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d二聚体检测内容

d二聚体检测内容

d二聚体检测内容
D-二聚体检测主要是用于诊断血管内凝血和继发纤溶的情况。

D-二聚体是人体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它的水平升高可以表明身体内有高凝状态或者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情况。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静脉血栓栓塞(V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D-二聚体可以作为这些疾病的排除诊断。

如果D-二聚体阳性,需要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2. 肺栓塞(PE)的诊断:肺栓塞时,D-二聚体的水平也会升高。

3. 其他疾病的诊断:心肌梗死、脑梗死、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情况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阳性并不意味着特定的疾病状态,其增高的程度并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另外,D-二聚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人高脂血症、高胆红素、标本溶血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假性增高。

总的来说,D-二聚体检测对于评估身体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D-二聚体意义

D-二聚体意义

D-二聚体在脑梗塞中应用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D-二聚体增高不常
见。 心源性脑栓塞患者:D-二聚体增高常见。
D-dimer与冠心病

血浆D二聚体是评价CHD风险的有效标志物
高D二聚体比低者患CHD风险高70%
D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浓度对于MI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结合病史,诊断灵敏度从73%提高到
恶性肿瘤导致血栓形成的机制
● 肿瘤细胞可自主分泌TF样物质或CP(癌促凝物质),通过FVIIa 或无需FVIIa激活FX;
● 肿瘤细胞自主分泌FII、FVII、FVIII、FIX、FX、FXIIIa等凝血因 子,促使局部高凝而导致血栓;
● 通过应激反应,使机体产生过多的FVIII、Fg等急性反应相蛋白和 vWF、Fn等多功能蛋白,引发血栓;

FⅧ活性:<50%(肝病必备)
3.溶栓治疗的监测

是否会见效指标:

α2–PI<30 (正常值:80-120%,低于60%开始起效) D-dimer, FDP 明显增高 Fbg(1.2-1.5g/L)、TT(大于正常对照的1.5-2.5倍) 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正常(停抗凝药) D-dimer恢复正常(停抗溶栓药)
D-dimer与FDP在诊断DIC中的应用:
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率(%) 单用FDP 100 87 单用D-dimer 91 80 联用FDP+D-dimer 91 95 67
61
94
DIC实验室指标的选择和应用
同时有三项以上异常:

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血浆纤维蛋白原:< 1.5 g/L 或 > 4.0 g/L,或进行性下降 D-二聚体、FDP:进行性增高 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 3 sec以上,肝病超过 5 sec 纤溶酶原(PLG):含量、活性降低 抗凝血酶Ⅲ含量和活性降低(不适用于肝病)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纤溶系统的参数,是指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在凝血系统激活后,被凝血酶裂解产生的产物。

它反映了体内纤溶过程的活性和程度,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机体炎症、血栓形成及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和临床意义。

1.血栓疾病的评估: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作为评估血栓疾病风险的指标。

例如,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等血栓相关疾病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但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血栓形成已经发生,因此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炎症反应的监测:炎症反应的激活也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监测炎症疾病的病情进展和疗效评价。

