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中考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期末复习默写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1、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为准备了条件。
2、俄国年改革:领导人是沙皇。
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3、美国内战(南北战争):领导人是;南北矛盾焦点:。
转折点:《》《》两部法律文件。
实质:美国历史上第次革命。
评价林肯:为和作出了杰出贡献。
4、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开始跻身强国之列,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
5、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主要成就:①作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发明大王”是国人)②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国人的、国人莱特兄弟的问世,发动机是)③现代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化学家发明了)影响:创造巨大,人类进入“”。
6、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①②③④社会加剧。
7、: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1687年他的巨著《》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提出的观点。
:19世纪国著名作家。
小说集“”包括《》《》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18世纪国天才作曲家。
代表作:《》。
8、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
两大军事集团:(德、奥匈帝国、意大利)和(英、法、俄)。
战争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争夺而发动的一场战争。
9、俄国十月革命:年月列宁领导;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革命。
10、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秩序:。
巴黎和会上签署了针对国的《》,将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引发中国;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针对的《》。
《》和《》都涉及并损害中国主权。
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行;开创了。
12、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领导了的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不知不觉已经下学期了,那么初三的同学应该怎样做好复习准备呢?历史这科需要怎样提⾼复习效率呢?下⾯是由店铺整理的⼈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
⼈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命 ⼗⽉⾰命 背景 ①⼀战给俄国⼈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激化阶级⽭盾。
②⼆⽉⾰命(1917.3)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的局⾯,掌握主要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帝国主义战争 标志 1917年11⽉7⽇,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揭开了俄国⼗⽉⾰命的序幕。
(阿芙乐尔号) 结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了世界上第⼀个⼯⼈⼠兵苏维埃政府――⼈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 意义 ①⼗⽉⾰命是⼈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诞⽣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舞了国际⽆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命⽃争。
(⼗⽉⾰命⼀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的成⽴ 1922年,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当时加⼊联盟的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外⾼加索联邦,乌克兰和⽩俄罗斯。
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 斯⼤林 1928年到1937年实⾏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业。
使苏联由传统上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业国,苏联的国防⼒量由此加强。
与此同时,加快实现农业集体化 宪法 1936年,苏联通过法宪法,宣布苏联是“⼯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斯⼤林模式”) ⼈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 1919年1⽉,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即巴黎和会。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
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2、重庆谈判目的:①蒋介石:一方面为了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共身上;②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古代史
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重要措施
3. 西汉、新莽、东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三国时期的形成和魏、蜀、吴的发展
5. 隋唐时期的统一和辉煌成就
6. 五代十国和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7. 南宋、元朝和明朝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8. 进入近代的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变革
二、现代史
1. 清朝末年的崩溃和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
2. 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3. 五四运动的兴起和思想文化变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5. 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的经济建设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8. 当代和发展挑战
三、世界史
1. 世界的大河流域文明及其交流
2. 埃及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3. 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形成和影响
4.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5.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和启示
6. 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8.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重大国际事件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
理版)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治理与文化交流
1.1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三皇五帝”、“夏、商、周”简要介绍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比较
1.2 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 孔子思想
- 墨子思想
- 荀子思想
- 道家、法家思想简介
第二章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和辉煌的唐宋文化
2.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 夏朝、商朝、西周到东周
- 秦到汉和三国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2.2 唐代和宋代的辉煌文化
- 唐代文化
- 宋代文化
第三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
3.1 中国古代经济的起始和发展
-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生产力的提高
3.2 中国货币的演进和市场贸易的兴起
- 货币的演变
- 交易的方式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4.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
-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4.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成立
第五章互联网时代的中国
5.1 互联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互联网的特点
- 互联网的优点和缺点
5.2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互联网产业的现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存的政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苏维埃2、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一、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的发生):★⑵时间:1917年11月6日—7日⑶领导人:列宁⑷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⑸主要参加者:工人阶级⑹最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彼得格勒)暴动,武装夺取政权⑺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③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二、(列宁)新经济政策:(改良主义的方法)⑴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⑵领导人:列宁。
⑶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
⑷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⑸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苏联成立:(1922-1991)⑴时间:1922年底;⑵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四、(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⑵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
★五、斯大林模式:⑴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凡尔赛和约》:⑴时间:1919年6月巴黎和会;⑵签约双方:协约国和德国;★⑶基本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的规定,包括: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中考考点)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P14-29)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P14-19)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1919.1-6):参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识图P14三巨头)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的主要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识图P15签署《凡尔赛和约》和右图)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启示:弱国无外交)(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内容: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对中国:是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美国: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人教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目的:向西方进修,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答应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手艺。
③军事:任务兵役制,树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抬举。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风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感化: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制止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取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动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九下历史全册《知识提纲》
九下历史全册《知识提纲》知识提纲如下:
一、古印度与文明起源
1.远古印度文明:哈拉帕文明
2.古印度的阶级划分:种姓制度
3.阿利安人入侵与吠陀文献的出现
4.古印度的宗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
5.阿育王及其大帝国的建立
二、古印度政治与经济
1.古印度的国家制度:王国、共和国
2.古印度的农业与手工业
3.古印度的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
4.古印度的货币制度:储藏货币、铁钱
5.古印度的城市与居民生活
三、古印度的文学与艺术
1.印度古代文学:吠陀文献、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2.古印度的建筑:寺庙塔、印度教寺庙
3.古印度的绘画与雕塑:艾洪纳派与凯拉克派
四、古印度社会与文化
1.印度教的起源与特点:梵我一体、轮回转世、善恶报应
2.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天文学、医学
3.古印度的教育制度:婆罗门制度、庙宇教育
4.古印度的妇女地位与婚姻制度
五、古印度的衰落与外来统治
1.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
2.高昌王朝的建立及其对印度的统治
3.苏丹王朝及其对印度的统治
4.布哈拉王朝及其对印度的统治
