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4R危机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4R危机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4R危机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9-29T05:33:10.840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3期作者:吕红艳翟宇佳董红娟[导读] 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的效果分析。

吕红艳翟宇佳董红娟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手术室邮编518000摘要: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手术室所有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137台)设备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5月手术室所有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137台)设备数为观察组,采用4R危机管理理论方法,从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恢复力4个阶段对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报修率和返修率进行分析,并比较统计学差异。

结果两组比较,试验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比较,试验组的故障报修率和返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术室实施4R危机管理理论,强化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提高了手术室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同时减少了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急救工作效率,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4R危机管理;手术室;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4R危机管理理论是由美国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西斯Robrt Heath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提出,他将组织的危机管理划分为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恢复力四个阶段,即4R危机管理理论。

[1]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是指直接抢救或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设备。

其中包括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微量泵、心电图等。

是医学装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医学装备相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用时急、闲时多、分布广、风险大等特点。

[2]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而手术室是具有危重患者多,抢救几率大,在紧急使用时,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手术室护士分层管理能力分级与N0N1N2N3N4各级护士履职要求

手术室护士分层管理能力分级与N0N1N2N3N4各级护士履职要求

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力分级根据护理人员的临床能力分为5个层级,每一层级设有不同的发展计划与培训计划、目标,并赋予不同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

NO级(初级):在高年资护士带教下,完成I~II级手术的配合及操作。

N1级(基本级):在高年资护士督导下,独立完成HWV级手术的配合及操作,参与实习生带教。

N2级(胜任级):熟练完成ΠI~W级手术的配合及操作。

在高年资护士督导下,完成疑难、危重、新开展手术的配合,参与新护士带教及科室质量管理,可以择优选送专科护士的培训。

N3级(骨干级):熟练完成疑难、危重、新开展手术的配合,参与进修护士带教及科室质量管理,可承担专科组长工作,协助科室管理。

可以择优选择聘任护士长。

N4级(专家级):解决本专科复杂疑难护理问题,指导专业护士有效开展各种专科手术护理,结合专科实践进行护理研究设计。

可以择优选择聘任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

手术室各级护士履职要求一、NO级护士【年资】手术室工作第一年,见习期护士。

【知识和能力】1 .临床工作能力:能严格履行本岗级职责。

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具有I~II级手术配合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能按流程和标准完成常规手术的配合及护理基础操作,能为手术患者提供基本的安全护理,掌握运用一般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能独立进行术前评估,在常规手术配合中,能和手术团队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

2 .参加所有的岗前培训课程并考核合格。

3 .参加相应的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4 .按规定一次通过注册护士考试并注册有效。

【个人特征】具有慎独精神,了解及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能调控情绪不影响工作,学习自觉性较强,工作有条理,责任心强、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职责范围,服从安排。

二、N1级护士【年资】手术室工作1年及以上,护士及以上职称。

【知识和能力】1.能严格履行本岗级职责。

熟悉本科室各岗位流程和要求。

熟练掌握I~π级手术配合及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m~w级手术的配合及操作。

施行护理分级管理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施行护理分级管理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 彭南海 , 1 杜益平. 围术期护理理念 、 内涵和进展 [ ] 实用 护理杂 J.
志 ,0 11 ( )3 20 ,7 5 :2—3 . 3
工作 , 并陪伴在病人身边 , 避免 了把病人放在走廊等待而引起
的紧张 、 恐惧情绪。达到 自净 时间后 , 直接将病人转移至手术
[ ] 胡洁蓉 . 2 手术 室护理 安全 隐患 及防范 措施 [ ] 新 医学 学 刊 , j.
( ):1 . 4 11
间, 以尽职尽责地做好接台手术的准备工作 , 从而减少 由于设
备物 品准备不到 位而频 繁出入手术 问的次数 , 杜绝 因时间仓
[ ] 吴秀嫒 , 4 王爱玲. 全面流程 管理在病房 的实施 [ ] 中华护 理杂 J.
志 ,0 54 ( )2 8— 0 . 2 0 ,0 3 :0 2 9

16・ 4
21 0 2年第 9禚 第 1 1
施行护理分级管理
d i1. 99 ji n 1 7 9 7 .02 0 .7 o:03 6 /. s.6 2— 6 6 2 1 .9 0 9 s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郭 留萍
手术室 是对患者实施 手术治疗 、 检查和抢 救工作 的重 要 场所 , 历来都是各 家医院重点管 理的科室 。由于护 理工作 所
的医疗纠纷。
参 考 文 献
2 3 充分利用预麻 室和复苏室 , . 提高手术 间的周转率
全麻
病 人手术结 束后 转移 至麻醉 复苏室 , 由专职护 士进行 复 苏。
在关闭切 口时 , 通知接下 一台手术病人 , 并安排 在预麻室 , 由
专职护理和麻醉人员 提前进行静 脉穿刺和麻 醉、 脉留置等 静

浅谈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分析

浅谈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分析

浅谈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分析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最繁忙、也最复杂的部门之一,手术室护士承担着负责人体各个系统手术操作、输血、麻醉监测以及手术后护理等重要工作。

在手术室中,实施层级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减少误操作、提高人员配合、增加工作效率三个方面探讨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

首先,实施层级管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误操作。

手术室是医院中高危环境,手术操作涉及到众多细节和复杂程序。

层级管理可以将手术室的工作分配到不同的层次和角色中,每个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通过层级管理,手术室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职责进行工作,减少误操作的概率。

例如,层级管理可以确保护士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手术器械的污染;层级管理可以将麻醉操作交给专业的麻醉师,避免麻醉药物过量或不足;层级管理可以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分配给专门的人员,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安全和有效的护理。

其次,实施层级管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人员配合。

手术室是一个高度协同工作的环境,手术室护士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如麻醉师、外科医生、器械护士等)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手术任务。

通过层级管理,手术室护士可以根据上级指示进行工作,确保各个环节顺利衔接。

例如,层级管理可以确保手术室护士按照主治医生的指示进行手术准备工作,避免因个人主观原因导致工作延误;层级管理可以确保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密切配合,及时传递患者的相关信息,保证麻醉的安全与有效;层级管理可以确保手术室护士与器械护士协作,保证手术器械的准确供应。

最后,实施层级管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

手术室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环境,每天都会有多个手术任务需要完成。

通过层级管理,手术室护士可以根据工作的优先级和重要性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调度,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层级管理可以将手术室护士分为术前准备组、手术操作组、术后护理组等不同的小组,分别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内容,使工作更加高效;层级管理可以根据术后护理的需求,提前安排好护士的工作安排,避免因手术结束后护士不及时到岗,影响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指护士管理中将护士分为不同的等级进行管理。