例如,在感染、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3.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一些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增加,导致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此外,通过监测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还可以评估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4.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D二聚体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此外,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病理过程,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仍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D二聚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主要包括评估血栓疾病风险、监测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以及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整理).pptx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整理).pptx
学海无涯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 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 重大的进展。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 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 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重要指标。 一、D-二聚体的形成
4
学海无 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
较低的危险因素
中度危险因素
高危险因素
卧 床 >3 日
膝关节手术
骨折(髋或腿)
长时间的处于静止状态 中央静脉狭窄
髋或膝复位
(如乘车或乘长途飞机)
年龄增大
恶性肿瘤、化疗
大手术
腹腔镜外科
充血性心衰、呼衰
大创伤
减肥
荷尔蒙代替物口服避孕药 脊髓损伤
怀孕/产后
偏瘫性中风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 重要分子标志物。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 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 物中,唯有 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 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1
学海无涯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 1、三 P 试验:FDP 碎片X 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 FM 复合物的 定性试验。
2
学海无涯
告,其值正好相差一半。所以在评价 D-二聚体结果时应注意上述 问题。
3
学海无涯
三、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
关。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临床上常见于弥慢性血管内 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 塞 、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 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毒血症等均可使 D-二聚体升高,但是 D-二聚体检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 的原因及位置,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分析结果。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9 ~15秒(S)
② 活动度(%) 参考范围:80 ~120%
③ 凝血酶原比值(PR)参考范围: 0.82~1.15
④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参考范围:0.85~1.15
凝血四项各项目的报告方式
APTT结果的表示:参考范围:22 ~35秒 (S)
TT结果的表示: 参考范围:14 ~21秒(S) FIB 结果的表示:参考范围2.0 ~ 4.0g/L
1.DVT和PE的排除
D-二聚体检测最大的临床价值是 用于排除DVT和PE。循证医学证实其 VTE和PE的排除性诊断价值。
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 同时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和PE。当PTP评估为 低、中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阴性(<0.5mg/L FEU ),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 手术持续时间、术前D-二聚体水平影响术后水平。
住院病人D-二聚体检测水平
D-Dimer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对继发性纤
溶有特异性,而继发性纤溶对血栓形成却无特异性,即不
一定导致明显的血栓形成
D-二聚体升高
? 凝血/纤溶 亢进
血栓形成
Brotman DJ研究发现,住院病人检测D-二聚体,有 78%的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界值(Am J Med 2003;114:276-282)
住院病人D-二聚体检测水平
D-二聚体升高的来源有两条:1.已形成血栓的溶解;2.纤溶 系统激活或亢进。研究发现,住院病人检测D-二聚体,有 78%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界值。国际血栓与 止血科学标准化委员会建议,用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量化 来确定DIC的病型。比如:以<0.5mg/L FEU为正常值, 升高1-2倍为轻度增高,升高2-5倍为中度增高,升高5-10 倍为重度增高; D-二聚体的升高与血栓风险密切相关。短 期内动态监测D-二聚体不仅对诊断有益,而且可观察病情 的演变及转归。

D-二聚体临床意义 (1)

D-二聚体临床意义 (1)

临床上发现,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常高于 正常。
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RA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关节 炎症活动度相关,且如果 D-二聚体长时间处于高水平, 也是RA愈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文献1:
DAS28 评分与 D- 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 = 0.275, P < 0.05)
综上所述,RA 患者的 DD 升高主要为慢性炎症所致的纤溶亢进, 并不必然提示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而DD类似于类风湿关节 炎的一个炎症指标,可作为判断 RA 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将 有助于类风湿性节炎的早期诊断与病情监测、疗效评估。
THANK YOU!
血栓栓塞的排除性诊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 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ACS的辅助诊断; 肝脏疾病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诊断及检测; 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判定; 溶栓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在临床上主要作用为阴性可以基本排除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指南文献高度推荐将D-二聚体和临床评 估作为疑似VTE诊断的首要步骤。 研究表明,定量检测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敏感性和阴 性预测值均为100%。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15级硕士 李果
D-二聚体
定义
纤维蛋白单体与凝血酶激活因子Ⅷ交联后的交联纤维蛋白, 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终末降解产物,是特异性的纤溶过 程标记物之一。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导致继 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D-二聚体就会升高。
D-二聚体的形成
体内发生凝血DIC,深静脉血栓等
文献3
RA 血浆 DD 水平与 FIB、ESR、CRP、DAS28、 血小板(platelet, PLT) 呈显著正相关,与 Hb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年龄、 病程、RF 水平及抗 CCP 抗体水平无相关性。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血液中的蛋白质片段,主要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生,其浓度反映了血液凝块的形成和溶解过程。

D二聚体检测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筛查和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一、D二聚体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D二聚体在VTE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浓度升高可以提示凝血活动增强或溶解功能受损,从而提示VTE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D二聚体的敏感度较高,特异度较低,因此可以作为VTE的初筛指标。

对于怀疑患有VTE的患者,通过检测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帮助初步确定是否存在凝血异常的可能。

