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多音字读法有窍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多音字读法有窍门
[摘要]文章运用声律知识,对格律诗词中的一些多音字读法进行了分析,指出有规律可循,并对格律诗词中常见的多音字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诗词多音字读法
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近年各级学校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国学诵读活动,活动中,传统的格律诗词倍受喜欢,一些诵读比赛中,有不少参赛者选择的是传统格律诗词。笔者曾听过一些师生诵读传统诗词,也看过对有些诗词的注音,对出现在诗词中的有些多音字,在读音和注意上感觉其音韵不协调,如“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字,读成了jiao,“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看”字,读成“kan”,如果这样读,我认为失掉了古诗词的风味,违背了作者的意愿,难以表达诗人当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道理谁都明白,我们中国的汉字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音形义相结合,读音不同则意思理解也有可能不同,更可悲的是,古代诗人精心推敲、费尽苦功写出来的十分优美的格律诗词,经你这一读,一注音,竟变成了不合律的诗词了,这样的读,这样的教,要是先人健在的话,听后恐怕是不满意的。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我们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民族感情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诗歌语言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著名学者周汝昌评论我们的古典诗词时说“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古人写的诗不仅是给人看,重要的是要用来吟诵,
甚至还要配上曲来唱。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你连说4、5个相同声调的汉字,听起来不仅音调不美,且说起来拗口吃力,诗词中平仄交替就会使得音韵铿锵。变化规律一般是按两个平声字后用两个仄声字,或者是两个仄声字后用两个平声字,在诗词中交替使用,以显示其音韵美。
遇到诗词中的多音字,不要凭想当然去读音,要据平仄规律来辨别其读音,读准了听起来才优美。怎样才能找到规律呢?只要我们有懂点格律常识,那就找到窍门了,因格律诗词的平仄是有规律可循的。请看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中有两个多音字,“看”和“胜”,若分别读成“kan”、“sheng”,听起来肯定不是滋味,因为“看”和“胜”所处的位置该平声,两个字都应读第一声。
其实,要确定格律诗中的多音字的读音,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方法简单,利用平仄知识,就能很好解决。我们知道,格律诗词对用韵和平仄要求相当严格,且平仄是有一定规律的,绝句、律诗、词,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格律,如七绝中的仄起式、首句入韵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加圈的可平可仄)。声律知识告诉我们,格律诗中的平仄,其变化是有规律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即“二、四、六分明”,对句中平仄是相对的。若多音字出现在诗句中双字位置,特别是在第二、第四、第六字的位置,只要看本句与它相邻的双字的平仄就知道读音了,如“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看”字,它的位置在第二个
字,相邻的双字(第四字)是“布”,布是仄声,根据同句平仄交替的规律,显然“看”应是平声,应读kan,同样按“对句中平仄是相对的”分析,“看”相对的字是“照”,“照”是仄声,与之相对的“看”显然应是平声,应该读kan。再看《出塞》诗中“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教”,在第二个字,第四字“马”是仄声,据“二、四、六分明”,“教”应读第一声jiao,同理,“横看成岭侧成峰”,“君看一叶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看”都应读平声。还有“胜”字,普通话多念去声,是仄声字,但在古诗词中有时作平声。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杜甫的《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但在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秦观的《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的这两个“胜”字按平仄的要求应念去声,作胜过讲。
除了“看”和“胜”字,诗词中还常出现“应、冠、将、相、长、思、骑、誉、论、过、占、禁”等字,只要它们出现在格律诗双字位置上,特别是在第二、四、六字上,用“同句交替,对句相对”的声律常识来加以辨别,就很容易把音读准。请看这些例句:“敢教日月换新天”,两句中的“教”字都是平声,读jiao。”巡天遥看一千河”,“忍看朋悲成新鬼”,这两句中的“看”字,第一句是仄声,读kan,第二句的“看”读kan,是平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应”,读ying。“火急欢娱切勿迟,眼看老病悔难追”(唐,自居易),看,平用。“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唐,
窦粱宾),看,平用。“两才相遇古来难,重写芳情仔细看”(元,郑禧)。看,平用。“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看,仄用。“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看,仄用,若读平声就成了三平调,诗之大忌。“织女莫教郎耐久,速乘鹤驾度银河”(元,章文焕),敦,平用。“寄语风流攀桂客,直教今夕见嫦娥”(元,贾云华)教,平用。“因过竹院逢僧话”(唐,李涉),过,读gu6,平用。“傍花随柳过前川”(宋,程颢)过,读gu6,仄用。“沉舟侧畔千帆过”(唐,刘禹锡)过,仄用。“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唐李颀)过,读gu6,平用。“可怜同听不知愁”(唐,韩愈)听,仄用。“游人一听头堪白”(唐,杜牧)听,仄用。“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听,平用。“事事人间不耐听”(明徐渭),听,平用,若读成廿ng就成了三仄调,诗之大忌。“人间成败论英雄”(清,邱逢甲)。论,仄用。“不论平地与山间”(唐,罗隐),论,平用。“莫道谗言如浪深”(唐,刘禹锡)。浪,仄用。“数声渔笛在沧浪”(宋蔡确。)浪,平用。“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思,平用。“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思,平用。“夜间啼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宋,欧阳修),思,读s i,仄用。“尚思旧情怜婢仆”(唐元稹)思,仄用,读si。“一弦一柱思华年”(唐,李商隐)思,仄用。“尔曹身与名俱灭”(唐杜甫),俱,平用。“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忘,平用。“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占,平用。
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格律诗词所占的比例已不小。为了传授好格律诗词,我们的教师最好要钻研一点古诗词知识,不懂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