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病症状。

一般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药和各种外用药膏。

然而,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颈椎病,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依赖。

对于轻微颈椎病患者来说,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通常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然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疗法进行治疗。

比如,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可以调理气血,改善颈椎的气血循环;理疗中的推拿按摩也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感。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的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的独特的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的疼痛性病症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

这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的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

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的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

在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颈椎的肌肉、韧带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和出血,在不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肌肉和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调整和治疗。

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

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是针对脊柱的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的发生,导致的外源性动力的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的剥离和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效应:(一)剥离粘连组织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

颈椎病医院治疗方案

颈椎病医院治疗方案
2.体检及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包括颈部肌肉力量、活动度、神经系统检查等。根据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颈椎X光片、CT、MRI等)。
3.诊断: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4.制定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治疗实施:按照治疗计划,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
5.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六、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颈椎病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医院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为目标。在治疗过程中,需注重医患沟通,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同时,患者需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共同为颈椎病的防治贡献力量。
第2篇
颈椎病医院治疗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颈椎病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疾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颈椎病医院治疗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痛苦,恢复颈椎功能,并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二、治疗方案概述
治疗方案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颈部肌肉力量训练:通过颈部伸展、收缩等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神经肌肉康复训练:针对神经根受压症状,进行特定动作的训练,改善神经功能。
四、手术治疗
针对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考虑以下手术治疗:
1.颈椎间盘摘除术
-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无效者。
-目的是解除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
2.颈椎融合术
2.手术治疗
针对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以下手术方案:
(1)颈椎间盘摘除术: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患者。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1300· E-mail:zgqkyx@313008 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通信作者:詹碧水,副主任医师;E-mail:zhanbishui@ ·论著·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姬亚锋【摘要】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和后路组(30例)。

前路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路组,住院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

两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升高,颈痛VAS较术前降低(P<0.05)。

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痛VAS均低于后路组,颈椎曲度均高于后路组(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神经血管并发症。

结论 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均能够有效改善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但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更好恢复并改善颈椎曲度,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

【关键词】 颈椎病;颈椎前路融合术;椎体成形术;手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 682.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59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等.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300-1304.[]ZHAN B S,JIANG X S,ZHOU G S,et al.Outcome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four-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using the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approach[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8,21(11):1300-1304.Outcome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Four-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Using the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Approach ZHAN Bi-shui*,JIANG Xue-sheng,ZHOU Guo-shun,JI Ya-fe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Huzhou Central Hospital,Huzhou 31300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 Bi-shui,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E-mail:zhanbishui@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HDF)vs posterior laminoplasty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 for four-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June 2015,67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four-level CSM treated in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approach:37 patients (anterior group) underwent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using three-level plate fixation and self-locking cage hybrid fixation,30 patients (posterior group) underwent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duration of ope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amount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and length of stay(LOS)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s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r Neck Pain(VASNP) scores measured before surgery,and at 3 periods of follow-up (3,6 months after surgery,and in June 2016).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P>0.05).Compared with posterior group,anterior group had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amount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and shorter LOS (P<0.05).At each period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the JOA scores and VASNP score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th groups(P<0.05),but the VASNP scores and cervical curvature were better in anterior group than in posterior group (P<0.05).No obvious complications of nerve and vascular were foun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Both ACHDF and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 provide sati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four-level CSM.ACHDF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intraoperative lesions and better cervical curvature improvement than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The choice of·1301· E-mail:zgqkyx@ surgical approach should depend on the conditions of patients and surgeon 's experience,but ACHDF should be concerned priority to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Key words 】 Cervical spondylosis;Anterior cervical fusion;Vertebroplasty;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脊髓型颈椎病是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手术减压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已得到一定的共识[1],但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存在较多的手术方式,效果各异,目前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哪种方式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accf法

accf法

accf法
ACCf法可能是指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

该手术方法主要用于以间盘突出为主的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病变小于三个节段;椎间不稳伴有神经症状需要固定者;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压迫食管者。