如果D二聚体升高,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多普勒、CT肺动脉造影等)来确认VTE的诊断。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用于VTE的治疗监测。

在VTE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如果D二聚体浓度持续下降,说明抗凝治疗有效;反之,如果D二聚体浓度反弹或持续升高,可能提示治疗无效或复发。

二、D二聚体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除了VT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D二聚体还可应用于其他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1.心脏病:心肌梗死后,血管内膜破裂导致血小板激活和凝血活性增加,D二聚体的浓度通常会升高。

因此,D二聚体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附加指标,帮助评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凝血系统活性增加,导致D二聚体的产生和释放增加。

因此,D二聚体可以作为评估肿瘤患者的血液凝块形成风险的指标。

3.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病毒性肺炎等)会导致炎症反应和凝血系统激活,D二聚体的浓度常常升高。

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D二聚体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指标。

三、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和局限性尽管D二聚体在VT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考虑。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形成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

由于r 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

D-二聚体抗原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渗滤法和胶乳凝集法。

其中,ELISA测定法精确、定量,敏感性高,能较好地起到血栓性疾病的筛查作用。

而胶乳凝集法快速简单,但只是半定量,敏感性低,不能完全起到筛查作用。

免疫渗滤法则具有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

它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对于DIC的诊断,D-二聚体测定是特异性试验之一。

在DIC患者中,仅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

若D-二聚体的含量>0.5mg/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D-二聚体检测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筛查有效手段。

临床实践证明,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

因此,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

我们对80例脑血管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处理,其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与年龄有关,≥75岁的高龄组患者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异,而低年龄组中差别不显著。

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常见的疾病。

在肝脏疾病中,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我们对58例肝病患者进行了测定,发现肝硬化和肝脏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急、慢性肝炎病人。

因此,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较高的价值。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生理学背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sis system)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由4种主要部分组成:纤溶酶原(plasmingen)、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gen activator, 如t-PA, u-PA)、纤溶酶(plasmin)、纤溶酶抑制物(plasmi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 antiplasmin)。

当纤维蛋白凝结块(fibrin clot)形成时,在tPA的存在下, 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 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FDP),F DP由下列物质:X-寡聚体(X-oligomer),D-二聚体(D-Dimer)、中间片段(Intermediate fragments)、片段E(Fragment E)组成。

其中X-寡聚体和D-聚体均含D-二聚体单位。

人体纤溶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D-二聚体血浆中水平增高说明存在继发性纤溶过程,而先生凝血酶,后又有纤溶系活化;并且也反映在血栓形成的局部纤溶酶活性或浓度超过血浆2‰—抗纤溶酶活性或浓度。

溶栓治疗是指用药物来活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般为投入一种纤溶酶原活化物如尿液酶、链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使大量纤溶酶生成,从而加速已形成血栓的溶解。

F DP或D-二聚体生成,则表明达到溶栓效果。

纤溶蛋白降解产物中,唯D-二聚体交联碎片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

因此,理论上,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可定量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及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

但是,到目前为止,商品的D-二聚体检测手段都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测量可以用于评估血栓形成和血管内皮细胞破坏的程度。

D二聚体水平的测量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诊断中非常重要。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中会释放出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引发凝血系统的激活,形成血栓。

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因此它在检测和诊断血栓疾病方面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DVT和P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

因此,D二聚体是一种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筛查患者是否存在血栓。

其次,D二聚体对于判断血管破裂的程度以及出血风险的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水平也可以反映出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程度。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纤维蛋白会被激活,并进一步被降解,产生D二聚体。

因此,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指标。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和恶化相关。

因此,在临床上通过测量D二聚体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此外,D二聚体还在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常常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相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D二聚体可以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

在肝病中,D二聚体也可以作为严重肝炎和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总之,D二聚体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快速、非侵入性地评估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的程度,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用于评估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病等其他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水平不是特异性指标,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

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一、D-二聚体的形成正常人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

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为维护正常生理状态,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

