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复习要点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

《木兰诗》知识点总结一、诗歌背景1.北魏时期木兰诗创作于中国北魏时期,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北魏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战乱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处境异常艰难,战争成为家常便饭。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就孕育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关于军事、战争、英雄主义等题材的文学作品。
2.女性地位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以男尊女卑为传统观念,女性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无论在社会生活还是思想理念中,女性都处于相对被动和边缘的地位。
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木兰却以其坚强、勇敢的形象,突破了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成为了女性地位的一次新的突破和尝试。
二、诗歌内容1.呈壮士木兰诗的开篇两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就表明了木兰的出身,她是一位贤淑的女子。
而第三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中的“女”指的是她的母亲,表示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2.问花接下来的一段描述了木兰的父亲从战场上归来,对战争的残酷形势和家中的乡亲的忧虑。
木兰在这个时候向父亲请教战争的情况,以便自己了解父亲的思虑。
3.问荷第三段描述了木兰的父亲被征召入伍,却因年老体弱无法应征,家中的大哥则准备代替父亲上阵,木兰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忧虑,她不想让哥哥因战祸而丧失生命。
于是她决定打扮成男子代替哥哥从军,无数个白天和黑夜,木兰度过了漫长的旅途,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部队,参加了战争。
4.美木兰在战场上不仅表现出了男子的豪侠气概,更展现出了女性的柔弱与关怀之心。
她在战场上打败了敌人,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最后,当她回到家乡时,家人朋友无不对她的英勇行为由衷地赞叹和敬佩。
三、诗歌艺术特色1.形式特点木兰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的形式均为七言诗,词数17字。
这种形式给人一种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感觉,同时也具有较好的表现力。
2.雄壮豪放的风格木兰诗以其雄壮豪放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现了一个女子的高尚情操和英勇形象。
(完整版)木兰诗知识梳理

《木兰诗》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二、古文知识(一)重点注释1、当户:对着门。
户,门。
当,对着。
2、杼:织布梭子。
3、惟闻女叹息:惟,只。
4、问女何所忆:忆,思念。
何所忆即所忆何。
5、军帖:军中的文告。
6、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征兵。
点兵,征兵。
7、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8、鞯:马鞍下的垫子。
9、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辞,告别。
去,离开。
1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溅溅(jiān),水流声。
1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胡人的战马。
啾啾(jiū),马叫的声音。
13、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战争。
14、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
度,过。
15、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6、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17、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18、可汗问所欲:可汗问(木兰)所欲。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
19、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做。
20、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扶将,扶持。
20、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
21、著(zhuó)我旧时裳:著,穿。
22、当窗理云鬓: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3、出门看火伴:火伴,同伍的士兵。
2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25、傍地走:并排跑。
26、安能辨我是雄雌:安能,怎能。
(二)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三)一词多义愿1、愿为市鞍马:愿,愿意。
2、愿驰千里足:愿,希望。
儿1、阿爷无大儿:儿,儿子。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重点知识梳理

《木兰诗》重点知识梳理《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
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一)课文字词详解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
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又。
②当:对着。
③户:门。
④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⑤唯: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①忆:思念。
②军帖:军中的文告。
③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5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征兵。
②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③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④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5市:买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集市。
②鞯:马鞍下的垫子。
③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①旦:早晨。
②但:只。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鸣②啾啾。
①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
②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
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战事。
②度:越过。
③朔气:北方的寒气。
朔,北方。
④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⑤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②策勋:记功。
③强: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欲:想要。
②用:愿做。
(完整版)《木兰诗》知识点归纳.doc

《木兰诗》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朝的一首民歌,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机杼( zh ù)贴:军帖(tiě;)贴(tiē花)黄;字帖(tiè)可汗(kèhán).......鞍鞯(ā n jiā 辔n)(pè i头)鸣溅溅(jiā n)啾啾(jiū jiū)胡骑(jì)........朔气( shu ò)金柝(tuò)阿姊(zǐ)策勋十二转(zhuǎn)霍霍(huò).....著(zhu ó)我旧时裳( ch á ng )同行(háng)十二年...三、重点字词解释:1.当户当:对着。
.2.机杼声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3.惟:只。
.4.军帖( ti ě):军中的文告。
..5.可汗大点兵可汗: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民族君主的称号。
6.十二卷:十二:表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愿为市鞍 ( ān)马市:买。
.8.旦:早晨。
.9.辞:离开,辞行。
.10.但:只,仅仅。
.11.溅溅:急速的流水声。
..12.胡骑( j 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3.啾啾:马叫声。
..14.戎机:作战时机,这里指战场。
..15.度:越过。
.16.朔:北方。
.四、重点字词分类归纳:1.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粘贴).(2)著我旧时裳(“著”同“着” ,穿).17.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
..18.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转,...勋位升一等叫一转。
19.强:有余。
.20.郭:外城。
.21.扶将:搀扶。
..22.红妆:女子用的胭脂等装饰物。
..23.霍霍:磨刀声。
..24.著我旧时裳著(zhuó):同“着”,穿。
《木兰诗》文言文知识点

