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组员:陶霞飞 1020207210

陈晓东 1020207211

周强 1020207212

潘正浩 1020207216

郭卉 1020207232

一、健康风险评价概述

健康风险评价主要是指通过有害因子对人体不良影响发生概率的估算,评价暴露于该有害因子的个体健康受到影响的风险。

1、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开始使用一些数学模型预测健康效益,首先在动物实验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的基础上估计人终身得癌症的超额危险度。80年代以后,科学家对化学物质危害的评定开始由定性发展,经反复研究,认为健康风险评价是保护公众免受化学物质的危害,以及为危险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的最适合方法。1983年,科学家提出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这个步骤广泛应用于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并且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目前也基本遵循该评价步骤。

健康风险评价是有效控制化学品危险的技术依据。首先,化学品数量巨大,既不可能同时进行管理,也不可能对所有化学品逐一进行风险评价,只能按其潜在的和实际危害的大小排列化学品排列的优先顺序。其次,为了有效地管理化学品,就需选择既能维护健康,又能为财力所能承受,也不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技术上可行的控制措施,也就是需进行风险控制的损益分析。此外,为了使化学品的各项控制措施得以实施,就需由管理部门建立一系列法规。建立法规,需要考虑一个尺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以化学品的健康风险评价所提供的科学依据为基础。

2、健康风险评价的技术框架

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从1993年起召开多次专门会议,将危害识别、暴露评价、剂量—效益评价、风险表征四步模式作为标准化的基本框架,并确定健康风险评价将在评价方法的透明性、用法的规范性、如何选择评价依据、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风险评价的公众参与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二、危害识别

1、危害识别的概念

危害识别也称危害鉴定,是风险评价的第一阶段,它需要识别的是接受评价

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潜在的影响和危害。这些危害包括:短期内暴露在某一种化学物质下发生的急性或亚慢性的毒性反应,或者长期暴露在某一种化学物质下发生的慢性毒性反应。

2、危害识别的研究方法

一般来讲,在危害识别方法学上常用病例收集、结构毒理学、短期简易测试系统(如Ames实验、微核试验等)、长期动物实验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去进行。程序上则可先进行筛选行研究(如急性毒性测定),然后做预测性测试(包括慢性实验、“三致”实验和致敏作用测试等),进而进行确定性测试(包括现场研究或微观研究等),以及最后监测性研究(以确保在实际条件下的安全性)。

确定一种化学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所需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几种:该物质的物理化学资料、动物实验资料、其他生物学实验的资料、生态学实验资料、人类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

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可直接反映人群接触暴露后所产生的有害影响特征,不需要进行种属的外推,是危害识别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是,流行病学研究本身有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一定限制。其局限性表现在:首先,流行病学研究很难得到准确的暴露信息,因此当混合暴露存在时,很难从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中确定原因物质;其次,现有的资料往往来源于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而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多数为成年男性,他们对污染物的反应差异比一般人群要小得多,因此,所得结果有时很难用于预测一般人群的影响。

与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相比,动物实验研究可较好地控制暴露情况、暴露对象以及效应的测定等。对于一些缺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的化学物质或者尚未投入市场的新型化学物质,动物实验研究的资料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当然,动物实验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由于种属差异而向人外推和由高剂量向人群实际暴露水平外推时产生的不确定性,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固有的遗传因素造成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明显小于人群中世纪出现的差异等。

3、危害识别的程序

(一)收集资料/确定采样地点

(1)通过查阅获得的地点资料(包括该地的调查报告、照片等),来确定可

能存在危险的场所,这些场所包括曾经有污染物迁移经过的地点、曾经有废物、垃圾被处理过得地点等。

(2)确定采样地点各种污染物背景值。

(3)识别潜在的暴露风险。

(4)有计划地制定采样策略。采样策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确定采样的类型是连续采样还是间断采样;对采样的地点要进行仔细地调查与筛选,使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进行质量控制/质量评价(QC/QA)来确定样品的数量以及需要进行分析的类型;研究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将来的利用情况。

(二)资料评价

(1)对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价。

(2)检验所得资料的质量,也就是检验资料的可信度与代表性。

(3)寻找试验性的标识物。

(4)检验所得资料的连贯性,标识污染物发生的频率以及一致水平。

综上所述,危害识别阶段属于定性风险评价阶段,而一个接受评价的化学物质在定性分析中被认为是人类致癌物或很可能是人类致癌物后,需要继续对其进行剂量-效应关系评定,以及危险特征分析等定量危险评定。