其核心在于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分工,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该模式的实现需要医院、领导者、护士本身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阐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一、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优势1.明确工作职责:不同等级的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详细的划分和分工,避免了护士之间任务不清和职责不明的情况出现。

这样有效地保证了工作的高效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2.提升工作效率:将护士分成不同等级的管理,能够充分利用护士的时间和技能,让其在各自的领域内进行专业护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适应多元化的护理模式:医疗模式不断升级,病人需要的护理模式也日益丰富多样。

将护士进行层级管理,对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区分,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护理模式。

4.加强病人的满意度: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是照护质量与服务态度。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让护士的照顾更全面而细致,有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护士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细分1.初级护士:主要任务是对病人进行基本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如清洁、胃管护理等,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指导和监督。

2.中级护士:拥有较高的护理技能和操作能力,在医生的指引下,能够独立开展护理工作,如换药、输液等,能够指导初级护士的工作并提供轻度疼痛的缓解。

3.高级护士: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

在医生的指导下能够开展一般性的护理工作,如更换导尿管、气管插管等,同时也需要对初、中级护士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4.专家护士:与医生一起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拥有高端的技术能力,在治疗危重病人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支持,并在护理研究和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如何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1.科学合理地进行等级划分,划分时需要考虑到护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非仅仅以职称或工作年限为基础。