颈椎前路手术的基本原理是从颈部前方开口,拨开颈部肌肉的间隙,将周围结构牵拉开,到达颈椎的前方,能够看到椎骨和间盘。

其中,ACCF术式是在椎体前三分之二处采用V形截骨术,在椎体后三分之一处采用倒V形减压;而ACXF术式则是将游离V形骨块修剪成梯形,再作为支撑骨植于患椎,然后在上下椎间隙植入两个Zero-P融合器进行融合固定。

通过这种设计,新型的ACXF手术技术可以将传统的ACCF转化为两个节段的ACDF,从而减少钛网下沉,提高融合率。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关于ACCf法的信息,建议你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医疗机构。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

视点锦囊·妙计Family life guide -7-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刘登(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脊髓型颈椎病是40-60岁人群常见的一行疾病,该疾病以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基础,对于患者的危害较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占所有颈椎病的10%-15%。

临床中,脊髓型颈椎病常通过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那些事。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颈椎疾病类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具有较大关系,同时其受后纵韧带肥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得骨髓或血管受到压迫,继而出现脊髓损害而诱发颈椎病。

发病后,患者不仅有脊髓压迫、手臂麻木的表现,而且下肢肌张力增高、疼痛等症状的表现尤为明显。

脊髓型颈椎病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影响,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

基于此,有必要做好脊髓型颈椎病的及时治疗。

手术治疗是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其包含了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两种基本类型。

脊髓型颈椎病的致病因素颈椎病本身是一种慢性退变性疾病,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重要类型,其病理基础与其他颈椎病无较大差异,但在脊髓慢性损害过程中,脊髓型颈椎病与其他颈椎病有较大区别,一般认为,颈椎不稳、混合型压迫是诱发脊髓型颈椎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中,根据发病影响因素的不同,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大致可归结为四类:(1)静态因素,人体的椎间盘质地处于持续变性状态,除含水量减少外,椎间盘盘还会出现高度下降、周缘突出等问题,此外椎间盘后、后纵韧带增厚骨化骨质增生等都会对脊髓造成压迫作用,由此引起脊髓型颈椎病;(2)动态因素,在颈椎屈伸活动过程中,脊髓的应力、变形问题会逐渐加重,当人们进行颈椎伸展时,椎管长度会缩短,此时脊髓松弛,而当脊椎屈曲时,椎管会被拉长,此时脊髓变扁、变宽,这些动态变化会使得脊髓受到一定压力,增加了脊髓的损害;(3)先天因素,患者有先天性椎管狭窄问题时,其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颈椎病治疗现状

颈椎病治疗现状
颈椎病治疗现状
目录
CONTENTS
• 颈椎病概述 • 颈椎病治疗方式 • 颈椎病治疗现状分析 • 颈椎病预防与康复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CHAPTER
颈椎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 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 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 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分类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常用方式之一,包括电疗、光疗、热疗、磁疗等。物理 治疗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
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按时接受治疗,并注意配合医师的 指导。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姿势,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巩固 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方案研究
基因与颈椎病关系研究
01
探索基因对颈椎病易感性的影响,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个体化手术方案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效
果。
药物治疗的个性化选择
03
研究不同患者的药物反应差异,为药物治疗提供更精确的选择。
THANKS
谢谢
康复训练
颈椎拉伸
通过拉伸颈部肌肉,缓解颈椎紧 张和疼痛。
颈椎稳定性训练
通过加强颈部肌肉力量,提高颈 椎稳定性,预防颈椎病复发。
颈椎姿势训练
通过训练正确的坐姿、站姿等, 改善颈椎姿势,减轻颈椎压力。
日常保健与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
定期检查
避免颈椎受到寒冷刺激,夏天避免空 调、风扇直接吹颈部。
如有颈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以便早期治疗和管理。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牵引、按摩、针灸 等。这些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 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痛苦吗多少钱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痛苦吗多少钱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痛苦及费用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

对于一些患者,药物治
疗和物理治疗效果有限,因此他们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案,比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那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的疼痛程度如何?费用又是多少呢?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疼痛程度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通过放置专用的电极在
患者颈椎椎间进行消融,以达到神经止痛的效果。

相比传统手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术后疼痛程度通常较轻。

大多数患者在术后几天内就可以缓解疼痛,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对于各个患者来说,疼痛的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
短暂的局部酸痛或不适,但这种情况通常可以通过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调理得到缓解。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费用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的费用因地区、医院、医生经验、手术难度等因
素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费用在几千到万元不等。