《木兰诗》文言文知识点《木兰诗》文言文知识点一、全文讲解篇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
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
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
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用词精当。
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二、重点复习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ù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溅j iān溅啾jiū啾柝tuò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
(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知识点归纳

《木兰诗》知识点归纳《木兰诗》知识点归纳上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知识点归纳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完整word版)《木兰诗》复习(字词)

《木兰诗》复习(字词)一、原文、译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译文:唧唧的机杼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木兰跑到各处街市买了鞍马等战具。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流水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
木兰被记了很多次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木兰诗重点知识点归纳

木兰诗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原文:《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二、衍生注释:1. “唧唧”:这里是叹息声的模拟,可不要理解成小动物叫的声音。
这木兰在家织布,突然就叹气,肯定有心事。
2. “军帖”:就是征兵的文书,就像现在的入伍通知书。
不过那时候征兵可不像现在,那是可汗要打仗,到处抓人充军。
3. “爷”:在古代这不是爷爷的意思,而是指父亲。
这木兰家,她老爹被征兵,可他又没大儿子,木兰只能自己上了。
4. “朔气传金柝(tuò)”:“朔气”是北方的寒气,“金柝”就是一种打更用的器具。
大冬天的,寒夜中只能听到打更的声音,那木兰打仗的环境可是相当艰苦的。
5. “策勋十二转”:这是古代一种对功劳的计法。
木兰的功劳那可是相当大,转了十二转,赏赐也特别多,可木兰一心只想回家。
6.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花黄”是当时妇女在脸上贴的一种装饰。
木兰回来赶紧恢复女儿身的打扮,等伙伴们看到,估计眼睛瞪得老大。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主题上,这《木兰诗》主要讲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第9课《木兰诗》知识点

《木兰诗》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乐府诗。
选自《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二、主题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胜利归来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淳朴、勇敢、刚毅、轻视功名利禄、孝顺、爱家乡、爱国的巾帼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和愿望。
三、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
2.古今异义古义:父亲;古义:跑爷走今义:爷爷。
今义:步行3.一词多义1)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2)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事务3)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4)昨夜见军帖名词,告示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4.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当窗理云.鬓名词用作状语,像云那样的5.特殊句式1)倒装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问女所忆何”)2)省略句昨夜见军贴(省略了主语“木兰”)愿为市鞍马(“为”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四、重点翻译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出征。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十年后胜利归来。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雌雄两只兔子一起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五、重点句子赏析与理解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渲染战事紧急,出征前紧张的的气氛,表现木兰征前准备,紧张忙碌、从容、周密。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第9课《木兰诗》复习资料

木兰诗【文学常识】作品档案【生难字】唧(j ī)唧机杼(zh ù) 可汗(k è__h án) 鸣溅(ji ān)溅燕(y ān)山 鸣啾(ji ū)啾 朔(shu ò)气策勋(x ūn) ān ji ān(鞍鞯) p .èi(辔)头 r .óng(戎)机 金tu ò(柝)阿z ǐ(姊)红zhu āng(妆) 云b ìn(鬓)霍(hu ò)霍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古今异义】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一词多义】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同“贴”) 2.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 【词类活用】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 【特殊句式】省略句愿为市鞍马,“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成语积累】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
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问女何所忆.(2)愿为市.鞍马 (3)旦.辞爷娘去 (4)赏赐百千强.(5)出郭.相扶将 (6)著.我旧时裳 1.(1)思念 (2)买 (3)早晨 (4)有余 (5)外城 (6)穿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它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诗集。
B.《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知识点归纳

