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如梦令》课文教案

《如梦令》课文教案

《如梦令》课文教案如梦令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背诵《如梦令》这首宋词。

2. 掌握宋词的基本特点与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诗文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如梦令》的词意。

2. 学习宋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方式。

3. 让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如梦令》。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课前播放音频的方式,播放《如梦令》的曲调,让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2. 创设情境,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梦境与现实混淆的经历。

第二步:理解与解读(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

2. 导读词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如梦令》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角色形象。

第三步:品味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朗读《如梦令》,引导学生跟读朗读,感受宋词的音律之美。

2. 针对每一个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行揣摩与理解。

3.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词曲联想,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受。

第四步:即兴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2.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即兴创作,用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与点评。

第五步:背诵与表演(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如梦令》,注意把握宋词的韵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小品表演,将《如梦令》的情境与意境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3. 各组表演结束后,进行全班欣赏和点评,展示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六步:词曲辨析(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曲辨析的活动,以巩固学生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表达技巧。

2. 提供多个类似《如梦令》的词句和曲调,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就今天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回顾学习到的内容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在学习中都取得了哪些进步和收获。

四、教学资源:1.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如梦令》的曲调。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如梦令的词牌格律。

2. 体会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2.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李清照的生平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如梦令的词牌格律和特点。

3. 文本分析:分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内容和意境。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5. 艺术鉴赏: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7. 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如梦令这一词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理解《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内容和意境。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情况。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掌握《如梦令》的基本含义和艺术特色。

(3)学生能够背诵《如梦令》。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美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诗歌教学,选取《如梦令》作为教材,重点讲解的内容如下:1.诗歌的艺术境界以及其对人生与情感的表达。

2.对《如梦令》的精彩解读,包括诗歌的画面感、意境和情感氛围的表达等。

3.对《如梦令》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诗歌的内涵和韵律。

2.课堂讨论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发言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拟人和比喻修辞等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

3.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在课堂上进行诵读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春日的生机和繁荣,为学习《如梦令》做好心理铺垫。

2.阅读与讲解教师诵读《如梦令》并让学生跟读。

接着,教师逐节解读全诗并介绍背景、作者、诗歌的思想内涵等,让学生了解全诗的构思和整体意境。

3.模仿与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对《如梦令》进行模仿创作和诗歌朗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诗歌的内涵和韵律。

4.分析与评价设立分组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如梦令》中精彩画面、意境和情感氛围的分析,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点评小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在开展本课教学评价活动的同时,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和自主思考,让他们发展自己的人格,增强自信心和自觉性,并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己的成长。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诗歌鉴赏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诗歌鉴赏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诗歌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

2.理解并掌握如梦令的内容、意境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1.教师用丰富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如梦令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主旨。

2.通过示范朗读和专家解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概念、韵律、语言表达等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通过听写、填空、翻译等方式进行理解检验,同时引导学生用个人语言描述自己的理解,增加课堂互动性。

4.花絮版《如梦令》MV欣赏,展示如梦令的视听效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它的情感。

5.班级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进行表演呈现,可以是朗诵,也可以是创意小品,降低学生的文学恐惧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情感沟通的能力。

【教学评估】
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口头与笔头的方式进行评估。

1.口头表达评估: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检测
其是否理解了如梦令的内容和主旨。

2.笔头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一些作业,检查学生对如梦令的
掌握程度,比如写一篇小作文,从文字的角度探讨如梦令的情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几个角度展开对如梦令的鉴赏,除了让学生了解了背景和内容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创意表演的方式参与其中,使其在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文学素养。

如梦令的鉴赏教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其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一、导入:
1.介绍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2.写作背景:当时,李清照遭遇亡夫之痛,住在济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这首词讲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感受。

3.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词义:
1.对照注释自学,把不理解的词找出来以待讨论。

2.交流讨论。

3.再读词,理解词意。

4.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

5.讨论交流: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6.背诵这首词。

四、拓展:
1.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哪些词?交流。

2.小练笔:以“昨夜梦中”为开头写一段话。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分析并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情感。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掌握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如梦令》。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情感。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的情况。

2. 学生对诗词意境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掌握诗词中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的情况。

4.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如梦令》。

2. 相关参考资料和古汉语词典。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网络资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梦令》的教学教案

《如梦令》的教学教案

《如梦令》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境。

(3)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如梦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伤离乱的情感。

(2)领悟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境。

(3)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李清照词风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诗句的含义和词风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和赏析《如梦令》。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及其词作特点。

(2)介绍《如梦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如梦令》,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词语的含义。

3. 讲解分析:(1)讲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2)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选取代表性的发言进行展示。

5. 情境教学:(1)展示与《如梦令》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2)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3. 调查了解李清照其他词作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分享等。

如梦令教案3篇

如梦令教案3篇

如梦令教案3篇如梦令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梦令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梦令教案篇1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学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选人课本时未被采用。

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二、读读讲讲问问。

教师领读一遍后,问: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这首词全是用口语写的,很好懂,除了第三句,句句押韵,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叫叠句,我们平时唱歌也往往会遇到的。