三、暴露评价

1、暴露的概念

暴露是指化学品与人体外界面(如皮肤、鼻、口)的接触。通常情况下这些化学品是存在于空气、水、土壤、产品或交通与载体等介质中,接触面的化学品的浓度即暴露浓度。

在暴露评价中,剂量有多种内涵。

(1)应用剂量是指有毒化学品在吸收界面(皮肤、肺、支气管等)处可提供的吸收剂量。

(2)潜在剂量是常用的一种,即被吞咽、吸入或涂抹于皮肤的化学品的量。

(3)有效剂量,接触初次吸收界面(如皮肤、肺、胃肠道)并被吸收的化学品的量。

(4)内部/吸收剂量,经物理或生物过程穿透吸收屏障或交换界面的化学品的量。

(5)送达剂量,与特定器官或细胞作用的化学品的量,它只是内部剂量中的小部分。

2、暴露、剂量和风险的关系

暴露与剂量信息经常通过暴露—效应或剂量—效应关系相联合的形式来评价健康风险与可能产生的不良效应。作为健康风险评价的一部分,暴露评价提供暴露或剂量值以及对它们的解释。通过提供的暴露与剂量信息,允许对个体风险与人群风险进行估计。

(一)群体风险

群体风险指对于暴露产生的人群或目标人群危害的风险。

群体风险描述常常采用以下形式:对于特殊人群中不良特征影响发生的程度与概率的统计,对于高于一定风险值人群的描述,对于不同群体与亚群风险分步的描述。

实际工作中,建立一个精确的群体平均健康风险模型是非常困难的。(二)个体风险

个体风险是指人群中的个体承受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评价者总会对目标研究人群中的一些或全部进行个体风险计算,然后考察整个群体的风险分布。

3、暴露评价的内容

暴露评价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体外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积累,并与受试人群相接触;第二部分研究污染物进入体内的剂量,以及在体内的转化;第三部分研究接触人群健康效应的鉴定。

暴露评价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要确定污染源以及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性质;第二阶段研究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识别暴露的途径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积累与最终归宿;第三阶段要识别暴露人群,并估计暴露人群身体界面部位(如皮肤)所受到的污染物的浓度大小。最后要进行暴露分析,分析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的影响。

(一)人体暴露评价

我们要估计污染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量时,首先要了解他们在空气中的浓度。确定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直接方法是精选实际测定,但有时无法获得实际的资料而要进行估算。如果污染物排放到土壤中,而污染物本身是相对易挥发的物质,那么我们可通过推算它们在土壤中的浓度、挥发速度、被大气混合的程度以及实际的暴露高度等,推算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如果土壤中的污染物属非挥发性物质,则主要通过附着在颗粒物上进入大气。要估计污染物经消化道的吸收量时,则应考虑污染物在各种介质中的含量,每日食品、水的摄入量以及消化道实际的吸收系数。如果要估计污染物经皮肤的吸收量,则要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或灰尘中的浓度、暴露皮肤的面积、皮肤的吸收系数以及暴露期间等。挥发性的溶剂也可以从皮肤吸收,但吸收量很少,一般小于经呼吸道吸入的1%。对于吸附于土壤颗粒的污染物讲,污染物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污染物与土壤接触时间的长短以及被污染的土壤与皮肤的接触时间等都会影响其被皮肤吸收。

(二)暴露人群的特征

了解各种暴露途径后,西药研究暴露人群的特征。暴露人群的特征可以分为个体暴露与群体暴露,他们在日常活动、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可能接受暴露。二人群中由于个体的年龄、性别、遗传基因等的不同,在同样的暴露条件下,一些敏感人群更易受到污染物的危害。

4、暴露评价的方法

(一)暴露与暴露评价的分类

在暴露评价中根据持续时间,暴露评价可以分为三类:①急性暴露:一般指与某种化学物质一次性的接触,通常接触时间小于一天。②慢性暴露:指长时期暴露在某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下,通常暴露时间为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人的一生。

③亚慢性暴露:暴露时间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

按暴露评价中所关心的暴露发生的时间,暴露评价可以分为三种:①历史性或回顾性暴露评价:暴露重现,即尝试识别、确定发生在过去的暴露事件。②描述现状的暴露评价:有利于检测环境,及时获得相关信息。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暴露的评价:这是预期的(前瞻性的)对未来的风险进行评价,一般是以未来计

划、排放源排放计划、暴露计划等为基础进行的。

(二)暴露评价的方法

对于当前发生的暴露来讲,可以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法来进行评价。凡是能用于评价的方法,都可以被用到。而对于过去发生的暴露,则只有采用间接方法进行回顾性的暴露分析,所用的具体方法依赖于过去有关的直接测量方法的性质或数量,几乎全部要通过模型来进行。对于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暴露来说,则要依据有关规划,使用模型来对人们感兴趣的但还未发生的暴露进行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暴露评价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因为暴露评价是以大量的带有不确定性成分的假设为基础进行的。

四、剂量--效应评价

1、剂量--效应评价的概念

剂量—效应评价是通过人群研究或动物实验的资料,确定适合于人的剂量反应曲线,并由此计算出评价危险人群在某种暴露剂量下的危险度的基准值,是对有害因子暴露水平与暴露人群肿瘤发生率间的关系进行定量估算的过程,也是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的定量依据。

剂量—效应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剂量—效应关系、反应强度、种族差异、作用机制、接触方式、生活类型,以及环境中与之有关的其他化学物质的混合作用等。