患者在考虑接受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时,可以提前咨询医院相关负责人,了解具体的费用及费用包含的项目,以便做好经济准备。

在选择医院和医生时,患者应该综合考虑医院的声誉、医生的经验和术后服务
等因素,确保接受高质量的治疗。

综上所述,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有效治疗颈椎病,且术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
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这种治疗方法值得考虑。

在接受治疗前,患者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过程、效果以及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做好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颈椎手术案例

颈椎手术案例

颈椎手术案例颈椎手术案例700字患者张某,男,50岁,因患颈椎病已有3年,症状逐渐加重,无法耐受颈部疼痛和肩臂麻木,且出现手指乏力的情况。

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C5-C6椎间盘突出症,决定进行颈椎手术治疗。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中,医生向患者详细解释了手术的目的、流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告知患者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

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担心,但也希望能早日解决颈椎问题,恢复正常生活。

手术当天,患者被送到手术室,全身麻醉后采取俯卧位,医生利用X光机辅助下,进行了后路颈椎植骨术。

首先,医生做了5cm左右的中线切口,然后通过软组织层到达颈椎后正中线。

接着用特殊的工具切断棘突和黄韧带,清除患者颈椎椎间盘的突出部分。

随后,医生取用患者自体植骨材料填充椎间腔,并固定椎间隙,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

术后的恢复中,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

首先,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颈部劳累和压力。

术后第二天,医生开始对患者进行颈椎牵引,逐渐增加牵引力度和时间,以加快脊髓的恢复。

此外,医生还给予了病人药物治疗,如镇痛药和抗炎药,帮助减轻术后疼痛和红肿。

术后第五天,医生开始让患者逐渐开始康复训练。

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颈部伸展、旋转和肩颈部肌肉的增强。

医生注意引导患者正确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劳累和颈椎受力。

术后第十天,患者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但仍需佩戴颈托,以保护颈椎。

术后两周后,患者逐渐停用颈托,并开始进行短时间的日常活动。

术后一个月,患者已经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并逐渐恢复到术前的水平。

总结:通过颈椎手术的治疗,患者张某成功解决了颈椎病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在手术和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医生的专业治疗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张某术后能够恢复正常生活,不再受颈椎病困扰,对医生和治疗团队表示感谢。

同时,也提醒其他颈椎病患者,及时就诊并接受专业治疗,以便早日恢复健康。

颈椎手术案例

颈椎手术案例

颈椎手术案例
颈椎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颈部疼痛、麻木和肌肉无力等症状。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真实的颈椎手术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手术过程及其效果。

患者李先生,45岁,因颈部疼痛、肩部酸痛、手指麻木、握力减弱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4-5、5-6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和神经根,需要进行颈椎手术治疗。

手术前,李先生接受了全面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手术采用了微创技术,经皮椎间孔入路,行颈椎间盘切除椎板成形椎间融合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精细地清除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缓解了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术后,李先生需要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颈部功能锻炼、康复理疗等,以帮助颈椎尽快恢复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李先生的颈部疼痛、肩部酸痛、手指麻木等症状明显好转,握力也有所恢复,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颈椎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颈部疼痛、麻木和肌肉无力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的全面评估和康复治疗同样重要。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了解颈椎手术,更加科学地对待颈椎疾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重拾健康的生活。

颈椎病微创手术最广泛、疗效最显著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微创手术最广泛、疗效最显著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微创手术最广泛、疗效最显著的治疗方法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理基础主要是颈椎骨质增生和软组织结构的退变,导致压迫或刺激颈髓和神经根,进而引发各种颈椎病症状。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颈椎病的治疗也逐渐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向微创手术转变。

本文将介绍颈椎病微创手术中最广泛、疗效最显著的治疗方法。

背景颈椎病微创手术是指通过微小切口、辅助器械等技术,采用显微镜等设备进行手术治疗。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更受患者欢迎。

颈椎病微创手术最广泛、疗效最显著的治疗方法1.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以光纤激光器为器械,通过微创的途径进入颈椎间孔进行治疗的技术。