《木兰诗》知识点归纳上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知识点归纳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木兰诗知识点归纳总结木兰诗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标题】木兰诗知识点归纳总结:木兰诗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正文】《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木兰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言文知识点。
本文将对木兰诗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意。
一、句法知识点1. 句式混用:木兰诗中的句式运用灵活多变,既有并列句、主谓句,也有独特的倒装句和省略句。
通过对句式的混用,诗人成功地展现了木兰的勇敢和坚毅。
例如:可汗谓单于,柴门投宿处。
逢夜啼隼,飞入赤云边。
2. 修辞手法:木兰诗中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含感情。
例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二、词语知识点1. 文言文词语的使用:木兰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文词汇,这些词汇丰富多变,具有古韵和华美的特点。
例如:妆台贴罗罗,香案流苏;罗绮春窗户,阿阁绿珠。
2. 成语的运用:木兰诗中也涵盖了一些古代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表达,还使整个句子更加凝练有力。
例如:金盘市骨,玉炉珠泪。
三、文化知识点1. 儿女情长:木兰诗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儿女情长的主题,木兰女才子阿曼,为了保全父亲的荣誉,男扮女装代父从军,不畏艰险,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儿女情长的精神。
2. 女性形象:木兰诗刻画了一个强大坚韧、自主勇敢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英雄、重视女性力量的思想。
四、韵律知识点1. 七言绝句:《木兰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写成,每句七个字,形式简洁,音律悦耳。
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通过以上对《木兰诗》中的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它以其精湛的语言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和欣赏木兰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们形容妇女用词的华美和神奇,也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儿女情长和女性力量的重要价值。
木兰诗知识点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瑰宝,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
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步步地探索木兰诗的知识点。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木兰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刘克庄。
他是唐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出色的诗歌才华而闻名。
《木兰诗》是他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时期的战争有关。
当时,北方的边境频繁战乱,唐王征集壮丁征战,许多家庭都有男子参军。
而《木兰诗》正是以一个女子代替父亲参军的故事为主线展开的。
二、诗歌结构与形式《木兰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有四十六个字,分为七个句子。
每句的字数都比较规整,表达简洁明了。
整首诗的韵律清脆,节奏流畅,给人以朗朗上口的感觉。
三、情节与主题《木兰诗》的情节扣人心弦,主题鲜明。
诗中描绘了木兰代替父亲参军的故事。
她化身为男子,训练有素,战斗勇敢,最终帮助唐朝击败敌人。
这首诗以其英雄主义的情节,展现了木兰的坚韧精神和对家国的忠诚。
主题包括女性的勇敢和坚强,以及家国情怀。
四、语言与修辞手法《木兰诗》的语言简练,表达质朴。
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诗中描绘木兰化妆的过程,用“黄笠”、“戎装”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她英勇无畏的形象。
同时,通过反问句和比喻,诗歌更加形象地表达了木兰的心境和情感。
五、影响与评价《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诵和赞颂。
它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深入人心的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这首诗也被改编成了歌曲、电影等形式,进一步传播和推广了木兰的故事。
总之,《木兰诗》是一首展现了女性英勇和家国情怀的杰作。
它通过生动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了勇气和坚韧的力量。
这首诗不仅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欣赏和传承这首美丽的古代诗歌吧!。
木兰诗中考默写考点

木兰诗中考默写考点木兰诗中考默写考点1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夜景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8、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将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1 猪羊。
10、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11、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2、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5、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中考默写考点2《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描写军中苦寒生活的,此句又写出了边塞夜景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矫雄姿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句子是什么?答: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中写在策勋和赏赐面前,不取高-官但愿还乡的淳厚朴质的句子是什么?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复习要点