2、资料选择

直接从环境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到的化学物质的剂量--效应关系是最可靠最

有说服力的资料,因为剂量--效应关系是在各种调查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估算出来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完整的人群暴露资料,故选择敏感动物的实验资料,利用一定的模式外推到人群得出近似的人群剂量—效应关系。若前两种资料都无法获得,则选择不同种属、不同性别、不同剂量和不同暴露途径的多组长期致癌实验结果。

3、外推模型

目前,基本采用毒理学传统的剂量—效应关系外推模型,也就是从动物向人

外推时,采用体重、体表面积外推法或采用安全系数法。从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时,可选用威布尔模型、一次打击模型、多次打击模型、多阶段模型、生物药代动力学模型。

五、风险表征

1、风险表征的概念

风险表征是健康风险评价的最后步骤,也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利用前面三个阶段所获取的数据,通过综合暴露评价和剂量—效应评价的结果,估算人群在不同接触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的强度或某种健康效应的发生概率,并对其可信度或不确定性加以阐述,最终以正规的报告形式提供给环境风险管理人员,作为他们进行管理决策的依据。

2、风险表征的内容

(一)对前三阶段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对前三阶段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是风险表征的第一步。评价者应判断各阶段的实验动物资料与人有无关联,各阶段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有无矛盾之处等内容。(二)对有害因子的风险大小进行分析

进行分析时可以针对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进行,有时还需要对暴露人群的总风险作出评价。致癌物的作用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多种致癌物综合风险度是每个致癌物风险度的简单相加,不需要考虑种属差异、癌症的类型以及致癌的机质等;而对于非致癌物的评价一般采用危害指数(HI)法。

(三)风险表征报告

这个阶段就是对评定结果的解释与评价过程的讨论,最终将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交给管理者。以大量文献为依据且经过周密分析的总结报告将有助于风险管理者作出更为正确的决策,使最终的风险管理措施在可行有效地同时,又有好的公众可接受性。

六、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

在计算风险时,很重要的一步是检查并解释不确定度。一般情况下,这些不

确定度并没有很好地传递给使用风险评价结果的决策者。并且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好贵风险值是,报告者很少解释不确定度。

在健康风险评价的四个阶段所使用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这些不足将可能产生一个很高的不确定度,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实用性。

对于未来环境的暴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并且过度依赖传递模型。此外,特定场所和情境的校准模型的建立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

化学物质毒性评价将随着潜在风险和标准量的定义而产生很大的不确定度。很多污染物都缺乏其对应各种特定暴露途径的毒性资料,即便已经有数据资料的化学物质,凭借已经有的资料进行外推也将产生很大的不确定度,特别是有动物学实验外推人体暴露的情况。

风险的计算阶段产生不确定度。风险计算本身就是极小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计算。评价者一般使用最坏情景暴露状况,导致连续的保守估计,从而有可能估计情景是不可能发生的情景。

传统的相加模型在对有毒物质混合物暴露进行风险评价时,可能得到的评价结果略低。此外敏感人群选取的代表性是另一个将导致对实际风险过低估计的因素。

需要注意健康评价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风险评价的四个阶段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的。通过分析计算好的风险度对应这些假设的敏感度,可以显示是否需要重新考虑或修改这些假设。因为健康风险最初是由空气、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的,所以需要经常更新监测数据,需要新增采样点来填补数据之间的间隔,从而代表一个更可信的最后情境评价。

健康风险评估系统

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而我对健康管理的理解,其中的内涵可以用14个字表达,那就是健康的教育、调查、体检、分析、评估、干预、指导。健康体检只是这个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健康体检的数据是评价机体状况、疾病预测、生命质量水平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只是健康管理中信息采集的重要环节,他与健康管理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可称之为“健康管理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一、健康管理----健康金钥匙

三、健康管理----评估指导书 健康管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健康管理的范畴还是基本上停留在疾病管理方面,而健康管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在国内一直缺少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体系,即找出隐藏在人群中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和解决。我在从事健康管理几年来,一直处于摸索运营模式及医疗文件研发的阶段,具体到一份“健康评估报告”、一份“健康信息采集表”、一份“个性化体检项目设计”的模版编制,逐步各种健康管理文件的模块成型。在实际应用中,市场需求量很大,回访中客户反映良好。具体操作细节,供各位同仁参考: 1、建立专业化的团队:具有一支专业化的科研队伍,要求医疗、营养、运动、心理、护理、 文学等多学科人才的汇集。 2、基本信息数据汇总:从多学科入手研发基本信息数据汇总,对影响健康因素的重要指标 逐条解释指导,提供相应的健康标准指标及指导。 3、仔细阅读每份体检报告,(体检病历中的每一个关键数据与疾病的关系、与健康危险因 素的关系、与疾病并发症的关系、与疾病遗传及预后的关系)重点分析四大关系,以重点为突破点和切入点做相应的干预与指导。 4、综合评价:针对每个客户存在的潜在疾病危险因素,指出危险的程度,危险的趋势,危 险的代价,危险的警示。 5、综合评价:膳食结构、膳食行为、膳食搭配是否合理,运动方式、频率、持续时间等。 6、干预指导:主要针对体检报告明确的疾病及个人生活方式进行个性化疾病、保健、护理、 饮食、运动、心理全方位的指导。本章节是评估报告的核心。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 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 9、气候、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等。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见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经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本公司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1、各项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岗位、部位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设备设施(包括仓库、储罐)的风险评价,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一)物料危险性分析。 企业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如下危险特性: 1)易燃、易爆性;

