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含答案 精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解析:选 A。K+排出细胞是被动运输,K+流入细胞是主动运 输,A 错误;神经元兴奋时,K+排出细胞可使两侧 K+浓度差 减小,B 正确;静息时 K+不排出,受刺激后 K+排出,说明细 胞膜对 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 正确;外侧兴奋时由正电 位→负电位,而兴奋两侧还是正电位,D 正确。
12/9/2021
(1)神经递质“一·二·二”
(2)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的判断与分析 ①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 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12/9/2021
②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 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 奋或抑制。 ③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 的三大原因 a.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b.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c.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 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12/9/2021
2.反射 (1)类型:依据有无 大脑皮层 参与,将反射分为 条件反射(如 看见山楂流唾液)和 非条件反射 (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 反射弧 。
12/9/2021
3.反射弧
12/9/2021
感受器
(必修 3 P17 思考与讨论改编)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 2 个神经元完成 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 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 的肌肉和腺体 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答案:C
12/9/2021
考向 1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1.(2018·湖北罗田一中月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 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 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课件
易错警示 (1)有关免疫细胞的“3 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是浆细胞,B 细胞、记忆 B 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 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 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 功能。
第三十九页,共112页。
(2)浆细胞(效应 T 细胞)并非只来自于 B 细胞(T 细胞)。浆细 胞(效应 T 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 B 细胞(T 细胞)分化而来; 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第三十二页,共112页。
(5)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 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2012·广东 卷,5C)( )
(6)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2012·广东卷,5D)( )
(7) 吞 噬 细 胞 特 异 性 地 吞 噬 细 菌 抗 原 (2013·山 东 卷 , 3A)( )
(8)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2013·海南 卷,21D)( )
第十八页,共112页。
(2)过敏反应
□40
、反应强烈、□41
□
①特点一般不会破坏 42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
□ 重损伤,有明显的 43
②实例: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第十九页,共112页。
□ 答案: 32 获得性免疫缺陷 □33 T 细胞 □34 HIV □35 T 细胞 □36 血液 □37 母婴 □38 异物 □39 类风湿性关节炎 □40 发作迅速 □41 消退较快 □42 组织细胞 □43 遗传倾向和
2 考点研析·题组突破
考点归纳 拓展升华
第三十五页,共112页。
考点一 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化及功能 [知识精讲]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第三十六页,共112页。
高考生物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文档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讲 含解析
[考纲要求]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
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考点一人体主要的激素和激素调节的特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学物质实验: ⎭⎬⎫稀盐酸小肠黏膜――→混合研磨提取液――→注入静脉―→促 进胰腺分泌胰液(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
2.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内分泌腺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性腺)激素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垂体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性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性腺)的发育,调节甲状腺(性)激素的分泌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B 细胞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A细胞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浓度,促进产热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糖代谢、水盐平衡等性腺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知识拓展激素的化学本质(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等。
3.激素调节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2)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特别提醒不同激素的靶器官和靶细胞的范围不同,如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而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只是甲状腺。
胰岛素的靶细胞也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而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
4.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的比较信息分子或酶来源作用激素内分泌腺细胞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改变靶细胞的代谢状况神经递质突触小体(与高尔基体有关)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兴奋或抑制抗体浆细胞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使之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酶几乎所有活细胞唯一功能为“催化”,即降低反应分子的活化能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 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2)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3)胰岛素制剂、性激素均只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提示性激素是脂质,可以口服。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基础知识专题汇编(全国通用) 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现象—要语强记1.内环境的成分: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等),代谢废物(氨、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等)。
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的稳态指pH、渗透压、血糖、体温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的异常——水肿是组织液增多造成的。
如血浆蛋白减少(长期营养不良、过敏反应、肾小球透性增大),毛细淋巴管受阻,代谢产物积累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造成水肿。
4.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二是适宜的刺激。
5.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6.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
7.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单向性:即只能由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8.信号转换:突触前膜处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9.神经递质有兴奋类和抑制类,当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立即被酶分解掉,否则,将引起持续兴奋或抑制。
10.脊椎动物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微量和高效;二是通过体液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细胞。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是肝脏。
12.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枢纽,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8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课时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讲解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8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课时考点二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1.植物激素归纳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不同,化学本质不同。
(2)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3)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组成,也不作为植物的营养物质。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难点、易混点)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存在于同一植物体内,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协调作用的。
(1)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生长、果实发育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但赤霉素还能解除种子休眠。
(2)乙烯和脱落酸在促进果实成熟、脱落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考点三植物激素的探究和应用1.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分裂时的作用顺序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称为植物生长促进剂;脱落酸和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称为植物生长抑制剂。
植物激素与细胞分裂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都可以影响细胞分裂,因为它们对DNA、RNA和蛋白质的形成都是有影响的。
它们对细胞分裂影响的顺序,目前一般认为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五种激素之间的关系(1)相互促进作用①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③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④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乙烯。
⑤调节种子发芽:赤霉素、脱落酸。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作用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则消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②调节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两性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使雄花形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免疫调节教学案
第27讲免疫调节[考纲明细]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②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
a.种类⎪⎧Tb(3)免疫活性物质2.免疫的类型(1)以及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
