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基础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黄河中下游旅游区(五)河南省
图片展示红旗渠的壮观景象
教育学生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展示《清明绍河图》
提问:这是反映的是哪个时代人民生活的场景?
教师示范,导游讲解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具体描述佛泉寺中原大佛
共同总结归纳
分组合作,每组代表进行12--14模拟导游
微课学习:丝绸之路
合作探究
回顾历史发展,畅谈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与世界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13.嵖岈山(5A景区)
位于驻马店市,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又名玲珑山、石猴仙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湖水清秀。
14.芒砀山(5A景区)
位于像,皖,苏鲁阿省结合部的永城市芒山镇,国汉高相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
芒砀山是于东平原唯一的山体,历史悠久,遗迹颇丰。尤其是秦汉文化遗存,被誉为汉文化博物馆。
15.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源自4、感受中原佛教文化的精髓重点
河南省概况及主要游览地
难点
标注旅游资源图并设计旅游线路
教法
读图分析法、模拟导游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哪里的牡丹最出名?
大家都很崇拜少林武功吧?可你知道少林寺在哪里吗?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里的民俗风情和风物景观?
14.芒砀山(5A景区)
位于像,皖,苏鲁阿省结合部的永城市芒山镇,国汉高相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
芒砀山是于东平原唯一的山体,历史悠久,遗迹颇丰。尤其是秦汉文化遗存,被誉为汉文化博物馆。
15.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
分布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全长5000千米。
河南旅游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河南旅游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64(理论学时:32 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开课单位: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河南旅游基础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专业课,是导游资格证考试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河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古老的人文景观。
本门课程系统地详细地介绍了河南的丰富资源,其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河南的山山水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了解河南的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旅游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我省旅游业也将面临重大挑战。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性思维,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河南自然地理概况;2.熟悉河南的行政区划及河南居中的地理位置;3.掌握河南地貌特征及河南地貌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河南地貌特征及地貌类型;难点:河南居中的地理位置。
教学内容:1.区位与区划;2.地形与地貌;3.气候;4.资源。
第二章社会发展史略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河南社会发展沿革;2.熟悉河南重要的历史线索与事件;3.掌握河南的科技与文化、名人名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河南社会发展沿革、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和科技名人;难点:河南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沿革;2.重要的历史线索与事件;3.科技与文化;4.名人名家。
第三章自认旅游资源及自然景观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河南的自然资源概况;2.熟悉河南的生物资源及生物景观;3.掌握河南的三大山系、水体景观及四大水系及其重要支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大山系、四大水系及其重要支流、湖泊和瀑布;难点:三大山系及重要山脉的成因。
河南旅游基础
河南导游基础
上篇河南概况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节居中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类型多样的地貌
第三节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第四节丰富的水资源
第五节种多量大的生物资源
第二章社会发展史略
第一节12世纪以前的政治和经济第二节12世纪以后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科技和文化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人
中篇
第三章自然景观特点及其类型
第一节自然景观特点
第二节自然景观类型
第四章山岳景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豫北山地
第三节豫西山地
第四节豫南山地
第五章水体景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四大水系
第三节大黄河之旅
第四节湖泊景观
第五节泉水景观
第六节瀑布景观
第六章生物景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花卉旅游
第三节自然生态景观
第四节森林公园
第五节珍惜动物景观下篇人文景观
第七章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第八章寻根旅游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河南是寻根旅游的圣地第三节姓氏的起源
第四节观匾知姓氏
第五节中原人南迁的经过
第九章武术旅游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少林武术
第三节陈氏太极拳
第十章文物古迹与红色旅游第一节古文化遗址
第二节古代建筑
第三节博物馆与文物精品
第四节红色之旅
第十一章宗教文化
第一节佛教
第二节道教
第三节伊斯兰教
第十二章河南民俗
第一节饮食文化
第二节地方戏曲
第三节传统节日
第十三章地方特产
第一节工艺品
第二节土特名产。
伴你游河南
二次备课
一、走进河南(预设时间10分钟)
河南,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们的先民生活和创业的地方。
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二、河南著名的旅游景点(预设时间20分钟)
1.小组讨论
2.教师总结: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的强大动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能带动交通、商住、餐饮、娱乐及农副土特产等许多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商贸活动,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
1、请到过河南著名风景名胜区旅游的同学给大家介绍旅游地的见闻及自己的体验。
a.小组讨论
b.全班交流
2.河南省5A级旅游景区介绍
殷墟(安阳)
龙门石窟(洛阳)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洛阳)
少林寺(郑州)
清明上河园(开封)
云台山(焦作)
3.河南旅游宣传片(英文版)
This is Henan
三、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预设时间10分钟)
授课教师
张芬芳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2017.2.20-24
课题
伴你游河南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南丰富的旅游资源。