关于无锡某公司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的风险评估报告

关于无锡光群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的风险评估报告一、基本情况 无锡光群现有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岗位、种类一览表 注:上述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仅以最少可见的项目,在行政主管部门处进行申报。 在无锡光群现有职业危害接触的岗位中,由于人员流动的因素,长期接触的员工人数约占总数的40%~55%。针对职业危害场所的劳动防护工作,企业在早期的设备上有部分均有体现,如电铸槽装有有机盖板,由于密闭电铸槽内的蒸汽。 员工按照岗位接触的危害因素进行分配劳动防护用品,做好日常的基本防护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但是综合根据风险评估的数据,部分车间还是存在不小的风险隐患,尤其针对长期接触的老员工最有可能会出现反应。 通常,我们针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场所的风险评估按照风险积分计算:R=F×S×E 【 R:风险; F:发生频率; S:严重性; E:曝露频率;】 详见下表:《年度职业危害场所风险评估》

(上表的数据仅仅是根据标准参照数据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换算出来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给出的意见:一般差异为±10%。) 二、风险分析说明 1.前提: 2011年职业健康管理正式从卫生局划归各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成立职业健康处。早在2008年安监局就已经开始了过渡工作,开展了各企业的职业危害场所申报工作,目的是尽快完成并掌握所有企业的职业危害场所的数据库。 2011年12月31日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 2. 目前: 由2010年开始,安监开始要求企业进行网络申报职业危害场所数据,并要求企业完成职业接触员工健康档案以及制度,做好日常职业危害场所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工作,对可能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实行岗前、岗中、离职职业健康体检。 我公司现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中,基本为物理危害及普通化学危害,仅电铸车间的镍及其化合物为高毒。 3. 风险点: A、新进员工(潜在的职业病) 职业健康体检是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从法规中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 旧的《职业病防治法》中第五十三条“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的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新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旧法中的第五十三条改为:“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前后最大的变化是,如果企业在新进员工中未做入职前的职业健康体检,一但有员工带有职业病那最终不管是否由现任企业所造成的,都将会由现任企业承担责任。 目前,鉴于安监局的监管力度大部分企业都开始了职业健康体检工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健康风险评估体系 的建立

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ppraisal, 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这种分析过程目的在于估计特定时间发生的可能性,而不在于做出明确的诊断。健康风险评估师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和/或死亡危险型的量化评估。包括健康状态、未来患病/或死亡危险、量化评估3个关键词。 目录 健康风险评估的历史 健康风险评估的原理与技术 1. (一)问卷 2. (二)风险的计算 3. (三)评估报告 健康风险评估的种类与方法 1. (一)一般健康风险评估 2. (二)疾病风险评估 3. (三)疾病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策略 健康风险评估的历史 健康风险评估的原理与技术 1. (一)问卷

2. (二)风险的计算 3. (三)评估报告 健康风险评估的种类与方法 1. (一)一般健康风险评估 2. (二)疾病风险评估 3. (三)疾病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策略 展开 健康风险评估的种类与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健康风险评估可进行多种分类。如,按应用的领域区分,健康风险评估可分为:1)临床评估,包括体检、门诊、入院、治疗评估等;2)健康过程及结果评估,包括健康状态评估、患病危险性评估、疾病并发症评估及预后评估等;3)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评估,包括膳食、运动等的习惯评估;4)公共卫生监测与人群健康评估,从人群的角度进行环境、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的健康评估。 从评估功能的角度,常见的健康风险评估种类及方法如下:(一)一般健康风险评估 即前面所述,经过问卷、危险度计算和评估报告3个基本模块进行的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ppraisal, HRA)。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位于XX园区9号,占地面积100亩,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并投入生产,2017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公司主要从事各类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已形成1.5万吨/年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的生产能力。 ⑴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⑵法定代表人:XX ⑶生产地址:XX园区9号 ⑷行业类别:机械制造 ⑸组织机构代码:078892619 ⑹企业规模:小型企业 ⑺产品方案: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 ⑻设计能力:1.5万吨/年 ⑼劳动定员:180人 1.2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污水处理站。其中,生产车间包括制钉车间、抛光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库房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房。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 1.3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XX经济开发区中部,建设用地占地约120亩。本项目厂址北侧紧邻XX食品厂,北侧500m处为XX堰水库;西北侧70m处为XX有限公司,西侧一路之隔为原XX有限公司;南侧110m处为原XX发电项目;东侧紧靠山坡高差50m。项目距西北侧园区安置小区约560m;南面1.8km处为XX。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表1-2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1.4 项目总平面布置 厂区整体呈三角形,其中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北侧,便于与园区污水管网的接入;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抛光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制钉车间;产品库房和原材料库房位于厂区东侧,紧邻包装车间和制钉车间;办公区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园区道路,方便人员出入。厂区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见附图3。 1.5 生产基本情况 1.5.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下表1-3所示。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公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1公司基本信息 (1) 2现有应急资源情况 (1) 3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2) 3.1国内外同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2) 3.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3) 3.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6) 3.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0) 3.4.1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 (10) 3.4.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事故 (11) 3.4.3非正常工况事故 (11) 3.4.4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事故 (12) 3.4.5违法排污事故 (12) 3.4.6停电、断水、停气事故 (13) 3.4.7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事故 (13) 3.4.8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事故 (14) 3.4.9其他可能的事故 (14)