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于建海,何绮月,卢光奎,张卉颖,方郁岚∗㊀㊀ʌ摘要ɔ目的㊀探讨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在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㊂方法㊀在麻醉科主任及麻醉专科护士长的领导下,建立 麻醉科主任-护士长-质量控制组长-质量控制小组 四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制订患者术后并发症㊁麻醉护理品质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等统计指标,比较该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前后1年内的麻醉护理质量水平㊂结果㊀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后(2016年)比实施前(2015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或P<0.05),麻醉护理品质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患者及麻醉医师对麻醉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㊂结论㊀四级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可提升专科麻醉护理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专科麻醉护理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㊂ʌ关键词ɔ质量控制;麻醉护理;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C931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8.02.010Theapplicationofthe4-classqualitycontrolmanagementsysteminanesthesianursing/YUJian-hai,HEQi-yue,LUGuang-kui,ZHANGHui-ying,FANGYu-lan∗//Journ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2018,18(2):115.DepartmentofAnaesthesiology,BenQMedicalCenterAffilicatedto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19,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㊀Toexploretheapplicationofthe4-classqualitycontrolmanagementsysteminanesthesianursing.Methods㊀Undertheanesthesiologydirectorandtheheadnurse,toestablishthe4-classqualitycontrolmanagementsystemof"anesthesiadepartmentdirector-headnurse-teamleader-qualityteam"andformulatestatisticalindicatorsincluding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qualityofanesthesianursingandnursingqualitysatisfaction,comparethelevelofanesthesianursingqualitywithinayearbeforeandaftertheimple⁃mentation.Results㊀Aftertheapplicationofqualitycontrolmanagement,thetotal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wasobviouslyreduced(P<0.01orP<0.05),theindicatorsofanesthesianursingqualitywereimproved(P<0.01orP<0.05)andpatientsandanesthesiologists'sat⁃isfactiontowardsnursingqualitywereenhancedobviously(P<0.01).Conclusion㊀The4-classqualitycontrolmanagementmodelcannoton⁃lypromotespecificanesthesianursingmanagementlevel,butalsoeffectivelyimprovenursingquality.Andtosomeextent,itcanperfectrela⁃tionshipbetweenphysicianandpatient,whichisworthpromotinginclinic.ʌKeywordsɔqualitycontrol;anesthesianursing;nursingmanagement基金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YKK.14214)工作单位:210019,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麻醉科作者简介:于建海(1986-),男,山东泰安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麻醉护理工作㊂∗通信作者:方郁岚,E-mail:Naomi.fang@benqmedicalcenter.com㊀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护理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持续的改进机制,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建立定期监测㊁反馈机制㊂随着医学的快速进步,麻醉专科护师工作范畴㊁核心能力等研究逐步开展[1],初步构建了国内麻醉专科护师的角色,但对于国内麻醉护理的教育㊁培训及管理模式仍在探讨中[2-4]㊂麻醉护理不同于病区护理,具有患者流量大㊁周转快㊁患者危重㊁病情变化迅速㊁后勤任务繁重㊁综合护理要求高等独有的专科特点[5],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麻醉护理管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㊂我科自2016年建立 麻醉科主任-护士长-质量控制组长-质量控制小组 四级质量控制管理,进行全方位的麻醉护理质量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㊂现报道如下㊂1㊀一般资料㊀我院为三级综合性医院,住院床位数900余张,共有15个手术间,年手术近一万例;手术以泌尿科㊁耳鼻喉科㊁眼科㊁口腔科㊁骨科㊁妇产科㊁普通外科㊁心胸外科为主;其中一级手术占15.00%,二级手术占35.00%,三级手术占35.00%,四级手术占15.00%㊂麻醉科护士22名,年龄24 37(28.09ʃ3.20)岁㊂职称:主管护师4名,占18.18%;护师12名,占54.55%;护士6名,占27.27%㊂学历:本科12名,占54.55%;大专10名,占45.45%㊂工作年限:3年以下4名,占18.18%;3 6年9名,占40.91%;6年以上9名,占40.91%㊂2㊀方法㊀2.1㊀建立四级质量管理体系麻醉科主任与护士长根据麻醉护理工作内容,结合三维质量结构理论[6],采用文献检索和层次分析法,建立 麻醉科主任-护士长-质量控制组长-质量控制小组 四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㊂2.2㊀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明确小组职责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及科室工作内容,成立品管组㊁感染控制组㊁安全组㊁资材组㊁教学组5个质量控制小组㊂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经科主任和护士长考查,由理论知识过硬㊁专科技术水平高㊁综合素质全面的麻醉科护士担任,均为工作6年以上麻醉护理人员;每个小组设质量控制员2 3名,均为工作3年以上麻醉护理人员㊂2.2.1㊀品管组㊀根据病历书写规范,通过制订麻醉护理记录单书写标准,从记录单基本信息是否完善㊁错误修改是否少于两处㊁生命体征是否完整和医护人员是否签字4个方面评价麻醉记录单完整性,列入护理品质评价标准,并由组员每月不定期抽查20份记录单稽核㊂如发现不完整及时通报个人,追究原因,再组内讨论,针对错误率制订改进措施持续观察㊂2.2.2㊀感染控制组㊀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要求,通过制订麻醉科感染管理制度,从人员和麻醉物品两个方面制订麻醉科感染控制稽核表,将手卫生依从性㊁麻醉物品消毒合格率列入护理品质评价指标,组员每月3次对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稽核,麻醉物品消毒以医院感染控制科每月菌落数检查结果作为合格标准㊂如不合格则分析原因,再次制订改善措施,进行标准化改进㊂2.2.3㊀安全组㊀通过建立麻醉护理质量信息数据表,由麻醉护理人员护理患者时,将低体温㊁寒颤㊁恶心㊁呕吐㊁压疮等与麻醉护理相关术后并发症登记并录入麻醉信息电子系统㊂品管组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㊁PDCA等质量控制工具[7-8],每月分析数据,制订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麻醉护理配合和护理干预方案,如不能降低,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文献检索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实施,最终使护理达到标准化㊁规范化㊂2.2.4㊀资材组㊀根据 厂家-医院-科室 三级保养制度,将科室一级保养分配到个人,组内根据各仪器特点,从仪器是否整洁㊁配件是否齐全㊁功能是否良好等方面制订个体化的仪器保养表,组员每周对仪器保养稽核;建立急救药及急救仪器设备检查手册,组员每月两次稽核使用登记,急救药品和设备是否齐全,有效期是否合格等情况;根据5S管理原则[9],组员每月两次稽核药品及卫材管理情况㊂将仪器保养合格率㊁急救设备合格率㊁5S管理合格率列入护理品质评价指标㊂2.2.5㊀教学组㊀负责理论与操作培训和考核㊁业务学习及会议安排,针对其他各组进行标准化教学和考核,80分为合格㊂如果不合格将进行持续教育学习,以场景化或PBL教学模式提高麻醉护理人员知识与技能水平㊂将知识与理论考核和护理人员会议出席情况列入护理品质评价指标㊂2.3㊀组长质量控制负责质量控制小组工作和组员的监督管理工作,每月召开1次组内会议,总结反馈工作内容并进行检讨与计划实施;每月收集组员稽核评价指标成绩,将成绩呈报至护士长;各质量控制组长根据组内问题建立组间协调机制,交叉协作解决问题㊂2.4㊀护士长质量控制护士长是护理质量分析㊁方案改进及布局者,协调管理各质量控制小组[10];根据质量控制结果给予表扬㊁鼓励,提出存在问题并采取防范措施;每月进行全科质量分析并将各种数据汇总,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依据㊂2.5㊀科主任质量控制科主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领导者,每季度主持召开质量控制会议,总结季度问题,指导质量控制工作开展;建立医护沟通机制,将麻醉护理质量控制与麻醉医师质量控制有效结合,整体提高麻醉科质量水平;针对质量控制内容与医务处㊁医院感染㊁药剂科㊁资材科等相关科室沟通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㊂2.6㊀效果评价比较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前(2015年)后(2016年)的术后并发症㊁麻醉护理品质㊁麻醉护理质量满意度㊂①术后并发症:包括低体温㊁寒颤㊁恶心㊁呕吐和压疮5项㊂由麻醉护理人员实时登记,质量控制安全组完成统计评价㊂②麻醉护理品质:包括麻醉护理人员麻醉记录完整㊁手卫生依从性㊁麻醉物品消毒㊁知识与技能考核㊁会议出席㊁仪器保养㊁急救药品与设备和5S管理等方面,分别由相关质量控制小组完成统计评价㊂③麻醉护理质量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患者及麻醉医师自主评分,均为5项,每项20分,满分100分㊂患者评分内容包括问题处理㊁护理态度㊁责任感㊁健康教育㊁关怀沟通;麻醉医师评分内容包括专业知识㊁专业技能㊁护理态度㊁工作状态㊁医护协作㊂患者调查问卷由麻醉护理随访人员于术后第2天在病区现场发放并收回,麻醉医师调查问卷由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组织调查㊂2.7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㊁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㊂3㊀结果㊀3.1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见表1)3.2㊀麻醉护理品质提高(见表2)3.3㊀患者及医生对麻醉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提高(见表3)4㊀讨论㊀4.1㊀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据报道,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可降低苏醒期并发症[11],综合保暖护理降低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发生率[12],采用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13]㊂本研究发现四级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明显降低了患者低体温㊁寒颤㊁恶心㊁呕吐㊁压疮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1或P<0.05)㊂原因可能为:①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后,通过安全组收集并分析患者低体温㊁寒颤㊁恶心㊁呕吐㊁压疮等术后并发症的㊀表1㊀质量控制管理前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项目实施前(n=9301)实施后(n=9393) 2值P值低体温17(0.19)6(0.06)5.3760.020寒颤65(0.70)39(0.42)6.7960.009恶心143(1.54)97(1.03)9.3960.002呕吐97(1.04)58(0.62)10.2860.001压疮21(0.23)7(0.07)7.1490.008表2㊀质量控制管理前后麻醉护理品质比较[n(%)]项目实施前考核数(n)合格㊀实施后考核数(n)合格㊀ 