2.分析游资源。
2.难点: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板书设计
伴你游河南
1.走进河南
2.河南著名的旅游景点
3.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后记
河南旅游基础教案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案专业旅游管理班级10级1、2班姓名冯杜娟系、部经济管理系2010年9月13日河南旅游基础旅游类专业学生考证课主讲教师:冯杜娟配套教材:《河南旅游基础》中国旅游出版社学习方式:讲解、图片、音频、视频展演相结合学习与考试:学习的批判性、独立性、自觉性独立思考,掌握知识的概括水平和包容范围(厚基础、宽平台)平时成绩40%,基本为思考与讨论的主观题:借助各种工具和平台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了解河南地理地理位置概况了解河南气候特征、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概况掌握河南三大山系的基本情况掌握河南地貌的基本特征二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河南三大山系的基本情况难点:河南类型多样的地貌三主要的教学方法讲解、图片、音频、视频展演相结合四教学过程教学引入:讨论:你认为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应包含哪些方面?分析:1、自然地理环境是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种自然要素,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土壤、生物和各种资源等2、地质: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
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
在我国,“地质”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魏国王弼(226~249)的《周易注·坤》,但当时属于哲学概念。
1853年(清咸丰三年)出版的《地理全书》中的“地质”一词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具有科学意义的概念。
3、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性质是能被感观感知或利用仪器测知的。
4、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讲课教案
第四章华中地区第一节河南省基本概况【地理与气候】河南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位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灵宝境内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2413.8米,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为最低,23.2米。
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气候特征】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预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农作物生长。
【区划与人口】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何必、新乡、叫做、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信阳、周口、驻马店17个地级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6个县,51个市辖区,1821个乡镇。
河南省面积17万平方千米,人口10932万。
【交通与资源】河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京广、京九、太焦、焦柳、陇海、侯月、新月、新荷、宁西铁路及京广、郑西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经过河南,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航空】河南境内形成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南阳姜营机场三个民用机场。
【自然资源】●【农林牧】2014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2个,760.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
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森林资源覆盖率23.3%。
●【生物资源】高等植物197科、3830余种。
小麦、玉米、棉花、烟叶和油料等产量较高。
动物418种,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教案:你所不知道的河南省(第1课时)
地理校本课程——带着地理去旅行你所不知道的河南省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河南省的地理位置、概况及自然环境特征。
2.掌握学习一个地区的学习方法。
3.搜集身边的素材,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生活的地区的自然状况,从而树立起热爱家乡的价值观。
重点:河南省的自然环境特征难点: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对农业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当你有一个比较短暂的假期可以外出旅游,首选当然是省内游,那么在河南省如何选择旅游目的地呢?我们必须对河南省足够的了解。
河南省是我们的家乡,那么大家对河南省知道多少呢?一、检测你对河南了解多少(学生自主完成)1.河南省的简称是,河南省的省会是。
2.河南省位于。
3.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河南省和它周边的邻省:二、接下来让我们从火遍全国的抖音视频看看,网上是怎样介绍河南省的。
(播放视频)三、看完了河南省的简介,接下来我们从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来学习河南省。
1.首先带领学生观察河南省在中国的位置。
找出河南省的经纬度范围,及河南省周边的邻省。
学生完成填图题。
观察河南省卫星地图及河南省地形图,河南省的地势特点。
2.带领学生观察河南省卫星地图及河南省地形图,从图中找出:豫北山地,豫西山地,豫南山地,南阳盆地和豫东平原。
带领学生总结河南省的地势特点。
完成填空题。
河南省地跨、、、、四大水系。
结合所学知识“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读图分析河南省大江大河的流向。
3.从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中找出河南省,通过分析图例,观察河南省所跨的温度带。
以同样的方法阅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河南省的气候类型。
结合所学气候类型对应的气候特征,分析河南省气候特征。
阅读“中国温度带划分图”,河南省大部分位于,南部少部分位于。
河南省的气候类型有和。
结合所学知识,这两种气候类型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4.读河南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图中找出中原油田、南阳油田,找出河南省丰富的矿产资源类型。
河南省矿产资源丰富,如、、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5.拓展探究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分析河南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学生小组合作)河南省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河南山水徒步教学设计
河南山水徒步教学设计一、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秀丽的山水景观。
作为徒步旅行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河南的山水徒步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本文将对河南山水徒步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河南省山水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3. 提高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三、教学内容1. 河南省山水资源的介绍- 学生了解河南省著名的山水景点,如嵩山、黄河壶口瀑布、云台山等;- 学生理解河南山水资源的独特性和价值,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2. 徒步准备知识与技能- 学生学习基本的徒步装备选择和使用知识,如背包、鞋子、衣物等;- 学生了解基本的徒步安全知识,如防晒、防寒、防滑等;- 学生学习简单的地图读取和导航技巧。