3.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15) 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6) 4.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6) 4.1.1 专项检查 (16) 4.1.2 日常防范 (16) 4.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17) 4.2.1 报警系统 (17) 4.2.2 有效通讯 (17) 4.2.3 日常巡视 (17) 4.3环境应急资源 (18) 4.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18) 4.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18) 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18) 6划定公司环境风险等级 (19) 6.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19) 6.1.1危险化学品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2危险废物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3废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0)

病人健康风险评估

病人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ppraisal, 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这种分析过程目的在于估计特定时间发生的可能性,而不在于做出明确的诊断。健康风险评估师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的量化评估。包括健康状态、未来患病/死亡危险、量化评估3个关键词。 基本内容/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ppraisal, 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这种

分析过程目的在于估计特定时间发生的可能性,而不在于做出明确的诊断。健康风险评估师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和/或死亡危险型的量化评估。包括健康状态、未来患病/或死亡危险、量化评估3个关键词。 健康风险评估的历史 追溯健康风险评估的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 1940年,Lewis 医生首次提出健康风险评估的概念。他从当时进行的大量子宫颈癌和心脏疾病的预防工作中总结了这样一个观点:医生应该记录病人的健康风险,用于指导疾病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他创造的健康风险标(health hazard chart),赋予了医疗检查结果更多的疾病预测性含义。 2. 1950年,Robbins担任公共卫生部门在研究癌症控制方面的领导者,他主持制定了《10年期死亡率风险表格》(Tebles of 10-year Mortality Risk),并且在许多小型的示范教学项目中,以健康风险评估作为医学课程的教材及运用的模式。 3.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人寿保险精算方法在对病人个体死亡风险概率的量化估计中的大量应用,所有产生量化健康风险评估的必要条件准备就绪。 年, Robbins医生和Jack Hall医生针对实习医生共同编写了《如何运用前瞻性医学》(How to Prospective Medicine)一书,阐述了目前健康危险因素与未来健康结局之间的量化关系,并提供了完整的健康风险评估工具包,包括问卷表、健康风险计算以及反馈沟通的方法等。至此,健康风险评估进入大规模应用和快速发展时期。 健康风险评估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自从2000年开始,国内陆续从国外引进了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因为中美两国在人种、流行病学、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引进这种系统之后,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范本样本

目录 安全风险评估小组成立通知 (2)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 (3)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3) 一、评估目的 (3) 二、评估原则 (3) 三、评估组织 (3) 四、评估过程 (4) 五、风险评估范围 (4) 六、危险源辨识 (5) 七、评估结果 (11) 1、火灾 (11) 2、机械伤害 (11) 3、触电伤害 (12) 4、自然灾害 (12) 八、预防控制措施 (13) 九、评估结论 (13)

X X X X X X X X X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的 通知 安( ) 10号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 减少财产损失, 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 和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豫安委[ ]第15号) 、《河南省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豫政办〔〕141号的相关要求,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成员: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特此通知。 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11月10日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 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 ) 等有关规定, 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经过对危险因素分析和事故风险评估, 查找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 为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

职业病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XXX有限公司 职业病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有限公司 2017年07月 一、编制目的 为减少甚至避免公司员工受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尽可能杜绝职业病发生,在对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合适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特制定本体系文件。 二、适用范围 本体系文件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和部门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识别以及分级管控。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号)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鲁安监发〔2016〕46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3—2017 ) 《华润三九(临清)药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四、工作流程 (一)基础资料准备

华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2 总则 (1) 编制原则 (1) 编制依据 (1)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 相关技术文件 (2) 3 企业基本信息与环境风险识别 (2) 企业基本信息 (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4)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 (6) 安全生产管理 (9)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0)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0)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0) 4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4)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4) 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15) 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18)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8) 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衍生后果分析 (19)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0) 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3)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 (23)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27)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9) 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地理位置图 (30) 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31) 企业平面布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雨水、污水等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31)