《木兰诗》复习要点10 《木兰诗》复习要点一、作家作品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字词归类整理(一)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
)(二)古今异义1、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等)2、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3、卷卷有爷名(古义: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5、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6、木兰当户织(古义:门。
今义:人家、门第。
)7、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指因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8、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古义:虚数多。
今义:数词,十二。
)(三)一词多义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2、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买)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四)词类活用1、问女何所思。
(“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2、策勋十二转。
(“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名词用作动词,买)(五)文中成语1、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
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2、磨刀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
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六)特殊文言句式1、倒装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即“所思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何所忆”同此。
)2、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对偶、排比、比喻、顶真:(略)三、内容及主旨1、内容:《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10、木兰诗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二、背诵全诗(1)注意以下易错字唧唧机杼惟亦军帖可汗军书卷市鞍马骏马鞍鞯辔头长鞭旦暮宿鸣溅溅啾啾戎机度若飞朔气传壮士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所欲尚书郎驰爷娘郭阿姊红妆霍霍袍著裳鬓帖火伴女郎扑朔雌兔走辨(2)字音:机杼〔zhù〕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鸣溅溅〔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 hán〕贴:军帖〔tiě〕;贴〔tiē〕花黄;字帖〔tiè〕(3)重点语句背诵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全面复习重要考点整理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解读】《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1.默写易错字唯.闻女叹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小弟闻姊.来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2.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著我旧时裳“著”同“着”出门看火伴“火”同“伙”3.古今异义词(1)爷: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走:古义为跑。
今义行走。
(3)但:古义为只,副词。
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4)郭:古义为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
(5)户:古义为门。
今义人家、门第。
(6)迷离:古义为眯着眼。
今义指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7)十二:古义为虚数多。
今义数词,十二。
4.一词多义(1)帖“昨夜见军帖”作名词,指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作动词,通“贴”,指粘上。
(2)愿“愿为市鞍马”意思为愿意。
木兰诗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词语解释: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赏赐百千强 壮士十年归 十二、百千、十年:古义:泛 今义: 三)一词多义:12、 当窗理云鬓 云鬓:如云那样的鬓发木兰诗》 ②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四)词语活用:①策勋十二转 策:记录(名词作动词)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战马(动词作名词)(五)重要实词: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2、问女何所忆 忆:思念3、昨夜见军帖 帖:文书4、唯闻女叹息 唯:只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5、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6、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7、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劳8、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9、木兰不用尚书郎 用:为,做10、出郭相扶将 扶将:扶持11、著我旧时裳 著:穿①市:愿为市鞍马:购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但:只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 粘贴。
①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父亲 今义:即父亲的父亲②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 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⑤木兰当户织 户:古义:门 今义:人家、门第。
⑥军书十二卷 言其多,并非确数 数词1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跳跃的样子迷离:不明的样子三:特殊句式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翻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
宾语前置。
)③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去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去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至V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
意思是:到各处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个地方买一样东西。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木兰诗》复习资料

《木兰诗》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二、字词句积累zhù)ě)è)(hán )n jiān yājì)ān jiān tu zǐ)zhuócháng )ò)只)买)早晨)只)过)北方)7.)记功)9.有余)外城)11.))13.))1.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2.出门看火伴:“火”同“伙”,伙伴(四)古今异义词1.木兰当户织户:古义:门今义:窗户2.军书十二卷十二: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3.从此替爷征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5.出郭相扶将但: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五)一词多义1.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2.度:关山度若飞(过)孤不度德量力(衡量)《隆中对》3.策:策勋十二转(记)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打,这里是驱使、驾驭)《马说》执策而临之(马鞭)《马说》4.强:赏赐百千强(有余)余强饮三大白(尽力)《湖心亭看雪》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童趣》5.安: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六)词类活用策勋十二转:策:名词做动词,译为:记(七)重点句子翻译1.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的征兵。
2.愿为市鞍马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像飞一样的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木兰诗》复习要点
一、作家作品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字词归类整理
(一)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
)
(二)古今异义
1、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等)
2、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3、卷卷有爷名(古义: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
5、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
6、木兰当户织(古义:门。
今义:人家、门第。
)
7、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指因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
8、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古义:虚数多。
今义:数词,十二。
)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
2、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买)
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问女何所思。
(“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
2、策勋十二转。
(“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名词用作动词,买)
(五)文中成语
1、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
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2、磨刀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
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六)特殊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即“所思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何所忆”同此。
)
2、互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对偶、排比、比喻、顶真:(略)
三、内容及主旨
1、内容:《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主旨:本文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热情歌颂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不慕功名的高贵品质,与家人共享平民之乐的平民愿望。
在木兰身上,集中的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美德。
四、写法
本文叙事运用的写法主要有:对偶、排比、比喻、顶真、互文、夸张、反问、复沓。
五、重难点突破
1、(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3)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5)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6)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7)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2、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
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
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3、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4、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赴”和“度”两字用的极好,请品析它好在何处?
“赴”字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沙场,积极主动参加战斗的决心和热情。
“度”用夸张的手法写木兰身跨战马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写出一位身经百战、转战南北的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形象。
六、重点句子翻译与背诵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3、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