全词只有33个字,用1分钟就可以背下来。

现在先练习背诵,要慢慢地读。

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问: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呢?(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如梦令》这首诗;(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词作中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如梦令》的诗意和词风特点;2.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分析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古典文学的鉴赏方法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如梦令》的原文和相关注释;2.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和词作选读;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李清照的词《如梦令》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2)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分析词风(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如婉约、柔情等;(2)学生通过诗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体会李清照的词风;4. 拓展学习(1)教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2)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感受其词风的变化和创作特点;(3)学生进行词作欣赏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如梦令》并理解其含义;2.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李清照的词风特点;3. 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李清照的其他词作;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观念,对其他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如何;4. 是否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如梦令》,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读诗词、品味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忧患意识,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句式、词牌等基本知识。

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品味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词中的意象与寓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等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1.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如梦令》,理解词意,体会词中的意境。

2.2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词牌的特点和用法。

3. 课堂讲解3.1 讲解词牌《如梦令》的起源和发展。

3.2 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3 讲解词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讨4.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寓意和意境。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5.1 学生结合词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的画面。

5.2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如梦令》为词牌的词作。

6. 总结与拓展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2 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7. 课后作业7.1 背诵《如梦令》。

7.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8. 板书设计词牌:《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意象:雨、风、梦、夜情感:思念、忧愁、无奈、期盼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如梦令》词意、词牌特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如梦令 教案

如梦令 教案

如梦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2.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3.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2.鉴赏李清照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李清照的《如梦令》诗歌原文;2.多媒体设备;3.准备作品欣赏和相关分析的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频或视频,给学生呈现一段悠扬的古琴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古代音乐的美妙之处。

2.引入诗歌(10分钟)教师展示《如梦令》的全文,并朗读给学生听。

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一下诗歌的背景,比如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环境。

3.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如梦令》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感受,再逐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然后,教师可以逐句解读诗歌,理清每句的意义和诗歌的整体结构。

同时,重点介绍诗歌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4.意象分析(15分钟)教师提问:“在《如梦令》这首诗歌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意象?”引导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出每个意象的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

同时,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等方式,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中的意象。

5.作品分析(15分钟)教师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分析材料,可以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如梦令》这首诗歌。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诗歌的结构、诗歌的主题、诗歌的情感表达等。

6.诗歌欣赏及发散思维(20分钟)教师播放《如梦令》的音乐朗诵版,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并对其进行个人思考和感受的表达。

学生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或背诵。

七、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读、多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如梦令》是中国古代文学大家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唐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如梦令》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如梦令》的诗人李清照及其作品特点;2. 读懂《如梦令》的基本内容;3. 能够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意境等;4.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艺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2. 教学难点: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李清照的相关画像,让学生对李清照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呈现诗歌(10分钟)教师朗读《如梦令》,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解读诗歌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意象等。

3. 分析诗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如修辞手法、韵律等。

同时,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蕴和情感。

4. 欣赏诗歌(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如梦令》的艺术之美。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和评价。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推荐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声声慢》、《如梦令》等,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如梦令》;2. 对《如梦令》进行写意式的书法练习;3. 欣赏李清照其他作品,如《声声慢》等,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资源1. 李清照的相关画像;2. 诗歌朗读录音或视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听讲和参与状况;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诗歌背诵和写意字作业进行评价;3. 课后反馈:与学生交流并了解他们对本堂课的认识和收获。

以上是一份关于《如梦令》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如梦令李清照教案李清照的《如梦令》,其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

“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简单的心理。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李清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学问,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欢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妙生活的喜爱。

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

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同学读,采纳反复诵读法,让同学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供应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同学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状况。

3、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

我们今日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日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觉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5、简介词的特点词起与唐,盛于宋。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

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

许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

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老师手势引导,同学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全部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1.2 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1.1.3 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1.2.2 学会从诗词的语音、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赏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1.3.2 领悟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身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1.2 诗词的语音、节奏和意象分析。

2.1.3 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2.2 教学难点2.2.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2.2.2 领悟诗词意境和作者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内容。

3.1.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李清照其他词作,突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艺术特色。

3.1.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相关图片和古籍资料,丰富教学形式。

3.2.2 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简介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词作风格。

4.1.2 引导学生关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语音、节奏。

4.2.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解释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4.3 课堂讲解4.3.1 讲解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4.3.2 分析诗词的语音、节奏和意象。

4.3.3 解读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

4.4 课堂讨论4.4.1 组织学生对诗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4.4.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梦令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诵、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2、总结鉴赏诗词的方法,掌握自主鉴赏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尝试领会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法学法:诵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课件出示图片。

师:咱们先来欣赏张图片,感觉怎么样?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才女,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最擅长作词。

你们知道词吗?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师: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如梦令》这首词吗?迫不及待了吧,请大家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生:放开声音读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

就请你,勇敢的女孩子。

师:挺不错的,特别是她把里边的多音字读准了。

兴:在这读第四声。

表示什么意思?(兴致、兴趣。

)什么时候读第一声?生:大兴安岭、兴奋。

师: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找个男孩子来读一读。

生(男)读词:师:我觉得应该给他点掌声,他已经注意了停顿,能读出些词的味道来了。

好,看起来把这首词读通顺、读正确没问题吧?生:没有问题!师:咱们连起来读一读。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如梦令》教学设计1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1.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顾词的特点。