饮用水源水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

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然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工农业的发展,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水又往往成为人们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媒介。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迅猛发展,已迅速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发展 成为仅次于美、日、德的世界第4大经济体。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且水污染已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2005年的统计显示[1],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全国城市水域受污染率已高达90%以上,不少城市已很难找到合格水源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已出现了因水体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以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把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定量描述一个人在 饮用水源水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 李珊珊,田考聪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重庆 400016) 【摘 要】目的:评价饮用水源水中重金属对人群健康带来的风险大小,为国家卫生、环保部门制定相应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根 据M市饮用水源水质实测数据,计算饮用水源水中的As、Hg、Cr6+、Pb、Cd和Cu的年平均浓度,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M市37个区县43个监测点饮用水中的重金属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初步评价。结果:(1)基因毒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Cr6+>As>Cd;而躯体毒物质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Pb>Cu>Hg,前组的影响远大于后组;(2)饮用水源各类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2003年为7.18×10-5人/年,2004年为2.12×10-4人/年,2005年为2.28×10-4人/年,均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人/年,远远超过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0×10-6人/年。结论:本研究对城市饮用水源风险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重金属;饮用水源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R1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09-18 Healthriskassessmentofchemicalpollutantsindrinkingwater LIShan-shan,etal (DepartmentofHealthStatistics,CollegeofPublicHealth,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healthriskofthechemicalpollutantsindrinkingwaterforhumanstopresentthebasisfor interrelateddepartmentinmakingtherelatedwaterqualitystandard.Methods:AUSEPAhealthriskassessmentmodelwasusedtoassesshealthriskassociatedwithconcentrationsofchemicalpollutantsindrinkingwaterafterinvestigatingconcentrationsofAs、Hg、Cr6+、Pb、CdandCuindrinkingwarterin37countiesofMcitybasedon43randomsamples,accordingtothepracticaldataofdrinkingwaterresources.Results:(1)ThehealthriskcomparisonscausedbygenetoxicsubstanceswasCr6+>As>Cd,andriskcomparisonscausedbybodytoxicsubstanceswasPb>Cu>Hg.Thehealthriskofgenetoxicsubstanceswasmoredistinctthanthatbodytoxicsubstances.(2)Thetotalhealthriskofallpollutantsindrinkingwaterwas7.18×10-5a-1in2003,2.12×10-4a-1in2004and2.28×10-4a-1in2005,allofwhichexceeded5.0×10-5a-1,thevaluerecommendedbyICRP,andgreatlyexceededthestandardsrecommendedbytheSwedenBureauof2EnvironmentProtectionandtheHollandMinistryofBuildingandEnvironmentProtection.Conclusions:Thereisreferencevalueinourresearchforriskmanagementofdrinkingwaterresourcesandwaterenviromentporetctingmeasures. 【Keyword]Heavymetals;Drinkingwater;Healthriskassessment 作者介绍:李珊珊(1983- ),女,硕士, 研究方向: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田考聪,男,教授,E-mail:tkc5155@126.com。 文章编号:0253-3626(2008)04-0450-04 论著

健康风险评估习题

单选题 1.以下关于“风险”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风险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一种状况 B.风险是用来描述结果不确定的状况 C.风险是可以预期的已知结果 D.当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差异的时候,风险就产生了 E.生活本身是充满风险的 2.以下关于健康危险因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健康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B. 各种健康危险因素之间是独立的 C. 健康危险因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 D.有多种健康危险因素,但不一定就有疾病 E.现代社会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健康危险因素就是不良生活方式 3.健康风险评估不可以用于:D A.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B. 人群健康管理 C.自我保健 D.疾病的诊断 E. 行为矫正 4.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是用来研究:A A.健康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B.健康危险因素与急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C.健康危险因素与健康保护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D.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损害的机制 E.健康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特异性 5.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旨在:B A. 提供有普遍性的群体化健康信息来调动群体消灭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B.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C.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来帮助群体降低本身的健康风险 D.提供有普遍性的群体化健康信息来调动群体消灭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E.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经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提供有针对的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来帮助群体降低的健康风险 6.可以通过健康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来确定高危人群,干预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发病风险的疾病是:A A、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 B、SARS、流脑、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C、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蛔虫病等寄生虫病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范文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 评价时间2008年2月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生产过程中涉及15种危险化学品硝酸钾、液氨、硝酸、氨水、硝酸钠、0号柴油、地硫酸铵、醋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甲脂、丙烯酸、37%甲醛、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水煤气。无剧毒化学品、易剧毒化学品及监控化学品。 (2)硝酸钾车间、乳液车间均属甲类火灾危险场所。 (3)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导火灾爆炸、中毒、容器爆炸、灼伤、低温冻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噪声等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其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导致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同时还存在中上述的其它的有害因素。 (4)存在主要有害因素及其存在部位见下表2 表2 有害因素及其存在部位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表3 重大危险源辨识一览表 结论:目前无重大危险源。 如果1只100m3液氨储罐启用,液氨储存量为108(t),则构成重大危险源,应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局申报重大危险源备案。为了加强管理,液氨储罐应采用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 (1)所有管理、操作重大危险源的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取证后方能上岗。

