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心理学考研的专业课笔记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变量数据获得的传统实验心理技术范式【圣才出品】
第12章变量数据获得的传统实验心理技术范式12.1复习笔记一、实验法技术范式概述(一)实验法技术范式的基本特点1.概念实验法是指通过操纵或控制一些研究变量,探讨一个或几个反应变量随着被操纵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被操纵或控制的变量是自变量,反应变量是因变量。
2.要素实验法的实质就是通过变量的控制,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主要包含两种要素:(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属于第一层次的研究方法范畴,侧重于实验的逻辑合理性考虑,涉及实验条件的安排、被试的分配、无关变量的控制和统计方案的选定等内容。
实验设计方法适用于心理学各种领域的实验研究,是完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实验的技术基础,具有一般性。
(2)实验技术范式实验技术范式侧重考虑实验变量数据获得的精确性和精巧性,涉及心理学各研究领域中自变量条件的创设、因变量指标的测量、测量指标与内在心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实验技术范式具有特殊性,不同的研究领域往往有不同的技术范式,是心理学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能否得到发展的技术前提。
3.特点(1)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为了操纵或控制自变量,考察因变量的效果,可以根据一定的理论设想自主选择实验对象、实验任务或人为地创设一定的实验情境;也可以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或改变实验进程;还可以自主选择记录实验结果的时机。
(2)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实验法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实验法之所以成为现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研究方法的原因所在。
(3)精确性实验法具有严密的实验设计、严格的实验控制、敏感的实验指标和准确的数据处理,这些使实验结果具有很高的精确性。
而且自变量引发的因变量的共变关系,使实验结果可以深入地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4.局限(1)实验研究对变量的操纵过严,使很多心理现象被孤立起来研究,与现实的心理现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生态效度比较低。
(2)由于实验法对心理过程的操作性和量化要求过高,当前的实验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相对较低级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上,如感知觉、注意和记忆等,对更高级的心理机能,如认知调控和意识问题的研究还很难用实验法进行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考研817笔记
817发展心理学试卷分析及笔记整理试卷分析:第一题,单选(20分左右)第二题名词解释(4个或5个,20分)第三题简答题(4个40分),第四题论述题(2个,30分)第五题案例分析(2个40分)第一章导论1.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界定。
(15年考题目: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广义上,是研究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的心理演变过程和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动物心理的发展顺序:刺激感应性阶段(变形虫、草履虫)——感觉阶段(如蜜蜂等昆虫)——知觉阶段(如鸟类)——思维萌芽阶段(如高等哺乳动物)。
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主要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类的个体从受精卵的形成直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的演变过程。
狭义上,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的形成一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包括认知的发展与人格、社会性的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①研究取向上:a,发展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出现不少新分支学科,如发展心理语言学等。
日益强调采用跨学科或多学科合作的方式研究。
b,跨文化研究日益频繁,目的在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相同问题进行研究以考察不同文化背景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②研究范围上,研究年龄范围不断拓展,不仅重视研究个体早期阶段心理发展规律,而且注意研究成年期包括中老年期心理发展规律。
③研究方法上,呈现出生态化、综合化、复杂化的特点。
总体上,日益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则趋于综合化、整体化、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5年考题目: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a,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b,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问题;c,心理连续发展与分阶段发展的关系问题。
人格心理学 第1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考研笔记-精品
第1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概述一.人格相关的概念(一)人格的定义[一级]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的?试述人格的特性。
[17华南347名:人格]普心: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⑵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
⑶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在时间上有前后一贯性,空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格具有生物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二)人格的内涵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这是说人格是由人的内在心理特征与外部行为方式构成的,它不仅是一个个单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而且是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着一定组织和层次结构的模式。
即,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①外部行为方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各种言行,遵循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
即人格的〃外壳〃,表现出人格的外在品质特征;②内在心理特征:个人隐藏于内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品质特征。
⑵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基5出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三)简述生物遗传因素(天性)与后天环境因素(教养)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及两种因素的关系⑴人格具有生物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
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遗传素质是人格形胡口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不是人格的唯一决定因素。
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可能自发地演化为人格。
[3]°后天社会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离开了遗传素质的基础,它的作用就无法表现出来。
东南大学709心理学综合考研专业课真题复习笔记学习建议
1992年,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2002年更名为人文学院。