该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

在手术中,医生通过椎间孔镜引导下,利用光纤激光器将椎间盘组织蒸发,达到减压的效果。

此外,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还可以结合内窥镜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等病变,具有多种治疗方式可选。

2. 点状钻孔直接减压术点状钻孔直接减压术是一种通过加大椎管内径,减少压迫的微创手术方法。

手术中,医生采用点状钻孔技术,通过点状减压和骨切除的方式,缓解压迫颈髓和神经根的症状。

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以在椎管内直接减压,疗效显著。

3. 人工椎间孔置换术人工椎间孔置换术是一种通过置换颈椎间孔内椎间盘和关节复合体的方法来达到减压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将颈椎间盘及关节复合体完全清除,并植入人工椎间盘和关节复合体。

这种手术方法不仅可以减轻压迫,还可以保持颈椎的正常运动功能,减少对邻近椎段的影响。

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对颈椎病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

2.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如理疗、热敷、按摩等,有助于加速康复和恢复颈椎功能。

3.术后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久坐和长时间低头,减少颈椎的负重,防止颈椎复发。

颈椎手术的方案

颈椎手术的方案

颈椎手术的方案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在某些严重的颈椎病病例中,手术可能是必须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颈椎手术的方案以及术后的护理措施。

颈椎手术的类型颈椎手术的类型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颈椎内固定术颈椎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它通过植入螺钉、板子或钢棒等材料来固定颈椎,稳定脊柱。

此手术适用于患有颈椎骨折、颈椎关节炎等病症的患者。

2. 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术方法。

通过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减轻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此手术适用于患有严重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3. 植骨融合术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将植骨材料植入颈椎骨折或颈椎不稳定处的手术方法,以促进骨头的愈合与融合。

此手术适用于患有颈椎骨折或颈椎不稳定的患者。

颈椎手术的手术步骤颈椎手术的具体步骤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会有所差异,以下是颈椎内固定术的一般步骤:1.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将被全身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2.切口:医生将在患者的颈部进行手术切口,切口的位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3.暴露椎间盘:医生会移开周围的软组织、肌肉和韧带,以便暴露椎间盘和颈椎。

4.椎间盘切除:医生将使用手术器械和刀片来切除椎间盘的一部分,以减轻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5.内固定:医生将植入螺钉、板子或钢棒等材料来固定颈椎,稳定脊柱。

6.关闭切口:手术完成后,医生会将切口缝合,并进行必要的包扎。

颈椎手术的术后护理颈椎手术之后,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护理,以确保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康复。

以下是一些术后的护理措施:1.需要休息:术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转身,以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

2.注意饮食:提倡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对胃肠造成不适。

3.注意用药:按医嘱规定用药,避免疼痛药物的滥用,避免影响术后的康复。

4.保持创面清洁:保持手术部位的创面干净和干燥,避免感染。

5.定期复诊:术后需定期到医院复诊,进行康复评估和检查。

颈椎手术方案

颈椎手术方案
4.术前准备:做好手术部位标识,备皮,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四、手术方法
1.颈椎前路手术: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等疾病。
a.切除病变椎间盘或进行椎管减压;
b.植入人工椎间盘或椎间融合器;
c.使用颈椎前路钢板或螺钉固定颈椎。
2.颈椎后路手术:适用于颈椎不稳定、颈椎骨折、脱位等疾病。
a.减压,切除椎板或进行椎管成形;
b.使用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固定颈椎;
c.必要时进行植骨融合。
3.颈椎肿瘤、感染等其他疾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五、术后管理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预防并发症:预防感染、血栓、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凝药物。
3.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3.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发作的颈椎病患者;
4.颈椎肿瘤、感染等需手术治疗的疾病。
三、术前评估与准备
1.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和手术适应症。
2.术前检查:完成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检查,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性。
3.术前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手术风险、预期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2)颈椎后路手术:适用于颈椎不稳、颈椎骨折、脱位等疾病。手术过程包括:暴露手术部位、减压、固定颈椎、必要时进行椎板切除或椎管成形。
(3)颈椎肿瘤、感染等疾病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4.术后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四、合法合规性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手术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骨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5