γ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的标记物。

但不具特异性;下列因素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发炎、怀孕、产后等,也会导致凝血酶的产生使D-D水平的上升。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1、三P试验:FDP碎片X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复合物的定性试验。

缺点:敏感性差,DIC阳性率30-60%,试验时间长,干扰因素多,采血不顺,溶血均可影响结果,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2、胶乳凝集法:简单快速缺点:敏感性低,定性或定量倍比稀释,费试剂,重复性差。

3、ELISA法:敏感性高,能定量缺点:操作烦,时间长,无法满足急诊需求。

4、免疫渗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采用同种单克隆抗体夹心,即以包被的抗体捕获血浆中抗原(D-二聚体)加入偶联有胶体金的同种抗体显色。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引言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在血液中存在的特殊蛋白质片段。

它的产生主要是由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在凝血过程中被酶解而得到。

在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的水平很低。

然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D-二聚体的水平会显著增加。

因此,D-二聚体检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评估工具,特别是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

D-二聚体检测的机制D-二聚体的产生主要源于纤维蛋白原的酶解过程。

当凝血系统被激活时,纤维蛋白原会被凝血酶(Thrombin)酶解为纤维蛋白(Fibrin),形成血栓网。

在血栓溶解过程中,纤溶酶(Plasmin)会作用于纤维蛋白,将其酶解为D-二聚体。

因此,D-二聚体的水平反映了体内血栓生成和溶解的程度。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D-二聚体检测广泛应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血栓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以及其他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的疾病。

DVT和PE是血栓形成的两个主要类型,常常伴随着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通过测量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栓性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预测血栓形成风险除了诊断血栓性疾病外,D-二聚体的水平还可以用于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

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形成的风险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D-二聚体意味着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

因此,对于那些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监测其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血栓溶解治疗的指导对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溶栓治疗通过促进纤溶系统活化,加速血栓的溶解。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通常需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此种治疗方法。

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血栓溶解的信息。

如果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高,说明已经发生了血栓形成,溶栓治疗可能是有效的。

但是,如果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低,可能说明血栓溶解的需求不高,溶栓治疗可能并不合适。

D-D临床意义

D-D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血管内血栓形成可产生大量的交联纤维蛋白,纤溶酶活性继发性增高,从而导致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

D-二聚体的生成或增高直接反应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在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和纤溶酶的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

1、排除肺栓塞(PE)诊断PE的金标准是肺血管造影,但其具有侵袭性。

199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D-二聚体检测作为急诊室肺栓塞诊断的筛选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定量检测D-二聚体对PE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均为100%,当D-二聚体检测值<0.5mg/L时,可排除PE。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据文献报道D-二聚体在DIC诊断中,阳性率100%,预测值为91%,特异性为97%,被认为是目前诊断DIC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机体的纤溶状况呈正相关,D-二聚体含量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经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逐渐降低。

若D-二聚体含量>0.5mg/L,对DIC 高危患者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3、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DVT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

因此,有效筛选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D-二聚体检测是DVT 筛选的有效手段。

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病人D-二聚体含量均升高。

所以,临床上怀疑DVT的病人如果D-二聚体含量正常,可完全排除DVT的诊断,从而避免静脉造影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害。

4、脑梗死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目前,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头颅CT是最重要的手段,但多数患者发病24h内CT变化不显示密度变化。

发病后2~3周,脑梗死区处于吸收期,由于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侵润,病灶与脑组织密度相等,从而导致CT上见不到病灶。

反复CT检查,加重患者负担,延误时间。

近年报道D-二聚体检测可填补这一缺憾。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实践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实践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实践一.关于D-二聚体检测1.什么是D-二聚体?为什么要检测D-二聚体?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水解生产的特异性产物,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

其水平的升高反映了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的存在。

检测D-二聚体是有效快速排查静脉血栓的方法,结合临床验前概率可以使30%-50%的病人排除血栓风险,避免了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测。

另外D-二聚体在DIC检测,恶性肿瘤早期识别、肝肾疾病识别、溶栓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2.D-二聚体监测结果如何评估?以下解释仅适用于SYSMEX-CA系列,试剂为西门子INNOVANCE D-Dimer,仅供参考。