2值P值麻醉记录完整240210(87.50)240227(94.58)7.3820.007手卫生依从性144109(75.69)168145(86.31)5.7730.016麻醉物品消毒4836(75.00)4845(93.75)6.4000.011㊀知识与技能考核6650(75.76)6661(92.42)6.8520.009会议出席㊀㊀770556(72.21)1012785(77.57)6.7490.009仪器保养㊀㊀228168(73.68)252212(84.13)7.9150.005㊀急救药品与设备2415(62.50)2422(91.67)4.2460.0395S管理㊀㊀㊀2416(66.67)2423(95.83)4.9230.027表3㊀质量控制管理前后患者和麻醉医师对麻醉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分, xʃs)项目患者调查人数(n)㊀满意度评分麻醉医师调查人数(n)㊀满意度评分实施前8500㊀80.32ʃ7.9124086.71ʃ4.72实施后870085.71ʃ8.5224090.23ʃ5.53t值42.9737.501P值0.0000.000数据,质量控制小组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或PDCA方法寻找原因,持续观察并制订标准化的术后并发症的麻醉护理配合和护理干预[13-14];②资材组设备药品的管理支持,为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做好保障;③教学组通过护理教学和考核的形式,麻醉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水平的提高,全方位构建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作业流程;④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协调管理,麻醉护理与麻醉医师能形成有效的沟通,能及时处理患者术后并发症[15]㊂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分工层次明确,各小组之间密切配合,提高麻醉护理人员水平,使患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平稳渡过麻醉期㊂4.2㊀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可提高麻醉护理品质据报道,持续质量控制可规范护理文书书写[16],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17],提高急救车管理㊁麻醉药品管理和护理人员综合考核成绩[18-20]㊂本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质量控制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四级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明显提高了麻醉记录单完整率㊁手卫生依从性㊁麻醉物品消毒合格率㊁知识与技能考核㊁会议出席率㊁仪器保养率㊁急救药品与设备㊁5S管理等麻醉护理的品质(P<0.01或P<0.05)㊂分析原因,可能与质量控制小组制订各组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并进行稽核,科室领导根据稽核成绩列入绩效考核有关㊂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工作细化,并针对麻醉护理人员考核,增强了麻醉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岗位意识,全方位提高麻醉护理品质㊂4.3㊀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四级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患者及麻醉医师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P<0.01)㊂与朱海娟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㊂患者满意度提高可能因为科主任和护士长的管理下,各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过程中,科室资材管理得以保障,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㊁技能和感染控制管理方面水平提高,同时针对术后并发症统计分析,不断持续改进,制订标准化的护理配合和护理干预后,护理人员能熟练应付临床情况,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㊂5㊀小结㊀总之,四级质量控制管理是一种综合考虑了麻醉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以及医疗发展等诸多因素持续改进并完善的系统性管理,通过患者术后并发症㊁麻醉护理品质和护士质量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检验了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专科麻醉护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了医疗安全,适合麻醉专科护理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㊀胡嘉乐,姜虹,王惠芬,等.运用Delphi法构建国内麻醉专科护师核心能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87-592.DOI:10.3969/j.issn.1674-8115.2013.05.015.[2]㊀李智,胡秀英.我国麻醉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及关注热点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2):104-107.DOI:10.3870/hlxzz.2015.02.104.[3]㊀刘竹韵,沙晓妍,高玲玲,等.我国麻醉专科护理发展现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4):402-404.DOI:10.3969/j.issn.1004-5805.2017.04.024.[4]㊀张偌翠,陈湘玉.我国麻醉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4):561-565.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7.04.029.[5]㊀侯晓旭,张卫.麻醉护理学科建设实践与总结[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36(12):1148-1150.DOI:10.3760/cma.j.issn.1673-4378.2015.12.021.[6]㊀成守珍,汪牡丹,陈利芬,等.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70-274.[7]㊀马鸿雁,张冬艳,鄢红,等. 5S 管理法在血液净化中心急救用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5):708-712.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05.030.[8]㊀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0.02.046.[9]㊀李剑.根因分析在预防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48-2850.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20.041.(下转第138页)[5]㊀邓珊珊,胡细玲,谢清伟,等.咕咚手机运动软件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11B):30-31.[6]㊀包尚懿,蒋慧,罗云婷,等.糖尿病手机食谱软件在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1):1407-140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7.11.042.[7]㊀陈伟,江华,陶晔璇,等.‘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建立与解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3):253-256.DOI: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09.[8]㊀张来华,胡萍,李眷华.糖尿病饮食知识教育与饮食治疗依从性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2,23(4):2012-2013.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2.04.047.[9]㊀杨小平,李翔,许璋荣,等.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与代谢控制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24-626.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0.07.019.[10]㊀程玉姣.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53-254.[11]㊀徐丽,沈冬梅,房欣,等.家庭主要成员同步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144-145.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44.[12]㊀杨一萌.新媒介环境下技术对我国新闻媒体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3(17):34-36.[13]㊀岳鹏,陈向韵,王永利,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478-480.[14]㊀戴莉敏,方英,刘媛,等.饮食运动口诀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50-652.[15]㊀FanXC,ZhangPF,HouYH,etal.Investigationonknowl⁃edgeaboutdiabetesmellitusamongpeopleundergoing⁃physicalexamination[J].JNursSci,2007,22(19):15-17.[16]㊀RickheimPL,WeaverTW,FladerJL,etal.Assessmentofgroupversusindividualdiabeteseducation[J].DiabCare,2002(25):269-274.[17]㊀SusanL,MichaelM,VenkatKM.Effectivenessofself-managementtrainingintype2diabetes[J].DiabCare,2001(24):561-587.[18]㊀周秀文.不同教育方式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认知程度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20):104-105.DOI:10.3969/j.issn.1002-2376.2016.20.081.[19]㊀吴芳,邬美花,汤洁慧,等.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5):37-38.DOI:10.3969/j.issn.1001-568X.2016.05.0016.[20]㊀邱雯雯,许静华,李丽君,等.人文关怀在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84-285.(收稿日期:2017-07-13;修回日期:2017-08-03)(本文编辑:刘晓联)(上接第117页)[10]㊀曲萍,王雅军.重视护士长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48-49.[11]㊀朱海娟,王金保.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69-71.[12]㊀邵培双,邵培艳,陈丽丽,等.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01-802.[13]㊀谭君,李红,胡兰萍.全面质量管理工具在血透中心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4):74-75.DOI:10.3969/j.issn.2095-6681.2016.14.074.02.[14]㊀YuL,MoL,TangY,etal.Effectsofnursinginterventionmodelsonsocialadaptioncapabilitydevelopmentinpre⁃schoolchildrenwithmalignanttumors:Arandomizedcon⁃troltrial[J].Psychooncol,2014,23(6):708-712.DOI:10.1002/pon.3572.[15]㊀韩光.浅谈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如何共事[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7):419.[16]㊀黄金,李乐之,赵丽萍,等.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规范护理文书书写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16-117.[17]㊀卢小莲,刘洁,刘丽新,等.护理质量控制对医院感染监测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393-1394.[18]㊀杨俊华,蒋蓉,董志华.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2):13-14.[19]㊀刘于,朱娟.专科护士的培训与管理[J].护理研究,2011,25(12A):3180-3181.[20]㊀邓曼丽,王敏,迟梦琳.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A):370-371.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3.04.043.[21]㊀朱海娟,吕娜,黄丽华,等.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426-428.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6.03.058.(收稿日期:2017-06-20;修回日期:2017-10-30)(本文编辑:戴世英)。