当时下设八个系,分别是哲学与科学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中文系、法律系、旅游学系、医学人文学系、艺术传播学系、艺术学系(相对独立),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法学、工业艺术设计、美术学、社会学、动画等八个本科专业。
诺登学习网作为一家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学习网站,给出一些专业的学习建议,以帮助考生顺利上岸。
该专业适用于东南大学以下学院:人文学院2023年东南大学人文学院《709心理学综合》考研全套(会员免费)1.考研真题全国名校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汇总全国名校发展心理学考研真题汇总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普通心理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发展心理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4.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教育心理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5.心理统计学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心理统计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6.心理测量学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心理测量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7.实验心理学朱滢《实验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朱滢《实验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实验心理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2022心理学考研笔记整理技巧:关键字词,线索回忆
2022考研复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
为大家整理了“2022心理学考研心理学专业课笔记整理技巧:关键字词,线索回忆”的相关信息,提醒各位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好复习规划。
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在建立了框架之后,就是对细节内容的完善和补充。
但对于细节知识点,特别是概念类的内容,并不一定要完全抄写,可以选用关键字词的方式进行提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把握内容的关键点,也可以根据关键字词的内容进行线索回忆。
例如,“记忆”的概念是“记忆是在头脑中累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你可以在笔记里提炼成“记忆:个体经验、心理过程、外界信息、编码、存储、提取”,然后在每次复习时根据关键字词回忆整句话。
关键字词的另一好处在于可以帮助你规范专业用语。
虽然我们不是通过完全复制书本内容来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识记,但我们沿用了书中最规范的心理学专业用语对关键信息有了一定的把握,这更能帮助你在答题时把握得分要点。
1。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直线增加。
直线的斜度可能不同,但关系总是线性的;(A)②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没有关系。
它说明行为不受自变量的影响。
(如B)③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却相应减少。
(如C)④自变量与因变量形成非线性的关系。
其中有的是一致关系(如D、E),有的是倒转关系(如F)。
在后一种情况下,因变量先随自变的上升而上升,以后,自变量继续上升,而因变量持续下降。
第二节自变量及控制、自变量的含义简述自变量的含义。
自变量的含义: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不同取值称为水平X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操纵。
又称为独立变量。
如反应时实验中的不同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的不同识记条件等。
理解:①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的代名词是"处理"或"处理变量〃。
任何一个心理学实验的目的都是发现自变量在心理或行为中的效应, 因此选择自变量是研究者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②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也叫因素或因子。
通常讲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自变量的个数。
③水平是同一个自变量采取的维度,即自变量的不同取值,也叫实验处理。
每种自变量水平也叫一种实验处理。
AxB实验设计指自变量A水平的个数和自变量B水平的个数。
、自变量的种类举例说明自变量的种类。
实验的本质,无外乎是在有限个控制情境下的观察、比较,而这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自变量。
划分根据自变量种类自变量定义举例(1)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的种类①操作性自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纵的变量,即自变量可很好地被量化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①在记忆实验中,学习的次数是研究者可很好地操纵的自变量。
②在汉字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选择汉字的频率作为自变量。
让被试对高频汉字和低频汉字进行命名反应。
注意的性质及功能--2022考研普通心理学冲刺复习笔记
2022年心理学考研进入冲刺阶段,下面为您整理了注意的性质及功能--2022考研普通心理学冲刺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注意的性质及功能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心理活动或注意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越小。
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另一方面,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对于注意指向的内容,人的意识比较清晰和紧张。
总之,在注意条件下,意识与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特定的对象,从而使意识内容会对象清晰明确,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受到意识的控制,而进入注意的具体过程则可能是包含了无意识的过程。
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但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前注意状态下只能对事物的个别特征进行初步加工;注意状态下人们对个别特征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物体。
注意保证了人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和进行更可控有序的行为。
这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和实际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
2、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注意活动中人的积极性较低。
相关因素是刺激物自身特点,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过去经验等。
不随意注意既可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也能使人们离开并干扰当前进行的活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只有人才有随意注意。
引起原因是对注意的目的及任务、兴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及人格的依从性。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兼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人民大学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复习笔记学习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复习笔记学习建议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心理学学科建设的高校之一。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就已经在教育学教研室开设心理学课程,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后于1985 年在社会学系建立了社会心理学教研室,分别于1987 年和1995 年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开展社会心理学教学科研的机构。