Cutoff值(临界值)<0.5mg/L 仅针对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排除医学决定水平<0.55mg/L 正常人群参考值范围,95%以上的健康人会落在此范围内0.55~1.8mg/L 低风险,部分人群如孕妇及老年人会出现生理性偏高1.8~3.6mg/L 中等风险3.6~6.6mg/L 高风险>6.6mg/L 高风险(死亡率增加)3.D-二聚体如何排查血栓性疾病?为什么既有健康人群参考值范围又有CUT OFF临界值?当D-二聚体检测结果小于临界值(<0.5mg/L),且在验前概率评估结果为中低风险的患者,可排除DVT和PE的风险,无需再做进一步检查。

临界值结果(<0.5mg/L)是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仅针对PVT和PE有效。

而参考区间(<0.55mg/L)反映的是当地健康人群D-二聚体的水平,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检测。

4.D-二聚体升高就一定有血栓形成吗?D-二聚体虽对继发性纤溶有特异性,但继发性纤溶对血栓形成并无特异性。

即发生了纤溶不一定意味着血栓形成。

在很多疾病(如恶性肿瘤、外伤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大量的D-二聚体片段产生。

5.为什么住院病人D-二聚体普遍偏高?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临床大多数学科的疾病都有可能引发血栓性疾病。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体检测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项指标,而且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3.恶性实体肿瘤,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栓发生率约10-30%,其中以腺癌并发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其中包括胰腺癌、支气管与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恶性组织细胞瘤。

癌症患者术后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50%,其中90%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

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而形成的血栓多为静脉血栓,少数为DIC。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病人是否伴有DIC和血栓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4.外科手术后,组织损伤后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另外,除组织损伤可以导致出现血栓形成趋势外,如果患者自身存在遗传性抗凝缺陷,或者存在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静脉血栓,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5.肺栓塞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且栓塞的面积以及栓子的大小与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

6.肝脏疾病,研究发现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7.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原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不增高。

陈旧性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不增高。

8.组织损伤时,D-二聚体水平增高,D-二聚体水平增高的幅度与损伤的时间与程度相关。

9.急性失血与慢性失血时,都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

10.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遗传性抗凝系统缺陷等,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11.糖尿病时,存在广泛的血栓病变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

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一、D-二聚体的形成正常人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

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为维护正常生理状态,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

γ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的标记物。

但不具特异性;下列因素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发炎、怀孕、产后等,也会导致凝血酶的产生使D-D 水平的上升。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1、三P试验:FDP碎片X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复合物的定性试验。

缺点:敏感性差,DIC阳性率30-60%,试验时间长,干扰因素多,采血不顺,溶血均可影响结果,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2、胶乳凝集法:简单快速缺点:敏感性低,定性或定量倍比稀释,费试剂,重复性差。

3、ELISA法:敏感性高,能定量缺点:操作烦,时间长,无法满足急诊需求。

4、免疫渗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采用同种单克隆抗体夹心,即以包被的抗体捕获血浆中抗原(D-二聚体)加入偶联有胶体金的同种抗体显色。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正常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可将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再激活凝血因子ⅩⅢ,催化纤维蛋白单体发生交联,最后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

D-二聚体(D-D)是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后生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活动性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二、检测方法1、血浆D-D检测方法较多,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荧光试验、全血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免疫比浊法等。

2、较为理想的 D-D检测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定量检测;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③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④结果处于临界值水平时的变异系数低;⑤方法简便,快速。

目前临床多用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定量检测。

三、参考值1、定性:凝集法:阴性。

2、定量:D-D检测试剂品种繁多,在试剂检测的线性范围,参考区间等性能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D-D的正常阈值为0.5mg/L,随年龄增长,D-D有升高趋势。

四、临床意义1、D-D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D-D是临床检测血栓形成的敏感标志物,但缺乏特异性。

因此,依据正常阈值范围内的D-D水平有助于排除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诊断,D-D对VTE有高敏感度(82%~100%)、低特异度(40%~43%)和高阴性预测值(95%)的特点。