手术室在手术分级管理中的作用

手术室在手术分级管理中的作用

手术室在手术分级管理中的作用手术分级管理是国际上广泛实行的一种手术管理模式,目的是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分配合适的医疗资源,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手术室是手术分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保证手术安全手术室中设有诸多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能够全面保证手术安全。

手术室内配备的监护仪、各类手术器械和药品,能够及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准确诊断和处理突发情况。

同时,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拥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指引手术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和感染风险的发生。

2. 分类管理手术手术室可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和风险级别,划分为不同等级的手术室,实现分类管理。

如常规手术、微创手术、难度大的手术、高风险手术等,它们所需的医疗设备、手术台、麻醉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水平都有差异,手术室的等级划分可确保医疗资源的最大利用,从而达到优化医疗资源的目的。

3. 提高手术效果手术室内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和恰当的灯光,减少手术干扰,提高手术效果。

手术室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流动和质量,避免病原体和异味的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保证术后恢复的顺利进行。

4. 提高患者满意度手术室内提供整洁、安静、私密的环境,让患者在安全的条件下完成手术,提高患者满意度。

手术室内的各种考虑到患者的需求,如病人舒适的状态、病人的呼气方式、患者的护理等,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

综上所述,手术室在手术分级管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效能和满意度,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最大限度利用,有效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手术室的建设和管理需得到足够的重视。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护理管理模式,它将医疗和护理过程分为几个层级,并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和病情对每个层级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尤为重要,因为外科手术具有风险和复杂性高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点。

层级护理模式包括四个层级:一级(基础层级)、二级(中级层级)、三级(高级层级)和四级(管理层级)。

每个层级都有其独特的责任和职责。

一级:一级由病人应急护理人员或手术室的护士组成。

在这个层面,护士负责协助病人的舒适和基本护理需要,如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保持患者床位的清洁和整洁。

二级:在二级上,由负责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的护士组成。

这些护士需要专业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精细的手术护理。

护士将负责准备患者手术,包括预操作和清洁手术部位。

术中,他们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和脉搏,确保患者舒适,安全和最大疼痛减轻的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三级:在三级,由专业的外科护士组成。

这些护士有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在高度保险的外科手术环境中处理各种问题,例如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和药物管理等等。

四级:在四级,外科护士的管理者需要协调努力,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之间达成平衡。

他们通常负责监督并管理整个外科护理团队,并与医生,手术室技术人员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紧密合作,以确保护理工作正常运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外科护理的效率,还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这是因为该模式使得每个层级都负责自己的任务,因此能够更好的合作,使得整个护理团队变得更加有机和紧密。

此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还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护士在更高的层级上通常具有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更深入的技能,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同时,每个层级都负责自己的任务,每个任务都高效的完成,避免重复和遗漏。

最后值得提到的是,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团队的合作精神。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由护士长或其他骨干护士负责实施、协调和评估护理工作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护士被分成不同的层级,每层级负责不同的任务和职责。

这种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外科手术通常需要高度规范化和协调的护理。

1.协调手术室流程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护士长或其他骨干护士协调手术室的流程,确保手术室能够以高效、规范化的方式运转。

例如,护士长可以设计一个手术室流程图,明确所有护士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人员完成。

2.制定护理计划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护士长或其他骨干护士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每个外科病人都获得正确的护理和治疗。

每个层级的护士都可以按照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确保整个护理过程无缝、高效。

3.监督护理质量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护士长或其他骨干护士监督护理质量,确保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

例如,护士长可以制定一些规范化的护理标准,以确保每个护士都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护理,同时记录护理质量并及时给予反馈。

4.培训新员工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护士长或其他骨干护士培训新员工,以确保新员工能够快速适应外科护理工作,并且按照规范化的流程完成自己的任务。

新员工可以在各个层级中学习和实践不同的护理任务,逐渐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

综上所述,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护士长或其他骨干护士协调流程、制定护理计划、监督护理质量和培训新员工,从而确保整个护理过程高效、规范化、优质。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管理模式将护士按照职级划分成不同的层级,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指导护理工作。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将护士按照职级划分,使得每个层级的护士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也不同。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工作冗杂和重复的情况。

护士在按照层级来进行工作时,可以更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明确护士的职责和权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明确护士的职责和权限。

不同职级的护士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在实施护理工作时也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护士的工作有序进行,不会出现职责不明、权限不清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管理和监督护士工作的有效手段。

三、发挥护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发挥护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不同层级的护士需要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每个层级的护士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职责来发挥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护士的工作更加专业化和差异化,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不同层级的护士需要密切协作,互相沟通和配合,才能完成各自的任务和工作。

同时也可以增强护士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总之,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明确护士的职责和权限,发挥护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得护理服务更加专业化、高效化和人性化。

因此,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全面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级手术管理

四级手术管理

四级手术管理
四级手术管理是指根据手术的危险程度和复杂程度将手术分为四个等级,并按照相应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

四级手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手术分级标准:按照手术创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麻醉风险等指标对手术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手术的等级。

2. 手术手册管理:为每一级别的手术制定相应的手术手册,详细介绍手术的操作步骤、手术器械使用、手术治疗方案等,确保手术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术前准备:根据手术等级确定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血液检查、麻醉评估、患者教育等,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4. 术中监测和护理:对不同等级的手术,根据手术操作风险给予相应的术中监测和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深度、手术风险等。

5. 术后管理:根据手术等级确定术后的监护和护理要求,包括术后恢复室的管理、输液、镇痛和抗感染等治疗,以及术后随访和复诊等。

通过四级手术管理,可以根据手术的危险程度和复杂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保障手术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同时,也能够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手术风险。

护理四室一库管理制度

护理四室一库管理制度

护理四室一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护理四室一库的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护理四室一库的工作人员。

三、岗位职责1. 护理四室一库长:负责护理四室一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和实施护理工作计划、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负责患者的护理记录和报告、制定和完善护理制度、协调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等。

2. 护理四室一库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病情、落实医嘱、做好患者康复教育、保障患者安全和舒适,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3. 护理四室一库护理助理:协助护士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协助患者的生活起居和个人卫生护理。

四、工作流程1. 患者接诊: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接诊,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患者的护理需求和护理计划。

2. 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护理措施等,保证患者的护理记录完整、准确。

3. 医嘱执行: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落实医生的治疗和护理要求,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4. 患者教育: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教育患者病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5. 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对危重患者要加强监护,对转运患者要确保安全。

六、护理质量管理1. 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 加强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3. 加强护理监督,建立护理质量跟踪和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有效和优质。