(2)题组一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分析1.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浆细胞和T细胞能合成免疫活性物质B.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D.B细胞和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答案 C解析浆细胞产生的抗体,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正确;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错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起源相同,都是骨髓造血干细胞,D正确。
2.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生成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D.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答案 C解析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A正确;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但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二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与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e(记忆B细胞)、f(记忆T细胞)有关,C错误;c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d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D正确。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3.(2019·成都金堂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答案 C解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正确;青霉素不属于人体物质,能杀菌不属于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名师课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原理及过程。 (1)肾上腺素作为信号分子,与其靶器官——心脏上特定的受体 结合,使心脏活动加强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 用后会被灭活,从而使血压恢复。(2)刺激剪断的迷走神经靠近 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 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 血压降低,上述过程为神经调节。(3)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 的过程中,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均作为信号分子,与特定的受 体结合,从而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________进行的调节。
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内分泌腺
所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
□6 ________________等
垂体
□7 _______、促甲状腺激素等
肾上腺
□8 ____________等
卵巢 睾丸 甲状腺
胰腺
雌性激素等 雄性激素等
□9 ____________
□ 其中的胰岛分泌 10 ________和胰高血糖素
[识图析图] 据靶细胞与激素结合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什么? (2)若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有哪些? (3)激素调节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哪种模式? (4)该图示过程能说明激素调节的哪些特点?
提示:(1)甲状腺。 (2)全身细胞。 (3)体现了细胞间通过化学信号分子间接传递信息的传递模 式。 (4)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知识点二 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1)双向 不存在 (2)图乙中④为突触后神经元,③为突触前神经元。判断的依 据是③内有突触小泡,④的细胞膜上有递质受体。兴奋的传 导方向为③→④。 (3)图中⑤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⑥发挥作用 后将迅速被灭活。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因 此 D 所示符合题意。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各级神经中枢的关系 (1)__大__脑__皮__层____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___高__级__中__枢___的调控。
(3)各级中枢的功能 [连一连]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 (2)控制机体的__反__射___活动。 (3)具有语言、__学__习___、记忆和__思__维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2.(高考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 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考向一 反射和反射弧
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 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选 C。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增加是一种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 完成的。具体反射过程:酸梅的颜色、形状刺激感受器(视觉 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唾液 腺)。在这一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来自功能障碍症S区
__不___能__讲__话___ (听得懂、看得懂) 运动性失语症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免疫调节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免疫调节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免疫调节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免疫调节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7讲免疫调节[基础达标](8+1)1.(2018·河北保定模拟)某人进行血液检查时发现T细胞含量明显偏低,则下列说法中最可能错误的是()A.此人可能感染了HIVB.此人可能接受了器官移植正在服用抗排斥药物C.此人免疫的防卫功能低下,因此容易得癌症D.此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比正常人低解析:HIV主要攻击T细胞,感染HIV会导致T细胞含量明显偏低,A正确;抗排斥药物会抑制免疫细胞的生成,B正确;癌细胞的清除依赖于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C错误;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细胞含量降低会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比正常人低,D正确。
答案:C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T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D.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解析:作为抗原的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A正确;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而不是T细胞分泌的,B 错误;淋巴因子是T细胞产生的,C错误;记忆细胞不会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抗原时能增殖分化为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9讲植物的激素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29讲植物的激素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昆明模拟)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吲哚乙酸引起的B.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答案 C解析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A错误;茎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B错误;植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D错误。
2.(2019·福州质检)如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a与b B.c与dC.a与e D.c与e答案 B解析据图逐一分析,图a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玻璃片隔开,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故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图b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琼脂片隔开,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左弯曲生长;图c中胚芽鞘尖端已被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替代,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不受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故胚芽鞘直立生长;图d中胚芽鞘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套覆盖,其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故胚芽鞘直立生长;图e中胚芽鞘尖端以下被不透光的锡箔套覆盖,但尖端的生长素受单侧光影响会发生横向运输,故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右弯曲生长。
3.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答案 D解析正常情况下,胚芽鞘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A、B错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能从胚芽鞘尖端向基部运输,C错误,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
③甲、乙、丙、丁组小鼠每只每天分别注射。 Nhomakorabea④
。
(2)实验结果的预测:
预测一:甲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乙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丙组小鼠的体重
增长量。
预测二:甲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乙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丙组小鼠的体重
增长量。
预测三:甲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乙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丙组小鼠的体重
增长量。
(3)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
1.人体内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内分泌腺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肾上腺 胰腺 性腺
激素名称
功能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 放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性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性腺)的生长发育; 促进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的生长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
肾上腺素
升高血糖;加快代谢,增加产热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
胰岛素
降低血糖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 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
成分
多肽和蛋 白质类
氨基酸 衍生 物类 蛋白 质类 固醇类
第27讲 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考情分析 备考导航
考纲解读
最新考纲
核心内容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调节过程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1.体温调节过程 2.水盐调节过程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Word版含答案
第26讲免疫调节[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深化拓展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1.有关免疫系统与功能的判断(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2)T 细胞和B 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 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 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 √ )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 (5)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 2.有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1)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2)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 ) (3)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4)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 ) (5)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据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哪种细胞?它们的起源相同,但种类不同,是否因为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同?提示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