3. 河南山水徒步线路设计- 学生通过在地图上规划和设计山水徒步线路,了解地形、路线选择等因素对线路的影响;- 学生学习如何制定徒步行程,包括路线长度、时间安排等。
4. 徒步实践与体验- 学生分组进行山水徒步实践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身的体力、耐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徒步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保护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河南省的山水资源和徒步线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规划徒步线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教学作业:包括对河南山水资源的介绍、徒步装备选择和线路设计等;2. 学生的徒步实践报告:学生根据徒步活动的实践经验撰写报告,总结感受和对环境保护的思考;3. 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了解学生对徒步教学的理解和收获。
河南旅游基础
河南旅游基础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区位与区划一、区位1、自然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的描述、河南概况(简称、)2、绝对地理位置经纬度、面积、形状的描述、相邻省份、所处阶梯3、行政地理位置河南处于中国的中心位置的描述4、交通地理位置5、旅游地理位置二、区划(知道河南省辖市的名称)1、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
以及我省人口情况第二节地形与地貌三山一原二盆地(河南地貌的基本特征、主要地貌类型)一、地势特征(山地、丘陵、平原的组成情况)二、山地主要山脉、山体景观、最高峰1、太行山脉主要景观、此山系中的最高峰2、豫西山地山脉组成、主要景观。
着重的是伏牛山系3、桐柏---大别山系三、盆地两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四、平原我省平原的分布五、丘陵丘陵的分布第三节气候(河南气候的基本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变、气象灾害频繁一、气候概况一般特点二、气候要素1、气温气温的年变化特点2、降水特点、造成雨量分布不均的原因3、日照4、霜期三、气候特点1、气候四季分明描述2、雨热同期3、过渡性明显,地区差异性显著半干旱与湿润地区分界线4、季风性显著,灾害性天气频繁四、气象灾害我省的主要气象灾害(了解)1、干旱描述2、冰雹3、霜冻4、洪涝原因5、大风第四节资源(河南的几大资源、河流总数及四大流域)一、土地资源二、矿产资源三大能源矿产、四大金属矿产三、水资源四大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数量四、生物资源五、旅游资源第二章社会发展史略第一节社会发展沿革一、北宋以前的河南(石器时代~~~1127年)1、南召猿人、新郑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所处的时间及其发展的特点2、夏、商建都地点及其情况3、西周分封的诸侯国的情况,东周的情况以及洛阳开封等古都二、12世纪以后的河南(1127年—1949年)1、河南衰落的原因及根本所在2、宋、元、明、清各朝与河南有关的事件三、河南社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2、底蕴深厚,文化丰富多彩表现在三个方面:3、有兴有衰,前后差异明显第二节重要历史线索与事件主要记忆的是与相关事件有关的人物、书籍、年代总共是29件,我们需要掌握的有:孝文帝改革(10)、鸿沟与大运河(12)、玄奘取经与唐代佛教(13)、武则天与武周政治(14)、陈桥兵变与靖康之难(18)。
河南旅游基础
河南旅游基础第一篇:河南旅游基础河南导游基础上篇河南概况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第一节居中的地理位置第二节类型多样的地貌第三节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第四节丰富的水资源第五节种多量大的生物资源第二章社会发展史略第一节12世纪以前的政治和经济第二节12世纪以后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科技和文化第四节历史文化名人中篇第三章自然景观特点及其类型第一节自然景观特点第二节自然景观类型第四章山岳景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豫北山地第三节豫西山地第四节豫南山地第五章水体景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四大水系第三节大黄河之旅第四节湖泊景观第五节泉水景观第六节瀑布景观第六章生物景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花卉旅游第三节自然生态景观第四节森林公园第五节珍惜动物景观下篇人文景观第七章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第八章寻根旅游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河南是寻根旅游的圣地第三节姓氏的起源第四节观匾知姓氏第五节中原人南迁的经过第九章武术旅游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少林武术第三节陈氏太极拳第十章文物古迹与红色旅游第一节古文化遗址第二节古代建筑第三节博物馆与文物精品第四节红色之旅第十一章宗教文化第一节佛教第二节道教第三节伊斯兰教第十二章河南民俗第一节饮食文化第二节地方戏曲第三节传统节日第十三章地方特产第一节工艺品第二节土特名产第二篇:河南旅游基础三大山系:1豫晋界山—太行山2呈扇形铺展的豫西山地3江淮分水岭—桐柏山和大别山4黄土低山,丘陵水文基本特征:1地表径流量不大,空间分布不平衡2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3河流含沙量大4地下潜水丰富自然景观特点:1多样性 2过渡性 3古老性 4丰富性5区域差异性(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垂直分布)红石峡是地质历史时期因地壳断裂运动遗留下来的断裂构造遗迹,并被园林学家誉为“自然山水精品画廊”。
石人山是花岗岩地质构造,百家姓中刘姓的发源地。
有两个特点:1雄浑2秀丽白云山刚升为5A风景区,原始性强:1险峰奇石景观2系列瀑谭景观3原始次生森林景观青天河被誉为“太行山下小三峡”。
河南旅游基础-第二章 社会发展史略教案
第二章社会发展史略第一节12世纪以前的政治和经济一、发展概况解读徐光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论断(组图)近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全省旅游立省大会上提出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论断,10月13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开学仪式上向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彩演讲,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为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结合自己从事文化研究的感受和体会,略谈浅见:[主要观点]中国文明有多长,河南文明就有多长,河南起步、辉煌、鼎盛、衰落、复兴的历史轨迹与中国的历史轨迹是呈两条高度正相关的曲线。
中国第一个国家夏出现并发展在为“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就成为我们国家的称谓。
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历史有多远,河南历史就有多远。
一、从河南博物馆的馆藏看中原文化源源流长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早在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将军在治豫政纲中就提出了“教育为立国根本要政”的主张,并身体力行,极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
新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建成。
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
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
我们参观今天的河南博物院,形成的共识就是藏品具有“多、全、土”等特点,“多”就是多种多样,藏品极为丰富;“全”就是囊括各个发展阶段、各个朝代;“土”就是在河南本地挖掘出土的。
东汉(公元25──220年) 1972年河南省灵宝县出土通高24厘米长28厘米宽19厘米 ,红陶胎,底座与俑分模制作。
座之两侧跽坐两俑对博,中间置一长方形盘局,其一边置六根长箸,另一边置方形博局,博局两边各有六枚方形棋子,中间有两枚圆“鱼”。
