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表格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学案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我爱
中华┅┅”这首《爱我中华》的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团结
D.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四、自学检查
6、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的开发战略是( )
。极大地维护了
、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关系。 设立
A.焦裕禄
B.孔繁森
C.袁隆平
D.雷锋
,行使 3、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由少数民族人民
、
、
自己管理 三级。中国现有
。 8、简述建国后,我党采取了哪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措施
、
、
、
、
5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①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大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12 课学案 班级
历史-资料-打印版
姓名
年月日
学习内容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区 主备
课时
族地区
;②民族地区的
、
、
、
学习目标
识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少数民族
都有很大的发展。
五、分层练习
学习流程: 一 、复习上节内容
二、1、认真阅读课文第一目明确
西部 ,促进 20 世纪 90 年代 80%以上的少数民 学习小结
同 繁 荣
1、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八下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学案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学案命制人:武顺智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三、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四、自学提纲(一)阅读课本完成填空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1.民族分布格局:、。
2.新中国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
⑷既反对,也反对。
3.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良好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
3.意义⑴保障了。
⑵维护了。
⑶有利于。
⑷有利于。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1.措施:⑴有计划地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⑵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发展多种产业。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步伐。
2.结果:⑴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
⑵民族地区的、交通、通讯及文化教育、等都有很大发展。
(二)小组讨论1.我国政府促进少数民族繁荣进步的政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3.我国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4. 如何评价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自我检测题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有()A、5个B、31个C、55个D、56个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小杂居、小聚居D、大杂居、大聚居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B、民族大融合C、民族大杂居D、发展民族经济4、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大杂居D、民族共同繁荣5、我国设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A、10个B、8个C、6个D、5个6.新中国成立前设立的省级自治区是()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7.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是在()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六、当堂检测题1、下列不符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一政策的是()A、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B、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C、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D、少数民族必须学习汉语2、关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B、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D、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word教案 (11)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提要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我们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极大地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设立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
导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掌握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整理知识提炼结论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想象知识迁移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结合本校西藏班网页介绍的内容,通过汉藏“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传统树立责任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学习英模积极进取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教师讲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2课民族大团结精品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过程与方法知晓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阅读教材第61页图。
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3.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齐唱《爱我中华》。
介绍这首歌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提问: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学生活动】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民族互相交流、互相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教师活动】出示地图《中国民族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活动】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情况: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教师活动】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教师活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2课民族团结教案
1.投影仪
2.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教师放磁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同学们,这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东段的____(省、市、区、县)隶属于____(省、市、区、县),全县6902.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回、汉、藏、蒙古、土等22个民族,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72%,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1.09%。
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青海省委、省政府、海北州分别派出代表团并致贺电祝贺门源县建县50周年。开幕式结束后,门源县各族人民还举行了盛大的歌舞活动。
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来看小聚居的特征表现得相当明显如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藏族主要集中于西藏青海和四川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新疆蒙古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青海和新疆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部山地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高山族集中于台湾回族虽散布在全国但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
第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2课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导入语示例三]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
[投影显示]
新华网西宁7月18日电(记者〖kg*2〗顾玲〖kg*2〗何君)彩袖飞舞,锣鼓喧天。18日,青海省首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青海省____(省、市、区、县)的15.8万名各族人民载歌载舞,迎来了建县50周年的喜庆日子;遍地飘香的油菜花,还为他们带来了一个盛载着丰收的欢乐节日:“XX祁连山之夏——油菜花节”。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民族大团结》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互助,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对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容易产生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分析民族团结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查阅。
4.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word教案 (3)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2)看图识别:依照服饰或图片识别我国的少数民族。
(3)整理资料:搜索资料,列表说明我国各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名称及其所在地域。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赞颂我国政府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处理民族事务的正确道路。
(2)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
(3)了解民族知识,关心民族问题,尊重少数民族应该是青少年发扬爱国主义的一个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难点处理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源;少数民族节日、食物等名称2. 学生准备:地图、彩笔;图片四、教学过程:我国自秦始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历史证明只有处理好民族关系 ,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使我国繁荣昌盛。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讲一讲1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
2民族关系与国家安全、稳定繁荣的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讲一讲1介绍每个自治区成立经过及民族特点。
2补充成立自治区的原因和意义。
由于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使我国各民族才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共同繁荣。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图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识记各民族分布特点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发展的史实,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1、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通过对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讨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的了解,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3、通过民族问题的学习,理解到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史实。
难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的原因。
新课导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这路《天路》传递着祝福,表达着欢喜。
你知道“天路”指的是什么吗?它对边疆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是如何实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新课探究:本课设置“眼力大比拼”、“知识擂台赛”、“趣味砸金蛋”、“你说我说”、“链接中考”以及“大家来找荐”六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眼力大比拼”展示不同金额的人民币图片,师生共同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种类。
第二环节“知识擂台赛”通过设置知识抢答题,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第三环节“趣味砸金蛋”引用电视节目“幸运52”的竞赛方式,在每个金蛋中设置问题,通过激励学生积极砸金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拉近学生生活与历史课堂的距离。
并展示多张少数民族著名的节日活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多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对各少数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等内容。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说课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本课选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2课,分为三个子目:“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內容包括我国民族的分布格局与新中国成立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节课讲述的内容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民族政策和了解少数民族发展状况的关键一课。
因此,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事史实,并学会分析其重要意义。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处理和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利用影像资料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重点设置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民族大团结(教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初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与地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材料,总结归纳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成果,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感受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4.从民族区域实施自治的实施情况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史实学习,感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及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民族政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画廊展示新中国成立前民族情况的示例教师出示表格,并布置任务: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事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通过人才、技术、教师出示西藏农奴和奴隶烧毁图片、新疆自治区成立庆祝图片,新疆一揽子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图片,“我在南疆”两个创业视频,文化教育举例以及西部发开发、兴边富民政策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国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师展示成果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启弹幕功能,便于学生公布思考答案成果。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等材料,体会本地区发展受益于哪些具体措施。