骨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5

-1、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A}. 伸腰痛{B}. 腰部活动受限{C}. 弯腰痛{D}. 腰腿痛{E}. 久坐腰痛加重答案:D解析:D2、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退变间隙依次排列为{A}. L;L~S;L{B}. L;L;L~S{C}. L;L~S;L{D}. L~S;L;L{E}. L;L;L~S答案:C解析:C3、从腰4~5椎间孔经过的神经根是{A}. 骶2{B}. 骶1{C}. 腰5{D}. 腰4{E}. 腰3答案:D解析:D4、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术前不必要的检查是{A}. 肌电图{B}. 腰椎MRI或CT{C}. 腰穿{D}. 腰椎管造影{E}. 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答案:C解析:C5、腰4~5椎间盘突出通常压迫的神经根是{A}. 腰3{B}. 腰4{C}. 腰5{D}. 骶1{E}. 骶2答案:C解析:C腰4~5椎间盘突出通常压迫的神经根是腰5。

6、腰腿痛与下述哪一韧带的变化之间关系最为密切{A}. 棘间韧带{B}. 黄韧带和后纵韧带{C}.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D}. 黄韧带和棘间韧带{E}. 黄韧带和前纵韧带答案:B解析:B7、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A}. 下肢肌肉无力少见{B}. 腰腿痛症状重,范围大{C}. 直腿抬高试验多阴性{D}. 应尽量保守治疗{E}. 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见答案:B解析:B8、有关颈椎病的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 可有心动过速等交感神经表现{B}. 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手部麻木无力{C}. 交感型颈椎病最多见{D}. 严重者可导致截瘫{E}. 骨赘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答案:C解析:C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多见,发病率达50%~60%。