六、古印度的遗产与影响
1.古印度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宗教、文学、艺术
2.古印度对中国的影响:佛教传入、印度数学传入
3.古印度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光明王朝、袁世凯访印
以上是九下历史全册《知识提纲》,涵盖了古印度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古印度的发展与演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
- 造纸术与印刷术
- 指南针与火药
-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封建制度与中央集权
- 秦朝与西汉时期的统一中央集权
- 两汉与三国时期的地方豪强割据
三、唐宋时期的繁荣与变革
- 德治与贞观之治
- 科举制度与进士文化
- 辽、夏、西夏三个政权的兴衰
四、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演变
- 元朝与蒙古族的统治
- 明朝的反蒙古族斗争与中央集权
- 清朝的满族统治与考试制度改革
五、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 五四运动与革命文化的兴起
六、二战后的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 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
七、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联系- 古代中国与古代世界的联系
- 唐宋时期与世界的交往
- 近代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八、历史的启示与当代的思考
- 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 传承与创新的态度
-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以上是关于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中考复习课件
战争双方: 德、意、日 反法西斯
第
(轴心国) 联 盟
二
同盟国 协约国
次 世 界
战争爆发的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 根本原因: 济发展的不平衡
大 战争性质: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 重要事件:
帝国主义的 掠夺战争
战争影响: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彻 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 世界历史进程。
两次大战的 重要启示:
1、慕尼黑阴谋: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2、二战 全面爆发→ 扩大→再扩大→转折→第二战场开辟
两次会议(26国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德、日投降,二战结束
二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变化
( 美国)
社会主义国家 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
亚非拉国家的 独立与振兴
世 冷战中的对峙
界
格 局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的
演 变 经济全球化趋势
特点: 持续发展,全面繁荣
二 战
五六十 年代
原因: (1)占据广阔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3)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4)
后
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主
特点:
70年
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要
七 代 原因: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
中
两极格局形成 美国建立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
诞生了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
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的解放斗争 。
教材经典材料解读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 主义—毛泽东
• 1、十月革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及历史意义? • 2、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及著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下册 知识点复习提纲打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中考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一战带来深重苦难,二月革命后,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919年,为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对德的《凡尔赛合约》(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等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等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美国开始爆发,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3、罗斯福新政:为克服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实行新政。
(1)目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专题一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背景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二、西方大国采取的政策1、名称:2、成因: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但西方大国一方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于是想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定义:4、影响:三、慕尼黑阴谋1、时间:2、地点:3、操纵国:3、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4、影响:四、战争的爆发和扩大1、原因:①根本原因:②直接原因:③促进因素:2、爆发的标志:3、结束的标志:4、性质:5、过程(一)战略防御阶段(1939——1941年)欧洲战场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西欧和北欧战场苏德战场(第一战场)主要战役时间对抗者结果意义无(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战争的建立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2、目的: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3、时间:4、参加国家:5、地点:6、签署文献:内容:意义:(三)战略转折点欧洲战场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第一战场)主要战役时间1942年对抗者结果意义四、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1945年4月)欧洲战场西欧和北欧战场(开辟第二战场)苏德战场(第一战场)主要战役时间对抗者结果意义五、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2、时间:3、地点:4、三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5、内容:①②③六、战略决战阶段(最后的胜利)①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同日军战斗;②对二战胜利起决定作用的事件是();③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④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决战阶段。
七、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八、二战胜利的原因①根本原因:②③九、二战的影响与启示1、影响:2、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
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是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对抗、竞争的历史,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也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经历了一战到二战之间的世界、二战时期的世界、二战后的世界。
学习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探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亚非拉独立与奋起),现代国际关系和战争史(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二战),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一战带来深重苦难,二月革命后,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919年,为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对德的《凡尔赛合约》(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等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等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美国开始爆发,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3、罗斯福新政:为克服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实行新政。
(1)目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
2、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3、日本军部法西斯的建立: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三个法西斯国家(德意日)相互勾结形成轴心国集团,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美德两国摆脱经济危机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7课)
1、绥靖政策:英法等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之为“绥靖政策”。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2、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1)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苏德战争爆发(扩大)。
(3)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达到最大化。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反法西斯国家走向团结,为最终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4、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5、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1943年,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二战重要的转折点。
6、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两面被夹击。
7、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8、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1)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
(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第9课: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欧洲的联合: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日本的崛起:战后在美国的援助下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原因),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得到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不成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导致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同时也标志美苏冷战的结束。
第11课:东欧剧变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
2、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问题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被称为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起止: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到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冷战随之结束。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②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华约组织),由此世界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各国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的是综合国力尤其经济实力。
(记住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一战后建立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苏联解体90年代后的政治格局暂时是“一超多强”未来是多极化。
)
2、科索沃战争: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出动北约军队对南联盟进行轰炸,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将是曲折长期的过程。
第16课: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了一个整体。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01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APEC)在上海举行;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最具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美术:毕加索,《格尔尼卡》,现代主义。
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电影:1895年产生于法国,美国电影代名词好莱坞,美国电影奖项——奥斯卡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