河南旅游基础-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教案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引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一、孟德斯鸠孟德斯鸠特别强调自然地理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他认为,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土壤和居住地域的大小,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和精神面貌以及其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他认为气候的影响是一切影响中最强有力的影响。
他用气候因素来理解人民之是否勇敢,民族之能否享有自由,国家之是否强盛。
通读《论法的精神》第三卷不难看出孟德斯鸠是个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他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世界上各种人文现象的决定因素,一切社会现象都受自然规律的制约都是自然环境的必然结果。
首先站在孟德斯鸠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考虑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历史进步性,他充分理解到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
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下来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产生和形成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
其次我们也应看到孟德斯鸠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太过夸大自然环境的作用,把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理解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这显然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为了能够生存,人类首先要不断适应自然。
这主要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自然地依赖性和自然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力较强。
其次,人也要按照既定的目的改造自然,使自然适应人类的需求。
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国家,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复杂地貌,对人文文化有明显的影响。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环境和条件,而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与适应,才能谈及民族的繁衍生存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河南旅游基础-第一章 第三节-第五节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至第五节十一黄金周河南美景吸金118亿外地游客超五成时间:2010-10-08 08:55:22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今年十一黄金周,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出游条件,全省迎来旅游高峰,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昨日,记者从省旅游局获悉,国庆假日期间,我省共接待游客2226.21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收入118.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
老牌景区保持强势由于我省山水人文相映、南北特点兼具,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加上独有的区位交通优势,越来越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的青睐。
今年,“天地之中”建筑群申遗成功之后,嵩山风景区面向全国游客免费赠送1万余张门票,使得少林景区、中岳景区、嵩阳景区等8处11项世界文化遗产景点热上加热,其中少林寺接待游客16.7万人次,同比增长7.7%;清明上河园、康百万庄园等景区分别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和5.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8.9%、15%。
浓厚的文化氛围之外,我省秀美的自然景观也为世人称道。
国庆期间,云台山、八里沟、南湾湖等景区分别接待游客31.7万人次、8.2万人次、17.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4%、34%、55%。
特别是云台山一天接待人数最高达6.68万人次。
新景区和公益性景区异军突起鄢陵花都温泉、南召莲花温泉假日期间天天游客爆满,平顶山、焦作、南阳等地的乡村游十分红火。
其中,以郑州市绿博园为代表的新景区和部分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点等免费景区成为市场新热点。
据统计,节日期间,绿博园日游客最大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10月1日至6日共接待游客54.4万人次,门票收入655.7万元。
此外,黄河花园口景区从今年十一开始免收门票,吸引了众多游客,共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同比增长149.35%。
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古树苑、思念果岭山水、郑东新区、黄河旅游带等自然类免费景区点,以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休闲。
河南旅游教案
河南旅游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河南旅游的文化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了解河南省的历史文化、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素养。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河南省的历史文化、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生动有趣地介绍河南省的历史文化。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资料。
2. 河南省地图和旅游手册。
3. 学生笔记本和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理课程中学习的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 展示河南省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河南旅游的兴趣。
知识讲解:1. 介绍河南省的历史文化:包括河南的历史名人、古迹和文化遗产等。
2. 介绍河南省的传统艺术:如豫剧、太极拳等。
3. 介绍河南省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讨论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了解的知识,讨论河南省的文化特色和旅游景点。
2. 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实践活动:1. 学生根据所了解的河南省的文化特色,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小组展示。
2.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海报、制作PPT、进行口头介绍等方式展示他们的主题。
总结活动: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河南省的文化魅力。
2.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写下自己对河南旅游的认识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河南省的其他文化资源。
2. 鼓励学生参与河南省的文化活动或旅游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展示活动的表现。
2. 学生的个人总结和感受。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河南省的一些知名景点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河南旅游的了解。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河南旅游地理教学设计模板