2.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词,这首词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写的《如梦令》看看她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少年经历是什么?(板书: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如梦令)题目呢?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

二、通读全词,理解大意1.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要读得充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读,相机正音,指导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①这里有一个生字,藕,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②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兴尽,在这里都读第四声,兴指兴趣,兴致。

尽是满足的意思。

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

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③藕花,兴尽,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④把词读正确并不难,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

谁再来读读整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它是怎么停顿的?(指导停顿) 比如说,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生读全词) 节奏感把握得挺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读懂它。

李清照借这首词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次郊游经历。

整首词语言简洁,浅显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师巡视)4.好的,同学们,从我刚才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现在,我还想问问大家,在这首词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动,你能分辨出哪些词语是写景,哪些词语是写人物活动呢?默默地看,静静地思考,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结合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读) 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人:沉醉误入争渡5.细细读着这六个词,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师引述——因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争渡”,因为“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版教案

《如梦令》版教案

《如梦令》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3.掌握《如梦令》的诗歌形式和特点;4.提升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如梦令》的内容和背景;2.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3.掌握《如梦令》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含义和意境;2.掌握古典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如梦令》的原文和翻译版本;2.板书:关键词和重要知识点;3.音频设备:播放相关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想一件极为悲伤的事情,并让他们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情绪。

然后,介绍《如梦令》这首古典诗歌,搭建起学生对悲伤情感的认识框架。

二、学习《如梦令》(15分钟)1.展示《如梦令》的原文和翻译版本,让学生读一读诗歌内容;3.解释诗句中的生僻词和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三、学习诗歌形式和特点(20分钟)1.介绍《如梦令》的诗歌结构和韵律,解释其特点和修辞手法;2.分析诗句中的押韵和平仄,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要素;3.演示如何朗读《如梦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进行诗歌朗诵(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他们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2.提醒学生注意语调、情绪和节奏的把握,确保朗诵的效果和感染力。

五、诗歌鉴赏和感悟(15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如梦令》给他们带来的心灵触动和思考;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促进情感共鸣和文学感悟。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学习《如梦令》的收获和体会;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古典诗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课堂延伸: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一首类似于《如梦令》的诗歌;2.组织学生进行古典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3.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古典诗歌,拓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如梦令
李清照
1
关于“词”的常识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 词,又因句子长短不齐而称长短句。常见的是“词” 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牌”是 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如这首词的词牌叫“如梦 令”。
词牌名:《声声慢》、《武陵春》、《一剪梅》
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下)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2
3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
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生活:生活闲适,夫妻志趣
相投,感情笃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期生活:北宋灭亡,漂泊江南,
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前期词:清新明快,多写大家闺秀
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后期词:哀婉、凄清、悲楚,多写
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
痛。
4
知词
惊争误兴沉常
起渡入尽醉记 如
一,藕晚不溪 梦
滩争花回知亭 鸥渡深舟归日


鹭,处,路暮 。 。 。,
清 照
朗诵
5
知词
读准节奏: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6
知理词解词语意思 :
常记:常常记起
溪亭:溪边亭子
•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 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慨
• 词人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增加了一层敬意。只有 祖国强大,我们才能过的安稳。所以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牢记使命,让我们高举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6
品读与背诵
欣赏词的 表现美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
了 8
悟词:
•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9
10
悟词
• 慢慢地,慢慢地太阳接近了地平线。天空 红的像着了火似的,红彤彤的一片。转瞬 间,它又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与我捉迷藏, 向大地母亲的身后躲去。剩大边脸,半边 脸,小半边脸……越来越小。渐渐的太阳 看不见了,只剩下一道余辉。我被眼前的 景色吸引了,呆呆地站在那儿,目不转睛 地看着太阳消失的地方。
17
12
悟词
• 还想在这藕花世争界渡里,流争连欣渡赏,,惊但起已暮一色滩鸥鹭
苍茫;想要荡出“藕花深处”,却不知怎 么走。情急之中,少女们禁不住发出了 “怎么渡,怎么渡”的呼叫声。不料几声 婉转的“争渡”声,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 的水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暮色 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 与湖面碧绿的莲叶、或火红或洁白的荷花 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 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一种多么 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
11
悟藕词花深处: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⑷的是田田⑸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⑹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 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 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 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 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⑺的流水,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⑻ 了。
13
赏词
思考与讨论:
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那一句?
2、词人写的是当天的事吗? 3、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
14
赏词:
词人描绘这么美妙的场景,表达她的什么 情感?
15
爱国的李清照:
• 李清照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金军 入侵,宋朝政府的避让,国破家亡,这位女词人 爱国热情高涨,她关心国事,热爱祖国,忧患国 家存亡,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女词人的另一面—— 爱国。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晚:天黑
回舟:乘船而归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么渡(zen)
惊起:惊动飞起 一滩:整滩
鸥鹭:泛指飞鸟
7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
知词
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
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
来的路。游兴满足了,
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
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
划呀,抢着划呀,惊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