健康人血液中D-D含量很低,而在血栓形成与继发性纤溶时 D-D浓度显著增高,常大2~3 mg/L。

当D-D<0.5mg/L 时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小,但如临床上已有明显的血栓形成所致的症状与体征时, D-D仍<0.5mg/L,则应考虑患者有无纤溶活性低下的可能。

2、D-D与妊娠健康妊娠人群血浆D-D水平生理性升高,目前尚无统一的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的参考范围。

D-D随孕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3~4倍,妊娠晚期达到高峰,分娩后D-D水平降至正常。

3、D-D与DICDIC是凝血酶生成增加和纤溶增强导致的消耗性凝血病。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精选全文完整版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IIIa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

D-二聚体检测对于诊断凝血纤溶系统疾病、溶血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静脉血栓对D-二聚体检测具有高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故不能单凭D-二聚体水平升高来诊断静脉血栓。

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就在于其有高度阴性预测值,主要用于1、排除深静脉血栓;2、排除肺血栓栓塞;3、DIC诊断;4、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检测阴性患者,仍有极少数患者(约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1、血栓体积很小或远端小血栓,放射线/超声检查出现阳性;2、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时间相隔太长(>14天),纤溶活性降低;3、陈旧性血栓。

D-二聚体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
D一二聚体检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素,常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归纳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以下7个方面的因素:1、受检者状态的影响,2、标本采集,3、抗凝剂,4、检测试剂盒和仪器,5、检测方法,6、操作者技术,7、干扰物质
对照上面的影响因素,我们分析出现假阴性的主要原因为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资料显示,D-二聚体检测阴性者,仍有极少数患者(<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血栓体积很小或血栓位于远端小血栓,或为陈旧性血栓,D-二聚体含量太低。

D-二聚体检测只能反应当时机体是否有血栓,不能预测今后是否会发生血栓。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中的特定蛋白质,其临床意义是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在体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液中会释放出一种叫做D二聚体的分子。

因此,通过检测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该病情的严重程度。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血栓阻塞静脉,从而影响正常的血流循环。

如果未被及时诊断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准确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

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当身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会升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水平也可能在其他情况下升高,如艾滋病毒感染、恶性肿瘤和肝功能不全等。

因此,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检验结果综合判断,而不是仅仅依靠D二聚体的水平来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不仅在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根据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医生可以推断血栓形成的活动程度和所在位置。

较高的D二聚体水平通常意味着血栓的形成和溶解速度较快,血栓位于较近的位置。

反之,较低的D二聚体水平可能代表血栓形成和溶解速度较慢,血栓位于较远的位置。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D二聚体检测并不是一个特异性很高的指标,它仅能辅助其他临床信息来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超声心动图和静脉造影等,来确定诊断和治疗的决策。

总之,D二聚体的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估其水平,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检测仅能作为一个辅助判断指标,并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组成的一种血液标志物,其浓度的变化可以用来评估机体对血栓形成的活性以及血小板/血管壁破坏程度。

在临床上,D二聚体的测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帮助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深静脉血栓是指形成在深静脉系统中的血栓,主要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和腘窝。

而肺栓塞则是指由血栓或其他物质引起肺动脉或其分支血管的阻塞。

这两种疾病都是继发于静脉血栓形成,并且有着很高的致死率。

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常常与这两种疾病相关,因为血栓形成时,纤维蛋白会降解成D二聚体。

因此,当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可以提示存在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可能性。

其次,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病变的活性。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功能密切相关。

当血管壁受损或炎症引发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会明显增加,导致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这种升高与血管病变的活性程度相关,因此可以用来评估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

此外,D二聚体的测定还可以用来观察治疗效果,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时,D二聚体的浓度通常会下降。

最后,D二聚体的测定还可以用作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检查。

许多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并增加血液的凝结活性,导致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活性和预后,并帮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作为监测肿瘤治疗效果的指标,通过检测其浓度的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效果以及肿瘤的复发风险。

总之,在临床上,D二聚体的测定在诊断和评估多种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血栓、血管病变和肿瘤等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