2004 年,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自设了社会心理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009 年,为推进和落实学科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学科竞争力,完善学科布局,学校决定在理学院下成立心理学系,将原社会与人口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点调整至该学科点,同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2011 年6 月,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2014 年,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设心理语言学博士点和硕士点;2017 年底,获批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诺登学习网作为一家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学习网站,给出一些专业的学习建议,以帮助考生顺利上岸。
该专业适用于中国人民大学以下学院:理学院心理学系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考研全套(会员免费)1.考研真题全国名校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西南、央财等)2.教材教辅许燕《人格心理学》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第1编人格心理学第2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第3编新精神分析学派第4编行为主义学派第5编人本主义学派第6编人格特质理论学派第7编认知学派3.考研题库2023年社会心理学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注意要点:(1)外界干扰:考研期间尽量减少外部事件对你的干扰,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和活动可以考虑取消,也不要加太多的考研群(而且如果考研群里气氛很焦虑,可以考虑屏蔽或退出)(2)周围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对身心平稳很有帮助。
Xnmo11年心理学考研笔记资料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2011年心理学考研全套最全资料11年心理学考研复习计划希望对每一个来不及但还想试试的我们有帮助一、前期准备阶段(2月—3月) 1、搜集全面的考研信息和资料,听最新的考研形势讲座。
2、确定报考院校及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
3、购买历年真题、教材等,熟悉考研题型和真题,准备复习。
4、制定全面的个性化的复习计划。
二、打基础阶段(4月—6月)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要全面夯实基础,因此主要使用心理学专业经典教材、外加一些适合首轮复习的资料,也可以选择一些打基础的统考辅导班来给自己充电。
这3个月以看书为主,进行基础的复习。
要把书从头至尾过一遍,以理解为主,不必纠缠于细节,将不懂的、不容易记的知识点做上记号,好在下个阶段重点把握和记忆。
课本要很仔细的看,每一个细节不要错过,包括书上的表格,以及脚注部分,这些都可以成为考试的命题题目。
总之,对所有知识点都要涉及,尽量做到全面,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跨专业的考生,有机会最好去旁听相关课程。
我们华师在这一方面还是比较赞同学生去旁听的。
在此轮复习中要做一份笔记,将主要内容归纳出一份比较简洁的提纲,大师以便于下轮复习。
三、强化阶段(7月—8月)第二轮强化复习阶段,是难得的时间充裕的两个月,也是很关键的两个月。
这一阶段的任务:大师1、第二遍通读教材,把握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保证知识点的理解贯通,了解心理学的整体框架,掌握每章重点。
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由于心理学的性质决定了记忆在这门考试中的分量,因此,要更加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记忆。
2、在重点把握和记忆第一阶段的难点,研究一部分的真题,以把握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
3、有选择地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强化复习效果。
4、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课的考试大纲及考点变化,购买最新的专业课辅导资料。
普通心理学 第4章 知觉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四章知觉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一级][15M]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性。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加和°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二)简述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1)两者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本体属性的反应。
(2)两者的区别:在反映物体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生理机制上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
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
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当时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3)两者的联系: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成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三)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的信息加工][简述知觉的信息加工][二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认知加工过程比较。
什么是自上而下加工与自下而上加工?请举例说明。
(1)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是指人在知觉时,运用自已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概念来加工当前信息的过程,是一种较高水平加工制约较彳氐水平加工的过程,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心理学考研之心理统计学笔记
心理学考研之心理统计学笔记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心理统计学笔记1基本概念总体:具有某些共同的、可观测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样本:由于不能或没必要对整个总体进行研究,我们只能从总体中选择出一些个体代表总体,这些个体的集合叫样本变量:本身是变化的或者对于不同个体有不同值得特征或条件常量:本身不变且对不同的个体的值也相同参数:描述总体的数值,它可以从一次测量中获得,也可以从总体的一系列测量中推论得到比例:全组中取值为X的比例,p=f/N插值法:一种求两个已知数值之间中间值的方法,其假设所求解点附近数据呈线性变化统计量:描述样本的数值,与参数的获得方式相同随机取样:从总体抽取样本的一种策略,要求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取样误差: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距偏态分布:分数堆积在分布的一端,而另一端成为比较尖细的尾端,其与对称分布对应次数分布:一批数据在某一量度的每一个类目所出现的次数情况离散型变量:由分离的、不可分割的范畴组成,临近范畴之间没有值存在连续型变量:在任何两个观测值之间都存在无限多个可能值,它可被分割成无限多个组成部分2学习建议①将注意放在概念上,心理统计应该是一门概念性的科学,而非纯数学.②一定要将统计方法与心理学研究的情景结合起来学习.③弄懂一个概念再开始学习下一个,心理统计中的概念应用性较差却是之后做题的基础.