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知识小结填表:学生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等角度进行回答。
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搜集相关案例,以“一方有难八方动,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写一篇时政文章报道。
第十二课 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丹凤县职教中心周丹丰【教材依据】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
主要讲述了建国后,党和政府是如何解决民族问题的,它对维护国家统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政史学科交汇之处。
【设计思路】第一,依据《课标》“运用民族分布图,与地理学科联系,说出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建国后,我国政府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来巩固统一局面的。
通过民族分裂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政府为了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及意义,此处恰好是初三政治国情部分内容,也是政史学科的交汇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爱国感情,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让学生明白,西藏、新疆是最易发生暴动的地方。
因此,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时期每一位统治者重要的治国措施之一。
所以,建国后,我党也不例外,采取了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培养了对知识理解感悟能力。
第二,依据考纲要求,指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整合知识,具有通古博今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目标,采取的措施及意义的理解,从而深入掌握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通过建国后政府开发西藏修的三条公路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明白这种做法调整了单一的经济结构,并补充了改革开放后,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将来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建国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措施及意义;我国政府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作用;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政府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赞颂我国政府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国情处理民族事务的正确道路。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民族大团结的概念;2.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族群矛盾与团结历程;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民族大团结概念的传达和理解;2. 民族矛盾与团结历程的了解和掌握;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族群矛盾与团结历程;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族群矛盾与团结历程。
随着近代以来的中外交往和现代化进程,中国逐渐形成了由各个族群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但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差异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加剧。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各族群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和本土民族主义势力的威胁,形成了伟大的民族大团结。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民族大团结是中国民族近现代历史最为伟大的成就之一。
本课程还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 民族大团结的概念:通过解释民族大团结的概念和核心内容,让学生理解民族大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民族矛盾与团结历程:通过阐述中国近现代史上各个族群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对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民族矛盾与团结的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教学引导和互动交流方式,增强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认识和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意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及其背景,让学生了解各个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团结历程。
2.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看法和观点,加深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通过介绍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矛盾与团结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做好课前预习,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认真完成课堂任务;2. 能够理解和掌握民族大团结的概念和核心内容,了解中国的民族矛盾与团结历程;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表格式)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体例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部分的专题内容。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中的专题内容,主要讲述了两个关系国家团结安定的重要问题——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重点介绍了两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港澳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不断扩大的事实表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他们已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认识。
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读图、识图能力,养成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对知识进行迁移。
但是,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概括能力还不强,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绘制时空坐标轴,梳理民族大团结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史实,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研读史料,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研读史料,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识记“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原因、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展示提高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问题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问题3】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是什么?目前,我国全国已经建立了哪几个民族自治区?依据教材第61页《材料研读》说出各民族自治地方与祖国的关系是什么?【问题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请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1·师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前提],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区域]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依据],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权限]。
2师:出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考、交流。
生:阅读教材第60页第二自然段,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
师总结: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师:出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考、交流。
生: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明确各民族自治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师总结: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目前,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关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师:出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
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讨论、交流展示。
师总结: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导学案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导学案目标展示: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预习点拨: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中国民族分布格局:、。
2.新中国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
⑷既反对,也反对。
(5)有计划地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发展多种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步伐。
二、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级别):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
3.历史意义:⑴保障了。
⑵维护了。
⑶有利于。
⑷有利于。
自主练习: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成为一个民族大家庭。
我国现在的民族分布格局是()A、有聚居、无杂居B、有杂居、无聚居C、大杂居、小聚居D、大聚居、小杂居2、到1965年我国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由此你认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C、走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4、下列哪一项措施不符合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A、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B、禁止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C、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D、少数民族有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巩固达标: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④西部大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1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1学习目标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1、民族分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的分布格局。
2、民族政策:新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民族的民族政策。
3、措施(1)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放平等参与国家生活。
(2)习俗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
(3)文教上: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既反对主义,也反对主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概念: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自治机构(1)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2)1947年, 自治区成立,这是新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新成立后,又陆续设立、广西、宁夏、 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权利,又维护了 ,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1、背景:新成立前, 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产业。
2、措施(1)新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
(2)中共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使用。
3、结果: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
民族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通讯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很大发展。
课堂练习1、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的颁布格局【】①大杂居②小杂居③大聚居④小聚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新成立后开辟了各民族间平等相待、友好互助、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说课稿高开花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与地位首先,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本节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两个子目。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
《民族团结》是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相关情况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概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我国的国家统一政策以及香港澳门回归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少数民族民俗民风的相关资料以及预习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读图识史以及分析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发展的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探索精神,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且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特点以及政策了解较少。
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法学法基于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在讲授新课时将采用图示法、兴趣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方面则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以及归纳总结等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内容:有中国特色实施地域;民族自治地方•目的
必要性;优越性建议学生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观察、分析
思考、解答
分析
阐明观点
•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中国成立前与成立后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出示一组表格
引导学生对数据做出
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观察表格
得出结论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
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概括、总结提升认识
板
书设计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