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一、D-二聚体的形成正常人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

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为维护正常生理状态,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

γ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的标记物。

但不具特异性;下列因素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发炎、怀孕、产后等,也会导致凝血酶的产生使D-D 水平的上升。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1、三P试验:FDP 碎片X 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复合物的定性试验。

缺点:敏感性差,DIC 阳性率30-60%,试验时间长,干扰因素多,采血不顺,溶血均可影响结果,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2、胶乳凝集法:简单快速缺点:敏感性低,定性或定量倍比稀释,费试剂,重复性差。

3、ELISA法:敏感性高,能定量缺点:操作烦,时间长,无法满足急诊需求。

4、免疫渗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采用同种单克隆抗体夹心,即以包被的抗体捕获血浆中抗原(D-二聚体)加入偶联有胶体金的同种抗体显色。

抗体特异性高,可与含D-二聚体的多种片断结合可提高试验的敏感度。

特点:定量报告,快速简便,敏感性高。

测试范围:0.1—5mg/L正常参考值:<0.3mg/L,接近或>0.3mg/L 应考虑疾病状态。

使用说明:(1) 血浆未经彻底离心,血浆中含有白细胞、血小板、高血脂或高粘度血浆,这些物质停留在检测板的膜表面,导致渗滤减慢时间过长,可能出现假性高值,应彻底离心(4000转20分钟为宜),并小心吸取血浆。

(2) 各个不同厂家的D-二聚体试剂盒的正常参考范围值也不一样,有的以<0.3mg/L 为正常,而有的试剂盒以<0.6mg/L 为正常。

此外有的以PEU 单位模式报告,有的以mg/L 的模式报告,其值正好相差一半。

所以在评价D-二聚体结果时应注意上述问题。

三、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关。

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临床上常见于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但是D-二聚体检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分析结果。

1、DIC(休克、系统感染、外伤、先兆子痫、恶性疾病和烧伤等)的并发症:血液在全身微小血管内广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

此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通过激活途径激活了纤溶系统。

微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而产生大量高于正常百倍的D-二聚体。

与其他诊断DIC 的指标相比较,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诊断DIC 的特异性也早于其他指标。

2、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DVT 的可能性。

造影证实DVT 者D-二聚体100%阳性,可做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

静脉栓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临床医生无法仅仅根据其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静脉造影是诊断静脉栓塞的黄金标准,它是创伤性检查,费用高,而静脉造影本身具有引发深静脉栓塞或其它并发症的危险性。

D-二聚体测试,配合临床评估,可以快速、安全的排除30-50% 怀疑DVT/PE 的病例,可节省医院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影象诊断及抗凝血治疗,减少病人留院的时间,改善病人的情况,减少入侵性诊断的危险,减少因不必要抗凝血治疗而引起的出血。

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

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

治疗期间持续较高,提示血栓大小无变化,说明治疗无效。

陈旧性血栓D-D 不增高。

3、肺栓塞病人(PE):PE是一种较常见的潜在致命的疾病,尤其多见于血液病、心脏病和外科手术病人。

PE 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且缺乏特异性(从无任何表现到猝死)、常规检查无法获得直接证据,加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或误诊。

及时治疗依赖早期诊断。

对于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血,昏厥的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外伤,手术及长途旅行史;既往患有深静脉血栓,应考虑是否存在PE。

D-二聚体测定是PE 必备的筛查方法;<0.5mg/L 可除外PE。

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肺栓塞的筛选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操作方法简便、设备要求不高,县市级医院均可开展此项检测。

我国目前应用D-二聚体筛选急性肺栓塞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中积累的经验仍然较少,特别是急诊D-二聚体的检测更是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更好地发挥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作用。

4、妇科病人及先兆子痫:Trafatter报告204例先兆子痫妇女中79例D-二聚体增高,而88例正常孕妇全正常。

该指标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D-D 检测排除妊娠VTE:随着妊娠期的发展,孕妇的D-D值随之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3-4 倍。