(2)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巡检,主管人员应每天进行一次。 (3)重大危险源应设立监控、监察设施,有条件的实行计算机管理。 (4)对重大危险源必须配备消防水和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和防毒器材。 (5)对重大危险源必须配备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地监察。 (6)重大危险源的现场必须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和安全须知牌,并保持通畅的安全通道。 (7)规定每年必须向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重大危险源的状况。 (8)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场所严禁超储、超存、超压;工艺过程严禁超压、超温、超量。(9)对重大危险源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 (10)在重大危险源设立良好的防雷、防静电、防爆电气装置和防洪排水设施。 三、生产场所风险大小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 表4

基于健康风险的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2008年2月 水 利 学 报 SH UI LI X UE BAO 第39卷 第2期 收稿日期:2007201217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B04A0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基金(Y 50702) 作者简介:陈炼钢(1981-),男,湖南长沙人,硕士,主要从事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环境水力学与水资源保护研究。 E 2mail :lgchen81@https://www.360docs.net/doc/0e18827173.html, 文章编号:055929350(2008)022******* 基于健康风险的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陈炼钢 1,2 ,陈敏建3,丰华丽 1,2 (1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9; 21水利部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3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 摘要:将健康风险评价引入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中,以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分别反映源水中污染物对人体致癌危害与非致癌慢性毒害的程度。选取我国华东一重要城市的最大水源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水源中12种致癌物 质总致癌风险为4176×10-5,其中砷是最主要的致癌污染物,致癌风险为4100×10-5 ;24种污染物总危害指数为 01906,其中位列第一、第二位的是氟化物和砷,其危害指数分别为01393和01207;不同类型污染物健康风险的分析 对比表明,无机污染物是最主要的风险贡献源,应予以重点监控;汛期与非汛期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汛期应为水质重点监控时段,同时应重视面源污染的治理。关键词:水源地;健康风险;水质安全;评价中图分类号:T V21314;X 32211 文献标识码:A 水源地是饮用水安全保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供水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然而,目前主要基于水质标准进行的水源地水质安全评判,并不能直接反映源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健康风险评价则将环境污染物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能定量评价特定环境条件下化学或物理因子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及程度大小,因此有必要在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管理工作中引入健康风险评价。本文将从健康风险的角度对水源地水质安全进行评价,并初步探讨水源地水质安全风险管理。 1 健康风险评价基本模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式是由美国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U.S.National Research C ounci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发展出来的,它由四部分组成: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效应评价和风 险表征[1] 。 在针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的健康风险评价中,危害鉴定的目的是找出源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及其对饮用人群产生的健康效应,从而确定需要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的污染物种类。 暴露评价包括测定源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确定饮用人群的范围、性别年龄结构和活动特性,估计人群的饮水率、饮水持续时间等,然后依据上述信息计算饮用人群的暴露剂量。 剂量-效应关系是毒理学中确定有毒有害物质毒性类型和大小的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根据暴露历时的长短,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进一步分为急性危害(暴露历时2周以内,通常针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短历时高浓度污染排放的情形)、亚慢性危害(暴露历时2周至7年,通常针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结束后污染物在环境中后期残留的情形)和慢性危害(暴露历时7年至终生,主要针对常规污染状况下污染物长历时低浓度暴露的情形),饮水是人体终生的必需并且水源地源水中污染物浓度通常很低,因此其对 — 532—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国投甘肃小三峡发电有限公司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报告 二○○八年七月 区域照明评估报告 一、照明方式 公司所辖大峡水电站、小峡水电站生产区域及所有办公场所,照明设计总体上为一般照明,即不考虑特殊局部的需要,为照亮整个场地而设置的照明。 二、光源 目前公司各区域照明一般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荧光灯、白炽灯,符合GB50034-92关于照明灯选用的规定。 三、灯具、线路和控制箱 公司各区域的现用灯具、线路和控制箱总体上质量完好,存在的问题: 1、部分线路老化:大峡电站主厂房顶部部分灯具线路存在接地、断线情况,且不易维护,影响了发电机层的照度。 2、大、小峡电站灌浆廊道、操作廊道环境潮湿,穿线管进水的情况较多,加装了隔离变压器和漏电保护器,预防了人员的触电伤害隐患,但由于线路、灯具进水造成的漏电保护器动作而影响照明的次数也较多。 四、照度 根据公司作业场所照度检测结果,公司各区域照明照度总体上符合工业企业一般观察生产过程(Ⅷ等10Lx、15Lx、10Lx)的标准,绝大部分已经达到一般精细作业(Ⅳ乙等75Lx、100Lx、150Lx)的照度标准。对照DL/T 5140—2001《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程》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尚有以下几个区域未达到标准照度要求: 1、大峡电站主厂房发电机层:夜间平均照度40 Lx,规程要求100 Lx。主要原因为主厂房顶部灯具故障数量较大,部分电气回路存在接地故障。 2、大峡、小峡电站油库和油处理室:实测照度6-22Lx,规程要求标准为30 Lx,原因为该区域灯具故障。 从存在的以上问题来看,部分区域照度不达标主要是由于维修不及时造成的,通过及时维修即可解决,对大峡电站主厂房发电机层夜间照度不达标问题,则需进行相应的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Q J B40-024-2006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 HSE风险评价报告 编写人:汤国莲 审核人:陈闵 批准人:陶旭海 日期:2006年9月 一、评估目的 对炼油事业部作业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备设施、对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受控设备及对各种变更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提升炼油事业部的HSE绩效。 二、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的部门包括作业一区、作业二区、作业三区、作业四区、作业五区、给排水、储运部、油三车间、油四车间、分析中心、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生产运行部、设备动力部、技术与开发部、市场部、核算部等。 三、评估依据 ——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中石化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其它相关要求; 四、评估时间和人员 1.评估时间:2006年2月20日——5月31日 2.评估人员: 事业部HSE管理办公室、各部门领导、管理(工艺、设备)人员、班组长及班组成员。 五、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价遵照公司2006年HSE管理体系推行计划的要求,各部门(车间)运用JHA或SCL表对作业活动中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施、对各种变更、对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及受控设备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运用HAZOP(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对装置/作业区进行分析;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等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改进措施。 六、评估实施 1、2月20日——4月30日,事业部对各部门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布置,各部门成立风险评价工作小组,制定本部门的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采用JHA、SCL及HAZOP分析方法对上述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ISO14001体系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2、4月30日——5月10日,各部门汇总上述风险评价表,形成部门重大危害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部门风险评价报告;将作业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报告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本公司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1、各项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岗位、部位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设备设施(包括仓库、储罐)的风险评价,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一)物料危险性分析。 涂料企业常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如下危险特性: 1)易燃、易爆性; 2)易挥发性; 3)易积聚静电性; 4)流动扩散性; 5)受热膨胀性; 6)毒害性、刺激性。 (二)作业场所危险性分析。 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 火灾、爆炸:①泄漏;②着火源如: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电、其他火源; 2) 容器爆炸; 3) 中毒和窒息; 4) 物体打击;