④做题按照推荐格式能避免出错几率.3统计检验总表数据类型单样本问题独立样本比较相关样本比较多组样本的比较相关问题独立样本重复测量等距型总体正态分布单样本t/z检验独立样本t/z检验相关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分布形态未知大样本下的相应的t/z检验大样本下的相应的t/z检验大样本下的相应的t检验转化为顺序型转化为顺序型顺序型符号检验法曼-惠特尼维尔克松克-瓦氏单向弗里德曼双向等级SpearmanU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等级相关命名型χ2匹配度检验χ2独立性检验符号检验法χ2独立性检验χ2独立性检验一、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指用来整理、概括、简化数据的统计方法,侧重于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一统计图表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明确、生动直观地表达数量关系,具有一目了然、整洁美观、容易理解等特点.它们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以简化的形式加以表现的两种最简单的方式.在制定统计图表之前,一般首先要对数据进行以下两种初步整理:①数据排序:按照某种标准,对收集到的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照一定顺序标准进行排列②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将所得到数据划分到各个组别中去1.统计图统计图:用点、线、面的位置、升降或大小来表达统计资料数量关系的一种陈列形式组成:坐标轴、图号、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注分类:条形图、圆图、线性图、直方图、散点图、茎叶图2.统计表统计表:将要统计分析的事物或指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以代替烦琐文字描述的一种表现形式组成:隔开线、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分类: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二集中量数集中量数又叫集中趋势,是体现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量.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1.算数平均数1定义算数平均数:即所有观察值的总和与总频数之商,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平均数一般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使用.2特点①在一组数据中每个变量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等于零②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加上一个常数C,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常数C③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C,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3意义算数平均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它在大多情况下是真值最好的估计值.4优缺点优点:反应灵敏、计算严密、计算简单、简明易解、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盐酸、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缺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不能在出现模糊数据时计算2.中数1定义中数: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数据比它大,一般数据比它小,等价于百分位数是50的那个数.2算法①数列总个数为奇数时,第 n+1/2 个数就是中数②数列总个数为偶数时,可取位于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数③分布中有相等的数时,将重复的数字看成一个连续体,利用中间分数的精确上下限使用插值法3优缺点优点:计算简单、容易理解、不受极端值影响、能在有模糊数据情况下使用、可在顺序型数据时使用缺点:代表性低、不够灵敏、稳定性低、需要排序、不能进一步做代数运算3.众数1定义众数: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众数可能不只一个.在正偏态分布时,平均数最靠近尾端,中数位于其与众数之间. 2优缺点优点:能在数据不同质的情况使用,能避免极端值干扰缺点:不稳定、代表性差、不够灵敏、不能做进一步的代数运算三差异量数差异量数就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1.离差与平均差离差:分布中的某点到均值得距离,其符号表示了某分属于均值之间的位置关系而数值表示了它们之间的绝对距离离差之和始终为零.平均差:次数分布中所有原始数据与平均数绝对离差的平均值2.方差与标准差和方:每一个离差值平房求和由于离差正负值互相抵消无法代表离中趋势我们引入和方的概念1总体的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房后的均数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2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符号σ2表示,也叫均方.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符号σ表示.2样本的方差和标准差样本的变异性往往比它来自的总体的变异性要小.为了校正样本数据带来的偏差,在计算样本方差时,我们用自由度来矫正样本误差,从而有利于对总体参数更好的无偏差估计:3性质①每一个观测值都加一个相同的常数C之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来的标准差②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C,所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4意义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它们是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分析中最常用的差异量数,它们的优点有:反应灵敏、计算严谨、计算容易、适合代数运算、受抽样变动影响小、意义简单明了3.变异系数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能用绝对差异量来比较不同样本的离散程度,而应当使用相对差异量数,最常用的就是差异系数.①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使用的观测工具不同,所测的特质相同②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使用的是同种观测工具,所测的特质相同,但样本间水平差异较大差异系数:一种最常用的相对差异量,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四相对量数1.百分位数百分位数:在整个分布中,在某一值之下或等于该值的分数的百分比,所对应的分数百分位数和百分等级是同一操作定义的两端.当我们求累计次数占总体的百分比是,所对应的分数和百分比的值分别为百分位数和百分等级.2.百分等级百分等级: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所占总体的百分比百分等级一定要对应分数区间的精确上限.百分等级和百分位数都可以由已知数据用差值法求解.3.标准分数1定义标准分数: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也叫Z 分数离平均数有多远,即表示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以上或以下几个标准差的位置.2性质①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②一组原始分数转换得到的Z分数可正可负,所有原始分数的Z分数之和为零③原始数据的Z分数的标准差为1④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分数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3优点①可比性——不同性质的成绩,一经转换为标准分数,就可在同一背景下比较②可加性——不同性质的原始数据具有相同的参照点,因此可相加③明确性——知道了标准分数,利用分布寒暑表就能知道其百分等级④稳定性——转换成标准分数之后,规定了标准差为1,保证了不同性质分数在总分数中权重一样4应用①比较几个分属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②计算不同质的观测值得总合或平均值,以表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③若标准分数中有小数、负数等不易被人接受的问题,可通过 Z'=aZ+b 的线性公式将其转化成新的分数如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五相关量数由于实验法适用范围的限制,有的时候我们只能对变量间进行相关研究,也就是看两者是否有互相跟随的变化关系.相关研究所得到的是一种描述统计,我们仅仅能用其描述两个变量互相跟随的程度大小,至于他们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或者是共变关系则不可妄下定论.相关系数: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作为样本的统计量用r表示,作为总体参数一般用ρ表示.正相关:两列变量变动方向相同负相关:两列变量中有一列变量变动时,另一列变量呈现出与前一列变量方向相反的变动零相关:两列变量之间没有关系,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或无规律变化1.