河南旅游地理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河南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河南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类型;3. 了解河南旅游地理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河南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2. 河南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类型;3. 河南旅游地理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4. 河南旅游地理案例分析;5. 河南旅游地理实地考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河南旅游地理的兴趣。
2. 河南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河南旅游地理的概念、特征,以及河南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3. 河南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类型(30分钟)学生分组调查并汇报河南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等。
学生将分析其对旅游业的吸引力,并讨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 河南旅游地理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河南旅游地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设施等。
并讨论河南旅游发展的趋势,如发展方向、政策支持等。
5. 河南旅游地理案例分析(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例实际的河南旅游地理实践案例,并分析其成功因素和挑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6. 河南旅游地理实地考察(6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旅游地理景点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
学生需要填写观察记录和感想,并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7. 总结与评价(15分钟)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能力;2. 学生对河南旅游地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记录和感想;4.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模板,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引导学生学习河南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特征,深入了解河南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类型,分析河南旅游地理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地考察提供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加深学生对河南旅游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河南省情教案
河南省情教案教案标题:河南省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河南省的地理位置、人口、历史、文化等基本情况。
2. 掌握河南省的特色风景名胜、传统文化和地方美食等。
3. 培养学生对河南省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教案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河南省的地理位置,介绍河南省的基本情况,如所在地区、人口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河南省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二、河南省的历史和文化(15分钟)1. 介绍河南省的历史背景,如河南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 介绍河南省的传统文化,如豫剧、太极拳等,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进行展示。
3.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并分享他们对河南省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三、河南省的特色风景名胜(20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河南省的特色风景名胜,如少林寺、龙门石窟等。
2. 介绍每个景点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和特色,可以结合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
3.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景点,进行小组研究并准备简短的介绍。
四、河南省的地方美食(15分钟)1. 介绍河南省的地方美食,如豫菜、烩面等。
2.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河南省的地方美食,介绍其特点和制作方法。
3.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地方美食,进行小组研究并准备简短的介绍。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对河南省的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宣传和保护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和地方美食。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河南省的地理位置、特色风景名胜和地方美食等。
2. 相关书籍、资料或互联网资源,供学生进一步了解河南省的历史、文化等。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介绍的内容是否准确、完整。
2. 学生对河南省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是否提高。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是否增强。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河南省的特色景点,加深对河南省的了解和体验。
河南洛阳教案
河南洛阳教案教案标题:河南洛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河南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经济特点;2. 掌握洛阳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3. 培养学生对洛阳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地域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2. 洛阳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1. 洛阳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2. 洛阳名胜古迹的详细介绍。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洛阳地图和相关图片资料;3. 洛阳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洛阳的美景和名胜古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地方是哪里,是否对洛阳有所了解。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包括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内容。
讲解过程中可结合地图和图片进行说明,引导学生对洛阳的整体认识。