七、护理安全管理1. 做好患者的安全防范工作,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

3. 加强传染病防控,做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024年护理管理之分级护理的制度总结

2024年护理管理之分级护理的制度总结

2024年护理管理之分级护理的制度总结在2024年,分级护理制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这一制度通过将护理工作分解为不同层级的任务和责任,实现了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分级护理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提升了医疗机构的整体绩效。

以下是对2024年护理管理之分级护理制度的总结。

一、分级护理模式的基本原则1. 人性化关怀:分级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权益,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实现护理工作的最大化。

2. 专业化护理:分级护理模式根据护理工作的不同要求,将护理工作分为不同层级,不同层级的护士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协作与合作:分级护理模式强调不同层级护士之间的协作与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和密切合作,实现护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4. 持续改进:分级护理模式注重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通过总结经验和搜集反馈,完善护理工作的制度和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二、分级护理模式的层级结构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主要由大型医院的高级护士负责,他们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对复杂疾病和高风险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和护理。

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主要由中级护士承担,他们具备较高水平的护理技能,能够进行常规护理以及复杂病例的处理。

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由初级护士负责,他们主要进行一些基本的护理工作,如测量生命体征、换药等。

4. 四级护理:四级护理由护理助理负责,他们主要协助护士进行一些基础工作,如清洁卫生、搬运等。

三、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过程1. 培训与培养:为了保证不同层级护士的专业水平,各级别的护士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

2. 设备与设施建设: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护理设备和设施支持。

不同层级护士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和工具,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3. 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宣传:为了确保分级护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护士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每个护士都能理解和遵守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分级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分级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分级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在手术室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干预。

结果:出院时治疗组对于护理人员的评价优良率为97.8%,对照组为86.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治疗组的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分级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护理随访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评价优良率,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标签:分级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医院手术室是手术和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部门,是各种医疗资源密集的单位。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高低与好坏,直接关系到外科患者的周转,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甚至可能成为医院管理中影响医疗质量的瓶颈[1]。

当前我院正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各医院要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实施优质护理。

同时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包括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等[2]。

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分级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到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0例,纳入标准: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与术后无死亡;年龄20~80岁;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知情同意。

其中男423例,女377例;年龄24~78岁,平均(56.33±2.11)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34.29±31.38)ml;术中出血量为(200.13±45.22)ml;术后住院时间为(5.22±1.44d)。

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0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四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四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促进手术室管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将手术室工作分为质量控制、教学培训、健康教育、团队建设四大块,分别设质控、教学、健康教育、团队4个骨干组长,根据各科手术量及专科配合特点设1o个专科小组长,明确各组长职责,实行护士长一骨干组长一专科小组长一组员四级管理模式。

结果实行骨干组长参与管理以来,手术室专科配合水平,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大幅提升;手术医生与患者满意率从20XX年的 ~ 上升到20XX年的~ ;科研论文撰写量不断上升。

结论实行四级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实现了手术室的无隙缝化管理。

关键词:手术室; 骨干组长; 专科小组长; 四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口],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室工作的运转和患者的安危。

我科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从20XX年开始实行护士长一骨干组长一专科小组长一组员四级管理模式,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20XX年9月启用洁净手术室,开放手术问2O问,年手术量12 000多台次。

手术室现有护理人员45人,男5人、女40人,年龄21~48(±)岁。

护士长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1人,护师11人,护士12人;硕士3人,本科15人,大专25人(其中本科在读11人),中专2人。

方法骨干组长、专科小组长设置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将手术室工作分为质量控制、教学培训、健康教育、团队建设4块,分别设质控、教学、健康教育、团队4个骨干组长。

根据各科手术量及专科配合特点分为10个专科小组:骨科组、泌尿外科组、心胸甲状腺及儿外组、普外科组、五官整形美容组、眼科口腔科组、妇产科组、麻醉复苏组、器械供应组。

每组设置专科小组长1名。

四级手术管理制度

四级手术管理制度

四级手术管理制度四级手术管理制度是医院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手术安全、医疗保障、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

四级手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确保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四级手术管理制度。

一、四级手术管理制度概述四级手术管理制度是指手术室管理按照医院管理层级划分的标准,分为四个级别,即一级手术室、二级手术室、三级手术室和四级手术室。

每个级别的手术室都有其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以确保手术室的正常运转,提高手术安全性。

二、四级手术管理制度的内容1. 一级手术室:主要进行较为简单的手术操作,如拔牙、皮肤缝合等,因此其管理制度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手术器械消毒管理、手术室环境卫生管理、手术室准备工作等方面的规定。

2. 二级手术室:主要进行一些常规的手术,如阑尾切除、甲状腺手术等。

其管理制度相对于一级手术室更为严格,包括手术室人员资质要求、手术室设备设施要求、手术操作流程等。

3. 三级手术室:主要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手术,如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其管理制度相对于二级手术室更为严格,包括手术前检查要求、手术过程监护要求、手术后护理要求等。

4. 四级手术室:主要进行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如器官移植手术、重症烧伤手术等。

其管理制度相对于三级手术室更为严格,包括手术室医疗团队组建要求、手术室安全保障要求、手术室质控管理要求等。

以上是对四级手术管理制度的大致内容介绍,可以看出,四级手术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确保各级手术室的正常运作和手术过程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三、四级手术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1. 制定标准:医院管理者应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制定相应的四级手术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手术室的职责和权限。

2. 建立档案:对各级手术室的管理档案进行梳理和建立,包括手术室人员档案、手术室设备档案、手术室手术记录等。

3. 人员培训:加强对各级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四级手术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确保手术操作符合规定。

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手术室的管理,提高手术室的运行效率和手术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室分级管理的目的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医疗服务部门之一,承担着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重要职责。

手术室的分级管理,是为了规范手术室的运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三、手术室分级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手术室的分级管理应以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质量为首要原则。

2.科学合理:手术室的分级应根据手术室的条件和医疗质量要求科学设置,确保手术室的运行符合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

3.合作共赢:手术室的分级管理应该是医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合作的结果,形成全员参与、全员推动的局面。

四、手术室分级管理的级别根据手术室的条件和手术的难易程度,手术室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

1.甲级手术室:设备齐全、医疗条件完善、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可进行各种复杂手术的手术室。

2.乙级手术室:设备一般、医疗条件较为简单、医疗技术力量一般,适合进行一般手术的手术室。

3.丙级手术室:设备简陋、医疗条件较差、医疗技术力量较弱,只能进行简单手术的手术室。

五、手术室分级管理的内容1.设备管理:各级手术室要配备符合手术需要的各种设备,设备要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