积差相关也就是Pearson相关.1前提①数据要成对出现,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并且每队数据与其它对子相互独立②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的,至少接近正态③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也即两列数据都是测量数据④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2公式r也就等于X和Y共同变化的程度除以X和Y各自变化的程度.2.等级相关也就是Spearman相关1适用范围①当研究考察的变量为顺序型数据时,若原始数据为等比货等距,则先转化为顺序型数据②当研究考察的变量为非线性数据时2公式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顺序型数据,仍然用Pearson相关公式计算即可.3.肯德尔等级相关1肯德尔W系数也叫肯德尔和谐系数,原始数据资料的获得一般采用等级评定法,即让K个被试对N件实物进行等级评定.其原理是评价者评价的一致性除以最大变异可能性.代表评价对象获得的K个等级之和RiN代表等级评定的对象的树木K代表等级评定者的数目2肯德尔U系数其与肯德尔W系数所处理的问题相同,但评价者采用对偶比较法,即将N件事物两两配对分别进行比较为对偶比较记录表中i>j格中的择优分数rij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1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列数据为等距正态变量,另一列为离散型二分变量.X是与二分称名变量的一个值对应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X是与二分称名变量的另一个值对应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qp与q是二分称名变量两个值各自所占的比率s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t2二列相关适用于两列变量都是正态等距变量,但其中一列变量被人为地分成两类.y为标准正态曲线中p值对应的高度,查正态分布表能得到5.Ф相关适用于两个变量都是只有两个点值或只表示某些质的属性.其中a、b、c、d分别为四格表中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数据二、推断统计推论统计就是指运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将从样本数据中获得的结果推广到样本所在的总体.进行推论统计的关键在于所抽取的样本要能够尽量接近所要研究的总体.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1.概率概率:表明随即时间出现可能性大小的客观指标概率的定义包含以下两种,当观测次数够多时他们是相等的.后验概率:对随机事件进行n次观察,某一事件A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次数n的比值在n趋近无穷时所稳定在的常数p先验概率:在满足试验可能结果数有限且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条件下,随机事件包含的结果数除以结果总数2.正态分布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许多变量的分布都近似于正态曲线,因此有“上帝偏爱正态分布”一说.1特点①正态曲线的形状就像一口挂钟,呈对称分布,其均值、中数、众数实际上对应于同一个数值②大部分的原始分数都集中分布在均值附近,极端值相对而言比较少③曲线两端向靠近横轴处不断延伸,但始终不会与横轴向交④正态分布曲线转化为z分数后人以z分数与零点对应曲线下面积固定2用法①依据Z分数求概率,即已知标准分数求面积②从概率求Z分数,即从面积求标准分数值③已知概率或Z值,求概率密度,即正态曲线的高3.二项分布二项分布:对于一个事件有两种可能A和B,但我们对这一事件观察n次,事件A发生的总次数的概率分布就是二项分布μ=二项分布的均值为pnσ=方差公式为2npq标准差的公式为σ=4.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1抽样原理抽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完全均等.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发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2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取样法②系统随机取样法③分层随机取样法④多段随机取样法5.抽样分布样本分布: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统计推论的重要依据1正态分布及渐近正态分布样本统计量为正态分布或者接近正态分布的情况都可根据正态分布的概率进行统计推论.总体分为正态或接近正态,方差已知,样本平均数和方差的分布为正态分布①样本平均数分布的平均数和方差与母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有如下关系:②样本的方差及标准差的分布也渐趋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和总体有如下关系:2t 分布t 分布是一种与方差无关而与自由度有关的分布,很类似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将正态分布看作t 分布当自由度为正无穷时的特例.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X σ= 其中1n s -= 3χ2分布χ2分布的构造是从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每次抽去n 个随机变量,计算其平方和之后标准化的一个分布.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都是1,但伴随着n 取值的不同,自由度改变,曲线分布形状不同,而当自由度趋近于正无穷时χ2分布即为正态分布,因此其于t 分布一样都是一族分布,而正态分布都是其中的特例.4F 分布如果有两个正态分布的总体,我们从其中各自取出两个样本,各自计算出χ2,则: 更多情况下,我们所计算的F 两样本取自相同总体,此时可将上式化简为:二参数估计当在研究中从样本获得一组数据后,如何通过这组信息,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也就是如何从局部结果推论总体的情况,称为总体参数估计.总体参数估计问题可以分为点估计与区间估计.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良好估计量的标准①无偏性——用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偏差的平均数为零②有效性——当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不止一个统计量时,无偏估计变异小者有效性高,变异大者有效性低,即方差越小越好③一致性——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时,估计值应能够越来越接近它所估计的总体参数④充分性——样本的统计量是否充分地反映了全部n个数据所反映总体的信息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因为样本统计量为数轴上某一点值,估计结果也以一个点的数值表示区间估计: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这个区间就叫做置信区间,相应的概率成为置信度,这两个量是共通变化的,置信区间越大,置信度越高;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及落入该范围的概率.标准误: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总体方差未知时用估算的总体方差计算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当总体方差未知时,则使用t分布对应置信度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1标准差的区间估计2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可以说,每一个实验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给事实一个反驳虚无假设的机会. ——1.假设检验的原理假设检验:统计学中的一种推论过程,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作为一般性结论,判断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假设检验的实质是对可置信性的评价,是对一个不确定问题的决策过程,其结果在一定概率上正确的,而不是全部.1两类假设对于任何一种研究而言,其结果无外乎有两种可能,即是否符合我们预期.一般来说证伪一件事情比证实一件事容易,在行为科学的研究中,由于我们无法了解总体中除样本以外的个体情况,因此尝试拒绝虚无假设的方法优于证明备择假设.备则假设:因变量的变化、差异却是是由于自变量的作用往往是我们对研究结果的预期,用H1表示.虚无假设: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们所预计的改变、差异、处理效果都不存在观察到的差异只是随机误差在起作用,用H0表示.2小概率原理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至于什么就算小概率事件,那就是我们在计算前明确的决策标准,也就是显着性水平α.在检验过程中,我们假设虚无假设是真实的,同时计算出观测到的差异完全是由于随机误差所致的概率.