Step 3:名胜古迹介绍(20分钟)分组让学生自主选择洛阳的一个名胜古迹进行介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相关资料了解各个名胜古迹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意义等,并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Step 4:小结(5分钟)对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洛阳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鼓励学生对洛阳保持兴趣和热爱,并提醒他们要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
Step 5:拓展活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洛阳的历史文化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洛阳的名胜古迹,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2. 鼓励学生进行洛阳文化的研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展板,展示自己对洛阳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发言等;2. 评价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达能力;3.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论文或展板,评估他们对洛阳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第6课河南旅游景点(下)教学设计
河南省情四年级第6课河南旅游景点(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河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2、让学生对河南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有所了解;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河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在河南蕴藏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很人文景观,他们是河南向世界展示的窗口;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河南旅游景点(下)》。
二、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师:课件出示几幅少林寺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少林寺的特点是什么?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分组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大家学的非常用心;师:(板书)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
三、人工天河红旗渠: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红旗渠的作用是什么?生:仔细阅读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举手回答;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同学们学的都非常的认真;师(板书)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民人畜饮水的困难,并提供了工业用水;四、避暑胜地鸡公山: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然后想一想:鸡公山位于哪里?它的特点是什么?生:仔细阅读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举手回答;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师(板书)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对河南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有所了解,对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师:同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为我们的家乡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魅力河南幼儿园教案
魅力河南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让幼儿了解河南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基本特色,增强幼儿对自己家乡的认知和归属感。
2.能力目标:通过听、说、看、做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程的引导,培养和提升幼儿对家乡的热爱、自豪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河南简介:介绍河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相关知识,引导幼儿对家乡的认知和了解。
2.河南文化的体验:通过各种游戏、乐器演奏、手工制作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河南文化的魅力。
3.河南美食的品尝:通过品尝河南特色美食,让幼儿了解河南的风味和文化特色。
三、教学过程1. 河南简介1.师生问候:老师和幼儿相互问好,营造和谐、互动的氛围。
2.导入新学科:老师让幼儿看图片、视频等,询问幼儿对图片、视频中的场景和人物的初步认识。
3.学习新知识: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幼儿了解河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相关知识。
4.温故知新:通过互动问答、图片、视频等,让幼儿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点。
5.拓展思维:通过互动问答、图片、视频等,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扩充知识面。
2. 河南文化的体验1.游戏互动:通过玩游戏,让幼儿了解河南文化的特点,并在玩游戏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乐器演奏:老师教授并演示河南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幼儿亲身体验乐器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手工制作:老师引导幼儿制作河南剪纸、糖画等传统手工艺品,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体验河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河南美食的品尝1.河南美食知识的介绍:老师向幼儿介绍河南特色美食的历史渊源、制作方法和食用习俗等相关知识。
2.品尝美食:老师向幼儿展示河南特色美食的样品,让幼儿品尝并感受美食的美味。
3.小幼儿的自制美食:老师向幼儿介绍河南特色小食品的制作方法,让幼儿体验河南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案专业旅游管理班级10级1、2班姓名冯杜娟系、部经济管理系2010年9月13日河南旅游基础旅游类专业学生考证课主讲教师:冯杜娟配套教材:《河南旅游基础》中国旅游出版社学习方式:讲解、图片、音频、视频展演相结合学习与考试:学习的批判性、独立性、自觉性独立思考,掌握知识的概括水平和包容范围(厚基础、宽平台)平时成绩40%,基本为思考与讨论的主观题:借助各种工具和平台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了解河南地理地理位置概况了解河南气候特征、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概况掌握河南三大山系的基本情况掌握河南地貌的基本特征二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河南三大山系的基本情况难点:河南类型多样的地貌三主要的教学方法讲解、图片、音频、视频展演相结合四教学过程教学引入:讨论:你认为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应包含哪些方面?分析:1、自然地理环境是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种自然要素,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土壤、生物和各种资源等2、地质: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
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
在我国,“地质”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魏国王弼(226~249)的《周易注·坤》,但当时属于哲学概念。
1853年(清咸丰三年)出版的《地理全书》中的“地质”一词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具有科学意义的概念。