2.人员管理:各级手术室要配备符合手术需要的医护、技术人员,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手术技术。

3.手术环境管理:各级手术室要保证手术室的卫生和安全,手术环境要符合卫生标准,保持手术室的清洁、整洁。

4.手术流程管理:各级手术室要规范手术流程,确保手术操作的规范和安全,减少手术的风险。

5.手术质量管理:各级手术室要建立手术质量管理制度,做好手术效果的评估和追踪,及时纠正不足,提高手术的质量。

六、手术室分级管理的责任1.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做好手术室的管理工作,确保手术室的运行符合规范。

2.医护、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做好各项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质量。

四级手术管理制度

四级手术管理制度

四级手术管理制度四级手术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手术部门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它主要包括手术管理的组织架构、手术流程、手术人员管理、手术设备管理、手术安全管理等内容。

四级手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手术部门的工作效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规范手术流程、保障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四级手术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手术管理的组织架构四级手术管理制度中,手术管理的组织架构是关键内容之一。

手术部门的组织架构应包括手术主任、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等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

还需要明确手术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确保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手术流程四级手术管理制度中,手术流程是手术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手术流程包括手术安排、患者术前准备、手术室准备、手术过程、手术结束、患者术后护理等环节,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确保手术过程的科学、规范、安全。

三、手术人员管理四级手术管理制度中,手术人员管理是手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手术人员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他们的素质、技能、安全意识直接影响手术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对手术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都需要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确保手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

四、手术设备管理四级手术管理制度中,手术设备管理是手术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

手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对手术设备的选购、验收、存储、维护、保养、清洁消毒等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确保手术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五、手术安全管理四级手术管理制度中,手术安全管理是手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手术安全是手术管理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对于高风险的手术和特殊病种的手术更是如此。

在手术安全管理方面,需要有完善的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安全检查、手术安全会诊、手术过程监测等机制,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手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有效和高效,各医院需要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手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管理。

二、目的1.提高手术质量:通过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可以确保手术医生具备相应的手术技能和经验,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和疗效。

2.减少手术风险:合理的手术分级可以避免手术医生在技术上超过自身能力范围,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3.提高手术效率:通过手术分级管理,可以确保手术室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手术的效率和利用率。

4.保证患者权益:通过合理的手术分级管理,可以保障患者的权益,避免因手术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风险和纠纷。

三、适用范围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手术项目的分级管理。

四、管理原则1.分级原则:根据手术操作的难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项目划分为不同等级。

2.典型手术定义:对于同一手术项目,根据一般操作规范和先进操作规范的差异,进行分类,确定典型手术范本。

3.分级评估:对于手术医生,根据其临床经验、手术技能和学术水平,进行分级评估,确定其能够进行的手术等级。

4.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手术分级管理委员会或手术管理科,负责手术的分级管理和评估工作。

5.审查监督:定期对已评估的手术医生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其手术技能和能力得到保持和提升。

6.风险管理:分级管理应注重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7.患者知情:对于高风险手术,必须详细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五、手术分级标准1.一级手术:一级手术属常见手术项目,手术操作简单,风险较低,主要由低级别的手术医生执行。

典型手术范本明确,手术操作规范一致且普遍接受。

2.二级手术:二级手术属于较为复杂的手术项目,手术操作较为困难,风险略高,主要由中级别的手术医生执行。

典型手术范本明确,手术操作规范较高级别稍有差异。

3.三级手术:三级手术属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项目,手术操作复杂,风险较高,主要由高级别的专家级手术医生执行。

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室是医院中最关键的部门之一,它承担着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正常运行和手术质量的提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手术室分级的意义、分级标准和分级管理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探讨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分级的意义手术室分级是为了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治疗质量,合理分配手术室资源,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顺利运行。

通过手术室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减少手术室等待时间,缩短手术室排班周期,提高手术室利用率,实现手术室的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手术室分级管理还可以保证手术质量的提高,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级标准,确保手术室的设备、人员和流程符合不同手术等级的要求,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二、手术室分级的标准手术室的分级标准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虑,包括手术难度、手术风险、手术设备和人员配置等。

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程度,可以将手术室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手术室。

1. 一级手术室:一级手术室适用于常规手术和低风险手术,手术难度较低,风险较小。

一级手术室应配备基本的手术设备和人员,包括手术台、麻醉机、监护设备、手术护士和麻醉师等。

2. 二级手术室:二级手术室适用于中等难度和风险的手术,手术复杂性和风险程度适中。

二级手术室设备和人员配置较一级手术室更加完善,包括手术灯、手术器械、手术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等。

3. 三级手术室:三级手术室适用于高难度和高风险的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最大。

三级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高水平的手术团队,包括手术显微镜、激光设备、手术专家和专职麻醉师等。

以上仅为手术室分级标准的一种参考,实际分级标准可根据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手术室分级的管理措施1. 设立分级管理机构:医院应设立手术室分级管理机构,由专职负责人和相关科室成员组成,负责制定并执行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落实手术室分级标准和操作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龚腊梅Practice of four grade m anagement pattern in administration of operating room care∥Gong L amei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促进手术室管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将手术室工作分为质量控制、教学培训、健康教育、团队建设四大块,分别设质控、教学、健康教育、团队4个骨干组长,根据各科手术量及专科配合特点设10个专科小组长,明确各组长职责,实行护士长-骨干组长-专科小组长-组员四级管理模式。

结果实行骨干组长参与管理以来,手术室专科配合水平,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大幅提升;手术医生与患者满意率从2008年的91.4%~93.2%上升到2009年的96.5%~99.6%;科研论文撰写量不断上升。

结论实行四级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实现了手术室的无隙缝化管理。

关键词:手术室; 骨干组长; 专科小组长; 四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C93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4152(2010)24-0061-02 DOI:10.3870/hlxzz.2010.24.061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1],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室工作的运转和患者的安危。

我科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从2008年开始实行护士长-骨干组长-专科小组长-组员四级管理模式,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2008年9月启用洁净手术室,开放手术间20间,年手术量12000多台次。

手术室现有护理人员45人,男5人、女40人,年龄21~48(31.5±6.5)岁。

护士长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1人,护师11人,护士12人;硕士3人,本科15人,大专25人(其中本科在读11人),中专2人。

1.2 方法1.2.1 骨干组长、专科小组长设置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将手术室工作分为质量控制、教学培训、健康教育、团队建设4块,分别设质控、教学、健康教育、团队4个骨干组长。