之后将其与我们实现界定好的显着性水平比较,从而考虑是否依据小概率原理来拒绝虚无假设.3两类错误本部分内容请参照实心信号检测论对照来看. ——MJ注Ⅰ型错误:当虚无假设正确时,我们拒绝了它所犯的错误,也叫α错误研究者得出了处理有效果的结论,而实际上并没有效果,即所谓“无中生有”Ⅱ型错误:当虚无假设是错误的时候,我们没有拒绝所犯的错误,也叫β错误假设检验未能侦查到实际存在的处理效应,即所谓“失之交臂”两类检验的关系①α+β不一定等于1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α与β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4检验的方向性单侧检验:强调某一方向的检验,显着性的百分等级为α双侧检验:只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性的检验,显着性百分等级为α/2对于同样的显着性标准,在某一方向上,单侧检验的临界区域要大于双侧检验,因此如果差异发生在该方向,单侧检验犯β错误的概率较小,我们也说它的检验效力更高.5假设检验的步骤①根据问题要求,提出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②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③确定检验的方向性并规定显着性水平④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⑤将统计量的值与临界值对比做出决策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1总体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obs X X z μσ-=其中X σ=0μ和0σ分别为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2总体正态分布而方差未知0obs X X t s μ-=其中X s =S =S 为用样本和方估算出的总体方差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12obs obs D X X X Z t σ-==这是两样本平均数检验的通用公式,所不同的仅在于标准误的计算1总体方差已知①独立样本②相关样本D X σ=r 为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2总体方差未知①独立样本方差差异不显着时②相关样本a.相关系数未知:D X σ=其中d 为每一对对应数据之差b.相关系数已知:D X σ=4.方差齐性检验1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当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时,其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比值服从χ2分布:2220ns χσ=由自由度1df n =-查χ2表,依据显着性水平判断2两个样本方差之间①独立样本22s F s =大小其中当两样本自由度相差不大时可用n s 代替n-1s查表时11221,1df n df n =-=-②相关样本22t =其中2df n =-5.相关系数的显着性检验①积差相关a.当ρ=0时:t =其中2df n =-b.当ρ≠0时:先通过查表将r 和ρ转化为费舍Z r 和Z ρ然后进行Z 检验②等级相关和肯德尔W 系数在总体相关系数为零时:查各自的相关系数表,判定样本相关显着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1方差分析的概念方差分析的目的是推断多组资料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也即检验多组数据之间的均数差异是否有统计意义.当我们用多个t 检验来完成这一过程时,相当于从t 分布中随机抽取多个t 值,这样落在临界范围之外的可能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Ⅰ型错误的概率.我们可以把方差分析看作t 检验的增强版.2方差的可分解性方差分析依据的基本原理就是方差的可加性原则.作为一种统计方法,方差分析把实验数据的总变异分解为若干个不同来源的分量.数据的变异由两部分组成:组内变异:由于实验中一些希望加以控制的非实验因素和一些未被有效控制的未知因素造成的变异,如个体差异、随机误差组内变异是具体某一个处理水平之内的,因此在对总体变异进行估计的时候不涉及研究的处理效应.组间差异:不仅包括组内变异的误差因素,还包括了是不同组所接受的实验处理不同造成的影响如果研究数据的总变异是由处理效应造成的,那么组间变异在总变异中应该占较大比例.B MS 表示组间方差,B B B SS MS df =,1B df k =-,k 表示实验条件的个数 W MS 表示组内方差,W W WSS MS df =,()1W df k n =-,n 表示每种实验条件中的被试个数 3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①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②每次观察得到的几组数据必须彼此独立③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应彼此无显着差异为了满足这一假定,我们可采用最大F 比率法2max max2min s F s =,求出各样本中方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通过查表判断.4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Ⅰ 求平方和①总平方和是所有观测值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总和 ()22T G SS X N =-∑其中G 表示所有数据的总合,N 表示总共的数据个数。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考研)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学科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广义)。
(狭义)学校情景.2.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心理学与教育学)(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三)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图)1.五大要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敬业精神、教学风格、专业成长等•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媒介:实物、文字、图片、动画等•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2。
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
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 2. 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遵循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最初依附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两条线索:•1。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2。
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特点: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标志: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人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教育心理学》)(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普通心理学 第6章 记忆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六章记忆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睑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简述认知心理学对记忆过程的分类[简述记忆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到可外界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编码: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转换的过程。
编码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以便更好地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三、记忆的分类[简述记忆的分类][一级](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①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②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匕瞰稳定。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①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②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915华南15(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开始的阶段。