若妊娠期发生VTE,干扰D-D 排除VTE 的有效性。

若D-D结果阴性,仍有排除VTE的价值。

5、肝脏疾病: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恶性肿瘤伴有D-二聚体增高,提示血栓形成及栓塞,对于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6、血管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比急性心绞痛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塞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增高对指导溶栓治疗很有意义。

7、溶血栓治疗的监测:D-二聚体是溶栓药物治疗监控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应用溶栓药物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

若达到疗效,该指标在升高后很快下降;如果二聚体升高后持续维持在一定程度高水平则提示溶栓药物剂量不足。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

因此定量检测D-二聚体可以反映药物溶栓的效果。

应用溶血栓药物(SK、UK、rt-PA 等)溶解新鲜血栓,其出血的发生率高达5%~30%,建议Fg 维持在 1.2~1.5g/L、TT 维持在正常对照的 1.5~ 2.5 倍,FDPs 维持在300 ~400ug/L。

8、交联衍生物 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血栓的原始大(需增加部分解释,就影响状况进行阐述)◆纤溶速率(需增加部分解释,就影响状况进行阐述)◆ 血栓形成时间,肾功正常时,循环中的D- 二聚体半衰期约6h;有活跃的纤维蛋白降解和纤溶酶活化;血栓的位置是否被包裹(需增加部分解释,就影响状况进行阐述)四,D-二聚体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D-二聚体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DVT)、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排除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

在任何情况下D-二聚体测定值大于试剂盒推荐的Cut Off 值,都不能简单的作为急性肺栓塞、深静脉栓塞、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的唯一确诊依据,必须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在脑梗死、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升高,从D-二聚体的检测目标而言,这些归属阳性升高。

但是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比如手术、肿瘤、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特别对80岁以上人群及住院患者,因患感染性等疾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的病人应注意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国际上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一般为50%左右。

2、国内外无D-二聚体统一标准品。

D-二聚体是血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大小和抗原决定簇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D- 二聚体既没有国际标准、国内外均无统一标准品,也无行业标准品。

不同公司的企业D-二聚体标准品也不能相互通用。

因此该试验不同厂家试剂所测的D-D 具体数据,不可能互相获得一致的结果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基本的要求是阴性的排除值和阳性的确定值应总体符合。

有关的权威论述如下:FACT(Fibrin Assay Comparison Trial 有关纤维蛋白化验的国际专职评估和研究机构)以下由权威的(FACT)研究组发表的原文摘录:“Although D-dimer has gained widespread clinical use as a parameter for detection of in vivo fibrin formation,thestandardization issue has not been resolved and referencepreparations and/or guidelines have not been distributed.”中文翻译:虽然D-二聚体作为纤维蛋白形成的一项指标,在临床巳广泛使用,但其标准化问题至今未解决,也无标准品,甚至有关参照品制备的指导性文件也没有公布过。

——摘自Thromb Haemost 2001;85:671-83、目前 D-二聚体试剂溯源标准是如何建立的?D-D DOT 试剂标准的建立,D-二聚体试剂盒只能向同类公认可靠的D-二聚体测定方法或试剂盒靠拢。

D-D DOT研发时用挪威NycoCard 二聚体试剂盒测定患者样品,从中选取高值D-Dimer 阳性样品混合,用此NycoCard 二聚体试剂盒将这高值Dimer 混合血浆系列稀释后定标,作溯源标准,建立D-D DOT 试剂盒的二聚体标准曲线、企业D-二聚体标准品、质控品。

本项目方法转移靠混合高值血浆的做法符合国际的通常规定。

有关的权威论述如下:FACT 文献摘录:原文:“The best conformity is achieved by the use of pooled plasma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high levels of D-dimer antigen in plasma.”“As an alternative to pooled plasma samples,D-dimer antigen assays may be calibrated with in vitro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redominantly H.MW -fibrin oligomers. ”中文翻译:使用病人高值D-dimer混合血浆可取得最好的一致性,作为混合血浆样品的代用品,D-二聚体检测可以使用体外制备的标准品校正,体外制备的标准品主要含高分子量纤维蛋白的低聚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