根据各科手术量及专科配合特点分为10个专科小组:骨科组、泌尿外科组、心胸甲状腺及儿外组、普外科组、五官整形美容组、眼科口腔科组、妇产科组、麻醉复苏组、器械供应组。

每组设置专科小组长1名。

骨干组长、专科小组长采取自愿申请、竞聘上岗、考核聘用的原则。

每组专科组员按职称、工作能力、个人意愿均衡配置。

①骨干组长。

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有10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综合素质全面、有高度的责任心,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交流能力和协调能力。

②专科小组长。

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有8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专科理论基础扎实,曾参加过相应专科的长期或短期培训学习;有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调能力。

1.2.2 骨干组长、专科小组长工作职责与目标1.2.2.1 骨干组长 ①教学骨干组长。

协助护士长负责临床教学工作的落实;制定科内各级护理人员的分层次培训目标、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并进行考核;负责检查督导各专科组培训考核工作;认真记录教学工作手册,负责督导科内人员各类继续教育学分的完成;组织科内每月业务学习大讲课和教学查房。

②团队建设骨干组长。

在护士长领导下组织科内人员不断开展创新工作内容及形式,创建手术专科服务品牌;负责科内团队工作计划及资料信息的收集,认真记录团队建设工作手册;负责每月满意度调查,协助护士长做好督查工作,实事求是做好工作讲评。

③健康教育骨干组长。

负责检查、督导围术期患者术前、术后访视工作落实,保证访视效果;负责访视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存档;检查修改手术相关护理文书,严把书写质量关;落实健康教育宣传展报、宣传折页的制作与更新,丰富健康教育形式;记录健康教育工作手册。

④质量控制骨干组长。

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内护理质量,全面督查及每周质控小组人员排班;负责手术室每月各项院感监测工作的完成与落实,资料收集保存;协助做好护工的管理与培训;填写各项质量检查工作手册。

1.2.2.2 专科小组长 在教学组长指导下完成各小组内的教学任务及计划;制定落实专科小组培训业务指导与考核;对组内组员授课内容进行审核、修改、把关;及时完善专科手术医生小档案并编印成册,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提高手术配合质量;负责专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检查并保证专科手术器械的完好性;担任本专科组新开展手术项目、重大工作、复杂特殊手术的配合和组织工作。

2 结果实行四级管理模式2年以来,我科的专科配合水平、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大幅提高。

手术医生与患者满意度从2008年的91.4%~93.2%上升到2009年・16・护理学杂志2010年12月第25卷第24期(外科版)次,6人获得全国、全省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证书。

科室被评为“湖北省青年文明号”、“湖北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三八红旗集体”、“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3 讨论3.1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实行骨干组长竞聘上岗,使护士学习热情高涨,同时竞聘上岗打破了平均分配的工作方式,促进护理人员积极进取、主动学习。

手术室护理工作面广、工作量大,护士长不可能事必躬亲,通过设置骨干组长将管理权限下放,使手术室管理在小范围内得到落实。

科室每月在奖金分配上给予骨干组长一定比例的上浮,使骨干组长更积极踊跃参与科室管理,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3.2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培训实效 教学骨干组长制定科内不同人员详细的分层次培训计划与目标,主要以讲课、示教练兵、检查、考核等方法进行教学,并逐一落实。

专科小组周有讲课、月有考核,并将科内大讲课与组内小讲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加强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

低年资护士注重基础与技能,分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计划逐步落实,要求个个成能手。

高年资护士注重专业与能力,力争人人成专家。

科内每年开展理论、操作竞赛2次。

采用情景模拟,加强应急能力培养,使培训考核更为规范实效。

3.3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手术室工作特点是“聚少散多”,大家平时沟通交流机会少。

通过团队建设工作,我们确立了团队建设口号、理念、宗旨、方针,将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目标共同奋进。

打造了具有手术室专科特色的服务品牌,并开展一系列健康的、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同事间的友谊。

通过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在科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4 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协调了医、护、患关系 专科小组长长期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对医生的个人习惯和特殊要求较为熟悉,其手术配合更为默契。

对各项专科仪器设备能够做到用、养齐抓,延长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降低了医疗成本。

通过每月向临床医生及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时收集意见及建议,汇总后上报护士长;科内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给医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严抓围手术期访视工作,经常开展手术患者及家属亲友会,进一步贴近了患者。

实行术中护理全程陪伴,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3.5 实现了手术室无隙缝化管理 创新是改变护理事业落后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要求[2]。

实行护士长-骨干组长-专科小组长-组员四级管理模式,使科室管理工作细化、职责分明,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护士长侧重规范、督查、协调,组长侧重技术传帮带、环节督查及组内工作协调。

骨干组长集临床与管理于一身,能及时敏锐的发现临床工作问题所在及人、财、物等诸多信息。

护士长每月召开组长会,收集各组的工作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确保护理目标能通过组长带动每名护士得到落实,实现绩效管理,使手术室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形成协调、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3]。

参考文献:[1] 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2.[2] 朱云霞,汪萍,强水云,等.论护理管理者的创新能力[J].护理学杂志,2001,16(11):6812683.[3] 秦淑玉,秦学珍,余琳.手术室护士专科分组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35,44.(本文编辑 丁迎春)自制简易时钟在物品消毒中的应用王卉,吴治敏,李倩关键词:物品消毒; 简易时钟; 革新推广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10)24-0062-01 DOI:10.3870/hlxzz.2010.24.062 临床科室每班都有诊疗物品(体温计、氧气湿化瓶等)需进行浸泡消毒,护理常规规定为浸泡消毒的物品需登记起始时间和消毒完毕的时间。

由于登记本记录后,护士不能直观地看到消毒完毕的时间,常常导致下一班接班时才发现浸泡的物品未及时取出,影响下一班的工作。

鉴此,我科制作使用时钟标识后,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1 制作方法用塑料块,剪出1个时钟表,用醒目的指示头制作时针、分针。

2 应用时钟表贴于浸泡消毒物品桶上方墙上,当有物品浸泡消毒时,护士把时钟表调至物品消毒完毕的时间,护士进出治疗室及时提醒护士取出物品,冲洗、备用。

3 优点①时钟表标识取材简易、方便,不影响治疗室环境整洁。

②时钟挂在墙上醒目处能较好、及时地提醒护士完成诊疗物品消毒工作。

③减少由于护士的忙碌而遗忘,影响下一班工・26・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Dec.2010 Vol125 No124(Surgery Ed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