9、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不正确的是{A}. 脊髓型颈椎病常需手术治疗{B}. 后路手术以减压为主,一般不行髓核摘除{C}. 伴椎管狭窄者一般行前路手术{D}. 前路手术多同时行植骨融合稳定脊柱{E}. 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者须手术治疗答案:C解析:C10、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标准之一,是颈椎管矢状径小于{A}. 14mm{B}. 13mm{C}. 12mm{D}. 11mm{E}. 10mm答案:B解析:B11、颈椎管狭窄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 四肢无力{B}. 头晕,头痛{C}. 双上肢疼痛{D}. 恶心、呕吐答案:A解析:A颈椎管狭窄的患者脊髓受压,典型表现是四肢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适应症
骨折脱位、术前大重量牵引未复位者 脊髓前后受压明显,分期手术可能延误治
疗,导致严重后果者 椎管矢状径直径<11mm, 椎管/椎体<
0.75,多节段前后受压,前方致压物矢状 径>椎管矢状径30%。
例4 一期前后路手术
患者40岁,C4-5节 段脊髓前方受压 明显,C3-T1节段 椎管狭窄
对于多节段椎管狭窄的病例可使椎管横截 面积扩大,达到有效减压
可直接解除关节突交锁,清除凸入椎管内 的椎板、关节突碎片及断裂的黄韧带
3. 后路适应症
1) 发育性椎管狭窄
BC A
2) 连续性OPLL
3)无骨折脱位型颈脊 髓损伤
例2 多节段颈椎管狭窄
患者男性,69岁, 发育性颈椎管 狭窄
注:与同组别术前相比, ﹡ P<0.05 , ﹡ ﹡ P<0.01
3.术前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比较
术前椎管横截面面
250
积:162.30±54.87
200
术后面积:
150
240.37±66.29 100
50
0 术前
术后
术前椎管横截面积
术后相应节段椎管横截面积
五、 手术并发症
并发症
切口裂开(4)
颈前切口
显露椎体 并行C5椎 体次全切
髂骨取骨, 修整后嵌入 C4-C6椎间 隙
放置前路 钢板
术后X光片
术后MRI
术后3年随访,JOA15 分,Franks分级D级
(二) 后 路
1. 后路术式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
定术
2. 后路的优势
诊断:脊髓型颈 椎病
CT示相 应节段 后纵韧 带骨化 (节段 性)
一期行后路 单开门椎管 扩大成形、 前路椎间盘、 骨赘切除、 钛板内固定 术
术后MRI示椎 管有效容积 扩大,脊髓 减压彻底
例5 C6~7脱位、脊髓损伤
男性,38岁, 高坠伤致C6~7 脱位,小关节 交锁
后路小关节 部分切除复 位,棘突钢 丝固定;前 路椎间盘摘 除、椎间植 骨、钛板固 定术
2.累及其周围的组织;
3.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2. 分型
根据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1神经根型 2脊髓型 3交感型 4椎动脉型 5混合型
二 、手术方式
我科自2000年起开展颈椎病、颈椎外 伤的手术治疗,经过10年的学习锻炼,使 我们在颈椎病和颈椎外伤的诊断和治 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0年2010年,我们共行前路手术260余例,后 路手术230余例,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11例.
单节段突出
椎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 +前路钢板 固定术
单节段突出 椎间融合器置入
双节段间盘突 出
前路减压、长 节段钛板固定
C4~5间盘突 出,C5椎体 后缘骨赘, 行椎体次全 切,椎间钛 网置入、钛 板固定
2. 前路的优势
对于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可进行直接、彻 底地减压
可恢复颈椎正常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且 融合节段少,对颈椎活动影响较小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长治市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 王鑫
概述 手术方式 统计分析 特殊病例 并发变,及其继发性 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周围神经、 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这个定义包括三个基本内容:
1.颈椎间盘退变或间盘 关节退变;
前路手术入路简单、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3. 前路适应症
1)单/双节 段间盘突出; 压迫主要来 自前方者
2)颈椎不稳定
颈椎不稳定的诊断
Panjabi、White-1975年提出-诊断标准 在颈椎动力位X线中,出现过伸或过屈位椎
间成角≥11°,或者椎间的位移>3.5mm 椎间成角≥10°,椎间的位移>2-3mm 北医标准:椎间成角≥11°,椎间位移>
目的:减压、 固定 、重建生理曲度 术式:
1、前路 2、后路 3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一) 前 路
1 . 前路术式
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前路钢板固定术
(单节段、多节段) 椎间盘切除+钛网置入+前路钢板固定 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 椎体次全切 +椎间植骨+前路钢板固定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
植骨块吸收,椎间隙 下沉(3)
过撑(6)
C5神经根麻痹(4)
再关门(1)
取骨区切口不愈合(9)
脑脊液漏(3)
喉返神经损伤(2)
椎间高度的变化
椎间高度改变=术后椎间高度-术前椎间高度
疼痛传导方式的探讨
颈前路术中椎间撑开张力过大 后纵韧带和关节囊张力增大 信号通过窦椎神经/关节突关节
6
4
2
0 术前
术后
2. 急性颈脊髓损伤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
骨折
脱位
骨折伴脱位
无骨折脱位型
术前 4.5±0.9 5.0±1.0 3.1±1.9 术后 9.2±1.9 ﹡ ﹡ 9.3±1.5 ﹡ 6.0±2.8 ﹡
Ⅰ型
Ⅱ型
Ⅲ型
7.7±1.6
7.7±1.3 5.4±1.1
13.2±0.7 ﹡ ﹡ 11.5±1.6 ﹡ ﹡ 11.0±1.5 ﹡
3mm
椎间成角-相邻两椎体椎 体下缘连线所成角度,过 屈为正,过伸为负
椎间成角是γ的绝对值
椎间滑移范围。通过向前 (后)移位椎体后下角 (B点),做下一椎体后 缘连线(b线)平行线, 计算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δ(mm)。
b线
3)颈椎骨折
例1 颈椎外伤椎体次全切
患者男性,19岁, 外伤致C5椎体 骨折,颈脊髓损 伤,Franks分级 B级
三、 数据统计
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7 分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改善率(RIS)=[(术后评分一术前评分)/(17 一术前评分)]×lOO%
影像学评价 :曲度、高度、椎管面积、再 关门等
1. CSM术前术后评分比较
14
12
术前JOA评分(5.7) 10
术后JOA评分(12.3) 8
术后X光片
行C3-C7单开 门,椎管扩大术, 术后MRI示椎 管容积扩大,脊 髓减压
例3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
C3~5发育性 椎管狭窄、 合并椎间节 段性不稳定
(三) 前后一期联合手术
1. 优势
一次手术解除脊髓前后方的压迫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 降低多次全麻的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