环境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说明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说明 1.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范围包括区域和工种两个方面,评估步骤包括危害辨识、危害核定、危害定性、风险评级等步骤,具体见附件1(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流程)。 2. 危害辨识 2.1. 用普查方式辨识区域、工种涉及的环境与职业健康潜在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见“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附件2),“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由“危害类别”、“危害项目”、“对人体/环境的危害”、“国家标准”、“国际趋势”及“评估方法”6 部分组成。 (1) “危害类别”:分“环境”与“职业健康”两大类别; (2) “危害项目”:分噪声、照明及能见度、温度、振动、空气质量、辐射、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人机功效、心理因素、光污染、工业废料、生活垃圾、自然资源消耗、排放物等28 项危害; (3) “对人体/环境的危害”:指危害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4) “国家标准”和“国际形势及趋势”指国家规定安全控制数值、职业接触限值或国际先进做法; (5) 评估方法:危害的检测手段。 2.2. 区域潜在危害因素辨别:用“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一览表”(见附件 5)普查不同区域的潜在危害因素,如辨识出危害则在相应“区域”与“危害项目”相交栏作标识。其中区域是将各部门所管辖

的范围按照其使用功能划分成区域,例如公司行政部管辖范围可划分为:办公室、高压配电房、低压配电房、材料室、工器具室、空调主机房、电梯机房、电缆竖井、车库、水泵房、杂物间、传达室等,物资部管辖区域可划分为:办公室、配电房、室内仓库、室外仓库、废料堆放区等。 2.3. 工种潜在危害因素的辨别:对于按区域未辨别出的涉及工种作业的危害因素,按照工种进行辨别。运用“环境与职业健康工种风险评估一览表”,普查各工种在工作中涉及的危害因素,如辨识出危害则在相应“工种”与“危害项目”相交栏作标识。其中工种主要是各区域中存在的常见工种或人员,例如行政部管辖范围内主要存在的工种包括管理人员、内勤人员、司机。物资部门管辖范围内主要存在的工种包括管理人员、仓管人员、物资配送人员、废旧物资处理人员、内勤人员、司机。 2.4. 危害辨识过程中对不确定的危害源,在“危害描述”栏进行简洁描述。如产生危害的设备设施、地点位置、受影响人员、受影响时间、对环境的影响等。 3. 危害核定:核定普查结果,确定危害是否存在。 4. 危害定性 4.1. 对核定的普查结果依据“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中评估方法开展评估。 4.1.1. 噪声、照明及能见度、温度、振动、空气质量、辐射、化学危害等,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进行定量的监测或定性评估,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