3、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性质是能被感观感知或利用仪器测知的。
4、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稳定性等等。
5、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
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第一节居中的地理位置一、“九州”的溯源《尚书》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儒家“五经”之一“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二、河南概况•河南:豫州,中州、中原•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南部,秦岭山系余脉东端,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1.74%,居全国18位。
叶柄朝东的树叶•毗邻省份:东:山东,安徽;西:陕西;南:湖北,北:河北,山西•18个省辖市,88个县,21个县级市•GDP总量一般为第四、第五位三、中国目前的政治区域板块•中部崛起:豫,晋,徽,鄂,湘,赣•西部大开发: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吉,黑四、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的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
(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分界线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山脉,经祁连山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
思考与讨论:河南居中的地理位置给河南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第二节类型多样的地貌地貌:地表起伏的形态,风景的骨架河南:西部海拔高起伏大,东部低且平坦一、地貌的基本类型(一)东西部地貌差异明显西:高大起伏的山地;东:低平广阔的平原从西到东:中山、低山、丘陵、平原(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二、面积广大的低山丘陵山地:西北太行山;西:秦岭东缘;南:桐柏,大别山丘陵:上述山地的边缘三、三大山系(一)、豫晋界山——太行山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河南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
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耸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
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习惯上,人们把太行山分为三段,即北太行、南太行和西太行。
大体上说,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北太行,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南太行,而西太行,则位于山西省境内。
但南、北、西三段太行山相比,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北太行和西太行都是严重缺水的地区,惟有位于河南安阳、新乡、焦作境内的南太行,仿佛是上帝的钟爱之地,得天独厚地得到了流水的滋润――这里因为拥有珍贵而充足的水源而在太行山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独占鳌头。
南太行流水地貌明显,南太行所在的新乡、焦作一带因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泉水众多,因而有“华北地下水库”之称。
当地人为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修建了大大小小几十座水库,南太行横扫而过的林州,甚至还有一个被称誉为人工天河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这些水利工程改变了南太行山的气候和地貌,使这里不仅气侯宜人,物产丰富,而且森林覆盖率较高。
其次,在地质史上的燕山运动期间,南太行山东侧是大断裂带,断裂带以西隆升成高原,以东沉降为平原,中间则是绝壁林立、山峰巍峨的太行断崖,南北走向的断崖经东西走向的安阳河、淇河、沁河、丹河(焦作)、蟒河(山西省阳城县城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卫河等河流切割,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名泉,从而蕴藏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山水和旅游资源,使南太行山的风光雄秀兼具。
(二)、呈扇形铺开的豫西山地1、小秦岭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陕两省交界的灵宝市西部、小秦岭北麓。
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森林覆盖率81.2%。
保护区管辖范围为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该场始建于1956年,198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小秦岭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国务院批准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灵宝市、陕县南部,向东延伸的余脉称为邙山。
崤山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隔黄河与山西省的中条山相望,共同构成一段岩石峡谷,有著名的三门峡。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
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
距市区30km的三门峡大坝,三门峡市是1957年伴随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陕州故城遗址上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
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3、熊耳山(洛阳嵩县、省级自然保护区)4、伏牛山中国河南省西南部山脉。
东南与桐柏山相接,为秦岭东段的支脉。
北西西-南东东走向,长约400公里。
西北接熊耳山,南接南阳盆地,东南遥接桐柏山。
为淮河与汉江分水岭。
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也是河南省境内平均海拔最高、人类活动相对稀少、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山区。
A:尧山(石人山)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目前正申报国家“A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B: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秦岭东段伏牛山南坡的内乡县北,1980年4月河南省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年经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洛阳老君山洛阳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南3公里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
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并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
D:南阳老界岭风景区位于县境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保护区建于1982年,是南阳市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又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外方山(洛阳嵩县)6、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
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
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
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
小贴士:岩石的分类(按成因)①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