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4秒。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学笔记及复习建议(戴海崎)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学笔记及复习建议(戴海崎)2016年心理学考研渐渐落下帷幕,很多考生在这场角逐中败下阵来,又继续投入到下一年的战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2017年要考研的孩纸们,是不是该快马加鞭了呢?!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知,心理测量主要包括两部分: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心理测量的基础、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心理测验及其应用主要包括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心理测验的施测、测验常模、标准参照测验、常用心理测验和心理测验的应用等。
力比多学院考研心理学教研室对近十年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心理测量部分历年真题解析进行解析:由上图可知:① 心理测量的简答题主要出在经典测量理论和心理测验的编制、实施这两部分,而综合题主要会在信效度部分出,有时会与统计结合起来;② 心理测量考查的两大重点部分分别是:经典测量理论和常用心理测验及应用;③ 信度与效度是经典测量理论中的重难点。
据此,力比多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给出心理测量的复习建议为:a. 重把经测模型;b. 斩获信效和项分;备注:经典测量模型中的每一节内容都是重点,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信效度,这部分不仅会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也常会出主观题。
c. 理解项反和概化;备注:对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理解进行考察,考察形式一般是客观题。
d. 通晓测验编制、施测和常模;备注:心理测验的编制和实施通常会考察简答题,2017年力比多学院考研心理测量基础阶段讲义也汇总了这些题。
e. 必用测验。
大家都知道专业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想总分获得高分,专业课就必须考高分。
更多心理学考研核心笔记,力比多学院系统梳理,关注我们,免费分享。
普通心理学 第3章 感觉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二,感觉的编码什么是感觉编码,简述感觉编码的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
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 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换为神经系统能够 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试述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以及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这里的三大问题点都要回答)(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关系。
绝对感觉阈限(915华南1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剌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操作定义为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剌激绝对感受性:是指人刚刚能够觉察出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成反比。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13M ]差别阈限(915华南15):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操作定义为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差别的刺激强度之差。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差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13M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三大定律[简述韦伯、费希纳、斯蒂文斯定律]名词解释:心理物理函数一级韦伯发现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又称韦伯分数)oK=AI/LI 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K 为一个常数,对不同感觉来说,K 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
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但是韦伯定律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理解:韦伯发现两个重物的重量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的重量之比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
考研复习专业课笔记最有效攻略
考研复习 | 专业课笔记最有效攻略专业课困惑温暖支招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资料很多,需要背诵和记忆的知识也很多。
这个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做笔记。
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希望能够整理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记忆。
但是小高要告诉大家哦,笔记记不好,会很影响复习效果的哦~有些同学喜欢抄书,绝对信奉“好头脑不如烂笔头”,其实很多时候虽然也记住了一些知识,但是所耗费的时间真的不是一丁半点的;有些同学喜欢只写几个关键词语,但是最后拿出笔记的时候,发现根本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什么写这几个关键词,缺少必要的注释。
因此过繁或过简的笔记都不是最佳的复习笔记。
这里学姐告诉大家几个记专业课笔记的几个注意方面。
1一定要将所有需要看的教材准备好,先不管自己能不能记住,一定要认真地将课本看两遍,让自己对总体的知识有一个宏观把握,当然了,专业课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可以过一遍就可以啦~然后呢,需要我们做的是将自己不是特别熟悉或者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标记,做到透彻理解。
2很多同学都会从学长学姐那儿搜罗了很多专业课的复习笔记,这些虽然是宝贵的财富为我们省下了不少时间,但终究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因此,我们需要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补充到现有的学姐学长等权威笔记中去。
可以采取剪贴的方式,可以采取不同颜色笔添加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图示的方式等,最终的目的就是形成一份全面详尽的复习资料(以后就不用天天抱着一堆书背诵啦~)3背诵完这本详尽的笔记之后,我们对很多知识点已经比较熟悉了。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份精简版的专业课复习笔记。
学姐当年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就是将自己认为的每个章节中重要的名词解释都挪列出来,但是不给出具体的解释。
在背诵的时候,可以看着这些名词,在心里默默背诵,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有时候,遇到一些特别拗口的大断的名词解释或者是简答论述题,学姐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话对这段话进行诠释,整理出一个比较容易背诵的版本。
心理学考研全套笔记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笔记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理
四、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1、社会性发展 发
2、亲社会行为√ 展
3、攻击行为 与
4、同伴关系 教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1、认知风格(即认识方式、认知类型)√ 育