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何种细胞?该细胞的来源有哪些?提示④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讲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深化拓展 (1)胚芽鞘实验中的4个结论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产生不需要光; ②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 ③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④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性的原理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 ) (2)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 )(3)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射下能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5)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6)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研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经典实验是所谓的“供体—受体琼脂块”方法,现利用如图处理方法做实验。
(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
检测4个实验受体琼脂块,其中含有生长素的是①④。
(2)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①,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受体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②。
(3)有人提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的观点。
最适合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①④,实验结果为两组实验的受体琼脂块都有生长素,且含量相等,则该观点正确。
命题点一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分析1.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
下列关于吲哚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胚芽鞘的伸长区大量合成B.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C.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色氨酸含量越少越有利于吲哚乙酸的合成答案 B解析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的分生区合成,合成量比较少,因为植物激素在细胞中是微量、高效的物质,A项错误;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B项正确;生长素(吲哚乙酸)作为植物的一种信息分子,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吲哚乙酸的化学本质是有机酸,不是蛋白质,C项错误;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应该是在一定范围内色氨酸越多,越有利于吲哚乙酸的合成,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细胞的成熟情况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C.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答案 A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故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项正确;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B项错误;植物向光生长,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项错误;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调节作用,无催化作用,D项错误。
命题点二植物生长方向的判断与分析3.(2018·牡丹江调研)下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
A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A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B.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C.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D.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答案 A解析影响A花盆中的小苗生长素分布的外力为离心力,生长素主要分布于外侧,小苗将会向圆心生长,A项错误;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小苗处于黑暗环境中,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B项正确;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只有当小窗转到光源方向时小苗才接受一次单侧光照,小苗将弯向光源生长,C项正确;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则小苗表现为接受间断的单侧光照射,光源来源于小窗,所以向小窗弯曲生长,D项正确。
4.甲——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进行单侧光照,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面右侧,从右侧单侧光照,则甲、乙分别将()A.向上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B.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C.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D.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答案 C解析由于甲中有锡箔小帽的作用,所以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直立生长;乙中虽然有单侧光照,但由于胚芽鞘无尖端,也不受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向琼脂块相对的一侧(左)生长。
向性运动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命题点三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分析5.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 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 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B .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C .实验组在加Zn 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D .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 答案 D解析 据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 组在加入Zn 之前色氨酸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 之后色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 能促进色氨酸合成。
据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 组在加入Zn 之前吲哚乙酸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 之后吲哚乙酸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 能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
所以,A 、C 项正确;由于玉米幼苗从培养液吸收Zn 2+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所以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以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B项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所以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不会发生在核糖体,D项错误。
6.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是如何从产生部位运输到植物体全身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 mm,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
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切去顶端2 mm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此基础上完善该实验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完善后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
可将实验后的琼脂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答案(1)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排除自身生长素的干扰)(2)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3)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4)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胚芽鞘能够生长解析(1)实验过程中为了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排除自身影响,要切去顶端2 mm。
(2)该实验缺少一组对照实验,即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
(3)依据完善后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4)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
可将实验后的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考点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性及应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1)生理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此外,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2)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3)特点:两重性。
(4)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具体如下:(5)实例——顶端优势2.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2)应用①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②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
③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小贴士 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补救因花粉发育不良或暴风雨袭击影响受粉,而导致的瓜果类作物产量的下降。
但此措施不可用于挽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各种粮食作物或油料作物的减产问题。
(1)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2)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3)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4)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5)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6)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7)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据图分析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1)若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幼苗的作用,幼苗出现向光性时,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m,且小于M。
(2)若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植物水平放置时,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0,且小于m。
(3)若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植物水平放置时,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根的近地侧浓度范围是大于i。
1.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程度的曲线分析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a~c段(不含a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