2、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补充: 1、守恒√ 2、学生的认知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3、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2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名词解释):①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 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② 心理发展反应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简答/论述) 1、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即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 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机体器官和系统的发育成熟水平直接影响着认知发展,是认知发展 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的传递 (4)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新建构 3、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来获得经验,主要是凭 借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 的事物。凭借这种表象思维,儿童能进行绘画、象征性的活动,尚未获得“守恒” 的概念。 (3)具体运用阶段(7-11 岁):依靠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 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不能离开具体思维的支持。出现“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儿童已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 式进行,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和理解符号的意义。思维已接近成熟水平。 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了解儿童如何思考 (2)了解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3)提供活动和让儿童多参加社会活动 (4)创设最佳的难度: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不平衡。 (二)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2011 年、2014 年北师大名词 解释) ①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 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 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②维果茨基认为,弄清楚 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简答/论述) 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 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婴儿期(0-1.5 岁):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 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笔记心理学
笔记心理学正文: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学科,而笔记心理学则是研究和探讨人们如何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记忆和理解的心理学分支。
笔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用笔记来整理、归纳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笔记,学习者可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笔记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在笔记心理学中,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记笔记。
首先,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关键。
学习者可以使用大纲、标题、子标题等来将知识分门别类,形成清晰的结构框架。
其次,要善于提炼核心信息。
在大量的学习材料中,找出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将其记录下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使用关键词和图表等简明扼要的方式也是记笔记的有效方法。
除了这些技巧,笔记心理学还研究了记笔记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通过记录和整理知识,人们可以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记忆的效果。
而且,当学习者回顾笔记时,也会激活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记忆路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笔记心理学还涉及到学习者个体差异对记笔记方式和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人在记笔记时可能有不同的偏好和方法,因此,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记忆方式对于选择合适的记笔记策略非常重要。
有些人喜欢使用文字记录,有些人则更擅长用图表、图像等形式表达。
因此,个性化的笔记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总而言之,笔记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如何通过记笔记来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关键信息的提炼和个性化记笔记的方法,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 笔记要做好分类,看书笔记和专题笔记相 结合。 • 切忌抄书式笔记 • 多种颜色和线索相结合
如何做心理学考研的专业课笔 记
济南心理咨询 /
• 一些心理学考研的童鞋由于缺乏考研经验, 在记心理学笔记的过程中无从下手,而个 人的心理学笔记在心理学考研中却是尤为 重要的,以下是心理学Nala老师为大家总 结的一些心理学笔记记录方法,希望大家 根据自己的笔记习惯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和效果。
• 看书的时候,可以顺手在书上做标记(定 义、人物、理论要点、实验名称等等用不 同的符号标出),有什么问题或者感想也 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个人喜欢在看完每 一大段的时候,在书上用一句话总结大意。 这样可以保持看书时候的注意力集中。
• 做完笔记之后。要时常回顾自己的笔记, 否则做笔记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尤其在后 期复习的时候,笔记会成为你主要的复习 材料。当然冲刺阶段也需要回归课本,再 把所有知识点全面扫描一遍。但是笔记中 所记录的才是精华,是你复习过程中的重 点,也应该是你掌握得最好的部分。所以 对笔记的强化记忆,是得分的关键。(更方法/步骤
• 做好分类。笔记分为看书笔记、错题笔记、 专题笔记、记忆块笔记、复习进程记录。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自己想要做 的笔记,一般看书笔记、错题笔记、和专 题笔记,是考研中最常用的三类笔记。
• 做笔记的时间。一开始第一遍看书的时候 先不要着急做笔记,因为你还不知道什么 是重点,什么是难点。看完一遍书之后开 始做笔记。包括这本书有哪些章节,分别 可以归到大纲的哪个知识点下面。每个章 节包含哪些要点,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但是尽量保证专业术语。
• 在临近考试时,需要自己全面地梳理哪些 知识点是可能会考简答与综述的,罗列出 记忆块,然后逐个强化记忆。
• 做笔记的方法。第一遍做笔记的时候,旁 边留一条空白,或者只写在单面上。这样 以后再看书,或者看其他书,就可以在原 有笔记上进行补充。由于同一学科的不同 教材章节排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笔记最 好是按照考试大纲来排列,便于今后知识 点的查找。用便利贴进行补充是另外一种 方法。
• 以上说的是看书过程中做的笔记。等看完 一两遍书之后,要对知识进行整合。这个 时候就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总结。比较典 型的是发展心理学,可以对个体的生理发 展、言语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自我发展等专题进行整理,同时进行横向 与纵向的比较。另外,又比如各种统计方 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基本步骤,实验设计的 不同方法优缺点以及相应的统计方法等等, 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掌握程度进行 梳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